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礼仪(包含饮食、服饰、日常、宗教、禁忌等6个方面的礼仪)..
- 格式:ppt
- 大小:4.60 MB
- 文档页数:32
印度礼仪禁忌篇一:印度禁忌印度禁忌带普遍性的禁忌有:睡觉时,不能头朝北,脚朝南,据说阎罗王住在南方;晚上忌说蛇;节日活着喜庆的日子里忌烙饼;婴儿忌照镜子,否则会变成哑巴;父亲在世时,儿子忌缠自头巾、剃头;3和13是忌数,因为湿婆神有3只眼睛,第三只眼睛是毁灭性的,13是因为人死后有13天丧期;妇女在怀孕期间,忌做衣服、照相;忌用左手递接东西。
在市场上陈列的花怀,禁止人们用鼻子嗅或用手摸,有上述行为将受到人们的厌恶。
在印度忌吹口哨,特别是妇女。
在饭店、商店等服务性行业中,克人若用吹口哨的方式来招呼侍者则被视为冒犯他人人格的先礼行为。
头是印度人身体上最神圣的部分,故旅客不可直接触摸他们的头部。
千万不要拍印度孩子的头部,印度人认为这样会伤害孩子。
即使在朋友家里,也不要赞场孩子,许多印度人认为这种赞场会引起恶人的注意。
印度人禁止穿戴皮革制品(腰带、表带、鞋、衣服),特别是在圣地,因为印度教徒不杀牛,穆斯林不刹猪,耆那教徒不须杀人和动物或昆虫。
进入印度的庙宇或清真寺,要脱去鞋子,要跨过门槛而不能踩着门槛而过。
光脚进寺庙,事先要在入口处洗好脚以表示礼貌。
凡进入回教寺庙者,均不能穿短裤或无袖背心,也要求脱鞋。
凡进入锡克教寺庙者,必先戴上头巾或帽子,然后脱鞋才可进入。
1、牛在印度教徒眼中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任何人均不得伤害它们,牛群在大街上,消遥自在地走着,受到最好的保护。
并且,进入印度教的寺庙时,身上决不可穿着取材于牛的衣物或配饰。
2、在印度,若以左手把东西交给对方,对方会认为你是蔑视他,或怀有恶意。
交东西时,必须用右手交出,或使用双手。
吃饭也只能用右手。
因为,印度人洗澡、上厕所时一般使用左手,他们认为左手是不洁净的。
3、在印度,摇头是肯定的表示。
4、印度火车上有固定驻点的乞丐,他们以此为业,有人甚至会故意自残博取同情,他们的收入大都不会低于田里的农民,所以建议还是横下心吧。
5、印度每个车站都有看起来相当美味的小吃摊,但请不要被其外表和香味骗了,除了水果的味道跟中国差不多外,其他几乎每一样都非常辣。
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为了相互尊重,在仪容、仪表、仪态、仪式、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行为规范。
礼仪是对礼节、礼貌、仪态和仪式的统称。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印度的礼仪及禁忌须知,欢迎大家阅读。
印度的礼仪印度居民大多信奉印度教,其次为基督教、锡克教。
在印度,月亮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印度人相见应递英文名片,英语是印度的商业语言。
主客见面时,都要用双手合十在胸前致意。
口中念着:纳玛斯堆(梵文:向您点头,现在表示问好或祝福)。
晚辈在行礼的时候弯腰摸长者的脚,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
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
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
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
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
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
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用右手拿食物、礼品和敬茶,不用左手,也不用双手。
就餐的时候,印度教徒最忌讳在同一个容器里取用食物。
也不吃别人接触过的食物,甚至别人清洗过的茶杯,也要自己再洗涤一遍后才使用。
喜欢分餐进食,注重菜品酥烂,一般口味不喜太咸,偏爱辣味。
主食以米饭为主,对面食中的饼类也感兴趣。
不吃菇类、笋类、木耳。
信奉印度教和锡克教的人,忌讳吃猪肉,牛肉。
他们一般不喝酒,因为喝酒是违反宗教习惯的。
但有喝茶的习惯,方式是舔饮,也就是把奶茶盛在盘子中,用舌头舔着喝。
印度人最不喜欢吃大荤,吃素食的人较多,等级越高,吃荤越少。
