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应用于教育传播过程的认识述评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传播学概论符号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传播学是研究符号的含义和传播过程的学科。
符号是具有特定意义的标记或表示,可以是语言、图像、姿势等,用于传达信息和交流。
传播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 符号的含义:传播学关注符号的意义和解读过程。
符号的含义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字面意义,还包括象征和隐喻等多个层面。
传播学研究如何通过符号来传达特定的概念、价值观和情感。
2. 传播过程:传播学研究信息是如何从发送者传递给接收者的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编码、传输、接收和解码等环节,以及传播媒介的选择和影响。
传播学研究如何有效地将信息传递给目标受众,并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影响。
3. 观众研究:传播学还关注受众对传播信息的接受和理解。
观众研究包括对观众特征、观众行为和观众态度等方面的研究,以了解观众如何解码和对待传播信息。
4. 媒体研究:传播学还研究不同类型的传播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媒体研究包括对媒体内容、媒体效果以及媒体与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研究,以了解媒体如何塑造和影响社会和文化。
总的来说,传播学旨在研究符号的含义和传播过程,以增进我们对人类交流和社会影响的理解。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符号是一种用于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的视觉、听觉或其他感知形式。
在人类的传播过程中,符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使人们能够理解和解释他们所见、所闻和所感受的世界。
以下是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一些重要作用。
1. 表达和沟通:符号是表达思想、观点和情感的重要工具。
例如,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声音和声调的组合来传递信息和意义。
图像、图标和标志也是符号的一种形式,通过视觉方式传达信息和意义。
通过符号,人们能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传达给他人,从而实现交流和沟通。
2. 理解和解释:符号帮助人们理解和解释世界。
人类使用符号来命名和分类事物、概念和现象,从而使其具有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例如,科学中的符号和公式用于解释自然界中的规律和现象。
图标和标志也被用于指示和解释特定的行动、位置或情况。
通过符号,人们能够理解和解释自己所经历的和所观察到的。
3. 记忆和回忆:符号有助于人们保存和回忆信息。
人类通过符号来记忆和记录重要的事实、数据、经验和故事。
文字、数字和图表是人们用于记录和传承知识的符号化形式。
符号也可以在人们的大脑中激活相关的感知和情感记忆,从而帮助人们回忆和重温过去的经历和情感。
4. 建构和拓展意义:符号有助于人们建构和拓展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
符号可以被赋予特定的意义和象征性,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想象和创造力。
艺术作品、文学作品和电影等表达形式中的符号经常被用来传递深层的意义和观念,激发人们思考和解读。
5. 塑造和影响行为:符号对人类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符号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和情绪,引起他们的兴趣、注意和回应。
例如,广告中的符号和标志被用于塑造和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
政治宣传中的符号和口号也被用于塑造和影响人们的政治立场和行动。
总之,符号在人类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帮助人们表达和沟通,理解和解释世界,记忆和回忆信息,还能够建构和拓展意义,以及塑造和影响人类行为。
通过符号,人们能够共享知识、经验和观念,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传播学原理,符号的应用
传播学原理是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影响的学科。
在传播学中,符号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和沟通工具。
符号可以是语言、图片、声音等各种形式,它们代表着特定意义和价值观念。
符号在传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符号可以传递信息。
通过使用符号,人们可以将自己的想法、情感和知识传达给他人。
例如,写作、演讲、绘画等都是通过符号来传递信息的方式。
其次,符号可以建立共享的意义。
人们通过共同理解和使用符号来形成互相理解和沟通的共识。
例如,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共同遵守语言规则,人们可以进行有效的交流。
再次,符号可以塑造和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
通过符号的表达和传递,人们可以获取新的信息、观点和价值观,从而对自己的认知和行为产生影响。
符号的应用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也广泛应用于广告、媒体、政治等领域。
广告利用符号来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共鸣,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媒体通过符号来传递新闻、信息和娱乐节目,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政治家和政治组织利用符号来传递政策、理念和价值观,以争取选民的支持和认同。
