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草》的创作背景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1
歌曲兰花草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音乐鉴赏》第四章《民间歌曲》第二节《民歌与创作歌曲》中的歌曲《兰花草》。
歌曲《兰花草》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歌词质朴、旋律优美,充满了浓郁的民间风情。
详细内容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兰花草》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
2. 通过学习歌曲《兰花草》,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民族音乐素养。
3. 了解歌曲《兰花草》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的部分旋律和节奏较为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重点:熟练掌握歌曲《兰花草》的旋律、节奏和歌词,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歌词单、五线谱纸、铅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民间采茶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歌词,感受歌词的韵味。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3)教师分段讲解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3. 歌曲练习(10分钟)(1)学生分组练习,相互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例题讲解(10分钟)(1)分析歌曲《兰花草》的旋律特点,如:跳跃、曲折等。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变化,如:附点、切分等。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批改习题,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
(2)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民间音乐,拓展音乐视野。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演唱歌曲《兰花草》,要求准确无误。
(2)分析歌曲《兰花草》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 答案:(1)见教材附录。
(2)歌曲《兰花草》的旋律曲折、跳跃,节奏富于变化,如:附点、切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兰花草》,使学生掌握了民间音乐的旋律、节奏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关牧村的最好的十首歌关牧村是一位备受喜爱的中国音乐人,他的音乐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无数听众的喜爱与追捧。
今天我们就来围绕他的“关牧村的最好的十首歌”来写一篇文章,一起为这位杰出的音乐人点赞!第一首:《烟雨朦胧》这首歌曲的旋律温婉柔美,歌词更是充满了浓浓的情感,这会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美好和真挚,让人陶醉其中。
第二首:《岁月神偷》作为关牧村的代表作之一,《岁月神偷》以优美的旋律与其唯美的歌词赢得了无数人的心。
它传达的深情与感伤,让人在岁月的长河中想要挽留时光,珍惜当下。
第三首:《望穿秋水》这首歌曲是关牧村为了《包青天》电视剧配乐而创作的。
仿佛身临其境般的唯美旋律,配上悲壮的情感,让人非常感动。
这首歌曲也成为了电视剧的经典主题曲之一。
第四首:《天亮了》这首歌曲旋律清新、朗朗上口,它所表达的是一种天亮了的欢快与愉悦,一种对生命阳光灿烂的喜悦。
听它,不禁让人感受到爱与自由的美好。
第五首:《渔舟唱晚》这首歌曲类似于散文,歌词充满了诗意,旋律舒缓、柔美,它展现出一幅美轮美奂的渔村景象,令人感到无比的怀旧和感动。
第六首:《美丽的神话》这首歌曲旋律婉转动听,伴着华美的配器和富有感染力的演唱,是一首经典的流行之作。
它充满了情感,充满了不变的青春和憧憬。
第七首:《兰花草》充满田园气息的《兰花草》有着清新朗朗的旋律,歌词朴实而动人,表达了对大地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这在当下的喧嚣中更显得珍贵与难得。