喜欢中国的粤菜、苏菜。
印度餐桌礼仪要注意什么印度是个多元文化和宗教相融合的国家,印度的餐桌礼仪也因此而多样化。
以下是一些在印度餐桌上需要注意的常见礼仪。
1.使用右手:在印度文化中,左手通常被认为是不洁的,所以在用餐时必须使用右手。
用餐时用右手吃饭、喝水、取食物等,是一种显示尊重和礼貌的表现。
2.空手吃饭:在印度餐桌上,通常是以手为工具来吃饭的,而不是使用刀、叉和勺子。
请注意,印度人擅长用手吃饭,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用手抓取食物。
通常会用指尖抓取食物,而不是整只手。
3.共用食物:在印度,人们经常会共用同一个盘子或碟子中的食物。
因此,在用餐时,注意不要夹取过多的食物,以便其他人也有机会品尝。
4.餐具使用:尽管在印度人口中使用叉子和勺子的人数增加了,但一些地区和文化仍然坚持使用传统的餐具,例如托盘、不锈钢碗和漆木餐盘。
如果你是在印度用餐,最好根据当地的餐桌习惯使用相应餐具。
5.吃完食物:在印度,一般认为将全部食物吃完是一种显示尊重的行为。
不吃完的食物被视为浪费,而浪费食物被认为是不吉利的。
6.尊重长辈:在印度,尊重和敬重长辈是家庭和社会的文化传统。
在餐桌上,年长者通常会被先给予食物,他们吃饭过程中不会被打扰。
7.不使用左手触碰他人:在印度文化中,用左手触碰他人是被认为是不洁的。
所以请确保在与他人交谈、递交食物或餐具等时,使用右手。
8.不指向他人:在印度餐桌上,用手指向他人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如果需要指向一些人物或对象,最好使用手掌或下巴来代替。
9.避免使用外号:在印度,人们更喜欢用全名或尊称称呼他人,而不是外号。
请确保你了解对方的合适称呼,并尊重使用。
10.饮食禁忌:印度各种种族和宗教存在饮食禁忌。
在印度用餐时,尊重并遵守对方的饮食规定,避免携带或摄入禁忌食物。
总之,印度餐桌礼仪是多样的,但重要的是尊重和对他人的关注。
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始终保持礼貌和谦逊的态度,将有助于你在印度的餐桌上留下良好的印象。
印度旅游注意事项印度是一个多元化和神秘的国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客。
然而,对于初次前往印度的人来说,可能会对这个国家的文化、习俗和行为规范感到陌生。
为了确保您在印度的旅行愉快和安全,以下是一些印度旅游的注意事项。
1.穿着印度是一个传统的国家,很多地方对于衣着有特定的要求。
尤其是进入寺庙、清真寺和其他宗教场所时,您应该注意穿着得体,避免暴露过多的皮肤。
在大多数地方,男性应该穿长裤和短袖衬衫,女性应该避免穿着暴露和贴身的服装,最好选择长袖长裤和长裙。
2.尊重当地文化印度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作为旅客,您应该尊重和遵守当地的文化习俗。
尤其是在参观宗教场所时,遵循当地的礼仪规则,避免嘈杂喧哗和尊重其他参观者的宗教信仰。
3.饮食安全当您在印度旅行时,要谨慎选择食物和饮料。
喝瓶装水,避免生水、未经煮沸的水,以避免患上腹泻或其他食物中毒。
同样地,选择在干净和卫生的餐厅用餐,并确保食物完全煮熟。
4.交通安全印度的交通状况可能会让许多人感到不安。
当您在印度的道路上行驶或步行时,请格外小心。
印度的交通规则和驾驶方式可能与您所熟悉的不同。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要特别小心,并确保选择有信誉的出租车或汽车服务。
5.保护个人财物印度是一个贫困国家,也有一些制度和机构尚未得到有效的整顿。
因此,您应该特别小心保护个人财物。
尽量避免在公共场所携带大量现金、贵重物品和显眼的首饰。
使用个人保险箱或酒店提供的安全箱存放贵重物品。
6.与当地人交流印度人民友好好客,善于交际。
与当地人交流可以让您更好地了解印度的文化和风土人情。
然而,要注意护身,别轻易相信陌生人,尤其是那些主动表现要帮助您或向您推销产品的人。
7.寻求专业建议在您计划前往和旅行印度之前,寻求专业旅行社或当地导游的建议是明智的选择。
他们可以为您提供关于印度旅游的重要信息,并确保您的旅行行程顺利、安全。
8.注意安全状况印度是一个相对安全的国家,但也有一些地区存在安全风险。
在您的旅行计划中,要谨慎选择您前往的地方,并跟踪当地的安全情况。
去印度出差注意事项印度出差全攻略:文化、礼仪与实用指南在踏上印度这片神秘的土地之前,了解一些基本的出差注意事项至关重要。