总之,传播学原理指导了我们对于符号的应用。
通过使用符号,我们可以传递信息、建立共享的意义,以及影响人们的认知和行为。
符号在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仅在日常生活中,也在各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浅谈关于传播活动中的符号学的思考11级传播学(媒体市场调查与分析方向)201101213004 邹彦曾经风靡一时的《达芬奇密码》这部小说中,男主角罗伯特•兰登是哈佛大学的著名符号学教授。
在小说中他对于神秘的宗教圣器故事背景的阐释,由死者身边一个神秘的五芒星图案从而层层推演,在面对各种奇怪的符号的时候,兰登教授总是能够从符号的形状、构造解译出其中隐含的知识信息,成为了这本书中整个谜案得以推进的主要助力。
正这本小说使我成为了丹•布朗的忠实粉丝,同时也使我对于符号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宗教神秘的背景下各种宗教圣器所蕴含的故事,所代表的历史事件、人物、地位等等一切都妙不可言。
所以在阅读老师指定的教材《初识传播理论》这本教材,当看到符号学这一章的时候,我立马就兴奋了起来。
在之前对于传播学理论的学习中,虽然有接触一些历史上重大的传播研究实验,和成功的传播说服活动,但似乎并没有接触过一本传播理论的教材有专门谈到过符号学在传播学历史上的重大作用或者意义。
然而在我看来,符号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作为信息传达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具有高识别度和记忆保存的优点,在传播的过程中一定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所以我查找了一些关于符号学的论文并在图书馆借了一些相关的书籍。
了解到,著名传播学者约翰·费思克就曾把大众传播研究分为两大派别,“一派认为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递、是一种行为,并称之为过程学派(process school),它视传播为影响他人行为或心理状态的过程,关注媒介如何编码,受众如何解码”;这似乎是我所接触和了解的大部分传播书籍告诉我的观点。
即将传播的过程通过编码和解码的一系列转化来描述。
“另一派则因为认为传播是意义的生产与交换、是一种产品,所以称为符号学派(semiotic school),它关注的是信息与文本如何与人们互动并产生意义,即文本的文化功能,主要研究方法是符号学。
”这一种对于传播的解释较之前者更能使我接受,少了一些理论化的,更多一分生动有趣,似乎更接近你我所理解的生活。
符号在传播中的作用
符号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以象形文字为主的古籍,到早期的文字,再到如今的象征符号,它们不仅把远古的知识储藏起来,更极其有力地在承载情感和思想之间传递信息,对整个社会起到杠杆式的提高作用。
符号作为有意义的图案、传递特定内涵的象征,一旦进入普通民众的认知语言
之中,它就拥有了广播性质的作用。
比如拨打120急救服务,一大堆数字和符号所体现的“CMH”就比特定汉字具有更便捷的表达。
另外,符号在以可视化的形式将
消息传达给普通民众的情况下,其说服性、宣传性尤为明显,比如粉红色的圆圈形象地表明了性教育广泛推广的口号,以及黑白相间两种色彩交错表达警惕犯罪的提出。
符号具有更深更强大的意义——它作为一种象征,把历史、社会、文化等复杂
的概念以简单的模型发出,快速传播出去,成为普通大众的共同象征。
比如,女权运动的“两面楷模十字”图案,其实仅仅是两个取自女子仪仗队的仪仗旗,结合取自共和国的共和标志,却代表了强烈的妇女平等的概念,畅通了自主宣示权,最终走出了传播效果十分巨大的社会资源。
符号具有强大的传播力量,它们能够通过语言、符号和图案性表述,通过语调、历史和社会环境快速突破媒介,从而达到传播信息、激发潜在情感及观念,引发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作用。
在当今开放社会中,健康快乐的生活理念被贴标签放大,象征新生活的扩张被抚摸,这无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广阔的可能性,而我们的世界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放、更加完美。
总而言之,符号是一种可以作用语言传播及信息制约的象征,它已经在众多的
场所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能够有效地表达情感、提升社会文明,进而实现信息传播和社会全面发展,这也正是符号在传播中扮演重要作用的原因。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符号是一种语言和文化的基本构成单元,它们代表着一种特定的意义和价值观。
符号在传达信息、建立联系、传承文化、创造新意义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将通过语言、艺术、符号与身份认同、品牌符号等方面来探讨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首先,语言是符号的一个应用。
语言是符号的集合体,通过词汇、语法和语音来表达含义。
它使得人类能够传达思想、知识和价值观。
语言的能力在人类发展史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人类文化、知识和科技建立的基础。
不同的语言在不同的地区被使用,也成为了不同文化的标志。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交流、沟通和理解彼此的思想和价值观。
其次,在艺术方面,符号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艺术是一种视觉表达形式,它将符号融入到作品中,传达情感和观念。
艺术家通过符号来表现自己的创造力和理解,同时也让观众理解和体验他们的作品。
例如,在文学中,人们使用各种符号来表达主题和情节。
在绘画中,艺术家使用符号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在音乐方面,通过符号可以传达不同的和弦和音乐表达方式,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状态。
符号和身份认同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身份认同是人们在社会中所感知和承认自己身份的方式。
符号能够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和文化背景。
在不同的文化和地区,人们使用不同的服饰、食品、建筑等符号来表达自己的身份认同。
