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I外审准备工作任务.doc附件四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1
如何做好迎接外审的准备工作一.正确对待外审1每次审核都是有目的的。
譬如,接受第三方审核,通过认证,获得证书;接受第二方(顾客)审核,希望成为他们的供方,或者其他什么目的。
准备工作必须围绕这个目的进行。
2立足于建立和执行符合要求的体系。
通过认证、获得顾客认可的前提是,实际上已经建立符合标准、相应法规条例和顾客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要展示自己有能力提供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因此,要会用客观证据来证实自己有能力,有效地执行这个质量管理体系。
3积极展示自己能力。
无论什么审核目的,迎接外审都是一次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
必须正确对待,特别要正确对待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
不合格不是好事,但可以变成好事。
要从正面认识。
因为,不符合客观存在,这次不被发现和纠正,将来总会带来比现在更大的损失。
4积极配合审核方做好审核工作。
顺利完成审核是审核方和被审核方共同的任务。
审核是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审核方希望尽快能从现场取得充分的证据,从而相信被审核方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符合审核准则,是有效的;被审核方应当积极展示符合审核准则的各种证据,证明自己所建立的体系符合标准要求,执行是有效的。
二.如何做好这项工作,主要把握好如下各个方面:明确这次审核的目的和审核的范围管理者代表和负责迎接审核工作的主管人员必须事先尽量早了解、确定以下信息:1审核的目的。
这次审核是认证(2008版认证审核),还是第二方审核,或者其他什么目的。
2审核的判别准则。
不同审核目的应当用不同的审核准则。
通常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自己的手册、程序和其他体系文件和产品文件,还有和顾客签订的合同,以及适用的各种法规条例等,都是审核的准则。
但是,不同审核目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譬如第二方审核比较侧重于与他们产品有关的要求。
第三方审核侧重于过程和顾客的要求。
3审核的范围。
确定审核的地点、职能、产品等范围(到时SGS会提供审核计划)。
关于外审准备及注意事项外审是指对一个组织或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报表以及企业管理等进行审核和评估的一种行为。
外审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企业进行外审可以对企业的财务问题进行评估和解决,提高企业的财务健康水平。
外审准备是外审的关键步骤之一,在进行外审之前,组织或企业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外审能够顺利进行。
以下是外审准备的一些重要事项和注意事项:1.确认外审的目的和范围:在进行外审之前,组织或企业需要明确外审的目的和范围。
外审可以有不同的目的,比如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发现潜在的风险等。
同时,外审的范围也需要明确,包括审核的时间段、事务范围等。
2.确保财务记录的准确性:在外审之前,组织或企业需要确保财务记录的准确性。
这包括检查财务报表、确认财务记录的完整性和一致性等。
同时,还需要确保财务记录的相关文件和凭证的保存完好,以便外审人员进行审核和评估。
3.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文件:组织或企业在进行外审时需要向外审人员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文件。
这些文件可能包括财务报表、财务记录、税务文件、合同和协议等。
提供足够的信息和文件可以帮助外审人员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4.配合外审人员的工作:在进行外审期间,组织或企业需要配合外审人员的工作。
这包括提供所需的文件和信息、回答外审人员的问题等。
同时,还需要为外审人员提供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以便他们能够顺利进行外审工作。
5.检查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在外审准备期间,组织或企业还需要对其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确保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而采取的控制措施。
通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估,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
6.预防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在外审准备期间,组织或企业还需要预防和解决潜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财务记录的错误或疏漏、内部控制系统的问题等。
通过及时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确保外审的顺利进行,并提高企业的财务健康水平。
外部评审工作准备方案一、前言外部评审是指组织对自身的管理、运作、业务活动和成果等方面请有关单位或专家进行客观、公正的审查和评定。
外部评审工作准备方案的制定,对于确保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评审结论的客观有效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做好外部评审工作的准备,我们制定了以下方案。
二、工作目标与任务1. 目标:确保外部评审工作的顺利展开,保障评审结论的客观准确。
2. 任务:a. 确定评审范围和对象;b. 制定评审方案和审查标准;c. 开展内部自查和整改;d. 邀请外部评审专家;e. 组织评审准备培训;f. 做好评审文件准备。
三、评审范围和对象评审范围包括组织的管理体系、业务活动、项目成果、质量管理、安全环保等方面。
评审对象包括公司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项目组成员等。
四、评审方案和审查标准1. 评审方案要求:a. 确定评审的时间节点和流程;b. 对评审范围、对象、内容、方式等进行明确规定;c. 制定评审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2. 审查标准要求:a. 明确评审的指标和标准;b. 确保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和客观性。
五、内部自查和整改1. 自查要求:a. 组织部门对自身进行全面自查,发现问题和不足;b. 制定整改方案。
2. 整改要求:a. 针对自查结果,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b. 确保在评审前完成整改。
