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衣身原型立体裁剪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5
立体裁剪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立体裁剪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使学生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3、培养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立体裁剪制作出简单的服装款式。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2)人体模型的测量与标记方法。
(3)服装样板的制作与调整技巧。
2、难点(1)复杂服装款式的立体裁剪操作。
(2)如何准确把握服装的造型和比例关系。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立体裁剪的知识和技能。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交流和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个别指导,针对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人体模型、布料、剪刀、大头针、针插、尺子、铅笔、橡皮擦、标记带等。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教学资料:立体裁剪教材、服装款式图片、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1)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立体裁剪服装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学生对立体裁剪的了解程度,引导学生思考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区别。
2、知识讲解(约 30 分钟)(1)介绍立体裁剪的概念和特点,强调其直观性、灵活性和准确性。
(2)讲解立体裁剪的工具和材料,展示并介绍其用途和使用方法。
(3)阐述人体模型的测量要点,包括胸围、腰围、臀围、肩宽、背长等,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练习。
3、示范操作(约 30 分钟)(1)教师在人体模型上进行简单服装款式(如半身裙)的立体裁剪示范,边操作边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
(2)从准备布料、固定布料到裁剪、调整造型,逐步展示整个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到每个环节的操作方法。
4、学生实践(约 90 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款简单的服装款式进行立体裁剪实践操作。
(2)教师巡视各小组,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建议。
教案1——衣身原型立体裁剪教学目标:1.了解衣身原型的基本概念和用途。
2.学习如何进行衣身原型的立体裁剪。
3.培养学生对服装设计和裁剪的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班级准备一块大型黑板和相应的粉笔。
2.准备足够数量的布料、剪刀、缝纫线和针等裁剪工具。
3.提前准备好展示用的衣身原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引入(10分钟)Step 2:讲解裁剪基础知识(15分钟)教师通过黑板和粉笔向学生讲解裁剪基础知识,包括常用的裁剪工具、常见的裁剪方法和技巧等。
Step 3:示范裁剪过程(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衣身原型的立体裁剪。
教师可以将布料用针线模拟人体的形状,并示范如何根据衣物设计的要求进行剪裁。
Step 4:学生实践(3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自己尝试进行衣身原型的立体裁剪。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款式或者设定自己的设计主题,进行创意设计和裁剪。
Step 5:展示与评价(15分钟)学生完成后,可以相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
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根据设计的创意性、裁剪的准确性和服装的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Step 6:总结与延伸(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并对衣身原型立体裁剪的重要性进行总结。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在服装设计和裁剪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进一步挑战更复杂的裁剪项目,如裙装、外套等。
2.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其他相关的课程,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服装设计和裁剪水平。
3.学生可以参加服装设计和裁剪比赛,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第三章《衣身的立体裁剪》一原型的立体裁剪(一)原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纸样,是一切款式的基础。
立体裁剪原型是衣身立体裁剪的基础。
操作步骤如下:1 将确定好前中心线、胸围线和基准线布料覆于人台上与人台上的同名线条符合,在前中心和B.P点处用大头针固定在人台上。
2 将胸围线以下多余的量推到B.P点下面,形成腰省量并用大头针固定腰省,同时确定侧缝线的位置并固定。
3 将胸围线以上的余量推向肩部,在领口处需打剪口,以消除领口处的牵扯力,根据领围、肩部、袖窿的基础线在布料上作出点影线。
4 后片的操作方法与前片相同。
(二)原型宽放量的设计:主要有两种方法:1 推移法:在操作之前在胸宽处推出一定的松量,并用大头针临时固定。
2 放置法:在立体裁剪完成之后,直接在侧缝处加放松量。