印度,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丰富文化遗产和独特社会习俗的国家,无论是商务洽谈还是日常生活,都需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印度出差指南,帮助你顺利适应并顺利完成任务。
一、签证与入境准备1. 签证:提前申请印度商务或工作签证,确保在出发前获得有效证件。
印度签证审批可能需要时间,务必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办理。
2. 护照:确保护照有效期至少还有六个月,并且有足够的空白页用于入境和出境章。
3. 保险:购买旅行保险,包括医疗和紧急撤离保险,以防不测。
二、文化与礼仪1. 穿着:印度是一个保守的国家,特别是在正式场合,应着装得体,避免过于暴露或休闲的服装。
男性通常穿长袖衬衫和长裤,女性则应避免穿着过于紧身或露肩的衣服。
2. 礼节:见面时,握手是常见的礼节,但要注意双手干净。
避免直接接触头部,尤其是对于僧侣和女性。
记住,右手被视为神圣的,所以使用右手递送或接受物品。
3. 印度教敬拜:印度大部分人口信奉印度教,寺庙和公共场所常见敬拜活动,保持尊重,不要拍照或打扰信徒。
三、语言与沟通1. 语言:印度官方语言是印地语,但英语在商业环境中广泛使用。
学习一些基本的印度语问候语和商务用语将大有裨益。
2. 沟通方式:印度人通常喜欢用眼神交流,倾听是他们交流的一部分。
耐心和礼貌的态度在谈判中尤其重要。
四、饮食与卫生1. 饮食:印度美食丰富多样,但也可能存在食物安全问题。
尽量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厅,避免街头食品。
注意饮食平衡,避免过辣或油腻的食物。
2. 水源:印度的自来水可能未经消毒,建议使用瓶装水或煮沸后的水。
五、交通与出行1. 出行:印度城市交通繁忙,出租车和嘟嘟车(auto rickshaw)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但要注意安全。
使用正规的出租车服务,避免夜间独自出行。
2. 时间管理:印度的作息时间与西方有所不同,许多地方的工作日从上午9点开始到下午5点结束,周末休息。
印度注意事项印度是一个多元化、有着丰富文化和历史的国家。
如果你计划去印度旅行,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1. 外交礼仪:在印度,友好和尊重对当地人非常重要。
当拜访寺庙、古老建筑或与当地人交谈时,请确保穿着得体,尽量避免暴露过多的肌肤。
当你参拜寺庙时,要注意摄影限制和进入某些区域的规定。
2. 衣着:由于印度是一个传统社会,所以对于穿着有一定的要求。
在进入宗教场所和一些保守地区时,女性最好穿长袖、长裤,并且头部保持遮盖。
男性则应遵守相应的礼仪。
3. 食物和水:印度的美食非常有名,但是需要注意卫生问题。
尽量避免在街边小摊上吃食物,因为那些地方卫生条件可能不理想。
选择有良好声誉的餐厅或宾馆,并确保使用瓶装水。
4. 身体安全:虽然印度是一个相对安全的旅行目的地,但是在一些人流拥挤的地方,比如火车站和市场,需要格外小心保护个人物品。
此外,确保随身携带重要物品的备份,以防丢失或被盗。
5. 交通:印度的交通状况相对混乱,道路常常拥堵,行人和车辆之间的共存有时可能令人感到不安。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时要小心,尽量避免在夜间独自出行。
6. 疾病和健康:在印度旅行时,最好提前咨询医生并做好相应的疫苗接种。
此外,在进食前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洗手,并避免饮用未经消毒的水。
7. 语言和沟通:印度拥有多种语言,主要以印地语和英语为主。
尽管印度人普遍可以理解英语,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区或农村地区,当地人可能只会讲本地语言。
为了更好地沟通,最好掌握一些基础的英语或印地语表达。
8. 礼物和小费:在与当地人交往时,给予小额礼物是受欢迎的。
另外,在印度,给予服务人员小费是一种常见的文化习俗,特别是在旅游业中。
建议在餐馆、酒店或使用导游等服务时适当给予小费。
总而言之,印度是一个美丽而独特的旅行目的地,但在旅行前应了解并尊重当地的文化和习俗。
遵守当地法规和风俗,可以让你的旅行更加愉快和安全。
印度的用餐礼仪
印度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不同地区和宗教信仰有不同的用餐礼仪。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印度用餐礼仪:
