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纹饰 纹样 特点 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5.37 MB
- 文档页数:40
唐代服饰纹样特点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繁荣和开放的时期,这也反映在唐代服饰纹样上。
唐代服饰纹样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多样性和丰富性:唐代服饰纹样非常丰富多样,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和装饰。
这些纹样既有自然界的花卉、动物等元素,也有抽象的几何图案,还有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如龙、凤、麒麟等。
这些纹样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给人一种繁荣和开放的感觉。
二、精致和细腻:唐代服饰纹样的特点之一是精致和细腻。
唐代人非常注重服饰的装饰效果,他们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纹样来装饰服饰,使服饰更加华丽和美观。
这些纹样不仅形状优美,线条流畅,而且色彩鲜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三、寓意和象征:唐代服饰纹样还具有一定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唐代人相信服饰可以传递一种信息或者表达一种意思,因此他们在选择纹样时往往会考虑到其象征意义。
例如,龙被视为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所以在唐代服饰纹样中经常可以看到龙的图案,以表达吉祥和权力的愿望。
四、创新和开放: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开放和进步的时期,这种开放和进步的精神也体现在唐代服饰纹样上。
唐代服饰纹样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融合了多种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例如,唐代服饰纹样中出现了一些外来的图案和元素,如波斯的花纹和蓬莱的图案等,这些都反映了唐代人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融合。
总的来说,唐代服饰纹样的特点是多样性和丰富性、精致和细腻、寓意和象征、创新和开放。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和开放,也体现了唐代人对服饰的注重和对美的追求。
唐代服饰纹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这种独特的风格不仅在当时的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而且对后世的服饰设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唐代工艺美术,其艺术风格具有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特点,用"满"字形容,由于它富于情趣化,也可用"清"字形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唐代工艺美术的风格特点(1)人的意识的解放。
(2)装饰的情趣化。
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3)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人们充满自信,采取开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识得以解放,这是唐代工艺美术在装饰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原因。
(4)装饰技法的应用。
陶瓷工艺出现了多种釉色,运用洒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织工艺有蜡缬、拓印等印染法;从造型看多运用较大弧度的外向曲线。
从色彩看,多运用色彩退晕的方法表现深浅层次色阶,有富丽华美的艺术效果。
从装饰纹样看,纹中多以牡丹为主题,早期清秀、工整,受传统图案影响,中期(盛唐)富丽、丰满,表现手法有色称和对比,有撇丝晚期则比较洗练、简朴。
卷草是唐代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广的一种。
唐代工艺美术—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
