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专题3.2 钠的其他常见化合物 碱金属元素讲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807.50 KB
- 文档页数:13
第十三讲钠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1.钠的性质及用途。
2.Na2O 和Na2O2的性质及用途。
3. Na2CO3 、NaHCO3 、NaOH的性质及用途。
4. Na2O2 与H2O、CO2 的反应原理,以及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差和质量差在计算中的应用。
碱金属元素【考纲要求】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2.碱金属单质的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3.焰色反应。
碱金属元素基础知识一.金属钠(可保存在中)1、钠的化学性质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跟非金属反应:(O2、Cl2、S)对应的化学方程式:、、(2)与H+反应(H2O、酸、盐溶液)①钠与水反应,标出电子转移:现象及解释:浮:熔:游:产生气体,在水面上向各方迅速游动最后消失.嘶红:②钠与盐酸离子方程式:③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化学方程式:(3)与有机物反应(醇、酚、羧酸)与乙醇化学方程式:二、钠的化合物1、Na2O2:颜色状态电子式: 用途:与H2O 、CO2化学方程式2、Na2CO3 与NaHCO3Na2CO3 俗名:色态:溶解性:热稳定性:NaHCO3俗名:色态:溶解性:热稳定性:Na2CO3 和NaHCO3分别与酸反应速率:V(Na2CO3)V(NaHCO3)三、钠及化合物之间的关系Na2O2Na Na2O NaO H Na2CO3 NaHCO3(方程式写在背面)四、碱金属元素包括()1、递变规律: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束缚力,失电子能力,元素的金属性,单质的还原性,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能力,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性.2、锂与氧气化学方程式:钾与氧气化学方程式:3、焰色反应操作步骤:将 放在酒精灯上灼烧至与原来颜色相同,蘸取待测溶液,在酒精灯上灼烧,钠为 色, 钾为 色(需透过 ),用 洗净铂丝.巩固练习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钠着火燃烧时,可用下列哪种物质灭火( ) ①泡沫灭火器 ②干粉灭火器 ③水 ④沙土A .①②B .④C .②③D .①②③ 2.在下列反应中,22O Na 只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 ) A .2322222 2O CO Na CO O Na ++B .42222 MnO Na MnO O Na + C .↑+++2242422222 2O O H SO Na SO H O NaD .O H O Mn Na H MnO O Na 22242285210 1625+↑+++++++-3.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有固定熔点的是A .烧碱B .聚乙烯C .漂白粉D .氯化铵 4.下列各项中的“黄色”,不属于因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现象的是( ) A .无色试剂瓶中的浓硝酸呈黄色B .用玻璃片靠近在玻璃导管口燃着的硫化氢的火焰,玻璃片上附有的固体呈现黄色C .久置的碘化钾溶液呈黄色D .食盐在无色的火焰上灼烧时,火焰呈黄色5.我国著名的化工专家候德榜在20世纪20年代所创立的“候氏制碱法”誉满全球,“候氏制碱法”中的碱是指下列的( ) A .NaOH B .32CO K C .32CO Na D .3NaHCO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1.钠的物理性质2.钠的化学性质从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Na ――→Cl 2、O 2、H 2O 等Na +。
(1)与非金属单质(如O 2、Cl 2)的反应与O 2反应⎩⎨⎧常温下:化学方程式为4Na +O 2=====常温 2Na 2O点燃时:化学方程式为2Na +O 2=====点燃Na 2O2(2)与水的反应:①化学方程式:2Na +2H 2O===2NaOH +H 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与解释:3.钠的制备与保存(1)制备:电解熔融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2NaCl=====电解2Na +Cl 2↑。
(2)保存:密封存放,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4.焰色反应 (1)概念:很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现象。
属于元素的物理性质。
(2)操作步骤: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蘸取 待测物――→酒精灯灼烧观察火焰颜色――→用盐酸洗涤铂丝――→酒精灯灼烧无色。
(3)常见元素焰色反应的颜色:钠元素:黄色;钾元素: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1.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Ⅱ)钠与CuSO 4溶液的反应:2Na +Cu 2+===Cu↓+2Na +。
