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9
24.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继承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实行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完全依赖文书发挥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5.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
在此,董仲舒的目的是A.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树“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理念C.使“教化大行,天下和洽”D.令《春秋繁露》成为教育新经典26.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
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转而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这说明当时A.政府放弃对食盐贸易的控制B.农本思想依然占主导地位C.商人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提高D.农产品成为商品流通主体27. 三民主义是国民党一直标榜的政治符号,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
这显示出三民主义A.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C.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符合了中国革命的阶段性需求28. 国民党曾制定《商民运动决议案》,称:“大多数旧式商会,不独不参加革命,且为反革命’’、“本党号召全国商民打倒一切旧商会,引导全国商民以有组织的、平民的团结,重新组织可以代表大多数商民利益之商民协会。
”该决议案最有可能制定于A.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D.抗日战争时期29. 1953年6月5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
”其意在说明A.“一边倒”外交政策已经过时B.中国奉行积极务实的C.外交即将迎来宽松的外部环境D.外交工作已经产生重要影响30. 对下表解读合理的是A.中国加入世贸经济与世界接轨B.外商投资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距C.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推动D.从增幅看中西部对外开放程度高31. 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理性,与自然相吻合……它是惟一的法律……对所有的人是共同的、如同教师和统帅的神”;“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某某省哈九中2013届高三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某某、学生代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本卷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
24.《左传》记载:“鲁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雾),为备故也。
”材料所述史实A.标志着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B.表明中国古代统治者把天文与国家社稷联系起来C.确立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思想D.实践了中国古代“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25.“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时,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
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官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
雍正帝即位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
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
这说明A.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B.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清朝加强对人民的控制镇压26.梁启超曾从一个中国人的角度来考察美国的宪政制度,他在《新大陆游记》中写道:“彼美国者有两重之政府,而其人民有两重之爱国心者也。
质而言之,则美国者以四十四之某某国而为一某某国也。
”这里主要是指美国实行A.某某制 B.联邦制C.代议制 D.三权分立制27.以下是某西方国家特使致本国外交大臣密函:“额尔金勋爵把事情搞得太过火了,甚至想消灭现今统治的皇朝,可能还要去援助某某叛乱分子,我不愿意,也不能够走到这样的地步,与其为了满足一种复仇的需要而去损害我们在这一国家的利益,那我就宁愿和他分手……”密函可能写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28.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族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路、内地游历和归还某某省城。
24. 《管子·心术》篇:“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
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
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
”《黄帝内经》也有这样的记载:“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二者思想体现的共同点是A.以预防为主的医学理念B.天人合一的政治观念C.用治身之理论治国之道D.明道救世的士人情怀25. 《后汉书》中记载河南尹田歆:“当今举六孝廉,多得贵戚书命。
不宜相违,欲自用一名士以报国家……召皓于庭,辩诘职事。
皓辞对有序,歆甚知之,召署主簿,遂举孝廉,辟太尉府,举高第。