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它吸取了中国国画、雕塑等工艺美术的特点,采用堆贴、刻画等形式的装饰图案,线条粗犷有力,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唐代工艺美术风格唐代是我国封建历史阶段工艺美术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从工艺美术的艺术风格看,唐代起,就脱离了商、周、汉魏六朝以来的那种古朴特色,而是具有近代装饰风貌的因素。
唐代的工艺美术特点有:(1)人的意识的解放(2)装饰生活的情趣化。
唐代的装饰,一变以前以动物纹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特点,开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摆脱了拘谨、冷静、神秘、威严的气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泼、亲切。
唐代金银器的纹饰唐代金银器的纹饰有两点基本东西可看看。
1.看鱼子地。
唐代金银器錾刻的纹饰大都用鱼子地,即用錾子在主纹空白处冲打出小圆圈。
唐代金银器上的鱼子地绝大多数排成平行的横行,极有规律,安详悦目,非常紧凑密集。
且用力十分均匀,粗看好像小圆圈都是一样的,用放大镜看,每个小圆圈都有区别,因为手工每一錾的力都不一样。
仿者基本功远未过关,急功近利,那有古人的境界。
打出来的鱼子纹松散敷衍,毫无章法,窘态毕露,不过用手工打出来的已算高仿了。
2.看缠枝花纹(即唐草)。
唐代金银器上大量运用的缠枝花非常有时代特点:即通常都是用錾刀刻成大回转的“C”字纹或“S”字纹,非常潇洒,飘逸,大方。
此非一般功力可为,仿者基本都不敢用此纹饰。
金银器的真伪鉴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材质的鉴别;二.年代的鉴别。
下面根据本人实践谈点体会。
银质的的鉴别本人通过实践主要感受有3点:1.看。
老银器外表面因常年的氧化会有一种银白细腻粉状的感觉,有一种酥散光(玩过机制老银币的就会找到这种感觉),这是新制银器、白铜和其它金属没有的。
2.捏。
纯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即软而有韧性),纯银器皿比如碗,用手在碗边一捏,马上变形,但往回一扳,就恢复原样,非常容易且反复多次也不留痕迹。
不管什么纯银器皿捏上去都有一种软软的手感,这也是除了金外其它金属不具备的特性(白铜捏上去又硬又凉)。
3.听。
用棍棒敲击纯银器皿的外壳,发出的是“卟卟嗒嗒”比较沉闷的声音,没有回音和余音,这也是除了金外其它金属不具备的特性,用它来判断银的成色很灵,回音和余音越大,银的成色越低。
其它还有许多土办法书上都有介绍,主要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去正确的掌握它。
唐代真品:1.碗内银器发色为典型的老纯银器发色;2.碗内外壁装饰花纹如同丝绸织品一样,正反两面有明显清晰的"渗透"现象,即碗外壁之模冲,锤揲和錾刻花纹,在碗内壁也同时出现,这是晚唐金银器的特征;3.此碗纹饰看似简单,但她集唐代金银器制造工艺的精华:锤揲,模冲,錾刻,焊接,鎏金等于一体,绝非易事;4.碗外壁的手工錾刻工艺到位;5.纹饰潇洒,流畅,一气呵成,绝非出自一般工匠之手,现代仿者更是望尘莫及。
唐代纹样的分类一、引言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唐代的纹样设计丰富多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从唐代纹样的特点、分类以及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唐代纹样的特点唐代纹样在形式、内容和风格上都有独特之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样性唐代纹样的种类繁多,涵盖了动植物、天象、神话传说等各个方面。
纹样的形式有线条、几何图案、图像等多种表现形式,给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2. 象征性唐代纹样往往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吉祥、祈福、富贵等寓意。
例如,莲花纹样象征着纯洁和高尚,龙纹则象征着皇权和权威。
3. 线条流畅唐代纹样的线条流畅自然,富有韵律感。
线条的运用以曲线为主,既有柔美的弧线,也有刚劲的直线,使纹样更具动感和生命力。
4. 色彩丰富唐代纹样的色彩丰富多样,运用了大量的鲜艳明亮的颜色,如红、黄、绿等。
色彩的运用增强了纹样的艺术效果,使之更加生动活泼。
三、唐代纹样的分类根据纹样的形式、内容和用途,可以将唐代纹样分为以下几类:1. 动物纹样唐代动物纹样以龙、凤、麒麟、狮子等为代表,这些纹样常常出现在宫殿、寺庙、墓葬等建筑物上,象征着权力和尊贵。
2. 植物纹样唐代植物纹样以花卉、树木等为主题,如莲花、牡丹、梅花等。
这些纹样常常出现在绘画、陶瓷、丝织品等艺术品上,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体验。
3. 几何图案唐代几何图案纹样以圆形、方形、菱形等几何形状为基础,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形状的组合,构成了各种不同的纹样。
这些纹样常常出现在建筑物的装饰、织物的花纹等方面。