( ) (2)(2013·广东高考)1 mol Na 被完全氧化生成Na 2O 2,失去2N A 个电子。
( ) (3)(2011·北京高考)钠与足量O 2反应生成Na 2O ,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Na 2O 的速率逐渐加快。
( )(4)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O===2Na ++2OH -+H 2↑。
( )(5)4Na +O 2===2Na 2O 和2Na +O 2=====点燃 Na 2O 2可说明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发生不同的反应。
( )(6)焰色反应是大多数金属元素的性质,属于化学变化。
2015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金属与金属化合物的性质主编:宁老师 主编单位:永辉中学生学习中心本文档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知识点讲解 第二部分:五年全国高考真题的详细讲解与跟踪训练。
第一部分:知识点讲解 第一部分知识点:金属单质的通性一、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1、颜色:在化学中,大多数的金属单质都是银白色,其中金属铜Cu 为红紫色,金属金Au 为黄色。
2、状态:在化学中,大多数的金属单质都是固体,但是有一个特别的金属汞Hg (俗名水银)为液态。
3、密度:在化学中,所有金属单质之间的密度差距很大,世界上密度最大的金属单质为金属锇Os ,世界上密度最小的金属单质为金属锂Li 。
4、硬度:在化学中,金属单质之间的硬度差距也很大,世界上硬度最大的金属为金属铬Cr (莫氏9),世界上硬度最小的金属为金属汞Hg (液态)和金属铯Cs (固态)。
5、熔沸点:同一主族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往下金属的熔点降低,但是ⅢA 族的镓熔点比铟、铊低,ⅣA 族的锡熔点比铅低。
6、延展性:金属的延展性分为金属的延性和展性。
大多数金属都具有一定的延展性,但是有脆性的金属没有延展性。
二、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1、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之间反应:(1)、金属与氧气2O 的反应。
(一般都需要点燃,属于一种燃烧反应) 例:①43223O Fe O Fe ∆+,②CuO O Cu 222∆+,③2222O Na O Na ∆+, (2)、金属单质与单质硫S 加热进行反应:例:①FeS S Fe ∆+,②CuS Cu S ∆+,③32S Al Al S ∆+ (3)、金属单质与氯气2Cl 点燃时的反应:例:①32223FeCl Fe Cl ∆+,②22CuCl Cu Cl ∆+,③32223AlCl Al Cl ∆+(4)注意:按照氧化性排序:S O Cl >>22,氯气2Cl 为强氧化剂,可以在氧化反应中使被氧化的物质呈现最高价;硫S 为弱氧化剂,在氧化反应中被氧化的物质呈现较低的化合价。
第二课时碱金属元素【考纲要求】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2.碱金属单质的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性。
教与学方案【自学反馈】一、金属元素的相似性1. 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个,原子半径为同周期元素中最的,化合价均为价。
2.物理性质:碱金属除铯略带外,都是色。
质,密度,熔沸点,是的良导体。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ROH)均为碱。
二、金属元素的差异性和递变性1. 碱金属从上到下半径逐渐。
熔沸点逐渐,密度逐渐。
2. 化学性质:Li+O2→ 钠能形成、两种氧化物,K 能形成氧化物。
(写化学式)三、金属的制取金属La 、Na的制取主要用电解熔融氯化物的方法。
金属K因为易溶与熔盐不易分离,故一般用热还原剂法。
四、色反应焰色反应是一种物理变化,是元素的性质而不仅属化合物。
【例题解析】[例1]工业上生产Na、Ca、Mg都用电解其熔融的氯化物,但钾却不能用电解熔融KCl的方法制得,因金属钾易溶于熔态的KCl中而有危险,难获得钾,且降低电流效率。
现生产钾是用金属钠和熔化的KCl反应制取。
有关数据如下表:KCl + Na → NaCl + K℃工业上制金属钾主要运用到上表所列的哪些物理常数?,其选择范围是。
℃工业上制金属钾主要应用什么原理使反应变为现实?解题思路:。
易错点:。
[例2]某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4.0克,与水充分反应后,蒸发、结晶得到干燥的固体5.0克。
问℃℃该金属是何种金属℃混合物中碱金属单质所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解题思路:。
易错点:。
【考题再现】1.将标准状况下的2.24LCO2通入150ml 1mol/L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 (HCO3-)略大与c (CO32-)B.c (HCO3-)等于c(CO32-)C.c(Na+)等于c (HCO3-)与c (CO32-)之和D.c (HCO3-)略小与c (CO32-)思维方法:。
展望高考:2. 等物质的量的N2、O2、CO2混合气体通过Na2O2后,体积变为原体积的8/9(同温同压) ,这时混合气体中N2、O2、CO2物质的量之比为( )A. 3℃4 ℃1B. 3℃3℃2C. 6℃7℃3D. 6℃9℃0思维方法:。
第1讲 钠及其化合物[考纲要求] 1.知道Na 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2.能利用Na 及其氧化物分别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
