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小结】 本章是国际贸易课程的入门篇,主要讲述 了国际贸易、国际贸易体系、国际贸易量 与国际贸易额的计算、国际贸易货物结构 和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等基本概念,使同学 们对国际贸易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地了解; 同时讲述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最后,从理论 上论述了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必然 性,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期提高同学 们对国际贸易认识的高度,为学习好国际 贸易这门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国家不一定要生产各种商品,而应集中力量 生产那些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商品,然 后通过国际贸易,在资本和劳动力不变的 情况下,生产总量将增加,如此形成的国 际分工对贸易各国都有利。 (3)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 要素禀赋学说的三个主要结论如下: 每个国家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体系中生 产和输出生产诸要素相对丰富的商品,输 入生马克思主义的有关学说 (1)国际分工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理论指出,国际分 工的形成与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决 定的,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然产物。 我国利用国际分工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2)平等互利原则。
3)符合我国国情的原则。 (2)国际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指出:“价值规律是商 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规律,只要存在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必然存在价值规 律的作用。 不同国家在同一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同种 商品的不同量,有不同的国际价值。 国内价值和国际价值之间的差异,可归结 为两种情况: 1)绝对差异。
1.1.6 贸易货物结构
对外贸易货物结构(composition of foreign trad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国进出口贸 易中各类货物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货 物进出口贸易额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 以份额表示。 国际贸易货物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 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 构成,即各大类货物或某种货物贸易额与 整个世界进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 1.1.7 对外贸易地区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