3 衣身的修正:由于立体裁剪的技术难度角度较大,裁剪部位较难保证精确,因此,对于左右对称服装常常只作出右衣身,而左衣身则根据右衣身进行裁剪,因此衣身的修正是必不可少的;(1)将布样从人台上取下,置于平台上,用熨斗熨平;(2)用打样尺重新描顺领窝、袖窿弧线以及侧缝、肩缝等;(3)检查相关部位是否合理,在依据右衣身剪裁左衣身;(4)将左右衣身用手针连接起来并重新固定在人台上,各相关部位如口袋、纽扣均按实样裁剪并置于相应的部位,以检查服装的整体造型是否完善。
二立体裁剪中省的运用在原型的立体裁剪中我们可以看到衣身的造型呈现出两中基本状态:宽松式与合体式。
宽松式表现为面料与人体是一种离体状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而合体式则是面料与人体的符合,呈现出贴体状态,这种贴体状态的产生关键就在于省的运用。
1 省的概念与意义省是服装制作中对余量部分的一种处理形式,省的产生源自于将二维的布料置于三维的人体上,由于人体的凹凸起伏、围度的落差比、宽松度的大小以及适体程度的到低,决定了面料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呈现出松散状态,将这些松散量以一种集约式的形式处理便形成了省的概念,省的产生使服装造型由传统的平面造型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立体造型。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服装立体裁剪的概念和原理。
2.学会分析服装立体裁剪的步骤和技巧。
3.掌握一些基本的服装立体裁剪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服装立体裁剪的原理和步骤。
2.掌握服装立体裁剪的切割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教学板书、教学投影仪。
2.教材:《服装立体裁剪教程》。
四、教学过程1.引入与概念讲解通过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服装立体裁剪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分析,解释服装立体裁剪的原理和目的。
2.步骤和技巧讲解介绍服装立体裁剪的步骤和技巧,包括衣型分析、纸样调整、剪裁布料等。
3.实例分析以一件上衣为例,通过实例分析演示服装立体裁剪的具体步骤和技巧。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服装立体裁剪的方法和技巧。
4.操作实践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尝试用实际布料进行服装立体裁剪。
教师进行辅导指导。
5.总结与反思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
教师进行点评和互动交流。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服装立体裁剪的概念和原理。
2.学生能够独立分析服装立体裁剪的步骤和技巧。
3.学生能够熟练使用一些基本的服装立体裁剪方法和技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是在实际操作环节,由于时间较为紧张,学生进行裁剪的时间较短,有些学生可能未能完全掌握技巧。
教师在后续教学中应该加强相关练习和巩固,确保学生熟练掌握服装立体裁剪的方法和技巧。
《立体裁剪》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立体裁剪课程名称(英文):Draping课程性质:专业课课程属性:任选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实用服装立体裁剪》学时学分:总学时32总学分2实验学时20实验学分2开出时间:三年级第二学期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梭织、针织、营销、内衣)先修课程:服装结构基础、成衣纸样设计、成衣工艺学、服装材料学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立体裁剪是服装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立体裁剪这一服装造型手法,理解在人台上的直观立体裁剪和平面上的制图裁剪的有机结合和相互转化。
为从事服装的设计与研究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巧。
课程要求学生:1、熟悉人体模型及立体裁剪工具的应用;2、深入理解服装立体裁剪手法,掌握服装适合人体曲面的各种立体裁剪处理形式。
3、掌握基础衣片的立体裁剪造型手法和在服装局部件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4、掌握各种服装款式的立体裁剪造型设计技巧。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立体裁剪实验课程是配合该理论课程开出的。
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动手操作,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运用和对结构造型的把握,深入理解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优势和劣势,并能独立运用立体人模进行立体造型设计。
三、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梭织、针织、营销、内衣方向)四、主要仪器设备台子:(长度x宽度X高度:ImXlmXO. 9m)每人一张。
立体人模:每2人一个材料:坯布、剪刀、珠针、尺子自备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本实验课程是单独设课。
开课后,课程负责教师先需向学生介绍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方式等。
2、本课程主要是基本操作和综合分析的训练,整个实验过程包括预习、实验操作和造型评分等3个环节。
学生在实验前必须进行预习,结合上课内容进行设计分析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操作。
3、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2人1组,每组1个立体人模,其他工具自备。
原型衣身的立体裁剪一原型的立体裁剪(一)原型是最基本的也是最简单的纸样,是一切款式的基础。
立体裁剪原型是衣身立体裁剪的基础。
操作步骤如下:1 将确定好前中心线、胸围线和基准线布料覆于人台上与人台上的同名线条符合,在前中心和B.P点处用大头针固定在人台上。
2 将胸围线以下多余的量推到B.P点下面,形成腰省量并用大头针固定腰省,同时确定侧缝线的位置并固定。
3 将胸围线以上的余量推向肩部,在领口处需打剪口,以消除领口处的牵扯力,根据领围、肩部、袖窿的基础线在布料上作出点影线。
4 后片的操作方法与前片相同。
