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14
2012兰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一,名词解释:遗迹遗物文化层殷墟三大石窟元大都里坊制金石录烽燧布币二,简答题商周考古特点秦代普通墓葬特点三,论述题仰韶文化2012北京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名词解释:黄肠题凑东山村贾湖邹衡伯希和吐峪沟石窟定窑江陵端午祭《清式营造则例》吕氏家族墓地论述题:宋代以前都城布局的变化夏商周考古学材料的分期和编年中国旧、新石器时代之间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中国长江以北唐墓的类型和等级2012四川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一,名词解释北京猿人,文化层,燕下都遗址,唐番石碑, 唐三彩二,简答题秦长城和直道开元通宝的特点及分期良渚文化及意义三,列举和比较题南朝和北朝墓葬的区别,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墓的区别列举三篇历史考古发掘报告列举三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墓葬四,论述大遗址的保护意义以及举列说明现在存在的问题宋朝墓葬内装饰2012中国社会学科院文博真(文物鉴定、故宫学、博物馆学方向)Ps:今年社科院的卷子出的有深度,尤其简答题有点意外,毕竟是首次招文博的,指定的参考书中考的不多,苦了那些苦背墓葬城址的人。
问了我们同学有不少考古专业的都不会答,复旦的相对简单,可惜确认时改学校了,现在有点小悔啊…heihie。
大家选学校要慎重啊!加油!一、名词解释:15*41、故宫博物院2、妇好墓3、五铢钱、4、张骞和南通博物苑二简答题(5选三)(60*3)《富春山居图》的收藏历史与现在保存情况简答甲骨文的发现过程,还有何为甲骨四堂,及其研究成果;红山文化的玉器考古学价值。
例举五个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详细列出其文化因素概述宋五大名窑的主要特征...三、论述题(60)试论述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啊。
2012吉林大学考古学真题1、简述中国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的主要发现和认识2、试述西周墓葬的分区和形制特点3、试述隋唐城市的基本布局4、简述日本繩文時代考古的主要收获5、对汉代司马迁编撰的《史记》一书做一简单的评述6、简述隋唐时期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取得的主要成就2012南京大学考文博专硕真题一、名词解释(8*18,总分144)1.大汶口文化2.偃师商城3.青铜器4.瘗鹤铭5.五铢钱6.明定陵7.博物馆学8.生态博物馆二、论述题(任选三题,3*52,总分156)1.试述二里头遗址的学术意义。
考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考古学是研究古代人类文明及其遗迹的科学,通过对遗址、文物和人类活动痕迹的调查、发掘、研究来了解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在考古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参加考试是一种常见的评估方式。
本文将给出一些考古学考试的试题及答案,以供读者参考。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 考古学是一门关于()的学科。
A. 古代建筑B. 古代文物C. 古代人类活动D. 古代社会制度2. 下面哪个古埃及法老墓葬最为著名?A. 图坦卡蒙墓B. 科夫齐耶墓C. 拉美西斯二世墓D. 螺旋墓3. 要想准确获得考古学研究对象的时间信息,常常需要借助()技术方法。
A. 核磁共振B. 放射性碳测年C. 太阳能光伏技术D. 催化裂化4. 考古学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
A. 田野调查、发掘、清理整理、分析研究B. 出土清单、文献编目、拓片制作、学术论文C. 考古旅游、纪念品销售、地质勘探、文物修复D. 群众教育、展览展示、学术交流、政策研究5. 下列哪个不属于早期人类使用的石制工具?A. 钻头B. 磨盘C. 石锛D. 石锤6. 考古发掘的主要目的是()。
A. 发掘文物B. 获得名声C. 发现文化D. 揭示历史真相7. 考古学中的“层位原则”是指()。
A. 发掘过程中的安全原则B. 文物出土的顺序原则C. 遗址内不同年代地层的分层原则D. 文物的保存原则8. 古代文明“玛雅文明”位于现今的哪个地区?A. 欧洲B. 美洲C. 非洲D. 亚洲9. 考古学中研究人类遗址内骨骼的学科称为()。
A. 古生物学B. 古人类学C. 古病理学D. 古动物学10. 下列哪个不属于古代世界七大奇迹?A. 亚历山大灯塔B. 大金字塔C. 罗德岛巨像D. 巴比伦空中花园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 简要介绍考古学的起源及其发展历程。
考古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
考古学在19世纪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主要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的冒险家、探险家以及学者们对古埃及法老墓、亚美尼亚的古代城市遗址等进行的发掘和研究,为考古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012年历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3. 史料分析题 4.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者试图从中探寻夏文明的新石器文化是()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良渚文化正确答案:C2.下列西周分封国属于商族后裔的是()A.晋国B.宋国C.楚国D.郑国正确答案:B3.唐初官方颁行的儒家经书注本是()A.《经典释文》B.《四书集注》C.《五经正义》D.