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年度城乡规划实施评估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908.93 KB
- 文档页数:12
□ 冷炳荣,易 峥,钱紫华国外城乡统筹规划经验及启示[摘 要]当前,我国区域发展较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面对这一现实,研究选择英国、欧盟和韩国作为研究对象,从规划编制体系、政策设计和组织安排等角度,分析城乡统筹理念下国外地区规划经验及其对我国城乡统筹规划的主要启示,包括采取整体的思维、整合的方法,平等对待、统筹考虑城乡区域;重视空间规划对区域统筹的纲领作用,以空间规划为平台,整合政府政策资源,提高政策的执行力;突出村庄规划的实际运用价值,成果表达应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实事求是地满足村民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城乡统筹;空间规划;英国;欧盟;韩国[文章编号]1006-0022(2014)11-0121-06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Overseas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Leng Bingrong, Yi Zheng, Qian Zihua[Abstract] Presently Chinese urban development still has large regional gap and needs to be balanced. The paper studies UK, EU, and southKorea from planning compilation system, policy design, and organization, analyzes their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experience: city and countryare equally treated in integration; spatial planning is a platform and program of regional coordination; village planning shall be practical andconcise to solve farmers’ problems.[Key words] Urban rural integration, Spatial planning, UK, EU, Korea0引言面对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大的事实,2013年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我国首次提出了“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而城乡统筹是“五个统筹”中的重要内容。
英国城市规划管理的经验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一些城市特别是一些大中型城市,相继浮现了不同程度的大城市病。
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借鉴发达国家在城市治理和城市规划管理的经验,吸取国际城市的教训,根据城市自身发展的实际,扬长避短,做到科学规划与管理,对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英国是近代较早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19 世纪下半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和海外贸易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商船队和海军,最多的海外投资。
由于工业化和经济的发达使城市发展较为迅速, 因此英国城市规划理论的发达使城市发展与实践具有悠久的历史。
受霍华德“田园城市"的深刻影响,并结合本国及世界相关的城市规划理论,形成为了具有英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框架。
英国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完善和丰富的动态过程.(一)规划管理的重要基石:完备的法律和制度法律和制度是规划管理的基石.英国的第一部规划法是1909 年颁布的《住房城镇规划法》,这一法规颁布之后,不断进行完善、修改,同时英国也不断颁布一些相关的法规,如规划督察与申请程序、土地权法、环境报告、规划义务、总体政策申请的决策主要根据规划法等, 同时也有中央政府的干预,中央政府颁布的“规划政策指导纲要"最主要是提供地方政府在规划的审批过程中要考虑的政策、法规和要素.对于每一个规划项目的决策权在地方议会,地方议会普通要听取规划局、规划局长或者专业人员的意见再做决定。
