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的灵敏度测试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1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记录
一、仪器、菌种、培养基
1、仪器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水浴箱培养箱
2、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3、培养基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配制日期: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批号:配制日期: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批号:配制日期:
改良马丁培养基批号: 配制日期:
4、其它0.9%无菌氯化钠溶液无菌试管
二、菌液制备
1、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琼脂培养基中,
接种生孢梭菌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放入培养箱30-35℃培养24小时。
用0。
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量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2、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中,放入培养箱23-28℃培养48
小时。
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量小于100cfu的菌悬液。
3、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中,放入培养箱23-28℃培养5天,加
入5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量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三、培养基接种
1、取装量为12ml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9管,分别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孢梭菌的菌悬液各管,另一管不接种作空白对照,放入培养箱30-35℃培养天。
2、取装量为9ml的改良马丁培养基5管,分别接种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各管,另一管不接种作空白对照,培养天。
3、仪器状态:
4、逐日观察结果,并记录于下表。
检验员: 复核: 报告日期:。
支原体培养基灵敏度检査(变色单位试验法)及供试品检查方案目的:建立支原体培养基灵敏度检査(变色单位试验法)及供试品检查方案。
范围:适用于支原体培养基灵敏度检査及供试品检查。
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内容:1、概要:除药典推荐培养基外,亦可使用可支持支原体生长的其他培养基,但灵敏度必须符合要求。
2、设备生化培养箱、生物安全柜。
3、培养基灵敏度检査(变色单位试验法)3.1干粉培养基及对应菌种产品号产品名称菌种名称菌种编号11109 支原体肉汤培养基肺炎支原体ATCC 15531株11C21 精氨酸支原体肉汤培养基口腔支原体ATCC 23714株11A09 支原体半流体培养基肺炎支原体ATCC 15531株11321 精氨酸支原体半流体培养基口腔支原体ATCC 23714株3.2 培养基配制按照标签处方量配制成液体培养基,并按标签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湿热灭菌,待用。
3.3灵敏度检查3.3.1菌液制备将菌种接种于适宜的支原体培养基中,经36℃±1℃培养至培养基变色,盲传两代。
3.3.2培养基接种及培养将培养物接种至待检培养基中,做10倍系列稀释,肺炎支原体稀释至10-7〜10-9,接种在支原体肉汤培养基内;口腔支原体稀释至10-3〜10-5,接种在精氨酸支原体肉汤培养基内。
每个稀释度接种 3 支试管,置36℃±1℃培养7〜14天,观察培养基变色结果。
3.3.3结果判定:以接种后培养基管数的2 / 3 以上呈现变色的最高稀释度为该培养基的灵敏度。
灵敏度应达到:支原体肉汤培养基:肺炎支原体(ATCC 15531株)应达到10-8;精氨酸支原体肉汤培养基:口腔支原体( ATCC 23714株)应达到10- 4。
3.3供试品检查法3.1干粉培养基及对应菌种产品类型产品名称产品号液体培养基支原体肉汤培养基11109精氨酸支原体肉汤培养基11C21 半流体培养基支原体半流体培养基11A09精氨酸支原体半流体培养基11321 或:琼脂培养基支原体琼脂培养基11C233.2配制半流体培养基(或琼脂培养基) 按照标签处方量配制,并按标签规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湿热灭菌;在使用前应煮沸10〜15分钟,冷却至56°C左右,然后加人灭能小牛血清(培养基: 血清为8 :2) ,并可酌情加入适量青霉素,充分摇匀。
SOP-QC-03000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471 GMP标准文件分发号: 流水号:471 编码: SOP-QC-03000 共2页第1页题目: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制定人 QA审核批准人制定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颁发部门质量技术部颁发日期生效日期质量技术部分发部门目的:建立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无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范围:适用于培养基灵敏度检查。
职责:QC无菌检验员。
规程:1 实验设备及用具: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注射器、针头、注射器盒、试管、试管架、搪瓷托盘、时钟、75,酒精棉球、无菌服。
2 培养基: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液体培养基)、真菌培养基,培养基的配制详见《培养基配制标准操作规程》。