”这说明当时A.依靠门第入仕已见雏形B.推举孝廉名士不避权贵C.察举成为入仕主要途径D.人事任免已收归中央26. 中国古代传统社会里,国家政权统治在最基层的乡士社会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由此产生了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二元性法的秩序。
对这一法律秩序的相关解读正确的是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紧密结合B.社会基层深受宗法伦理观念影响C.传统法律运行以民间调解为主D.国家行政的垂直管理体制的简化27. 据史料记载,明初政府每年仅从北方各省就征收棉布有一百几十万匹,以后逐渐增加。
如弘治十五年仅山东地区棉布征收数额就达29.6万匹,到万历六年征收数额就增长到60万匹。
七十年间整整翻了一番。
这从侧面反映了明代A.手工业赋税负担沉重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棉纺织业的不断发展D.北方成为棉纺织业中心28. 近代以后,自中国港口城市西行,生产力水平和现代化程度随地理距离的加大而不断下降,大体上形成“西部不如中部,中部不如东部”这种明显的区域经济差距,造成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经济瓦解的程度B.东部地区的交通便利C.原有经济水平的差距D.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29. 严复曾留学英国,回国后在天津水师学堂任弘扬文正教习,因为没有科举功名而不受重用。
于是“纳粟为监生”,并“发愤治八比”,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
这实质上反映了A.西学东渐的社会影响力消弭B.中国传统社会评价体系落后C.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十分薄弱D.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必然性30. 宪政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体,所谓价值理性就是关照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权力的实现;所谓工具理性就是人们通过宪法约束政府权力,从而保障自我权利不受过度膨胀的国家权力的迫害。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 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0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 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
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A.荀子B.墨子C.老子D.董仲舒25.从南宋开始盛行的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做法,全面实行于元代,到明代依然被保留下来,明代文献中的军户、灶户(制盐)、乐户、果户、菜户、渔户、打捕户等, 随处可见。
这一长时段的现象可以佐证南宋以来A.社会变迁具有内在延续性B.政府对专业民户人身控制加强C.分户经营稳固了小农经济D.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基本停滞26.明朝洪武二十四年,设都给事中六人,分吏、户、礼、工、刑、兵六科,每科一人,这就是六科制度。
六科官职品级虽低,然职权很高,可参与“廷议”“廷推”,可参与朝廷大政方针的制定,可反对皇帝的意旨。
由此可见,六科制度A.削弱了皇帝的实权B.体现权力相互制衡C.有助于朝政的改善D.奠定内阁制的基础27.1657年,清政府建立了经筵制度,接受大臣“遵旧典,遣祀阙里(孔子故里),示天下所宗”的建议,“择端雅儒臣,日译进《大学衍义》及《尚书》典谟数条”,供皇帝学习。
由此可见设立经筵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树立清政府的正统形象B.维护孔子权威和宗法观念C.提高清朝皇帝儒学修养D.提升《大学》《尚书》地位28.美国史学家费正清说:“1898年事变的主要意义在于,这是激进派自上而下进行变革的一场实验,它仿照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模式,但以失败而告终。
由此看来,……按部就班进行改革则成功之日遥遥无期,相比之下,倒是剧烈的革命也许更有成功的可能”。
作者旨在说明A.革命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选择B.改革失败之根源在于照搬日本模式C.自上而下的变革不适合中国国情D.维新变法对改变近代中国作用有限29.1906年,苏州商务总会发起人向商部申请组织召开成立大会并选举产生总理、协理、会董事宜,商部随即行文批准。
参考答案2016哈九中三模地理答案1——11:A A D A C B C B D B B36.(1)A:温度荒漠(沙漠),B:温带草原(草原)。
(2分)原因:A地位于图兰平原,深居内陆,水汽少,(2分)降水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水分条件较差。
(2分)B地为高原山地地形,为西风带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或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2分)高山的冰雪融水较多,(2分)水分条件较好。
(2)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2分);人为原因:随着人口的增加,大量引用流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河水灌溉;(2分)河流沿岸工业和生活用水过量。
(2分)(3)随着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对里海水域造成的水质污染较严重。
(2分)里海是内流湖,水分蒸发旺盛,注入淡水逐渐减少,盐分在湖泊中积累,湖水盐度升高过快,鱼类生存环境恶化。
(2分)过度捕捞,影响鱼类的繁殖。
(2分)37.(4分)(1)哈长城市群南依辽中南城市群,与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相呼应:(2分)北临俄罗斯远东地区,东靠朝鲜半岛,西接内蒙古自治区;(2分),便捷联通北美、东北亚地区(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地区),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2分)(3选2)(2)(10分)林业(2 分)等雪期线在M 地区向南(或西南)凸出,表明M 地区雪期长于其东西两侧,即M 地区气温较低(2 分),因此,其地势较高,地形以山地为主(2 分),地势起伏较大,山区土层较薄,易发生水土流失(2 分),不宜发展种植业,有利于发展林业(2 分)。