对于不符合规划的项目,规划局有权不予批准。
因此英国的规划编制、审批与法规密切相连,最大限度地避免规划的人为干预。
从规模编制的立法到规划审批的依法都体现了这一点.(二)规划体制一大特色: “规划督察”“规划督察"是英国规划体制中的一大特色,规划督察署是一个非常有权力的机构,是规划的“警察”。
如果地方规划审批中,开辟商向地方政府申请的规划项目遭到拒绝,开辟商可以向规划督察署提出申诉,规划督察署将举办听证会,政府和开辟商双方派人到会进行举证辩论、最后由规划督察署根据规划法、规划政策指导纲要等政策法规作出决定。
城乡规划变革——英国经验启示黄燕玲|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空间规划教授、城市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面向旅游者,原来面向旅游者的则要面向本地人。
全域旅游,还要深入到要素层面,进行全面的要素动员。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全域旅游就变成由社会共建共享,对区域资源有机整合,对产业进行融合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全域旅游是大概念,但是城市的全域旅游发展跟乡村或者别的地区还存在差别,还有一个概念叫作全域的都市旅游。
上海长期以来发展的都是都市旅游。
传统的观光旅游模式,旅游者是凝视者;但是在全域旅游时代,旅游者变成一个体验者,希望体验这个城市的生活。
在观光旅游时代,在凝视的阶段,主客分离,而且对旅游者来说,吸引点就是景区的景点。
但是主客共享的时代,吸引物会变得多样化,处处是景。
反映在时空行为上也会有差异,在观光旅游时代,有固定的景点供游客观光、吃饭、购物;而在全域旅游时代,我们并不知道旅游者会走向哪里。
最重要的是,在观光旅游时代,对一个城市来说旅游发展只是开发景区;到了全域旅游时代,可能开发的重点不在于产品,旅游部门或公共部门更主要的是提供公共服务,为这个地区提供新的产业空间。
具体怎么做,一个简单的框架是——消费城市、体验旅游和新的产业空间。
在消费城市的理论基础下,对一个城市来说最重要的吸引力是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和城市因为人口密度带来的互动性。
大都市区别于小城市,或者区别于乡村地区的一个核心的差异就在于人口密度,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密度是不一样的。
密度不一样,导致了互动的机会,多样性的机会也不一样。
消费空间是经常被忽略的一个问题,怎样鼓励一个居民走出家庭,走出他的工作地,到某个地方去玩、购物、逛街、休闲,这就是对消费空间的塑造。
如何鼓励他走出去呢?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互动。
因为互动其实就是社交,而社交是每一个人的需要。
从体验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整个旅游的发展要强调三点,一是功能性,即对生活方式的体验。
二是易得性,从城市的角度为旅游者提供便利,比如做好交通等基础设施,另外要打消其所有的顾虑,所以要强调行业监管,这对旅游业非常重要。
英国城乡规划的经验及启示———写在《英国城乡规划》第14版中文版出版之前戚冬瑾周剑云〔摘要〕英国的规划体系注重经验与惯例的积累,在针对城乡规划的基本矛盾———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采取了指导型的开发规划与自由裁量式的开发控制模式,使得城乡规划有能力去处理多样的需求以及不断变化的问题。
当前中国规划体系在面对社会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仍暴露出许多问题,结合中国国情参考英国经验将有助于中国规划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英国;城乡规划;开发规划;开发控制〔中图分类号〕TU982.561〔文献标识码〕B英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城市发展历史的高度城市化国家,并且在20世纪初率先建立起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
其务实、理性的文化性格使它在近百年的发展中,尽管也面临过多次的社会和经济变迁,但仍然能够稳定地通过多方面的改良来完善规划体系。
巴里·卡林沃思(BarryCullingworth)和文森特·纳丁(VincentNadin)的巨作《英国城乡规划》自1964年出版以来,历经42年已再版14次,其容和结构跟随英国规划体系的数次变革不断更新,为我们勾勒了完整的英国城乡规划体系面貌。
一英国规划体系的特点规划体系是近代才出现的概念。
早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是一体的,当时主要是以建筑规或乡规民约的方式进行建设控制。
由于建筑以自用为主,屋主会自觉地考虑房屋的卫生、美观等问题。
英国在16世纪后期,也有出于社会控制的因素而进行的开发控制,但开发控制基本与土地利用规划无关。
