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考古学一
- 格式:ppt
- 大小:720.00 KB
- 文档页数:33
田野考古学名词解释田野考古学相关名词1. 田野考古学 (Field Archaeology)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通过实地勘测和发掘来获取关于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信息。
在田野考古学中,考古学家通过调查和记录现场的遗址、遗迹和文物,以便更好地理解过去文明的发展和变迁。
2. 考古遗址 (Archaeological Site)考古遗址是指被认定为古代人类活动遗迹的地点。
这些遗址可以是古代城市、墓地、废墟、定居点或其他留下文化痕迹的地方。
通过对考古遗址的发掘和研究,人们可以还原过去文明的面貌。
3. 土层 (Stratum)土层是指在一个考古遗址中堆积的不同层次的土壤或沉积物。
每一层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时期,因此通过研究土层的顺序和特征,可以确定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和事件。
4. 发掘 (Excavation)发掘是一种通过将土壤逐层剥离或挖掘来暴露埋藏的考古遗物和结构的方法。
通过发掘,考古学家可以获取关于过去文明的物质证据,并且可以对不同时期的遗迹进行比较和分析。
5. 征调 (Survey)征调是一种通过勘测和调查现有地表上的遗址和文物来确定可能的考古遗址的方法。
考古学家使用地质、地理、遥感和其他相关技术,以确定潜在的考古遗址,从而选择最有可能进行发掘的地点。
6. 遗物 (Artifact)遗物是指人类在过去生活中制造或使用过的物品。
它们可以是陶器、石器、金属器、骨器等。
通过发掘和研究遗物,考古学家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技术和经济结构。
7. 实地记录 (Field Recording)实地记录是指在田野考古学中对考古遗址和遗物进行详细记录的过程。
记录可以包括测量、摄影、绘图、采样和标注等。
这些详细的记录对于研究和还原过去文明非常重要。
8. 文物保护 (Conservation)文物保护是指对考古遗址、遗物和其他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保留的活动。
这包括物理保护、化学保护、数字化保护等方法,以确保文物能够传承和永久保存,供后世研究和欣赏。
田野考古学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考古学系陈洪海副教授第一章田野考古学概说1-1,考古学的研究体系1-1-1,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与目的1-1-1-1,考古学研究对象的特点考古学虽然不拒绝文献资料,但他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实物资料来复原历史。
而研究技术和方法又是考古资料的特性决定了的。
概括考古资料的特点,有如下三点:实物性;非文字;局部完整与整体的不完整性;1-1-1-2,考古学研究的目的资料的阐释1-1-1-3,考古学的方法论1-1-1-3-1,分析的方法1-1-1-3-2,比较的方法1-1-1-3-3,复原的方法1-2,田野考古学的内容和特点1-2-1,田野考古的内容1-2-1-1,调查、发掘来获取资料1-2-1-2,整理,提取系统化信息1-2-1-3,报告,资料信息的发布1-2-2,田野考古学的特点田野考古学不仅仅是单纯地提供研究资料的技术性环节,同时也是一个研究过程。
田野考古是一套由许多工作环节组成的复杂系统工程,这些技术方法不是任意地杂乱无章的拼凑在一起的,而是针对考古资料的特点和从考古学的目的所提出的要求,按照一定原理组成的技术体系,为了保障这个技术体系的组织合理、运用得当和富有成效,就必须对这套技术体系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2-2-1,对各种有针对性发展起来的技术其作用和局限性的说明1-2-2-2,对将许多技术组织匹配成一套技术体系时的原理、逻辑关系,及有效性的说明1-2-2-3,对于这个技术体系的发展过程及其背后深层道理的阐释1-3,田野考古学的发展史1-3-1,外国田野考古简史1-3-1-1 ,萌芽期(15 末~18 末)这一时期调查发掘的目标只是艺术品和有经济价值的古物,以及与文献记载有关的古迹和铭刻。
调查、发掘、记录都没有采用科学的操作方法,属于“找宝式”的工作。
1-3-1-2,形成期(19 世纪)形成期(19 世纪) 科学的田野考古发掘逐渐地完善起来,至19 世纪后半叶,地层学的建立,标志着科学的田野考古学形成。
田野考古知识点总结1. 考古学基本概念考古学是通过对古代的实物资料进行的科学研究,是人类了解自身文明和历史的一门学科。
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指在考古学活动中,对遗址、遗迹进行实地调查和发掘的一门实践性学科。
田野考古学主要包括实地调查、测量、发掘、文物保护和资料整理等方面的内容。
2. 田野调查的意义田野考古的第一步是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对古代遗址、遗迹的实地考察与勘查。
田野考古的调查工作对于了解古代的社会、文化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各种文化遗迹的调查研究,可以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为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证材料。
3. 考古地层学考古地层学是田野考古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考古地层的分析,可以了解古代的沉积历史、古地貌、古环境和古生态等重要信息。
这对于探究古代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 考古遗址的发掘在田野考古学中,发掘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通过对考古遗址的发掘,可以获取大量的实物资料,如陶器、石器、骨器、金属器等,这些实物资料是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依据。
同时,通过对发掘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可以还原古代社会的面貌,探讨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等重要问题。
5. 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在田野考古工作中,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保护文物不仅是对古代文明和历史的尊重,也是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同时,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也是保障考古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
6. 田野考古学的方法和技术田野考古学采用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三维扫描技术、化学分析等,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了考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考古研究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数据。
7. 田野考古学与当代社会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对古代社会和文化的了解,也是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通过对古代文明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田野考古学基本理论与方法本课程是一门考古学方法论的专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田野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从事田野考古的基本方法。
1、基本理论:考古地层学、类型学、聚落考古学2、基本方法:考古调查的基本方法、考古发掘的基本方法、室内整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一部分考古地层学的基本内容一、地层学定义所谓考古地层学,就是研究文化遗存堆积关系的学说。
指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
考古地层学是关于区分遗址内诸遗存堆积层次并确定其先后次序的学说。
它们有一共同的认识,就是遗址是由不同层次的堆积由早到晚渐次堆积而成,而不是无规律,杂乱无章。
我们只要按照由晚到早的次序逐一揭露这些堆积,才能弄清与这些堆积相关连的诸遗迹、遗物的相对早晚关系。
据之而重建已消失的各时期的古代生活图景。
二、地层学的基本内容1、遗址中的文化层堆积层次是按时间早晚自下而上依次堆积形成的。
即从相对年代而言是有先后之别的。
A、叠压关系一个堆积层积压于另一个堆积层的现象叫“叠压”。
根据大面积的地层叠压,可以肯定下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一定早于上层堆积的总体形成年代。
叠压关系又可区分为直接叠压关系和间接叠压关系两种情况。
直接叠压关系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的直接重叠。
间接叠压关系表示的是文化层和遗迹之间并不直接重叠,而是经过第三者的过渡而间接发生关系。
如A叠压B,B叠压C,A和C之间就形成一种间接叠压关系,A必晚于C。
在实际的考古学研究中,间接叠压关系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层位关系的研究之中。
B、倒装地层。
应当注意,有时在破坏原生文化层堆积过程中会形成再生的“倒装地层”。
如在坡度较大的或断崖陡壁地带,高处原有的多层地层堆积,因雨水冲刷或人工大面积堆土而逐次破坏移向低处。
虽然形成下层早,上层晚的堆积层次,但包含物的实际年代却是下层晚,上层早。
2、遗迹和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面相联系的。
人们在地表活动,不仅形成地层堆积,还能留下居住的房子、储藏物品的窖穴、垃圾坑、水井、壕沟、墓葬、高台、城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