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纹饰-纹样-特点-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5.52 MB
- 文档页数:19
[面料知识]唐代织锦装饰纹样2012-4-19 10:18:33锦是以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显花的多重丝织物(现称为缎子织),质地厚重,是丝绸中最为鲜艳华美的产品。
唐代的锦,在艺术上有经锦、纬锦的区别。
经锦是汉魏以来的传统技法,是用二层或三层经线夹纬的织法,形成一种经畦纹组织。
纬锦是唐代从西方纺织技术吸收过来的,大约开始于武则天当政前后,是利用多重多色的纬线织出花纹,虽然织机比较复杂,但操作方便,且纬线可以随时改换,因此能织出比经锦更繁复的花纹及宽幅的织品。
而且能充分显示丝线的光泽,使唐代丝绸更为灵活多变的纹样、更加丰富多彩的色调与丝线美丽的光泽交相辉映,创造出如琵琶袋牡丹锦(图1)这样富丽堂皇的织物。
图1一、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造型特征联珠纹(图2)是萨珊波斯朝最流行的纹样,在西方艺术东进的大潮中被唐代接纳为装饰艺术元素,成为唐代织锦纹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非常盛行。
它由连续的圆珠构成,时而成条带状,排列在主纹或织物的边缘,时而做菱格形,其内填以花卉,更常见的是围成珠圈环绕主纹。
主纹多系适合于圆的图形,常有鸟、鹿、猪头、花朵、鸭、鸳鸯等等。
其形象往往相当程式化、抽象化。
在唐织锦中,联珠纹代替了汉锦中那种卷云和各种鸟兽横贯全幅、前后连续的布局法,而以联珠圆圈分隔成各个花纹单元。
图2团窠纹,就是现在所称的团花,唐代丝织中的一种新产品。
是把单位纹样组合成圆形,并按米字格(或井字)骨骼作规则散点排列的纹样形式。
通常在四个团窠纹之间的空间,缀饰以忍冬纹向四面伸展,所以被称为“四出忍冬”。
纹样风格受波斯纹饰影响较大,样式十分丰富。
它常以宝相花为团花的主题,其中宝相花的构成综合了牡丹、菊花等花卉特征,造型富丽堂皇、丰满工整。
现存实物有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红地宝相花纹”锦。
花瓣重叠繁复,富丽而优美,体现盛唐风采。
对称纹,多用动物组成左右相对的格式,这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花纹。
采用的动物有:孔雀、鸟、龙、羊、鹿、狮、熊、天马、骆驼等。
唐朝纹样发展历程简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而繁盛的朝代,其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纹样的设计与应用方面,堪称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的珍品。
唐朝纹样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初唐时期,由于唐朝刚刚建立,文化艺术仍处于发展初期。
此时纹样的设计依然受到隋朝以及前代艺术的影响,纹样在形式上多为简洁流畅的线条和基本的几何图形组合,如锦文、石灰纹等。
初唐时期的纹样多以装饰陶瓷、雕塑以及宫殿壁画为主,具有古朴雅致的特点。
随着社会稳定和国力增强,盛唐时期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鼎盛时期。
盛唐时期的纹样在形式上更加复杂多样,大胆运用了更多的动植物和自然元素,并更加注重色彩的鲜艳和层次感。
宫廷绘画和雕刻、宫廷家具的纹样设计达到了巅峰,如云纹、莲花纹、鸟纹等,这些纹样承载着盛唐时期对世间万物的观察和描绘,不仅展现了壮丽的气势,更展示了唐朝文化与艺术的独特魅力。
至晚唐时期,国家开始进入相对衰落的阶段,纹样的设计逐渐趋向简约与朴实。
晚唐时期的纹样多体现了悠闲自然的意境,对自然景物的表现更加考究细致,如山水纹、花鸟纹等。
晚唐时期的纹样不再过于华丽和浮夸,而更加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的来说,唐朝纹样的发展历程表现出由简到繁、由朴实到精
美的趋势。
这种艺术演进的变化不仅是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的变迁的反映,也是古代中国艺术美学持续迭代和创新的产物。
唐朝纹样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内涵,更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灵感和借鉴。
唐代服饰纹样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和开放的时期,这也反映在唐代服饰纹样上。
唐代服饰纹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多样性和丰富性:唐代服饰纹样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和装饰。
这些纹样既有自然界的花卉、动物等元素,也有抽象的几何图案,还有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龙、凤、麒麟等。
这些纹样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给人一种繁荣和开放的感觉。
二、精致和细腻:唐代服饰纹样的特点之一是精致和细腻。
唐代人非常注重服饰的装饰效果,他们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纹样来装饰服饰,使服饰更加华丽和美观。
这些纹样不仅形状优美,线条流畅,而且色彩鲜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寓意和象征:唐代服饰纹样还具有一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唐代人相信服饰可以传递一种信息或者表达一种意思,因此他们在选择纹样时往往会考虑到其象征意义。
例如,龙被视为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所以在唐代服饰纹样中经常可以看到龙的图案,以表达吉祥和权力的愿望。
四、创新和开放: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开放和进步的时期,这种开放和进步的精神也体现在唐代服饰纹样上。