这一自主发展的阶段到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后逐步被破坏。
对于资本主义而言,获取利润是第一目标,建筑成为了商品,建设的目标也由以自用为主转为以投机获利为主。
建设目标的异化伴随着人口密度的剧烈增长,导致了生存空间的严重恶化以及疾病的威胁。
英国城市规划的起源正是针对市场失效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逐步形成了基于公共利益,通过公共干预解决社会问题的机制。
城市规划的原则和目标透过技术手段转化为法律和政策,成为城市新开发的约束机制。
第29卷 第8期2010年8月地 理 研 究GEOG RAPHICAL RESEA RC H V o l .29,N o .8A ug .,2010 收稿日期:2009-11-15;修订日期:2010-03-02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 -QN3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1014、40635029) 作者简介:龙花楼(1971-),男,湖南醴陵人,副研究员。
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乡村发展研究。
E -mail :longh l @igsnr r .ac .cn英国乡村发展政策演变及启示龙花楼1,胡智超1,2,邹 健1,2(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要:诸多成功案例表明,全球化有助于加快经济发展知识与实践的国际转移,将国际知识转移至地区经济发展实践中,为地区发展战略问题提供国际上相关解决方案。
英国在其乡村发展历程中也曾经历过与目前中国相类似的发展阶段并遇到相似的发展问题,涉及乡村经济的多样化转型、对新技术和市场扩张的适应和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
因此,借鉴英国解决这些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有助于解决目前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本文分析了英国乡村发展政策的演变及其阶段性特征,其政策变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政策制订由“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强调政策的综合性、注重乡村发展计划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重视运用法律和市场手段等方面,最后从政策制订、乡村发展计划的实施以及发展项目选择等方面探讨了其对我国乡村发展的政策启示。
并指出,考虑到国际乡村发展政策的趋同与差异,任何国际乡村发展政策和模式的采纳均需要根据我国特殊的文化、经济、政治传统和环境予以调整。
关键词:乡村发展;乡村政策;政策启示;英国文章编号:1000-0585(2010)08-1369-101 引言 目前,我国农村和城市发展都处在一个快速转型时期[1]。
英国:城乡⼀体中的乡村规划作为世界上第⼀个建⽴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的国家,英国在乡村建设和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的成就,它⼀直将城市与乡村的规划紧密结合,实现整体布局,共同发展。
英国的乡村规划和管理⼀直以来实⾏城乡⼀体规划管理的模式,于规划中强调与⾏政事权的对等,规划体系与⾏政区划的设置基本相对应,借鉴英国的乡村规划管理经验,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地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世纪末期⼯业⾰命后的英国,由于快速发展的⼯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城市的发展开始严重侵占乡村发展的空间,⼤量的⼯⼚和城市建筑的⽆序扩张与蔓延,迫使英国于1932年颁布了《城乡规划法》(Town and Planning Act),这是第⼀部包含乡村规划的法规,它的出现代表着乡村规划与管理开始受到重视,从空间层⾯上促进了城市与乡村的融合,但从实际意义上来说,乡村的规划与管理仍然处于弱势地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为了遏制城市化对乡村地区带来的破坏,英国于1947年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要遏制城市向乡村扩张,确保乡村农业⽤地与林业⽤地不收城市发展规划的影响,并对乡村地区历史⼈⽂区域进⾏保护,这⼀规划的实⾏,在明确了规划的定义、内容、权属的同时,确保了乡村规划的重要地位。
