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601T射频热凝器治疗三叉神经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1
ASA-601T射频热凝器操作步骤
1、如做腰椎将负极板贴在经过清洁的臀部或腿部较平坦处,如做
颈椎将负极板贴在肩上(注意:电流回路不能经过心脏)。
2、在CT扫描下或C型臂透视下插入穿刺针进入椎间盘
3、打开射频机,拔出穿刺针芯插入射频热凝电极
4、按电刺激键,调节频率(100Hz)、刺激强度频率(0.8~3.0V
依次递增生理刺激),若患者无剧烈疼痛,可证明毁损区内无感觉神经存在;再调节频率(2或3Hz 低频电流)、刺激强度频率(1.2~
3.0V递增刺激),若患者无下肢肌肉收缩,可证明毁损区内无运动
神经存在
5、启动热凝功能键,依次从低温至高温进行治疗,(60℃-30s
70℃-30s 80℃-30s 90℃-60s 95℃-60s,根据病人症状可进行适当的调整)通常可以复制出原有的症状
6、治疗完毕,退出电极、穿刺针,局部覆盖无菌敷料
7、关机
注意事项
1、初次使用或长期不用时,应先做机器自检试验,或做蛋清试验,以确定仪器硬件电路是否正常。
2、自检只说明硬件电路没有问题,不包括输出电极。
3、手术电缆、电极、负极电缆须连接牢固,负极板整个面积应可靠地紧贴患者身体,且避免高频电流经过心脏部位。
4、本仪器使用环境为20~40℃。
推荐在空调环境下使用,最佳使用环境为22~28℃.
5、负极板一定要贴牢人体。
6、针和电极必须彻底消毒。
7、仪器的开关机操作必须在电极离开人体后进行。
浅谈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我院从2007年-2011年间进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而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
结果 29例患者出现麻木及疼痛症状19例。
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熟练进行穿刺技术操作,医护人员充分配合,能够最大限度减低其带来的不良反应,为治疗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很好的基础。
【关键词】射频热凝三叉神经痛并发症预防措施射频热凝疗法是利用高温作用于神经节、神经干和神经根等部位,使其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
1965年Sweet改用经皮穿刺半月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其后经过不断改进,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简单并为病人易于接受的治疗手段[1]。
射频热凝术在临床应用了30余年。
在中国,射频热凝术仍是目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最常用的方法[2]。
虽然只是用一根直径只有0.7毫米的穿刺针,直接作用在病变的髓核上,进行热凝消融,使其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解除压迫,然而射频治疗面临一个很严重的缺点:从卵圆孔中刺入的穿刺定位靠人体的解剖学位置和医生的经验,治疗误差较大,难以精确的判定穿刺针的位置。
这种主观性过大的手术操作往往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为此,现复习相关文献,并就我院近年来开展出现的并发症做如下报道:1 一般资料我院从2007年-2011年间收治进行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29例,其中男19例,女10例,年龄35-67岁,病程1-20年,23例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性6例,20例为首次接受治疗。
右侧21例,左侧7例,双侧1例。
第I支疼痛3例,第Ⅱ支疼痛11例,第Ⅲ支疼痛5例,第Ⅱ+Ⅲ支疼痛7例,第Ⅰ+Ⅱ支疼痛2例,第Ⅰ+Ⅱ+Ⅲ支疼痛1例。
2 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2.1 术中及术后常见并发症2.1.1剧烈的疼痛如果操作过程是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从60℃开始缓慢加热,穿刺位置的确定依据术者的反应,这个过程必需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
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
1、术前护理
(1)按疼痛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心理护理:了解病人心理状态,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病人准备:术前一天嘱其洗头、洗澡、更衣,去介入室前排空大小便。
(4)预防感染:遵医嘱术前30分钟使用抗生素。
(5)仪器准备:检查射频仪,保证性能完好。
2、术后护理
(1)按局麻护理常规护理。
(2)术后卧床休息2-3天。
(3)了解术中情况,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
(4)严密观察颜面部有无淤血肿胀情况。
(5)注意口腔卫生,使用软牙刷或漱口液漱口。
(6)饮食护理:术后一天进温凉流质饮食,以后进软食。
(7)心理护理:告知病人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如穿刺处淤血肿胀一周,麻木感2-3月甚至终身等属正常现象,消除紧张焦虑心理。
(8)用药指导:继续口服卡马西平2-3周。
参考文献:《疼痛科临床护理》
制定:徐** 制订日期:2022年3月。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护理摘要】目的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射频温控热凝手术预后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 树立恢复正常生活的信心同时增近护患关系。
方法用穿刺针经皮穿刺达卵圆孔内三叉神经根处,连接射频温控热凝仪及相配套电极作控温加热至80℃~85℃,损害三叉神经相关感觉支.术前给予心理指导,术中进行密切观察患者患处感觉情况,积极配合医生手术,术后正规护理。
结果总有效率97.41%,无效1.30%,复发率13.03%。
结论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进行正规护理,会提高患者的疗效。
“三叉神经痛”被老百姓常称为“脸痛”,是在面部三叉神经控制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面部疼痛。
