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四大传统医学之中藏医学养生思想研究的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258.07 KB
- 文档页数:3
世界各国的传统医学与疗法一、中国传统医学与疗法1.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璧的方法,探查病因病情,以针灸、拔罐、推拿、中药等治疗方法。
2.藏医学:融合了中医学、印度医学和本土医学,以三因(龙、赤巴、培根)学说和五元(水、火、土、风、空)学说为基础。
3.蒙医学:以五行、六气、七素、八纲为主要理论体系,运用针灸、火罐、按摩、药物治疗等方法。
二、西方传统医学与疗法1.古希腊医学:以四体液理论为基础,认为人体健康取决于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的平衡。
2.阿拉伯医学:在古希腊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强调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
三、其他国家的传统医学与疗法1.印度医学:以阿育吠陀(Ayurveda)为代表,强调身体、心灵和精神的平衡,运用草药、按摩、瑜伽等治疗方法。
2.日本医学:受到中医学的影响,结合本土的传统医学,形成了独特的汉方医学体系,以草药治疗为主。
3.韩国医学:同样受到中医学的影响,发展出了韩医,以四象医学和五行学说为基础。
4.泰国医学:融合了中医学、印度医学和本土的传统医学,以草药治疗、按摩和拔罐等方法为主。
5.非洲医学:非洲传统医学种类繁多,包括草药治疗、巫术、咒语、按摩和拔罐等方法。
6.澳大利亚医学:以土著医学为代表,运用草药治疗和土著按摩等方法。
四、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的结合1.中西医结合:在中国,中西医结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和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2.西医借鉴传统医学:在现代医学中,西医开始借鉴传统医学的治疗方法,如针灸、草药等,以丰富治疗方法。
五、传统医学的现状与发展1.传统医学的普及: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传统医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2.传统医学的传承与保护: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传统医学的传承与保护,加强对传统医学的研究和推广。
3.传统医学的国际交流:各国间的传统医学交流日益密切,促进了对传统医学的认识和了解。
4.现代科技与传统医学的结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医学开始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如针灸仪、中药现代化等。
中华医药藏医和中医的对比藏族古代先民为了生存和发展,在同自然界做斗争的同时,也就开始了早期的医疗活动,即原始的医药经验,这就是藏医药学的起源,也是现代藏医药学体系的基础。
我国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大江南北,虽然各民族历史、地理条件不一,风俗习惯、文化形态迥异,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医药,且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对本民族的生存繁衍起到积极的作用,都是我国医药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医学居我国四大民族医药学(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之首,它在总结本民族医药经验的同时,吸收了中医药学、天竺医药学(今印度、巴基斯坦)和大食(今伊朗、伊拉克、埃及、巴基斯坦等国)医药学理论,逐步形成了具有完备理论和浓厚民族特色的藏医药学体系。
因此,藏医学与中医学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别。
主要表现为理论基础、诊断方法(脉诊、尿诊)等。
藏医养生理念药师佛藏医学的基础理论来源于佛教哲学,故此藏医学中的养生方法是与佛教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联系的养生方法。
所以藏医学的养生理念既有使躯体趋于暂时健康的世俗养生还有使身心彻底的摆脱痛苦的终极养生。
藏医学中又认为养生调理的目标不能粘附在承受结果的躯体上,而是要放在影响躯体趋于健康的原因上。
故而藏医学养生所要解决问题就转为促使我们的身体产生一系列的行为的主观意识上。
这个主观意识就是贪欲、嗔恨、愚昧、傲慢等“剧毒”所玷污的心识。
这种玷污的心识是一个错综复杂,庞大费解的聚合体。
此种有藏医终极养生所要解决的“六愚根”、“二十随愚”、“五蕴”、“三苦”等等。
针对如此种种影响我们健康体魄的“无形因素”,藏医学借佛教哲学的指导,制定了循序渐进,逐个解决的办法。
这就是佛教中产生光明智慧,斩断无明愚根的“施舍”、“戒律”、“忍辱”、“精进”、“静定”、“智慧”六般若。
用这些方法调节四窜无羁的心识,去除心体污垢,清净源泉。
这就是“静心养性”。
藏医学养生就是治心健体,养性得度,驾驭纷乱心境,辄止躯体受荷。
藏医最主要经典《四部医典》藏医学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吐蕃时期已形成体系。