此后,英国先后颁布了《规划与补偿法》(1911)、《规划与强制性购买法》(2004)以及《第七号⽂件: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2004)等法律法规与指导⽂件对乡村地区的发展与规划进⾏指导,改善乡村地区⼈民⽣活与⾃然环境,确保乡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这代表着英国规划体系由战后早期的传统规划体系向新空间规划体系转变,新的空间规划体系的改⾰更好地回应了乡村发展的现实要求,指导了乡村发展策略的转变。
其中《第七号⽂件》是英国乡村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根据⽂件要求,地⽅政府在编制地⽅规划时,涉及乡村建设与发展的部分,地⽅政府应当保证乡村地区避免由于不恰当的开发遭受破坏,并对乡村地区的⾃然‘、⼈⽂’、地理等具有价值的区域进⾏保护,提升乡村区域的价值同时确保可持续发展。
城乡规划管理与乡村保护r——英国的经验与启示
崔军;冯伟
【期刊名称】《中国工程咨询》
【年(卷),期】2018(0)5
【摘要】英国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完整地保存了传统乡村的历史建筑、风土文化和景观环境,这与英国建立完整的城乡规划体系,加强对农村地区的规划管理与保护
密不可分.本文系统地分析和介绍了英国城乡规划体系发展历程及特点,以及英国农
村规划管理与保护政策,并从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作用、加强农村保护和规划管理、借鉴英国农村小城镇发展经验等方面思考了对于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总页数】5页(P14-18)
【作者】崔军;冯伟
【作者单位】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英国特色乡村小城镇规划设计的经验与启示 [J], 李文娟;李妍
2.英国乡村规划空间尺度的经验与启示 [J], 周游;魏博阳;韦浥春
3.乡村活力,国外如何把脉?——来自德国、英国、日本的经验与启示 [J], 高世昌; 肖文; 许顺才
4.英国乡村旅游的经验与启示 [J], 葛知萍;柳娥
5.在乡村振兴中保护农村院落的经验与启示——以广安区兴平镇文明村艾家院子保护为例 [J], 张洪林;汪良慧;朱质国;王邱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英国规划体系特征分析与经验启示邓丽君1,2,栾立欣1,2,刘延松1,2(1.长春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00;2.长春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吉林 长春 130000)摘 要: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部署,更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
英国是城市规划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英国规划体系的特征和规划制度,总结英国城市规划中的经验与启示,为我国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规划体系 英国 经验英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工业化的国家,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规划体系的国家,其规划体系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英联邦国家建立规划体系的蓝本。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正式成立自然资源部,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并监督实施的工作,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真正实现“多规合一”。
本文重点分析英国城乡规划体系和土地利用的特征,以期对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1 英国规划体系概况1.1 规划管理体系规划管理与行政管理密不可分。
英国的行政区划根据城市化程度分为大都会地区和非大都会地区。
大都会地区包括伦敦地区和6个经济相对发达、规划较大的郡,大伦敦地区由伦敦城区和32个区共同组成,6个郡包括36个区;非大都会地区包括47个郡和333个区[1],非大都会地区类似于我国的县、乡村地区。
1986年之前,英国规划管理体制遵循中央、郡和区政府三级管理的原则,中央、郡和区政府分别担负着不同的城市规划管理职能。
中央机构的基本职能是制定国家土地使用和开发的有关法规和政策,郡政府和区政府负责规划编制。
由于1986年英国政府撤销了大伦敦政府和6个大都会地区的郡,原来由伦敦政府和大都会地区执行的城市规划责任就转移到了区政府,从而强化了国家和地方的两级规划体系,即国家结构规划和地方规划。