(3)(10分)有利条件: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高校众多人力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哈长地区是金、满等文化发祥地,历史文化遗产和现代工业遗产丰富,拥有长白山、黑土地和松花江等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生态和冰雪文化旅游的独特优势)(选三点得6分)不利条件:哈尔滨、长春两大城市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创新能力和城市综合功能有待提升,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增强;各城市功能定位与分工不明确,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结构偏资源型、重化工型(产业结构单一)、传统型,支柱产业增长乏力,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民营经济发展不足,发展活力欠缺;(环境污染严重)跨流域污染和冬季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人口外流趋势明显,人力资本积聚能力较弱,人才外流、“招工难”等问题制约产业发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2017年春运从1月13日开始至2月21日结束,共计40天。
春运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共发送旅客233266.3万人次,同比2016年春运增长2.32%。
民航4546.63万人次,增长14%;铁路2.73034亿人次,增长10.82%,公路19.7893亿人次,只增长1.66%;水运3523.15万人次,增长5.28%。
1月31日,春运迎来节后务工返城首波高峰。
完成下列各题。
1. 春运结构变化趋势不正确的是A. 公路仍然是最主要交通方式,增长速度已经放缓B. 铁路运量大约是民航的6倍C. 民航增速最大,但是份额不到总体2%D. 水运增长人数数量大于公路2. 就中国务工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 加剧城市人口老龄化B. 不利于城市经济发展C. 减轻城市就业压力D. 经济是其主要因素【答案】1. D 2. D【解析】结合材料信息,读图分析,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所占比重变化,运量总数的变化。
务工流是指外出打工人口,主要是劳动力人口,促进流入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压力,减缓了老龄化程度。
点睛:图示柱状表示运输人口数量,曲线表示增长百分率,表示增速的快慢。
根据曲线数值,水运的增速大于公路,但与公路的运量差距太大,水运增长的人口数量不如公路大。
务工流迁向经济发达区,移动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
读世界某区域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关于图示地区地理特征描述正确的是①沿岸地区多雾天②所有区域降水季节差异显著③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④夜晚星空璀璨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4. 关于图中渔场及经过图中沿岸洋流表述正确的是A. 寒暖流交汇形成此渔场B. 此渔场形成与迎岸风有关、C. 洋流使沿岸沙漠面积向低纬延伸D. 洋流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答案】3. D 4. C【解析】根据纬度及海陆分布判断,图示位于南半球,是大陆西岸。
中纬度大陆西岸是寒流,容易形成大渔场。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度月份考试高三学年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总分60分):1.秦始皇横扫六合,开创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格局,这使得关于“分封”与“郡县”的这场争论无非只是走了一个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其具有宣传“作秀”意义的过场。
这就是说A.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B.秦朝的朝议制度徒有虚名C.秦始皇早已决定要实行郡县制 D.秦朝集权统治开启了郡县制2.唐朝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合议军国大事于政事堂。
唐朝设立政事堂的主要功能是A.防止三省专权,加强皇权B.防止三省推诿,提高工作效率C.政务公开,相互监督D.发挥集体智慧,作出集体决策3.明代浙江杭州百货所聚,湖州的丝,嘉兴的绢,绍兴的茶酒,处州的瓷器,温州的漆器,金华的火腿等,“皆以地得名”。
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专业性的生产区域较为普遍B.区域间长途贸易发展艰难C.区域贸易重视地方保护主义D.手工业区域分布相对平衡4.在很多国家的历史上,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中国明清时期,几个大都市的人口与城区规模却小于两宋与元代。
其原因最有可能是A.城市管理更严格B.工商业发展受阻C.工商业市镇兴起 D.人口向海外迁移5.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
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
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
这表明A.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B.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C.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 D.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6.“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A.对西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C.结束了中国的冷兵器时代 D.改变了整个世界原有面貌和状态7. 1853年5月,马克思撰文指出:“当西方列强用英、法、美等国的军舰把“秩序”送到上海、南京和运河口的时候,中国却把动乱送往西方世界。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先秦到秦汉之际的史籍对早期历史的书写形成一种普遍的倾向——把传说的古帝王及其他一些部族人物,大量追本于黄帝,构成自黄帝以来世代相传承的宗法系统。