这些符号也成为了不同文化的标志。
例如,风靡全球的红唇、金色发丝等都是一种普遍的符号,代表着女性的美丽和魅力。
除此之外,品牌符号也是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重要应用。
品牌符号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商标的图形符号。
它是一种特定的符号,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
通过品牌符号,消费者可以识别和选择不同的品牌。
品牌符号也成为了企业和组织之间最具有标识性的符号之一。
例如,苹果公司的“苹果”图标就成为了一个独特的符号,代表着高科技和高品质。
综上所述,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它是人类文化和语言的重要构成单元,它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建立联系、传承文化和创造新意义。
教育学中的符号互动主义研究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教育学作为研究教育的学科,不断探索着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在教育学的领域中,符号互动主义研究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中的符号互动主义研究,以及其对教育实践和理论的意义。
符号互动主义的基本概念符号互动主义强调了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它的基本假设是,个体通过与他人之间的符号互动构建了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
符号互动主义强调了语言和符号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倡导了师生之间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
符号互动主义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符号互动主义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强调了师生之间积极的互动关系。
教师应该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符号互动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学习。
其次,符号互动主义提倡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丰富的符号和语言交流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最后,符号互动主义还强调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创造良好的符号互动氛围可以增强学习者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符号互动主义在教育理论中的影响符号互动主义在教育理论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对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冲击和改革。
传统的教育观念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而符号互动主义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共同建构知识。
同时,符号互动主义倡导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提醒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社会背景,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除此之外,符号互动主义在教育学领域也推动了相关理论的发展,如认知社会学、建构主义等。
符号互动主义研究的挑战和展望尽管符号互动主义研究在教育学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符号互动主义在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和评估缺乏明确的指南,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来完善。
其次,符号互动主义研究应更好地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构建更为全面且有深度的理论框架。
最后,符号互动主义在实践中容易受到教育资源和社会背景的影响,需要更多的跨学科合作以更公平的方式推进教育改革。
符号传播是指通过各种符号系统来传递信息的传播方式。
这些符号可以是语言、文字、图像、声音、姿态等,能够被人们感知并理解。
在传播过程中,符号不仅代表了信息本身,还包含了传播者的意图、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符号传播具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首先,它是一种抽象的传播方式,因为符号本身并不直接代表具体的事物,而是通过约定俗成的规则或者文化背景来传达意义。
其次,符号传播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信息传递需求。
最后,符号传播还具有很强的互动性,能够让受众参与到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来,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符号传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例如,在广告、公关、教育、娱乐等领域中,符号传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符号传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对于符号传播的理解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符号是一种能够代表事物、概念或意义的任何物质或抽象形式,包括文字、图像、音符、手势等。
它们被用于语言、艺术、科学等各个领域中,对人类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符号是人类语言的基础。