我科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进行有效护理,可以达到一定效果。
【关键词】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2-0243-01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
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右侧多于左侧。
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
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
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1.临床资料患者55例,其中男33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周岁,其中第二支病变患者47名,第三支病变患者6名,第一支病变患者2名。
2.术前护理患者大多数由于疼痛剧烈而恐惧,并且担心术后效果,因此术前向患者讲解射频热凝术目的、方法,术中需患者配合的内容,以便于患者适应由于射频热凝刺激带来的各种不适,并能有效地调节到最佳状态,准确表达射频热凝刺激治疗后面部的感觉,帮助医生判断射频热凝温控的程度。
射频热凝器安全和维护注意事项范本射频热凝器是一种常用的加热设备,用于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以加热物体。
在使用和维护射频热凝器时应注意以下安全事项:1. 了解设备:在使用射频热凝器前,应仔细阅读设备的说明书,并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步骤。
同时,要熟悉设备的各部件、开关和指示灯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2. 安装位置:射频热凝器应安装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
离加热物体要有一定的距离,以免发生火灾或热损伤。
3. 规范电源接线:射频热凝器的电源接线应符合电力安全规范,接线要牢固可靠,线缆要经过绝缘处理。
同时,不要使用损坏的电源线和插头。
4. 避免过载使用:在使用射频热凝器时,要避免超过设备的额定功率和工作温度范围。
过载使用会导致设备损坏和安全隐患。
5.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操作射频热凝器时,要使用耐高温的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6. 禁止非专业人员操作:射频热凝器是一种专业的加热设备,只有经过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操作。
非专业人员禁止自行拆卸、修理或调试设备。
7. 定期维护保养:射频热凝器应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清洁设备表面、检查电源线是否磨损、检查散热系统是否正常等。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修理或更换设备。
8. 避免使用过程中的干扰:射频热凝器是一种高频设备,容易受到周围的干扰。
在使用过程中,要避免与其他高频设备靠近,以免互相干扰。
9. 紧急情况处理:在使用射频热凝器时,如发生异常情况,如设备冒烟、发出异常声音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断开电源。
如遇到火灾或爆炸等紧急情况,要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10. 储存和运输注意事项:射频热凝器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小心轻放,避免碰撞和水潮。
存放时应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维护射频热凝器的注意事项如下:1. 定期清洁设备表面,避免灰尘和污垢积累。
2. 检查并清理散热系统,确保散热效果良好。
3. 检查电源线是否磨损,如有磨损要及时更换。
4. 检查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温度,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修理或更换设备。
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的术后护理对1例三叉神经痛采用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提出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早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低颅压,并积极预防和护理口唇疱疹、面神经麻痹、外展神经暂时性麻痹、听力减退等并发症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标签:三叉神经痛;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手术后护理;并发症的护理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其方法具有精确定位、不用开颅、手术损伤小、危险小、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灵活、易掌握、易被患者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
三叉神经三支均含有传递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的纤维,射频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可只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为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后经过精心护理,均获较好治疗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三叉神经痛患者1例,男,年78岁,患侧位于右侧;病史10年,Ⅱ支神经痛.经MRI检查可见神经血管异常征象,表现为神经变形、移位及压迹,并排除颅内占位病变引起的继发性疼痛或痉挛,均经过药物或其它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而行射频热凝术治疗。
2 术后护理2.1 一般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不明显,手术治疗虽然彻底,但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
