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天水经济区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关天经济区中文名称:关中-天水经济区外文名称: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别号:关天经济区行政区类别:国度级经济区所属地区:下辖地区:陕西关中平原、甘肃天水等地当局驻地:各市德律风区号:029、0917、0913等地舆地位:陕西中部、甘肃东部面积: 6.96万平方公里人口:2842万(2007岁终)方言:有名景点:机场:火车站:车牌代码:陕ABCDE等,甘E一、成长差不多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专门是西部大年夜开创计策实施以来,经济区经济社会成长取得明显成就,进入了快速成长时期。
跟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更,经济区成长面对新的汗青机会与挑战。
1、成长近况(一)经济稳步增长。
2000年至2007年,经济区地区临盆总值年均增长13%,2007年达到3765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8.6%;处所财务收入年均增长15%,2007年达到189亿元,占西北地区的16.3 %。
经济增长速度赓续加快,运行质量明显晋升,成长实力明显加强。
人均地区临盆总值接近2000美元,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动。
(二)差不多举措措施明显改良。
2000年至2007年,共完成全社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11亿元,年均增长23.4%,接踵建成一批国度重大年夜工程项目。
区域综合交通举措措施日趋完美,电力、通信、市政等差不多举措措施保证才能赓续加强。
11亿元,年均增长23.4%,接踵建成一批国度重大年夜工程项目。
区域综合交通举措措施日趋完美,电力、通信、市政等差不多举措措施保证才能赓续加强。
(三)家当成长迈出新方法。
农业差不多地位进一步巩固,现代农业快速成长。
工业增势强劲,家当构造调剂加快,2007年范畴以上工业增长值实现1271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3.8%。
商贸旅行业等第三家当赓续强大年夜,所占比重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平均程度。
(四)社会事业加快成长。
全然公共办事逐年改良,教诲、卫生、文化事业赓续进步,社会保证体系慢慢健全。
关中―天水经济区将撬动西北经济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周年之际,国务院批准了由
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打造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的重大举措,对于发挥该地区的优势和引领作用,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深入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可谓是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
该区域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
目前,其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正分别以年12%、25%和22%以上的速度增长,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基础好、自然条件优越、人文历史深厚、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该经济区在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推动下,技术进步对经
济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在产业优化调整和布局方面产生的
积极影响绝不是小区域范围的,可以带动包括内蒙古和西藏
在内的大西北的发展。
大西北七省区占整个国土面积的56%、西部面积的80%,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
三条主要的交通干线(包北通道、陇海兰新线、青藏铁路)形成了立足西部、面向中东部的“大”字形纽带,将大西北主要的较发达地区连接起来,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位置的关中―天水经济区,犹如一架强大的发动机,对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具有很大的带动和促
进作用。
题组一第12题:关中—天水经济区〖真题回顾〗(2024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西安是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心城市,拥有国家级航空产业基地,该基地位于阎良。
阎良航空产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现已发展成集研发、制造和试飞于一体的“航空城”。
下图为关中—天水经济区人口点密度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 影响该经济区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降水B. 气温C. 地形D. 植被2. 航空产业基地布局在与西安中心城区有一定距离的阎良,主要原因是()①劳动力较丰富②市场需求更大③土地供给更充足④产业基础较好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①④〖基础知识〗1、概述:关中天水经济区简称“关天经济区”,2009年经国务院批复通过,其范围包括陕西省的关中平原地区及甘肃省天水市,共六市一区(杨凌示范区)。
经济区以大西安(含咸阳)为中心城市,宝鸡为副中心城市,天水、渭南、铜川、商洛、杨凌、庆阳、平凉、陇南等为次核心城市。
依托陇海铁路(欧亚大陆桥)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中国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与关中城市群相呼应。
该区域为中华文明极其重要的发源地,十三朝古都西安、华夏第一帝都咸阳、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羲皇故里天水,农耕文明发祥地农科城杨凌等地都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2、区位优势:(1)战略区位重要:经济区处于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多条铁路、公路、航线、管线在此交汇,是全国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
(2)科教实力雄厚:拥有80多所高等院校、1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100多万科技人才,2007年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
(3)工业基础良好: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21个、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5个和大学科技园区3个,是国家国防军工基地、综合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重要装备制造业聚集地。
(4)文化积淀深厚:该区域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著名的丝绸之路源头和羲皇故里,也是13个王朝古都所在地,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
天水市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2009年6月10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标志着西部大开发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天水作为《规划》中的次核心城市,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10年2月10日,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规划》和《意见》,打造经济区西端新的经济增长极,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结合天水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体思路贯彻落实《规划》和《意见》必须进一步明确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找准发展重点,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
