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阅读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72 KB
- 文档页数:1
文言文专题训练--------蒲松龄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马骥,字龙媒,贾人子。
美丰姿,少倜傥,喜歌舞。
辄从梨园子弟以锦帕缠头,美如好女,因复有“俊人”之号。
十四岁,入郡庠,即知名。
后从人浮海①,为飓风引去,数昼夜,至一都会。
其人皆奇丑,见马至,以为妖,群哗而走。
入山村,其间形貌亦有似人者,然褴褛如丐。
马问其相骇之故,答曰:“尝闻祖父言,西去二万六千里,有中国,其人民形象率诡异。
但耳食之,今始信。
”问其何贫,曰:“我国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
其美之极者,为上卿;次,任民社;若我辈出生时,父母皆以为不祥,往往弃置之。
”问:“此名何国?”曰:“大罗刹国,都城在北去三十里。
”天明,始达都。
时值朝退,朝中有冠盖出,村人指曰:“此相国也。
”视之,双耳皆背生,鼻三孔,睫毛覆目如帘。
又数骑出,曰:“此大夫也。
”以次各指其官职,率狰狞怪异。
然位渐卑,丑亦渐杀。
此间有执戟郎为先王出使异国所阅人多揖为上宾。
居久之,与主人饮而醉,以煤涂面作张飞。
主人以为美,设筵,邀当路者饮,令马绘面以待。
马婆娑歌“弋阳曲”,一座无不倾倒。
明日,交章荐马。
王喜,召以旌节。
既见,酒酣,王曰:“闻卿善雅乐,可使寡人得而闻之乎?”马即起舞,亦效白锦缠头,作靡靡之音。
王大悦,即日拜下大夫。
时与私宴,恩宠殊异。
久而,官僚百执事颇觉其面目之假,所至辄见人耳语,不甚与款洽。
马至是孤立,惆然不自安。
遂上疏乞休致,不许。
又告休沐,乃给三月假。
于是乘传②赴海市,见龙君。
龙君乃言:“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
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
”生稽首受命,立成千余言,献殿上。
龙君击节曰:“先生雄才,有光水国多矣!”酒炙数行,龙君执爵而向客曰:“寡人所怜女,未有良匹,愿累先生。
”于是拜为驸马都尉。
以其赋驰传诸海。
诸海龙君,皆专员来贺,争折简招驸马饮。
由是“龙媒”之名,噪于四海。
异史氏曰:“花面逄迎,世情如鬼。
嗜痂之癖,举世一辙。
小惭小好,大惭大好。
2020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 期末复习专题文学作品赏读二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摘自《鸿门宴》)(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令张良留谢.谢:辞别。
B.会.其怒,不敢献会:适逢。
C.大王来何操.操:携带。
D.竖子不足.与谋足:足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B.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C.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D.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叙述的事情属于刘邦、项羽为争夺霸主地位而在鸿门宴上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口技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会”“凑”“乳”“舒”“名”等文言实词的意思。
2、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3、了解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区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理解侧面描写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yì语()惊觉欠伸()倾侧()夫叱()未几()中间()意少舒()夫hōu声起()几欲先走() yè屋许许声()()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会宾客大宴()()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京中有善口技者()施八尺屏障()满座寂然()妇抚儿乳()儿含乳啼()众妙毕备()以为妙绝()两股战战()()3、辨析下列表示时间的词语,将它们分别填在横线上。
少顷既而是时一时未几忽俄而忽然①表示突然发生②表示同时发生③表示相继发生④表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⑤表示过了很短时间就发生4、翻译句子:(出示问题卡)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堂寂然,无敢哗者。
②满堂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5、文中还有那些词句的意思不清楚的,请做上记号,并摘抄下来。
二、学习研讨1、导入。
2、交流预习。
3、阅读研讨。
(1)口技艺人表演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文中描摹声响的语句,并说说声响的特点。
(2)找出文章描写听众反应的语句,思考这些描述有什么作用?(3)文章为何在开头、结尾皆清楚地交代了道具?三、巩固延伸(一)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成衣成衣匠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
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
昔有人持匹帛②命成衣者裁剪。
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
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③,背必伛④,需前短而后长。
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⑤宜衣长。
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⑥之心。
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选自清·钱泳《履园丛话》)【注释】①成衣匠:裁缝。
②帛:丝绸。
③慵:慵困,精神不振。
④伛:弯曲(曲背)。
⑤缓者:指性子慢的人。
⑥蓄觊(jì)觎(yú)之心:靠平时细心体察来积蓄。
【译文】裁缝这行当各地都有,而宁波人尤其多。
现在京城内外做衣服的,都是宁波人。
从前有个佣人拿一匹丝绸让裁缝裁剪。
这个裁缝于是问主人的性情、年纪、长相,而且问哪年参加科举考试以及等级等,却单单不提衣服的尺寸。
佣人感到很奇怪。