(二)原型宽放量的设计:主要有两种方法:1 推移法:在操作之前在胸宽处推出一定的松量,并用大头针临时固定。
2 放置法:在立体裁剪完成之后,直接在侧缝处加放松量。
3 衣身的修正:由于立体裁剪的技术难度角度较大,裁剪部位较难保证精确,因此,对于左右对称服装常常只作出右衣身,而左衣身则根据右衣身进行裁剪,因此衣身的修正是必不可少的;(1)将布样从人台上取下,置于平台上,用熨斗熨平;(2)用打样尺重新描顺领窝、袖窿弧线以及侧缝、肩缝等;(3)检查相关部位是否合理,在依据右衣身剪裁左衣身;(4)将左右衣身用手针连接起来并重新固定在人台上,各相关部位如口袋、纽扣均按实样裁剪并置于相应的部位,以检查服装的整体造型是否完善。
二立体裁剪中省的运用在原型的立体裁剪中我们可以看到衣身的造型呈现出两中基本状态:宽松式与合体式。
宽松式表现为面料与人体是一种离体状态,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而合体式则是面料与人体的符合,呈现出贴体状态,这种贴体状态的产生关键就在于省的运用。
>;>;>;>;服装精度裁剪注意事项分析1、省的概念与意义省是服装制作中对余量部分的一种处理形式,省的产生源自于将二维的布料置于三维的人体上,由于人体的凹凸起伏、围度的落差比、宽松度的大小以及适体程度的到低,决定了面料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呈现出松散状态,将这些松散量以一种集约式的形式处理便形成了省的概念,省的产生使服装造型由传统的平面造型走向了真正意义上的立体造型。
授课对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授课时间: 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礼服设计的技巧和流程。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立体裁剪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礼服设计的基本技巧和流程。
3. 礼服款式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 以实际礼服案例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简述立体裁剪在服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 解释立体裁剪的基本概念,如面料悬垂性、内外径差等。
- 介绍立体裁剪的常用方法,如抽缩、剪切展开、插角等。
三、礼服设计基本技巧讲解- 分析礼服设计的基本元素,如领型、袖型、裙摆等。
- 讲解礼服设计的基本流程,包括款式构思、打版、制作等。
四、实际操作示范- 展示立体裁剪和礼服设计的过程,并讲解关键步骤。
五、学生练习- 学生分组进行礼服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学生展示- 学生展示自己的礼服设计作品,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
二、点评与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 总结立体裁剪和礼服设计的关键要点。
三、课后作业-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件礼服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展示礼服设计案例、立体裁剪步骤等。
- 实物教学:展示成品礼服、面料等。
-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评价:- 学生对立体裁剪和礼服设计的理解程度。
- 学生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动手能力。
教学反思:- 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
备注:- 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出具有个性化的礼服作品。
立体服装裁剪课程设计教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立体服装裁剪的基本原理与技巧。
2. 学生能掌握服装款式图的分析与立体裁剪图的绘制方法。
3. 学生能了解不同材质面料在立体裁剪中的应用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所学原理,独立完成一款简单立体服装的设计与裁剪。
2. 学生能通过实践操作,熟练使用相关裁剪工具,提高裁剪技能。
3. 学生能在团队协作中,合理分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服装设计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和审美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工匠精神。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增强环保意识,关注可持续发展。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学生特点:学生在前期课程中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对立体裁剪有初步了解,但实际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以实践操作为主线,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立体裁剪基本原理- 理解立体裁剪的概念与分类- 学习服装与人体的关系,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技巧2. 立体裁剪实践操作- 分析服装款式图,绘制立体裁剪图- 学习并运用不同材质面料进行立体裁剪- 掌握相关裁剪工具的使用方法3. 立体裁剪设计与团队协作- 设计并完成一款简单立体服装的制作- 学习在团队协作中合理分工,提高沟通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大纲安排如下:1. 第一周:立体裁剪基本原理学习,分析服装款式图,绘制立体裁剪图。
2. 第二周:实践操作,学习不同材质面料的立体裁剪方法,熟悉裁剪工具的使用。
