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934.00 KB
- 文档页数:26
科学护理134留置血液透析导管致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相关护理措施谢阁玲 (河池市宜州区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6300)摘要:血液透析是治疗尿毒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是血管通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心静脉导管缺乏维护与导管失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而影响透析效果。
因此,本文从血液透析导管定义、中心静脉导管的特点、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导管感染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及护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留置血液透析导管;导管感染;相关因素;预防性护理干预深静脉留置导管在临床应用中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很容易引起一系列与管道功能相关的并发症,出现留置管道功能的不良现象。
因此,临床需要认真研究引起管道功能不良出现的因素,并制定适当的防治与护理措施。
1血液透析导管定义血液透析导管通常指经皮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任何一条静脉插管使其尖端到达中心静脉,尤其是上腔静脉的一种方法,即中心静脉导管。
2中心静脉导管的特点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中心静脉导管以单针双腔管为主,其中“Y”形双腔导管比较常见,在插入导管时,首选颈内静脉,其次为锁骨下静脉、股静脉。
同时,根据留置时间长短,可以将导管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带隧道涤纶套导管和无隧道无涤纶套导管。
其中,涤纶套导管由于导管外壁有环形涤纶毡套附着,建立皮下隧道后,在皮下埋入涤纶毡套,不仅可以对导管进行固定,还能避免细菌入侵,可长期使用[1]。
而无隧道无涤纶套管不同置管部位的差异,见表1。
血液透析是一项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净化血液方式,但有效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必须建立完善的血管通路,以保障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最理想的血管通路便是动、静脉内瘘。
但因为一般需要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病人受自身周围血管条件的影响而不能做血管造瘘术,此时最好的方法便是使用固定的静脉或留置导管。
2.1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的诊断及分类2.1.1 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血液透析患者在非透析期间以及透析初期出现科学护理135全身症状,如发热和寒颤,不能用其他的原因来解释,即为可能发生相关性感染。
血透护理查房范文护士长分析英文回答:Blood Dialysis Nursing Rounds Transcript.Nurse Manager's Analysis.Introduction.Blood dialysis is a life-sustaining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 It involves the removal of waste products and excess fluid from the blood through a semi-permeable membrane. Nursing rounds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blood dialysis care, providing an opportunity for nurses to assess patients, monitor their progress, and intervene as needed.Assessment.During nursing rounds, nurses assess patients' vitalsigns, weight, and fluid status. They also inspect the dialysis access site for signs of infection or complications. Nurses observe patients' general appearance, including their level of consciousness, skin color, and hydration status.Intervention.Based on their assessment findings, nurses may intervene to address any problems or concerns. This may include adjusting the dialysis prescription,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s, or providing education to patients. Nurses also monitor patients for complications, such as hypotension, cramping, or nausea, and intervene promptly to mitigate these symptoms.Education.Nursing rounds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nurses to educate patients about their condition and treatment. They may explain the principles of hemodialysis,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fluid and dietary restrictions, and provideguidance on self-care measures.Collaboration.Nursing rounds are a collaborative process involving nurses, physicians, and othe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he nurse manager plays a vital role in coordinating care and ensuring that all members of the team are up-to-date on the patient's status and progress.Documentation.Nurses document their findings and interventions during nursing rounds in the patient's medical record. This documentation serves as a communication tool for othe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and provides a record of the patient's care.Quality Improvement.Nursing round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quality improvement in blood dialysis care. By regularly assessingpatients and monitoring their progress, nurses can identify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d implement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care.Conclusion.Nursing rounds are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blood dialysis care. They provide an opportunity for nurses to assess patients, intervene as needed, and educate them about their condition and treatment. By working collaboratively with othe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nurses can ensure that patients receive the highest quality of care.中文回答:血液透析护理查房记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对策。
方法对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静脉置管后感染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95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9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6例为门诊透析病人),感染率为9.47%。
