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的单音词
- 格式:ppt
- 大小:354.50 KB
- 文档页数:18
古代汉语讲义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古代汉语词的构成1.从语音的角度分:单音词、复音词2.从语素的角度分: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合成词——复合词、加缀复词3.从词义的角度分:单义词、多义词4.从语法功能角度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二、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据统计,《庄子·逍遥游》全文用单字1465个,复音词只占80多个;《离骚》用字2470个,复音词只有140多个。
《诗经》中单音词占总量的90.8%,《左传》中占89%,《史记》、《尔雅》中占80%。
三、古汉语的复音词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根据词的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与复合词。
1.单纯词(1)叠音词(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词。
如:翩翩渺渺漠漠纷纷类型:拟声叠音词、仿物叠音词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2)连绵词(联绵词、联绵字、连语、链语)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只含一个语素的词。
类型:双声:仿佛参差伶俐玲珑踊跃叠韵:彷徨徘徊逍遥窈窕婵娟混沌双声兼叠韵:缤纷优游辗转非双声叠韵:扶摇芙蓉铿锵淡泊翡翠特点:义不分训;字无定写。
2.合成词(复合词)(1)偏义复词概念: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的词。
原因:音节;修辞(2)同义复词(3)其它复合词①联合式A.名词+名词B.动词+动词C.形容词+形容词②偏正式:A.名词+名词B.形容词+名词C.动词+名词D.形容词+动词E.数词+名词③动宾式④重迭式第六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基本词汇2.古今词义迥然不同抢:古是“碰”、“撞”之义,如《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今是“抢劫”之义。
绸,古是“缠绕”之义,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旗之杆。
通论七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关系7.1 复习笔记一、单音词与复音词1.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如:“天、地、大”等。
2.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包括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等;如:“君子、巧克力”等。
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而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则占绝大多数,其中,又以双音节词居多,与复音词相比,单音词的义位较多,具有显著的多义性特征。
二、复音词的发展1.在上古汉语中,不少单音词本身的义位过多,再加上新词累增和语音系统简化所造成的严重的同音同形现象,必然会影响语言信息的有效传递。
2.由于表义清晰化和精密化的需求,汉语词汇逐步走上了复音化的道路。
后起的复音词比起与之对应的单音词来说,不但意义明确,而且表达的内容更加精细。
三、单音词转变为复音词的方式古代的单音词变为后代的复音词,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原单音词与一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关的单音词组合,构成复合词;例如:时——时间、时候、时辰、时机、时常、时代、时势、当时、及时2.原单音词之外的两个单音词组合,构成复合词;例如:术——道路、途径、方法、手段、技艺、学说3.原单音词之前或之后附加词缀,构成派生词;例如:头——石头、前头、苦头、念头4.原单音词重叠,变为叠音词;例如:常常、渐渐、偏偏、稍稍、舅舅四、单音词复音词的关系1.现代汉语中的一些复音词,是由古汉语中两个经常连用的单音词构成的词组逐渐凝固而成的,它们的意义与古汉语中的词组相比产生了较大的差别;例如:“知道”指通晓自然与人事规律,凝固为复音词后,意义相当于古代的“知”。
2.古汉语中由单音词临时组合而成的词组与现代汉语中的复音词正好同形,而二者的意义相去很远甚至毫无关系;例如:“夫人”与现代汉语尊称他人之妻所用的“夫人”音义皆不同,它指“这个人”,是一个偏正词组,其中“夫”读fú,是指示代词。
7.2 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填空题1.须臾、逍遥等属于复音词中的______。
单音词名词解释古代汉语
单音词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语,它在古代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些单音词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常用于表示实物、抽象概念、动作、状态等。
下面将对几个古代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词进行解释。
首先是“人”。
人是古代汉语中最基本的单音词之一,表示人类。
它的意义广泛,可以指代任何具有人的特征和行为的存在。
在古代汉语中,人除了表示人类本身,还可以用来表示亲属关系、身份、职业等。
其次是“心”。
心是指人的思维和感情的内在器官,也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词之一。
心在古代汉语中不仅表示人的心理活动,还常用于表示意愿、态度、情感等方面。
例如,“心甘情愿”表示心甘情愿地接受或做某事,“心疼”表示对某人或某事感到痛心。
再次是“手”。
手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人的上肢末端器官的单音词,也是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词语。
手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表示人的用
力、劳动、技能等方面。
例如,“动手”表示开始做某事,“手艺”表示某人的技能或手工制作的作品。
最后是“口”。
口是古代汉语中表示人的口腔器官的单音词,也是用于表示语言、咀嚼食物等方面的常见词语。
