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_天水经济区各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测算与分析_夏显力
- 格式:pdf
- 大小:966.62 KB
- 文档页数:5
社科论坛摘要:关中-天水经济区其范围包括陕西省的关中平原地区及甘肃省天水地区,共六市一区,战略区位重要。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经济区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
本文试从经济区资源优势互补的角度提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互补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关天经济区资源装备制造对策1关天经济区资源现状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Guanzhong-Tianshui Economic Zone)简称“关天经济区”,2009年经国务院批复通过,其范围包括陕西省的关中平原地区及甘肃省天水地区,共六市一区。
经济区以大西安(含咸阳)为中心城市,宝鸡为副中心城市,天水、铜川、渭南、商洛、杨凌等为次核心城市。
直接辐射区域包括陕西省陕南的汉中、安康,陕北的延安、榆林,甘肃省的平凉、庆阳和陇南地区。
依托陇海铁路(欧亚大陆桥)和连霍高速公路,形成中国西部发达的城市群和产业集聚带与关中城市群相呼应。
国家在西部布局了四大产业基地,其中的能源化工基地和优势资源深加工基地主要布局在陕甘宁经济区,与布局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新兴产业基地互为补充、互动发展。
距离关中地区200多公里的陕甘宁能源化工基地,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能源供应和保障的重要基地。
我省陇东南地区与陕西关中地区联系紧密、互补性强、产业关联度大。
天水市具有交通区位、制造加工、特色农业、自然生态、文化旅游和人力资源等优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不仅是陇右重镇,也是陇东南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辐射区的平凉、庆阳、陇南三市矿产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历史文化深厚,产业优势明显,通过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辐射带动,将会形成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关天经济区资源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战略区位重要。
经济区处于中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的重要支点,多条铁路、公路、航线、管线在此交汇,是全国交通、信息大通道的重要枢纽和西部地区连通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科教实力雄厚。
2011年关中——天水经济区经济及社会发展数据统计及分析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面对着严峻挑战:世界经济复杂多变、经济增速趋缓、通胀压力较大等问题,我省经济做到了平稳较快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起步之年稳健开局。
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跨陕、甘两省的重要经济区,包括西安、铜川、宝鸡、咸阳、渭南、杨凌、商洛(部分区县:商州、洛南、丹凤、柞水一区三县)和甘肃省天水所辖行政区域,在全国区域经济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以下将对关中——天水经济区2011年各地市的经济及社会发展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以能对该经济区以后经济的更好发展提供参考。
一、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地市经济发展总状况:国民生产总值(GDP)及三大产业分布及增幅(表1:数据信息来源陕西省、甘肃省统计局网站)1、总体分析:西安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与其他六个地级市的各项经济指标总额不能进行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中,三大产业所占的比重也是不同的。
西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明显比除铜川外的其他五个城市的少,仅为4.5%。
第二产业所占的国民生产总值情况中,西安与商洛、天水两市接近,铜川市和宝鸡市第二产业较发达,而西安的第三产业发展远远好于其他几个城市。
这也说明,发展较缓慢和不全面的城镇大多是开始以发展农林畜牧业为主,并逐渐向第二产业的工业和地产产业的服务业等结构转化。
以下将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2、国民生产总值(GDP)情况分析:(1)西安市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51.6%超GDP半数由表1可知,西安市第三产业(包括旅游业、饮食业、交通运输业等)同比增长的幅度为12.1%,较其他几个城市的情况相当,但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却增加51.6%,远远高于其他几个城市的情况,可以推断2011年西安的第三产业发展中有特殊机会的存在。
经过分析可知,2011年西安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也许这是推到第三产业发展的特殊动力所在。
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作者:校锐雷玺李肖慧王军民卢云来源:《新西部·中旬刊》2016年第06期【摘要】本文利用ARCGIS、SPSS等多种工具,对关天经济区的旅游空间结构做定量分析,探寻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层次性与演化特点,为本区的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提供理论支持:主要凝聚点在西安、咸阳、渭南、商洛、天水,空间格局呈现不均衡极化状态。
其中西安与咸阳的旅游经济关联强度是最高的;天水与宝鸡的旅游经济关联度比起其他核心城市而言较高,但整体强度仍然较低;在此空间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实现全区域的旅游合作存在一定的限制性。
【关键词】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一、引言区域旅游经济空间一直以来是城市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大多数的研究集中于空间结构模式及演化过程或演化模型的研究,常见的旅游空间结构有点轴发展模式、单核辐射模式、双核联动模式、核心边缘模式、网络型模式。
本文的研究更多的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模型,利用ARCGIS、SPSS等多种工具,对关天经济区的空间结构做定量分析,探寻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的层次性与内在机制,任何一种空间结构模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旅游发展状况,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会呈现出动态演化的过程。
