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纹饰-纹样-特点-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5.52 MB
- 文档页数:19
[面料知识]唐代织锦装饰纹样2012-4-19 10:18:33锦是以两种以上的彩色丝线显花的多重丝织物(现称为缎子织),质地厚重,是丝绸中最为鲜艳华美的产品。
唐代的锦,在艺术上有经锦、纬锦的区别。
经锦是汉魏以来的传统技法,是用二层或三层经线夹纬的织法,形成一种经畦纹组织。
纬锦是唐代从西方纺织技术吸收过来的,大约开始于武则天当政前后,是利用多重多色的纬线织出花纹,虽然织机比较复杂,但操作方便,且纬线可以随时改换,因此能织出比经锦更繁复的花纹及宽幅的织品。
而且能充分显示丝线的光泽,使唐代丝绸更为灵活多变的纹样、更加丰富多彩的色调与丝线美丽的光泽交相辉映,创造出如琵琶袋牡丹锦(图1)这样富丽堂皇的织物。
图1一、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造型特征联珠纹(图2)是萨珊波斯朝最流行的纹样,在西方艺术东进的大潮中被唐代接纳为装饰艺术元素,成为唐代织锦纹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非常盛行。
它由连续的圆珠构成,时而成条带状,排列在主纹或织物的边缘,时而做菱格形,其内填以花卉,更常见的是围成珠圈环绕主纹。
主纹多系适合于圆的图形,常有鸟、鹿、猪头、花朵、鸭、鸳鸯等等。
其形象往往相当程式化、抽象化。
在唐织锦中,联珠纹代替了汉锦中那种卷云和各种鸟兽横贯全幅、前后连续的布局法,而以联珠圆圈分隔成各个花纹单元。
图2团窠纹,就是现在所称的团花,唐代丝织中的一种新产品。
是把单位纹样组合成圆形,并按米字格(或井字)骨骼作规则散点排列的纹样形式。
通常在四个团窠纹之间的空间,缀饰以忍冬纹向四面伸展,所以被称为“四出忍冬”。
纹样风格受波斯纹饰影响较大,样式十分丰富。
它常以宝相花为团花的主题,其中宝相花的构成综合了牡丹、菊花等花卉特征,造型富丽堂皇、丰满工整。
现存实物有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唐代“红地宝相花纹”锦。
花瓣重叠繁复,富丽而优美,体现盛唐风采。
对称纹,多用动物组成左右相对的格式,这也是唐代流行的一种花纹。
采用的动物有:孔雀、鸟、龙、羊、鹿、狮、熊、天马、骆驼等。
唐朝纹样发展历程简述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而繁盛的朝代,其在艺术领域的发展和创新,尤其是纹样的设计与应用方面,堪称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的珍品。
唐朝纹样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初唐、盛唐和晚唐三个阶段。
初唐时期,由于唐朝刚刚建立,文化艺术仍处于发展初期。
此时纹样的设计依然受到隋朝以及前代艺术的影响,纹样在形式上多为简洁流畅的线条和基本的几何图形组合,如锦文、石灰纹等。
初唐时期的纹样多以装饰陶瓷、雕塑以及宫殿壁画为主,具有古朴雅致的特点。
随着社会稳定和国力增强,盛唐时期成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鼎盛时期。
盛唐时期的纹样在形式上更加复杂多样,大胆运用了更多的动植物和自然元素,并更加注重色彩的鲜艳和层次感。
宫廷绘画和雕刻、宫廷家具的纹样设计达到了巅峰,如云纹、莲花纹、鸟纹等,这些纹样承载着盛唐时期对世间万物的观察和描绘,不仅展现了壮丽的气势,更展示了唐朝文化与艺术的独特魅力。
至晚唐时期,国家开始进入相对衰落的阶段,纹样的设计逐渐趋向简约与朴实。
晚唐时期的纹样多体现了悠闲自然的意境,对自然景物的表现更加考究细致,如山水纹、花鸟纹等。
晚唐时期的纹样不再过于华丽和浮夸,而更加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的来说,唐朝纹样的发展历程表现出由简到繁、由朴实到精
美的趋势。
这种艺术演进的变化不仅是时代背景、社会文化的变迁的反映,也是古代中国艺术美学持续迭代和创新的产物。
唐朝纹样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内涵,更为后世的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灵感和借鉴。
唐代服饰纹样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和开放的时期,这也反映在唐代服饰纹样上。
唐代服饰纹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多样性和丰富性:唐代服饰纹样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和装饰。
这些纹样既有自然界的花卉、动物等元素,也有抽象的几何图案,还有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龙、凤、麒麟等。
这些纹样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给人一种繁荣和开放的感觉。
二、精致和细腻:唐代服饰纹样的特点之一是精致和细腻。