口在古代汉语中常用于表示说话、表达意思、交流等方面。
例如,“开口”表示开始说话,“一口咬定”表示坚决认定某事。
总结来说,单音词是古代汉语中非常常见的词语形式,它们简洁明了,表达力强,常用于表示实物、抽象概念、动作、状态等方面。
在古代汉语中,人、心、手、口等单音词具有重要的地位,常用于表达人类的特征、思想、情感和行为等。
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和双音词文言文中有单音词和双音词,但是单音词居多。
而现代汉语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的一个显著不同。
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单音词指的是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单音词的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
有时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词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一个双音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愿意。
例如:《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妻子,男子配偶。
子:子女。
《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地:土地。
方:方圆。
《曹刿论战》:“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可以。
以:凭借。
《赤壁之战》:“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形:形势、局势。
成:形成。
《赤壁之战》:“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其:他,代词。
实:实质,实际上。
《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行:品行。
为:做为,成为。
文言文中的双音词双音词指的是有二个音节的词,文言文中的双音词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单纯的双音词,这类词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不能拆开来解释。
单纯的双音词包括:1、联绵词,双声或者叠韵。
例如:踌躇、萧瑟、玲珑,辗转、彷徨、须臾、窈窕、披靡等。
2、译音词。
例如:单于、可汉、葡萄等。
3、叠音词。
例如:奄奄、翩翩、霏霏、区区等。
二、合成的双音词,从结构上区分有以下几种。
1、联合式。
例如:社稷、旌旗、首领、干戈、倾覆等。
2、偏正式。
例如:天子、布衣、足下、横行等。
3、附加式。
例如:阿母、森然、率尔等。
4、偏义复词。
这类词是指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合成一个词,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作陪衬音节的作用。
例如:《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远近”只取“远”的意思。
《石钟山记》:“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浅深”只取“深”的意思。
《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只取“姥”的意思。
双音词的古今异义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环境的变迁,古今的双音词意义和用法发生了较大差异,这种古今异义的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的。
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学古代汉语需要掌握词汇相关的知识,有三个需要掌握的关键点:单音词和复音词词本义和引申义古今词义的异同以下是我自己听课后总结的重点,如有错误,感谢指出修正。
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该文章也会逐渐补充完整。
今天先来说单音词和复音词。
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
单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尤其是在古汉语中。
复音词:由多个音节构成。
复音词在现代汉语中占优。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双音词多由古代单音词构成。
切记不要把两个古代单音词当成一个现代双音词。
不要把古汉语的双音词拆开来理解成后世的单音词。
单音词细说: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等。
第二种是加上词头词尾。
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
第三种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
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儿子”。
古代单音节词很多,可以认为和词一样死了;但作为语素,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存在的。
如:“虑”字,现代汉语里,“虑”字只作为词素存留在“顾虑”、“考虑”等复音词里,或者出现在“深谋远虑”、“沉思熟虑”等成语里,而不能像古代汉语里《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诗经·小雅·雨无正》:”弗虑弗图。
“里一样作为单音词自由运用了。
复音词细说:古汉语中有一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
举例: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非攻上)*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叫圃。
这里只有“园”起作用,“圃”字无意义。
很多人没有得失就活不下去。
(《史记·刺客列传》)*人多了不能无失。
“得”字无意义。
也有人把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或偏义组合)”。