一、手洗
在印度,用餐前手洗是必须的。
通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或者用温水和茶树油混合物洗手。
二、用餐方式
在印度,人们通常使用右手进食,左手用来擦拭嘴巴和清理牙齿。
使用左手进食被认为是不干净的行为。
在某些地区和宗教信仰中,人们使用手指进食,而不是使用餐具。
三、用餐时间
在印度,用餐时间通常比较晚。
晚餐通常在晚上7点到10点之间,午餐则在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之间。
早餐通常比较简单,通常是一些面包、酸奶和咖啡或茶。
四、餐具
在印度,人们通常使用手指进食,但也有使用餐具的习惯。
常用的餐具包括铜、不锈钢和银制的餐具,以及陶瓷和玻璃制品。
在某些地区和宗教信仰中,人们使用椰子壳或者芦苇制品作为餐具。
五、餐桌礼仪
在印度,人们通常坐在地上吃饭,用餐时要保持安静和谦虚。
在某些地区和宗教信仰中,人们会在用餐前朝拜神灵,或者在用餐时读经。
六、饮食禁忌
在印度,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饮食禁忌。
例如,印度教徒禁止食用牛肉,穆斯林禁止食用猪肉,而素食主义者则不食用任何动物制品。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印度用餐礼仪,这些礼仪反映了印度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宗教信仰。
印度的禁忌有哪些如果你是准备去印度,那么你就要知道印度的礼仪以及禁忌哦。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印度的禁忌有哪些,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礼仪文化,是礼貌,是文明,是禁忌,也是独到。
无论你认可也好,觉得不可思议也罢,入乡随俗,你都必须遵循它。
下面介绍一些与我们不一样的印度的独到的禁忌、礼仪文化和习惯。
其一,男子不能和妇女握手。
许多家庭妇女忌讳见陌生男子,不轻易和外人接触。
但如果邀请男人参加实社交活动时应请他们偕夫人同来。
一般关系的男女不能单独谈话。
其二,印度人是用摇头表示赞同,用点头表示不同意。
人们用手抓耳朵表示自责;召唤某人的动作是将手掌向下摆手指,但不能只用一个指头;指人时也要用整个手掌,不能用一两个指头。
其三,以右为尊,左手被视为不干净的象征。
同印度人招手致意往往用右手,因为在他们看来,人身由两部分组成,右半边是男性的象征,左边是女性的象征,所以左手无力,右手有力,因此不单用右手致意。
此外,印度人便后用水冲洗,使用左手,而绝不用右手,因此,左手被认为是不干净的。
若送人东西,大都用双手捧着,或一手为主,另一只手稍微接触另一手臂,象征双手。
否则认为不礼貌。
其四,吃饭过程中,若给对方(印度人)加饭加菜,不可用还在吃饭的那只手直接加饭加菜,若是这样,被认为是叫人家吃你剩的东西,因那只手正被用来吃饭,已接触了食物。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换一双未用过的筷子,给客人加饭加菜。
若对方已经吃饱,不再需要,而你出于客气,仍坚持再给,这时,你会发现对方可能把双手捧着的碗筷(或吃饭用的盘子)一同伸到桌下,这表示不要了,见此情景,主人应当明白:不能再给客人加饭加菜。
其五,到印度庙宇或家庭做客,进门必须脱鞋。
迎接贵客时,主人常献上花环,套在客人的颈上。
花环的大小长度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既粗又长,超过膝盖。
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到胸前。
妻子送丈夫出远门,最高礼节是摸脚跟和吻脚。
到印度家庭做客时,可以带水果和糖果作为礼物,或给主人的孩子们送点礼品。
印度风俗和禁忌俗话说入乡随俗,往往因为我们因为无心的举动搞得双方都尴尬,那就没有必要了,所以今天普及一下印度风俗和禁忌。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印度风俗和禁忌,供大家阅读!印度风俗民俗印度的民俗很多,这里把主要的民俗作简要介绍。
婴儿命名礼,就是孩子出生后,要请祭司和众乡亲到家里来,举行命名仪式。
剃发礼,印度教徒家的男孩刚满3岁时,要请祭司、理发师、众乡亲,搭彩棚,划方阵、画图案、撒大米,举行仪式。
拜师礼,印度教徒的男孩子在5~8岁期间要举行此礼,拜师礼也叫入法礼。