这个裁缝说:“青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着胸,衣服需前身长而后身短;老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心情一定疲懒,背一定弯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后身长;胖人他的腰宽,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适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适合穿长衣服。
至于尺寸,自有一套程式,何必问呢!”依我看,可与这个裁缝谈论做衣服的道理了。
现在一般的裁缝,总是比照旧衣服定尺寸,拿新样式当时髦,不懂得衣服长短的道理,倒先存着贪污布料的非分之想。
不论男女衣服,要都做到像杜甫诗里所说的“稳称身”那么妥贴合身,实在太难为现在的裁缝了。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成衣匠各省俱有(2)并何年得科第(3)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4)所谓“隐称身”者2.下列句中与“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2023年小升初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
一.试题(共20小题)
1.(2022•江北区)
成衣匠
今京城内外成衣者①,皆宁波人也。
昔有人持匹帛②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③,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履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④,背必伛⑤,需前短而后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注释:
①成衣者:裁缝。
②匹帛:一匹丝绸。
③得科第:在科举考试中考中。
④慵(yōng):困倦,精神不振。
⑤伛(yù):曲背,驼背。
(1)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①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
②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
(2)解释句子的意思。
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
(3)这段文言文主要说明。
①做事情一定要问清楚。
②做事要善于观察,把握特点。
③学本领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④请别人做事要有礼貌。
2.(2022•浉河区)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
..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
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
..之矣。
为是其智
第1页(共52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含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精选题-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文言文阅读。
劝学(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①,②以为轮,其曲中规③。
虽有④槁⑤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⑥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注释】①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②: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③规:圆规。
④有,通“又”。
⑤槁,枯。
⑥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1.请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1)学不可以已:________ (2)水为之,而寒于水:________ (3)虽有槁暴:________ (4)使之然也:________2.《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中“知”的意思是“智慧”,所以文中“知明而行无过”的意思可能是________。
3.请根据节选内容,填写作者表达的观点和运用的事例。
文言文阅读。
怀素练字怀素居零陵①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②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庵:住所。
4.联系上下文,把加点字的意思写在横线上。
乃种芭蕉万余株_______ 盘板皆穿_______名其庵曰“绿天”_______贫无纸可书_______5.“乃漆一盘书之”中“之”的用法和下面相同的一项是()A.通国之善弈者也B.书之再三,盘板皆穿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6.小学阶段我们欣赏了怀素的草书作品《_____》,还认识了很多有名的书法家,如:_______和_______。
7.请写出一个与“盘板皆穿”意思相近的成语,再写下你最想对怀素说的话。
______ ________阅读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①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院。
小姊②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④。
寻芳水滨③,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马说》《上令封德彝举贤》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题)〔二〕【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出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八》〕[说明]①上:皇上,指唐太宗。
②封德彝:名伦,字德彝,唐代官员,官至尚书右仆射。
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
9.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B.正患已不能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而伯乐不常有德彝惭而退D.虽有千里之能上诘之10.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C.但于/今未有奇/才耳D.安可/诬一世之人11.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甲文多次提到“千里马”,方式多样,直称正面提及,表述严正;暗称如“名马”,表述委婉,意在其中,代称如“其”“之”,表意简洁含蓄。