4. 神话传说纹样唐代神话传说纹样以神仙、神兽、神话故事等为题材,如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
这些纹样常常出现在绘画、壁画等艺术品上,传递着神秘的宇宙观和人文情怀。
四、唐代纹样的代表作品唐代的纹样设计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作,许多作品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和模仿。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唐代纹样作品:1.《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唐代壁画的代表之作,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于世。
唐代团花纹样典型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唐代团花纹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它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服饰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以唐代团花纹样的典型案例来展开讨论。
唐代团花纹样的特点之一是形态丰富多变。
在唐代,团花纹样主要包括云纹、蝠纹、莲纹、凤纹等,每一种纹样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云纹象征着祥瑞吉祥,蝠纹代表着幸福和福禄,莲纹则象征着吉祥如意,凤纹表示吉祥如意、富贵尊荣等。
这些形态多样的团花纹样,不仅在装饰艺术中起到了装点画面的作用,也丰富了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唐代团花纹样的色彩搭配也十分讲究。
在唐代,团花纹样常常采用红、黄、蓝、绿等鲜艳明快的颜色,这些色彩在表现唐代社会繁荣昌盛、风华绝代的也展现了唐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些饱含情感的色彩搭配也增加了团花纹样的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唐代团花纹样的应用也十分广泛,除了在建筑、家具、服饰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外,团花纹样还常常出现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作品中。
唐代壁画中的团花纹样,常常与人物形象、风景画相结合,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唐代团花纹样也广泛应用于陶瓷、织物、玉器等工艺品的制作中,为这些工艺品增添了一份独特的文化气息和艺术价值。
在唐代团花纹样中,莲纹可谓是一种典型案例。
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被视为吉祥、纯洁、圣洁的象征,唐代人对莲花的喜爱可见一斑。
唐代的壁画中常常出现莲纹图案,这些莲纹图案不仅体现了唐代人对莲花的喜爱和尊崇,也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幸福向往的追求。
唐代的莲纹图案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寓意深刻,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除了在壁画中出现外,唐代的莲纹图案还广泛应用于陶瓷、织物等工艺品的制作中。
尤其是唐代的青瓷,常常以莲纹图案为设计元素,这些莲纹图案既增添了青瓷的美感和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唐代人民对莲花的崇尚和崇敬。
唐代的织物中也常常出现莲纹图案,这些莲纹图案不仅展现了唐代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文化的推崇和传承。
唐朝图案设计知识点总结一、唐代服饰图案唐代服饰图案以华丽、富丽堂皇著称,各种刺绣、纹样、色彩的综合运用,使得唐代的服饰图案设计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
唐代服饰图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绣花图案唐代的绣花图案主要以植物、花卉、动物等为题材,用丝线、金线等绣制而成。
花朵图案以牡丹、梅花、榆叶梅等最为常见,鸟兽图案则常见孔雀、凤凰、鹿等。
其绣工精细、色彩鲜艳,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被视为唐代服饰图案设计的代表作品。
2.云纹图案唐代服饰上常出现的云纹图案是以云彩为主题的装饰图案,它冲击集括、不拘一格,给人以梦幻的感觉。
云纹图案在唐代服饰上的应用,丰富了服饰的层次感和空间感,使服饰更加凸显出贵族的气质和尊贵。
3.凤纹图案唐代凤纹图案是以凤凰为主题的装饰图案,凤凰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美好的寓意,因此在唐代的服饰图案中,凤凰图案是非常常见的。