这是印度在梵行期必须进行的礼仪。
父母把男孩洗浴打扮后,送给宗教导师,导师要送给男孩离家苦修的衣服、腰带、绶圣带、兽皮衣、木棍等物,男孩要向太阳祈祷,导师诵经,仪式结束后,男孩去导师家同住、学习直到梵行期结束(约1~4年),才能回家,开始过家居期。
印度教徒认为,人生渺小、孤独、寡闻,为了弥补其不足,就要走遍天下,增长知识。
同时又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罪孽深重,为了使这无边的轮回之苦消除干净,就要接受大自然和社会的磨炼。
因此,打禅修炼、流浪乞讨比起饱食终日、居家无忧的生活要神圣、洁净。
于是,他们把人生分为四个时期,最后一个就是苦行期。
这样就出现了苦行僧。
他们摒弃物质享受,追求心灵解脱,离家出走,寻找深山野林或理想之地,或祈祷,或云游,或狂叫,或静坐鹅卵石上、蚂蚁窝边、荒山树下,耳不闻,目不视,有的就此涅粲超升.离开人世烦恼。
有的苦行僧习练瑜伽术,怀有一身绝技。
印度的节日之多是世界闻名的,政治性的节日是独立日、共和国日。
独立日是纪念1947年8月15日,印度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获得独立的节日。
每年要举国庆祝,在首都及其他地方兴行盛大群众性庆典,总统及政府要员出席,讲话、升国旗、游行等。
每年的1月26日是共和国日,这是印度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庆祝大会很隆重,事前准备好长时间,搭检阅台、看台,排练队形,设计和制作彩车等,群众大会人很多,要举行阅兵式、群众游行、总统发表讲话,检阅三军,各地的各种各样的采车设计制作得十分别致美观,在整个过程中还要展示大炮、飞机、军舰、导弹及各种武器的模型和各个兵种,还有详细的解说词在广播中播放,整个仪式需好几个小时。
印度见面礼仪在印度,见面礼仪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社交活动,用于展示尊重和关怀。
它是印度文化中的传统,人们在各种场合和情况下都会遵循相应的礼仪规范。
以下是一些关于印度见面礼仪的重要方面。
1. 礼仪前奏在印度,人们见面前通常会准备一份小礼物或礼品,以示关心和友好。
这个礼物可以是一束鲜花、一盒巧克力或一份小小的纪念品。
此外,在准备见面礼后,可以通过电子邮件、短信或电话与对方预约见面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这些准备工作有助于确保见面礼仪的顺利进行。
2. 身着在印度,人们首先会考虑他们出席的场合以及对方的文化背景,然后选择适当的服装。
在大多数情况下,男性会选择西装或传统的印度服装,例如印度前裙。
女性则会选择适当的礼服,以示庄严和尊重。
3. 问候当你和印度人见面时,最常见的问候方式是合掌并向对方致意。
这个动作被称为“纳姆斯卡尔”或“纳姆斯特”。
随着这个动作,可以说“纳姆斯卡尔”或“纳姆斯特”,表示问候和尊重。
在见面之后,你可以用正式的方式称呼对方,比如先生、女士或夫人。
4. 交谈礼仪印度人非常重视交谈礼仪。
在交谈过程中,保持尊重和耐心是关键。
避免过于直接和直接地提出问题,而是使用温和和尊重的方式开展对话。
同时,当对方讲话时,要给予足够的倾听和关注,以示尊重和重视。
5. 礼物赠予在印度,赠送礼物是一种常见的活动。
当你接受到印度人的礼物时,应当表示谢意,并稍后予以回赠。
在选择礼物时,可以考虑对方的喜好和文化,以确保礼物的合适性和意义。
6. 宴会礼仪在参加印度人的宴会时,应该遵循一些特定的礼仪规范。
首先是进餐礼仪,使用右手进食,并用左手将食物送入嘴里被视为不礼貌。
其次是食物的选择,注意避免食用豚肉和牛肉,因为它们在印度文化中被视为不纯洁。
7. 离别礼仪当你告别印度朋友时,你应该表达谢意和尊重。
你可以再次使用合掌的姿势,说一句“纳姆斯卡尔”或“纳姆斯特”,然后表示再见。
此外,你还可以写一封感谢信,在几天内将其送达,以表示你对他们的关心和感激之情。
印度主要宗教与风俗习惯印度是个拥有着不亚于中国文化底蕴的文化大国,其历史的丰厚程度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
下面是分享的印度主要宗教与风俗习惯,一起来看看吧。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
印度教、佛教、耆那教和锡克教均起源于印度。
此外,主要的世界宗教如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在印度都有信徒。
(一)印度教印度教是公元前2000年随着雅利安人进入印度而兴起的。