CT引导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近年国内外推广开展的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新方法,其方法具有精确定位、不用开颅、手术损伤小、危险小、疗效确切、安全、复发率低、灵活、易掌握、易被患者接受、并发症少等优点。
三叉神经三支均含有传递痛觉、温度觉和触觉的纤维,射频温度控制在一定温度下,可只破坏痛觉纤维而保留触觉纤维而达到治疗效果,为解除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痛苦开辟了一条新路,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后4h测量血压、脉搏,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的护理【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护理[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护理三叉神经痛[1]是在三叉神经分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大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骤然发生的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为特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自2004年以来,我科对于98例入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实施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毁损术,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98例,其中男44例,女54例,年龄在34岁~76岁,平均年龄岁,病程2个月~30 a,平均 a。
右侧52例,左侧45例,双侧1例。
疼痛分布:单纯Ⅰ支32例,Ⅱ支37例,Ⅲ支19例,Ⅱ、Ⅲ支同时受累10例,本组病例术前曾服药物治疗均效果不明显或药物反应不能耐受。
2 治疗效果最佳78例,良好18例,包括2次治疗后缓解者;无变化2例,包括虽经2次治疗仍有部分疼痛者。
总有效率为96%。
本组并发症有:面颊部血肿2例,均在术后1周内恢复,本组病例中有60例术后限访观察1 a 以上,1 a内复发者3例,分别再次给予射频热凝毁损,仍然有效。
2 a内复发者4例,除面部感觉减退外,术后未发现其他永久性并发症。
3 观察与护理术前护理保证营养患者由于疼痛剧烈,发作频繁,往往不敢说话、漱口、进食,甚至出现自杀行为,故应耐心做好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给予全流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争取在发作后的时间内多进食,以保证营养和增强体质。
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由于不敢说话、漱口和进食,口腔卫生甚差,每日早、晚和饭后给予生理盐水和多贝尔氏液漱口,加强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和溃疡等并发症。
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根据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尽量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为患者介绍本病的有关知识,让患者了解治疗的必要性,清除患者的精神紧张、恐惶、失眠、心情忧郁,对射频热凝治疗效果怀疑的态度,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关心、同情、体贴,为患者排忧解难,清除患者精神上的各种压力,从而密切配合射频热凝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的护理体会【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治疗护理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是位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一种剧烈阵发性疼痛疾病。
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先进方法之一,其主要机理是通过射频电热对三叉神经感觉根的痛觉纤维凝固变性而止痛,公认为是一种简易、可靠、安全、显效、痛苦小的好方法。
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共187例,治疗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87例,男性52例,女性135例,年龄29~84岁,平均年龄63.4岁;右侧117例,左侧70例。
本组病例均曾行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但效果不佳。
1.2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消毒铺洞巾,局部浸润麻醉下,采用前入路法:一般在口角外2.5~3cm处水平线上,向内上后进入卵圆孔或刺入孔达三叉神经半月节或感觉根[1],穿刺到位时患支神经分布区有强烈麻胀痛感,用方波刺激实验判定针位准确后进行热凝,温度85℃,时间3min[2]。
1.3 结果随访3~6月,痊愈156例(占83%),好转31例(占17%)。
2 护理体会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由于长年疼痛,严重损害了病员的身心健康,患者一直处于痛苦状态,情绪低落,多数患者曾多次接受过其他治疗但效果不佳,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有患者因不能忍受疼痛而产生轻生的念头。
因此针对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就要做大量的思想工作让患者重拾信心。
具体做法: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详细讲解整个治疗过程,使其消除不安和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鼓励患者与经射频治疗后痊愈病员沟通,增加其对治疗的信心,在生活上给予体贴关心,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使患者感到医院的温暖,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2.1.2 健康教育患者因剧烈疼痛而不敢刷牙,应告知患者可用棉球轻轻擦拭,严重者可用漱口水。