3. 第三周:设计并制作简单立体服装,进行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服装设计与制作》中关于立体裁剪的章节,确保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许丽莎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使同学们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及其历史与发展2、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3、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4、了解立体裁剪的用具并做准备教学重点:1、立体裁剪的优点以及如何学习立体裁剪2、了解立体裁剪的含义3、人体模型的补正教学方法:讲述法、举例法、图示法学时:2教具:粉笔、人体模台、大头针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2、收集立裁图片教学内容:第一节立体裁剪简介一、立体裁剪的含义立体裁剪是主要采用立体造型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服装结构的形状,完成服装款式的纸样设计。
具体的说,立体裁剪就是以立体的操作方法为主,直接用布料在人台或人体上进行服装款式的造型,边裁边做,直观地完成服装结构设计的一种裁剪方法。
二、立体裁剪的历史与发展立体裁剪诞生于西方,人类从比拟身材式样的仿效裁剪,到科学合理的平面裁剪,前后经历了从立体到平面,再从平面到立体与平面并存的结构设计方法的演变过程。
平面与立体相辅相成,兼而用之。
三、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1、确定基本服装款式。
2、根据穿着者的体形选择人台,必要时适当地补正人台。
3、以坯布或面料为材料,以剪刀和大头针为工具,在人台或人体上边裁边做,进行服装初步造型。
4、用铅笔或胶带进行标点描线,将初步造型完成的服装衣片结构加以记录。
5、平面布样整理。
6、假缝。
7、试样修改。
8、划样、裁剪、缝制。
四、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关系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同为服装结构设计的两种不同的方法,二者殊途同归、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立体裁剪离不开平面裁剪的支持。
立体裁剪的最终目的是平面纸样。
在批量化的工业生产中,还要结合平面推档技术将纸样进行系列化平面裁剪离不开立体裁剪。
平面裁剪来源与人体的原型,而原型的确定就是大量立体裁剪原型结构的分析与归纳。
另外,立体试样又为观察修正服装和累积平面裁剪经验提供了参考和源泉。
五、立体裁剪的优点1、立体裁剪造型直观准确,既适合初学者的掌握,也适合专业人员的提高。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技术;2.掌握服装立体裁剪的具体操作步骤;3.运用立体裁剪技术制作简单的服装。
二、教学内容:1.立体裁剪的原理和特点;2.立体裁剪的工具和材料;3.立体裁剪的步骤和技巧;4.制作简单的立体裁剪服装。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些服装设计师的作品展示视频,引发学生对服装立体裁剪的兴趣。
2.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介绍立体裁剪的工具和材料。
3.实践操作(50分钟)步骤一:选择合适的服装款式根据学生自身的喜好和能力,选择一件适合练习的立体裁剪款式。
步骤二:取材和准备根据所选款式,选择合适的面料并进行预洗。
在准备材料的同时,制作相应的裁剪零件。
步骤三:裁剪和拼接将裁剪零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裁剪,并通过拼接将零件缝合在一起,形成服装的整体形状。
步骤四:修剪和调整通过试穿和细节修剪,调整服装的尺寸和结构,使之更符合个体需要。
步骤五:成品加工进行裁剪收尾和辅助处理,如加钮扣、缝线或装饰等。
4.总结归纳(10分钟)总结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回顾整个制作过程,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5.展示(2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成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实践环节中的操作和表现;2.评价学生对立体裁剪原理和技术的理解程度;3.评价学生的成品制作质量和创意程度。
五、教学资源:1.视频素材:服装设计师作品展示;2.工具和材料:裁剪刀、剪刀、布料、纸板、缝纫机等;3.教材:相关的服装设计与制作教程。
六、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服装设计师的工作室或服装制作工厂,加深对服装制作工艺的理解;2.组织学生参加服装设计和制作比赛,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
七、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的结合,使学生既了解知识又能够动手实践;2.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练习题目和难度,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和挫败感;3.设计合理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个性表达,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成绩。
立体裁剪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立体裁剪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服装款式的立体裁剪操作,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立体裁剪的工具与材料的使用。
2、人体模型的测量与标记。
3、基本衣片的立体裁剪方法,如上衣、裙子等。
(二)教学难点1、复杂服装款式的立体裁剪技巧,如褶皱、省道的处理。
2、服装的整体造型与比例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讲解立体裁剪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实践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动手进行立体裁剪的操作练习,逐步掌握技巧。
3、案例分析:展示优秀的立体裁剪作品,分析其设计思路和制作技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立体裁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立体裁剪服装作品,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这些作品的感受和想法,引导学生思考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区别,从而引出本课程的主题——立体裁剪。