52异域撷英境影响和生态保护;守护田庄规划在于提升乡村景观的自然美、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使民众享受景观美学和休闲环境条件;有机农业生产规划给采用有机种植的农场提供经济援助,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虽然这些保护政策并不针对农地保护,却取得了保护农地和农村环境的良好效果。
鼓励土地整治的景观生态建设。
欧盟出台的土地整治相关政策具有明确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导向。
如《欧盟土地整治指导手册(2014~2020年)》中提出,欧盟将重点针对保护农村地区和传统、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多样化和缩小城乡地英国、芬兰土地整治的经验与做法强化农地保护和生态价值保护体系。
英国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的农地保护,主要受益于“限制城市扩张”和“城镇与农村和谐共处”的规划制度,以及长期执行的规划政策和多种限制城市的具体措施。
其中,“绿化控制带”是一项富有特色的土地保护政策。
早在1938年,英国就颁布了《绿化地带法》,1955年发布修订的“规划政策指引”重申了其法律效力和永久性,授权规划部门划定绿化地带和限制开发区域,对占用绿化地带制定了严格标准,至今伦敦的绿化控制带变化不到5%。
城市绿化控制政策明晰了城市边界,有效防止城市无限制扩张,同时又保护了历史文化城镇和美丽乡村结构。
此外,英国为了缓解和解决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还制定了一系列与农地保护有关的环境管理政策。
例如“环境敏感区规划”“守护田庄规划”“有机农业生产规划”和“农地造林规划”等。
这些规划强调和注重对农地环境和生态价值保护与维系。
环境敏感区规划对野生物种或历史遗迹所在地等设置环境敏感区,促使当地农民在开展农业措施时更加注重对环英国、芬兰土地整治及生态建设经验与启示文 l 王军区差距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道路建设、水域整治、地产测量和估价等为集体服务的,政府资助总费用的70%~90%;土壤改良的,资助总费用的70%;生态环境和景观保护开展土地整治的费用均由政府承担,以鼓励土地整治参与者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和景观保护。
54他山之石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0%,城镇化走向成熟阶段,快速城镇化趋势开始放缓,乡村建设和振兴走向加速。
然而,广大乡村地区的规划工作仍是长期以来的薄弱环节。
英国的乡村保护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承和发展,其乡村地区呈现出优美的自然生态风光、与城镇无差别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这既源于英国人对乡村生活向往的传统,也源于完善的乡村发展政策、政府和社会组织共同的积极引导推动,以及农业产业、旅游和建设开发主体、乡村社区居民的良性互动和广泛参与。
英国乡村发展的简要历程相对我国的乡村,英国乡村更趋于地理概念,指环境趋近于自然、人口密度低的地区,没有与农业的必然联系。
除了居民点,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广阔的区域都可称作乡村。
英国从事农业的人口不足10%,而在乡村的居住者职业多元化。
以英格兰乡村地区为例,商业、手工业、教育、投资等非农岗位超过80%。
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乡村地区是与城市一样的生活场所,而非农业区域。
作为最早城镇化的国家,英国的农业和乡村地区也经历过衰落。
19世纪末,英国政府在农业领域也奉行其在工业领域的“自由经济”理念。
受国际廉价农产品的冲击,到20世纪初,英国农业严重衰退。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粮食紧缺暴露出英国初级产品依赖进口的弊端,这促使人们强烈呼吁出台农业保护政策。
因此,1940年的村生活的向往。
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田园城市”的巨大影响下,战后的新城建设和城郊区域的地产开发进入高潮。
1944年,大伦敦规划以绿带保护、人口疏解、郊区和新城建设为导向,确立了这一时期城乡规划的基本框架。
分化重组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1世纪初):乡村文旅消费兴起与严格农地保护政策的破冰。
相对于德、法等欧洲大陆国家而言,英国的农业产业并不占优势。
随着本国农业补贴的减少,农民和农场主迫于生存压力,开始寻求新的产业发展。
二、三产业在乡村地区大量涌现,乡村休闲旅游成为新的增长点。