3 测试用菌种3.1 藤黄微球菌[CMCC (B) 28 001]3.2 生孢梭菌[CMCC (B) 64 941]3.3 白色念珠菌[CMCC (F) 98 001]4 操作4.1 取藤黄微球菌的营养琼脂斜面和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培养基琼脂斜面的新鲜培养物,分别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将生孢梭菌不含琼脂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吸至无菌离心管,离心,弃去上清液,菌体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均匀的菌悬液。
分别取上述菌悬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与细菌浊度标准管相同的浓度,然后作10倍系列稀释,制成1ml中含10-100个菌并计数。
4.2 取藤黄微球菌、生孢梭菌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培养基的新鲜培养物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作10倍系列稀释,制成1ml中含10—100个菌并计数。
4.3 将藤黄微球菌的上述4.1或4.2的稀释菌液各1ml,分别接种至每管装量为9ml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3管,生孢梭菌的上述4.1或4.2的稀释菌液各1ml,分别GMP标准文件接种至每管装量为12ml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3管,白色念珠菌的上述4.1或4.2的稀释菌液各1ml,分别接种至每管装量为9ml的真菌培养基3管,以未接种的培养基作对照,按规定的温度培养5天并逐日记录结果。
培育基的灵敏度测试培育基的灵敏度测试是其质量掌握的一个重要检测部分。
方法如下:1.用于菌数计数的半固体琼脂培育基促菌生长(灵敏度)检查的方法:对每个不同批号的脱水培育基均应进行灵敏度检查(促菌生长检查)。
取预先制备好的琼脂培育基平皿3~5个,用表面涂布法每块平板表面接种30~100个试验菌,同时用已知质量保证的同型号培育基平皿3~5个(如较闻名的如MERCK,DIFICoL产品)做对比试验,待培育基表面的菌液被琼脂培育基吸干或风干后,将培育皿倒置于培育箱的使用温度下培育48~72小时,(也可采纳浇碟法进行)取出培育后的平皿点计菌落数。
样品培育基上的微生物数量应不得低于对比培育基上微生物生长数量的70%。
否则,需重新检查,或该培育基被视为不符合促生长要求。
2.用于掌握菌检查的富集培育基的促菌生长(灵敏度)检查的方法:对每个不同批号的脱水培育基均应进行灵敏度检查。
每100ml培育基内分别接入试验菌小于100cfu,每个菌种接种两瓶培育基,将接过种的培育基置于指定条件下培育。
应在16~18小时后可明显观看到培育基内有微生物生长,则证明此培育基合格。
原则上无论是采纳脱水培育基还是按相关处方配制的培育基,一旦制成成品培育基,则应对每个配制批号培育基进行促菌生长(灵敏度检查)试验,以考察培育基的质量。
按脱水培育基的生产批号做灵敏度检查是基于培育基的灭菌程序已经经过验证。
假如试验室使用的是商购的成品培育基,供应商应随培育基供应相应批次的培育基质量检测报告,报告包括培育基的PH值、无菌检查结果和促菌生长(灵敏度)试验结果等项目。
建议在使用某一新的成品培育基(新供应商或新培育基品种)时,应至少考察三个不同批次的培育基质量,只有三批质量均合格方可使用该培育基。
微生物限度检查用成品培育基一旦初试确认合格后,可审查供应商的质检报告,而不必每批再作无菌检查和灵敏度检查,但半年应至少检查一次,以亚核其质量。
用于无菌检查试验的每批培育基,均必需按规定进行灵敏度检查试验,此规定同样适用于试验室自行配制的培育基。
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操作SOP1 目的建立培养基灵敏度试验的操作规程,是为了规范、统一培养基灵敏度检测,确保微生物检测准确、安全进行。
2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2015版中国药典培养基灵的敏度检查。
3 责任者 QC检验人员。
4 内容试验设备及用具:无菌培养皿、移液枪或无菌注射器、无菌玻璃涂布器、培养箱等。
使用的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生孢梭菌CMCC(B)6494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培养基灵敏度检测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用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检测频率每批新买的培养基配制、灭菌后均应做灵敏度测试。
操作方法对照标准培养基用已经过试验证明合格的培养基或购买的有质量证书的成品平皿培养基作为对照标准培养基。
试验培养基将琼脂类的试验培养基加热融化后,冷却至45℃左右,以无菌的方式在无菌培养皿中注入15~20mL,备用。
液体类的培养基直接使用。
'菌悬液的制备购买对应的商业化定量菌株。
使用时直接稀释成规定菌含量的菌悬液。
目前有进口的bioball和国产的microball等。
使用方便,定量精确。
培养基的生长促进实验琼脂类培养基的生长促进试验每株菌用2个试验培养基平皿,用表面涂布法在每个平皿表面接种的菌悬液(约10-100CFU试验菌),同时用2个对照标准的培养基平皿做对照,接种相同量的菌悬液试验,在规定温度下培养,取出平皿点计菌落数。
试验培养基上的微生物数量应为对照培养基上微生物生长数量的70%-150%范围内。
(注:每种培养基生长促进实验的具体菌株见附录1)液体类培养基的生长促进实验每株菌用2管(或瓶)试验培养基,接种的菌悬液(约10-100CFU试验菌),同时用2个对照标准的培养基或用已知合格的酪蛋白大豆消化琼脂平皿做对照,接种相同量的菌悬液试验,在规定温度下培养,对比或计数,在规定时间内能生长菌落为合格。
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
一、目的:建立培养基灵敏度检查的操作规程,保证无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培养基灵敏度检查。
三、职责:质量检验员对本标准的实施负责。
四、正文:
1 实验设备及用具:
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注射器、针头、注射器盒、试管、试管架、搪瓷托盘、时钟、75%酒精棉球、无菌服。
2培养基: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如:流体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真菌培养基。