六、邀请外部评审专家1. 确定评审专家的条件和要求;2. 邀请具备相关领域经验和资质的专家参与评审;3. 提供评审专家费用及工作安排。
七、评审准备培训1.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评审标准和流程的培训;2. 确保参与评审的人员了解评审要求和流程。
八、评审文件准备1. 准备评审所需的文件和资料;2. 确保文件完整、准确,以便评审专家进行审查。
九、总结1. 对评审工作的准备进行全面总结,总结出经验和不足;2. 根据总结结果完善外部评审工作准备方案。
在外部评审工作准备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我们将充分发挥内外部资源的协同作用,确保评审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评审结论的客观准确。
如何进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外部审核准备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而外部审核则是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一次重要检验,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为了顺利通过外部审核,企业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下面,我们将详细探讨如何进行安全管理体系的外部审核准备。
一、理解审核标准和要求首先,企业需要深入理解将要接受审核的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和要求。
这可能包括国际标准如 ISO 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或者特定行业的标准和法规。
获取并仔细研究相关的标准文件、指南和解释,明确审核的重点和关键要求。
同时,与审核机构进行沟通也是非常重要的。
了解他们的审核流程、方法和重点关注的领域,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二、成立审核准备小组组建一个专门的审核准备小组,小组成员应包括来自不同部门的代表,如安全管理部门、生产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
这样可以确保准备工作涵盖企业的各个方面。
明确小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小组负责人应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对安全管理体系的深入了解。
三、进行内部审核在外部审核之前,先进行全面的内部审核。
内部审核可以帮助企业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整改。
制定内部审核计划,确定审核的范围、程序和方法。
审核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经验,以确保审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在内部审核过程中,要对安全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安全政策、目标、程序、培训、应急响应等。
对发现的不符合项进行详细记录,并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
四、整理和完善文件资料文件资料是审核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对相关文件进行整理和完善。
这包括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表格等。
确保文件的内容准确、清晰、完整,并与审核标准和企业的实际操作相一致。
对过期或不再适用的文件进行更新或废止。
同时,要注意文件的管理和保存,确保文件易于查找和查阅。
五、培训与沟通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审核的重要性以及与他们工作相关的安全管理要求。
外审前的准备工作及审核技巧外审是指企业或组织聘请外部专业机构或个人对其经营、管理、财务状况等进行独立的审核工作。
外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相对独立、公正、客观的审计意见,帮助企业或组织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增强对财务风险的监控。
外审工作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文件和准备材料:外部审计师需要检查企业或组织的相关文件和准备好需要的审核材料,包括财务报表、账簿、合同、凭证等。
这些文件和材料将帮助审计师了解企业或组织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
2.建立沟通渠道:审计师需要与企业或组织的相关人员建立沟通渠道,并了解其组织架构和运营方式。
与企业或组织的管理层、会计师等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或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
3.了解行业背景和法规要求:审计师需要对企业所在的行业背景和相关的法规要求有一定的了解。
这有助于审计师更好地理解企业或组织的经营环境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
4.制定审计计划:审计师需要根据企业或组织的具体情况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时间安排。
审计计划应该合理、详细,能够保证对重要事项的审查和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
外审过程中的审核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聚焦重要事项:审计师应该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对企业或组织经营活动中的重要事项进行审查。
对于对企业或组织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审计师应该更加关注,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检查。
2.随机抽样:在审查财务报表和账簿等材料时,审计师可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减少对企业或组织的干预。
3.与企业内部沟通:审计师在审核过程中应该与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保持密切的沟通。
与会计人员、财务主管等人员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或组织的业务活动,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4.注重细节和精确性:审计师应该注重细节和精确性,对财务数据和文件进行仔细分析和核对。
避免出现错漏和错误的情况,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关于外审准备及注意事项外审是指对一个企业或组织的财务状况、运营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独立、公正的审核和评价的过程。