同时,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心区人口外迁更加普遍,该发展阶段的后果是乡村人口结构发生改变,大量非农产业在乡村发展,各类乡村社区、中产阶级居民点取代了传统农业村庄。
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在全球化的今天,城市化进程在加速发展,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伦敦作为世界级大都市,拥有着长期的城市规划历史和经验,其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值得借鉴和借鉴。
英国的城市规划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19世纪30年代,英国推行城市规划立法,第一份城市规划法于1947年颁布。
伦敦作为英国最大城市,为全英城市规划树立了榜样。
以下是伦敦都市圈规划管理经验的总结:1. 建立法规规划法规是伦敦城市规划管理取得成功的保障。
英国的城市规划法规高度中央化,由国会立法和政府有权颁布。
在规划范围、内容和程序方面,法规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和指南,这使得城市规划与地方政治保持独立性,规划和政策不随政治变动而变化。
英国城市规划法规既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也保证了地方政治的自由选择和民主参与。
同时,英国的城市规划法规不仅可以规定规划目标,而且还可以规定绑定性法规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实施。
2. 规划目标和方案本着科学立规、发展优先、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伦敦制定了伦敦计划,旨在掌握伦敦的城市发展方向。
伦敦计划在计划主题,计划范围和制定程序方面都具有高度的公开,透明和民主化。
伦敦计划包括TFL 2050,由交通部门制定,旨在确保伦敦具备现代化、高效的轨道交通网络,同时可以达到减少交通拥堵和消减空气污染的目的。
此外,伦敦还制定了建筑气候行动计划,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资源和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
3. 民主参与伦敦的城市规划管理,始终坚持民主参与的原则。
在制定城市规划的各个环节,国家政府,地方政府,专业规划机构,公众团体等都积极参与其中,保证了政策和规划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民主性。
例如,伦敦都市圈方案在制定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征求公众和社会团体的意见和建议,从上到下的关系在规划制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 统筹规划英国的城市规划管理并不是一个部门单独进行,而是各个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相互关联的一个体系。
英国年度城乡规划实施评估的国际经验与启示周艳妮姜涛宋晓杰黄澍摘要:本文从当前规划实施评估的典型问题出发,借鉴伦敦经验,从体系结构、技术评估框架、指标体系、绩效判断、体制保障等方面,归纳总结《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和《伦敦市年度监测报告》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武汉市年度城乡规划实施评估的实践经验,提出对我国年度规划实施评估的启示借鉴意义。
关键词:年度,城乡规划实施评估,案例借鉴1、问题缘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规划事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为应对当前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的要求,根据2008年实施的《城乡规划法》第四十六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首次从法理上明确了规划实施评估在规划编制体系中的法定地位,各地以城市总体规划评估为主的实施评估实践逐步增多。
纵观国内各大城市既有规划实施评估的探索实践,从实施评估的起因和操作模式上来看,以政策压力之下被动应对、并能短期见效的规划实施后评估为主要类型,一般都用来为修编做合理性铺垫,重视对“规划实施结果”的一次性评判,而缺少对“规划实施过程”各种因素的动态把握,评估内容和方法上也没能形成相对稳定的成体系评估技术框架。
年度规划评估具有动态性、持续性跟踪监测的特点,其目的在于及时判断形势变化、暴露执行问题,收集规划讯息,最终反馈规划目标,不失为动态监测“规划实施过程”的一种有效手段。
英国在年度规划实施评估实践方面积累了近10年时间,形成了成熟的评估框架体系和制度保障。