唐代人非常注重服饰的装饰效果,他们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纹样来装饰服饰,使服饰更加华丽和美观。
这些纹样不仅形状优美,线条流畅,而且色彩鲜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寓意和象征:唐代服饰纹样还具有一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唐代人相信服饰可以传递一种信息或者表达一种意思,因此他们在选择纹样时往往会考虑到其象征意义。
例如,龙被视为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所以在唐代服饰纹样中经常可以看到龙的图案,以表达吉祥和权力的愿望。
四、创新和开放: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开放和进步的时期,这种开放和进步的精神也体现在唐代服饰纹样上。
唐代服饰纹样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融合了多种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例如,唐代服饰纹样中出现了一些外来的图案和元素,如波斯的花纹和蓬莱的图案等,这些都反映了唐代人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融合。
总的来说,唐代服饰纹样的特点是多样性和丰富性、精致和细腻、寓意和象征、创新和开放。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开放,也体现了唐代人对服饰的注重和对美的追求。
唐代服饰纹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这种独特的风格不仅在当时的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而且对后世的服饰设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纹样的分类一、引言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代的纹样设计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唐代纹样的特点、分类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唐代纹样的特点唐代纹样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都有独特之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唐代纹样的种类繁多,涵盖了动植物、天象、神话传说等各个方面。
纹样的形式有线条、几何图案、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2. 象征性唐代纹样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吉祥、祈福、富贵等寓意。
例如,莲花纹样象征着纯洁和高尚,龙纹则象征着皇权和权威。
3. 线条流畅唐代纹样的线条流畅自然,富有韵律感。
线条的运用以曲线为主,既有柔美的弧线,也有刚劲的直线,使纹样更具动感和生命力。
4. 色彩丰富唐代纹样的色彩丰富多样,运用了大量的鲜艳明亮的颜色,如红、黄、绿等。
色彩的运用增强了纹样的艺术效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
三、唐代纹样的分类根据纹样的形式、内容和用途,可以将唐代纹样分为以下几类:1. 动物纹样唐代动物纹样以龙、凤、麒麟、狮子等为代表,这些纹样常常出现在宫殿、寺庙、墓葬等建筑物上,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2. 植物纹样唐代植物纹样以花卉、树木等为主题,如莲花、牡丹、梅花等。
这些纹样常常出现在绘画、陶瓷、丝织品等艺术品上,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体验。
3. 几何图案唐代几何图案纹样以圆形、方形、菱形等几何形状为基础,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形状的组合,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纹样。
这些纹样常常出现在建筑物的装饰、织物的花纹等方面。
4. 神话传说纹样唐代神话传说纹样以神仙、神兽、神话故事等为题材,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
这些纹样常常出现在绘画、壁画等艺术品上,传递着神秘的宇宙观和人文情怀。