藏族传统医学了解西藏古老的医学智慧藏族传统医学,作为西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凝聚了古老而深奥的医学智慧。
它源远流长,传承至今,不仅在西藏地区广泛应用,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探寻。
本文将带您了解藏族传统医学,揭示其中蕴含的宝贵智慧。
一、医学理论基础藏族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包括藏医学、方剂学、针灸学、四诊法和八纲辨证等。
其中,八纲辨证是藏医学的重要方法,将人体疾病归纳为八种体质类型,并根据不同体质类型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以达到平衡五脏六腑,保持人体健康的目的。
二、藏药与草药疗法藏药是藏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自然草本植物为主要材料,通过采集、炮制、配方等工艺制成。
藏药疗法注重平衡,强调药物与自身体质的搭配,以达到治疗疾病和调养身体的效果。
同时,藏药还被广泛应用于美容养颜、抗衰老等领域,展现出了其多样化的用途。
三、藏族医师与诊疗方法藏族医师是藏族传统医学的守护者和传承人。
他们通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对古籍的深入研究,能够准确诊断疾病并制定治疗方案。
他们使用的诊疗方法包括“问诊、闻诊、观诊、切诊”,通过全面地了解病人的症状和体质,以及通过观察舌苔、脉搏等进行的诊断手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四、医学智慧与文化融合藏族传统医学融合了宗教、哲学和文化等不同领域的智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例如,藏医学提倡养生、保健,注重内外调养的平衡,倡导环境和谐与内心宁静。
这种医学智慧与文化融合的特点,使得藏族传统医学不仅是一门医学科学,更是一种生活智慧。
五、传承与保护为了保护和传承藏族传统医学的宝贵智慧,西藏地区成立了相关研究机构,整理和编写藏药方剂和医学经典。
同时,还开展了传统医学的教育和培训,鼓励藏族年轻人从事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
同时,推动学术研究与现代科学的结合,为藏族传统医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六、西藏医学对现代医学的贡献藏族传统医学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与现代医学相互交融、互相借鉴。
略谈藏医的心理与养生健身您现在的位置: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政府公众信息网 >> 政府 >> 教育医疗 >> 医疗卫生 >> 文章正文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藏医学的心理与养生健身的有关问题,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就藏医对心理器官的认识,修身、修德,心性养生等方面作了初步的探讨。
人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既需要物质生活中的饮食的滋养,又少不了精神生活中情绪的调节。
从某种意义上讲,精神调养——养心比养生更为重要。
精神调养术是西藏古代养生益寿的重要方法之一,历来受古代藏医学家和人们的重视和应用。
心理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总括,它包括思想情趣、信念欲望、个性特点及道德观念等,古人多称之为“神”,而称心理养生为“摄神”、“调心”等。
人的心理活动和人的生理功能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
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可以使生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人体生理功能,从而使人体健康受到影响,诱使疾病的发生。
所以,从更深一层理解,人们对心理养生的重视,要比对生理养生更为重要。
一、藏医对心理器官的认识藏医学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脑是心理的机能,大脑皮层的功能和一切心理现象极为密切,是人的心理得以产生的总基地,人对五境六识等意识的反映是通过大脑起作用。
关于大脑是心理器官的认识在《四部医典》及其论释本等书中论述说:“大脑、脊髓、白脉等是神经系统的组成部分,脑为白脉之海”,这里的海就是汇集的意思,如水大量汇集则称之海洋,知识大量汇集称之智海,这里是说脑是无数细小的白脉或神经聚汇的海洋。
这一认识与西班牙著名神经解剖专家卡赫尔在20世纪初期才得出脑是许多神经细胞构成的观点是一致的。
[1](P648)对心理器官的认识,藏医学还有其自己的特殊看法,这就是强调心脑有思维功能的观点。
在认为五官接受外界信号而传导给大脑便产生六识之外,认为心脏也是记忆和六识产生的器官。
藏医经典中这种思维和心脏关系的认识虽然是从佛教思想中引用,但不少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合乎事实的观点。
藏医学概论在藏族文化中,藏医学属于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与高原地区疾病、自然环境进行不断斗争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属于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医药科学和医疗保健方式,它与印度吠陀医学、中医学、西方传统医学(希腊-罗马-阿拉伯医学)并称世界四大传统医学。