第一节?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抢抓机遇,联结陇东南、融入大关中, 奋力推动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
强力推进工业强市、农业稳市、商贸活市、旅游富市、科教兴市五大战略,着力搞好交通对接、工业协作、旅游联合、商贸流通四个联动,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三大优势产业,突出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谐社会三大建设,努力提高我市经济综合实力、基础设施水平、可持续发展能力、对外开放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
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原则;坚持抢抓机遇,政策支持的原则;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第二节? 发展战略按照《规划》、《意见》提出的发展目标,以及省委、省政府“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135”发展战略:即建设一圣地、一枢纽、三基地,打造五品牌。
专栏1:发展战略一圣地: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一枢纽:区域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三基地: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航天育种示范基地五品牌: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城市、西部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国家重点旅游城市。
价值工程0引言关中—天水经济区总面积7.98万平方公里,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总体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西部及北方内陆地区的“开放开发龙头地区”,“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集中地,以旅游、物流、金融、文化为主的现代服务业集中地,以现代科教为支撑的创新型地区,领先的城镇化和城乡协调发展地区,综合型经济核心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
近两年来,关中—天水经济区内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旅游、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继续壮大。
高新技术、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西安高新区科技创新竞争力居全国107个开发区第三位。
西安成为四家国家级软件产业和出口双基地之一,依托西安国际港务区设立的综合保税区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在基础设施方面,关中地区的铁路、高速公路、市政路网和航空设施更加完善,开通了西安至郑州的高铁,西安地铁二号线将于9月底试运行;即将建成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新航站楼和第二条跑道,将使机场设计旅客年吞吐量达到3100万人次,比原有能力和目前实际水平分别提高210%和72%,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2小时交通圈”和省内当日往返、周边中心城市当日到达的“一日交通圈”。
[1]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化总体水平处于全国中等水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8年中国信息化发展指数为0.645,陕西信息化发展指数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06倍,甘肃信息化发展指数水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8%[2]。
由此可见,关中—天水经济区整体信息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推进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一体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一体化是推动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信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利润的源泉,区域信息一体化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保障。
其次,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一体化是提高关中—天水经济区整体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同时,关中—天水经济区信息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技纵览Overview of science■ 校锐1雷玺2李肖慧3王军民4卢云5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探讨摘要:目前关天经济区的旅游合作更多的停留于宣言、大纲等层面,缺乏实质性合作,本文分析了关天经济区合作的有利条件和障碍因素,并提出了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经济;合作1引言笔者在《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一文中通过利用ARCGIS、SPSS等多种软件及工具方法分别对关天旅游区的旅游景区最近邻比、城市首位度、核心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等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指标进行测算。
研究结果表明:关天经济区整体旅游经济发展迅速,但内部发展不平衡状态明显,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相对不高,关天经济区旅游空间结构整体呈现一核三辐射的特点,空间格局有由不平衡向平衡发展的趋势,后发展旅游城市发展潜力十足。
笔者通过走访发现,目前关天经济区的旅游合作更多的停留于宣言等层面,缺乏实质性合作,未建立实质性政府合作机制、企业合作机制及第三方合作机制等,而影响区域旅游合作的障碍也是多重复杂。
2关天经济区区域旅游合作的有利条件2.1地缘相近,文脉相通关中—天水经济区所属行政区域均地域相邻,文脉相通,区内人民交往交流频繁,有着较为相似或相通的生活习惯、语言、民俗文化等,这些文化上的相近性大大减少了区域旅游合作中的文化冲突性,较大程度上避免了由于跨文化交流所带来的区域旅游合作成本的增加、合作磨合期较长等现象。
这也为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2.2交通便利,通达度高较好的区域通达性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保障。
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对外交通及区内内部交通已基本实现立体网络化,区内外交通可进入性较强。
关天经济区依托亚欧大陆桥,及丝绸之路,众多公路线、铁路线、航线、管线交汇于此,成为承托东西,连贯南北的交通要地。
同时,关天经济区内,以西安(含咸阳)为中心,重要高速公路有:连霍高速、包茂高速、福银高速、沪陕高速;国道:108、310、312国道等;重要铁路干线有陇海铁路、宝成铁路、侯西铁路等;机场:咸阳国际机场、天水机场;这些交通线路共同形成了区内立体化的网络交通格局,为区域旅游合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保障。
简析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现状及方向作者:马靖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本文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优势,阐述了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经济区的发展方向。
