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大面积四肢骨外露创面
- 格式:pdf
- 大小:157.63 KB
- 文档页数:3
2020年3月Anhui Medical Journal323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四肢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创面的疗效李俊杰马明明宁涛付永彬周涛阮晓军[摘要]目的观察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对四肢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例肢体感染、伴有死腔的复合组织缺损创面的患者资料,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3cm x 5cm)~(9cmxl5cm)。
所有患者均采用游离移植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肌皮瓣均顺利成活,无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
9例患者供受区创面一期愈合,1例皮瓣远端伤口愈合不理想,经再次清创后顺利愈合。
随访5~15个月,皮瓣质地良好,外形满意,创面无感染复发。
结论游离移植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四肢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创面效果良好。
[关键词]感染性复合组织缺损;肌皮瓣;创面修复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0.03.026严重的四肢开放性损伤、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及骨髓炎的治疗过程中,往往存在伤口感染控制及皮肤软组织、内在肌、骨坏死缺损等问题,临床处理较为困难。
本研究采用游离移植股前外侧肌皮瓣治疗10例此类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取得较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0例肢体感染、伴有死腔的复合组织缺损创面的患者资料,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3cm x5cm)~(9cm x15cm)o均为男性,年龄31~ 72岁。
前臂、小腿、足部严重开放伤各1例(均为急诊入我院);1例内踝开放性骨折外院急诊手术,术后感染,软组织坏死缺损转我院;1例踝部粉碎性骨折外院3块钢板内固定术后皮坏死感染,行转移小腿带蒂皮瓣修复,术后又出现皮瓣远端坏死,肌腱钢板骨质外露,转入我院;1例胫骨骨折患者,外地医院行多次手术后伤口不愈合,伤口皮肤软组织缺损骨折端外露转入我院;胫骨骨髓炎2例(1例创伤后);1例跟骨粉碎性骨折,外院多次手术后创面感染严重,骨外露形成跟骨骨髓炎转入我院治疗;1例足跟溃疡合并跟骨骨髓炎。
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中的应用价值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技术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关注。
旋股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技术是一种相对成熟的修复方法,该方法能有效地修复四肢创面,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该技术的应用原理、优点及临床价值等方面展开阐述。
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应用原理主要是通过取下大腿外侧的游离皮瓣,以供应受损的组织,重建血液循环,促进受伤组织愈合。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首先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术前检查、患肢清洁等;然后进行手术操作,切取大腿外侧游离皮瓣,并移植到受损部位;最后进行术后处理,包括伤口的护理、生理功能的康复等。
在临床实践中,旋股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技术具有许多优点。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供受损组织所需的供血和修复物质,促进组织再生和愈合。
该方法能够减少对患者的创面损伤,降低手术风险,加快患者康复。
术后效果稳定,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活功能。
旋股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技术在四肢创面修复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修复各种原因引起的四肢创面,如外伤、烧伤、冷冻伤等,提高了四肢创面的治愈率和愈合速度。
通过该方法修复的四肢创面功能恢复情况较好,能够减少患者的残疾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方法在临床上操作简便,容易推广,能够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旋股外动脉降支远端血管在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四肢创面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地提高四肢创面的治愈率和愈合速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该技术,积极推广该技术,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祉。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72例。
结果本组72例患者72例皮瓣,57例完全成活,6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或移植皮片愈合;8例因血管变异及1例完全坏死,改用小腿内侧皮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或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成活均良好,恢复了保护性感觉。
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标签: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采用游离移植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72例,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2001年1月~2011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72例共72处损伤,其中男59例,女13例;年龄16~54岁,中位年龄32岁。
缺损原因:车祸伤35例,机器挤压伤10例,深度烧伤创面14例,肿瘤切除术后创面13例。
缺损部位:手及前臂皮肤缺损21例,足背足跟皮肤缺损46例,小腿骨外露及钢板5例。
缺损程度: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外露、肌腱外露、血管神经外露、钢板外露,缺损面积为8 cm×6 cm至22 cm×15 cm。
急诊手术16例,清创择期手术56例。
12手术方法(1)创面处理:急诊外伤在患者情况允许及彻底清创后修复;深度烧伤在切除焦痂坏死组织控制感染后修复;良性肿瘤切除后及时修复;恶性肿瘤在术中病理报告证实切缘和基底无肿瘤细胞残留后修复创面。
(2)皮瓣设计:患者平卧,下肢中立位,以髂前上棘至髌骨外上缘连线(髂髌线)中点,即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第一肌皮支穿支点A,髂髌线中点A至腹股沟韧带中点连线,即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的体表投影[1];按创面形状设计皮瓣,皮瓣大于创面10%~20%,使皮瓣上1/3中央部位于A点,术前可以多普勒探测穿支点血流回声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