3测试用菌种
藤黄微球菌[CMCC(B)28 001]
生孢梭菌[CMCC(B)64 941]
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
4操作:
取藤黄微球菌、生孢梭菌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培养基的新鲜培养物 1ml,用 0.9%无菌氯化钠溶液作 10 倍梯度稀释,制成 1ml 中含 10-100 个菌并计数。
4.2 将藤黄微球菌、生孢梭菌的上述稀释菌液各 1ml 分别接种至每管装量为 9ml 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 3 管,白色念珠菌的上述稀释菌液 1ml,接种至每管装量为 9ml 的真菌培养基 3 管。
以未接种的培养基作对照,按规定的温度培养5天并逐日记录结果。
5 结果判定:以每株菌接种后培养基不得少于 2 管呈现生长,即该培养基
的灵敏度检查符合要求。
目的:建立培养基灵敏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用范围:适用于培养基灵敏度的检查。
责任人:QC无菌检验员。
编订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内容:
1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用的培养基应进行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及适用性检查,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检查。
2 菌种试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 44 102]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 003]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 63 501]
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 001]。
药品无菌检查法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法1•菌种(1)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CMCC(B)28001](2)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941](3)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001]2•操作(1)取藤黄微球菌的营养琼脂斜面和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培养基琼脂斜面的新鲜培养物,分别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均匀的菌悬液;将生孢梭菌不含琼脂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吸入无菌离心管,离心,弃去上清液, 菌体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均匀的菌悬液。
分别取上述菌悬液,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与细菌浊度标准管相同的浓度,然后作10倍系列稀释,制成1ml中含10~ 100个菌并计数。
(2)将藤黄微球菌、生孢梭菌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白色念珠菌的真菌培养基的新鲜培养物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作10倍系列稀释,制成1ml中含10~100个菌并计数。
将藤黄微球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释菌液各1ml,分别接种至每管装量为9ml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3管,生孢梭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释菌液各1ml,分别接种至每管装量为12ml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3管,白色念珠菌的上述(1)或(2)的稀释菌液各1ml,接种至每管装量为9ml的真菌培养基3管,以未接种的培养基作对照,按规定的温度培养5天并逐日记录结果。
3.结果判定以每株菌接种后的培养基不得少于2管呈现生长,即该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符合要求。
对照用菌液1.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菌液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营养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营养肉汤培养基内, 在30〜35C培养16〜18小时后,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1ml中含10〜100个菌。
2.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菌液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气菌、厌气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1白金耳,接种至相同培养基内,在30~35C培养18〜24小时,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至每1ml中含10〜100个菌。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SOP1.目的规范无菌检查用培养基灵敏度检查,确保无菌试验用培养基的灵敏度,防止无菌试验结果出现假阳性现象。
2.范围本标准规程适用于本公司无菌检查用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每批无菌试验用干粉培养基均做灵敏度检查。