这种书写倾向表明()A. 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B. 史籍记载深受儒家思想影响C. 华夏统一意识逐渐形成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2.《汉书·循吏传》记载了太守黄霸的事迹,(宣帝)下诏称颂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
”汉宣帝旨在()A. 利用道德教化来匡正民心B. 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C. 确立以德为先的选官制度D. 树立廉洁官员的典范3.宋诗《归宗道》载:“迤逦转谷口,悠悠见前村。
农夫争道来,䀨䀨笑更宣。
或携布与楮,或驱鸡与豚。
纵横箕箒材,琐细难具论。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宋代()A. 坊市制被打破B. 农村集市繁荣C. 手工业的兴盛D. 交通业的发达4.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A. 江南成为文化中心 B. 文化政策相对宽松C.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D.传统四民结构松动5.1844年,清政府曾多次“密谕”云南、贵州、广西、四川等省督抚,要他们设法大力鼓励当地商民投资开采银矿,并特别强调“官为经理,不如任民自为开采”,可使“民生国计,两有裨益”。
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 进行商战解决财政危机B. 放宽限制鼓励民族工商业C. 缓解洋务企业资金困难D. 应对白银外流带来的危害6.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
2021-2022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0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48.0分)1.现代考古在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等9处出土了石器共209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的铲、镰、磨石等,计144件,另外出土蚌器205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镰、刀等,计179件。
这些考古发现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社会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重要C.人们开始由迁徙走向定居D.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己形成2.据文献记载,楚人是殷人的后裔,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氏,其创始君主是熊绎。
《史记•楚世家》曾载:“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据此可知,西周初期()A.构建了大一统王朝的国家制度B.分封了异姓诸侯以拓展疆域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D.确立了君主独尊的集权意识3.孔子说:“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孟子曰:“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这表明二人都主张()A.遵循周礼构建新秩序B.维护社会等级秩序C.用三纲五常教化民众D.人际交往应和谐相处4.《管子•治国》里说:“末作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国富。
”“今为末作奇巧者,……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
”这反映出()A.当时农业主导地位开始动摇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削弱C.重农抑商政策具有历史渊源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5.公元前356年,商鞅立法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在秦国内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公元前350年,商鞅对此前制度进行补充:“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
商鞅这一做法()A.有效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彻底瓦解了浓厚的宗法观念C.加强了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D.有利于调节尖锐的社会矛盾6.秦朝手工业规模很大,为了加强管理,政府设立多种职官及法规,内容丰富而具体,涉及劳动定额、产品规格、产品质量、工匠培训等。
地理部分地理高三上期末答案DCADBBDAADC36(1)位置:位于非洲西北(北)部(2分);介于18°N-38°N和9°W-12°E之间(位于热带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2分)北临地中海(2分)。
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2分);南北高,中部低(2分);沿海为狭长平原。
(2)低涡携带着极地冷气团和大西洋的水汽,到达非洲北部(低涡不断输送海洋水汽到内陆)(2分);Ain Sefra小镇位于阿特拉斯山脉,(低涡在向东行进)该地形成迎风坡(在山地抬升)(2分);冷性涡旋,温度低(2分)。
水汽输送、地形抬升、冷涡多重条件下最终形成了降雪。
(3)地中海近海:渔业(2分);地中海沿岸平原:地中海式农业(种植业)(2分);中部草原气候区(内陆山区):畜牧业(2分);南方撒哈拉沙漠有水源的地方:绿洲农业(2分)。
37.(1)不利条件:远离市场;运输不便。
优势区位:接近市场;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物流成本较低。
(2)地理过程:城市化、工业化过程。
判断依据:①产业:农业向工业转变;②人口:从农民向工人转变;③土地:从农用土向城镇用地转变。
(3)进城:从以成本低廉转向以品牌等较高附加值的服装产业转型,有利于容易吸纳人才;有利于提升信息的通达度;有利于提升品牌,产品升级、换代;有利于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
留村:在扩大规模生产中,继续发挥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如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物流成本较低;发挥产业集群的生产协作、基础设施等优势;继续享受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扶持的优惠政策,如用水、用电、税收等。