要加强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技术集成发展,加快构建创新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倾力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开放力度。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优势;发展现状;发展方向2009年6月,国家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已成为继成渝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之后西部又一个重点经济区。
经济区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宝鸡市、商洛部分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甘肃省天水市所辖行政区域。
加快经济区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区域经济实力,辐射和带动陕南、陕北和陇南、陇东等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构建开放合作的新格局,提升西部对外开放的合作水平,形成支撑和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而推动西北地区经济振兴,引领大西北,成为西北地区率先发展的领头军。
面对国家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如何抓住机遇,利用区域优势,根据经济区经济发展现状,总体谋划经济区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经济区发展优势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发展优势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看:1、地理位置重要关天经济区域属于我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是多条交通运输的汇聚地,是全国信息通过和交通枢纽的重要发展区域,处于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战略要地。
2、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在经济区域内拥有众多的国家级的示范区、开发区,是集合性能高的技术产业基地和重要的装备制造聚集地。
在“一五”、“三五”、“五五”时期都是国家重点部署的军工企业三线要地,聚集了一大批国家国防军工企业。
3、科教实力雄厚经济区拥有80多所高等院校、 100多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科研院所、 100多万科技人才,科教、人才资源富集,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重要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
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宝鸡发展带来新机遇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于6月25日公布,宝鸡究竟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规划中“支持宝鸡率先发展,建成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成为宝鸡的新定位。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发布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
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商州、洛南、凤武、柞水)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公里。
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根据《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定位除了“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外,还将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
宝鸡被列为次核心城市之一,将主要发展机床制造业、重型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商贸旅游业。
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120万人,面积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建成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国家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生态园林城市。
宝鸡拥有多项独特优势
宝鸡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风光秀丽,有“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和“佛骨胜地”的美誉,独特的人文、自然优势使宝鸡在关中-天水经济发展区中拥有雄厚的发展底蕴。
同时,我市处在重要的交通枢纽处,位于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西端,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地理上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
陆路交通四通八达,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我国境内欧亚大陆桥上的第三大十字枢纽,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大十字。
另外,宝鸡在“一五”和“三线”时期重点建设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国防军工企业。
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现已形成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电子仪器仪表、机床工具、有色金属、烟酒食品、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等八大支柱产业和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年均以23%-25%的速度递增。
60多个产品销量居全国或世界同行业前列,石油钻机等产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相关产业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在市场的作用下,已经开始逐步聚集,链条不断延长,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我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领先发展构筑坚实的基础。
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宝鸡在全国经济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南连北进、以线串点”的重要作用。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优势产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这是宝鸡加快发展的最有利条件。
我市良好的区位优势,既可成为生产要素的首选承接地,又可以成为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中转站。
已有的工业基础、较强的科技实力以及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与东部地区形成了较好的互补关系。
经济区建立为宝鸡提供难逢机遇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对西部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带来了一次历史性的重大机遇,更是为宝鸡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
市长戴征社表示,打造西部的先进制造基地是宝鸡优势。
宝鸡将加快交通枢纽的建设,缩短关中天水之间的距离,