唐代服饰纹样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融合了多种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例如,唐代服饰纹样中出现了一些外来的图案和元素,如波斯的花纹和蓬莱的图案等,这些都反映了唐代人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融合。
总的来说,唐代服饰纹样的特点是多样性和丰富性、精致和细腻、寓意和象征、创新和开放。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开放,也体现了唐代人对服饰的注重和对美的追求。
唐代服饰纹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这种独特的风格不仅在当时的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而且对后世的服饰设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纹样的分类一、引言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代的纹样设计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唐代纹样的特点、分类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唐代纹样的特点唐代纹样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都有独特之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唐代纹样的种类繁多,涵盖了动植物、天象、神话传说等各个方面。
纹样的形式有线条、几何图案、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2. 象征性唐代纹样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吉祥、祈福、富贵等寓意。
例如,莲花纹样象征着纯洁和高尚,龙纹则象征着皇权和权威。
3. 线条流畅唐代纹样的线条流畅自然,富有韵律感。
线条的运用以曲线为主,既有柔美的弧线,也有刚劲的直线,使纹样更具动感和生命力。
4. 色彩丰富唐代纹样的色彩丰富多样,运用了大量的鲜艳明亮的颜色,如红、黄、绿等。
色彩的运用增强了纹样的艺术效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
三、唐代纹样的分类根据纹样的形式、内容和用途,可以将唐代纹样分为以下几类:1. 动物纹样唐代动物纹样以龙、凤、麒麟、狮子等为代表,这些纹样常常出现在宫殿、寺庙、墓葬等建筑物上,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2. 植物纹样唐代植物纹样以花卉、树木等为主题,如莲花、牡丹、梅花等。
这些纹样常常出现在绘画、陶瓷、丝织品等艺术品上,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体验。
3. 几何图案唐代几何图案纹样以圆形、方形、菱形等几何形状为基础,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形状的组合,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纹样。
这些纹样常常出现在建筑物的装饰、织物的花纹等方面。
4. 神话传说纹样唐代神话传说纹样以神仙、神兽、神话故事等为题材,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
这些纹样常常出现在绘画、壁画等艺术品上,传递着神秘的宇宙观和人文情怀。
四、唐代纹样的代表作品唐代的纹样设计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作,许多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和模仿。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唐代纹样作品:1.《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唐代壁画的代表之作,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唐代装饰纹样呈现出了以下特征:在风格上,开启了一代新风尚,呈现出色彩浓艳、华美、雍容饱满、繁复的特征;在形式上,吸收包容了外来纹样的新造型,把以前以神话为中心的装饰思想转化为面向自然生活,描写现实景象,使人们的思想彻底解放和审美转变,如卷草纹、宝相花、瑞锦花纹、花树对鹿等是唐代的主要装饰图案。
这一时期纹样,对外来纹样吸收包容,又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给人们呈现一种繁荣景象,富有生活气息。
纹样的内容多种多样,主要有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
而花草瑞兽在植物纹里占有重要部分,大胆变化,构思新颖,通过形式化夸张表现出一种带有意向性的装饰形式,体现出了唐代装饰艺术。
唐代流行的纹样,大量的使用在织锦、金银器等器物上,无不展示出丰满华丽、饱满的特色,体现我们独有的中国文化。
大唐文化以开放的姿态吸取容纳诸多异域风采,与外来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并趋于一体化,当时的艺术家们也喜欢表现外来题材还有外国的神和圣者,并吸收着他们那些与自己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手法。
唐代的图案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因其水平之高,与同时代的唐诗、书法绘画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
唐代典型植物纹样的种类1、宝相花宝相花纹不是自然界中单一的某一种自然植物的花舟纹样,而是莲花、石權、牡丹、等多种自然形态的花朵揉合在一起并且以四向对称放射或多向对称放射的形式经过艺术处理,使之趋于理想化、图案化、具有独特装饰性而形成的一种纹样,就像鸟中之凤或神异的龙纹一样集众美于一身。
也是一种独具我国民族特色、应用范围广泛的吉祥植物纹样,多用于铜镜、金银器、织锦、壁画、陶瓷装饰之中就是宝相花纹在不同载体上的应用。