第八首:《喝彩》这首歌曲在音乐响起的瞬间,就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激情。
它充满着奋斗的力量与精神,让人们在追梦的路上坚定信念,迈向成功的地方。
第九首:《红日》这首歌曲典型的民谣风格,简洁明了的旋律和质朴自然的歌词,让人们联想到田野里赤洼洼的孩子,似乎听到自然的呼吸声。
第十首:《我那年夏天》这首歌曲主打古代民谣的叙事方式,渐进的情境表达出能够让人自由去想象的,某个清晨、某个夏天,某个地方,发生过的美妙的事情。
总之,关牧村的音乐总是深刻地勾画出了人生的点滴、青春的美好,让我们感到那些只能出现在歌声中的情感,生动得显现在眼前。
胡适作品蝴蝶欣赏_胡适作品兰花草赏析胡适的作品有很多,文章有《蝴蝶》等,诗歌有兰花草等,下面是本人为你搜集胡适作品蝴蝶欣赏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胡适作品蝴蝶欣赏胡适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反对封建八股文,大力提倡和推广白话文的大学者,对于解放当时人们的思想,促进白话文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而他为了实现自己让白话文遍及整个中国的理想,付出了很多的努力。
比如说他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里面写的几乎都是摆脱了古体诗的各种束缚的白话诗。
比如胡适《蝴蝶》这首诗。
这首诗的内容其实很简单,一共只有四行,四十个字。
主要的内容就是讲述了一只黄蝴蝶的的孤单和迷茫,并以物喻人,表达了自己的孤寂和无奈之情。
这首诗创作于1916年8月23日,首先发表在由陈独秀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上。
如果从艺术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诗显得十分稚嫩和浅白,没有任何诗意在其中。
而如果一首诗任何诗意都没有,不能给人带来愉悦,无法引起读者内心的共鸣,那么这就是一首失败的诗。
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首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因为它的出现是一种前人从来没有过的尝试,它在努力摆脱中国古体诗的各种规范和束缚,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种风格,同时也为现代诗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以上两点,我们对于胡适《蝴蝶》这首诗应该做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这是一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诗,虽然它的艺术水准并没有多高,但它仍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具有开拓性的历史意义。
胡适作品兰花草赏析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大力提倡并推广白话文的学术大师,他在接受了西方民主自幼的思想的熏陶之后,深深地感觉到了中国传统文言文的繁复冗杂和艰深晦涩,于是便开始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推广白话文的运动。
为此,他积极尝试在尝试在各种场合和时间使用白话文与人交流,用白话文写作。
他曾经有一本用白话文写的诗集《尝试集》,里面收录了他所创作的白话文诗词。
兰花草
弹唱提示:
1、在六线谱上方标注着Am、Em等是表示和弦的名称,左手按和弦,右手按
照六线谱的指法弹奏。
2、首先要学会唱这首歌,掌握好节奏,打好拍子。
3、然后,根据六线谱的指法弹奏,不要急着唱。
4、弹得熟练了,也学会唱了,就可以试着弹和唱同时进行,这就是吉他弹
唱,也是吉他的魅力所在。
这首"兰花草"取自胡适歌词,由张弼作曲,由于词曲浅显易学,因而唱遍大街小巷。
胡适早年写了一首《希望》诗,“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婉转悱恻,乡思缠绵,后来谱写为《兰花草》。
胡适(1891~1962)是现代学者,历史学、文学家,哲学家。
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
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兰花草钢琴五线谱及歌词《兰花草》是刘文正于1978-1979年发行的单曲,收录于《兰花草》专辑中。
1979年,荣获香港龙虎榜榜首。
这原是胡适先生早年写的一首诗《兰花草》。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兰花草》钢琴五线谱,希望能帮到你。