射频治疗注意事项
1.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资格的工作人员负责操作。
2.本射频,操作中严禁对准眼睛照射,直接照射眼睛会造成不可逆
的损伤。
3.治疗前去除所有金属物品,确保没有金属与病人直接接触;如果
有金属假牙或皮肤填充物,应提前告知医生
4.治疗前有安装心脏起搏器,孕妇,皮肤病,精神异常等不对其治
疗。
5.使用本射频时,负责操作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流程
治疗,并时刻观察治疗者治疗过程中的反应。
6.操作者不使用金属器械,操作时避免佩带手表,项链,手镯等可
传导射频场的饰品。
7.进行治疗时,闲杂人等不得在治疗室逗留,并禁止人员出入。
8.工作完毕后,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流程,关闭治疗仪器。
9.启动的射频器只能对准病变组织。
10.清洁射频器需用专业清洁工具。
11.射频器运转温度:10~27度,保存温度:0~50度,相对湿度(运
转):最高80%无冷凝,相对湿度(保存):最高90%。
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的治疗与护理【摘要】目的:通过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达到了消除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我科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了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通过术前术后精心护理,解决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获得较好的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无死亡及并发症发生,为患者治好疾病,解除了痛苦,此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卵园孔;射频热凝;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313-02三叉神经痛[1]是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疼痛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期内,骤然发生的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为特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间,我科对87例入院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实施了在c型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经卵圆孔行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并以术前及术后精心的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三叉神经痛患者87例,男47例,女40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60岁,右侧46例,左侧41例,病史1—20年。
其中第三支疼痛患者12例,第二支疼痛患者25例,第二支+三支混合疼痛患者48例,第一,二,三支混合疼痛2例。
所有病例均口服过卡马西平、加巴喷丁等药物治疗,服药效果均不佳。
有5例患者行三叉神经周围撕脱术后再疼痛,经无水酒精半月神经节注射后疼痛2例,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术后复发2例。
2 方法患者仰卧于c性臂x线机手术床上【2】,颈仰伸,调试x射线机透视角度;一般将x射线增强器向床尾端旋转30-35℃,向患侧旋转旋转20—25°c,即可清楚地显露患侧卵圆孔。
常规面部消毒、铺单,局麻后进行穿刺,通过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射频穿刺针的位置,正位像时可见针尖位于卵圆孔内,侧位像,针尖位于碟鞍后斜坡与颞骨岩部交界处,利用射频电极刺激定位,测试阻抗为200--300ω,用100hz、0.3ma的电刺激引起三叉神经相应分支支配区的剧痛;用2hz,2v电刺激运动神经,应该没有咬肌的颤动。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9 年第 6 卷第 5 期2019 Vol.6 No.5103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对策分析与研究赵晓敏(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疼痛科,山西 临汾 041000)【摘要】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对策。
方法 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65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遵循常规护理,实验组落实系统护理对策。
比较两组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满意水平;住院的时间、疼痛缓解的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神经痛评分、焦虑积分;面部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满意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住院的时间、疼痛缓解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神经痛评分、焦虑积分相似,P >0.05;护理后实验组神经痛评分、焦虑积分优于对照组,P <0.05。
实验组面部麻木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系统护理对策在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减轻焦虑和减少并发症,有效缓解疼痛,缩短住院的时间,患者满意水平高。