宝相花可称得上是中国与西方意匠的经典之作,是唐代花齐纹样的代表之一,花丼纹样中的佼佼者之一。
它在雍容广阔的唐朝气派的背景下产生,拥有汉朝铜镜中适合造型的严谨,而且还拥有中国古老的神蒂纹样中花形的某些特征,还拥有来自罗马繁复的风格特征。
总体来说唐代的宝相花遵循着“十”字基准圆形福射这一结构规律,但此花在唐朝一代千变万化,絢丽多彩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唐代团花纹样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唐代团花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它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服饰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以唐代团花纹样的典型案例来展开讨论。
唐代团花纹样的特点之一是形态丰富多变。
在唐代,团花纹样主要包括云纹、蝠纹、莲纹、凤纹等,每一种纹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云纹象征着祥瑞吉祥,蝠纹代表着幸福和福禄,莲纹则象征着吉祥如意,凤纹表示吉祥如意、富贵尊荣等。
这些形态多样的团花纹样,不仅在装饰艺术中起到了装点画面的作用,也丰富了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唐代团花纹样的色彩搭配也十分讲究。
在唐代,团花纹样常常采用红、黄、蓝、绿等鲜艳明快的颜色,这些色彩在表现唐代社会繁荣昌盛、风华绝代的也展现了唐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饱含情感的色彩搭配也增加了团花纹样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唐代团花纹样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除了在建筑、家具、服饰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外,团花纹样还常常出现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中。
唐代壁画中的团花纹样,常常与人物形象、风景画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唐代团花纹样也广泛应用于陶瓷、织物、玉器等工艺品的制作中,为这些工艺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气息和艺术价值。
在唐代团花纹样中,莲纹可谓是一种典型案例。
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吉祥、纯洁、圣洁的象征,唐代人对莲花的喜爱可见一斑。
唐代的壁画中常常出现莲纹图案,这些莲纹图案不仅体现了唐代人对莲花的喜爱和尊崇,也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向往的追求。
唐代的莲纹图案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寓意深刻,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在壁画中出现外,唐代的莲纹图案还广泛应用于陶瓷、织物等工艺品的制作中。
尤其是唐代的青瓷,常常以莲纹图案为设计元素,这些莲纹图案既增添了青瓷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唐代人民对莲花的崇尚和崇敬。
唐代的织物中也常常出现莲纹图案,这些莲纹图案不仅展现了唐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文化的推崇和传承。
唐代团花纹结构特征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而唐代的团花纹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团花纹是指装饰有环绕式、交替式、对称式的各种图案的装饰纹样,它在唐代的壁画、织物和陶瓷等器物上都有所展现。
团花纹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其特点主要包括线条简洁流畅、图案精美细腻、纹饰丰富多样等。
一、线条简洁流畅唐代团花纹的线条简洁流畅是其重要的结构特征之一。
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鼎盛时期,唐代的团花纹在结构上注重线条的简洁、流畅,线条之间的连接和衔接都十分精准、流畅。
着重表现线条的强劲、有力、富有韵律感,线条之间的间隙利落刚劲。
这种线条结构特征代表了唐代团花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当时工匠对线条结构的精湛掌握。
二、图案精美细腻唐代团花纹的另一个重要结构特征是其图案精美细腻。
在唐代的团花纹中,图案的设计都非常精美,细节处理十分考究,图案纹饰的细腻程度表现出了唐代人民对艺术的高度追求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团花纹的图案构图中,常见的有云纹、莲花纹、凤凰纹等,这些图案的表现手法非常精湛,其精美细致的特点是唐代团花纹的显著特征。
三、纹饰丰富多样唐代团花纹还有一个显著的结构特征就是纹饰丰富多样。
在唐代的团花纹中,纹饰的种类多样,包括了动植物纹饰、几何纹饰、装饰纹饰等。
这些纹饰构成了唐代团花纹的特色风格,也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和工匠技艺。
这种纹饰丰富多样的特点,丰富了团花纹的表现形式,也增加了唐代团花纹的装饰效果。
四、色彩明快丰富唐代团花纹的结构特征还体现在其色彩明快丰富。
在唐代的团花纹装饰中,颜色的搭配和运用也是十分考究的,根据不同的图案和用途,精心选择配色方案,在纹样的表现上运用红、黄、蓝、绿等鲜艳的颜色,使整体的效果更加明快丰富。
在唐代团花纹的装饰中,色彩的运用十分讲究,使得图案更加鲜明、生动,体现出唐代人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这种色彩明快丰富的特点,使得唐代团花纹在审美效果上更加突出,也体现出了唐代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