《十三经注疏》正确答案:C4.标志着中国古代白银货币化的赋役改革是()A.两税法B.一条鞭法C.募役法D.摊丁入亩正确答案:B5.乾隆时,领导天地会在台湾发动起义的是()A.林爽文B.王聪儿C.林清D.蔡牵正确答案:A6.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采取的新措施是()A.开征厘金B.加征田赋C.发行“昭信股票”D.开铸银元正确答案:C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发表“改定新约”的对外宣言后,首先与中国签订关税条约的国家是()A.美国B.比利时C.英国D.日本正确答案:A8.邓演达领导的“第三党”,其正式名称是()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B.中国国民党改组同志会C.中国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D.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正确答案:A9.出席1945年联合国制宪会议的中国代表中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是()A.周恩来B.董必武C.陈毅D.张闻天正确答案:B10.20世纪70年代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开始于()A.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B.扶植个体经济C.建立经济特区D.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正确答案:A11.建立新巴比伦王国的民族是()A.阿摩利人B.阿卡德人C.迦勒底人D.胡里特人正确答案:C12.使罗马成为地中海西部霸主的战争是()A.高卢战争B.第一次布匿战争C.第二次布匿战争D.马其顿战争正确答案:C13.中国史书中的“白衣大食”是指阿拉伯的()A.倭马亚王朝B.阿拔斯王朝C.伊德利斯王朝D.阿格拉布王朝正确答案:A14.12世纪西欧进入一个文化繁荣时期,有学者称之为“12世纪的文艺复兴”,其表现不包括()A.罗马法复兴B.亚里士多德著作的重新发现C.大学兴起D.科学从哲学中独立出来正确答案:D15.13―14世纪欧洲著名的毛纺织业中心是()A.汉堡B.巴伐利亚C.米兰D.佛兰德尔正确答案:D16.俄罗斯民族早期的英雄史诗是()A.《尼伯龙根之歌》B.《罗兰之歌》C.《伊凡或狮骑士》D.《伊戈尔远征记》正确答案:D17.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建立的国际组织是()A.三皇同盟B.神圣同盟C.奥格斯堡同盟D.三国同盟正确答案:B18.19世纪社会达尔文主义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边沁B.孔德C.贡斯当D.斯宾塞正确答案:D19.1961年,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划和组织了对古巴的军事入侵,史称()A.猪湾事件B.加勒比海危机C.缅因号事件D.赎罪日战争正确答案:A20.塞缪尔·贝克特的代表作《等待戈多》属于()A.新小说派B.荒诞派C.黑色幽默D.垮掉的一代正确答案:B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西北大学2000—2009年考古学通论真题答案分段总结一、考古学家1、谢里曼德国考古学家。
在世界考古学史上,谢里曼第一次把地层学的方法应用于考古发掘。
1871年他用这种方法发掘了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的西萨克立城。
谢里曼是现代考古地层学方法的奠基人,田野考古发掘正是由此而逐渐走向成熟的。
以至于有人认为近代考古学是“伴随着谢里曼开始的”。
2、汤姆森“三期说”曾任丹麦皇家博物馆馆长。
1819年,汤姆森将丹麦皇家博物馆藏品按石器、青铜器、铁器的分类方案进行陈列,以工具和武器的制作材料为标准,把人类史前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即著名的“三期说”,成为近代考古学发生的重要标志之一。
尽管这种分类并不等于类型学研究,但分类是类型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对考古学的发生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蒙特留斯瑞典考古学家。
他在《东方和欧洲古代文明诸时期》一书第一章《方法论》中专门总结介绍了考古类型学的原理和方法。
考古类型学方法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考古学的发展,标志着田野考古学进入成熟阶段。
在1885~1895年间,蒙特留斯把北欧新石器时代分为4期,青铜时代分为5期。
4、布基英国考古学者。
1926年在《我们的祖先》一书中综合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观点,正式提出了新石器时代的四大特征:农耕、家畜饲养、制陶术、磨光石器,使得新石器时代的基本体征和内涵被考古学界所认识。
5、柴尔德英国考古学家。
在20世纪20年代发表的《欧洲文明的黎明》、《史前时代的多瑙河流域》和《远古时代的东方》等著作,运用“考古学文化”这一概念进行深入研究的杰出代表;提出了“新石器时代革命”,认为由农耕畜牧而达到食物生产,是人类自掌握用火以来历史上一次“最伟大的经济革命”;他是农业起源理论之一——“环境决定说”的代表性人物,提出了“绿洲说”,认为农业起源是由于更新世、全新世交替之际,西亚气候恶化而日益变得干旱所致,但这一学说几乎没有具体的证据。
西北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题
科目名称:文博综合
科目代码:348共2页请考生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题纸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80分)
1.二重证据法
2.款识
3.逑盘
4.光释光测年法
5.史密森学会
6.历史文化名城
7.《考古图》
8、石卯遗址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100分)
1.简述中国近代博物馆发展历程。
2.简述“官”子款瓷器的发现及其含义.