B.乙文通过环节描写刻面人物,“上令封德彝举贷”“上诘之”“岂借才于异代乎”表达唐太宗的着急与不满,塑造出唐太宗求贤假设渴的人物形象。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所不同,在表达方式上,甲文偏重谈论,乙文偏重记叙;甲文采纳托物寓意手法,行文中洋溢不平与悲愤,乙文直述其事。
D.甲乙两文都讲有关人才的问题,但着眼点不同,甲文主要阐述了“天下无马”的观点,乙文则把关注点放在如何选拔任用人才上。
王安石《钟山即事》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篇:《钟山即事阅读答案》钟山即事王安石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18.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2分)19.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8.无声(涧水无声)、不鸣(一鸟不鸣)19.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第二篇:《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语文周练(含答案)》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二年级语文周练(9)一.积累与运用1.根据拼音在格内用正楷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名学生因与父母赌气,竟离家出走了,最后qīqiāo地失踪了。
专家说,青春期的孩子有着pànnì的性格,父母一定要多与孩子沟通。
2.(2009·江西)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人的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尝试,尝试拥有,尝试放弃;人的一生,又始终在不断地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B.墙上挂着一幅画,画的题目取自宋朝临川(属江西)诗人谢无逸《千秋岁·咏夏景》中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C.闲聊之中,我问她为什么还要回到这曾让她伤心流泪的地方?她摇摇头,无奈地笑了。
D.通过别人反复实践和思考,他终于明白了做这件事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得更好,更有价值。
3. (2013·泰州)下列句子中投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了解,千岛菜花风景区旅游高峰的提前到来,是因为今年的菜花提前绽放的原因。
B.我市近两成国土是湿地,能否合理利用好这一资源,必将有利于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C.教育都门只有多创造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就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D.泰州举全市之力,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国医药城的建设。
4.按要求完成默写⑴,大渡桥横铁索寒。
⑵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现其爱国思想情怀的诗句是“,。
”⑶《过零丁洋》一词中作者用比喻来描写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的句子是:,。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虎丘记》《琵琶行》含答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选自白居易《琵琶行》)10.(3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要加句读处的字母按顺序填写到答题卡上的横线处。
但过A午则日光B射人C不堪久D坐E耳F文昌阁G亦佳H晚I树J尤可观。
11.(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箫鼓楼船”中的“鼓”和“鼓瑟吹笙”(《短歌行》)中的“鼓”用法不同。
B.“凡月之夜”的“凡”和“凡六百一十六言”(《琵琶行》)中的“凡”含义相同。
C.“比至夜深”的“比”意为“等到”,和成语“无与伦比”中的“比”含义不同。
D.“信有时哉”和“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信”含义相同。
12.(3分)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虎丘尽管没有高峻的山峰与幽深的峡谷,但是因为离城比较近而受到游人的喜爱。
B.中秋之夜既有众人争相比试歌喉的热闹场景,也有三四个人演奏歌唱的清越之境。
C.平远堂已经荒废了很久,作者和江进之想要对其进行修复,用来供奉白乐天等人。
D.作者被免职后又回到吴县,他再次和方子公等友人一起登虎丘,回忆过去的岁月。
13.(8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2)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之兴亦阑矣。
14.(3分)文本一第三段表现了“一夫”的歌声之美,文本二表现了琵琶的乐声之美,二者在表现声音之美时,所用艺术手法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0.CFH11.B12.C13.(1)每到这一天,全城闭户,携手并肩而来。
(2)但不久生了病,我既然已经辞了官,恐怕进之的兴致也消尽了。
14.(1)都运用比喻修辞手法。
文本一中用“音若细发,响彻云际”赞美他歌声清幽而又明亮;文本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运用比喻手法,描写琵琶声突然发出的雄壮、激越,用“裂帛”写琵琶声戛然而止;(2)都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期中模拟卷A卷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从列车广播员的广播中,听到沿途将要经过的一些城市,这当中就有大连市。
B.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的一些医院,像当年在战场上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立即组成医疗队,火速奔赴灾区。
C.这种肥皂泡的色彩看起来不论多么光彩夺目,也必然要破灭的。
D.他本来可以冲上去的,但一片弹片正中咽喉,他没能看到胜利便倒下了。
2.阅读语段“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回答下列问题。