语言是人类传播的主要形式,而字母、文字、声音等符号则是语言的构成要素。
通过符号,人们可以将思想和信息转化为可传递的信号,并使其被他人理解。
符号的存在使得人类可以进行复杂的交流和思考,促进了知识、经验和文化的传承。
其次,符号在艺术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都借助于符号来表达情感、想法和意义。
例如,画家可以通过色彩、线条和形状等符号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观察和感受;音乐家利用音符和节奏等符号来创造美妙的音乐作品。
符号的使用使得艺术家能够将内心世界的感知和情感传达给观众,实现艺术与人之间的心灵共鸣。
此外,符号在科学研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界使用符号来表示概念、实验结果和理论模型。
例如,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元素符号、物理学中的数学公式、生物学中的遗传密码等都是基于符号系统的。
这些符号不仅使研究者能够更有效地交流和共享科学知识,还能够促进新的发现和理解的产生。
符号在社会和文化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例如,旗帜、徽章和国旗等象征性标志是国家和组织的重要符号,它们代表着特定的国家、民族或社团的身份和价值观。
符号还用于宗教仪式、戏剧演出和民俗活动等文化活动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沟通方式。
符号的使用使得社会和文化得以维系和传承,并有助于建立共同的认同感和社群感。
总的来说,符号在人类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是语言、艺术、科学和文化的基础元素,促进了人类之间的交流、理解和合作。
符号的运用使得人类能够表达思想、传递信息,是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符号意识教研活动感想随着信息时代的深入发展,符号意识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符号意识是一种对符号系统和符号运用的认知能力,它包括对符号的理解、使用和创造等方面。
在教育教学中,符号意识的培养对学生的学习和语言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举行了一次符号意识教研活动,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首先对符号意识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我们明确了符号意识是一种综合性的认知能力,它涵盖了对符号系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对符号运用过程的认知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认知活动,包括观察、推理、联想等,来理解和运用各种符号,比如语言符号、数字符号、图形符号等。
通过符号意识的培养,学生将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各种符号,提高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们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进行了探讨。
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需要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符号运用过程。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情境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符号,激发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互动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感受符号的作用,激发他们对符号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还针对符号意识培养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讨。
我们发现,在符号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对符号系统的理解不够深入、符号运用能力不够灵活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符号意识拓展课程,让学生在课外进行更多的符号运用练习,提高他们的符号意识水平。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个性化教学、差异化教学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符号。
通过这次符号意识教研活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符号意识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意义08级李洁思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符号本身具有三个意义:即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以及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
而在具体的社会传播活动中,符号还携带着其他特定的意义。
首先是传播者的意义。
有充当过传播者经验的我们都知道,自我表达需要借助符号。
正确地运用符号是传达我们的意图或本意的基础,否则我们将陷入不能准确表达自我的苦恼。
在这里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来说明这个意义的重要性。
一个英国男人和一个日本女生彼此暗恋许久。
有一天,男人终于忍受不住了要对女生吐露自己的心声,但他却选择了把写有“SHINE”(英文:闪亮的)字样的纸条拜托女生5岁的妹妹转交给她这样曲折的方式,意思是赞美女生在其心目中的“闪闪发亮”的美好形象。
然而事情有时确实会偏离原本设想的轨道——女生将纸条内容理解为“SHI NE”(日文发音:去死),更进一步误以为男生对自己产生厌烦情绪。