二、关中—天水经济区概况2009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该规划中将关中—天水经济区(以下简称为关天经济区)划定为西部大开发的三大重点经济区之一,是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的战略要地。
关天经济区地处亚欧大陆桥中心,核心区域包括8市: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杨凌、宝鸡、铜川、商洛(部分区县)和甘肃天水所辖行政区;直接辐射区包括7市:陕西省的汉中、安康、榆林、延安以及甘肃省的平凉、庆阳、陇南。
研究区总面积7.98万Km2。
[1]关天经济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国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截止到2015年10月,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区共有5家5A级景区,辐射区有2家5A级景区;4A级景区共计68家,占全国总量的5.01%,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8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1处。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水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天水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天政办发〔2016〕147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市属及驻市有关单位:《天水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11月29日天水市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年)》(气发〔2015〕59号)、《甘肃省“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甘政办发〔2016〕85号)等精神,现结合全市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的形势一、“十二五”全市气象事业发展成就(一)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初步建立。
政府主导作用不断加强,成立了市、县区两级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完善了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出台了市、县区两级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加强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传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建立了气象防灾减灾绩效考核机制。
部门合作及应急联动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气象灾害防御多部门联席会议、应急联动、信息共享、联合会商和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基层防灾减灾队伍不断壮大,建设乡镇气象工作站113个,发展气象协理员、信息员2755人,全市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
——气象防灾减灾业务能力显著提升。
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和覆盖面不断扩大,完成了市、县区两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平台建设,新建“村村响”大喇叭100套,开通了市级气象官方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气象预警信息覆盖面达95%。
“一带一路”倡议下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发展研究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占据着重要的地理区位,具有显著的经济战略价值。
通过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基础及比较优势,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差异性明显问题,提出加速关中-天水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建议。
标签:“一带一路”倡议;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经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年之际,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经济区一样,成为国家级经济区。
关中-天水经济区地处欧亚大陆桥中心的战略要地,不仅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西部地区科教与高新产业密集分布地区,具有重要的区位价值。
加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使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开发区有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如何利用好这样的发展契机,加速经济区的发展,促进区域间全面协调发展,引起政府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1 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概况关中-天水经济区是以西安(咸阳)为核心城市,以铜川、宝鸡、渭南、商洛、杨凌和天水为次核心城市,涵盖周边中小城市所构成的区域经济体系。
近年来,关中-天水经济区各方面得到较大发展,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关中-天水经济区GDP总量稳定增长根据《陕西省统计年鉴》《甘肃省统计年鉴》各年数据整理得出2010年—2016年关中—天水经济区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如表1。
近几年随着关天经济区的不断发展,经济区内各个地区都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经济区内的生产总值持续增加,从2010年的7569.64亿元上涨到2016年的13807.83亿元。
近年来GDP总量持续保持稳定增长。
1.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表2可以看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不断优化,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从2011年占经济区生产总值的10.36%逐渐下降到2016年的9.25%。
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则呈平稳上升,第三产业从2014年占经济区生产总值的39.71%上升到2016年的45.43%。
关中-天水经济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何佳;薛亚永;周旗;雷春苗【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6(32)18【摘要】为正确认识关中-天水经济区气候变化特征,以1960—2014年研究区所辖的七市一区气象站点逐日气温和降水量实测值为基础,综合运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法、Morlet小波函数、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并结合滑动t检验、Yamamoto分析对其气候变化特征进行诊断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关天经济区近55年来,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及降水强度均有上升趋势,年降水量、降水日数呈下降趋势。