3.简述甲骨四堂及主要研究成果。
4.简述文物成分分析的常用方法和优缺点。
5.简述文物学与考古学的关系。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120分)
1.论述中国生态博物馆及发展状况。
2.论述中国文物保护方针中保护和抢救的主要内容。
1。
各大学历年考古学考研真题2001-2011南大考古真题2001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石器制作的间接打击法及其几种方法。
2、良渚文化的玉礼器3、简述商至西周青铜器在形制方面的演化4、汉代五铢钱的变化二、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1、概述华北地区“匼河--丁村系”和“周口店第一地点--峙峪系”的石器特征、生态环境和经济生活。
2、用考古资料分析仰韶文化早期的社会形态。
3、阐述二里头文化两个类型的文化特征。
4、概述汉魏洛阳城的地理位置、沿袭过程、平面布局。
2002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北京猿人的头骨特征。
2、概述河姆渡文化的文化特征。
3、简述西周时期的“列鼎制度”。
4、简述隋唐墓葬的形制特征。
二、问答题:(任选三题,每题20分,共60分)1、分析丁村文化的文化时代和文化特征。
2、分析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文化时代、文化特征及其所处社会形态(用考古资料分析)。
3、用郑州商城和安阳殷墟的考古资料分析商代所处的社会形态。
4、概述战国都城的特征。
2003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9分,共72分)1、山顶洞人2、大溪文化3、三星堆器物坑4、碳十四年代5、夏商周断代工程6、汉长安城7、龙门石窟8、青花瓷二、问答题:(五题中选做三题,每题26分,共78分)1、概述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分布特点2、概述黄河中下游地区龙山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区系特点3、概述西周宫室建筑的基本发现、特点和对中国宫廷建筑的影响4、概述汉代诸侯王陵墓的主要发现和墓室建筑的结构特征5、概述唐代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和城市布局特点2004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72分)1、南京(汤山)人2、石家河文化3、尸乡沟商城4、满城汉墓5、长沙走马楼吴简6、唐长安城7、莫高窟8、明孝陵二、问答题:(每题26分,5题中选做3题,共78分)1、试述周口店遗址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2、试述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发展序列和文化特征3、试述西周贵族墓葬所反映的等级制度的基本内涵4、试述两汉王陵考古的主要发现5、试述唐代城市考古的主要发现2005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72分)1、丁村文化2、屈家岭文化3、二里头文化4、狮子山汉墓5、六朝建康城6、隋唐扬州城7、云冈石窟8、明十三陵二、问答题:(每题26分,5题中选做3题,共78分)1、试述华南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主要发现和基本特点2、试述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编年序列和文化特征3、试述商代都城考古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4、试述东晋南朝墓葬形制的基本特征5、试述西安地区隋唐墓葬形制的基本特征2006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9分,共72分)1、丁村遗址2、龙山文化与龙山时代3、侯马盟书4、汉阳陵5、六朝建康城6、永宁寺遗址7、南唐二陵8、应县木塔二、问答题:(每题26分,5题中选做3题,共78分)1、试述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序列及其基本特点2、试述长江中游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发现及其特征3、试述秦始皇陵考古的主要发现及其意义4、试述隋唐两京地区墓葬的形制演变特点5、试述元大都遗址的主要发现和布局特点2007年南大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8分,共144分)1、北京(直立)人2、良渚文化3、二里冈上、下层文化4、马王堆汉墓5、南朝陵墓石刻6、唐大明宫遗址7、白沙宋墓8、麦积山石窟二、问答题(每题52分,6题选做3题,共156分)1、试述考古遗存中断代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2、试述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为文化的发展序列及其基本特点3、试述长江下游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的基本发现和特征4、试述南京及周边地区发现的两晋家族墓地的主要特点5、试述隋唐洛阳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和城市布局特点6、试述明代南京都城的布局特点、保存现状与存在的问题2008年南大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10题,150分)1、龙山文化2、二里头遗址3、黄肠题凑墓4、铜官窑(长沙窑)5、魂瓶(谷仓罐)6、昭陵六骏7、土墩墓8、9、“竹林七贤与荣启期”模印砖壁画 