3.定义3.1.菌种:检查所用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3.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003〕:用于无菌检查培养基灵敏度检查及微生物限度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3.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 10104〕:用于无菌检查培养基灵敏度检查;3.4.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501〕:用于无菌检查培养基灵敏度检查及微生物限度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3.5.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001〕:用于无菌检查培养基灵敏度检查及微生物限度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3.6.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 64941:用于无菌检查培养基灵敏度检查;3.7.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CMCC(F) 98003〕:用于无菌实验培养基灵敏度检查及微生物限度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4.职责4.1.QC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培训及执行;4.2.QA、QC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本规程的审核;4.3.质量总监负责批准本规程;4.4.QA负责本规程执行的监督。
5.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6.材料6.1.房屋、设备、试验用具6.1.1.房屋:阳性实验室。
6.1.2.设备:100级洁净工作台,30~35℃培养箱,20~25℃培养箱,灭菌器。
6.1.3.试验用具:隔离服、洁净工作服、工作鞋、口罩、帽子、10ml刻度吸管、1ml刻度吸管、毛巾、吸耳球、记号笔、中试管架、酒精灯、镊子、酒精棉、托盘、电子天平、药勺、量筒、6.2.培养基:营养琼脂斜面培养基(中管)、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管)、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中管)。
1. 目的:通过培养基适用性检查,确保购买的培养基符合实验要求。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技术质量部实验员对培养基适用性的检查。
3. 职责:质量部实验员负责执行此规程。
4. 内容:4.1 检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4.2 试验用具:烧杯、三角瓶、酒精灯、接种环、平皿、试管、吸管、移液枪、滴管、电子天平、电热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或恒温恒湿培养箱、单人净化工作台、高压蒸汽灭菌器、微生物限度仪、漩涡混合器、试验菌种、检查用培养基等。
4.3 无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本检查可在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与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4.3.1 培养基: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养基的配制按《培养基配制操作规程》配制)。
4.3.2 稀释液、冲洗液及其制备方法稀释液、冲洗液配制后应采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灭菌。
a) 0.1%无菌蛋白胨水溶液取蛋白胨1.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调节pH值至7.1±0.2,分装,灭菌。
b)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3.56g,无水磷酸氢二钠5.77g,氯化钠4.30g,蛋白胨1.00g,加水1000ml,微温溶解,滤清,分装,灭菌。
c) 根据供试品的特性,可选用其他经验证过的适宜的溶液作为稀释液、冲洗液(如0.9%无菌氯化钠溶液)。
如需要,可在上述稀释液或冲洗液的灭菌前或灭菌后加入表面活性剂或中和剂等。
4.3.3 无菌性检查:每批培养基随机取不少于5支(瓶),置各培养基规定的温度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4.3.4 灵敏度检查4.3.4.1 菌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CMCC(B)26 003〕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CMCC(B)10 104〕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 501〕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 941〕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98 00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98 003〕4.3.4.2 菌液制备a)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b)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4~48小时,上述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单位)的菌悬液。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记录摘要该文档描述了在实验室中对于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过程的记录,其中包括了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
该检查可以帮助实验室监测和评估培养基的质量,以便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目的培养基灵敏度检查的目的在于确定你所使用的培养基的效力和纯度,以便将其用于实验。