3.能规范解答以Na 及其氧化物为载体的实验探究、框图推断题。
4.了解Na 2CO 3和NaHCO 3的性质。
5.能正确鉴别Na 2CO 3和NaHCO 3,并能用实验的方法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6.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 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7.了解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8.了解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计算。
9.记住Na 、K 等重要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考点一 钠的性质及应用1. 钠的物理性质颜色: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密度:ρ(H 2O)>ρ(Na)>ρ(煤油); 熔点:低于100 ℃;硬度: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2. 从钠原子的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Na――→O 2、Cl 2、H 2O 、H +等Na +1(1)与非金属单质(如O 2、Cl 2)的反应O 2⎩⎨⎧常温:4Na +O 2===2Na 2O点燃:2Na +O 2=====△Na 2O 2Cl 2:2Na +Cl 2=====点燃2NaCl (2)与水反应①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
②与滴加酚酞的水反应的现象及解释(3)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2Na +2H +===2Na ++H 2↑。
3. 钠的制取及保存(1)制取:化学方程式为2NaCl(熔融)=====电解2Na +Cl 2↑。
(2)保存:密封保存,通常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
4. 钠的用途(1)制取Na 2O 2等化合物。
(2)钠、钾合金(液态)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
(3)用作电光源,制作高压钠灯。
(4)冶炼某些金属金属钠具有强的还原性,熔融状态下可以用于制取金属,如4Na +TiCl 4=====熔融4NaCl +Ti 。
第2讲 钠、镁及其化合物(二)[考纲要求] 1.了解Na 2CO 3和NaHCO 3的性质。
2.能正确鉴别Na 2CO 3和NaHCO 3,并能用实验的方法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3.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理解ⅠA 族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4.了解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5.了解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典型计算。
6.记住Na 、K 等重要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
考点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名称 碳酸钠(Na 2CO 3)碳酸氢钠(NaHCO 3)俗名物理性质色态 白色晶体 细小白色晶体水溶性易溶于水,溶液呈____ 易溶于水(但比Na 2CO 3溶解度____),溶液呈碱性稳定性 ____,但结晶碳酸钠(Na 2CO 3·10H 2O)易____不稳定,受热易分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 学 性 质与H +反应与碱反应[Ca(OH)2]与OH -不反应,但Ca 2++CO 2-3===CaCO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碱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碱不足)与盐反应 CaCl 2不反应硫酸铝3HCO -3+Al 3+===Al(OH)3↓+3CO 2↑主要用途 玻璃、造纸、制皂、洗涤 发酵、医药、灭火器相互转化Na 2CO 3 ①CO 2+H 2O ,②少量盐酸①固(加热),②液(NaOH)NaHCO 31.将CO 2气体通入到饱和Na 2CO 3溶液中有何现象?原因是什么?2.Na 2CO 3固体粉末中混有少量NaHCO 3,用什么方法除杂?Na 2CO 3溶液中混有少量NaHCO 3,用什么方法除杂?NaHCO 3溶液中混有少量Na 2CO 3,用什么方法除杂?3.如何鉴别Na 2CO 3和NaHCO 3?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钠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为紫色③燃烧后得到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物质A.①②B.①②③C.①④⑤ D.④⑤解析:选C。
钠受热熔化,当温度达到着火点时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Na2O2固体。
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进行反应,既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FeCl2溶液中②过量的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反应③少量CaO投入到过量的NaHCO3溶液中④Na2O2投入到CuSO4溶液中A.①③ B.③④C.②③ D.①④解析:选D。