10、仿木结构砖印壁画墓二、问答题(每题50分,5题选作3题,共150分)1、试述考古研究中断代的基本方法和主要特点2、试述太湖流域、杭州湾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编年序列和主要特点3、试述汉唐都城的平面布局和主要特点(大概是这样)4、试举两例我国近十年来重大考古发现5、试结合下图,指出各部分的名称,并说明唐长安城的平面布局和特点(图例主要是长安城明德门城门遗址)(这个也不太清楚)2009年南大考古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水洞沟文化2、良渚古城3、狮子山汉墓4、侯马铸铜遗址5、安伽墓6、昭陵六俊7、元大都8、天龙山石窟二、问答题1、考古学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特点2、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序列及特点3、黄河下游夏商文化特点4、鄂城周边六朝墓葬5、隋唐扬州城遗址文化遗存及布局特点6、明十三陵2010南大考古学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裴文中2、红山文化3、偃师商城4、尼雅遗址5、象山王氏墓葬6、南唐二陵7、西夏王陵8、云冈石窟二、论述题(6选3)1、考古文化研究中的侧年方法及其特点?2、环渤海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3、伊洛河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发现及其特点?4、南京地区六朝墓葬的特点?5、巩县宋陵的布局特点?6、隋唐长安城的考古发现及其特点?2011南京大学考古考研试题一、名词解释1、吕大临2、水洞沟文化3、寺墩遗址4、上村岭虢国墓地5、居延遗址6、司马金龙墓7、上林湖窑址8、白沙宋墓二、论述题1、考古发现中植物和动物的遗迹对判断遗址的作用和意义2、狩猎-采集经济的时代特征和表现3、中原地区早期国家出现的标志和特征4、汉代诸侯王墓的基本类型和特征5、大明宫遗址的考古发现6、元大都的特点和对后世的影响2012南京大学考古与博物馆试题考古方向一、名词解释(每题18分,共144分)1.石璋如2.李家沟文化3.石峡文化4.何尊5.走马楼简牍6.栖霞山石刻7.虞弘墓8.长沙铜官窑址二、论述题(六选三,每题52分,共156分)1、如何理解新考古学学派所指出的“考古学纯洁性的丧失”问题.2、如何理解苏秉琦先生所提出的“古文化、古城、古国”三阶段理论3、试述长江上游地区三星堆文明的主要特点和年代4、试述汉代以“黄肠题凑”为特点的埋葬方式所表现的等级观念5、试述唐长安城里坊制度布局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6、从考古发现看“海上丝绸之路”的实际存在及其意义文物鉴定方向一、名次解释(十选八,每题18分)1.汉八刀2.摹印篆3.失蜡法4.芒口5.水中丞6.宣和七玺7.苏州片8.转山头9.硬黄纸 10.宣和装二、简述题(六选三,每题52分)1.青铜器锈蚀之称谓及其在鉴定上的作用2.东汉玉器与“乾隆工”之比较3.东周玺印分域特点4.元四家的技法、风格及其历史地位5.书画作伪的方法及其地域特点6.中国书画载体的种类及时代特征武汉大学考古学及博物学1999—2008,2010年考研真题年武汉大学考古学通论2011年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10x8分)1、石片2、河姆渡3、城头山4、荒帷5、积石积碳6、镇墓罐7、唐三彩8、大足石刻二、简答题(20x6分)1.简述你所了解的新石器时代的陶文符号;2.简述商代早期的城址规模及所反映的疆域情况;3.简述二里头铜爵的特征;4.简述中原地区龙山时期的文化或类型;5.简述巴蜀文化墓葬制度的特点;6.简述契丹墓葬的特点。
2009年一、名解:(10*6)1.金石学:金石学可金代考古学的根本区别是金石学缺乏近代考古学所具备的以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器物形制学)为基础的一套科学的发掘和研究方法。
金石学是中国考古学的前身。
它是以古代青铜器和石刻碑碣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偏重于著录和考证文字资料,以达到证经补史的目的。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曾巩的《金石录》最早提出“金石”一词。
中国学者将金石学从萌芽到衰落分为四个时期,即春秋末叶到隋唐五代的金石学萌芽期,宋代的金石学肇创演进期,清代的金石学兴盛期,清末到1950年前的近代考古学期。
2.峙峪遗址: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的峙峪村发现了旧石器晚期文化遗址。
据C14同位素年代测定,峙峪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约2.8万年。
峙峪遗址的出土文物非常丰富,石制品约15万件,还出现了比较进步的间接打制产品,如扇形石核和小石叶。
有一件石墨做成的穿孔装饰品,光滑的一面和边缘都经过磨制,摩擦痕迹很清楚,它表明远在2.8万年前,钻孔和磨制技术已在中国出现。
同时,这些石器标志着典型细石器雏形和复合工具的诞生。
通过对峙峪遗址出土动物化石研究表明,发现在面积不大的发掘范围内有众多的马类猎获品,实为旧石器遗址之罕见,因此峙峪人又被誉为“猎马人”。
峙峪人以弓箭和棍棒捕获这些草原动物,从事以狩猎为主的生产活动,创造了中国旧石器时代最为出色的的猎马人文化。
峙峪遗址位于朔州城西北15公里的黑驼山脚下,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中国科学院1963年发现。
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除发现大批细小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外,还发掘出数百件有刻划痕迹的兽片和一件人类初期的武器——石旋.3.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
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江苏淮北一带,安徽和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