标签:藏医学;概念;学说藏医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并且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诊疗技巧众多,具有明显的高原和民族特色[1]。
在远古时期,在西藏高原进行生存的居民,为了能够生存下来,需要和大自然进行博弈,所以对一些植物性能进行了总结,并且将其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本研究主要针对藏医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综述。
1 藏医学的由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藏医学在总结自己民族丰富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和参考古印度吠陀医学和中医学、波斯医学等医学内容,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公元8世纪藏医大家宇妥.云丹贡布编撰了藏医学奠基著作《四部医典》,其内容涉及人体生理解剖、胚胎发育、病理病因、治疗原则、临床各科、药物方剂、诊疗器械、滋补养生、防病保健及医德医风等藏医体系的理论和实践的全部内容[2]。
在十八世纪时,有一名伟大的藏医学家叫做家帝玛.丹增彭措,他编写了一本叫做《晶珠本草》的医书,该医书中记载了众多药物,详细描述了药物主治功能、药性、药味、形态以及生长环境等,该书属于该书集藏药本草学之大成,具有较高的动植物学与医药学价值,属于藏医对人类医学界的重大贡献之一。
藏医学中认为,五源组成了人体和世界万物,人体中存在有三大排泄物、七大物质和三大因素,骨骼、肌肉、经脉、五脏六腑等属于人体的主要构成部分,五源也就是空(虚空)、风、火、水、土,其中组成世界的基础物质为风、火、水、土,胚胎各个组织器官的形成和发育都是在五源的作用下完成,而三大因素、七大物质(饮食精微、血、肌肉、脂肪、骨骼、骨髓、精液)、三排泄物(粪便、尿液、汗液)亦是由五源组成的,并且能够为含有五源的各种食物提供充足的能量,以此来对其存活、发育与成长进行有效促进。
藏医养生保健课后感想1000字藏医养生保健课后感想在参加了一次关于藏医养生保健的课程后,我深刻地意识到了藏医养生保健的独特之处。
这门课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藏医的理论基础、养生方法以及保健原则,让我对藏医养生保健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想和收获。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藏医养生保健的核心理念是“平衡”。
藏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平衡息息相关,只有保持身心的平衡,才能预防和治疗疾病。
这一理念与现代医学中的“整体观念”不谋而合。
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和心态等方面的平衡,我们可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达到长寿健康的目标。
其次,我对于藏医养生保健方法的多样性和独特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藏医的养生方法包括辨证施治、草药疗法、食疗、按摩、气功等多种方式。
这些方法在调理身体和预防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比如,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疲劳和压力;食疗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来调理身体;草药疗法则利用草药的特殊功效来治疗疾病。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发现藏医养生保健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对身体和心灵都有很好的调养作用。
此外,我还了解到藏医养生保健的重要原则是“因人而异”。
藏医强调个体差异,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是不同的,因此养生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这一点让我深受启发。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法,不能盲目跟风。
只有了解自己的身体特点,才能更好地保持健康。
最后,这门课程让我认识到藏医养生保健的深厚文化底蕴。
藏医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医疗养生知识和经验。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更加敬佩和尊重藏医文化,同时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会更加注重养生保健,遵循藏医的养生原则,以此为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水平。
总之,参加这门关于藏医养生保健的课程是我受益匪浅的一次经历。