为此,本文主要借鉴总结英国伦敦年度规划实施评估报告的主要做法和特点,并结合武汉的实践,提出对我国年度城乡规划实施评估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2、《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和《伦敦市年度监测报告》《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6]由大伦敦管理局发布,对《伦敦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截止2013年,大伦敦规划管理局已连续发布九次年度监测报告。
第一版《伦敦规划》于2004年对外发布执行,并不断适时更新修改。
目前伦敦正在执行的《伦敦规划》发布于2011年,规划期至2031年。
《伦敦规划》是1600平方公里大伦敦地区的总体战略规划,提出包括经济,环境,交通、社会在内的整体发展框架,明确了6大战略目标下的24个关键绩效目标,并提出了121项具体措施。
该规划是为地区未来15-20 年发展制定的具体区域发展策略[12],是大伦敦地区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各区地方规划以及议会、市长的政策指引等内容必须与其保持一致。
《伦敦市1年度监测报告[5]》由伦敦市政府发布,对《伦敦市地方发展框架(LDF)—核心战略》(以下简称《LDF核心战略》)的5大战略目标22项政策、84个指标实施策略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LDF是伦敦市地方发展规划文件的组成部分,其中详细载列城市规划政策方针,并通过《地方发展计划(LDS)》制定时间表,明确实施各项目标举措的时间要求。
《LDF 核心战略》的规划期至2026年,是伦敦市确定城市空间发展重点,制定城市规划政策方针的核心依据。
规划从写字楼开发,零售,住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历史和文化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实现空间发展战略的各项具体实施计划。
表1 《伦敦规划》和《LDF核心战略》基本情况汇总表表2 《伦敦规划年度规划实施评估》和《伦敦市年度监测报告》基本情况汇总表3、英国年度规划实施评估主要特点3.1评估报告与规划评估文件多级目标和指标一一对应1 伦敦市:此处指代我们俗称的“伦敦金融城”,the City of London,是包括全球金融中心,伦敦历史文化遗迹核心区以及一部分居住在内的伦敦市中心城区,面积约1平方英里。
《伦敦规划》、《LDF 核心战略》都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并围绕战略目标形成三级指标体系,指导下一步规划实施。
因此,对应的规划实施评估报告无需单独制定评估指标体系,而是与规划文件一一对应,并逐一评价,形成良好的指标衔接关系。
《LDF 核心战略》制定了5大战略目标、22项政策、85项指标,并归纳形成监测/实施框架一览表,明确各级战略目标及政策要求下,各项监测指标、监测指标值、责任主体以及完成时间等,如图1,相应的,伦敦市年度监测报告围绕这一监测/实施框架展开监测,形成战略目标、政策及监测指标为关联要点,包含趋势分析结果、实施数据、实施绩效等内容在内的核心指标实施绩效一览表,如图2。
《伦敦规划》制定了6大战略、24项关键绩效目标、121项具体实施措施,并形成关键绩效目标一览表,如图3。
其中,24个关键绩效目标同样在《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的目标绩效表中得以一一对应,成为其监测评估的核心内容,如图4。
表3:《伦敦规划》关键绩效目标一览表(部分)(来源于《伦敦规划》)表4: 《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监测的关键绩效目标一览表(部分)3.2以评价目标为导向的规范的评估技术框架英国的规划实施评估通过现状实施情况与既定目标之间的差距,判定规划实施绩效,以评估目标为导向,形成明目标、摆数据、做结论这样清晰的评估技术框架。
《伦敦市年度监测报告》每个指标的分析均按“目标→背景→数据结果→分析评价→下一步→数据来源”六步进行,并以小标题的形式明确,结构清晰、内容明确、便于规范式阅读。
其中,“目标”与《LDF核心战略》中设定的监测/实施框架指标体系相衔接,是对评估内容的明确;“背景”、“数据结果”、“数据来源”等,则进入到摆数据阶段,通过文字叙述、数据演绎,分析监测目标执行过程及状态;“分析评价”、“下一步”则是础数据整理和分析之后形成的绩效判断,和下一年数据监测的计划。
《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对于《伦敦规划》绩效指标实施情况的监测,在体例上相对简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明确监测目标及目标值,当然,监测目标同样是与评估对象《伦敦规划》相衔接,二是根据详细的数据信息,形成数据列表,并分析,三是根据数据分析做出综合判断。
如关键绩效目标1为“最大限度的在以开发土地上进行新增开发”,目标值为“在已开发土地上进行新增开发的比重维持在96%以上”。