凤凰图案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服饰的内涵,更为服饰注入了一种神秘的魅力。
二、唐代建筑图案唐代的建筑图案设计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时期,它以唐宫、唐寺为代表,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唐代建筑图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瓦当图案唐代的建筑瓦当图案主要体现在屋脊、斗拱等处。
这些瓦当图案以龙、凤、麒麟、花卉、云纹等为题材,图案精美、线条流畅,给人以高贵、神秘的感觉。
2.彩绘图案唐代建筑的彩绘图案主要表现在壁画、彩塑、绘画等艺术形式上。
这些彩绘图案富丽华美、栩栩如生,主题涵盖了神话传说、人物故事、风景山水等,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3.木雕图案唐代建筑的木雕图案主要表现在檐口、栏杆、门窗等处。
这些木雕图案以龙、凤、花卉、云纹等为题材,线条流畅、结构精致,体现出唐代建筑的气势恢宏和精湛工艺。
三、唐代器皿图案唐代的器皿图案设计以铜器、瓷器、玉器等为主要代表,这些器皿图案设计不仅美观,更是集中体现了唐代的社会文化和艺术风貌。
唐代器皿图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铜器图案唐代的铜器图案主要以花卉、鸟兽、龙凤、云纹等为主题,这些图案线条流畅、刀法磅礴,体现出唐代的铜器工艺的高超水平和特有的艺术风格。
【学习玉器】解读唐代玉器的纹饰经过昨天的唐代玉器的推送文章,对唐代玉器品类有了一定了解了吧~今天小编带大家去看看,唐代的有哪些主流纹饰呢~~ 周代玉器以礼仪玉器为主,不能随便玩瓮。
汉代丧葬、辟邪玉主宰世界,把玩受到限制。
唐代以前玉器装饰有的也相当精美,但神味太浓,礼性太足。
然而,唐代则摆脱此,有显着的变化,主要表现在玉料的精美化,工用的文玩上,装饰鉴赏化。
唐代玉料以和阗青白玉为主,其它玉料少见。
除此之外,大量的杂玛瑙、透明水晶等,多数不见於国内矿藏,可能从西域输入。
功用文玩化,是说唐代玉器比起周汉玉器更亲切可爱,更具玩赏性。
唐代玉器非常注重玉材的选料,而且在玉器上的某些花纹更具特点,所以一些唐代作品是通过花纹而被人们鉴别的。
(1)龙纹:是用来表现云朵的花纹,在唐代刻碑、金银器、玉器上频繁出现。
常见的多为两类。
一类为多齿骨朵云,云头似为“凸”字形状,其后有一条须状云尾,一类云头似“品”字形,其后亦带云尾。
前一类云头边沿呈波齿状,后一类云头边沿较光滑,云头中部凸出的部分呈梯形,其上有细密的阴刻线,唐代某些玉雕动物尾部也呈这种样式。
唐龙纹环上海博物馆藏(2)云纹:唐代带有龙纹的玉饰很多,特别是在玉璧上,这类龙形纹一般头龙头细长,上颚长而尖,端部略翘,龙身似铊身但较短。
因此有些学者和鉴赏家认为,唐代龙类花纹多为直身少盘旋,但从唐代其它有关器物上的龙纹看,唐代盘身龙纹为数不少,而且运用成熟。
(3)兽面纹:是古代器物上最常见的装饰纹样,其结构随时代、地域不同而略有变化。
目前,明确的唐代兽面纹玉器尚未见实物,故暂无法确定。
唐玉狮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唐白玉天鸡三耳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4)花、鸟纹:目前见到的唐代玉器,以花乌纹出现为多。
而且玉器上花叶纹的种类很多,常见有牡丹花、多瓣团花、荷、野菊等种类。
一些花瓣呈圆形而内凹,一些花瓣边缘饰短密的细阴刻线。
花蕊的表示也很有特点;多呈桃状,或椭圆形饰的网络纹,或为三角形细阴线,还有其他多种表现方法。
唐朝服饰的常见纹样⼤唐⽂化以开放的姿态吸取容纳诸多异域风采,与外来⽂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并趋于⼀体化,当时的艺术家们也喜欢表现外来题材还有外国的神和圣者,并吸收着他们那些与⾃⼰不同的创作风格与⼿法。
唐代的图案艺术达到了⼀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期,因其⽔平之⾼,与同时代的唐诗、书法绘画具有同等的历史地位。
其时流⾏的图案纹样可以分为:联珠纹、缠枝纹、宝相花纹、团巢纹、⼏何纹等。
这些纹样主要表现于唐锦、⾦银器、陶瓷以及建筑装饰等。
(⼀)联珠团窠纹纹样基本⾻骼为平排连续的圆形组成作⽤性⾻骼,圆周饰联珠作边饰,圆⼼饰鸟或兽纹,圆外的空间饰四向放射的宝相纹。
这种形式受波斯萨珊王朝(公元226年⾄640年)的影响。
也可能是当时出⼝贸易适销的花样。
盛⾏于北朝⾄唐代中期。
(⼆)宝相花纹由盛开的花朵,花的瓣⽚,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和叶⼦等⾃然素材,按放射对称的规律重新组合⽽成的装饰花纹。
灵感来⾃⾦属珠宝镶嵌的⼯艺美及多种花的⾃然美。
(三)瑞锦纹由雪花的⾃然形态加⼯成多⾯放射对称的装饰形态,寓'瑞雪兆丰年'的吉祥含义。
(四)散点式⼩簇花、⼩朵花取花叶的⾃然形做成对称形⼩簇花,作散点排⽴。
流⾏于盛唐。
(五)穿枝花以波状线结构为基础,将花、花苞、枝叶、藤蔓组合成富丽缠绵的装饰纹样。
流⾏于唐、宋、明、清。
也称唐草纹。