外审的目的是为了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确保财务报告和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为了有效进行外审,企业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且在执行过程中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
准备工作:1.编制相关财务报告:企业需要按照财务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
这些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
2.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企业应当建立和维护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其进行评估和审查。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一个企业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3.提供必要的文件和记录:企业需要向外审人员提供与外审相关的文件和记录,包括财务会计凭证、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支持文件等。
这些文件和记录应当得到正确保存,并能够方便地查阅。
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外审机构:企业应当选择有经验和信誉的外审机构进行外审。
外审机构应当具备独立性和专业素质,并对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信息进行独立的、公正的评估和审查。
2.与外审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企业管理层应当与外审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
这有助于外审人员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并能够进行准确的评估和审查。
3.加强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当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维护,确保其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外审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4.保持良好的记录和档案管理:企业应当保持良好的记录和档案管理,确保外审人员能够方便地查阅和审查相关文件和记录。
这有助于提高外审的效率和准确性。
5.外审报告的正确理解和处理:企业应当正确理解和处理外审报告的内容和结论。
外审报告应当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企业应当根据外审报告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
总之,进行外审是一个相对复杂和重要的过程。
企业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并在执行过程中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以确保外审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ISO质量体系外审工作准备(五篇范例)第一篇:ISO质量体系外审工作准备ISO质量管理体系外审工作准备品管部1.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文件清单,发放回收记录。
2.质量记录(程序规定的)的分类,标示,便于查阅。
3.质量目标考核资料4.质量会议,质量通报,内部报告,不合格处理单统计分析,5.管理评审资料,评审计划,会议记录,评审报告,会议签到表。
6.计量器具台账,校准记录,鉴定合格证书,合格标识。
7.顾客投诉,售后服务的处理,分析记录,及纠正措施。
8.内部审核记录,审核计划,检查表,不符合项报告,内审报告,跟踪验证(纠正预防措施,首末次会议签到。
9.不合格品处理单的处理流程,职责,再次检验的结果记录必须填写完整,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
10.数据的分析(包括投诉,顾客信息、产品的合格率、过程中产生的内部报告的处理信息,供应商信息等)的记录。
11.针对公司的质量方针,完成质量目标情况,内部审核,外部审核,数据分析,以往所采取的救助措施,管理评审提出是决定,措施,采取了哪些纠正预防措施,对这些措施的结果进行验证保存记录。
12.外审过程应保持的态度ISO质量管理体系外审工作准备生产部1.对公司下发的有效文件进行清理,整顿,编制文件清单。
2.对本部门下发的文件是否经过审批,保存下发的记录。
3.对部门的质量目标进行逐月统计,分析,相关改进措施4.公司对部门规定的职责,部门领导的职责清楚,对部门内的设置岗位进行职责分配。
5.建立生产加工设备台账,要有设备年度/定期保养计划,保存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使设备出游受控的状态6.特殊工种人员资格进行监督认可(如电工、电焊、叉车司机、锅炉工等)7.生产现场确保得到图纸工艺文件以及生产流程卡等信息资料。
8.生产流程卡规定的班组长签字栏签字完整9.现场的产品,零部件的摆放,标示清晰,工作环境整洁有序。
10.生产加工过程形成的记录保存,(报完工单,交接单,入库单,流程卡)等。
11.计量器具在规定的鉴定周期内,并做好维护保养。
外审前准备工作及各公司需注意事项外部审计是指由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机构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内部控制以及其他财务信息进行审查和验证的过程。
外部审计的目的是确认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可靠,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以下是外审前准备工作及各公司需注意事项的一些建议。
1.审计文件准备:公司应准备好相关的财务资料,包括银行对账单、发票、凭证等。
此外,还需要准备一份详细的会计政策手册,以解释公司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原则和方法。
2.内部控制评估:公司应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确认所有财务交易都有合适的授权和审批,并确保安全可靠的账务记录。
如果发现内部控制存在不足,应及时进行改进和修正。
3.财务报表编制准备:公司应按照相关会计准则准备财务报表,并确保报表真实可靠、无误差。
同时,应根据审计准则提供足够的披露和注释,以方便审计师理解和验证财务报表。
4.与审计师的沟通:公司应与审计师进行充分的沟通,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期望。
审计师需要了解公司的业务模式和流程,以便更好地进行审计工作。
公司也要与审计师分享公司的风险和关键问题。