20世纪90年代是气候变化的转折点,降水量、年平均气温较其它年代增幅明显。
降水量存在准6、14、22、32年周期;降水强度存在准6、10、22、27、32年周期,年平均气温存在准28、22年尺度的变化周期。
降水要素仅存在弱突变,气温要素呈现相对较强突变。
研究区气候整体态势偏向暖湿化趋势发展。
【总页数】9页(P151-159)【关键词】气温;降水;气候突变;周期规律;关中-天水经济区【作者】何佳;薛亚永;周旗;雷春苗【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3.1【相关文献】1.关中——天水经济区工业固体废物现状分析及控制对策r——以天水经济区为例[J], 杜继龙;王具元2.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奋力推动天水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甘肃省天水市市长李文卿访谈录 [J], 张龙;杨景龙3.关中与天水历史渊源考——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历史阐释 [J], 李建国4.气候变化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J], 何佳;薛亚永;周旗;杨荣5.近60年关中-天水经济区降水量特征分析 [J], 何毅;王飞;穆兴民;张文帅;焦俏;李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水市城市供水分析学院:生化学院班级:09科学教育一班姓名:夏永太学号:292040138天水市城市供水分析摘要:《天水城市供水水源战略研究报告》由自然地理条件、水资源评价、城区供水水源状况及存在问题、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城区供水水源战略研究、城区供水水源地方案研究、结论与建议、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保护、城区供水水源规划图等部分构成。
研究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天水水资源实际现状,提出的供水水源比较方案、水源建设优化方案和解决天水城市中长期城区供水的战略思路依据充分,措施建议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决策性,为科学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保障城区供水,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对进一步加快天水城市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城区供水源、可持续发展、天水经济天水市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是甘肃省重要的制造业、物流业及旅游产业发展重点中心城市,是陇东南经济、教育、文化和科技中心城市,也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陇上小江南”之称。
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省委“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的实施,几个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同时涉及天水,将天水推入了新的历史发展进程,天水必须依靠自身的优势全力实施“1135”区域发展战略,建设“一圣地”即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一枢纽”即区域综合运输交通枢纽,“三基地”即国家循环经济产业聚集示范基地、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航天育种示范基地,打造“五品牌”即西部装备制造业聚集城市、区域现代物流中心城市、甘肃省优质绿色农产品加工城市、西北最佳宜居环境城市、国家重点旅游城市,努力把天水建成经济实力较强的陇东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西端的重要增长极。
在这一战略大背景下,天水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将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市区人口也将进一步增加,而天水市现有城市供水水源存在补给不足、水源单一、开采量衰减和保护难度大等问题。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快天水新农村建设步伐聂华林;周夏伟
【期刊名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29)6
【摘要】甘肃省天水市是旱作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接近90%,新农村建设任务
艰巨而复杂.天水市被纳入关中--天水经济区之后,宏观发展环境有了积极变化,新农
村建设也面临新的机遇.近年来,天水市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落后还在制约着天水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
契机,从六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可以加快天水新农村建设步伐.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聂华林;周夏伟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30;兰州大学,经济学院,甘肃,兰州73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移动信息化在"关中——天水"经济区新农村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J], 杜永红
2.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奋力推动天水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甘肃
省天水市市长李文卿访谈录 [J], 张龙;杨景龙
3.加快推进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把天水打造成为陇海兰新经济带新的增长极 [J],
4.全力加快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奋力推动天水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J], 张炜
5.关中天水经济区农民视野中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对渭南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研 [J], 高敏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94期)2011(4)Jo ur nal of H uazhong Ag ricultur al U niv ersity (So cial Sciences Editio n)收稿日期:2010 06 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小城镇群网化形成机理、模式与路径研究 (10XJCZH010)。
作者简介:夏显力(1973 ),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城镇化管理。