四、唐代纹样的代表作品唐代的纹样设计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作,许多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和模仿。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唐代纹样作品:1.《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唐代壁画的代表之作,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唐代装饰纹样呈现出了以下特征:在风格上,开启了一代新风尚,呈现出色彩浓艳、华美、雍容饱满、繁复的特征;在形式上,吸收包容了外来纹样的新造型,把以前以神话为中心的装饰思想转化为面向自然生活,描写现实景象,使人们的思想彻底解放和审美转变,如卷草纹、宝相花、瑞锦花纹、花树对鹿等是唐代的主要装饰图案。
这一时期纹样,对外来纹样吸收包容,又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给人们呈现一种繁荣景象,富有生活气息。
纹样的内容多种多样,主要有动物、植物和几何纹样。
而花草瑞兽在植物纹里占有重要部分,大胆变化,构思新颖,通过形式化夸张表现出一种带有意向性的装饰形式,体现出了唐代装饰艺术。
唐代流行的纹样,大量的使用在织锦、金银器等器物上,无不展示出丰满华丽、饱满的特色,体现我们独有的中国文化。
大唐文化以开放的姿态吸取容纳诸多异域风采,与外来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并趋于一体化,当时的艺术家们也喜欢表现外来题材还有外国的神和圣者,并吸收着他们那些与自己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手法。
唐代的图案艺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因其水平之高,与同时代的唐诗、书法绘画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
唐代典型植物纹样的种类1、宝相花宝相花纹不是自然界中单一的某一种自然植物的花舟纹样,而是莲花、石權、牡丹、等多种自然形态的花朵揉合在一起并且以四向对称放射或多向对称放射的形式经过艺术处理,使之趋于理想化、图案化、具有独特装饰性而形成的一种纹样,就像鸟中之凤或神异的龙纹一样集众美于一身。
也是一种独具我国民族特色、应用范围广泛的吉祥植物纹样,多用于铜镜、金银器、织锦、壁画、陶瓷装饰之中就是宝相花纹在不同载体上的应用。
宝相花可称得上是中国与西方意匠的经典之作,是唐代花齐纹样的代表之一,花丼纹样中的佼佼者之一。
它在雍容广阔的唐朝气派的背景下产生,拥有汉朝铜镜中适合造型的严谨,而且还拥有中国古老的神蒂纹样中花形的某些特征,还拥有来自罗马繁复的风格特征。
总体来说唐代的宝相花遵循着“十”字基准圆形福射这一结构规律,但此花在唐朝一代千变万化,絢丽多彩还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唐代团花纹样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唐代团花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它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服饰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以唐代团花纹样的典型案例来展开讨论。
唐代团花纹样的特点之一是形态丰富多变。
在唐代,团花纹样主要包括云纹、蝠纹、莲纹、凤纹等,每一种纹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云纹象征着祥瑞吉祥,蝠纹代表着幸福和福禄,莲纹则象征着吉祥如意,凤纹表示吉祥如意、富贵尊荣等。
这些形态多样的团花纹样,不仅在装饰艺术中起到了装点画面的作用,也丰富了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唐代团花纹样的色彩搭配也十分讲究。
在唐代,团花纹样常常采用红、黄、蓝、绿等鲜艳明快的颜色,这些色彩在表现唐代社会繁荣昌盛、风华绝代的也展现了唐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饱含情感的色彩搭配也增加了团花纹样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唐代团花纹样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除了在建筑、家具、服饰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外,团花纹样还常常出现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中。
唐代壁画中的团花纹样,常常与人物形象、风景画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唐代团花纹样也广泛应用于陶瓷、织物、玉器等工艺品的制作中,为这些工艺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气息和艺术价值。
在唐代团花纹样中,莲纹可谓是一种典型案例。
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吉祥、纯洁、圣洁的象征,唐代人对莲花的喜爱可见一斑。
唐代的壁画中常常出现莲纹图案,这些莲纹图案不仅体现了唐代人对莲花的喜爱和尊崇,也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向往的追求。