①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然后NaOH与FeCl2反应生成Fe(OH)2沉淀,最后转化为Fe(OH)3沉淀。
②中NaOH过量,Al元素以AlO-2形式存在,因此既无沉淀产生,也无气体生成。
③中CaO溶于水生成Ca(OH)2,Ca(OH)2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aCO3沉淀,但无气体产生。
④中Na2O2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NaOH与CuSO4反应生成Cu(OH)2沉淀。
3.(2014·济南模拟)下列对一些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 )解析:选A。
8电子结构为稳定结构,A对;NaCl晶体中也有离子,只是不能自由移动,B错;钾比钠更易失去电子的主要原因是钾的原子半径比钠的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较弱,C错;纯碱不能电离出OH-,D错。
4.(2014·杭州质检)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 )A.滴有酚酞的NaHCO3溶液呈浅红色,微热后红色加深,是因为NaHCO3分解生成了Na2CO3 B.钠保存在煤油中,是因为煤油不与钠发生反应,钠比煤油密度大,煤油可以使钠隔绝空气和水蒸气C.用洁净的玻璃管向包有Na2O2的脱脂棉吹气,脱脂棉燃烧,说明CO2、H2O与Na2O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D.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产物是Na2CO3,原因是钠与氧气生成的Na2O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解析:选A。
案13 钠的其它常见合物碱金属元素[考纲要求] 1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解ⅠA族元素(单质、合物)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了解N2O3和NHO3的性质、转和制法。
知识点一钠的其它常见合物1.氢氧钠(NOH)(1)物性质:NOH的俗名为烧碱、火碱或苛性钠;它是一种____色____体,____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有________性;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________。
(2)性质具有碱的通性①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②与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与酸性氧物、两性氧物反应:如与A2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④与盐反应如与NH错误!未定义书签。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如与HO错误!未定义书签。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⑤与单质反应如与A、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专题3.2 钠的其他常见化合物碱金属元素讲案(含解析)复习目标:1、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的性质及检验2、掌握侯氏制碱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3、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基础知识回顾: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比较通CO2、滴加HCl加热,加碱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1)热稳定性不同。
分别加热少量固体,若发生分解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的原试剂是NaHCO3,另一个为Na2CO3。
(2)和酸反应速率不同。
分别取一定质量的固体,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反应快、产生气体多的为NaHCO3,另一个为Na2CO3。
(3)阴离子不同。
分别取其稀溶液,滴加氯化钡稀溶液或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原试剂为Na2CO3,另一个为NaHCO3。
(4)溶液的酸碱性。
测其稀溶液(0.1 mol·L 1)的pH,Na2CO3溶液的pH在12左右,而NaHCO3溶液的pH在8左右。
3、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制法(1)制取NaHCO 3的方法①减压低温蒸干NaHCO3溶液。
NaHCO3遇热易分解,其水溶液加热更易分解,所以不可能采用常压下蒸发溶剂的方法制得NaHCO3晶体。
②往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过滤得到晶体。
Na2CO 3+CO 2+H2O=2NaHCO 3(2)联碱法制纯碱原理①在饱和食盐水中通NH3饱和后,再通CO2 :NH3+CO2+H2O=NH4HCO3②生成NH4HCO3的溶解度大,而c(Na+)也大,而NaHCO3溶解度小,故产生沉淀:NaCl+NH4HCO3=NaHCO3↓+NH4Cl,总方程式:NaCl+NH3+CO2+H2O NaHCO3↓+NH4Cl。