【关键词】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痛;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5.103.02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区发生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男性较多发病,且中老年较多[1-2]。
本研究分析了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7年2月~2018年6月65例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男性、女性分别是12和20例。
年龄31~81岁,平均(55.55±2.11)岁,右侧三叉神经痛24例,左侧三叉神经痛8例,发病时间3个月~24年,平均(11.21±2.21)年。
第三支疼痛10例,第二支疼痛10例,第一支疼痛6例,二+三支疼痛4例,一+二+三支疼痛2例。
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是一种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症状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在进行这项治疗时,一些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的有效性。
下面,我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完整地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1. 术前评估在患者接受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病史、疼痛部位和疼痛特点等信息的详细了解。
还需要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变的位置和范围。
术前评估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手术治疗的针对性和治疗效果。
2. 安全性考虑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是一项微创治疗技术,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如大脑血管和面神经。
对于合并疾病的患者,需要谨慎评估手术的安全性,并在术中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3. 治疗适应症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并非所有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不同类型和原因引起的三叉神经痛,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选择。
在确定治疗方案时,需要明确患者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并综合考虑其他治疗方法的优劣势。
4. 术后康复术后的康复管理对于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舒适度都至关重要。
对于患者来说,需要维持口腔卫生,避免过度的运动和外伤,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而对于医务人员来说,则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并及时处理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5. 个人观点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在进行该项治疗时,我认为需要充分重视术前评估的重要性,同时对治疗适应症、安全性和术后康复等问题进行全面考虑,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结回顾在本文中,我全面讨论了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应注意的问题,并根据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分别从术前评估、安全性考虑、治疗适应症、术后康复和个人观点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通过本文的阅读,相信读者能够对三叉神经射频消融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并对其应注意的问题有全面、深刻和灵活的认识。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治疗的过程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是一种三叉神经损毁术,常用于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效果较好,一般能够术后立即止痛,但是治疗过程中高温炙烤可产生剧痛,很多患者无法耐受。
射频热凝术也是目前常用的一种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一般医院进行治疗的过程如下:(一)术前准备1.术前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手术效果、可能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取得病人和家属的理解与合作,并签订手术协议书。
2.对于高龄者可以行心电图、胸透、血常规和出凝血时间检查,以排除严重心肺疾病。
术中有诱发心肺疾病的可能。
3.术前普鲁卡因皮试,面部备皮。
4.术前停用卡马西平等止痛药物。
5.严重高血压者要求术前控制血压,使之接近正常范围。
(二)基本操作过程1.病人取仰卧位,卵圆孔半月神经节定位穿刺时一般采用Hartel 前人路穿刺法,即在病人患侧口角外下3cm(A)点,/患侧外耳孔(B)点及同侧瞳孔(C)点三点做AB 及AC 连线。
2.常规消毒、铺巾,用1%普鲁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过敏者改用利多卡因)。
3.取A 点为进针穿刺点,使用前端裸露0.5cm 的8 号绝缘穿刺针,针尖对准同侧卵圆孔,针身保持通过AB、AC 两线与面部垂直的两个平面上,缓慢进针,直到卵圆孔。
4.当针头接近或进入卵圆孔时,病人可出现剧痛,穿刺针有一种穿透筋膜的突破感。
再进针0.5~1cm,即可达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
如果针尖抵达卵圆孔边缘而进针受阻·,可将针尖左右或前后稍加移动,即可滑过骨缘而进入卵圆孔,一般进针深度为6~7cm。