各个大学考古博物馆真题汇总————————————————————————————————作者:————————————————————————————————日期:2012兰州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一,名词解释:遗迹遗物文化层殷墟三大石窟元大都里坊制金石录烽燧布币二,简答题商周考古特点秦代普通墓葬特点三,论述题仰韶文化2012北京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名词解释:黄肠题凑东山村贾湖邹衡伯希和吐峪沟石窟定窑江陵端午祭《清式营造则例》吕氏家族墓地论述题:宋代以前都城布局的变化夏商周考古学材料的分期和编年中国旧、新石器时代之间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中国长江以北唐墓的类型和等级2012四川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一,名词解释北京猿人,文化层,燕下都遗址,唐番石碑, 唐三彩二,简答题秦长城和直道开元通宝的特点及分期良渚文化及意义三,列举和比较题南朝和北朝墓葬的区别,汉画像石和汉画像砖墓的区别列举三篇历史考古发掘报告列举三个中外文化交流的墓葬四,论述大遗址的保护意义以及举列说明现在存在的问题宋朝墓葬内装饰2012中国社会学科院文博真(文物鉴定、故宫学、博物馆学方向)Ps:今年社科院的卷子出的有深度,尤其简答题有点意外,毕竟是首次招文博的,指定的参考书中考的不多,苦了那些苦背墓葬城址的人。
问了我们同学有不少考古专业的都不会答,复旦的相对简单,可惜确认时改学校了,现在有点小悔啊…heihie。
大家选学校要慎重啊!加油!一、名词解释:15*41、故宫博物院2、妇好墓3、五铢钱、4、张骞和南通博物苑二简答题(5选三)(60*3)《富春山居图》的收藏历史与现在保存情况简答甲骨文的发现过程,还有何为甲骨四堂,及其研究成果;红山文化的玉器考古学价值。
例举五个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详细列出其文化因素概述宋五大名窑的主要特征...三、论述题(60)试论述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间的关系啊。
2012吉林大学考古学真题1、简述中国东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的主要发现和认识2、试述西周墓葬的分区和形制特点3、试述隋唐城市的基本布局4、简述日本繩文時代考古的主要收获5、对汉代司马迁编撰的《史记》一书做一简单的评述6、简述隋唐时期雕塑艺术和绘画艺术取得的主要成就2012南京大学考文博专硕真题一、名词解释(8*18,总分144)1.大汶口文化2.偃师商城3.青铜器4.瘗鹤铭5.五铢钱6.明定陵7.博物馆学8.生态博物馆二、论述题(任选三题,3*52,总分156)1.试述二里头遗址的学术意义。
《考古学概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考古学: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过去物质文化遗存,通过发掘、分析和整理古代遗迹、遗物以探索和重建人类历史的科学。
2. C14测年法:C14测年法,又称放射性碳测年法,是考古学中常用的一种绝对年代测定技术,利用生物体死亡后体内碳14衰变的速率来确定生物体或其遗存的年代。
3. 田野考古发掘:田野考古发掘是指在考古学者指导下,对具有潜在考古价值的地点进行有计划、有步骤地揭露、记录、收集和保护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遗迹和遗物的过程。
4. 文化层:文化层是指在遗址的地层堆积中,由古代人类活动形成的包含文化遗物和遗迹的特定层次,反映了某一时期人类生活的痕迹。
5. 出土文物:出土文物是指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发现并出土的,能够反映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生产状况以及文化艺术水平的实物资料。
二、填空题1. 我国最早的一部考古学专著是《______》。
(答案:《中国考古学报》)2. 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代表性文化遗址有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和______文化等。
(答案:龙山文化)3. 三星堆遗址是我国______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址。
(答案:长江上游)4. 考古学家通过对______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饮食结构和社会经济状况。
(答案:动物骨骼与植物遗存)5. 在考古学中,______是一种用来观察、测量和记录遗址地貌、遗迹分布的重要工具。
(答案:全站仪或RTK等测绘设备)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史前时期的考古学文化()。
A. 红山文化B. 大汶口文化C. 商周文化D. 马家浜文化答案:C. 商周文化2. 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陶器年代的相对测定()?A. C14测年法B. 地层学C. 热释光测年法D. 树轮年代学答案:B. 地层学3. 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著名考古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B. 周口店遗址C. 半坡遗址D. 良渚遗址答案:B. 周口店遗址4. 下列哪个遗址揭示了我国稻作农业起源的证据()?A. 河姆渡遗址B. 半坡遗址C. 牛河梁遗址D. 陶寺遗址答案:A. 河姆渡遗址5. 以下哪项不是考古学研究的主要内容()?A. 古代建筑研究B. 古代社会制度研究C. 古代生态环境研究D. 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答案:D. 当代艺术创作研究四、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或方法()。