各公司需注意事项:1.合规性:公司应确保财务报表的编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及时更新会计政策以适应法律法规的变化。
此外,公司还应确保报表披露的准确性和充分性,以避免被指控虚假陈述。
2.内部控制: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制度流程,确保公司的财务交易合法合规,并降低潜在的风险。
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对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如果发现不足,可能会对公司的财务报表表达保留意见。
3.审计准备:公司应及时准备好相关资料,提供给外部审计师进行审计工作。
如果公司在审计准备方面存在滞后或不积极配合,可能会延长审计周期,增加审计费用。
4.企业文化:公司应营造出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提高员工对财务合规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员工应遵守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确保其工作行为符合公司的内部控制要求和审计师的审计要求。
总的来说,外部审计对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对公司的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审查和验证。
质量认证的外审准备工作一、概述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追求卓越的质量管理成为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质量认证外审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起到了监督和检验的作用。
因此,做好外审准备工作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确定外审计划为了确保外审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首先要确定外审计划,明确外审的时间节点、范围和内容。
在制定外审计划时,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充分考虑各项工作的难易程度和耗时情况,合理安排外审的时间表。
三、准备相关资料在外审前,企业需要准备相关的文件资料,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程序(SOP)、记录文件等。
这些资料是外审的重要依据,企业应确保这些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便外审人员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
四、开展内部审核内部审核是企业自我检查和自我提升的重要环节。
在外审前,企业应开展内部审核,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以确保外审的顺利进行。
五、制定外审准备工作方案为了有条不紊地进行外审准备工作,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外审准备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工作内容、时间节点等,确保外审准备工作有序进行,避免出现疏漏和纰漏。
六、培训相关人员外审人员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有着专业的要求,企业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和应对外审的能力,确保外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七、跟踪整改在内部审核和准备外审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不符合要求之处。
企业应及时跟踪整改,制定整改方案,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外审的合格通过。
八、建立外审准备文件在外审前,企业应建立外审准备文件,包括外审申请表、外审准备清单、外审自检表等。
这些文件有助于组织和管理外审准备工作,确保外审的顺利进行。
九、组织模拟外审企业可以组织模拟外审活动,邀请内部员工或外部专家扮演外审人员的角色,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和弱点,并及时进行改进和提升,为外审做好充分准备。
TS16949 外审准备及工作注意事项为迎接本年度ISO/TS16949换证审核, 管理部就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作了如下明细要求, 希望能帮助到各位。
一、各部门通用要求:一)KPI统计分析报告,请依据质量手册附件五项目补齐: 各部门检讨更新本部门的KPI统计分析报告, 特别是KPI不合格改进报告, 措施一定要具体、可操作、可举证。
( 我们每月15日会开月度管理会议)二)文件和资料的准备1.各部门主管须熟悉本部门ISO/TS16949体系文件要求。
请大家集中学习并检讨程序文件, 需要修改的请在本月修改完成( 特别是品质与PMC) 。
2.所有文件必须是受控的状态, 非受控、作废、旧版一律撤除现场; 各办公桌、台、墙壁、门窗、作业机台不准贴非受控、旧版、作废文件。
3.所有文件必须建立档案目录且为最新版本, 标识清楚。
( 需在三分钟内找到, 有不清楚如何放置的, 可到文管中心参考如何归类及存放文件) 。
三)各种记录的整理( 最近连续12个月, 至少需要有从4月份开始的正式记录) :1.业务/采购的质量记录可按客户单号或日期进行整理, 分门别类,标识清楚, 装订成册; 内容务必完整, 不得涂改; 修改处用斜线划掉, 并签上姓名和日期。
2.生产/品质部门的质量记录可按客户PO单号或批号或生产日期等进行分门别类。
所有务必检查各种记录的关联, 嵌套关系, 请慎重( 依据业务提供的订单作) 。
3.各种记录的遗漏与否须按作业流程整理检查, 各项质量记录是否完整、规范, 如填写、审核、批准是否符合要求等, 至少最近半年的记录, 确保基本没问题, 并进行整理、标识, 便于到时查找, 所有检验记录需与控制计划/SOP上面描述的相一致。
四)人员1.所有人员必须理解本工位作业标准、质量方针、公司质量目标,公司质量目标为: 1) 客户退货批次为0; 2) 产品交付达成率100℅) 、公司流程及分类和本部门各流程KPI。
2.回答问题的人员一定要清楚程序及所准备的文件资料及记录存放地点。