本可以成为佳偶却落得如此下场确实令人惋惜,这也提醒我们要养成有话好好说、遇事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再行动的习惯。
其次是受传者的意义。
信息时代也是思想自由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并不奇怪,但这也就导致了有时候一句话有好几种听法的尴尬局面。
在这里其实可以继续用第一点提到的事例来补充说明,但为了避免读者的审美疲劳我决定重举一例。
据说娱乐圈流传过这么一个故事:大歌星周华健到成都开演唱会时,跟听众聊了几句就不大高兴了。
主办方人员问其原因,结果却令人哭笑不得——原来,有一位当地人说了句“我是你忠实的歌迷”,四川口音之重令周大歌星听成“我是李宗盛的歌迷”,心中自然不悦。
这个故事的真实度当然无从考究,但其中含义我们还是听得出来的:受传者因为具备了与传播者不同的经历和背景(就好比周华健不是成都人而是和我一样的潮汕人),其理解也与传播者的本意相去甚远。
顺带地我们再次受到了意外的启迪:要更好地和他人交流请先花点心思了解他人。
最后还有情境意义。
情境又称语境,不同语境下的同一种语言符号也许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运用符号与标记──教授小学生使用符号与标记进行创作运用符号与标记是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
本文将介绍如何教授小学生使用符号与标记进行创作,并探讨其对小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学习成果的提升的积极影响。
一、什么是符号与标记符号与标记是人们用来表达、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工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各种符号与标记,例如汉字、英文字母、数字、图形符号等等。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学会识别和运用这些符号与标记,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作和表达。
二、为什么教授小学生使用符号与标记进行创作1. 培养表达能力:通过学习符号与标记,小学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提高他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 激发创造力:符号与标记不仅是工具,也是一种表现形式。
小学生学会运用符号与标记进行创作,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敏感和审美能力。
3. 提升学习成果:通过运用符号与标记进行创作,小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和巩固,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果和记忆力。
三、如何教授小学生使用符号与标记进行创作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中的符号与标记,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对符号与标记的敏感度。
2. 游戏化学习:通过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让小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符号与标记的使用。
例如,设计一个绘画游戏,要求学生用特定的符号和标记完成绘画任务,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创作能力,也可以提升他们对符号与标记的理解和应用。
3. 跨学科整合:将符号与标记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内容相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在语文课上,可以让学生运用汉字和标点符号进行创作,同时结合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四、符号与标记创作的实践活动1. 句子创作:让学生运用汉字和标点符号,自主创作简单的句子,例如“我喜欢唱歌”、“小鸟飞过天空”。
2. 图形创作:让学生运用各种图形符号,创作自己喜欢的图画,例如画一幅花园的场景,使用圆圈代表花朵,使用直线代表树干。
论传播与沟通过程中符号与含义的关系
传播与沟通过程中符号与含义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符号是指语言、图像、声音等非言语符号等可以用来传达信息的具体形式,而含义则是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或概念。
在传播与沟通过程中,符号被用来传达信息和表达观点。
不同的符号可以代表不同的含义,而不同的含义又可以通过不同的符号来表达。
符号和含义之间的关系是人为赋予的,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和个人经验可以影响人对符号的理解和含义的诠释。
符号和含义的关系也受到上下文的影响。
相同的符号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红色在西方文化中通常代表爱情和热情,但在中国文化中表示喜庆和吉祥。
因此,在传播与沟通过程中,了解和理解符号的含义及其上下文的重要性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符号和含义之间还存在着符号的解码过程。
传播者将信息通过符号的形式传达给接收者,而接收者则需要将符号解码为对应的含义以理解传达的信息。
这个解码过程也受到个体的背景、文化、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传播与沟通过程中符号与含义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符号是传达含义的手段,而含义则是符号所代表的理解和意义。
了解符号和含义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有效地进行传播和沟通。
论传播沟通中的符号与含义的关系在当今信息社会,传播与沟通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传播与沟通的一个基本组成就是符号。
没有符号,便不能进行有效的传播与沟通。
所谓符号,是一种代表人的思想、意愿的通用的记号或标志。
任何有含义的东西都可以是符号。