目 录2014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3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2010年西北大学614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2007年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综合考研真题2014年西北大学624考古学综合考研真题(含部分答案)一、名词解释1.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答: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一种新石器时代前期仰韶文化葬具,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陶缸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
2.邦墓答:邦墓是古代民众归葬的场所。
《周礼·春官·墓大夫》载“掌凡邦墓之地域,为之图”。
邦墓以小型或中型墓为主,一般无封土,为士或庶民之墓葬,埋葬密集,成组成群排列。
不同类别的墓交错埋葬,但彼此间无打破。
3.尸乡沟商城答:尸乡沟商城是中国商代早期都城遗址。
它位于河南省偃师县城西1公里处,北靠邙山,南临洛水。
其城址覆盖在地面下1~4米,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长1700余米,北部宽1215米,中部宽约112 0米,南部宽740米。
该遗址的发现,为探讨夏文化和确认汤都西亳城址具有重要意义。
4.新郑彝器答:新郑彝器是中国春秋晚期的郑国青铜器群,于1923年在河南新郑发现,据推测为一座大墓的随葬品。
已知有鼎、簋、鬲、尊、壶、罍、舟、洗、盘、匜、钟、镈和兵器等,共百余件,其中有大牢九鼎、七鼎各一套,簋8件一组,与礼书所记九鼎配八簋的制度相符,表明墓主是郑国地位很高的贵族。
5.玉衣答:玉衣又称“玉匣”或“玉柙”,是汉代皇帝和贵族的殓服。
因等级不同而有金缕、银缕、铜缕之分,这些材质考古中都曾发现。
2011一、名词解释(80)1蠔蛎琢2土墩墓3钮钟4细石核5阙6永固陵7渤海上京龙泉府遗址8窑系二、简答题(140)1简述旧石器制作直接打击石片的方法以及写出5个旧石器器名。
2简述陶器制坯成形的方法以及写出5类空三足器和5类圜底器器名。
3简述青铜器制作工艺以及写出10个青铜酒器名称。
4简述田野考古发掘原则。
5简述秦汉都城的设计思想和布局特征。
6简述魏晋北朝时期外来移民墓的发现。
7简述唐三彩概况。
三、论述题(80)1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论述中国古代外藏制度。
2论述唐代瓷器瓷窑遗址以及代表窑址及其主要产品2010一、名词解释(80分)李济陶衣青州龙兴寺窖藏青白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典型器物失蜡法封泥二、简答题(140分)1.简述中国细石核的我分类并列举5处典型代表遗址。
2.齐家文化的年代、分布及基本特征,列举5处代表遗址。
3.简述商周时期的的族墓葬制度,并列举5处公墓遗址。
4.简述西夏王陵的基本布局特征。
5.简述仰韶文化早期聚落分布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
6.简述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特征。
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遗存及遗物。
三、论述题(80分)1.结合考古调查与发现的材料,分析先秦时期都邑布局规划的基本思想。
2.结合考古调查与发现论述北魏帝陵的基本特征。
2009一、名词解释(6x10)金石学峙峪遗址嘎仙洞遗址大汶口文化侯马盟书匣钵二、简答题(5x30)1 简述秦汉简牍的分类2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流域墓葬的形制及演变3 史前时期房屋的分类4 简述西北地区史前青铜文化5 简述判定绝对年代的方法三、论述题(2x45)1 史前铜器的发现与意义2 隋唐都城的布局及意义2008一,简答题1.简述中国细石器时代细石核的分类并画出形态示意图。
2.简述环境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3简述陶器在考古学中的意义并绘出五种三足陶器的草图。
4.简述先秦时代青铜礼器的分类,并写出10名称5.简述汉代玉器的分类6.简述镇墓瓶及镇墓文7.简述东晋南朝帝陵的基本特征8.简述西安地区唐代墓葬中出土的瓷器的分期及特征9.简述北宋帝陵的形制及特点二,论述1.试论黄河中游新石器早期的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名词解释:1,石片长和石片宽。
石片长:由顶端的打击点向尾端引直线,再由尾端点向此直线引垂线,该垂线的垂足与顶端间的距离即为石片长。
石片宽:垂直于石片长的两侧最大距离即为石片宽。
2,釉陶和硬陶。
釉陶:所谓釉陶,是指表面施釉的陶器。
中国古代的釉陶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高铝低铁黏土为原料,胎质较硬,表面有青灰或青绿色薄釉,火候高达1200℃左右,属高温釉陶。
因其性质间于陶器和瓷器之间,也被成为原始瓷器。
另一种,以普通陶土为原料,胎质较软,表面多施绿色、黄褐色等含铅釉;因铅的熔点较低,在釉料中起到助熔的作用,也在700—800℃温度烧成,故这种釉陶属于低温釉陶。
硬陶:中国青铜时代至汉代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生产的一种质地坚硬、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日用陶器。
原料含铁量较高,烧成温度也比一般陶器高,成型方法主要采用泥条盘筑法,也有轮制成型。
至商代器形增多,有罍、罐、尊、釜、碗、杯、豆等。
西周是印纹硬陶生产的发展时期,器形增加了瓮、罐、瓿等。
战国秦汉时印纹硬陶变化不大,器物主要有瓮、罐、坛、瓿、钵、盂、缸、匏壶等。
3,辟雍和辟邪。
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
《礼记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根据东汉蔡邕《明堂月令论》,辟雍之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璧之意。
东汉之后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为大学之预备学校之外,均为祭祀场所。
辟邪:墓碑前神道两侧所立石兽的一种。
墓前有人或动物石像始自西汉,东汉时期普遍流行,以后逐渐成为定制。
汉代的动物雕像有狮、虎、马、羊等。
狮、虎类动物多附双翼,东汉时称天禄、辟邪。
