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46.00 KB
- 文档页数:18
玉米基础知识02通用教材二:玉米基础知识起源和历史玉米是神奇的作物,是印地安文明的基础,也是印地安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因为玉米是印地安人长期选育驯化的结果。
玉米已经完全失去了其野生性,如果没有人类的帮助,玉米会立即灭绝。
说玉米神奇在于它广泛的适应性、类型的丰富及不同于其他作物那样具有明确的祖先。
玉米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它的祖先似乎消失的无影无踪,它与任何近缘种属都有显著的差异,它的起源另科学家大伤脑筋,争论了一个多世纪至今未有定论。
多数人认为,玉米大约起源于7000~8000年前的中美洲地区,经历了数千年的进化,它的果穗由2.4厘米增加到现在的25厘米左右。
1500~1510年间,玉米传入我国,传入途径大约有两条,一条是海路,一条是陆路,海路是通过船只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再传入内地;陆路是由印度传入西藏,再传入四川及内地。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玉米育种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更换了5次单交种,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很多。
玉米带和玉米的分布玉米(Zea Mays L.)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俗名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六谷、芦黍和珍珠米等。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
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
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2位。
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的85%。
玉米带的主要特点是,种植的海拔高度由东北向西南增加。
东北地区种植高度大多在500米以下较为集中,华北海拔1200米以下,集中在300-700米,四川、湖北、湖南海拔1700米,在西南高原种植高度到2500米,集中在500-1500米。
玉米的分布:南起海南岛崖县北至黑龙江黑河,东至台湾,西至新疆、西藏等地均有玉米种植,全国又可分为六个种植区:1、北方春播玉米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大部和甘肃的部分地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之一。
玉米的生物知识有哪些一、植物学特征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种单子叶植物,属于禾本科玉米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植株通常高大,茎秆粗壮,叶片狭长,排列整齐。
玉米的根系发达,可以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二、生长周期玉米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萌芽期、生长期、抽穗期、结实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
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玉米的生长周期大约为95-120天。
不同品种的玉米生长周期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繁殖方式玉米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种子进行。
玉米的花序位于茎的顶部,是由雄花序和雌花序组成的。
雄花序位于最上方,而雌花序位于雄花序下方。
玉米的授粉通常通过风力传播花粉完成,雄花序上的花粉会飘到雌花序上,完成授粉过程。
四、农艺管理玉米是一种对温度和光照要求较高的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
对土壤要求较宽松、疏松,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适时施肥、灌溉和除草等农艺管理措施,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五、主要品种和用途玉米的品种繁多,主要可以分为粮用玉米、饲料玉米和甜玉米等。
粮用玉米是最常见的品种,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人类的日常饮食。
饲料玉米主要用于畜牧业,作为饲料供动物食用。
甜玉米则因其甜美的味道而受到青睐,常作为蔬菜食用。
六、玉米的营养价值玉米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其中,玉米的淀粉含量较高,是人们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
此外,玉米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有一定的益处。
七、玉米的经济意义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不仅可以作为粮食直接食用,还可以用于制作玉米制品如玉米面、玉米淀粉、玉米油等。
此外,玉米还可以用于酿酒和工业原料的生产。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的一些生物知识介绍。
通过了解玉米的特征、生长周期、繁殖方式、农艺管理、主要品种和用途、营养价值以及经济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重要的农作物。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玉米基础知识02通用教材二:玉米基础知识起源和历史玉米是神奇的作物,是印地安文明的基础,也是印地安人对人类的最大贡献,因为玉米是印地安人长期选育驯化的结果。