唐代的莲纹图案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寓意深刻,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在壁画中出现外,唐代的莲纹图案还广泛应用于陶瓷、织物等工艺品的制作中。
尤其是唐代的青瓷,常常以莲纹图案为设计元素,这些莲纹图案既增添了青瓷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唐代人民对莲花的崇尚和崇敬。
唐代的织物中也常常出现莲纹图案,这些莲纹图案不仅展现了唐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文化的推崇和传承。
唐代团花纹结构特征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而唐代的团花纹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团花纹是指装饰有环绕式、交替式、对称式的各种图案的装饰纹样,它在唐代的壁画、织物和陶瓷等器物上都有所展现。
团花纹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其特点主要包括线条简洁流畅、图案精美细腻、纹饰丰富多样等。
一、线条简洁流畅唐代团花纹的线条简洁流畅是其重要的结构特征之一。
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鼎盛时期,唐代的团花纹在结构上注重线条的简洁、流畅,线条之间的连接和衔接都十分精准、流畅。
着重表现线条的强劲、有力、富有韵律感,线条之间的间隙利落刚劲。
这种线条结构特征代表了唐代团花纹的艺术风格,也体现了当时工匠对线条结构的精湛掌握。
二、图案精美细腻唐代团花纹的另一个重要结构特征是其图案精美细腻。
在唐代的团花纹中,图案的设计都非常精美,细节处理十分考究,图案纹饰的细腻程度表现出了唐代人民对艺术的高度追求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团花纹的图案构图中,常见的有云纹、莲花纹、凤凰纹等,这些图案的表现手法非常精湛,其精美细致的特点是唐代团花纹的显著特征。
三、纹饰丰富多样唐代团花纹还有一个显著的结构特征就是纹饰丰富多样。
在唐代的团花纹中,纹饰的种类多样,包括了动植物纹饰、几何纹饰、装饰纹饰等。
这些纹饰构成了唐代团花纹的特色风格,也体现了当时的审美情趣和工匠技艺。
这种纹饰丰富多样的特点,丰富了团花纹的表现形式,也增加了唐代团花纹的装饰效果。
四、色彩明快丰富唐代团花纹的结构特征还体现在其色彩明快丰富。
在唐代的团花纹装饰中,颜色的搭配和运用也是十分考究的,根据不同的图案和用途,精心选择配色方案,在纹样的表现上运用红、黄、蓝、绿等鲜艳的颜色,使整体的效果更加明快丰富。
在唐代团花纹的装饰中,色彩的运用十分讲究,使得图案更加鲜明、生动,体现出唐代人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这种色彩明快丰富的特点,使得唐代团花纹在审美效果上更加突出,也体现出了唐代人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
唐代纹样的分类
唐代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黄金时期之一,唐代的纹样设计也是非常精美的。
唐代纹样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几何纹样
几何纹样是唐代纹样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是由各种几何图形组成的,如三角形、正方形、菱形、圆形等。
这些几何图形可以单独使用,也
可以组合使用,形成各种不同的纹样。
几何纹样的特点是简洁、明快、规整,给人以秩序感和美感。
二、植物纹样
植物纹样是唐代纹样中另一种常见的纹样,它是以各种植物为主题的
纹样,如花卉、叶子、果实等。
这些植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
使用,形成各种不同的纹样。
植物纹样的特点是细腻、柔美、富有生
命力,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三、动物纹样
动物纹样是唐代纹样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它是以各种动物为主题的纹
样,如龙、凤、麒麟、狮子等。
这些动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形成各种不同的纹样。
动物纹样的特点是神秘、威严、富有象征意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四、人物纹样
人物纹样是唐代纹样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它是以各种人物为主题的纹样,如官员、士兵、舞女、文人等。
这些人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形成各种不同的纹样。