它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记号或某个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
它是人们借以传递信息的载体和交流思想感情的手段。
人类创造符号,使用符号来表达意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无论是言语符号,还是非言语符号,都与某一含义相联系。
因此,我们正确理解和把握符号与含义的关系,对于我们实现积极传播与沟通,提高传播沟通效果,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一定的符号,其含义往往是具体的,符号与含义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统一。
一般说来,符号表达的含义是一定的,这也是人们能够进行正常传播与沟通的基础。
我们在生活中不难发现一段文字,一幅图像往往表达的含义是具体的、特定的。
比如一段记载葡萄栽植技术的图象,它传达的含义就是如何种植葡萄。
在这方面是不会产生岐义的。
一篇记录小麦耐寒品性的文字,就是告诉我们要如何因地制宜,人们也不会将其理解成交通法规。
所以,特定符号的特定含义,为人们进行正常的传播与沟通提供了前提,也为人们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沟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
在课堂上,老师的目光这一符号所表现的含义是很生动具体的。
当有的学生在打闹或搞小动作时,老师不管领读课文或是在黑板上写字,只要停下来用眼睛扫视一下学生,学生便了解了老师的意图,转而保持肃静,认真听课。
这时候老师的“目光”这一符号与其含义是统一的。
正确把握符号和含义的统一,就要求我们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要准确运用相应符号,以收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例如对“面部表情”这一符号,我们应提倡诚实自然的自我表露。
尤其在农技推广过程中,在与农民的直接面对面的沟通过程中,对微笑这一表情要常用不辍。
因为微笑是面部表情中最引人注目的,它可以告诉人们友谊、和善与爱心,可以使农民在轻松的气氛中领会沟通的含义,可以使我们的农技推广收到最佳的效果。
渗透符号意识促进教学改革我们来谈谈渗透符号意识的内涵。
渗透符号意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充分意识到符号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能够灵活运用符号,使其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符号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或标志,它可以是文字、数字、图形、图片、声音等形式。
在教学中,符号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内容的呈现、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手段的选择等方面。
渗透符号意识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符号在教学中的作用,并能够熟练运用不同形式的符号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学生也要培养符号意识,学会利用符号来表达和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我们来分析一下教学改革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也在发生改变,他们需要更加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资源,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质量和效果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关注对象,如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当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学改革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来引领和推动。
我们来探讨一下渗透符号意识对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渗透符号意识的引入和应用,可以有效地满足教学改革的需求。
渗透符号意识能够丰富教学资源和手段。
通过灵活运用符号,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的形式和呈现方式,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渗透符号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符号的使用能够更直观地表达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符号的灵活运用也能够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渗透符号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符号的使用需要学生进行思维的转化和整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符号应用于教育传播过程的认识述评摘要众所周知,在当今信息时代,我们相互之间传递的其实是一种信息。
而邵培仁又说:“在传播过程中,符号只是传播文本的最小单位。
通常,符号的有机组合先形成表述,而后表述的有机组合再形成文本。
”那么在我们的教育传播过程中,传播的同样也是一种信息,进而言之,教育传播过程其实质是符号的传递!
关键词符号教育传播影响
一、引言
(一)研究意义
在现代的教育活动中已经越来越多的运用符号来传递信息,符号是信息的一个多功能载体,在教育过程中传播者是不能直接传递信息的,他必须把信息编码成某种形式的符号,然后再借助媒体把编码后的符号传播出去。
受传者接收到这些符号以后,还需要经过一个译码过程,才能理解传播者发来的信息。
由此可见,作为信息载体的符号,在传播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目标
着力于分析符号在教育传播过程中与教育三要素的关系及运用,并阐述教育传播过程的每个要素与符号的联系与紧密链接,对符号如何在教育传播整个过程中的更有效有意义的应用进行探究!