这段文字的结构关系是()A.总—分B.总—分—总C.分—总3.下面划线的词语或语素解释都正确的一组是()①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鉴赏:这里是鉴定和欣赏的意思②深恶痛绝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极点③搭讪搭讪:勉强地说话④不以为然然:这样、样子⑤读了那篇文章才了然了了:完结、结束A.①③B.②④C.③⑤D.①②4.下列排序正确的是()①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层出不穷。
②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
③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⑤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⑥稼先虽然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A.①⑤②③④⑥B.④①⑥②⑤③C.④⑥①②⑤③D.⑤②③④⑥①5.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老师说:_____,儿童就猜测:。
老师说:_____,儿童就猜测:。
老师说:_____,儿童就猜测:_______。
老师始终没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甜又粗的沙子。
”①雪是像冰淇淋一样②雪是像沙子一样③雪是像盐一样④雪是纯白的东西⑤雪是冷冷的东西⑥雪是粗粗的东西。
A.④③⑤①⑥②B.③④①⑤②⑥C.④③⑥①⑤②D.③④①⑥②⑤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月亮缓缓爬了出来。
《孔雀东南飞》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孔雀东南飞》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凭妻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
康王夺之。
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
妻遗凭书,缪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
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俄而凭乃自杀。
其妻乃阴腐其衣。
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
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
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
”宿昔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
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
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
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
今睢阳有韩凭城。
其歌谣至今犹存。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囚之,论为城旦论:定罪。
B.其雨淫淫淫淫:雨水连绵不断的样子。
C.宿昔之间宿昔:旦夕,形容时间短。
D.旬日而大盈抱旬日:半个月,即十五天。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B.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C.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D.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即韩凭夫妇之精魂3.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讲述了韩凭妻不慕富贵,忠于爱情,跳台自杀的故事,故事曲折动人,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B.本文讲述了韩凭夫妇坚贞不渝的爱情,歌颂韩凭妻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慕富贵的高贵品质。
旧衣阅读答案篇一:“洗染人生”阅读试题及答案洗染人生王和声三十年代的岳州,城池不大,却因地处水陆通衢之地,上长沙下汉口,商贾百业很是繁荣,惟有洗染这个行业由王氏家族独揽其艺。
王氏家族先是在城陵矶发展,二十年代后曾经有过一段家道中落。
到了王公康成手里,从当店员、挑货郎担做起,惨淡经营十余年,家业又渐渐兴旺起来。
至日本投降岳州光复,王氏“丽成洗染店”在最繁华的南正街开得很有了些规模。
开洗染店既要技术又要劳力。
什么料子用酸性染料,什么料子用碱性染料,很有讲究。
染好的物件要一担担挑到洞庭湖边去漂洗,马虎不得。
几口海大的煮锅,几只海大的染缸,老板、老板娘,崽崽女女,再加上帮工学徒,都在煮锅边上薰,染缸里搅。
洗制服洗旗袍洗礼帽,染绸缎染呢绒染布匹,双双手伸出来都是颜料色,碱水一浸,粗皮粗肉。
旧衣旧帽进了染坊,不几天,新衣新帽就挂在了衣架上,也是一种美化生活的行当。
那时节,能够有像样的衣帽拿到洗染店来洗来染的,也不是什么平常人家。
虽说王老板大字不识几箩,在岳州商界说起王康爹,也算得个人物。
却说有位李先生,游手好闲没个什么正当职业,人称“甩手爷”。
此人识得些文墨,又长有三寸不烂之舌,谁家有个笔墨诉讼,了难官司,找到他的头上,这甩手爷就神气起来了。
因此,在小小的岳州城里,这李先生也是不好惹的角色。
刚刚光复的那一年,甩手爷不知从哪儿弄了一套黄狗皮校官服穿在身上,斜皮带一抹,从南门逛到北门,很是风光。
这天,甩手爷逛到了王老板的丽成洗染店,王老板当然是看座沏茶张烟,惟恐招待不周。
甩手爷往太师椅上一靠,正正经经地说:“王老板,我这里有几十匹白官机布,只要到你的染缸里渌一下,染成军黄色,就是对倍的利润,我与你二一添作五,如何?”“有军差公文么?”“有公文还找你王老板!”“做不得,做不得。
莫害我。
”这甩手爷“嚯”地从裤裆里掏出一把“六子连”,往柜台上一扳:“清白点,这是有来头的,不染就请你吃‘花生米’。
”王老板是个灯芯落下来怕砸破脑壳的人,利润虽厚,哪个敢犯军法,便把眼睛一闭,心一横,一家大小九口的身家性命这下摊上了:不染,要人一个,要命一条!这一犟,犟得王老板到厘金局吃了几天官司。
初中文言文《成衣》阅读答案(附翻译) 虹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
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
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
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
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
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
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⑤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深入浅出,生动传神。