检查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培养基中是否存在污染物和其他的不良物质。
此外,该检查还可以提供有关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反应的重要信息。
方法实验室中使用了标准的方法来进行培养基灵敏度检查。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以下设备和试剂:•培养基测试板•细菌株(常见的细菌株)•抗生素(几种常见的抗生素)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培养基测试板:在培养基测试板中制造一个0.5麦芽糖浓度的菌液2.加入细菌株:加入细菌株到培养基测试板上,以包含菌液3.添加抗生素:将各种抗生素添加到测试板上,量为MIC(最小抑菌浓度)4.实验过程的记录:记录在培养基测试板上出现的菌落数量并测定其直径结果实验室的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显示我们的培养基十分纯净,并且没有污染,同时抗生素的剂量适中。
检测到的微生物株菌落数量为零,代表我们培养基中不存在细菌或细胞污染。
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于不同的细菌株的反应不同,在检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菌株对于某些抗生素具有更高的抵抗力,而对于其他抗生素则没有。
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检测了培养基的纯度,并且也测试了抗生素在不同细菌株中的反应。
这种测试有助于实验室在保证实验准确性以及细胞健康的同时,还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费用开支。
为了更好地保证培养基的品质,我们应该定期地对培养基进行检查,并且采用多种数据来进行评估。
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和可靠性,并且避免浪费时间和资源。
目的:建立培养基灵敏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应用范围:适用于培养基灵敏度的检查。
责任人:QC无菌检验员。
编订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范》2010年版。
内容:1 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用的培养基应进行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及适用性检查,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处方配制的培养基均应检查。
2 菌种试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 44 10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 26 003]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 63 501]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MCC(F) 98 00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 98 003]3 菌液制备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到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培养24~48小时。
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100cfu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3~28℃培养5~7天,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 80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
然后,采用适宜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 80的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 1ml含孢子数100cfu的孢子悬液。
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 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 24小时内使用。
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名词解释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是微生物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评估和确定某种微生物对特定药物或化合物的敏感程度。
该检查通常用来确定微生物对抗生素、抗菌剂或其他抑菌物质的敏感性,从而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其原理、方法和应用范围。
1. 培养基培养基是一种提供营养物质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它们通常由水、气体、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组成。
培养基可以分为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具体根据实验需求选择。
2. 灵敏度检查灵敏度检查是通过培养微生物在含有不同浓度药物或化合物的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来评估微生物对其的敏感程度。
这一方法是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的药物或化合物在培养基上对微生物的抑制效果来判断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
3. 原理灵敏度检查的原理是基于微生物的生长特性。