通过学习,我不仅了解了藏医养生保健的核心理念和方法,还深入体会到了其独特性和多样性。
我相信,只有将这些知识和原则付诸实践,才能真正享受到藏医养生保健带来的健康和幸福。
藏医药的研究与发展藏医药是西藏地区传统的医疗体系,其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自古以来,藏医药一直扮演着西藏地区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藏医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并且吸收了现代医学的一些成果,深受广大群众和学者的关注和喜爱。
一、藏医药的历史和文化特点藏医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其源远流长。
古代的藏医学典籍《四部医典》是藏医药的起源,它包括了《丹珠尔》、《罗布沙》、《尼沙》、《玛依》四部书,是藏医药学的经典之作。
藏医药学是从藏族文化和哲学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医学科学,它以自然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为基础,是一种非常独特的医学体系。
藏医药的特点是重视整体观念,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以人为中心,注重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在藏医药的理论体系中,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如外感、内伤、六情六欲、五气六味以及同病异治等因素都能引起疾病的发生。
藏医药强调疾病的防治,重视平衡调和,提出了“调和平衡”作为治疗原则。
二、藏医药的临床应用藏医药在治疗某些疾病方面表现出了其的独特优势。
例如,在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中,中药的组方和药物选择都是根据疾病的表现和病情分型来实施的,在药物组合的过程中注重治疗病因和病理机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在对抗癌症等危重疾病时,藏医药疗法的综合性和个性化特点也表现出了重要的地位。
在同样的情况下,与成药相比,病人更愿意选择藏药中医疗卫生药的口服制剂,这些藏药中的中药具有化瘀散结、行气化痰、清热解毒等功效,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三、藏医药的科学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藏医药的研究也获得了巨大的进展。
目前,在藏医药学的研究中,社会热点问题和关注的重点基本集中在药物资源开发、药物活性成分、中药制药技术及药物安全性等方向。
例如,藏药中含有众多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如多糖、黄酮、皂苷、蒽醌等,它们对呼吸、心血管、神经系统、肿瘤等多个方面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因此,如何提取、鉴定、纯化和利用这些活性成分以获得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是藏医药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浅谈藏医学对健康养生的认识摘要:同中医一样,藏医也十分重视养生防病,有一套健全的养生理论和实用方法。
其方法触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细致入微。
这些方法非常贴合藏地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对保障藏族同胞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藏医学,健康养生,保健一、藏医养生学认为:自然界春夏秋冬的变化和寒暑燥湿的气候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发育和健康。
认为自然界是万物生命的源泉,人的机体的生理、病理、生长、发育、衰老都与自然界的四季变化休戚相关。
藏医起居行为一般分为:季节性起居行为和.临时起居行为,所谓季节性起居行为指的是,在季节更迭期时按照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气候,每年分为;孟冬、季冬、孟春、季春、署季、秋季等六个季节,从初冬开始每两个月为一个季节。
每个季节的更换使人体内各种疾病诱因的磨增成度不一致,这样就产生了“隆”、“赤巴”、”培根”的盛行、减少及紊乱情况,概括一点讲“隆”、“赤巴”、“培根”是指藏医学中”三因”学说或五源学在医学当中的术语,所谓的“隆”也就是人体内运行的气或风的之意,“赤巴”近似于热、火或者烫,“培根”里的“培”是“根”乃是指土或钝的意思,它们的紊乱可以诱发热症或寒症。
1.1春季人体肌肉表层逐渐舒展疏松,阴退阳藏,寒去热来,是百病丛生的季节。
《四部医典》“时令之行”中指出:“冬季易将培根积体内,春季日光渐暖体热衰。
”在起居、饮食和精神上做到“陈年青稞旱地肉蜂蜜,开水姜汤饮而粗食餐”。
要“勤竞行走搓身祛培根,常坐芳香园林荫凉中。
”指出春季养生要注意防寒、防暖,抵御各种传染病对肌体的侵袭。
多食姜、蒜、葱、辣椒等辛温发散的食品。
心情要舒畅,少在室内闷坐,多到室外空气清亮的环境中活动。
春季消化之火逐渐变弱,培根类病易发生,人们应食用陈青稞、干肉、蜂蜜和姜汤,多喝开水,要常擦身,多在树荫下歇息。
热季大约在4-5月份,要食用牛肉、蜂蜜、大麦,注意遮阳,常洗冷水澡;要喝淡酒,穿薄衣,住阴凉房屋,在树下乘凉。