实验室面对外部审核时工作安排流程英文版Laboratory Work Arrangement Process when Facing External AuditsLaboratorie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various industries by conducting tests,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products. To maintain credibility and compliance with industry standards, laboratories are often subject to external audits by regulatory bodies, customers, or accreditation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navigate through these audits, laboratories must have a well-defined work arrangement process in place.The first step in preparing for an external audit is to establish a dedicated audit team. This team should include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departments within the laboratory, such as quality assurance, technical staff, and management. Each team member should be assigned specific 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to ensure that all aspects of the audit are adequately addressed.Next, the audit team should conduct a thorough review of the laboratory's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QMS) to identify any gaps or areas for improvement. This may involve reviewing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training records, equipment calibration logs, and other relevant documentation. Any discrepancies should be addressed and corrective actions should be taken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industry standards.Once the audit team has completed their review, they should develop a detailed audit plan outlining the scope of the audit, the objectives, and the timeline for completion. This plan should be shared with all relevant stakeholders to ensure alignment and cooperation throughout the audit process.During the audit, the audit team should be prepared to provide documentation, answer questions, and demonstrate compliance with industry standards.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audit team to remain transparent, cooperative, and responsive throughout the audit process to ensure a successful outcome.After the audit is complete, the audit team should conduct a debriefing session to discuss the findings, any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d any corrective actions that need to be taken. This information should be documented and shared with management to ensure that necessary changes are implemented.By following a well-defined work arrangement process, laboratories can effectively prepare for external audits and demonstrate their commitment to quality and compliance with industry standards.中文翻译:实验室在各行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进行测试、实验和研究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外审前准备工作及各公司需注意事项一、审核过程:1.整个审核过程中切忌与老师顶撞,可以沟通和讨论,但要适可而止,关键是要注意方法和方式;2.提供资料时不允许提供整套的记录或文件,要那个给那个,而且在递给老师之前一定先审核,必要时可更换;3.陪同的人员要把路线安排好,既要符合流程规定,也要规避一些我们已知的风险;4.提前把审核计划发给各相关部门,让他们做好充分准备;5.陪同人员要做好时刻与老师沟通,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二、共性问题注意事项:1、文件管理:是否受控、是否有发放回收记录(如工艺标准是否回收),外来文件是否齐全(2760、食品安全法是否增加),一、二、三级各类文件目录是否齐全,有无编制审核;2、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各部门人员是否清楚?各部门每月达成情况是否填写实施实绩表?未达成部分是否进行分析改善(即填写C/A单)?3、各部门是否有相应的数据分析?改善?(可用每月的述职报告中的数据,如人员流失等,但提供述职报告时,尤其是生产与品保应规避部分严重问题点);4、各类记录填写要规范,如更改、签名等;5、记录保存时间要求:质量记录至少保存2年,进出口记录至少保存3年。
6、各工厂准备好充足的口罩、鞋套、干净的工作服、帽,另要保证审核当天员工工作服的清洁。
三、品保应注意事项:1、合格供方名录、原物料清单(供应提供,有供应与总经理人员签字)、供方考核等;2、每个验收标准中提到的相关的验证,如厂商的每批出厂报告(项目要提供全,频率要对)、定期的第三方验证、厂商的三证、照片等;3、进货检验的原始记录、检验单(抽查数量、检验项目要全,要有据可依)、不合格评审单等;4、库中产品状态的标识要清楚,封解库单开具要及时等;5、不合格品处理,回馈单、异常改善追踪单等,应该有相应的改善措施(原物料部分由供应商提供,成品部分由生产商提供),务必要将流程走完整,如各相关领导签批意见等。
6、制程的设计标准、工艺标准执行要与张贴、现行的一致,且应受控(现场张贴可以直接盖厂办的章,但要是红色);7、至少准备3-6份客诉处理的单子,要体现整个流程包括后继的改善的确认,客诉最好不要是同一类的;8、HACCP计划中确定的关键控制点的监控记录、频率要与规定相符;9、外部水质检验报告每半年检一次(项目尽量要体现安全指标);10、SSOP文件中规定的有毒有害物品(含清洗剂、消毒剂、润化剂)的双人双锁管理、领退登记要体现;11、SSOP中规定的自行对各出水口进行检测的,要有计划、有检测;12、添加剂的备案与管理;13、药品废液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