在含有抗菌物质的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这是因为抗菌物质影响了微生物的代谢、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等生物学过程。
通过在不同浓度的药物或化合物培养基上培养微生物,可以观察到不同浓度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根据其生长状况判断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
4. 方法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通常采用标准化的方法进行。
首先,将从患者体内或环境中分离的微生物菌株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药物的培养基上。
然后,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一段时间。
观察培养皿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通常通过裸眼观察,也可辅助使用显微镜。
根据微生物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程度。
5. 应用范围培养基的灵敏度检查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应用。
首先,在临床诊断中,该检查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的抗菌药物,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其次,在药物研发中,通过灵敏度检查可以评估新药物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此外,在环境监测中,对环境中的微生物进行灵敏度检查可以评估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对抗菌物质的变化情况,为环境卫生和生物安全提供参考。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计划方案一、引言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实验室技术,用于评估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该检查对于指导临床使用抗生素和防控细菌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培养基灵敏度检查的计划方案,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目标和背景培养基灵敏度检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评估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以确定临床治疗中最佳的抗生素选择。
通过此计划,可以培养出对不同抗生素具有不同耐药性的细菌菌株,为耐药性研究和抗生素合理使用提供依据。
三、实验步骤和方法1. 样品采集和处理从临床病例中采集所需的微生物样品,并进行初步处理。
确保采样和处理符合卫生与实验室安全规范,避免污染和误差。
2. 培养基准备准备适当的培养基,根据不同抗生素的需求进行调整。
确保培养基无污染,并能提供细菌正常生长所需的养分。
3. 培养微生物将样品接种到培养基中,通过孵育箱或恒温培养箱,为微生物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促进细菌的生长。
4. 抗生素试纸片制备和测定按照厂家说明书的指导,制备不同抗生素的试纸片。
将试纸片分别放置在含有培养细菌的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并在指定时间内孵育。
5. 结果评价观察试纸片周围的抑菌圈直径,使用规定的标准参考表来解读结果。
根据抑菌圈直径的大小,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6. 数据分析和报告将结果数据记录下来,并根据标准参考表评估每个抗生素的灵敏度。
最后,通过报告的形式将灵敏度结果提供给临床医生或研究人员。
四、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1. 质量控制- 确保培养基质量良好,符合规定的配方和自凝性能要求。
- 重视实验室清洁和消毒,避免污染。
- 使用符合标准的试纸片,并按照说明书操作。
- 严格按照标准参考表评估结果。
2. 安全措施- 操作人员需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微生物和抗生素。
- 遵循实验室安全规范和卫生要求。
- 正确处置实验废物,避免环境和人员污染。
五、预期结果和讨论通过培养基灵敏度检查,可以获得各个抗生素对不同菌株的抑菌效果。
1. 目的为保证无菌试验更加准确可靠。
2. 范围车间环境检测和血清原料、成品无菌检测用培养基的灵敏度测定。
3.职责3.1. 质量管理部:负责本规程的起草。
3.2. 质量管理部检验人员:负责本规程的操作。
3.3. 总经理:负责本规程的审批。
4. 定义无5. 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 2015版。
6. 材料6.1. 材料准备:6.1.1. 标准阳性菌种:购置药品检定所菌种保藏中心冷冻干燥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0代)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 003]、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 104]、枯草芽胞杆菌[CMCC(B)63 501]、生胞梭菌[CMCC(B)64 941]、白色念珠菌[CMCC(F)98 001]、黑曲霉菌[CMCC(F)98 003]。
6.1.2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
6.1.3 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氯化钠溶液6.2 仪器设备20~25℃培养箱,30~35℃培养箱6.3. 器械、用具6.3.1. 灭菌2ml移液管6.3.2 灭菌中试管7. 流程图无8. 内容8.1. 菌液制备:8.1.1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胞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