人物纹样的特点是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感,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唐代纹样的分类非常丰富,每一种纹样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魅力。
这些纹样不仅是唐代艺术的杰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唐代工艺美术,其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用"满"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用"清"字形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1)人的意识的解放。
(2)装饰的情趣化。
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3)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人们充满自信,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以解放,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
(4)装饰技法的应用。
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织工艺有蜡缬、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
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
从装饰纹样看,纹中多以牡丹为主题,早期清秀、工整,受传统图案影响,中期(盛唐)富丽、丰满,表现手法有色称和对比,有撇丝晚期则比较洗练、简朴。
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唐代工艺美术—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唐代工艺美术风格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唐代起,就脱离了商、周、汉魏六朝以来的那种古朴特色,而是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的因素。
唐代的工艺美术特点有:(1)人的意识的解放(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
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唐代金银器的纹饰唐代金银器的纹饰有两点基本东西可看看。
1.看鱼子地。
唐代金银器錾刻的纹饰大都用鱼子地,即用錾子在主纹空白处冲打出小圆圈。
唐代金银器上的鱼子地绝大多数排成平行的横行,极有规律,安详悦目,非常紧凑密集。
且用力十分均匀,粗看好像小圆圈都是一样的,用放大镜看,每个小圆圈都有区别,因为手工每一錾的力都不一样。
仿者基本功远未过关,急功近利,那有古人的境界。
打出来的鱼子纹松散敷衍,毫无章法,窘态毕露,不过用手工打出来的已算高仿了。
2.看缠枝花纹(即唐草)。
唐代金银器上大量运用的缠枝花非常有时代特点:即通常都是用錾刀刻成大回转的“C”字纹或“S”字纹,非常潇洒,飘逸,大方。
此非一般功力可为,仿者基本都不敢用此纹饰。
金银器的真伪鉴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材质的鉴别;二.年代的鉴别。
下面根据本人实践谈点体会。
银质的的鉴别本人通过实践主要感受有3点:1.看。
老银器外表面因常年的氧化会有一种银白细腻粉状的感觉,有一种酥散光(玩过机制老银币的就会找到这种感觉),这是新制银器、白铜和其它金属没有的。
2.捏。
纯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即软而有韧性),纯银器皿比如碗,用手在碗边一捏,马上变形,但往回一扳,就恢复原样,非常容易且反复多次也不留痕迹。
不管什么纯银器皿捏上去都有一种软软的手感,这也是除了金外其它金属不具备的特性(白铜捏上去又硬又凉)。
3.听。
用棍棒敲击纯银器皿的外壳,发出的是“卟卟嗒嗒”比较沉闷的声音,没有回音和余音,这也是除了金外其它金属不具备的特性,用它来判断银的成色很灵,回音和余音越大,银的成色越低。
其它还有许多土办法书上都有介绍,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正确的掌握它。
唐代真品:1.碗内银器发色为典型的老纯银器发色;2.碗内外壁装饰花纹如同丝绸织品一样,正反两面有明显清晰的"渗透"现象,即碗外壁之模冲,锤揲和錾刻花纹,在碗内壁也同时出现,这是晚唐金银器的特征;3.此碗纹饰看似简单,但她集唐代金银器制造工艺的精华:锤揲,模冲,錾刻,焊接,鎏金等于一体,绝非易事;4.碗外壁的手工錾刻工艺到位;5.纹饰潇洒,流畅,一气呵成,绝非出自一般工匠之手,现代仿者更是望尘莫及。
唐朝服饰的常见纹样⼤唐⽂化以开放的姿态吸取容纳诸多异域风采,与外来⽂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并趋于⼀体化,当时的艺术家们也喜欢表现外来题材还有外国的神和圣者,并吸收着他们那些与⾃⼰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法。