42【旅游地理】分布特征:东部季风区较多,(2分)西部非季风区较少。
(2分)分布原因: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利设施多,(2分)地形平坦,河湖密布;(2分)西部非季风区降水少,河湖较少。
(2分)43【环境保护】危害:露天堆放废旧电器和拆解废弃物易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2分);焚烧电器易产生有毒气体,造成当地大气环境污染(2分);露天堆放的废弃物靠近河流,易造成水体污染(2分);地表污水下渗,易造成土壤污染,使土壤碱化、毒化、酸化(2分);危害人体健康(2 分)。
黑龙江省哈九中2013届高三3月第五次月考文综试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13届高三3月第五次月考文综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学生代号填写清楚。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包括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
2011年,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目的国。
但从2011年12月中旬开始,巴西提高进口工业产品税率高达30%。
为此,奇瑞汽车不得不将2012年的销售预期下调50%。
2012年3月27日,奇瑞汽车宣布将在巴西打造完整供应链,预计在2013年9月份在巴西圣保罗州雅卡雷伊市建成奇瑞汽车工业园并投产。
与其他在海补建立的组装厂不同,奇瑞汽车工业国内还拥有为奇瑞供应零部件生产厂家的分厂。
据此完成1~3题。
1.奇瑞汽车在巴西建立工业园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原料运输成本B.提高产品科技含量C.便于降低劳动力成本 D.扩大产品销售数量2.奇瑞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厂、组装厂和其他相关企业共同聚集在奇瑞汽车工业园内,可以A.共同利用基础设施、科研力量等B.加强工业生产上联系C.彼此展开竞争,促进共同发展D.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3.奇瑞汽车将部分核心零部件生产厂迁往奇瑞汽车工业园,但其研发中心仍留在中国,主要是便于利用中国的A.原料B.资金C.技术D.市场据商报济南消息,2012年5月21日上午7点,济南趵突泉水位跌至28.14米,这是近年来趵突泉标准水位首次跌破黄色预警线。
为此,济南市也将趵突泉水位监测由原来的一天一次升格为一小时一次。
合理保护和利用地下水是城市化过程中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黑龙江省哈九中2018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汉初极力削弱秦代遗留下来的酷吏传统,其推崇的理想治国者既不同于“法治”之能吏,也不同于“礼治”之君子,而是推崇“清净慈祥”的“长者”。
这说明当时理想的治国理念是A.外儒内法,大一统B.无为而无不为C.仁为本,为政以德D.礼法并施2.汉代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士兵和服役农民耕种外,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
这一制度的宗旨是A.冲击地主土地所有制B.打破“累世公卿”局面C.推动租佃关系的形成D.稳固小农经济增加租税3.朱元璋吸取元朝覆亡的教训,认为监察官吏得敢于充当有作为的“献替之臣”,“台宪之官不专于纠察,朝廷政事,1或有遗阙,皆得言之。
”这说明当时的监察官员A.享有行政决策权B.有举荐人才之权C.对朝政有谏议权D.对政事有终审权4.清代帝王多有查禁小说之举,嘉庆皇帝曾晓谕内阁:“愚民之好勇斗狠者,溺于邪慝,转相慕效,纠伙结盟,肆行淫暴,概由看此等书词所致。
”道光皇帝也曾指出:“刑讼之日繁,奸盗之日炽,未必不由于此。
”这从侧面说明A.文化专制阻碍了清代小说的发展B.小说是导致社会混乱的重要原因C.通俗小说在社会上的影响力日增D.清代小说冲击了理学的正统地位5.至1906年,中国自产鸦片584800担,产量达同年外国进口鸦片的11倍,种植鸦片的耕地约占全国耕地的2%。
1928年甘肃部分地区鸦片种植竟占农田面积的75%,产值占农作物的90%。
这一现象造成的最主要影响是A.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B.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加剧C.清政府禁烟政策的失败D.西方列强的鸦片在中国滞销6.在学术界,颐和园最先吸引人们关注的是其兴建经费与近代海军的关系。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邹容等宣传干将,都将矛头对准颐和园,使得颐和园的建设经费问题成为当时学术研究的重点问题。
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5分,32小题,共48分)1。
郑学檬指出,宋《天圣令》与唐《田令》相比,没有还授田的规定,更无永业、口分之别;并且要求“诸官人、百姓,并不得将田宅舍施及卖易与寺观。
违者,钱物及田宅并没官”。
这一规定A.加强了国家对土地产权的控制力度B.制约了商品经济的不断提高C.推动了土地私有制发展D.推动了小农经济健康发展2. 《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
"下列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A.开始形成民间集市——草市B.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C.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D.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大商帮3. 费正清在《中国与美国》一书中充满困惑地写道:“中国商人为什么不能摆脱对官场的依赖,而建立一支……独立力量?”其结论是“中国商人具有一种与西方企业家完全不同的想法:中国的传统不是制造一个更好的捕鼠机,而是从官方取得捕鼠的特权。
"这里强调古代商业的发展()。
A.实行国有专营制度B。
取决于技术的创新与发明C。
取决于政府态度和政策D。
以官商结合的现象4。
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所司类赍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明政府这种做饭A.加剧了南北经济的不平衡 B。
促成了官营手工业的消亡C.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恶化了轮班工匠的处境5。
