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9.29 KB
- 文档页数:5
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的1.学生理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学生了解生物学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的重要地位;3.学生掌握染色体的基本结构、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和遗传基本规律;4.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生物学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细胞的结构和生物膜–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的结构、功能与运输。
3.遗传与基因–基因的概念与本质;–染色体的结构和基本规律;–遗传的基本过程、规律和方法。
4.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确定方法;–生态分类学的发展和应用;–生物群落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2.遗传与基因–染色体的结构、遗传规律和遗传方法;–重点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和过程。
四、教学方法1.案例引入法,以当今的科学技术和生物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2.实验探究法和图片展示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图片了解和掌握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以及染色体的结构和基本规律。
3.分组讨论法,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4.案例教学法,以关注生态破坏和环保问题,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和重要性。
五、教学时长本单元教学时长为6课时,具体内容安排如下:教学内容时长(课时)生物学的研究对象1细胞的结构和生物膜2遗传与基因2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1六、教学反思1.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涵盖了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内容较为繁杂和抽象,有些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对于学生的基础和智力要求较高,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案阵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及案例引入法等,这些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什么是生物学;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能将教材中列举的科学家和他们的主要贡献进行联系。
2.能力目标:培养小组合作交流、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逐步养成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列举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
一、探究新知(由组长分配任务,督促组员按时完成)(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上一章我们学习了生命的世界、和生命的特征,这些都是谁来进行研究的呢?他们又是用什么方法研究的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22-23页内容。
1.科学活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相互交流等。
(二)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1.生物学是一门_________。
19世纪初,法国学者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物体.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名词。
2. _______被称为分类学之父,他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多个界,每个界又分出若干门,生物分类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可排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分类单位。
3. _______动摇了人们信奉多年的神创论,成为_______ _______理论的创始人。
4. 在生物学研究中较早运用实验法的科学家是英国人_________,他发现了血液循环。
5. 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发现的。
(三)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1.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生态的科学。
2.生物学是一门科学,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
二、当堂训练[A类题]1、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是( )发现的。
A.达尔文 B.沃森和克里克 C.林奈 D.袁隆平2、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将生物分成若干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的等级:门、纲、目、科、属、种。
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课标要求】结合前面已学知识提出生物学离不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自我介绍、观看视频、讨论比较归纳出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生物学研究对象等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阅读、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学以及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并能将本节列举的科学家与其主要贡献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归纳及发散思维能力得以培养的情况下了解到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主要历程,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演变过程。
难点:“生物科学”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教师:收集有关生物学家工作的图片和音像资料;收集除教材中介绍之外的著名科学家的图片及其主要成就的资料,比如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应用观察法研究药物及其著作《本草纲目》、虎克与细胞的发展等等。
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阅、收集有关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的资料。
【教学过程】1、回忆旧知识,弓1入新课同学们,通过第一章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不同的环境中生存着不同的生物,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这是为什么呢?而且,我们还知道生物的生存是与其环境相适应的,比如北极熊能适应北极的寒冷气候。
这又是为什么呢?还有,我们人类是怎样来的?为什么我们的心脏能自动有节律的搏动?鼓励并肯疋学生的回答,引出:生物世界奥秘无穷,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知识以便我们能不断的探索这些奥秘并从中更加认识和热爱大自然。
那么到底什么是生物学呢?它的研究对象到底是什么呢?2、板书第一节课题(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播放有关生物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活动的音频文件,引导学生谈谈心目中的生物学家,最后再点出科学活动一般有观祭、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同时指出科学研究的艰苦性。
板书: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1、回忆旧知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产生兴趣2、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自己平时的理解以及观看的音频资料,先小组交流,然后推出代表发言(3-5 人)。
初中生物探索生命教案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热爱生命科学,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结构,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化。
一、激发兴趣(5分钟)
1. 看图片,谁知道这是什么?这些生物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2. 引出生物的定义,生物的基本特征。
二、探究生命的起源(15分钟)
1. 生命的起源是什么?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怎样产生的?
2. 地球上的生命从单细胞生物进化到多细胞生物的过程。
3. 讨论生命起源的不同理论,如生命跃迁论和生命进化论。
三、探索生物的结构(20分钟)
1. 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的生物细胞,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
2. 探究细胞的功能,包括质体、核糖体、线粒体等。
3. 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之处。
四、了解生物的分类(15分钟)
1. 生物的分类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对生物进行分类?
2. 认识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和原生界等各个界的特点和代表。
3. 利用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分辨生物的不同种类。
五、总结归纳(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生物的基本特征、起源、结构和分类。
2. 让学生回答生物的重要性和人类与生物的关系。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综合训练: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的。
2. 自主学习: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生物的知识,并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基本特征和结构,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的兴趣。
通过实践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加深对生命的认识。
一、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教案二、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2. 让学生理解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内容:1. 生物学的定义:介绍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和生态等方面。
2. 生物学的研究范围:解释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包括生物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和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
3. 生物学的重要性:强调生物学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中的作用,如食物的来源、疾病的治疗、环境保护等。
4. 生物学的应用领域:介绍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和贡献。
5.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展示生物学相关的图片、视频或实物,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教师展示生物学应用领域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互动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记忆。
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布置相关的生物学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教参:提供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材料。
2. 图片或视频:展示生物学相关的图像或视频资料。
3. 实物标本:展示生物学中的实物标本,如动植物标本、微生物等。
八、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物学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研究范围和重要性。
3. 展示生物学在各个应用领域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物学的作用和贡献。
4. 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提问和回答,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记忆。
初中生物探索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的起源和生命的基本特征。
2. 掌握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2. 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教学难点:1. 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的理解。
2. 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2. 学生分享对生命的理解和观察。
二、探究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的相关知识。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与讨论,了解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3. 教师进行知识梳理,总结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
三、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2.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参与讨论,了解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3. 教师进行知识梳理,总结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四、实践操作:生物分类(15分钟)1. 教师提出生物分类的任务和要求。
2. 学生分组进行生物分类实践操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探索生命的收获和体会。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教学延伸:1. 学生进行生物分类的实践活动,如制作生物分类卡片或进行生物分类竞赛。
2. 学生参观生物博物馆或进行户外生物考察,加深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和基本特征,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奇迹和生命的共同点。
同时,通过学习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在实践操作环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后续的教学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
学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第一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课标要求】
结合前面已学知识提出生物学离不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自我介绍、观看视频、讨论比较归纳出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生物学研究对象等内容。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阅读、讨论、归纳总结等活动,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生物学以及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意义,并能将本节列举的科学家与其主要贡献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口头表达能力、归纳及发散思维能力得以培养的情况下了解到生命科学发展中的主要历程,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生命科学研究方法的演变过程。
难点:“生物科学”概念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生物学家工作的图片和音像资料;收集除教材中介绍之外的着名科学家的图片及其主要成就的资料,比如我国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应用观察法研究药物及其着作《本草纲目》、虎克与细胞的发展等等。
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阅、收集有关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的资料。
【教学过程】
【课堂练习】
1、科学活动包括那些方法?
2、植物、动物按大小和从属关系可分为哪几类别?
3、什么是生物学?
4、课本第26页的思考与练习。
【课外作业】
请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看看除了书上课外读告诉我们的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外,还有哪些职业与生物学有关?你有兴趣从事这些职业吗?
【板书设计】
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一、生物学家的科学活动
主要包括:观察、调查、实验、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交流等
二、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1)先民活动及“生物学”的提出(拉马克)
(2)林奈——生物分类
(3)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4)哈维——血液循环的发现
(5)沃森、克里克——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
(6)人类基因组计划
三、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命现象
生物学: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
态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