印度教没有单一的信条,多数印度教徒是多神论者,他们崇拜三大神:“创造神”梵天,“保护神”毗湿奴和“破坏再生神”湿婆。
这些神象征宇宙间各种力量。
印度教的主要经典有《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和四部吠咤经等。
印度教认为人类灵魂永存,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即所谓灵魂的转世。
虔诚的印度教徒一般愿望是获得解脱,即脱离生死轮回,在一种永恒的状态之中获得安息,这种状态叫做梵我合一。
印度教还主张非暴力,不杀生。
在印度众多宗教中,印度教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印度现有印度教信徒约8亿多。
(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是印度主要宗教之一,穆斯林人数仅次于印度教徒人数,约1.3亿人。
伊斯兰教是在公元11世纪后随着穆斯林入侵印度而传来的。
13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伊斯兰势力曾先后在北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和莫卧尔帝国,伊斯兰教成为居统治地位的宗教和思想体系之一。
但由于印度复杂的社会和历史原因,印度一直未能形成一个穆斯林为主体的国家。
伊斯兰教是一种严格的一神论教,只相信一个真主(安拉),主张该教信仰者亲如手足、一律平等和建立无种姓等级的社会。
印度是世界上穆斯林三大生活和文化中心之一。
印度穆斯林与印度其他人种属同一血统,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主要分布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北方邦、阿萨姆邦、西孟加拉邦、喀拉拉邦和比哈尔邦等地区。
(三)佛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代印度,由乔达摩;悉达多创立。
他被佛教徒敬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
由于印度教兴盛,佛教内部派系纷争以及频繁的外族入侵等原因,公元8、9世纪以后佛教在印度开始衰微,到13世纪几乎消亡。
印度国家的礼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印度国家的礼仪,供大家参考!一、社交习俗印度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印度国民多“种姓”,不同宗教多规定;民族繁杂多信仰,性格一般多稳重;绿色吉祥多偏爱,白色懊丧多忌用;讲究礼貌多敬语,礼节方式多注重;厌倦食物多种类,待人接物多禁令。
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印度教徒中分为不同等级的社会集团,可以译为“种姓”。
即把人分成四个不同等级;“波罗门”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刹帝利”为“二种姓,地位稍次;“吠舍”为平民,是第三种姓;“首陀罗”为所谓的贱民,为第四种姓,其地位最为低下。
他们的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
在四大种姓之外,还有一种被排除的“不可接触的贱民”,被称为“哈里真”。
他们是最受歧视的人。
印度教徒迎接贵宾时,主人要向客人敬献花环,并亲手将花环套在客人的脖颈上。
花环的大小,要视客人的身份而定。
献给贵宾的花环一般很粗大,其长过膝;给一般客人的花环仅及前胸。
荷花是印度的国花,倍受印度国民的青睐。
因其“出淤泥而不杂,濯清涟而不妖”,故人们常借以赞美人的气节与风骨,又被赞誉为“花中君子”。
印度人普遍昵爱绿色,认为绿色是吉祥的色彩,象征着春天和新生。
印度妇女民间传统都喜欢在自己的前额正中点一颗指头般大小的圆形痣,人们都称其为“吉祥痣”。
其颜色不同,形状各异,或红色、或黄色、或紫色、或绿色,黑色痣虽有,但较少见,一般都依衣着颜色而定。
印度人对蓝孔雀十分崇拜,并将其视作吉祥、如意、幸福的象征。
印度是个极为尊重牛的国家,印度教徒把牛奉为神明。
按他们的习惯,每逢饭前都要首先敬牛。
还有的人敬狗、敬蛇、敬老鼠等等。
他们的形体动作语言丰富,不过一些动作所示的意思与我们区别很大。
如:表示同意的意轴,他们总要先把头稍歪左边,然后立刻恢复原状;表示不同意,他们反倒点头示意。