监测的数据包括了伦敦及各个市镇的土地再开发比重,报告根据监测数据,判断已开发土地上进行新增开发的比重增加的趋势,同时也对各市镇对总体数据的影响作说明。
图《伦敦市年度监测报告》监测指标绩效评估内容(部分)3.3反应不同规划导控需求的监测指标体系《伦敦规划》和《LDF核心战略》是上、下位规划的层级关系,上位规划注重趋势控制,重点关注的是宏观战略发展方向是否按照既定轨道发展,下位规划注重规划实施,重点关注各项规划安排是否按照预定时间节点完成。
在这种规划导向下,两级规划的年度实施评估选择了反应不同规划导控需求的监测指标体系。
如果说《伦敦规划》和《LDF核心战略》设置的是从战略到指标的三级指标控制体系的话,那么《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和《伦敦市年度监测报告》分别选择了对应规划文件中的二级控制指标和三级控制指标进行监测评估。
《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选择监测到《伦敦规划》的第二级指标控制体系,即24个关键绩效目标,着重反应总体发展趋势,规划中包含121项具体措施2的三级控制目标实施情况则不进行进一步分析和评价,体现了明显的趋势监测理念。
因此,《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的数据分析过程一般为多年数据的纵向比较。
另外, 24个关键绩效目标对于趋势控制还呈现不同强度,其中,11个指标侧重于发展趋势的消极控制,即只要没有向更为恶劣的方向发展即为达成目标,如“没有开放空间因为新的城市发展而减少”、“增加伦敦外围地区总就业量”等;13个侧重于发展趋势的积极控制,即需要有一定提升才能视为达成目标,适用的年限一般为整个规划期,如“2011-2021年之间水网客运和货运量增长50%”、“2009-2015年间恢复15公里的河流或溪流,到2020年再恢复10公里”等。
如此,既确保了对区域级规划重点把握战略发展方向的要求,也为下层次规划监测和评估留出了更多弹性空间。
《伦敦市年度监测报告》选择对《LDF核心战略》的三级控制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监测,包括第三级控制指标—84个指标实施策略。
这84个指标实施策略直接与规划实施计划安排相衔接,突出了大量明确的定量要求,如“到2060就业人口增加至428000人”、“2006到2026年间,全市总办公室楼面面积增加150万平方米”等。
因此,《伦敦市年度监测报告》强调对实施结果全面、具体的监测要求,在数据分析和表达上也更为灵活,不仅具有多年数据的纵向分析和比较,更有静态数据的分析提炼、空间要素的图纸表达等,使得指标分析更加深入、生动,具有说服力。
3.4 相对清晰的实施评估绩效判断绩效判断是规划目标执行状态的表达。
针对复杂多元的指标体系,丰富多样的指标执行结果,英国的年度规划实施评估将多元的监测指标执行状态归类成明确的几种类型,清晰明了,既能体现真实的绩效执行情况,又便于小结和成表,便于后期分析解读。
这种绩效判断的具体类型表达,同样与监测指标的导控需求紧密联系着。
《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强调趋势判断,因此绩效判断是对积极、消极等发展状态的表达。
当绩效目标按照预设的方向发展时,绩效判断表达为“积极”,反之则为“消极”。
《伦2 对于121项具体策略,市长会制定专门的实施规划(an Implementation Plan),详细交代其达成方式和过程。
敦市年度监测报告》强调结果监测,因此绩效判断表达为完成良好、忧喜参半、没有完成、没有目标、正在监测当中等几种更为直接、明确的类型。
当按照既定的时间完成指标要求时一般表达为“完成良好”的绩效判断,反之则为“没有完成”,若遇到有一定提升,但不能完全满足设定目标的,或是完成了但有一定程度反弹的,一般表达为“忧喜参半”。
3.5有相对完备、科学的评估体制保障在伦敦所属英格兰地区,规划实施评估已有较长实践历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伦敦年度规划实施评估在法规体系及运作机制上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
首先是确立了“新二级”规划编制体系,用法的形式保障各级规划和年度实施评估工作的按时开展。
2004年英国出台《规划和强制购买法》,正式确定目前英国推行的“新二级”法定规划体系,即“区域空间战略”和“地方发展框架”,同时明确规划编制主体应分别针对区域空间战略和地方发展框架拟定年度监测报告,以此衡量规划是否按照原定方向实施以及可能发生的方向偏离的程度,帮助政府调整既定政策提供参考。
相继,各地方政府也配套了相应法规落实中央政府法规要求,如大伦敦政府1999号法令就明确大伦敦管理局有编制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并监测的职责。
《伦敦规划年度监测报告》和《伦敦市年度监测报告》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分别编制的“区域空间战略”和“地方发展框架”。
二是明确了地方政府在“新二级”规划编制及评估工作中的主体地位,确保规划及其评估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