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 格式:ppt
- 大小:8.99 MB
- 文档页数:25
黄土高原(英文:Loess Plateau)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
位于中国中部偏北。
北纬34°~40°,东经103°~114°。
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
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海拔1500到2000米。
除少数石质山地外,高原上覆盖深厚的黄土层,黄土厚度在50~80米之间,最厚达150~180米。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矿、铁矿、稀土矿储量大。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但由於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平坦耕地一般不到1/10,绝大部分耕地分布在10°~35°的斜坡上。
地块狭小分散,不利于水利化和机械化。
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每年经陕县下洩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90%来自黄土高原,随泥沙流失的氮磷钾养分约3,000馀万吨,这也是导致黄河下游泥沙堆积,形成地上河的原因之一。
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是中国改造自然工程中的重点项目,治理方针是以水土保持为中心,改土与治水相结合,治坡与治沟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这种治理措施已取得重大成绩。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关中北部,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古等省部分地区,面积4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对其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该区域的地形、地貌特征。
●举例说出黄土高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及其对工农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重点)。
2.通过图文资料理解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重难点)。
3.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能举出反应黄土高原风情的例子。
【教学方法】导学法、探究法、读图分析法、讲述法等相结合。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地理助学等。
你们对黄土高原有哪些了解呢?黄土高原因黄土而得名,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以前这里曾山川秀美,现如今地表破碎。
其中奥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学习。
[看图查找]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以及地形类型。
读上图(1)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A__(高原)B___(山脉)C___(山脉) D___(河流) (2)写出数字代表的城市①___②___③___④___⑤___(3)黄土高原从温度带看,属于____带;从季风区看,属于____区;从四大区域位置看,位于____地区;从阶梯位置看,位于___阶梯[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演示各种地貌,分析其特征和形成的原因[阅读与活动]学生阅读课文“黄土高原的形成”,然后探究回答“活动”中的问题黄土粉尘搬运、堆积示意图(风成说)回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地理知识,边总结边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黄土高原位于_____山以西,_____岭以东、_____以南以北,面积达_____多万平方千米地理位置特殊:有明显的_____性【当堂达标】1.外出旅游的小华,拍摄了很多地貌景观,四幅作品中不是在黄土高原拍摄的是()A.晋、陕、宁、甘 B.青、晋、陕、宁 C.晋、陕、宁、辽 D.新、陕、宁、豫“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日头从坡上走过,照着我的窑洞,晒着我的胳膊,还有我的牛跟着我……”根据歌词,回答3、4题。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基础题】读“四大高原的自述”,完成下面小题。
1.漫画所示四大高原的地形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A一青藏高原B.B一云贵高原C.C一内蒙古高原D.D一黄土高原2.我们陕西省北部位于()A.A高原B.B高原C.C高原D.D高原3.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地形区则镶嵌其间。
下列图中字母位置表示黄土高原的是()A.B.C.D.4.下图中表示秦岭的数字是()A.①B.②C.③D.④距今有一千六百年的陕西省柏社村,拥有二百多个地坑式窑洞(见图),展示出独树一帜的关中窑洞文化。
据此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5.此地适合挖窑洞的主要原因是()A.黄土层厚,直立性好B.红壤广布,土质粘重C.黑土深厚,肥沃粘重D.冻土广布,不易坍塌6.与其他地区窑洞相比,此地窑洞多为地坑式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较平坦B.山崖沟谷多C.高温多雨D.植被茂密7.这里的人们有在院子中央或周围种树的习惯,主要目的是()A.安全警示B.美化环境C.夏季乘凉D.冬季阻风民俗是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有些民俗的形成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回答下面小题。
8.“一声秦腔吼,吓死山坡老黄牛,八尺汉子眼泪流,出嫁的姑娘也回头。
”这山歌出现的地形区是()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9.富有“黄土风情”特色的民俗文化是()A.二人转B.信天游C.京东大鼓D.对山歌10.下图所示为黄土高原四大地貌景观,其中农业较发达、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在()A.黄土塬B.黄土梁C.黄土峁D.黄土川读下图,回答下列小题。
11.“挽黄河臂膀,依太行身躯,踏千里黄土,踩万年‘乌金之乡’……赞美的地区位于()A.东南丘陵B.黄土高原C.柴达木盆地D.青藏高原12.图中河流的最突出的水文特征是()A.含沙量大B.汛期较长C.无结冰期D.江阔水深13.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十大高原、中国四大高原都是在哪里?帕米尔高原为什么不属于我国四大高原之一?高原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因为抬升速度超过了外应力的侵蚀或剥蚀,地表呈隆起的正地形。
高原表面是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的共同组合体,有的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世界十大高原分别为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玻利维亚高原、厄瓜多尔高原、南极冰雪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墨西哥高原、云贵高原、亚美尼亚高原及格陵兰冰雪高原。
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且比较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地区称为高原。
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
高原素有“大地的舞台”之称。
它是在长期连续的大面积的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它以较大的高度区别于平原,又以较大的平缓地面和较小的起伏区别于山地。
有的高原表面宽广平坦,地势起伏不大,有的高原则山峦起伏,地势变化很大。
世界最高的高原是中国的青藏高原,面积最大的高原为南极冰雪高原。
广阔的平坦高地,通常四面八方全是陡崖,但有时周围是高山。
高原分布甚广,连同所包围的盆地一起,大约共占地球陆地面积的45%。
按高原面的形态可将高原分几种类型:一种是顶面较平坦的高原,如中国的内蒙古高原;一种是地面起伏较大,顶面仍相当宽广的高原,如中国的青藏高原;一种是分割高原,流水切割较深,起伏大,顶面仍较宽广,如中国的云贵高原。
按照高度划分,世界十大高原分别是: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玻利维亚高原、巴西高原、南极冰雪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墨西哥高原、云贵高原、亚美尼亚高原及格陵兰冰雪高原。