二、礼节礼仪印度人相互见面的礼节,有合掌、举手示意、拥抱、摸脚、吻脚。
一般两手空着时,口念敬语“纳马斯堆”,同时要施合掌礼。
印度的习俗和礼仪印度是一个多元化和庞大的国家,拥有各种不同的地区、宗教和语言群体。
因此,印度的习俗和礼仪也是非常多样和丰富的。
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印度最重要的习俗和礼仪。
在印度,人们通常用双手来向他人问候和传递东西。
这是一种示意友好和尊重的举动。
同时,用右手吃饭和给予礼物是印度文化中的常规。
左手被认为是不洁的,所以在公共场合或与他人交流时,最好使用右手。
印度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
其中最著名的是排灯节(Deepavali)。
这个节日在每年的十月或十一月举行,标志着光明战胜黑暗。
人们在这一天会点亮彩灯、燃放烟花,并互赠礼物和美食。
另一个重要的节日是哈里·哈·布拉提( Holi)。
这是一场色彩斑斓的庆典,人们彼此泼洒彩色粉末和液体,以庆祝春天的到来。
在印度,宗教仪式和礼拜也是非常重要的。
印度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有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众多宗教。
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礼仪和规定。
在印度教,人们通常在寺庙中向神灵祈祷,献上花朵和香。
在清真寺中,穆斯林人士会进行祷告,然后朝麦加举行礼拜。
在基督教,人们通常在教堂参加弥撒或礼拜仪式。
印度的婚礼仪式也是非常隆重的。
在印度,婚礼通常是一个多天的庆典,包括各种传统仪式、宗教仪式和派对。
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婚礼仪式,但大多数婚礼都包括穿着华丽的传统服饰、进行祭祀仪式、交换婚戒和庆祝派对。
婚礼被认为是家庭和社区的团结之事。
除了这些传统的习俗和礼仪,印度人还非常重视尊重和礼貌。
在与人交谈时,问候对方并称呼他们的合适称谓是必要的。
遵循社交礼节和尊重他人的观点是印度文化中的重要特征。
印度餐桌礼仪印度餐桌礼仪11、就餐也要拿捏时间印度人通常一天只吃两顿饭,第一餐是在上午接近中午的时候,第二餐基本在晚上9点以后。
但是习惯西式生活的印度人,也开始一日三餐,每餐包括开胃菜、汤、主菜和甜点,根据个人食量点菜,也可以不要开胃菜。
如果和印度人同桌吃开胃菜,吃得太快或太慢都是不好的,最好尽量保持和对方相同的速度把菜吃完。
甜点和茶一定要等到饭后再端上餐桌,否则也是对客人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2、印度人实行分餐,所以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菜。
3、手抓饭忌讳印度人用手也是有忌讳的,那就是他们只用右手抓食物,而左手绝对不得用来触碰食物。
印度人认为,左手是专门用来处理不洁之物的,因此吃饭时,他们的左小臂一般沿桌边贴放,手垂放于桌面以下,或是干脆把左手藏在隐蔽的地方。
4、用餐结束清洗右手服务员会给客人用小碗端来洗手水,水里漂着用于清洁的柠檬片和用于装饰的花瓣,当然,只能清洗右手。
印度用餐礼仪:印度人习惯用手直接抓取食物,如果你不能接受也没关系,一般的餐厅都会配备刀叉。
要注意吃东西不能使用左手,一定要使用右手,因为当地人认为左手是不洁的。
如果前往当地人家里做客,吃东西需提前告知主人,最好不要在盘子里剩下食物。
印度餐桌礼仪2印度人的主食是大米和面食。
北方以小麦、玉米、豆类等为主,东部和南方沿海地区以大米为主,中部德干高原则以小米和杂粮为主。
由于各种宗教的不同禁忌,有些肉类在印度不能吃,渐渐地演化成了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体系。
印度人除了牛肉不吃外,鸡肉和羊肉都是主要食物,因为牛在印度被供奉为神。
印度人还常以一种被称为“馕”的面饼为主食。
无论在高级餐馆还是在街头树阴下,时常可以看见印度人席地盘腿而坐,用手撕下一块馕,蘸上菜糊、汤汁以及用豌豆、绿豆等各类豆制品熬成的豆汤,津津有味地吃着。
还有一些食物把饼与土豆结合起来。
另外,手抓饭也是人们十分喜爱的食物。
每个人吃饭时用右手将饭菜反复搅拌和匀,然后用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将饭菜撮起送入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