③将析出沉淀加热,制得Na2CO3(纯碱)注意:不能先通入CO2达饱和后再通入NH3,因为C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1∶1),即使通入过量的NH3,所生成的NaHCO3、NH4Cl也很少,这样就无法制取NaHCO3。
【典型例题1】(2009·惠州调研)有两个分别装有Na2CO3和NaHCO3固体的试剂瓶,因标签失落而无法区分。
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 )A.分别取样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B.分别取样后,加入相同浓度和相同体积的稀盐酸,观察反应的快慢C.分别取样加热,再检验是否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D.分别取样配成溶液,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迁移训练1】有A、B两个完全相同的装置,某学生分别在它们的侧管中装入1.06 g Na2CO3和0.84 g NaHCO3,A、B中分别有10 mL相同浓度的盐酸,将两个侧管中的物质同时倒入各自的试管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装置的气球膨胀速率大B.若最终两气球体积相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大于或等于2 mol/LC.若最终两气球体积不同,则盐酸的浓度一定小于或等于1 mol/LD.最终两试管中Na+、Cl-的物质的量一定相同二、氢氧化钠1、NaOH为强碱,具有碱的通性。
2、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计算①CO2+2NaOH=Na2CO3+H2O②CO2+ Na2CO3+ H2O =2NaHCO3③CO2+NaOH=NaHCO3(①②之和)【典型例题2】在1.00L 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16.8L标准状况下的CO2气体,所得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A.Na2CO3 B.NaHCO3C.Na2CO3和NaHCO3 D.NaOH、Na2CO3和NaHCO3【迁移训练2】往甲、乙、丙、丁四个烧杯内分别放入0.1 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 mL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则甲、乙、丙、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顺序是( ) A.甲<乙<丙<丁B.丁<甲<乙=丙C.甲=丁<乙=丙D.丁<甲<乙<丙三、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1)相似性:最外层均为1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2)递变性:核电荷数依次增多,电子层数依次增多,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活泼程度增强2、元素性质(1)相似性:均为活泼金属元素,最高正价均为+1价(2)递变性: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3、单质性质(1)相似性:均具强还原性,均具轻、软、易熔的特点(2)递变性:还原性依次增强,密度趋向增大,熔沸点依次降低(原因,可与卤素对比),硬度趋向减小4、化合物性质(1)相似性:氢氧化物均为强碱(2)递变性: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5、碱金属的性质规律与特例(1)通常合金多呈固态,而钠钾合金却是液态。
(2)碱金属单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生成过氧化物甚至比过氧化物更复杂的氧化物,而Li只生成Li2O。
(3)碱金属单质密度一般随核电荷数增大而递增,但K的密度比Na小。
(4)碱金属单质一般跟水剧烈反应,但Li跟水反应缓慢(LiOH溶解度小)。
(5)碱金属单质因其活动性强,多保存在煤油中,而Li却因密度比煤油更小,只能保存在液体石蜡中。
(6)碱金属的盐一般都易溶于水,但Li2CO3却微溶。
(7)一般说,酸式盐较正盐溶解度大,但NaHCO3却比Na2CO3溶解度小。
(8)试剂瓶中的药品取出后,一般不能放回原瓶,但IA金属Na、K等除外。
(9)一般活泼金属能从盐中置换出不活泼金属,但对IA非常活泼的金属Na、K等除外。
如:2Na+CuSO4+2H2O=Cu(OH)2↓+H2↑+Na2SO4。
(10)Fr是放射性元素,所以在自然界中不存在。
三、焰色反应许多金属或他们的化合物在燃烧时火焰呈现出特殊的颜色,这在化学上叫焰色反应。
这是一种物理变化,是某种元素的性质。
钠是黄色,钾是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用品:铂丝(或铁、铬、镍、钨等)、酒精灯(或煤气灯)、试剂。
步骤:①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原火焰色。
②蘸取溶液(沾取固体)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观察钾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的钴玻璃去观察。
③盐酸洗铂丝。
④铂丝在火焰上灼烧至原火焰色(如不能灼烧至原火焰色,则需再酸洗,再灼烧)。
⑤再蘸取(沾取)另外化学药品进行实验。