青藏髙原旧称青康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也是世界最的高原,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
它的边界,向东是横断山脉,向南和向西是喜马拉雅山脉,向北是昆仑山脉。
它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总面积250万平方千米。
同步测控1.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 )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D.云贵高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特点。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是黄土高原,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东西长1 000多千米,南北宽700千米,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黄土厚度一般超过100米,厚的地方超过200米。
2.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形成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A.水成说B.风水雨相说C.风成说D.冰川作用答案:C解析: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证据有:①黄土的厚度均匀;②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③黄土的矿物成分与所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沙漠矿物成分相同;④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3.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灾害B.台风C.寒潮D.地震答案:A解析: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全年降水较少且降水季节变化大,尤其是春季气温快速升高而降水少,易发春旱;而降水又多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月份,并且常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再加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故又多发水灾。
4.黄土高原上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水稻B.油菜C.甘蔗D.谷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作物的分布。
油菜、甘蔗都是生长在秦岭—淮河以南的农作物,水稻喜湿热,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不适合水稻的种植,而谷子是一种耐旱作物,适宜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
5.回顾我国降水量分布图,黄土高原地区的降水量( )①>800毫米②<800毫米③>50毫米④<50毫米A.②③B.①C.③D.④答案:A6.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温带大陆性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答案:C解析:此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气候类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习专题04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知识梳理【重点图】P24图6.25黄土高原的地形,要求记住主要地形区、山脉1.位置、范围: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
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流经本区。
2.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如传统民居是窑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等3.风吹来的黄土:(1)黄土的来:多种假说中得到广泛认同的是“风成说”,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
(2)黄土地貌景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黄土川(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区)4.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其地表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5.严重的水土流失:(1)原因(2)危害:土壤肥力下降,破坏了农田和村庄,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难。
【补充】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长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黄土高原是风力搬运堆积而形成的。
6.水土保持:(1)生物措施:植树种草(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挡土坝。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例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不属于黄土高原典型的黄土地貌景观的是()A.黄土塬B.黄土坡C.黄土峁D.黄土川【分析】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因表面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它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南抵秦岭。
【解答】解:黄土高原景观有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等,其中,黄土塬是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为沟壑,若长期遭受流水侵蚀,会被沟谷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即黄土墚,若它又继续被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的山丘,就是黄土峁。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请看视频《黄土高坡》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二、知识讲解考点1 文明的摇篮1.称谓:文明的摇篮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
2.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如华夏始祖炎黄二帝。
3.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4范围:黄土高原东起A太行山、西至B乌鞘岭、北连C长城、南抵D秦岭。
跨越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区。
5、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残留的高原面)、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考点2 严重的水土流失1、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空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考点3 水土保持的措施(1)在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用工程措施防治水土流失。
(2)在陡坡地实行生物工程,种草、灌木和山杏。
(3)在缓坡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4)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三、例题精析考点一文明的摇篮例1“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黄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
中考地理复习资料:黄土高原的特点
【】中考作为重点高中招生的选拔性考试,日益受到学生的重视。
为此查字典地理网中考频道为大家提供黄土高原的特点,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有所参考!