《兰花草》钢琴五线谱【图片来源:音乐之家】《兰花草》歌词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能忘但愿花开早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开得许多香《兰花草》歌曲简介《兰花草》是刘文正于1978-1979年发行的单曲,收录于《兰花草》专辑中。
《兰花草》的歌词源自胡适的诗作《希望》,随着胡适暮年漂泊到台湾,又随着刘文正手中的吉他再一次流行内地。
早恋的男生几乎都会唱“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而听到的女生则会心有灵犀的宛然一笑。
《兰花草》创作背景这原是胡适先生早年写的一首诗《希望》,1921年夏天胡适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了这首小诗。
后被台湾的陈贤德和张弼二人修改并配上曲子,同时改名为《兰花草》,从而广为传唱。
猜你喜欢:1. 北国之春钢琴五线谱及歌词2. 好想你钢琴五线谱及歌词3. 花儿与少年钢琴五线谱及歌词4. 刘涛红颜旧五线谱及歌词。
云南民歌经典歌曲30首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民风淳朴的多民族省份。
云南传统音乐以云南民歌为代表。
这些民歌反映了云南各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民俗和生活风格。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云南民歌经典歌曲30首。
1. 《滇池船歌》:云南干部合唱团的代表作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被誉为“云南外史”。
2. 《暗香》:云南白族民歌,是白族婚礼上必唱的歌曲。
歌曲旋律悠扬,充满浓郁的爱情气息。
3. 《播种年》:著名的彝族民歌,歌词反映了彝族人民热爱生活的精神和对美好未来的渴望。
4. 《大理调》:大理白族古乐器组合演奏的代表作,曲调优美,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5. 《苍山洱海》:由沈雁冰作词,贯穿了云南美丽的风景和红河哈尼族民俗文化的歌曲。
6. 《打锅歌》:云南最有代表性的民歌之一,反映了紫色文化的基础。
7. 《凤凰于飞》:是广泛传唱的哈尼族古歌,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8. 《花核桃》:洱源白族民歌,是白族婚礼上必唱的歌曲之一,情深意浓。
9. 《江家四姐妹》:江巍和李建民合唱的歌曲,讲的是江家四姐妹的爱情故事。
10. 《送情郎》:由白族姑娘们唱出的爱情歌曲,旋律优美动人。
11. 《匆匆那年》:江巍演唱,是一首深情的爱情歌曲,流传广泛。
12. 《一条大河》:云南省民生报社歌曲,表现了云南各民族和谐共处的精神。
13. 《卡子门》:云南省中少年宫民乐团创作的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14. 《山歌情》:火红花艺术团演唱,歌曲中充满了情感。
15. 《出门前》:王菲演唱,云南原创民族流行歌曲,旋律优美、动听。
16. 《忆江南三首》:林海演唱,将情感和音乐完美结合,给人深刻的印象。
17. 《你是我曾经失去的爱人》:冯曦妤演唱,歌曲旋律优美动听,歌词含蓄真挚。
18. 《兰花草》:是泸西彝族歌曲,反映了泸西彝族的生活文化特色。
19. 《寨子情歌》:是从菲律宾传入我国,云南红河州哈尼族的首选婚礼歌曲。
20. 《咱心情好》:是彝族集体歌舞的代表歌曲之一,旋律优美、节奏明快。
《兰花草》胡适作词陈贤德/任弼作曲“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
种在校园中,希望花开早。
一日看三回,看得花开时,兰草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
期待春花开,能将夙愿偿。
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若耶溪一条大路旁,记得有座小学堂。
清晨传来读书声,琅琅:人人都是真栋梁。
任凭风雨狂,天南地北自翱翔。
而今含泪望故乡,茫茫:何日向你诉衷肠?校园四季歌金色的校园我们喧闹而来年轻的胸怀溢满无限的期待素裹的世界我们尽情宣泄火热的情怀放射生活的多彩绿色的校园那些懵懂少年张扬生命的光鲜领略知识的无限炽热的校园那些年轻容颜满载收获的知识期待新的学年四季的校园多彩的一年又一年转眼间我们长大于是带着成长的愉快我们默默离开一片纯洁的沃土上孕育着我们对明天的希望我们渴望未来变成矫健雄鹰翱翔于这苍穹之上是你让我在人生中有了好的开始是你激起了我对知识的渴望是你助我成材,助我飞翔。
你教会了我赠人以鲜花,手留余香你教会了我增人以微笑,心留愉悦今天我要将最美的鲜花今天我要将最甜美的微笑赠予你我最亲爱的学校我心里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中华诗歌节与校园诗歌节我夜风花熏明月万里华光照山河多情师生时一腔心肝一句诗请君为我倾耳听长江泛爱泰山行长立高山头遥望众峰云吉祥物与中华校园诗歌节吉祥物1有梦的人常常怀念过去,怀念明天圆梦的人,繁星月华下筑建天堂2给我祝福的深情不如给人启示的关怀3华夏的陶瓷是智慧的结晶看那,青绿的底色是青春的气息让诗歌上画满美景,民族的山河美文,人生的情爱美人,灵魂与睿智书法。