5.在针尖确实进入卵圆孔后,拔出针芯大多数可见有脑脊液流出,也可拍X 线平片或行CT 扫描证实(图9—3、9—4)。
此时拍侧位片,可见针尖位于斜坡突出处最高处。
有条件者,全部过程最好在X 线荧光屏监视下进行。
6.根据疼痛分布区的不同调整针尖的位置。
7.先给予每秒50 次的方波,延时1ms,电压0.1—0.5V 进行脉冲电流刺激。
如相应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感觉异常或疼痛,证实电极已达到相应的靶点,否则应重新调整。
射频热凝疗法治三叉神经痛注意事项介绍射频热凝疗法是一种常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该方法通过使用高频电流产生的热能来破坏疼痛神经末梢,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症状。
射频热凝疗法相对于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稳定等优点。
然而,在进行射频热凝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时,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本文将详细介绍。
术前准备在进行射频热凝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术前准备工作。
首先,患者需要完成一次详细的医学检查,包括疾病史、体格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确保患者适宜接受射频热凝疗法。
术中操作射频热凝疗法需要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术中操作时,需要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器械,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麻醉麻醉是射频热凝疗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环节。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择局部浸润麻醉或表面麻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在进行麻醉时,需要注意麻醉剂的选择和使用方法,确保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
射频导管的放置术中,需要将射频导管准确地放置至患者的疼痛部位。
在放置导管时,需要遵循导管放置的解剖学原则,并通过适当的引导方式,确保导管的准确位置。
在放置导管之前,还需要进行适当的皮肤消毒和局部麻醉,以避免感染和疼痛。
温度控制射频热凝疗法的关键是通过控制温度来破坏疼痛神经末梢。
在术中,需要严密监测和控制治疗过程中的温度。
通常情况下,射频热凝疗法的治疗温度为65-80摄氏度,持续时间一般为60-120秒。
在进行射频热凝疗法时,需要遵循治疗温度和持续时间的规定,以确保疼痛神经末梢的有效破坏。
安全措施在术中进行射频热凝疗法时,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首先,需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需要进行严密监测,包括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
在发生紧急情况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目的:分析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经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和疼痛改善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对比。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过程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能有效减少感染发生,促进疼痛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标签:射频温控热凝;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效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病理复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该病的治疗,传统方式主要为口服药物,但疗效不够理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高[1]。
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临床上逐步引入了物理疗法,经皮射频热凝术便是常见的治疗方式。
临床表明,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过程中加强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2]。
本文旨在分析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特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经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的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经射频温控热凝治疗的6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试验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9岁-75岁,平均年龄(50.44±12.16)岁,其中有28例为单侧发病,2例双侧发病;对照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30岁-76岁,平均年龄(51.06±12.44)岁,其中有27例为单侧发病,3例双侧发病。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操作规范【适应证】1凡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长期药物治疗无效,均可进行射频热凝治疗。
2高龄患者不能耐受显微减压术者。
3经三叉神经根显微减压术后,仍有疼痛发作者,亦可应用射频热凝治疗。
【禁忌证】1已行半月节感觉纤维和三叉神经后根切断术,术后仍有疼痛者。
2三叉神经痛第一支痛的病例。