唐代的图案艺术达到了⼀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因其⽔平之⾼,与同时代的唐诗、书法绘画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
其时流⾏的图案纹样可以分为:联珠纹、缠枝纹、宝相花纹、团巢纹、⼏何纹等。
这些纹样主要表现于唐锦、⾦银器、陶瓷以及建筑装饰等。
(⼀)联珠团窠纹纹样基本⾻骼为平排连续的圆形组成作⽤性⾻骼,圆周饰联珠作边饰,圆⼼饰鸟或兽纹,圆外的空间饰四向放射的宝相纹。
这种形式受波斯萨珊王朝(公元226年⾄640年)的影响。
也可能是当时出⼝贸易适销的花样。
盛⾏于北朝⾄唐代中期。
(⼆)宝相花纹由盛开的花朵,花的瓣⽚,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叶⼦等⾃然素材,按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成的装饰花纹。
灵感来⾃⾦属珠宝镶嵌的⼯艺美及多种花的⾃然美。
(三)瑞锦纹由雪花的⾃然形态加⼯成多⾯放射对称的装饰形态,寓'瑞雪兆丰年'的吉祥含义。
(四)散点式⼩簇花、⼩朵花取花叶的⾃然形做成对称形⼩簇花,作散点排⽴。
流⾏于盛唐。
(五)穿枝花以波状线结构为基础,将花、花苞、枝叶、藤蔓组合成富丽缠绵的装饰纹样。
流⾏于唐、宋、明、清。
也称唐草纹。
(六)鸟衔花草纹多为鸾凤、孔雀、⼤雁、鹦鹉等禽鸟嘴中含着瑞草、璎珞、同⼼百结、花枝等,有的作飞翔式,有的作栖⽴式。
(七)狩猎纹作⾃由散列式或联珠团窠式。
(⼋)⼏何纹有龟甲、双距、⽅棋、双胜、盘绦、如意等形式。
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常⽤对称构图,⾊彩鲜丽明快。
⾄五代纹样渐趋写实细腻,如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胜、狮团、象眼、⼋搭韵、铁梗襄荷等,这些花式名称,宋代继续流⾏,并对明清时期织锦产⽣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些流⾏的纹样图案中,波斯萨珊朝式的那种以联珠缀成的圆圈做为主纹的边缘,圆圈内常填以对马纹、对鸟纹、对鸭纹,也有填以波斯式的猪头纹和⽴鸟纹的纹样图案被称作联珠纹。
馆藏玉器看唐代玉雕图案纹饰唐代玉雕图案纹饰完全脱离了汉代的形式,出现了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全新装饰图案(卷草云纹、莲花纹、连珠纹等)人物形象有汉人、胡人、西亚人、骑士、文武侍、乐妓等,动物形象鸳鸯、牛、马、羊、孔雀、鹤、雁等。
此时期龙凤纹鹤前代相比有很大改变,植物图案常有莲花、牡丹花、宝相花灯等,从整体风格来看,唐代图案雕刻基本上趋势写实、纹饰粗犷、雕琢形式多种多样,完全摆脱了汉代所盛行的谷纹、蒲纹、勾云纹等图案,形成了唐代图案纹饰在风格和面貌上特有的新格局。
唐代忍冬纹八曲长杯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玉花簪头唐长10-11.5厘米、宽2.8-4厘米厚0.2厘米 1981年西安市交通大学内兴庆宫遗址出土现藏西安博物馆西安博物院唐玉花簪头唐折枝花纹梳背韩森寨唐墓出土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海棠花纹玉梳背西安南郊唐墓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唐鸿雁纹玉梳背西安南郊唐墓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唐代龙纹佩现藏武汉市博物馆唐代的雕琢方法除继续保留运用传统的镂空、圆雕等手法外,大量使用阴刻线(动物腿毛、较密集的阴刻线装饰,无论粗线、细线,刀法整洁,造型上注重起伏,能表现出内在的美感,强调突出形体的肌肉、动态、力量和体积感,基本上和同时期的石雕手法相同。
唐代胡人玉铊尾陕西召陵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唐玉带板唐代玉佩饰开一代玉雕之新风,部分作品受到西域文化影响,这同唐代思想文化对外开放及儒家思想的消弱有关,这一开端对以后玉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雕刻手法上,广泛的吸取绘画、雕塑之精华。
因此唐代玉雕艺术活泼、开朗、饱满、奔放,在中国玉雕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唐代西安市长安县出土现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镶金玉佩唐高4.2厘米、宽5厘米、厚0.4厘米 1976年西安市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现藏西安博物院唐镶金兽首玛瑙杯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唐镶金兽首玛瑙杯现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