古代汉语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 格式:ppt
- 大小:429.00 KB
- 文档页数:38
07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有关概念,学会如何判断词与词组,掌握同义词分析方法。
【教学重点】联绵词、偏义复词、同义词【教学难点】联绵词、同义词的细微差异分析【所用课时】四学时第一课时一、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在构词方式上以单音节为主,是古代汉语词汇的显著特点。
尤其先秦两汉时期,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也导致了另外两大特点和不足:一是从词义角度看,一词多义现象极为普遍。
如“解”字就兼有“解剖”、“分散”、“解开”、“排解”、“消除”、“分析”、“理解”等义项;一是从读音角度看,同音词繁多。
如“yi”音节就有单音词“亦”、“易”、“益”、“意”、“役”等等156个。
二、单音词向多音词发展在词汇的初始阶段,语言交际功能与语言结构系统之间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
随着语言的发展,单音词向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转化成了汉语词汇发展的必趋势。
它大大减少了一词多义和同音词繁多的现象,使词汇表达更加准确而精密,有效增强和发挥了语言交际工具的作用。
当然,由单音词向双音词的转变并非突发式的,而是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渐进式发展的。
据统计,《论语》中有双音词180个,占总词数的12%;《孟子》中有双音词353个,占总词数的14.9%。
虽然两汉以后不断增加,但即使在近代文言文中,双音词仍占少数。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发展为复音词,有以下三种主要情况:(一)加虚语素法,即在原单音词前面或后面增加一个虚词辅助成份。
例如:爷——阿爷师——老师石——石头燕——燕子虎——老虎盖——盖儿(二)加实语素法,即在原单音词基础上加一个单音语素组成双音词。
例如:土——土壤恐——恐惧友——朋友道——道路驰——驰骋负——负担(三)另换说法,即用同意异形的双音词代替原来的单音词。
例如:目——眼睛梃——棍棒股——大腿师——军队奕——下棋亡——丢失无——没有兵——武器劝——勉励狱——诉讼三、应该注意(一)古代汉语中有些单音词经常连用,构成词组。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的辨析与应用“蹇叔之子与师”(《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子:儿子。
与师:参加军队。
真正的单纯的复音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少见的。
倜傥忸怩徘徊逡巡须臾抑郁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对比:第一种: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比如:蹇叔之子与师。
与:参加。
师:军队。
第二种:加上词头或者词尾。
虎:老虎。
杯:杯子。
石:石头。
第三种:用两个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
“儿”和“子”——“儿子”许多古代的单音词,作为词来看已经死去,但是却还留在现代汉语中,只是不能作为单词自由运用了。
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诗经·卫灵公》)弗虑弗图(《诗经·小雅·无雨》)古代汉语的单音词是如何发展到现代汉语的复音词的呢?汉语大部分的双音词都是经过了同义词的临时组合的阶段的。
从两方面证明:第一,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
例:险、阻、隘隘而不列阻而鼓之不以阻隘也阻隘可也——《左传》“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恐吾至阻险而还”《史记·淮阴侯列传》“险阻”(《左传》)“险隘”(《离骚》)第二:古人对于这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别“婚姻”《说文》“妇家为婚,婿家为姻”“饥馑”朱熹注《论语》“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这一类复音词的每一个字(词素),往往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例:《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左传》:“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论语·子路》:“居则恭,执事敬”《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礼记·儒行》:“其交友有如此者”古代汉语中有一种复音词值得注意:用两个单音的同义词或反义词组成的,其中一个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只起陪衬作用。
“偏义复词”辨析同义词“畏”和“惧”《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论语·颜渊》:“君子不忧不惧”《左传》:“犹有惧焉”《战国策·楚策》:“犹百姓之畏虎也。
复习签到3: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古汉语通论(三)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一、古代单音词转化现代复音词的三种情况:(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如克——战胜;弈——下棋;常——规律;师——军队(2)加上词头词尾。
如杯——杯子;虎——老虎(3)两个反义词或同义词构成一个复音词。
如儿子,人民,言语,道路。
(许多古汉语的单音词,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成词了,但还作为语素留存在现代汉语里。
如”虑”,在现代汉语中只保存在”考虑””深谋远虑”等几个词中,而不能作为单独语素存在。
)二、古汉语中的合成复音词的三种情况:(1)最初某些同义词的组合没有固定的形式,两个同义词可以自由组合,甚至可以颠倒。
如“阻、隘、险”,“民人”也叫“人民”。
(2)对一类同义词,常常加以区分。
如“婚姻”很早就是复音词,但也有所区分,如《说文》说:妇家为婚,婿家为姻。
又如,“饥馑”也是复音词,朱熹还说:“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3)构成这类复音词的每一个语素,往往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在这个地方它是一个复音词,在其他地方又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单音词。
如《战国策·齐策》:“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孟子·梁惠王下》:“吾甚恐。
”三、古汉语中复合式合成词形成后,两个语素意义的变化情况:(1)两个语素仍保持他们原有的意义。
如“蓄积”的“蓄”是“积聚、贮藏”之意,“积”是“积蓄、积累”之意,贾谊《论积贮疏》:“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 “蓄积”是“储粮积蓄”的意思。
(2)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词,只有一个表示意义,另一个失去其意义,只是充当陪衬,这就是所谓“偏义复词”(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的词的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质是作为陪衬),如得失,园圃,缓急等。
(3)两个语素失去原义而产生一个新义。
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拆开来讲和原来意思完全不同,如天下,布衣,君子,小人等。
四、古汉语中单纯复音词的类型单纯复音词绝大部分是连绵字,通常有两个音节,但只表示一个语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