E mail:xnxx li@关中 天水经济区各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测算与分析*夏显力,吴立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 要 关中 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的获批,标志着 大关中 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战略推进阶段。
选择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从业人员数为指标,根据城市流强度计算公式,对关中 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各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进行了测算与分析。
结果表明:高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西安是经济区集聚辐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天水、咸阳,是区域次级集聚辐射中心,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低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铜川、商洛、渭南、宝鸡、杨凌,是地方集聚和辐射中心。
进而提出强化城市流的区域发展政策:建立合理的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增强城市间经济空间联系;明确城市功能与产业定位,强化城市间分工与协作;建立跨区域合作组织,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关键词 城市群;城市流;城市流强度;关中 天水经济区;城市规模中图分类号:F 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456(2011)04 0088 05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区域空间联系与空间相互作用已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和热点命题。
Ullman [1]、H arris [2]等国外学者很早就对城市的功能联系和外向服务功能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近年来,国内学者李国平等[3]利用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不同区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朱英明、张虹鸥等[4 5]运用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分别对沪宁杭和珠三角各城市在区域空间联系中的地位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基于GIS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王美霞;任志远;王永明;郭斌【摘要】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并借助GIS技术,分析关中-天水经济区栅格尺度上的水资源开发潜力,并对各区县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发现:该经济区整体上水资源负载指数较大,为14.19,表明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开发潜力小,仅关中西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水资源开发潜力还较大;关中-天水经济区水资源超载状况较为严重,平均人口超载率为422.40%,多数区县水资源承载力指数(WCCI)远大于1,实际人口数量远超过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数量, 只有少数地区WCCI接近或小于1,即处于人水平衡或水资源盈余状态.针对不同地区的水资源承载状况,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年(卷),期】2010(028)006【总页数】6页(P222-227)【关键词】水资源承载力;水资源开发潜力;GIS;关中-天水经济区【作者】王美霞;任志远;王永明;郭斌【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213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根据一定的经济技术水平和社会生产条件,水资源天然产出量的允许开发水量维持的人口、社会经济发展能力[1]。
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往往是水资源紧缺和贫水地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和发展规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2,3]。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国内提出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经过学者们20多年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4~14]。
但由于水资源系统自身的复杂性和模糊性,以及水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复杂的关系,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在不同区域仍需进行探索和实践。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94期)2011(4)Jo ur nal of H uazhong Ag ricultur al U niv ersity (So cial Sciences Editio n)收稿日期:2010 06 0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 小城镇群网化形成机理、模式与路径研究 (10XJCZH010)。
作者简介:夏显力(1973 ),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土地资源管理、城镇化管理。
E mail:xnxx li@关中 天水经济区各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测算与分析*夏显力,吴立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摘 要 关中 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的获批,标志着 大关中 的发展进入了新的战略推进阶段。
选择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从业人员数为指标,根据城市流强度计算公式,对关中 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各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进行了测算与分析。
结果表明:高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西安是经济区集聚辐射中心;中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天水、咸阳,是区域次级集聚辐射中心,为次级区域中心城市;低城市流强度值中心城市铜川、商洛、渭南、宝鸡、杨凌,是地方集聚和辐射中心。