玉米已经完全失去了其野生性,如果没有人类的帮助,玉米会立即灭绝。
说玉米神奇在于它广泛的适应性、类型的丰富及不同于其他作物那样具有明确的祖先。
玉米的起源至今还是一个谜,它的祖先似乎消失的无影无踪,它与任何近缘种属都有显著的差异,它的起源另科学家大伤脑筋,争论了一个多世纪至今未有定论。
多数人认为,玉米大约起源于7000~8000年前的中美洲地区,经历了数千年的进化,它的果穗由2.4厘米增加到现在的25厘米左右。
1500~1510年间,玉米传入我国,传入途径大约有两条,一条是海路,一条是陆路,海路是通过船只传入东南沿海地区,再传入内地;陆路是由印度传入西藏,再传入四川及内地。
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玉米育种工作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更换了5次单交种,生产力水平提高了很多。
玉米带和玉米的分布玉米(Zea Mays L.)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玉米属,俗名玉蜀黍、大蜀黍、棒子、苞米、苞谷、玉菱、玉麦、六谷、芦黍和珍珠米等。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玉米的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小麦、水稻而居第3位,平均单产则居首位。
以北美洲最多,其次为亚洲、拉丁美洲、欧洲等。
中国的玉米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第2位。
集中分布在从东北经华北走向西南这一斜长形地带内,其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玉米面积的85%。
玉米带的主要特点是,种植的海拔高度由东北向西南增加。
东北地区种植高度大多在500米以下较为集中,华北海拔1200米以下,集中在300-700米,四川、湖北、湖南海拔1700米,在西南高原种植高度到2500米,集中在500-1500米。
玉米的分布:南起海南岛崖县北至黑龙江黑河,东至台湾,西至新疆、西藏等地均有玉米种植,全国又可分为六个种植区:1、北方春播玉米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河北北部、陕西北部、山西大部和甘肃的部分地区,是我国玉米的主产区之一。
玉米种植基础知识大全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及时合理的种植玉米可以保证良好的产量,因此对于玉米的种植基础知识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
玉米的种植要求肥力良好的土壤,它们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以及释放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养分。
针对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耕作处理,玉米因其营养丰富,生长期长,灌溉和排水也有规律,因此对水土条件要求较高。
一般来说,玉米灌溉需要四次,排水要按时进行,以防止秸秆过高,以免抑制玉米的生长。
播种后,应立即采取施肥措施,在播种前适当施入腐熟肥料,在播种后增施有机肥料,如绿肥、深层堆肥,以及脲酸钾、复合肥等,这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抗病性和产量。
此外,应采取有效的杂草管理措施,及时除草,防止杂草与玉米共生,以防止玉米受到杂草的抗药性选择性抑制作用,妨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可采用化学农药毒性克制、营养改良、释放寄生态植物来防治病虫害,使病虫的负面影响最小,确保玉米的生长发育。
总之,要想保证玉米种植的高产,必须照顾玉米的水、施肥、耕地、杂草、病虫等基础知识,根据土壤的肥力、玉米的生育习性和病虫害的情况,科学施肥、合理灌溉,按时进行药剂播种、施药、收割等日常农事管理活动,有利于玉米高产和健康生长。
玉米养护方法知识点总结1. 玉米的生长环境玉米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适宜的生长环境能够保证其茁壮生长,提高产量。
以下是玉米的生长环境要求知识点总结:(1)温度:玉米对温度要求较高,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0℃-30℃,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玉米的生长速度会较快,但是极端的高温或低温都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2)光照:玉米喜欢充足的阳光,光照不足会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产量减少。
(3)土壤:玉米对土壤要求较高,最适合的土壤是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对PH 值的要求在6.0-7.0之间。
(4)水分: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也较大,一般来说,玉米的生长期需要的水分约为600-800mm,适时的浇水对玉米的生长至关重要。
2. 施肥合理施肥是玉米养护的重要环节,能够保证玉米植株的养分供应,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以下是施肥的相关知识点总结:(1)基础施肥:在玉米种植前要进行基础施肥,主要是在耕种前将有机肥、磷肥、钾肥等施入土壤中,以提供植株萌发和初期生长所需的养分。
(2)追肥:玉米生长期需要不同阶段的养分供应,因此需要进行追肥。
在拔节期和抽雄期之前进行追肥,一般施入氮、磷、钾等复合肥。
(3)施肥量:施肥量要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生长期和气候等因素来确定,过少或过多的施肥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3. 浇水合理的浇水能够为玉米提供充足的水分,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