(二)理论知识讲解(约 30 分钟)1、介绍立体裁剪的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讲解立体裁剪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人体模型、剪刀、大头针、布料等,并展示其使用方法。
3、详细讲解人体模型的测量与标记方法,包括胸围、腰围、臀围、肩宽、背长等关键部位的测量和标记。
(三)基本衣片的立体裁剪示范(约 40 分钟)1、教师在人体模型上进行上衣基本衣片的立体裁剪示范,边操作边讲解步骤和要点。
准备一块合适大小的布料,将其披在人体模型上,确定前后中心线和胸围线。
用大头针固定布料,根据人体曲线剪出领口、肩线和袖窿的形状。
整理省道和褶皱,使衣片贴合人体模型。
2、学生模仿教师的操作,进行上衣基本衣片的立体裁剪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裙子基本衣片的立体裁剪示范(约 40 分钟)1、教师在人体模型上进行裙子基本衣片的立体裁剪示范,同样边操作边讲解步骤和要点。
原型的立体裁剪一、教学要求了解与掌握原型立体裁剪的原理、操作步骤与方法;了解制板的方法;了解布料的使用纱向对服装成形与板型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提要1. 原型的立体裁剪2. 立体裁剪中省的运用1. 教学重点及难点:掌握胸省及变化的操作方法;掌握衣身立体造型的手法及板型制作。
2.解决方法:给学生做示范,并安排4学时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
四、课时安排12学时五、检测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实际操作六、教学内容立体裁剪的基本操作程序1、基本确定服装款式。
2、根据穿着者的体形选择人台,必要时适当地补正人台。
3、以坯布或面料为材料,以剪刀和大头针为工具,在人台或人体上边裁边做,进行服装初步造型。
4、用铅笔或胶带进行标点描线,将初步造型完成的服装衣片结构加以记录。
5、平面布样整理。
6、假缝。
7、试样修改。
8、划样、裁剪、缝制。
第一节原型的立体裁剪与制版(4学时) 原型衣是指覆盖人体躯干,且位于腰节线以上部分的纸样造型。
它既不是人体体表的展开,也不是服装的具体款式,而是构成各种服装造型的基本型,是服装样板设计的基础。
胸部是衣身设计的重点,胸、背部的自然形态为其结构的依据。
立体裁剪原型衣的目的,旨从根本上了解原型结构的真正由来,使我们对服装结构设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熟悉立体裁剪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过程,也为掌握成衣的立体裁剪奠定基础。
1原型的立体裁剪1.1布料的准备1、确定长度:根据需要决定衣长,可按模型上的颈肩点到腰节处的长度为基本长度,再加上3~4cm(缝份与松份)。
2、确定宽度:按模型1/4胸围为基本宽度,再加上6~8cm(前中心的预留量、松份与缝份)。
3、整理布纹:按布料纵横向打剪口并将布边用手撕开,同前一章整理布纹的方法把布纹整理好,保证布料的丝绺横平竖直。
4、标记基准线:用2B铅笔在布料上标记出相应基准线。
前衣片的基准线有前中线、胸围线,后衣片的基准线有通过肩胛骨最高处的水平线、后中线、背宽线。
服装立体裁剪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服装立体裁剪课程名称:服装立体裁剪教学目标:1.了解服装立体裁剪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用的服装立体裁剪技巧;3.进行实践操作,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服装设计;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手工制作能力。
教学内容:1.服装立体裁剪的概念和原理;2.常用的服装立体裁剪技巧;3.实践操作: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服装设计。
教学资源:1.剖析不同服装款式的裁剪方法的教学视频;2.织物、纸板、布料和裁剪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介绍服装立体裁剪的概念和原理1.引入:与学生讨论服装立体裁剪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示范:通过展示一些立体裁剪的服装样品,向学生介绍立体裁剪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3.分析:剖析不同服装款式的裁剪方法,并通过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裁剪过程和技巧。
4.提问:与学生讨论不同款式对裁剪技术的要求和影响。
第二课:常用的服装立体裁剪技巧1.回顾:复习第一课的内容,确保学生对服装立体裁剪的概念和原理有基本了解。
2.介绍:详细介绍常用的服装立体裁剪技巧,如平面裁剪、曲线裁剪、对称裁剪等。
3.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用纸板和布料尝试不同的裁剪技巧,并检查实践结果。
第三课: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服装设计1.分组: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服装设计的主题。
2.讨论: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和设计服装款式,包括图案、颜色和裁剪技巧等。
3.制作: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使用布料和裁剪工具制作自己的服装设计。
4.展示: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让其他学生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评估:1.学生的课堂参与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2.学生对服装立体裁剪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3.学生对常用的服装立体裁剪技巧的掌握程度;4.学生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服装设计的创新度和实用性。
拓展延伸:1.邀请专业服装设计师来讲解服装立体裁剪的实际应用和创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