进而提出强化城市流的区域发展政策:建立合理的城市规模等级结构,增强城市间经济空间联系;明确城市功能与产业定位,强化城市间分工与协作;建立跨区域合作组织,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关键词 城市群;城市流;城市流强度;关中 天水经济区;城市规模中图分类号:F 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3456(2011)04 0088 05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背景下,区域空间联系与空间相互作用已成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和热点命题。
Ullman [1]、H arris [2]等国外学者很早就对城市的功能联系和外向服务功能进行过研究和探讨。
近年来,国内学者李国平等[3]利用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对不同区域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朱英明、张虹鸥等[4 5]运用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分别对沪宁杭和珠三角各城市在区域空间联系中的地位进行了划分,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从研究内容看,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城市对其所处区域的外向服务功能上,缺少动态分析和横向比较;从研究方法看,以往的研究多采用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而对城市流强度模型的应用尚显不足;从研究地域看,多集中在长三角等发育相对成熟的区域,而对内部联系相对较弱、发展水平处于中下游的区域很少涉及。
2009年6月, 关中 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 规划 )[6]经国务院审批,确定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战略高地。
按照 规划 ,到2020年,地处中国地理版图中心的这一区域的经济总量占西北地区比重将超过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翻两番以上,成为整个西北地区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新引擎。
而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就需要经济区通过 聚变 提高区域综合实力,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区的辐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
这其中必然涉及经济区内各中心城市经济空间的优化整合。
因此,本文基于城市流强度的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城市间空间联系现状进行测算与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促进关中 天水经济区城市群的规划与快速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一、研究区域概况关中 天水经济区城市群是以西安(咸阳)为首位城市,包括陕西铜川、宝鸡、渭南、杨凌、商洛以及甘肃天水等城市组成的人口和产业相对聚集的区域,面积7.98万km 2,2007年末总人口为2842万人。
2000-2007年,经济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2007年达到3765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8.6%;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2007年达到189亿元,占西北地区的1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1271亿元,占西北地区的23.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000美元,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7]。
城市群初步形成。
西安特大城市对周边城市辐第4期夏显力等:关中 天水经济区各中心城市城市流强度测算与分析射带动作用明显,区域内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2007年底,经济区城镇化率达到43%以上,西陇海沿线城镇带已具雏形。
二、指标选取与研究方法1.指标选取考虑到指标选取的易得性以及代表性,本文选择2007年关中 天水经济区城市群8个中心城市的14个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从业人员指标如表1,进行城市流强度分析,衡量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空间联系现状。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计算城市流强度值的方法,定量衡量各中心城市空间联系现状,并进行城市群各城市的横向比较分析。
表1 关中 天水经济区各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从业人员数G ij万部门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行业总人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470.53 1.660.320.340.290.110.3113.03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590.190.180.060.090.080.050.11 2.35批发和零售业9.850.570.950.180.550.170.130.5412.94住宿、餐饮业 2.720.280.250.050.070.060.050.14 3.62金融业 3.410.530.570.300.290.380.040.21 5.73房地产业 1.330.180.070.050.120.070.040.14 2.00租赁和商业服务业 1.070.400.050.020.060.040.020.08 1.74科学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8.030.430.300.090.310.090.020.549.81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950.350.240.170.130.100.030.08 2.05居民服务业和其它服务业 1.480.010.040.020.040.020.020.00 1.63教育11.30 1.37 2.000.92 1.310.710.55 1.7819.94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3.360.620.860.280.420.230.090.43 6.2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510.140.120.080.110.060.050.12 2.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5.92 1.17 1.260.950.950.630.31 1.8012.99从业人员数G i61.99 6.778.55 3.49 4.79 2.93 1.51 6.2896.31注:数据从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8年) 陕西省统计年鉴2008年 中整理得来。
(1)城市流强度概念及计算方法。
城市流强度是指在城市群区域城市间的联系中,城市外向功能(集聚与辐射)所产生的影响量[8 9]。
公式为F=NE,式中,F为城市流强度;N为城市功能效益,即各城市间单位外向功能量所产生的实际影响;E为城市外向功能量[4]。
考虑指标选取的代表性及可能性,选择城市从业人员为城市功能量指标,则城市是否具有外向功能量E,主要取决于其某一部门从业人员的区位商。
i城市j部门从业人员区位商L q ij为Lq ij=G ij/G i G j/Gi=1,2, ,n;j=1,2, ,m(1)公式(1)中,G ij为i城市j部门从业人员数;G i 为i城市总从业人员数;G j为所在区域中j部门的从业人员数;G为城市所在区域总从业人员数。