1.2夏季气候炎热,人体的生理机能是外趋,也就是说阴虚阳盛,相对内脏机能下降,许多人饮食不振。
2000 引言1 藏医的起源和发展藏医药学属于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被称之为“甘露宝瓶”,在传统医学中,作为一朵瑰丽奇葩存在。
藏医药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人类发现的最早关于藏医的文物距今已有三千九百多年,可见其历史之久。
在很早以前,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人们,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加之病原菌的侵入,很多人都受到了疾病的侵袭,人们为了对抗疾病,使种族能够得以延续,就开始慢慢学习、掌握一些简易的医疗技术和药物使用方法。
这就是藏医药学的起源。
由于起源历史过于久远,再加之当时的文字记载已经没有办法进行考证,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能将当时的藏医药学称之为医学。
有文献报道,藏医药学的起源时间远远长于当前使用的藏文字体系,而且有资料显示,藏医药学起源至今的历史已经超过了三千九百多年。
藏医药学的历史是从公元前象雄文明开始,建立吐蕃古国发展传承至今,已经有了非常悠久的历史。
2 藏医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宝典-《四部医典》《四部医典》这本医药宝典在藏医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本医药著作是由智慧的藏族人民在医学上的点点积累组成,是通过人们的实践证明得出,经得起反复推敲,它是自然哲学的体现,是对藏民族的医学文化的表达。
同时,《四部医典》作为藏医药学体系中代表性最为全面的一本著作,涉及的医学面非常广泛,涵盖的基础理论非常多,实用性极强。
《四部医典》里包含的内容有藏医里关于胚胎的知识、对生理进行解剖的相关知识、饮食在人体健康中所发挥的作用知识、藏医所用药物的相关知识,还包含临床上出现的各种疾病的具体内容,包括疾病发生的机理、如何对疾病进行诊断以及采取何种方式和何种药物可以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等各方面知识。
《四部医典》以藏族本土的医学理论为基础,加之对其他民族医学理论、经验的吸取,在临床实践中进行验证和提高,最终形成了一本著名的医药宝典。
《四部医典》不仅在藏民族医疗从业者心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还对周边一些民族如蒙古族、维吾尔族医学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藏医学》练习题
藏医学练题
题目一:藏医学的发展历史
1. 藏医学的起源时间是什么时候?
2. 藏医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
3. 列举三位对藏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的藏医学家或医师。
题目二:藏医学的基本理论
1. 藏医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
2. 解释藏医学中的三个体液(温, 冷, 热)对健康的影响。
3. 什么是藏医学中的“脉”?它如何与身体健康相关联?题目三:藏医学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 列举三种常见的藏医学诊断方法。
2. 藏医学中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3. 藏医学的治疗方法与西方医学的区别在哪里?
题目四:藏医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1. 藏医学在哪些方面对现代医学有实际应用?
2. 举例说明藏医学在某个领域的应用案例。
3. 藏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有哪些挑战?
题目五:藏医学的保健方法
1. 藏医学中常用的保健方法有哪些?
2. 请描述三种常见的藏医学保健方法的原理和效果。
3. 你认为藏医学的保健方法与其他传统医学的区别在哪里?题目六:藏医学的发展前景
1. 你对藏医学的发展前景有何看法?
2. 藏医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3. 你认为藏医学是否能够与现代医学并行发展?
请根据以上题目进行回答,并准确、简明扼要地表达你的观点和理解。
藏人的传统医学有何特点?一、理念独特藏人传统医学秉承着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体内外相互关联的理念。
它认为人体是一个微宇宙,在宇宙与人体间存在着微妙的共通性。
藏人传统医学强调“人体是宇宙的最小形体”,致力于维持人体与宇宙的平衡与和谐。
二、五大基本理论1. 唯心论:藏人传统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心灵密切相关。
心灵的安定与健康是维持人体机能稳定的基石。
2. 肌肉诊断:藏人传统医学通过观察及手触患者肌肉的变化,判断病症,以达到正确诊断的目的。
3. 覆诊断:通过察看眼睛的色泽、瞳孔等来推断病人的病情,进而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4. 脉诊:藏人传统医学中脉诊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触摸脉搏,探测人体脉搏的变化,从而判断病情。