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x )年号,公元10681077年。
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
③黑水:今辽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
卓帐:竖立帐篷。
卓,直立。
④绡縠(xi oh );绡,薄纱。
縠,绉纱。
都是丝织品⑤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隔虹对立,相去数丈() 2.久之,稍稍正东()3.扣涧观之()() 4.都无所睹()5.逾山而去() 6.则为日所铄()二、翻译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四、《虹》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
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
(用文中原话回答)虹世上传说虹能够进入山涧吸水,的确是这样。
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它极北的黑水地区永安山下竖起帐篷宿营。
那一天雨过天晴,看见虹下伸到帐篷前面的小涧里。
我和同事走近山涧观察它,虹的两端都垂在涧里。
派人越过山涧,和我们隔虹面对站立,距离几丈远,中间好像隔着彩色的绫罗。
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口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积累词语、了解课文内容,培养诵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手法,理解其作用。
3.揣摩语言,体会文中对口技表演者高超技艺的生动逼真的描写,并注意本文层次清晰、有条不紊的特点。
4.感受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
一、口技简介在中华民族灿烂多姿的表演艺术宝库里,就有这样一颗璀璨明珠——口技。
它用人的声音模仿大自然及人类生活的万事万物,惟妙惟肖,妙不可言。
二、文常识记林嗣环,字铁崖,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
清顺治初进土。
《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是清代张潮编写的一部笔记小说,以铺写故事记叙人物为中心。
全书20卷,所收多为明末清初仿拟传奇故事之作,形式近于搜奇志异,并加评语,实际上是一部短篇小说集。
三、作品介绍本文对场景的描写,写的有条不紊,严谨有序,并且生动逼真,变化多姿: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进行记叙的,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一方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文中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是侧面描写。
这样的写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学习中,就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这样写的作用,并会灵活运用。
四、原文翻译京城中有个擅长表演口技的人,正赶上有家人大摆酒席请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安放了八尺宽的屏风,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风中,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张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客人们围绕而坐,过了一会,只听到屏风中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人敢大声说话。
送阳马生序 2021中考题语文阅读答案-现代文阅读及答案—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ﻭ(节选自《送阳马生序》)ﻭ1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分)⑴勝人持汤沃灌▲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ﻭ1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ﻭ例句:腰**之环ﻭ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天下缟素C.吾妻之美我者D.一狼洞其中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ﻭ18。
文中宋濂的求学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2分)ﻭ▲(四)(8分)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
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ﻭ【注释】①世祚: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只,仅仅。
ﻭ(选自《太平广记》)ﻭ19.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2分)⑴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刚才 B.假如 C。
接近D.向着ﻭ⑵日月广明之道( ▲ )ﻭA.道路B.道理 C。
引导D。
方法2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ﻭA。
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 B。
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ﻭ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
与我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21.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ﻭA。
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B.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之课外文言文翻译2008-06-12 15:54一、鲁肃过蒙屯下原文: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
吕蒙传》节选)翻译: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经过吕蒙所在的屯下。