来推动西部地区向外流通和辐射,同时宝鸡要推动西部物流商贸的发展,提高西部交换的水平,并利用宝鸡的文化历史资源,打造关中天水之间的一个城市,来提高宝鸡的人流物流信息。
(
告诉你宝鸡的明天——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为宝鸡发展带
在西部大开发10周年之际,国务院发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规划中“支持宝鸡率先发展,建成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经济区副中心城市”成为宝鸡的新定位。
省政府批准的《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支持宝鸡建设成规模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在应对金融危机、加快西部发展中,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宝鸡成为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
面对这些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宝鸡市究竟该怎样发展?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宝鸡列为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关中-天水经济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确定的西部大开发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
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县(商州、洛南、丹凤、柞水)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98万公里。
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根据《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战略定位除了“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外,还将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全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
《规划》提出,到202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超过三分之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
宝鸡被列为次核心城市之一,将主要发展机床制造业、重型汽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商贸旅游业。
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达到120万人,面积控制在130平方公里,建成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国家新材料研发和生产基地,生态园林城市。
宝鸡拥有多项独特优势
宝鸡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风光秀丽,有“青铜器之乡”、“民间工艺美术之乡”和“佛骨胜地”的美誉,独特的人文、自然优势使宝鸡在关中-天水经济发展区中拥有雄厚的发展底蕴。
同时,宝鸡市处在重要的交通枢纽处,位于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西端,地处陕、甘、宁、川四省区结合部,地理上处于西安、兰州、银川、成都四个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
陆路交通四通八达,陇海、宝成、宝中铁路在此交汇,是我国境内欧亚大陆桥上的第三大十字枢纽,也是中国西部唯一的大十字。
另外,宝鸡在“一五”和“三线”时期重点建设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国防军工企业。
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优势产业,现已形成重型汽车及零部件、石油装备、电子仪器仪表、机床工具、有色金属、烟酒食品、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等八大支柱产业和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年均以23%-25%的速度递增。
60多个产品销量居全国或世界同行业前列,石油钻机等产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相关产业正在向产业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在市场的作用下,已经开始逐步聚集,链条不断延长,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增强,这些都为宝鸡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领先发展构筑坚实的基础。
宝鸡在全国经济布局上具有“承东启西、南连北进、以线串点”的重要作用。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优势产业的投资和支持力度,这是宝鸡加快发展的最有利条件。
宝鸡市良好的区位优势,既可成为生产要素的首选承接地,又可以成为生产要素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中转站。
已有的工业基础、较强的科技实力以及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与东部地区形成了较好的互补关系。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对宝鸡未来建设定位明确
中心城区:形成一带一轴五组团
“到2020年,宝鸡市域城市人口规模为13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将达到143平方公里。
”宝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纲要(以下简称规划)对12年后的宝鸡进行了科学预测,也就是说到2020年,宝鸡市的城市规模将是现在的两倍多,这就需要对中心城区空间进行布局。
规划提出宝鸡市未来的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为“一带一轴五组团”。
一带就是渭河沿线的东西向城市发展带,串联了市级商业、文化、行政、商务和物流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
一轴为城市跨越式发展的南北向拓展轴,串联市级商务、行政、教育科研和体育中心等城市公共中心,是宝鸡市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
五个组团是福谭、金渭、代马、陈仓和蟠龙组团。
城市道路:搭建两横三纵快速路
规划提出未来宝鸡市区将形成“两横三纵”的城市快速道路骨架。
第一条是原西宝高速公路城区段改建快速路,使其成为贯穿中心城区东西方向的重要干道,串联中心城区各个组团;第二条是修建塬上东西向快速路,成为贯穿蟠龙组团的快速干道;第三条是上塬快速一路,沿石鼓路-渭河大桥-宝烟路-金陵东路至蟠龙组团。
第四条是上塬快速二路,从渭河南岸石鼓山经北岸卧龙寺沿千河河谷西侧至蟠龙组团东部地区,是蟠龙组团东部的主要联系通道。
第五条是省道210连接线,南北贯穿陈仓组团,是陈仓组团重要的对外通道。
绿地规划:建一脉双带多廊生态网
此次绿地系统规划中,提出将在市区构建“一脉、双带、多廊”的网络状绿化空间格局。
“一脉”是渭河景观绿化带,结合渭河两岸的组团功能,形成多元化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
“双带”是依托南部秦岭北麓山地和北部台塬坡地形成的两条城市生态绿化带,构建城市独具特色的景观背景。
“多廊”是结合城市水系、道路、铁路等布局的绿化带,形成城市绿地与外围生态绿地的重要联系廊道。
规划还就城市的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燃气等与普通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了部署,只要城市发展到的地方,这些市政设施都将提前完成。
如今,这个规划已经通过了专家评审,经过进一步的完善后,将很快报有关部门批准实施。
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立,对西部的发展来说无疑是带来了一次历史性的重大机遇,更是为宝鸡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
我们相信,在这个美好蓝图的指引下,宝鸡将为世人展现一幅新的图景,让我们拭目以待。
(梁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