【典型例题3】【浙江省杭州二中2013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美国科学家Peter Agre和Roderick Mackinnon以表彰他们在“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研究成就。
Mackinnon教授的研究内容主要是Na+、K+体积很接近,但在生物体内呈现的差别却高达1万倍,他革命性的让科学家观测Na+、K+在进入离子通道前、通道中以及穿过通道后的状态,可为病人在“离子通道”中寻找具体的病因,并研制相应药物。
下列关于钠、钾的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钠的密度比钾的密度小 B.Na+和K+常用作氧化剂C.钠和钾都是短周期元素 D.钠和钾的合金[ω(K)=50%~80%]在室温下呈液态【迁移训练3】下述对焰色反应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说明,正确的是 ( )①钾的火焰颜色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②先将铂丝灼烧到与原来火焰的颜色相同,再蘸取被检验的物质③每次实验后,要将铂丝用盐酸洗净④实验时最好选择本身颜色较浅的火焰⑤没有铂丝时,也可以用光洁无锈的铁丝代替A.仅有③不正确 B.仅有④不正确 C.仅有⑤不正确 D.全对【答案】D【解析】焰色反应是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检验离子存在的实验,实验时所用火焰和所用金属丝在灼烧时都不应该有很明显的颜色,否则将无法观察到被检验离子的真实焰色反应情况.观察钾的火焰颜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目的是为了滤去钠的黄光。
考点详析:考点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及图像1、盐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中①现象: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无色气体放出。
②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3+H+===HCO-3,无色气体放出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H+===CO2↑+H2O。
2、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①现象:有无色气体放出。
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3+2H+===CO2↑+H2O。
3、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像的归纳总结①向Na2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1所示;②向NaHCO3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③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3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④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HCl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4所示(设Na2CO3、N 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像略)。
【典型例题4】【2010·上海,11】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答案】C【迁移训练4】【湖南常德2014上期末】加热21.2g KOH 和KHCO 3的混合物使其充分反应后冷却,称得固体质量减少1.8g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n 表示物质的量) A .n(KOH) = 0.1mol B .n(KOH) < n (KHCO 3) C .n(KHCO 3) = 0.2molD .n(KOH) > n (KHCO 3)考点二:碳酸钠的制取及性质探究 1、侯氏制碱法(1)氨碱法(索尔维制碱法)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足量氨气至饱和,然后在加压下通入CO 2(由CaCO 3煅烧而得),因NaHCO 3溶解度较小,故有下列反应发生:NH 3+CO 2+H 2O =NH 4HCO 3NaCl +NH 4HCO 3=NaHCO 3↓+NH 4Cl 将析出的NaHCO 3晶体煅烧,即得Na 2CO 3: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母液中的NH 4Cl 加消石灰可回收氨,以便循环使用:2NH 4Cl +Ca(OH)2=====△CaCl 2+2NH 3↑+2H 2O 此法优点:原料经济,能连续生产,CO 2和NH 3能回收使用.缺点:大量CaCl 2用途不大,NaCl 利用率只有70%,约有30%的NaCl 留在母液中。
(2)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根据NH 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278K ~283K(5℃~10℃)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 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此法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转化成CO2,革除了CaCO3制CO2这一工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