5. 尿诊: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气味和沉淀物等,推测病人的身体状况。
藏人传统医学智慧将尿液作为一个重要的检验指标。
三、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手段藏人传统医学主要以中草药为基础进行治疗。
中草药在藏人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治疗和调养。
草药采集、配方、煎熬等环节都有其固定的程序和规范。
藏人草药以其独特的药性和疗效,赢得了国内外广泛的赞誉。
四、综合治疗方法藏人传统医学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除了中草药的应用,还包括手法、针灸、熏蒸、辨证施针、汗蒸、吸病室、按摩、舍浴等方法。
这些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达到身心平衡的整体治疗。
五、民间经验的传承藏人传统医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民间经验的传承。
经过长期实践,一些治疗方法和经验被总结出来,并逐代相传。
这些经验包括如何采集草药、如何调配药方、如何诊断疾病等等。
六、寓养生之道藏人传统医学并不只是治病,更强调预防与养生。
养生是藏人民间传统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理饮食、起居、锻炼等,避免疾病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
这种综合的养生方式有助于增强人体自愈能力和增强体质。
在藏人的传统医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系列独特的理念和技巧,也看到了中草药的卓越疗效和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藏医药学治未病预防养生观的探析摘要】本文概述藏医学是一门理论实践体系非常完整的传统医学,以三因理论为核心,以五源学说为指导思想,以七物质、三秽物及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整体观理论的指导下,藏医预防养生医学的认识,提倡保持“人与自然和谐”、“行为起居健康”、“四季调节饮食”是治未病的养生观,藏医养生学以人体为出发点,特别注重天地人和,辩证而又科学地阐述了人体生命活动和外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讲述如何增进健康、延长寿命的预防养生理念。
【关键词】藏医学治未病预防养生观探析【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3-0263-02一、藏医预防养生学的起源藏医药学作为藏族十大文明(佛学、医学、天文历算学、工艺学、声律学、正理学、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中最为重要的理论体系之一,也是“世界四大传统医学”(古印度医学、古阿拉伯医学、中医学、藏医学)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据史料记载,藏医药学的发展至少有3000余年的历史。
早在远古时代,海拔4000多米的苦寒之地-生活在青藏高原上便有藏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通过漫长艰苦的生产生活和了解掌握了大自然运行规律、通过各种困苦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认识到了一些植物和矿物的性能及其用于治疗的经验;在狩猎过程中,又逐渐知道了一些动物的药理作用,从而逐渐积累总结而成的。
当然,保健学作为一门介于日常生活和病人共同的医学范畴,其形成及应用完全应早于医药学的发展。
根据考古发现,相传在公元前三世纪,就有了“有毒就有药”的说法。
可以肯定藏族先民的医疗保健知识已经浮出尘封的历史,为后世藏医学的成熟创作了条件。
公元7世纪时,松赞干布励精图治,不仅为藏族文明的崛起掀开了历史的篇章,而且广泛从周边地区延聘名医,直接促成了早期藏医经典《无畏的武器》的诞生。
公元8世纪,藏医学最重要的一部奠基之作《四部医典》由宇妥·元丹贡布著述而成,这部著作为藏医学开创了完整的体系,成为后世藏医学发展的基础与规范,因此《四部医典》堪称藏医学的元典之作,宇妥.元丹贡布被后世医家称为藏医学鼻祖。
藏医药《四部医典》中的养生保健思想养生保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早在公元前祖国就对养生保健有明确的阐述.藏医传世巨着《四部医典》是公元 8 世纪由多位藏学家吸收了《医学大全》、《无畏的武器》、《月王药诊》等着作的精华,并总结了藏医药的临床经验,也吸收了中医药学、天竺和大食医药学的内容,又经世代藏医药学家的共同努力而完成的.藏医药学对养生保健有其独特的见解及理论研究.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三大因素隆、赤巴、培根.七大物质基础: 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 大、小便、汗.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上述三者保持相互协调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藏医认为人体的疾病都是由体内三因素紊乱造成的,而贪欲、嗔怒、愚痴则是三因素紊乱的根本.所以养生最主要的就包括: 消除贪欲,有规律、有节制的生活; 戒除嗔怒,保持心态平衡,修心养性,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并且有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等.