南北朝时,将位于帝陵前的独角兽谓之麒麟,双角兽谓之天禄;位于王侯墓前的无角兽谓之辟邪。
4,梓宫和便房。
两者都是汉代高等级贵族的主要葬具。
天子之棺用梓木制成,而称梓宫。
其他达官显贵也有用梓木为棺者,但只能称为梓棺。
便房位于梓宫之前,象征皇帝生前飨宴之所。
帝王的木椁称为黄肠题凑,即用柏木坊垒成的框形结构。
2012年西北大学考古学综合真题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名词解释:1,石片长和石片宽。
石片长:由顶端的打击点向尾端引直线,再由尾端点向此直线引垂线,该垂线的垂足与顶端间的距离即为石片长。
石片宽:垂直于石片长的两侧最大距离即为石片宽。
2,釉陶和硬陶。
釉陶:所谓釉陶,是指表面施釉的陶器。
中国古代的釉陶分为两种:一种是以高铝低铁黏土为原料,胎质较硬,表面有青灰或青绿色薄釉,火候高达1200℃左右,属高温釉陶。
因其性质间于陶器和瓷器之间,也被成为原始瓷器。
另一种,以普通陶土为原料,胎质较软,表面多施绿色、黄褐色等含铅釉;因铅的熔点较低,在釉料中起到助熔的作用,也在700—800℃温度烧成,故这种釉陶属于低温釉陶。
硬陶:中国青铜时代至汉代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生产的一种质地坚硬、表面拍印几何图案的日用陶器。
原料含铁量较高,烧成温度也比一般陶器高,成型方法主要采用泥条盘筑法,也有轮制成型。
至商代器形增多,有罍、罐、尊、釜、碗、杯、豆等。
西周是印纹硬陶生产的发展时期,器形增加了瓮、罐、瓿等。
战国秦汉时印纹硬陶变化不大,器物主要有瓮、罐、坛、瓿、钵、盂、缸、匏壶等。
3,辟雍和辟邪。
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的大学。
《礼记王制》记载:“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根据东汉蔡邕《明堂月令论》,辟雍之名取其四面周水,圜如璧之意。
东汉之后皆有辟雍,除北宋末年为大学之预备学校之外,均为祭祀场所。
辟邪:墓碑前神道两侧所立石兽的一种。
墓前有人或动物石像始自西汉,东汉时期普遍流行,以后逐渐成为定制。
汉代的动物雕像有狮、虎、马、羊等。
狮、虎类动物多附双翼,东汉时称天禄、辟邪。
南北朝时,将位于帝陵前的独角兽谓之麒麟,双角兽谓之天禄;位于王侯墓前的无角兽谓之辟邪。
4,梓宫和便房。
两者都是汉代高等级贵族的主要葬具。
天子之棺用梓木制成,而称梓宫。
其他达官显贵也有用梓木为棺者,但只能称为梓棺。
便房位于梓宫之前,象征皇帝生前飨宴之所。
帝王的木椁称为黄肠题凑,即用柏木坊垒成的框形结构。
黄肠是因为所用的柏木色淡黄而得名。
题凑则是因坊木头皆向内而得名。
除帝王之外一些大臣一会被赐予“梓宫、便房、黄肠题凑”5,正藏和外藏。
“外藏”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文献。
外藏是相对于正藏而言的,是正藏的附属部分。
一般认为,汉代的正藏是指墓室内的梓宫、便房、黄肠题凑等设施及随葬品,象征着帝王宫室及宫内生活。
正藏之外的婢妾、厨、厩之属和象征百官衙署等埋藏设施为外藏。
外藏多位于墓主椁室之外或墓外,是附属于墓主正藏的埋藏设施与埋藏物品。
由于汉代帝王陵墓的外藏设施多为地下坑道式的木构架,结果类似于椁,故文献中成为外藏椁。
6,铜尊和铜樽。
铜尊和铜樽都属于盛酒器。
铜尊:是一种盛酒器,形体较大。
一般称尊者,有三种器形:一是有肩大口尊,形态为大口、折肩或圆肩,圈足,商代较多见。
二是觚形尊,无肩,似觚而形体粗大,主要流行于商至春秋食器。
三是鸟兽尊或称牺尊,器形为象、牛、羊、虎、猪、鸟等各种动物形态,见于商至春秋时期。
铜樽:汉代主要的盛酒器之一。
器型有筒形和盆形两类,器底多附有三足,有的器盖作博山形。
如2002年在西安市未央区郭家滩出土了一件汉代筒形青铜樽。
器盖作博山形,盖顶有圆孔;腹中部有相对的两个兽首衔环,外壁饰山峰、禽兽、云气等纹样;底附三坐人形足。
7,土堆墓和土墩墓。
堆土墓:没有墓坑,尸体放置在地上,然后再用土掩埋。
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水网密布,地下水位浅,新石器时期中期就出现了堆土墓。
有些地区延续至两周,形成显著的地域性葬俗特征。
在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河姆渡文化、屈家岭文化、薛家岗文化中都有发现。
土墩墓:先在地面上堆筑高达的土堆,然后在其上挖造墓穴。
抓哟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太湖地区的良渚文化。
如早期的张陵山、赵陵山,中期的瑶山、反山,晚期的寺墩和福泉山最为典型。
土墩墓与堆土墓之间存在着承袭、演变的关系。
8,烧前彩和烧后彩。
古代彩绘陶器分为烧前彩和烧后彩两类。
烧前彩,即在陶胚上绘彩纹,并依着色剂的不同,烧造后分别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一般红彩的着色剂主要是氧化铁,其原料可能是赤铁矿或者朱砂。
黑彩的着色剂主要是铁和锰,其原料可能是一种含铁、锰较多的红土。
白彩基本上没有着色剂,可能是氧化镁含量较高的黏土、高铝质黏土或用方解石、石膏等配置而成。
在黄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这种工艺始见于老官台文化,盛行于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在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江汉平原的大溪文化时和屈家岭文化也较流行。
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除甘青地区的马家窑文化外,大部分已经衰落。
烧后彩,是在烧好的陶器表秒涂绘彩纹,颜色易受到保存条件的影响而脱落;主要流行于汉唐时期。
二、简答题:(回答内容为相同知识点在整理总结中的问答题形式)1.简述现代智人和人种起源的理论现代智人(名词解释)智人一般分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
晚期智人是指具有现代人体质特征的人类。
现代智人一般依据体质上某些能遗传的性状而划分不同人种,即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三大种族。
或把棕种人从黑种人中划分出来,与其他三大人种并列。
所有的人种,都属于同一生物种——智人种,人种间的差异相当于同一物种之下的亚种或更小的地方变种。