二、主题
教育者自古以来就是全球文化舞台上的重要角色,教育也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
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通过对 1994 至 2011年发表的,主题为“教育与符号”的论文进行检索,只有14条记录,主题为“符号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应用”的论文进行检索,只有37条记录,这就表明,把教育,甚至说是把教育传播及传播过程中的每个要素与符号联系起来的研究还是
很薄弱的。
(一)价值与意义
在这些把教育与符号联系起来的论文中,有些是非常有意义的。
比如:许雄在《传播符号与电化教育》中说:在现实生活中有传播就必有符号相伴随。
作为传播的特殊形式的教育传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了越来越丰富的传播符号和越来越先进的传播手段,给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而教育不能不涉及到“传播符号”。
只有了解传播符号的性质,认识它的作用,研究它的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传播功能,以便进一步提高教育的传播效果。
钟首民在《教师的非语言符号传播》说: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人类的传播行为既是互相传递信息、共享信息的过程,更是彼此交流情感、沟通情感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教师要被学生接纳,并进一步取得好的传播效果,就需要尽可能的调动一切手段,运用多种信息符号,试图与学生成功交流。
教师的种种传播手段中,除了语言符号外,非语言符号,即教师的相貌、眼神、表情手势、身姿、服饰、体态,以及声音语调等亦可成为教师传播
的重要策略。
(二)问题与困惑
当然也有一些论文,是说符号给教育传播带来了很多困境。
比如:李兵在《教育的符号之境》中指出:符号说把人的所有思维和行为符号化,取消了人类思维,行为中那些言说不尽、字述不完的独特原创性,实际这是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简单化。
因此,符号之境的人由于完全消融在“符号”之中,失去了自己的感性的、现实的存在。
而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所呈现出的乏味、无趣、孤立等没有活力和缺少生命气息的特点,无一不是教育处于符号之境的征兆。
桂香在《教育符号化的困顿及其超越》中也提到:教育在符号化的进程中却遭遇一种无奈,随着符号脱离意义、过分注重外在的形式化,教育陷入了一个符号化的困顿。
再一个就是谢维和在《变形的教育符号》中说:目前的各种教育符号可能太多了,多的有些乱了。
而且,这种相对比较混乱的局面甚至给某些别有用心的人留下了谋取不当利益的可乘之机。
这样,符号在中国教育领域中就会被放大和变形,实在是到了一个无以复加的地步,由此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三、总结
(一)对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符号化的一点补充
在这些研究中,我发现并没有人将符号与教育传播过程中的教育三要素相联系,其原因是只注重了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第三个要
素,即教育影响,而忽略了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主体,即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前两个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卡希尔说:“人是符号化的动物,符号是人的本质。
”按照索绪尔对符号的分类中,把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而非语言符号可以是一种表情、动作、姿势,这是相对于人而言的,那么对与教育传播过程,当然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所在,在这里,我对之前的研究进行一个补充和综合。
(二)对教育符号化的情感问题的些许反驳
在之前的研究中,也有人提出些许困惑,就是将教育符号化会使教育陷入一种外在的形式当中,而取消了人类的思维,其实我认为在教育传播过程中,教育的双主体并没有忽略情感。
比如,一名刚上任的老师在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时,会对班上每一位同学的成绩,教育背景,性格特征,年龄差别进行了解,然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当他发现一名班上的后进生在一次考试中有了进步,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或者发现一位平时不听课的学生也会又那么几秒在认真听课,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会对这样的学生给予眼神上得鼓励,或者下课会对这样的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然后学生就会更加努力。
开始可能是仅仅是因为老师的鼓励,慢慢地就会形成习惯,更深层次的懂得老师的用意,那么大家试想,这样一种情况,这名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和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接手这个班级前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了解,这是一种感情的投入,老师那个鼓励的眼神或者鼓励的话语也是感
情的投入,而这些都可以被看成一种符号。
所以说,被符号化了的教育仍然是有情感的有思维的。
(三)对教育符号化的总结与展望
我认为教育三要素的符号化这种观点或者看法,不管是从符号的角度还是从教育传播过程的角度来讲,都是比较全面的。
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符号化也将会是符号视角中对符号学展开的一个全新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