宋代出现了经济作物种植专业化的趋势.当时在南方有菜园户、漆户、药户、花户、果农、菜农、蔗农等专业经营者。
这种现象出现的基础是A.政府经济政策的引导B.自然经济结构的变动C.粮食生产的大力增长D.国内外市场的扩大6. 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一个印制的盐罐,一罐酒……以及一打羹匙."对此现象较合理的解释是A.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B.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C.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的发展D.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7. 德国是最早探索福利政策的国家.19世纪80年代,德国相继颁布了《法定疾病保险》《法定事故保险》和《伤残养老保险》等一系列法令,建立起当时堪称世界典范的福利制度。
历史部分
历史参考答案
24—28 BDBAB 29—33 ACACA 34—35 DA
40、(25分)
⑴条件:经济:农耕文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文化:儒学的复兴(理学的兴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
发挥仁政思想(先秦儒家的民本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
社会:民众的斗争(解决政府和民众的矛盾)(四个角度,2+2+2+1=7分)特点:体系化(仓储备荒体系);立法保障(赈灾救荒法规);
设施齐备(齐备的济贫恤穷设施);全民保障(对象广泛);
内容全面(涵盖生老病死)(五取四,各2分,8分)⑵差异:罗: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2分)
里:则由政府、企业主和雇工共同承担。
(2分)
影响:积极:低收入阶层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1分)扩大了社会消费,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1分)
消极:导致政府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财政支撑不足”);(1分)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养懒汉”)。
(1分)
会带来“福利腐败”问题。
看法:生产力发展是前提,政府起主导作用(制度设计、法律保障);
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秩序;
福利政策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应调动全社会福利意识,拓宽福利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应在公平基础上维护劳动者积极性,防止产生懒惰思想。
(言之有理,一点2分)
41、参考角度:
中西不同的角度必须一至,中西各2分,共4分。
说明的史实必须与角度对应,每项说明至少2点,每点2分,各4分。
如:中:(2分);说明:A(2分);B(2分)
西:(2分);说明:A(2分);B(2分)
①西方:经济—思想—政治;(2分)
说明: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思想:新兴资产阶级发起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
政治:在民主思想指引下,资本主义国家相继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民主化、法制化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
(4分)中国:经济—政治——思想。
(2分)
说明:经济: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受其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试图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结果以失败告终
思想: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思想革命的重要性,由此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得以进一步传播。
(4分)②西方:从追求个人价值到民族国家观念强化(2分);
中国:从民族国家独立诉求到个人主义启蒙(2分)。
③西方:民族国家观念逐渐强化(2分);
中国:民族国家独立、富强诉求贯穿始终。
(2分)
④西方:早发内生型(内源型)(2分)
中国:后发外生型(外源型、外引型)(2分)
44、(15分)
⑴原因: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危机加深,进行军事改革以图自救;(2分)
旧有军事体制“积弊甚深”战斗力低下;(2分)
受西方军事的影响等。
(2分)
⑵措施:广建学堂,培养将才;裁汰旧营,建立新制;
操练新式枪炮,认真训练;严格考校,整顿风气。
(四取三,各2分,共6分)影响:建立起近代化的新军,迈出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重要一步;(1分)新军后来成为推翻清政府统治的重要力量,军制改革加速了清朝的覆亡(加剧了统
治危机);(1分)
对中国近代出现军阀割据的局面产生了较大影响。
(1分)
45、(15分)
⑴原因:二战结束,盟国失去了合作的基础,内部矛盾开始显现;
美苏冷战开始,美国扶持日本对抗社会主义势力;
中国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美国利用日本制衡中国。
(6分)
⑵评价:东京审判一定程度上清算了日本的军国主义罪行;
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符合人类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
东京审判很不彻底,没有彻底追究日本的战争责任,造成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拒绝对
侵略战争进行反省和悔改,加深地区国家间的隔阂;
为日本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的复活留下了隐患,威胁世界和平。
(9分)
46、(15分)
⑴变化:从地区性到全国性并流传至海外;
从民间流传到政府推崇,各阶层普遍信仰;
关羽奉祀规格不断提升,作用不断扩大,不断被神化。
(6分)
⑵原因:关羽自身的忠义勇武品质;
封建统治者基于政治目的而推崇利用;
佛教、道教借助利用关羽而对其神化;
戏曲小说等市民文学对关羽形象的再塑造和广泛传播;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财富的追逐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