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如果拆开来讲与整体的意义完全不同,那也应该认为是复合词。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一、古汉语的单音词1 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与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的情况很不相同。
只要翻阅任何一篇文言作品,我们就能发现这一特点。
例如:《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篇短文共140个字,其中双音词仅12个,即:河伯(出现2次)、欣然、天下、北海、面目、望洋、以为、且夫、仲尼、伯夷、大方。
其余都是单音词,共116个。
如果译成现代汉语,这些单音词中有许多词就必须用双音词来表示。
2 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词的比较拿古汉语的单音词同现代汉语的双音词进行比较,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①从古代单音词到现代双音词,换了完全不同的词:至——到来以——认为视——观看殆——危险②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语素,再加上一个实义语素,合成现代的双音词:秋——秋天流——水流灌——灌注道——道理叹——感叹③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语素,再加上词头或词尾:虎——老虎果——果子石——石头3 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双音词古汉语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词,有时候在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相同,如果以现代双音词的意义去粗粗解释,而不细加推敲玩味,似乎也讲得通,但实际上却错解了古书的含意。
对于这种情况,必须细加辨别。
例如:①虽然——《墨子·公输》:“王曰:‘善哉!雖然,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句中的“虽然”是“尽管这样”、“虽然如此”之意,是个词组,“虽”是转折连词,“然”是代词,不同于现代的转折连词“虽然”。
②然而——《孟子·梁惠王上》:“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古汉单音词的名词解释古汉单音词是指古代汉语中只有一个音节的词语,这些词在古汉语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
这些单音词多数是古代人民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词汇,它们简短、精练,既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又揭示了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民俗等方面的信息。
下面对几个代表性的古汉单音词进行名词解释。
1. 月 (yuè)“月”字指代着月亮,同时也是古代时间计算单位的名称。
在农历中,“月”用来表示一个月份。
古人以月亮的自然变化来计算时间,从而形成了中国农历的体系。
古代人们会观察月亮的圆缺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开始和结束,以及耕作、种植、收获的时机。
因此,“月”不仅仅是一个单音词,还代表着古代人们对时间、气候和物候变化的观察和认知。
2. 鸟(niǎo)“鸟”字指代着鸟类动物,是古代人们对鸟儿的普遍称呼。
在古代,鸟类在农田中扮演着重要的生态角色,它们通过觅食、迁徙等行为与农业紧密关联。
古代人们通过对鸟类的观察,可以预测天气变化、掌握灾害的信息,还可以通过鸟类的飞行路径确定安全和祥瑞的征兆。
因此,“鸟”不仅仅指代鸟类动物,还在古代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紧密相连。
3. 山(shān)“山”字指代着大地上的山脉。
在中国,山脉众多,自古以来就具有重要的地理和文化意义。
在古代,山被视为神圣的存在,人们崇拜山神,认为山脉中有灵气、有神灵驻留。
古代文人墨客常以山为题材作诗、写书,山与诗歌、文学创作有着紧密的联系。
此外,山脉对于农业、水源的调节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山”不仅仅是地理概念,还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态功能。
4. 天(tiān)“天”字指代天空,是古代人们对宇宙间的广袤空间的称呼。
在古代汉语中,“天”既有对自然天空的描述,也是古代宗教、哲学和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概念。
古代人们相信天象的变化能够预示人间的吉凶祸福,因此对天空的观察极为重要。
另外,“天”还代表了古代人们对宇宙奥秘和宇宙秩序的探索与思考。
第五章单音词和复音词一、古代汉语词的构成1.从语音的角度分:单音词、复音词2.从语素的角度分:单纯词——联绵词、叠音词、音译词;合成词——复合词、加缀复词3.从词义的角度分:单义词、多义词4.从语法功能角度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二、上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据统计,《庄子·逍遥游》全文用单字1465个,复音词只占80多个;《离骚》用字2470个,复音词只有140多个。
《诗经》中单音词占总量的90.8%,《左传》中占89%,《史记》、《尔雅》中占80%。
三、古汉语的复音词古代汉语的复音词根据词的组合方式分为单纯词与复合词。
1.单纯词(1)叠音词(重言、叠字、重言形况字)概念:重叠两个相同音节,只有一个语素的词。
如:翩翩渺渺漠漠纷纷类型:拟声叠音词、仿物叠音词特点:音节重叠,意义灵活(2)连绵词(联绵词、联绵字、连语、链语)概念:由两个音节连缀表达一个整体意义,只含一个语素的词。
类型:双声:仿佛参差伶俐玲珑踊跃叠韵:彷徨徘徊逍遥窈窕婵娟混沌双声兼叠韵:缤纷优游辗转非双声叠韵:扶摇芙蓉铿锵淡泊翡翠特点:义不分训;字无定写。
2.合成词(复合词)(1)偏义复词概念:由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的词。
原因:音节;修辞(2)同义复词(3)其它复合词①联合式A.名词+名词B.动词+动词C.形容词+形容词②偏正式:A.名词+名词B.形容词+名词C.动词+名词D.形容词+动词E.数词+名词③动宾式④重迭式第六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基本词汇2.古今词义迥然不同抢:古是“碰”、“撞”之义,如《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
”《战国策·魏策》“以头抢地耳”。
今是“抢劫”之义。
绸,古是“缠绕”之义,如《尔雅·释天》“素锦绸杠”,郭璞注“以白地锦韬旗之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