简述人种起源的单中心论和多中心论。
答:单中心论认为人中形成于智人阶段。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并非世界各地的所有的猿人都进化成智人,或者并非所有的早期智人都进化成晚期智人。
仅在世界某一地区的古代人类首先演变为现代体质类型的智人,然后这一中心向亚、非、欧洲地区扩散,最终代替了各地原有的古人类,并适应当地环境形成了具有不同体质、形态的人种。
多中心论这认为人中早在直立人阶段就已分化,现在各人种分别是在各地区的多个演化中心由不同类型的直立人,经早期智人系统发展而来的。
2.简述陶器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陶器在人类文化史上的作用答:陶器是人类第一次改变了一种自然物的质而制造出的一种物品,是史前人类最主要的发明之一,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①,从考古发现来看最早的陶器为炊器。
陶器的出现使得人们经常性地煮熟食物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改变了史前人类的生活,促进了人类体质和文明的不断进步。
②,陶器的出现和使用与农业和定居生活相关联,陶器的发明对促进定居生活和农业生产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③,陶器的生产为以后晋书的冶铸,瓷器的出现提供了基本的技术和经验。
由于长期的制陶的基础对于冶铸金属漆过程中使用窑炉、坩埚和制苑等都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瓷器更与人类长期制陶经验密不可分。
④,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陶器的应用日益广泛,陶器的砖等建筑材料也得到广泛应用于建造房屋,从而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
陶塑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化的载体。
3.简述西周陶鬲和陶豆的演变西周陶器的特点及演变答:西周的陶器以灰陶为主,也有一定数量的红陶;制法有手制、模制、轮制等;纹饰以绳纹为主,还有华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器形有鬲、甗、甑、鼎、簋、豆、盂、碗、盘等。
其中陶鬲绝大多数为三组间裆部相连、看不出明显的分界的连裆鬲。
陶器的演变可以分为三期:早期,鬲多监锥足的瘪裆鬲,豆为粗柄深盘,簋有圈足。
中期,鬲裆变低,腹稍鼓;豆柄变细,中腰有凸棱;簋的圈足变高。
晚期器形中已不见圈足簋,流行素面平底盆;鬲多做矮裆,足尖作乳头状;豆为浅盘细柄,中腰有凸棱。
4.汉代画像石的雕刻技法简述汉代画像石墓。
答:画像石墓开始出现于西汉后期,主要流行于东汉时期。
画像石墓主要分布于:①,山东省到江苏省北部。
②,河南省南阳到湖北省北部。
③,陕西省北部到山西省西部。
④,四川省中部。
墓室多为石材构筑,有的砖石混用,绝大多数在石材上雕刻画像题材,因此将带有这种画像题材的石室墓称为画像石墓。
墓葬往往较大,一般除主室外,还有前室、后室、左右侧室。
顶部除平铺外,有的叠涩成覆斗形。
墓门门额和门扉上也用石材雕成。
画像题材内容丰富,可以分为:①,生产活动类。
主要变现墓主人庄园和手工业作坊内生产劳动场面的耕作、放牧、射猎、纺织等。
②,墓主人仕宦经历和身份类,主要有车骑出行、属吏、谒见、幕府等。
③,墓主人生活类。
主要有燕居、庖厨、宴饮、月舞百戏、六博等。
④,历史故事类。
主要是宣扬忠孝节义,强调人身依附关系的忠臣孝子,节妇烈女等。
⑤,神话故事类。
主要有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四神和象征神仙世界的奇禽异兽等。
⑥,祥瑞类。
在天人感应论的影响下产生的祥瑞图,如麒麟、芝草、神鼎等。
⑦,天象类。
主要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辰和云气。
⑧,图案花纹类。
一部分作为边饰花纹有菱纹、垂帐纹、三角纹、流云纹、龙云纹等。
另一部分作建筑装饰,如藻井中的莲花,门扉上的铺首、衔环等。
一般来说前四类雕刻于墓室四壁,后三类雕刻于墓门、墓顶。
图案花纹中的边饰花纹作为其他的装饰散布各处。
雕刻的技法有:①,阴线刻,图像全部用阴刻线条来表现,如山东福山东留公村墓的车骑出行画像。
②,凹面刻,把物象轮廓内剔成凹入的平面,再以阴线刻划细部。
③,减地平面阴刻,在平滑的石面上将物象轮廓外减地,使物象呈平面凸起,细部再用阴线刻出或用朱线、墨线勾绘。
④,浅浮雕,将物象轮廓外减地,使物象呈弧状凸起,如山东安丘汉墓画像。
⑤,高浮雕,减地后物象弧面浮起较高,细部起伏明显,有较强的立体感,如山东安丘墓门额的卧鹿像。
⑥透雕,把物象的某些部分刻透镂空,使之类似立体的圆雕。
每种技法因时间、地域之别,又存在着一定差异。
不同的技法是决定画像石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5.北周孝武帝陵墓的发现与研究北周武帝孝陵的建制北周武帝孝陵位于山西省咸阳市底张镇陈马村东南1000米处,属于渭水与泾水之间的黄土塬区北部,地势高亢,平坦开阔。
孝陵坐北朝南,由长斜坡墓道、5个过洞、5个天井、4个壁龛以及甬道、土洞式单室组成。
不论从结构还是规模而言,与一般北周时期的墓葬没有大的区别。
1,墓道:呈斜坡状,系由原地面下挖而成,上部开口呈长方形,两壁基本垂直,其中填土经过夯打,并夹杂有少量砖渣。
2,过洞:5个过洞,均为拱形土洞,较墓道、天井要窄。
第一过洞最长,其余过洞长度长度相当。
由于第一至第三过洞顶部坍塌,高度不详。
第四、五过洞顶部保存较好。
3,天井:5个天井,平面均呈长方形,但天井四壁不完全垂直,一般为东西向口窄底宽、南北向口长底短。
4,壁龛:4个,分别设置在第四、五天井的东西两壁,两两相对,各龛大小不色,龛门均以土坯封堵。
5,甬道:甬道口外砌有土坯封门。
以中间的木门为界,可分为内外两段。
外段呈斜坡状,内段地面平直。
甬道因盗洞而坍塌,原高度不详。
地面用砖铺砌成人字形,原来涂有红颜料。
木门仅余门槛,其东西两端分别插进甬道墙壁上开挖的方洞内。
6,墓室:平面呈凸字形,北壁有后龛。
地面用条砖铺砌成人字形,顶部坍塌。
墓室东西两侧分别发现棺椁残痕,其中西侧棺椁痕迹比较清楚。
后龛在北壁中部偏东,平面呈梯形,前小后大,地面未铺砖。
龛内中部偏北发现木箱朽痕,在朽痕内清理出龙手柄三足铜鐎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