以下是浇水的相关知识点总结:(1)浇水时机:玉米生长期需要的水分较多,特别是在开花授粉期和抽雄期,这两个阶段是植株对水分需求较为关键的时期,要及时浇水。
(2)浇水方式:玉米的根系多分布在土壤表层,因此浇水时应以微灌或滴灌为主,避免积水或浸泡根系,影响植株生长。
(3)浇水量:浇水量要根据气候、土壤水分含量来确定,一般来说,每次浇水的量要保证整个玉米生长期的水分需求。
4. 病虫害防治玉米的病虫害会严重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因此在玉米的养护中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以下是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点总结:(1)病害防治:玉米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灰斑病、穗腐病等,要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株,加强通风,避免田间地头病害发生。
玉米基础知识玉米栽培要点玉米是禾本科玉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
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玉米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玉米的栽培要点1、选用抗病亲本(制种)或品种建议科研单位、制种企业选用对穗腐病具有优良抗性的亲本及组合,建立无病制种基地,培育健康种子。
同时县市种子公司、农技中心在玉米新品种引进试验中,应把对该病的抗性列为鉴选重点,对抗性差的品种不予引种;庄浪县应在推广抗病品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高产、抗病的新品种。
2、地膜覆盖,适期早播采用地膜全覆盖或半覆盖、适期早播可使玉米提早成熟,降低感病品种的穗轴和籽粒含水量,能有效减轻收获和贮存期的病菌感染。
3、及时剥掉苞叶,防雨淋湿受潮玉米收获期多秋雨,收获后的果穗不要堆集过厚,应及早剥去苞叶,打结成串挂在通风向阳处晾晒,对不能打结成串的果穗应摊薄晾晒,并经常翻动,防止受热而发病,如有降雨及时遮挡,防止雨淋。
折断病果穗霉烂顶端,防止穗腐病再新扩展在剥苞叶过程中,对发现有病的果穗,应在发病与健康交接部位折去霉烂的顶端,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展,增加损失。
据试验观察:果穗受雨淋不剥苞叶堆积3d,果穗顶端霉烂长度由3cm扩展到7cm;剥掉苞叶如不清除病果穗顶端霉烂部分,在脱粒前期,穗腐病还会由5cm扩展到15cm;对果穗霉烂部分清除不彻底,脱粒前期,穗腐病还会扩展2-5cm;而清除彻底干净,穗腐病就不在发展。
4、早脱粒,防霉变收获后将病果穗挑检出,尽早脱粒,并在日光下晾晒或在土坑上烘干,以防籽粒进一步受病菌感染霉烂。
处理玉米秸秆,压低初侵染源。
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大量累积是镰刀菌、玉米螟越冬的有利场所。
所以,必须对玉米秸秆、穗轴、根茬及时采取喂(饲喂家畜)、氨化(氨化饲草)、粉(粉碎喂猪)、沤(沤制肥料或作为沼气填充料)、烧(烧坑做饭)的办法彻底处理,减轻病虫初侵染源。
5、种子精选包衣因玉米种子表面病菌存活时间1a以上,生产经营单位,在供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剔除秕小病籽,用20%福?克种衣剂包衣,每100kg种子用药量444、4-800g,或用30%多?克?福种衣剂包衣,每100kg种子用药量214-300g。
观察玉米的知识点总结一、概述玉米(学名:Zea mays L.)属禾本科玉米属,是一种单子叶植物,又称玉黍、玉米谷等。
玉米起源于美洲,是古北美洲的玉米原种经过数千年的人工选择培育而成的,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与工业原料作物。
目前,玉米是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世界上种植面积也名列前茅。
二、生长习性玉米是一种比较宽温的作物,生长温度最适宜在22-32摄氏度之间。
对日照的要求较高,光照充足时生长速度较快。
玉米的土壤适应性较强,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砂土、壤土、黑土为宜。
玉米对土壤的肥力要求较高,对缺钾和缺硼较为敏感,适宜的土壤pH值在6.0-7.0之间。
三、生长过程1. 发芽期:播种后约5-7天,种子发芽率达到90%以上。
2. 苗期:生长初期,玉米的腋芽逐渐形成,植株逐渐长高,叶片逐渐展开,此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较为旺盛。
3. 节果期:玉米植株高度逐渐增加,花序也逐渐形成,玉米的雌雄花开始开放,进入了开花结果的阶段。
4. 结实期:玉米的花粉开始授粉,果实开始形成,玉米种子逐渐膨大,颗粒饱满。
5. 成熟期:玉米种子的发育逐渐完成,果实充盈,蓝色的果皮开始变黄,呈现出金黄色。
四、主要产地目前,全球玉米的主要产地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墨西哥等国家,这几个国家是世界玉米的主要生产国。
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其次是中国,中国也是世界上增产速度最快的国家。
五、用途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用于食品加工、饲料、工业原料等方面。
1. 粮食: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子可加工成玉米面、玉米片、玉米淀粉等食品原料。
2. 饲料:玉米是饲料的重要原料之一,其果实可加工成玉米饼、玉米秸秆等饲料。
3. 工业原料:玉米籽头中含有丰富的淀粉,做成玉米淀粉可用于造纸、造浆、食品加工等工业。
六、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玉米喜好湿润肥沃而排水性好的土壤,以壤土、砂土、沙壤土和壤土为宜。
玉米的基础知识
嘿,咱来说说玉米这玩意儿哈。
有一回啊,我去乡下玩。
路过一片玉米地,那可壮观了。
绿油油的玉米杆子长得高高的,上面挂着一个个饱满的玉米棒子。
我看着就觉得好奇,这玉米到底是咋长出来的呢?