藏医保健养生理论信奉生物界万物生生相克的自然法则,认为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矛盾的,辨证的,有正必有反,有阴必有阳.对人体的保健养生认识也源于此.综上所述藏医保健养生理论认为人体的各种疾病形成于生理失调,失调必失衡,失衡必有恙,欲衡则调之,欲调则养之,生生不息,以致久远.藏医强调,养生要顺应自然本性,与六时相和,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域环境,要采用不同的养生方法.在饮食方面也非常重视,吃什么、怎样吃、吃多少,都有着特殊要求.粮食、肉类、蔬菜、饮料等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属性,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才能判断你应该吃什么,然后再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合理的饮食方式.在睡眠方面,藏医更是有独到之处,因为青藏高原比较缺氧,所以更加注重通过睡眠恢复体力、恢复身体机能,比如可以通过适当饮食的方式来保证睡眠质量,也可以通过禁食闭斋以及独特的午睡方式来补充前一晚所亏欠的睡眠,这些都对提高睡眠质量大有益处.藏医在养生方面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身体每一个部位,每一个脏腑器官如何保养,以及一些身体机能如何调理,都有着独特的方法.比如,用金针放血的方法,对脑血管疾病的急救,用水疗、蒸汽药浴的办法进行日常的养生保健,用火灸、按摩的方法进行经络的疏通等.本人就自己理解的《四部医典》中的养生保健浅谈几点:1 养生保健应顺应自然环境,与六时相和《四部医典》中,将人的体形分为7 种: 单一的隆型、单一的赤巴型、单一的培根型、隆和赤巴混合型、培根和隆混合型、培根和赤巴混合型、隆和培根以及赤巴三者汇集型.老年人隆的成分大,青壮年赤巴成分大,儿童培根成分大.而人体内的三因素会随自然环境的变化,相应的调整.藏医养生保健提倡顺应环境变化,调整饮食起居,与六时相和.环境主要指季节,季节分孟冬、季冬、孟春、季春、暑季、秋季.孟冬时要加强营养,加强蛋白质摄入,足量的吃具有甘、酸、咸三味的饮食,喝肉汤,防寒保暖; 季冬更加注重饮食的调理,适当服用苦、辛、涩三下味,如陈青稞炒面、牛羊肉、多喝水; 暑季,体力消耗过大,要服用甜味食物,多吃轻、油、凉性效能强的食物,禁食咸、辛、酸的食物,减少活动,防暑降温;夏季气候潮湿要服用甘、酸、咸三上味的轻、温、油性的食物,气候干燥时,服用干、苦、涩三味的食物.总之在冬夏季节里,起居要温暖; 春季要吃粗性食物; 暑季和秋季住处要凉爽.冬夏要进食甘、酸、咸三上味的食物; 春季里则须吃苦、辛、涩三下味的食物,秋季要吃甘、苦、涩味的食物.2 生活规律,劳逸适度按自己的规律生活,远离危险场合,坚持适当的运动锻炼,防止免疫力下降,生活要有规律,在身、语、意三方面不要过度疲劳困苦.3 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本性,人都具备一些生理本性,顺应人的生理本性,因势利导,可以延年益寿,反之违背或抑制这些本性,则会导致疾病的产生,如口渴要喝水,饥饿要进食等,如果不能解决这些生理问题,就会影响人的生理功能,但应注意饮食方面切忌暴饮暴食.凡事不可过.4 修心养性藏医的健康长寿秘诀---修心养性.藏医特别强调,养神、养德、养性、养心,十分注重调整人的精神心理,认为修心养身是健康的保证,人应该保持心态平和,情绪平稳,要调节情绪,修养德性,是保护身体防病和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养生先养德,是藏医也是佛家的养生根本,在藏族的《佛说养生经》中的精神卫生中,包括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语意、行为、信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内容.要修炼好自己的道德,诚挚友好的与人相处,做事心地要坦荡,要多为他人考虑,要勤于思考,保持思维的敏捷,要尊老爱幼,尊重他人,要乐善好施,要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还要教导他人在身、语、意方面放弃十不善.精神能促进体内分泌更多的有益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人的健康与长寿.从某种意义上讲,养心比养生更加重要,精神调养术是藏医古代养生益寿的重要方法之一,历来受古代藏医学家和人们的重视,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可以使生理功能达到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人体生理功能,从而使人体健康收到影响,诱发疾病的产生.所以,从更深一层理解,心理养生要比心理养生更为重要.藏医保健养生理论是藏民族千百年来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顽强的搏斗,在藏传佛教与藏医药学的传播和形成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深邃的渊源和实践意义,藏医保健养生理论崇拜健康与文明,追求传播藏医药学即是传播健康,无疾则健康,传播藏传佛教就是传播善良的理念,无恶则善良,它的实践是人类征服自然,提高身体素质,抵抗疾病侵袭,创造美好生活的宝贵资源.[1]宇妥·元丹贡布. 四部医典 [M].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