1、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普遍认可风成说。
2、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黄土高原基本地貌景观的有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三种。
3、黄土高原地面破碎,沟谷密度大,平地少,斜坡多,沟谷两侧常见直立的陡崖。
4、黄土高原的黄土结构疏松,多空隙、垂直方向的裂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5、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 7、8月,多暴雨。
6、黄土高原地面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由于人们不合理的开垦、采矿、修路活动,使地表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7、一般来说,地面坡度越大,坡面越长,降水越多,降水强度越大,地面植被越少,水土流失越严重。
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使农作物减产;使沟谷增多、扩大、加深,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还
向黄河输送了大量的泥沙,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成巨大的困难。
9、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
10、黄土高原地形破碎,气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多发自然灾害。
希望我们提供的黄土高原的特点在大家的复习过程中能够
发挥真正的作用,能够帮助大家考入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高中学校!。
黄土高原地理知识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包括整个山西省、陕西省北部中间、甘肃省中部和东南大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青海省东北部、河南省西北部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和河北省西北部。
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
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变化大。
东南部半湿润地区降水为600毫米~800毫米以上,干燥指数为1.0~1.5;中部半干旱区降水量在400~500毫米,干燥指数1.5~2.0;西北部干旱区降水在300毫米以下,干燥指数为2~6。
在年降水量>400毫米的地区,发展旱作农业基本可行;降水量为300-400毫米地区,旱作农业便不稳定;年降水量为200~300毫米及其以下,发展旱物农业不可能,需要灌溉条件。
黄土高原降水季节性变化大,夏季最多,冬春最小,7、8月多暴雨,9月多连阴雨,暴雨是产生水土流失、黄土侵蚀地貌、洪涝、滑坡、泥石流的重要原因。
由于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也经常出现春旱和伏旱。
【课题】八下第七单元黄土高原第1课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
●在地形图上识别黄土高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黄土高原的地形特征。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认识黄土高原的过渡性。
2.通过图片和文字等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地表景观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知道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能说出反映“黄土风情”的例子。
〔难点〕【学习重点】1.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2.黄土高原的地形地貌特征。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法、比较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与交流[多媒体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延安宝塔和枣园毛泽东故居图[提问导入]:[过渡]:黄土高原属于北方地区是由于它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黄土高原的位置又是怎样的呢?学生看延安宝塔和陕北窑洞图片通过黄土高原的人文图片:延安宝塔和伟人故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的人文意识!发散的设计意在不完全拘泥于教材上的内容,学生通过交流,增强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①位于区域,②第阶梯,③风区,④温度带,⑤河流过,⑥主要作物,⑦熟制,⑧民居,⑨气候类型,⑩月份多暴雨说出你知道的本区域的地理事物延安宝塔枣园毛泽东故居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知道哪位伟人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吗?有关黄土高原你还知道些什么?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观察与发现新授:〔板书〕探究一:范围与位置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位置和范围图[启发式讲述]: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所跨的范围包括山西省的全部,陕西省的大部以及甘肃和宁夏的南部,主要是山西和陕西两省区![扩展提问]:乌鞘岭以西地形区是什么高原?长城以北的地形区是什么高原?太行山东面的地形区是什么平原?〔地形上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因此,黄土高原的地势向哪里倾斜?〔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教师总结]:黄土高原的海拔多在1000~2000米,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我国中间位置。
《黄土高原》教案授课老师:舒老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
2.运用地图描述黄土高原的位置、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3.了解黄土高原文化。
4.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1.重在培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客观接受前人的科学成果和亲自动手实验操作验证自己的假想,培养对真理的执著探究精神和科学的方法。
3.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1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2. 黄土风情【教学准备】教师:1.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视频等。
2.黄土高原“黄土风情”演示道具。
3.课前将学生划分角色:黄土高原民俗研究专家、黄土高原历史研究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节目观众,教师本人扮演主持人。
学生:扮演“节目录制”的专家、节目摄制组工作人员的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
【课件设计思路】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及原因分析。
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实用。
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视频、图片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安塞腰鼓、白羊肚头巾等【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歌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老师:各位天天相见、也十分想念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由绵阳一中独家赞助播出的《天天爱学习》节目录制的现场,我是今天的主持人舒老师。
在上一期节目里,我们摄制组带领大家探访了憨厚可爱的国宝--大熊猫的家乡--四川。
现在回想起那一锅麻辣鲜香的火锅,还是忍不住吞了一口口水。
近期咱们《天天爱学习》摄制组又重新启程了!这次节目组又会带领大家去哪旅游呢?让我们现场连线一下前方摄制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