【术前准备】1应向患者和家属解释,让他们了解手术效果和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以期得到理解和合作。
2对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患者,可先在静脉内注入神经安定镇静药。
3一般在放射科进行,以便必要时用X光机校正穿刺方向。
4取仰卧位,在局麻下进行,有条件时也应用超短时作用的麻醉药,在电热凝时的短暂时间内使病员睡眠,热凝后行感觉试验时患者又已清醒,以减少恐惧。
【操作方法及程序】1在患者面上画出三个标志点:①外听道前3cm。
②瞳孔内下方2cm。
②口角外侧2.5cm处。
第①和②标志点为指向卵圆孔位置,第②标志点为经皮进针点。
2半月节穿刺:选用l9~20号针头。
电极暴露长度,限于1个分支3~5mm,疼痛在2个分支时,则暴露7~8mm。
在针穿过颊部软组织时,木者可将食指置于患者口腔内,以免刺穿口腔,同时可借手指摸到患者蝶骨大翼外侧突,以确定穿刺方向。
穿刺方向极为重要,从正面看穿刺针应对准同侧瞳孔,从侧面看应对准外耳门前3cm处,与水平面成15~30度夹角。
一般进针6.5~7.5cm可达卵圆孔,在卵圆孔外注入少量局部麻醉用药,以减少疼痛。
在进入卵圆孔时常有穿破筋膜或肌腱的感觉,穿刺固有膜时,有小的突破感。
患者感觉有沿下颌放散性疼痛。
进入卵圆孔后再推进1~1.5cm方可达三叉神经后根。
卵圆孔进针时,避免从外侧1/3进入,以免深刺入颞叶。
也勿朝向蝶鞍,以免损伤眼球运动神经。
如位置准确,拔出针芯后常有脑脊液流出。
3X线定位:侧位相上卵圆孔应位于斜坡与岩骨嵴交点前15mm处,半月节多在斜坡与岩骨嵴的交点处。
三叉神经根位于蝶鞍底与斜坡交点(0点)5~l5mm的范围内,第3支离斜坡线前5mm,斜坡与岩骨嵴的交点为三叉神经后根2、3支的纤维所在。
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目的对经射频热凝术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10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分成观察组和治疗组,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术中的严密配合、观察术后反应及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一般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和79.6%,P<0.05),两组均无面瘫、角膜炎、颅内感染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但观察组面部肿胀、麻木感,口腔感染、角膜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具有重要作用。
标签:射频热凝术;三叉神经痛;围手术期护理三叉神经痛(tfigeminal neuralgia,TN)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疼痛,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神经系统常见的疾患[1],本病很少有自愈者,随病情发展疼痛加剧,发作逐渐频繁[2]。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虽然有许多种,从物理疗法、口服药物治疗,到注射封闭治疗以及手术切断、撕脱术、微血管减压术等治疗,但各有利弊[3]。
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技术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止痛效果好、复发率低及可重复治疗等优点[4]。
笔者所在医院疼痛科应用经皮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又神经痛,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10年6月来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8例,均MRI检查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全部病例均符合《神经病学》拟定的原发性三又神经痛诊断标准[5],都经过常规药物治疗无效后选择射频热凝术。
其中,男50例,女58例,年龄26~75岁,平均(58.5±1.5)岁,病程4个月~19年。
所有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围期手术护理组(观察组)、一般护理组(对照组)各54列。
ASA-601T射频热凝器治疗三叉神经注意事项
将ASA-601T射频温控热凝毁损温度控制在75℃左右,利用不同神经纤维对温度耐受的差异,有选择地破坏半月神经节内传导面部痛觉的细纤维,而保存对热力抵抗力较大的传导触觉的粗纤维。
这样可得到疼痛消失而触觉保留的效果,且安全、高效,术后即刻止痛,复发率低、费用低廉。
与过去其他几种手术方法相比有其明显的优越性。
注意事项一:
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的关键在于穿刺能否成功。
采用Hartel前路法穿刺,穿刺点定位和穿刺方向非常重要,掌握得当可徒手穿刺成功。
如遇困难可借助DSA 或C臂引导。
掌握好进针深度,一般进针深度在6-8 cm。
卵圆孔位于蝶骨大翼根部,呈卵圆形,大小为(6.9±0.2)mm×(4.1±0.1)mm,其后外侧为棘孔、颈动脉外口,其内侧可出现导静脉孔,概率为40%。
在使用华夏康宁穿刺针穿刺时如果过于向前,易经翼腭孔至眶下裂,形成眶尖综合征,造成视神经及相关颅神经损伤。
如果刺入导静脉孔至海绵窦,则会造成海绵窦损伤。
如果方向过于靠后,可刺伤颅外段颈内动脉,甚至刺入颈静脉孔,致后组颅神经损伤。
注意事项二:
半月节射频治疗后,患者出现面部麻木,系感觉纤维毁损所致,会持续很长时间,随时间推移会逐渐减轻。
明显面部肿胀多为反复穿刺引起,不需特殊处理,多于3-5天内消失。
咬肌肌力减弱,多为触觉纤维、运动纤维受热所致,可给予对症处理,一般1-2月后可恢复正常。
热凝全过程中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眼球活动、角膜反射及下颌活动情况;如出现眼球震颤或异常活动,说明影响了动眼、外展或滑车神经;
如角膜反射减弱说明温度过高影响或损害了第I支。
遇上述情况均应重新调整针尖的位置或停止热凝。
术后面部出现的短期串跳痛或感觉缺失性疼痛的发生可能与毁损不全或温度过高有关,热凝时需依据患者面部麻木的变化控制好温度。
恶心、呕吐,头痛、头晕一般1-2天消失,观察或对症处理。
注意事项三:
对于有第Ⅰ支痛者,我们采用眶上神经毁损,取得了较好效果。
在II、III支热凝时特别注意温度在80℃以下,针尖不宜过深,并于射频控温热凝术后第二天检查角膜反射,早发现,早治疗。
毁损的温度和位置是预防麻痹性角膜炎发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