(六)鸟衔花草纹多为鸾凤、孔雀、⼤雁、鹦鹉等禽鸟嘴中含着瑞草、璎珞、同⼼百结、花枝等,有的作飞翔式,有的作栖⽴式。
(七)狩猎纹作⾃由散列式或联珠团窠式。
(⼋)⼏何纹有龟甲、双距、⽅棋、双胜、盘绦、如意等形式。
隋唐时期纹样造型丰腴、主纹突出,地部疏朗,常⽤对称构图,⾊彩鲜丽明快。
⾄五代纹样渐趋写实细腻,如孟蜀时成都蜀锦有长安⽵、天下乐、雕团、宜男、宝界地、⽅胜、狮团、象眼、⼋搭韵、铁梗襄荷等,这些花式名称,宋代继续流⾏,并对明清时期织锦产⽣了深刻的影响。
在这些流⾏的纹样图案中,波斯萨珊朝式的那种以联珠缀成的圆圈做为主纹的边缘,圆圈内常填以对马纹、对鸟纹、对鸭纹,也有填以波斯式的猪头纹和⽴鸟纹的纹样图案被称作联珠纹。
唐代工艺美术特点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不仅在文化艺术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且在工艺美术方面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唐代工艺美术以宫廷和寺庙为主要发展场所,工艺品制作水平高超。
瓷器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工艺品之一,其特点是细腻而富丽堂皇。
唐代瓷器的胎体细薄,通体洁白,釉色鲜艳,常常绘有华丽的花鸟和人物图案,富有变化和立体感。
瓷器的制作工艺复杂,包括胎制、胎彩、胎饰等多个步骤,每一个步骤都要求工匠高超的技艺和严谨的态度。
除了瓷器之外,金属制品也是唐代工艺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唐代金属工艺品以铜、银、金等材料制作,常常镶嵌宝石和饰以各种花纹,触感温润,线条流畅。
这些金属工艺品大多是为宫廷和寺庙特制的,形式多样,包括佛像、香炉、器皿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独角兽纹银杯,此杯造型独特,有一只发光的独角兽作为杯身,寓意吉祥如意。
唐代的工艺美术还表现在纺织品方面。
唐代的丝织品工艺水平非常高,制作出了许多精美的锦缎、绸缎等。
这些织品采用丰富多彩的颜色,纹饰多样,充满了浓厚的民族特色。
唐代的丝织品在色彩处理和纹样设计上非常讲究,以花卉、动物、神话故事等为主题,注重细节表达和整体效果。
同时,唐代还创造了绣品,绣品色彩鲜艳,图案丰富多样,技艺精湛。
绣品常常用来装饰宫廷和贵族的服饰和居室。
总的来说,唐代工艺美术以细腻、富丽堂皇为特点,不仅在瓷器、金属工艺品和纺织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工艺制作工艺上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唐代的工艺美术给后世的工艺美术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功能,对于今天的工艺美术创作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试论唐代织锦装饰纹样的风格特征摘要:唐代丝织纹样在对汉代以来传统纹样的继承、发展,对外来纹样的吸收、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新的形式,即以花鸟纹样为主体,以审美装饰为目的,呈现出清新、活泼、华美、流畅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和风格,在丝织装饰美术上展开了一个新面貌。
关键词:唐织锦纹样唐代的锦,在艺术上有经锦、纬锦的区别。
经锦是汉魏以来的传统技法,是用二层或三层经线夹纬的织法,形成一种经畦纹组织。
纬锦是唐代从西方纺织技术吸收过来的,大约开始于武则天当政前后,是利用多重多色的纬线织出花纹,虽然织机比较复杂,但操作方便,且纬线可以随时改换,因此能织出比经锦更繁复的花纹及宽幅的织品。
而且能充分显示丝线的光泽,使唐代丝绸更为灵活多变的纹样、更加丰富多彩的色调与丝线美丽的光泽交相辉映。
一、唐代织锦装饰纹样题材的选取1.纹样题材的选取体现了对生活情趣的描颂。
唐织锦中的纹样组织设计更加自由,主题纹样与陪衬纹样相互呼应,有聚有散,生动自然,完全摆脱了过去那种规则对称的拘谨气氛,充满自然风情和生活气息。
装饰主题由雄健的禽兽、人物变换成富丽的花朵,原来居于次要位置的植物纹广泛地用作了主纹,因此锦纹也告别了勇武,迎来了温和。
如在阿斯塔那出土的牡丹纹锦,此锦纹样花大鸟小,花卉之中,又以牡丹为主。
这与开元时期,长安等地的人们有看花赏花的民俗息息相关。
在春天牡丹花盛开的季节,富贵人家,车马若狂,争相观赏牡丹,这也标志着当时人们的审美趋向自然。
2.外来艺术的涌入,使唐织锦纹样呈现多元性风格。
唐代是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时期,如唐织锦中出现的联珠纹,据史料记载最早出现在萨珊波斯的织锦中,而且唐织锦中联珠纹的主纹往往很“洋”,如马纹往往带有翅膀,即所谓翼马,是典型的波斯装饰题材,也屡见于粟特的壁画和织锦。
再如联珠纹锦中的人首兽身、大角野山羊、翼狮、生命树等题材同西方的联系已经不必再说。
但唐文化在与世界文化大交流并广为摄取外来文化营养中却决未失去其堂堂正正的中华文化特质,而是始终保持本土主体性的唐文化对外来文化在宽容、开放的同时,还加以一种能动的选择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