玉米啊,是一种很常见的农作物。
它的种子小小的,像一颗颗小珍珠。
把种子种到地里,浇上水,过不了多久,就会冒出小芽来。
那小芽嫩嫩的,绿绿的,可可爱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苗会越长越高,叶子也会越来越多。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农民伯伯在给玉米施肥。
他背着一个大袋子,里面装着肥料。
他一边走,一边把肥料撒到玉米地里。
我就问他:“伯伯,这玉米要施多少肥啊?”伯伯笑着说:“这可不好说,得看玉米的生长情况。
如果玉米长得好,就少施点肥;如果玉米长得不好,就多施点肥。
”我听了,觉得种玉米还挺有讲究的呢。
等玉米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开花了。
玉米的花有点像扫帚,黄黄的,小小的。
开花之后,就会结出玉米棒子。
玉米棒子外面包着一层绿色的叶子,就像穿了一件衣服一样。
等
玉米成熟了,叶子就会变黄,玉米棒子也会变得沉甸甸的。
玉米可以做成很多好吃的。
比如煮玉米、烤玉米、玉米粥啥的。
我最喜欢吃煮玉米了。
把玉米放到锅里,加上水,煮上一会儿,那香味就飘出来了。
剥开玉米叶子,露出金黄的玉米粒,咬上一口,甜甜的,糯糯的,可好吃了。
总之啊,玉米是一种很有趣的农作物。
它不仅好吃,还能给农民伯伯带来丰收的喜悦。
希望大家都能喜欢玉米。
嘿嘿。
玉米生长知识点总结初中一、玉米的生长环境玉米是一种世界性的粮食作物,对气候和土壤要求较高。
通常来说,玉米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30℃,而在生长期间的温度范围应该在15℃-35℃之间。
此外,玉米对水分的需求也很大,青苗期和抽穗期的需水量尤为明显。
因此,对于玉米的生长环境来说,合适的气候和充足的水源是至关重要的。
二、玉米的生长周期玉米的生长周期一般分为发芽期、幼苗期、生长期、抽穗期和成熟期。
发芽期通常在种子萌发后开始,这一阶段主要是种子在土壤中发芽生长。
幼苗期包括了一、二叶苗期以及三叶苗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植株在地上进行生长。
生长期是玉米生长的最主要阶段,这个阶段之后玉米植株会进入抽穗期,这个过程是玉米植株向外界展现出抽穗并进行着花的过程。
成熟期通常指的是玉米种子充分成熟的过程。
三、玉米的生长要点1. 土壤选择:玉米对土壤要求较高,通常要求土壤肥沃、富含有机物质、充足的水分和透气性,对于稻作土壤的适用性也很好。
2. 水分供给:适时、合理、适量的补充水分是玉米生长的必要条件。
特别是苗期和抽穗期,需要更多的水分供给。
3. 种植密度:不同地区的种植密度不同,一般来说,密植可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而疏植则有助于提高单株产量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 施肥技术:玉米生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在栽培的过程中,要注意给予适量的肥料,尤其是对于氮肥的施用要有所注意。
5. 病虫害防治:玉米生长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影响,特别是玉米螟、玉米象、玉米根腐病等。
因此,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四、玉米的收获和保存玉米的收获一般在秋季进行,一般收获时,要选择晴朗的天气,将将抛露时间减少,保持玉米籽粒的充分发育。
同时,要适时的进行收割和贮存工作,以免失去玉米的养分。
总结玉米这一传统的粮食作物,有着很高的适应性和生产力,在中国、美洲等地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未来,通过科学的栽培技术和品种选育,相信玉米的生长生产力会得到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