8.1.2 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8.1.3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中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20~25℃培养24~48小时8.1.4 上述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小于100CFU(菌落形成单位)的菌悬液。
8.1.5 接种黑曲霉菌新鲜培养物至沙氏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上20~25℃培养5~7天。
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脂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含0.05%(ml/ml)聚山梨脂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孢子数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培养基灵敏度检查规程编号:版本:编制:日期:审定: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管理部门:发放部门:生产部 质管部 工程部 研发部 PMC 采购部 仓库 营销中心 人事行政中心 财务部一、目的:确证使用所用的培养基是否符合无菌性检查及灵敏度检查的要求。
二、检查时间:供试品的无菌检查前或者无菌检查同时进行。
三、范围:适应于培养基灵敏度检查四、依据:《中国药典》2020版第四部五、职责:质管部1.实验设备及用具:2.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培养箱、注射器、针头、注射器盒、试管、试管架、搪瓷托盘、时钟、75%酒精棉球、无菌服。
2.培养基:无菌检查用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和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3. 测试用菌种3.1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3.2 铜绿假单胞菌[CMCC (B) 10104]3.3枯草芽孢杆菌[CMCC(B)63501]3.4 生孢梭菌[CMCC(B)64941]3.5白色念珠菌[CMCC (F) 98001]3.6黑曲霉[CMCC(F)98 003]4. 菌液制备:4.1 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 小时。
4.2 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 小时4.3 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琼脂或液体培养基20~25℃培养24~48 小时,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逐管稀释成每1ml 含菌量小于100cfu菌悬液4.4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至胰酪大豆胨琼脂斜面上20~25℃培养5~7天用适量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逐管稀释成每1ml含孢子数小于100cfu的孢子悬液。
5. 无菌性检查在进行灵敏度检查前应先进行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5.1 方法:每批培养基随机抽取不少于5支,至相应温度下培养14天,应无菌生长。
培养基的灵敏度测试
培养基的灵敏度测试是其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检测部分。
方法如下:
1.用于菌数计数的半固体琼脂培养基促菌生长(灵敏度)检查的方法:对每个不同批号的脱水培养基均应进行灵敏度检查(促菌生长检查)。
取预先制备好的琼脂培养基平皿3~5个,用表面涂布法每块平板表面接种30~100个试验菌,同时用已知质量保证的同型号培养基平皿3~5个(如较著名的如MERCK,DIFICOL产品)做对照试验,待培养基表面的菌液被琼脂培养基吸干或风干后,将培养皿倒置于培养箱的使用温度下培养48~72小时,(也可采用浇碟法进行)取出培养后的平皿点计菌落数。
样品培养基上的微生物数量应不得低于对照培养基上微生物生长数量的70%。
否则,需重新检查,或该培养基被视为不符合促生长要求。
2.用于控制菌检查的富集培养基的促菌生长(灵敏度)检查的方法:对每个不同批号的脱水培养基均应进行灵敏度检查。
每100ml培养基内分别接入试验菌小于100cfu,每个菌种接种两瓶培养基,将接过种的培养基置于指定条件下培养。
应在16~18小时后可明显观察到培养基内有微生物生长,则证明此培养基合格。
原则上无论是采用脱水培养基还是按相关处方配制的培养基,一旦制成成品培养基,则应对每个配制批号培养基进行促菌生长(灵敏度检查)试验,以考察培养基的质量。
按脱水培养基的生产批号做灵敏度检查是基于培养基的灭菌程序已经经过验证。
如果实验室使用的是商购的成品培养基,供应商应随培养基提供相应批次的培养基质量检测报告,报告包括培养基的PH值、无菌检查结果和促菌生长(灵敏度)试验结果等项目。
建议在使用某一新的成品培养基(新供应商或新培养基品种)时,应至少考察三个不同批次的培养基质量,只有三批质量均合格方可使用该培养基。
微生物限度检查用成品培养基一旦初试确认合格后,可审查供应商的质检报告,而不必每批再作无菌检查和灵敏度检查,但半年应至少检查一次,以复核其质量。
用于无菌检查试验的每批培养基,均必须按规定进行灵敏度检查试验,此规定同样适用于实验室自行配制的培养基。
建议在正式使用前即应完成对培养基的质量检查。
如果在进行灵敏度试验的同时,也使用该培养基进行样品检查,那么,一旦培养基的无菌性或灵明度不符合规定,则检验结果应无效。
无论这些质量控制检查试验何时完成,实验室都必须在相关产品放行之前或检验报告发出之前,对所用培养基的无菌性及灵敏度试验资料的完整性和合格予以确认。
灵敏度(促生长)检查试验用菌悬液,可用标准菌种制得,也可向具备适当资质的供应商购买。
目前市场上的商用产品,如microball公司的培养基质量检查用的定量质控菌株,小瓶内一个小球上含有10~100CFU。
此类产品使用简单,但操作者需严格遵守供应商的使用要求。
另外,尽管所购试菌种均附有质量证书,正式使用前,仍必须用倾注平皿法或铺表面法等标准检测方法对菌悬液的微生物数量进行复核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