若L q ij<1,则i城市j部门不存在外向功能,即E ij= 0;若L q ij>1,则i城市j部门存在外向功能。
因为i城市的总从业人员中分配给j部门的比例超过了城市所在区域的分配比例,即j部门在i城市中相对于城市所在区域是专业化部门,可以为城市外界区域服务。
因此,i城市j部门的外向功能E i j为E ij=G ij-G i G j/G(2)i城市m个部门总的外向功能量E i为E i= m j=1E ij(3)i城市的功能效率N i用人均从业人员的GDP 表示,即N i=GD P i/G i(4)公式(4)中,G DP i为i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
i城市的城市流强度F i为F i=N i E i=GD P i/G i E i=GD P iE i/G i=GD P i K i(5)公式(5)中,K i为i城市外向功能量占总功能量的比例,其实质是单位从业人员所提供的外向功能量,反映了i城市总功能量的外向程度,称之为城市流倾向度[10]。
(2)城市流强度结构计算方法。
所谓城市流强度结构是指构成城市流强度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数量比例关系。
由公式F i=GDP i K i可知,构成城市流强度的因素最终可概况为城市总体实力与城市流倾向度2个因素,二者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直接影响城市流强度的大小。
其公式为:GD P i =GD P i/max GD P i(6)K i =K i/max K i(7)公式(7)中,GDP i 与K i 分别为各市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流倾向度的标准化值;max GDP i与max K i分别为各市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流倾向度的最大值。
89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总94期)三、各中心城市城市流测度与结果分析1.区位商与外向功能量分析利用公式(1)求出关中 天水经济区城市群不同等级中心城市的14个主要外向服务部门的区位商,如表2。
由表2可知,关中 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各中心城市中,区域性大都市西安的主要外向服务部门的区位商尚未全部大于1,但商洛、咸阳的主要外向服务部门的区位商大于1的个数比西安还分别多出2个、1个,其余的中心城市中外向服务部门区位商大于1的个数尽管比西安少,但差距不大。
这表明,西安外向服务部门的专门化程度还不高,区域优势产业数量不多。
利用公式(2)、(3)(L q ij>1)计算i城市j部门的外向功能量E ij(L q ij<1时,E ij=0)以及i城市的外向功能量E i,如表3。
表3表明,区域性大都市西安的外向功能量E i为4.422,说明其在关中 天水经济区城市群的经济空间联系中具有突出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天水、商洛、咸阳3个城市的外向功能量都超过1,分别为2.229、1.356、1.258。
这3个城市较高的外向功能量主要都是由于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很高的外向功能量强劲拉动而造成的。
此外,其余城市的外向功能量均不超过1。
表2 2007年关中 天水经济区各城市主要外向服务部门区位商Lq ij部门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960.600 1.2170.6730.556 1.2320.5950.49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020 1.1930.7320.7000.816 1.884 1.4990.965批发和零售业 1.1470.6500.7010.3810.9060.7270.7080.861住宿、餐饮业 1.133 1.1420.6060.3780.4120.9170.9730.798金融业0.897 1.3650.950 1.435 1.079 3.6700.4920.756房地产业 1.002 1.3280.3340.685 1.279 1.937 1.410 1.443租赁和商业服务业0.927 3.3930.2750.3150.735 1.2720.8100.948科学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 1.2340.6470.2920.2510.6740.5080.144 1.13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699 2.520 1.118 2.272 1.352 2.700 1.0310.805居民服务业和其它服务业 1.3690.0910.2340.3360.5230.6790.8650.000教育0.854 1.0140.958 1.264 1.400 1.971 1.944 1.84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805 1.455 1.306 1.220 1.423 2.024 1.008 1.41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0390.9440.523 1.001 1.071 1.516 1.609 1.130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687 1.3290.927 2.004 1.559 2.684 1.682 2.857表3 关中 天水经济区各城市外向功能量E ij部门西安咸阳宝鸡铜川渭南商洛杨凌天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8260.0000.2960.0000.0000.0550.0000.000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0310.0310.0000.0000.0000.0380.0170.000批发和零售业 1.266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住宿、餐饮业0.3190.0350.0000.0000.0000.0000.0000.000金融业0.0000.1420.0000.0910.0210.2770.0000.000房地产业0.0030.0450.0000.0000.0260.0340.0120.043租赁和商业服务业0.0000.2820.0000.0000.0000.0090.0000.000科学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探业 1.522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6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0000.2110.0250.0950.0340.0630.0010.000居民服务业和其它服务业0.3990.0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教育0.0000.0190.0000.1920.3750.3500.2670.81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0000.19380.2020.0500.1250.1160.0010.12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0.0570.0000.0000.0000.0070.0200.0190.0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0.0000.2900.0000.4760.3410.3950.126 1.170城市外向功能量 4.422 1.2580.5230.9040.929 1.3560.443 2.2292.城市流强度分析根据2007年关中 天水经济区城市群各城市的G i与GD P i,利用公式(4)、(5),求出各城市的N i、K i、F i,如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