音乐。
科技。
一切美丽的都可以入画一切前进的都在走向诗意的花园就是这种陶瓷盛得下丁香也盛得下玫瑰生长着寒梅又开放着向日葵给我一杯清水还你一个美丽的世界九州的校园是静爱的凝集烧上去的,山是不移的仁爱与坚定让山屺立的是博大,宽广的胸怀盛着宽广的美景,宽广的认识盛着宽广的天地勤奋,沉默是金?善良的人同样乐观愚公移山感天动地!海洋。
兰花草歌曲介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兰花草》是一首以描绘兰花为主题的歌曲,歌词优美,旋律动人,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歌曲通过对兰花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渴望,展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歌曲《兰花草》以兰花为主题,通过歌词的描绘,展现了兰花的美丽和高贵。
在歌曲中,作者以一种凄美的笔触,赞美了兰花的优雅和高贵,使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对兰花的敬畏和仰慕之情。
歌曲的旋律轻快动人,加之歌词优美,使听众在听到这首歌曲时会仿佛置身于一片充满花香的花海中,感受到美好事物所带来的愉悦和享受。
除了歌曲本身的美感和情感之外,《兰花草》这首歌曲还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文化中,兰花一直以来都被视为高尚、纯洁、优雅的象征,代表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美好品质的向往和追求。
歌曲《兰花草》也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象征着中华文化中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敬仰。
在当今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也越来越大,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也变得更加迫切。
这首歌曲《兰花草》在当下依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通过这首歌曲,人们可以感受到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让心灵得到一丝慰藉和抚慰。
《兰花草》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歌曲,从中体会到了中华文化中对美好事物的敬仰和追求。
通过对兰花的歌颂和赞美,这首歌曲让人们感受到了美的存在和美的力量,带给人们一种心灵的愉悦和安慰。
让我们在喧嚣的城市中,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温暖,体会到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
愿《兰花草》这首歌曲能够在人们心中永远流传,唱响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之歌。
就像歌中所唱的那样:“兰花如此,高雅且清癯,一骨昂然,着色柔且均。
” 毋亘将美好之兰花与草草之典雅并茂,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愿我们都能像兰花一样,高贵清雅,优雅高贵!第二篇示例:兰花草歌曲,是一首富有南方风情的民歌,歌曲中描述了充满美好回忆的童年乡村生活,让人回味无穷。
这首歌曲通过简单的旋律和清新的歌词,展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让人心向往之,仿佛置身于一片绿草芬芳的田野之中。
《兰花草》的创作背景
这首歌歌词是胡适作的一首诗。
胡适写下这首原题为《希望》的诗,是在1921年。
那年夏天他到西山去,友人熊秉三夫妇送给他一盆兰花草,他欢欢喜喜地带回家,读书写作之余精心照看,但直到秋天,也没有开出花来。
于是就写了这首小诗。
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叱咤风云的大人物,但他的作品真正为大众所熟知的并不多,这首《兰花草》可能是流传最广的一个。
它清新、质朴、深情,对生命的期待与珍惜跃然纸上,而且琅琅上口。
但每哼起这支歌,在那优美的旋律中,我眼前浮现的不是兰花草,而是胡适匆促而执着的身影。
当年胡适学成归来,也带着一株“兰花草”——自由主义,他千里迢迢不辞辛苦把它带回来,种到中国的土地上,小心地呵护,殷切地期待它开出花来——何止是“一日望三回”啊!我想,正因为胡适有这种焦急的心情,当他看见这株迟迟不开的兰花,才一下子触景生情,萌发诗兴。
给它名为《希望》,也许是希望自由主义思想早日开遍中国吧。
如今斯人已去,歌声在耳,想想胡适这株风雨飘摇近百年的“兰花草”,抹不去丝丝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