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断裂力学第五章new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5
断裂力学基础目 录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线弹性断裂力学 第三章 弹塑性断裂力学 第四章 疲劳裂纹扩展第五章 复合型裂纹的脆性断裂理论 附 录 弹性力学基础第一章 绪 论ssss2a2bss2a?一、引例][s s ≤⎪⎭⎫ ⎝⎛+=b a 21maxs s Inglis(1913)用分子论观点计算出绝大部分固体材料的强度103MPa ,而实际断裂强度100MPa ?——材料缺陷第一章 绪论第一章 绪论 二、工程中的断裂事故1.1860~1870英国铁路事故死200人/年;2.1938年3月14日比利时费廉尔大桥断成三节,1947~1950比利时又有14座大桥脆性破坏; 3.美国二次大战期间2500艘自由轮,700艘严重破坏,其中145艘断成两段,10艘在平静海面发生。
同时期大量的战机事故——广泛采用焊接工艺和高强度材料; 4.1954年1月10日英国大型喷气民航客机彗星号坠落,同时期共三架坠落;二、工程中的断裂事故5.1958美国北极星号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壳体爆炸; 6.1969年11月美国F3左翼脱落; 7.1972年我国歼5坠毁;8.近年来桥梁、房屋、锅炉和压力容器、汽车等第一章 绪论二、工程中的断裂事故 第一章 绪论 二、工程中的断裂事故9.2007年11月2日美国F15 空中解体;第一章 绪论三、断裂力学发展简史1.1913年,C. E. Inglis(英格列斯)将裂纹(缺陷)简化为椭圆形切口,用线弹性方法研究了含椭圆孔无限大板受均匀拉伸问题——按应力集中观点解释了材料实际强度远低于理论强度是由于固体材料存在缺陷的缘故。
2.1921 年,A. A. Griffith(格里非斯)用弹性体能量平衡的观点研究了玻璃、陶瓷等脆性材料中的裂纹扩展问题,提出了脆性材料裂纹扩展的能量准则,成为线弹性断裂力学的核心之一—能量释放率准则。
第一章 绪论 三、断裂力学发展简史3.1955~1957年,G. R. Irwin(欧文)通过对裂尖附近应力场的研究,提出了新的断裂参量—应力强度因子,并建立断裂判据,成为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另一核心—应力强度因子断裂准则。
断裂力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断裂力学的概念,掌握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公式。
2. 学生能描述材料断裂的类型及特点,了解断裂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运用断裂力学知识分析简单结构组件的断裂问题,并掌握基本的断裂控制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断裂力学原理进行问题分析的能力,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2. 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和团队合作,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进行断裂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断裂力学,培养对工程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 学生能关注断裂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发展,意识到断裂控制对工程安全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意识。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在掌握断裂力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更有针对性,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选取以下教学内容:1. 断裂力学基本概念:讲解断裂力学的发展历程、断裂韧性的定义、断裂控制的目的。
- 教材章节:第一章 引言2. 断裂力学基本理论:包括应力强度因子、裂纹尖端应力场、位移场等基本理论。
- 教材章节:第二章 断裂力学基本理论3. 断裂类型及特点:分析线弹性断裂、弹塑性断裂、疲劳断裂等类型的特点及判定方法。
- 教材章节:第三章 断裂类型及特点4. 断裂力学应用:介绍断裂力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如航空、汽车、建筑等行业的断裂控制。
- 教材章节:第四章 断裂力学应用5. 断裂分析及控制方法:讲解线性弹性断裂力学、弹塑性断裂力学分析方法及断裂控制策略。
§5.8 应力强度因子与断裂韧性5.8.1 应力强度因子的基本概念在上节中,我们将各类裂纹端部各个应力分量归纳为一个统一的表达式:)()(22/1)()(-+=r o f r K J ij JJ ij θπσ (5.61) 它说明对每一种类型的裂纹端部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即ij σ随r 及θ的变化规律)是相同的。
其大小则完全取决于参数K J 。
所以K J 是表征裂纹端部应力场的唯一物理量,因而称为应力场强度因子或应力强度因子。
如式(5.61)所示,应力在裂纹端部具有奇异性。
而K J 也正是用以描述这种奇异性的参数。
由式(5.25)可知:rK yy πσθ2|I0== (5.62) 即[]r K yy πσθ2)0(I ⋅==。
此公式仅在r/a << 1时才适用,因而[][][]⎪⎪⎭⎪⎪⎬⎫====→=→=→r K r K r K yz r xy r yy r πσπσπσθθθ2lim 2lim 2lim )0(0III)0(0II )0(0I (5.63)上式即应力强度因子K J 的定义。
应该指出应力强度因子的量纲[应力]×[长度]1/2或[力] ×[长度]-3/2。
在SI 单位制中其单位为2/1mMPa ⋅,在公制中的单位为kg/mm 3/2。
在英制中为lb/in 3/2(磅/英寸3/2),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kg=2.2046lb1in=2.54000cm1kg/mm 3/2=0.31012/1mMPa ⋅ 1lb/in 3/2=1.099×10-32/1mMPa ⋅5.8.2断裂韧性由上面的分析可知,应力强度因子K J 是表征裂纹端应力场的唯一参量。
不同样品中的裂纹,几何参数及受载情况可以完全不同。
但只要其K J 相同,则裂纹端部的应力场是完全相同的。
进一步由式(5.57)可知,其位移场,进而其应变能场也是相同的。
因此K J 完全表征了裂纹端部的物理状态(即端部各种物理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