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
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
”(鲁肃)就去拜访吕蒙。
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为邻对峙,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
”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到临时怎么适宜就怎么办吧。
”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就这个时机吕蒙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来到吕蒙身边,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二、三人成虎原文: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之课外文言文翻译2008-06-12 15:54一、鲁肃过蒙屯下原文: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
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
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三国志。
吕蒙传》节选)翻译:鲁肃取代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陆口驻屯,经过吕蒙所在的屯下。
鲁肃(当时)对吕蒙还比较轻视。
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比一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
”(鲁肃)就去拜访吕蒙。
酒过三巡,吕蒙问鲁肃:“您受到重任,与蜀汉的关羽为邻对峙,您将用什么办法来防止不测的发生。
”鲁肃轻率地回答:“事到临时怎么适宜就怎么办吧。
”吕蒙说:“现在长江东西双方(指西蜀和东吴)虽然看上去很和睦,像一家人一样,而关羽实际上是像熊虎一样有野心的人,怎么能不事先预订好应急方案呢?”就这个时机吕蒙为鲁肃筹划了五个应急方案,鲁肃就站起来离开自己的坐席,来到吕蒙身边,拍着吕蒙的背说:“吕子明啊,我不知道您的才能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
”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二、三人成虎原文: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
”“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
”“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愿王察之。
”王曰:“寡人自为知。
《世人无贤不肖》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题)(五)文言文阅读(15分)世人无贤不肖,皆言“忍”。
若真能忍,则其取祸必少,败事必寡。
昔里中一富儿素悭,亦能从事于忍。
遇仇家欲嫁祸,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故出言詈①之,富儿不为动;已复詈其妻子,富儿不胜忿,持梃挞之,一击而毙,为仇家所持,竟坐②偿。
此知从事于忍,至于难忍,而卒不能忍者也。
刘忠宣公里居,舟行水畔,一人方帽青衫,呼公名大骂,若为不闻也者。
其人骂至五里许,倦而返。
不逾月,一主政以公差舟行,前一人复骂主事,如骂刘公者;主政曰:“何物怪人?横逆至此。
”命抶③之二十,不数日死。
及死,乃知其宗室而病心④者,主政竟坐偿。
人乃问忠宣曰:“公何以知此人宗室而不与较耶?”公曰:“余备位卿贰⑤,彼知我而故詈之非有所恃何以及此余故不问。
”此烛⑥患于未来,而能忍人之所不能忍者也。
吁,世之言忍者,能以刘公为法⑦,必能寡过。
(选自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注释】①詈(lì):骂。
②坐:犯罪。
③抶(chi):笞,鞭打。
④病心:指患心痛之疾。
⑤备位卿贰:备位,指任职,古时居官的自谦之词。
卿贰,即二品、三品的京官。
⑥烛:洞察。
①法:规范,准则,模范。
此处指学习的糖样。
1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4分)(1)昔里中一富儿素悭(▲) (2)其人骂至五里许(▲)(3)一主政以公差舟行(▲) (4)必能寡过1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彼 知 我 而 故 詈 之 非 有 所 恃 何 以 及 此 余 故 不 问16.翻译文言文时,将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完整,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请在括号里写出省略的内容。
(3分)( ①▲ )遇仇家欲嫁祸,( ②▲ )乃贿一乞丐,于元旦托乞,(丐)故出言詈之,富儿不为( ③▲ )动。
17.“以刘公为法,必能寡过”,因为刘公的“忍”,是智慧的“忍”,请比较刘公与富儿(或主政)的表现,分析刘公的智慧。
阅读。
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
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
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
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实难其人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匹帛:)
⑵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慵:)(伛:)
⑶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仄:)
⑷性之缓者宜衣长(缓者:)
⑸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蓄:)(觊觎:)
2、翻译句子:
⑴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中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一匹绸缎;
⑵懒;曲背,驼背;
⑶狭窄,窄;
⑷温和的人,慢性的人;
⑸心里藏着;希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
2、⑴以前有个人拿着一匹绸缎要裁缝裁剪做衣服。
⑵我以为这个裁缝师傅可以和他谈论做衣服方面的事情了。
⑶现在的裁缝,总是用旧衣服定下尺寸,把新样子作为当时的风尚,不知道哪儿该短哪儿该长这些道理,先存着贪污布料的心思。
3、说明办事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做到胸有成竹,没有不成之理。
4、对比、引用,例子“略”。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