结论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的置管后维护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血液透析静脉置管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需要长期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畅通无阻的血管通道是维持血液透析的生命线。
有些患者由于长期静脉穿刺使局部静脉闭锁增生往往导致穿刺失败;还有些患者因全身严重水肿,导致外周血管无法穿刺。
对于这些患者常常需要依靠深静脉置管来进行透析。
据国内文献报道,血透用静脉置管发生感染率高可达5%~26%[1]。
因此,规范地护理血液透析病人的深静脉置管,减少感染的发生,是应该重视的临床护理问题。
现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95例深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0年1月~2012年6月期间,经静脉穿刺置管行血液透析治疗的的患者95例,其中男59例,女36例,年龄16~82岁,每周行血液透析2~3次。
1.2 穿刺部位选择(1)颈外静脉;(2)锁骨下静脉;(3)股静脉。
由于股静脉穿刺部位较低,易于被大小便污染,因此,一般以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为主,便于护理,也有利于导管的护理。
1.3 插管方法:术前向患者解释置管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介绍置管的简要过程,消除患者的紧张、疑虑情绪,取得合作。
插管在专用插管室无菌局麻下进行,患者取合适体位,常规备皮消毒手术野,铺无菌巾,静脉穿刺成功后,置入导引钢丝,应用皮肤扩张器扩张皮肤后,置入静脉留置导管至适当深度(一般在10-15cm 内),退出钢丝,缝针固定,末端接肝素帽。
2、血管相关性感染诊断参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0年颁布。
2.1 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发表时间:2012-12-26T14:47:23.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38期供稿作者:朱灵敏[导读] 被细菌污染的液体经静脉导管输入此种情况比较少见,仅占导管相关性感染的1%[朱灵敏(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 463200)【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8-0104-04 前言血液透析是治疗抢救肾功能衰竭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临床应用已有90年历史,安全、易行,挽救了无数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
在美国, 1973年大约1100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1995年约有235000名MHD患者,日本MHD病人已超过10万,其5年生存率达到70%以上,透析时间最长的已超过30年,在我国,那能接受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仅占10%,其中MHD病人已超过8万,且以18.7%的速度递增,腹膜透析约4万人[1-2]。
建立和维持一个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1953年Seldinger首先采用通过导丝经皮插入导管的方法进行动脉造影,称为Seldinger技术。
1961年Shaldon等首次将Seldinger技术应用于血液透析建立血管通路,该技术具有使用时间长、护理方便、血流量充足、并发症少的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基于中心静脉插管术建立体外循环已成为血液透析首选的临时血管通路[3]。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之一,以导管相关性菌血症(chatheter- related bacteremia, CRB)最常见和最严重,其发生率为10~20%,病死率达10%~20%[4-8]。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不仅加重患者病情,可造成关节、大脑、心脏、肺等部位的继发感染,发生率达14.5%~44%,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且增加经济负担。
一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护理查房导管感染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和死亡。
因此,在护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时,护士需要及时识别感染症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一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护理查房记录,供参考:查房日期:2024年xx月xx日查房护士:XXX患者基本信息:姓名:XX性别:男年龄:60岁入院日期:2024年xx月xx日诊断:CKD末期、维持性血液透析一、一般情况观察患者清醒,面色稍显苍白但无明显黄染。
神志清楚,言语清晰,无疼痛表现。
躯体活动轻度受限,但协作能力良好。
二、体征观察1.体温:37.2℃,体温正常。
2.心率:80次/分,心率稳定。
3.呼吸:18次/分,呼吸正常。
4. 血压:120/80mmHg,血压在正常范围。
5.皮肤:导管插入点周围皮肤无红肿、渗液等异常。
6.静脉通路:导管穿刺点周围无明显瘀斑或渗液,导管通畅。
三、导管相关护理1.导管位置:X射线检查显示导管位置稳定,未发生脱位。
2.导管皮肤护理:导管插入点皮肤无红肿、渗液,周围皮肤干燥,未见明显脱屑。
把握好皮肤护理频次,每日清洁一次,注意防止皮肤过分潮湿。
四、导管感染护理干预1.导管使用时机:遵守导管使用指征,严格按照导管使用与维护的卫生操作规范,避免导管使用时间过长,减少感染风险。
2.导管固定:导管外露长度适当,固定牢固,避免导管频繁移位和护理操作时大范围的摩擦和拉扯。
3.导管血流维护:定期查房、抽血、冲洗和输液等操作时,严格保持无菌操作,降低感染率。
4.导管使用时的手卫生:每次护理操作前后洗手、戴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在拔出针头或导管后,及时清洁并贴上干净敷料。
5.导管周围皮肤清洁:清洁插入点周围皮肤时,使用无菌消毒棉球,避免使用碘酒和酒精等刺激性消毒液,以免影响皮肤的完整性。
6.导管维护液和敷料:定期更换导管维护液和敷料,避免导管周围滋生细菌,维持导管通畅和清洁。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近年来,随着人类生存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攀升。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普通人群中CKD的患病率约为9%~13%[1]。
所有CKD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的结局终将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而大部分ESRD患者需要行血液透析治疗。
另外,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高钾血症、高脂血症等均需要行血液透析,清除体内毒素、纠正电解质紊乱。
虽然首选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方法是自体动静脉内瘘,但临床上仍然有部分患者因自身血管条件差、内瘘堵塞及生存期有限等原因而不适合行动静脉内瘘,此类患者使用长期留置导管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2]。
但是,导管长期留置会导致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影响血液透析治疗及患者的生存时间。
本研究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行中心静脉留置透析导管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导致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血透中心2012年1月—2014年12月以中心静脉留置透析导管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126例,男80例,女46例;年龄40~71岁,平均(61.35±15.65)岁。
慢性肾小球肾炎76例、糖尿病肾病32例、梗阻性肾病16例、急性肾损伤2例。
1.2 方法收集126例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置管部位、导管留置时间及病原菌培养结果。
将以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这些因素对导管感染发生的危险性。
1.3 导管感染诊断标准(1)中心静脉置管病史;(2)置管处局部出现红、肿、压痛等炎症表现;(3)外周血或者导管抽血病原菌培养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本研究共纳入126例留置导管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出现导管感染,总体感染发生率为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