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医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七版
- 格式:pptx
- 大小:166.90 KB
- 文档页数:48
第六篇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原文1】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原文1,张仲景的学生问张仲景说:“血痹病从何得之?”。
血痹这个病症,到我们现在临床当中,确实是经常碰到的一类病。
我们看看张仲景说的症状是哪一类人?他说:“夫尊荣人”,在以前来说就是地主,比较有钱的王侯之类,有一定权利、有金钱的人。
那些人养尊处优,容易“骨弱肌肤盛”,这些就是白白胖胖的、最好的人了。
“重因疲劳汗出”,我在临床当中看到这一类人,血痹的人其实就是血不足的那一类人,跟阴没关系,是血的关系。
最简单说一句,现在更精确的说,就是血小板、红细胞不足的情况。
血小板不足的贫血病人容易手痹脚痹,不是这里痹就是那里痹。
还有如果严重一点的,很多同学在临床当中都知道的,刷牙的时候容易出血。
刷牙如果有出血的,就是身体已经警告你了,这个是血不足的一个表现,在医院叫贫血,在中医叫血虚。
这样的一个情况要留意。
还有小便潜血,小便方面有红色的、见血的,还有那个大便黑的,这个都是微细血管、内出血的一个症状。
其实出现这样的症,后面的原因就是血虚,要留意。
但是那一类人津液方面是够的,所以那些人看起来都是白白胖胖的。
我们以前研究相学的人就说,找老婆不要喜欢林黛玉那样纤纤弱弱的、白白净净的女孩子,因为血虚的女孩子容易白白净净的,不化妆都白白净净的,看起来很漂亮,但是手冷、脚冷、嘴唇白白、经痛,如果严重的还会出现刷牙有血。
还有一个情况,她那些都是下焦属寒的,也有宫寒症的那一类的,所以一定要注意。
如果有这样症状的情况,一定要调理过来才好的,要不然以后成家了,后面的问题就跟着来了。
出现宫寒的病人,如果严重的话就会影响生育能力。
宫寒、命门都是在下焦的,如果那个部位过寒的话,生育能力都会受影响的。
所以现在,特别是我们广州那边,因为现在夏天吃冷饮的机会太多了,所以很多年轻人出现结婚多年都没有小孩子,这个就是这一类的体质比较多的病人。
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胡希恕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这几句话啊,就说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之人"竟吃好的,养尊处优,他不是体力劳动,所以他是外表看着很丰肥,人挺肥,但内里头却是弱的,所以他一小有劳,稍稍一干点什么,就疲劳汗出,他不任劳嘛,所以这个问题说的还是蛮好的。
那么由于他太虚,虽然睡觉在卧时,不时的,谁还不有个翻身动摇,这样的微风,他也要得血痹病。
"加被微风遂得之",不是说受了大风了,不是的,就是这个人,他不任劳,就是不能担任重体力劳动,一般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点劳动他就汗出。
汗出不被微风呢,他不至于得痹证,而很小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的有个翻身动摇,就是这样一个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这一段是这个意思。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这是说血痹证的脉,既微又涩,气虚则微,咱们在《伤寒论》讲很多,阳气不足就是津液不足,这个微就是津液不足,在《伤寒论》上说嘛,"脉微者不可发汗",古人管津液叫阳气。
涩就是血不足,涩就是血管里的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这就是血液虚。
就是脉外的津液也虚,血液也虚,就是津液血液俱虚,虚在哪儿呢?虚在外。
仲景这个诊脉的方法啊,关以上,以候表,关以下,以候里。
诊脉有很多方法,咱们以浮沉,浮候表,沉候里,那么在关前呢?古人也是候表,事实也是这样,关以下的候里。
比如说脉浮吧,在寸口,就是关以上,这可以说得外感了,外有表证;关以下就不是了,大概都是肾有热的时候多。
他说微涩之脉,现于寸口,就是寸部脉,这是寸口是指的寸部说的,那么这个是表,他的津液血液不足于外。
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一、概述血痹:是一种因气血不足,感受风邪,血行阻滞引起的以肢体局部麻木不仁,严重者可有轻度疼痛的疾病。
虚劳:非一种病证,是劳伤所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的总称。
合篇意义:血痹与虚劳两病,一表一里,一轻一重,发病均以阴阳气血不足为主,故合为一篇论述。
二、血痹病问曰: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困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1)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2)病因病机:营卫虚弱,外邪侵入,经脉凝滞不行脉症: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或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外证身体不仁。
血痹轻症:宜通阳行痹。
以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重症:宜补气行血,温阳行痹。
用黄芪桂枝五物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组成。
临床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振奋阳气,温通血脉,调畅营卫的作用,凡证属气虚血滞,营卫不和者,皆可选用。
临床可用于治疗产后身痛、汗证、末梢神经炎、不安腿综合征、脑血管意外后遗症、雷诺氏病等病证。
三、虚劳病(一)脉象总纲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3)脉大(浮大无力):阴虚阳浮(芤、革、浮、大等)极虚(浮大无根):精气内损,脉气不充。
(沉、细、小、弱等)陈念祖的《金匮要略浅注》云:“此以大虚二脉提出虚劳之大纲,意在色欲过度,肾精损,则真水不能配火故脉大;饥饿劳役过度,脾气损则谷不能内充,故脉虚”。
(二)虚劳失精证治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8)病机:阴阳两虚,心肾不交脉症:脉极虚芤迟——精亏阳虚——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得诸芤动微紧——或阴亏阳浮,或阳虚失固——男子失精,女子梦交。
治法:调补阴阳,镇潜固涩方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汤——调和阴阳龙骨、牡蛎——收敛固涩临床应用:临床对有梦无梦之遗精、带下、自汗、盗汗、偏汗、遗尿、乳泣等,辨证属阴阳俱虚,不能阳固阴守所致者,皆有较好疗效。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九)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机,贫血虚劳(四)津血不足虚劳3 (失血性虚劳)【原文】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
脉弦而长大,脉体也比较粗,“弦则为减”减就是不足的意思,“大则为芤”“芤”就是那个葱管,说脉大,如按葱管的那种感觉,“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这就是说的阳气不足。
象这种表达,在金匮里面见到好多这样的表达,我们也不用去细究,但是,他首先告诉我们是一个虚,一个是寒,这个我们理解就可以了,至于那个脉弦则为减,到底是不是这样,也不用去深究了。
“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就是虚加上寒这叫相搏,也就是说,这个弦大的脉又叫革脉。
革脉就是弦大中空。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如果是女人见了这种弦大中空的革脉,往往是流产了或者是崩漏了,也就是月经出血不止。
如果是男子见了这种弦大中空的脉,往往是失血过多或者是遗精比较厉害。
这条主要就是讲的失血,半产,漏下,亡血,失精。
失血以后,脉出现弦而大。
如果说你没有足够的临床,你可能不觉得失血了怎么会脉还会弦大。
【要点延伸】1、脉弦而大,就是元阳失去温养与固敛而浮越。
如同少阴病中的脉暴出,厥阴病中的除中,均是阳气处于消亡的病危之象。
2、“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脉弦为阴寒伤阳,脉大为内虚中空(芤)。
3、“虚寒相搏此名为革”:革脉=脉弦大中空。
4、妇人则半产漏下;女性多由流产、崩漏不止所引起。
5、男子则亡血失精:男性多由失血、失精所致。
“妇人则半产漏下,男子则亡血失精"的启示:①革脉多见于成年男女;②革脉多由失血导致;③低血细胞高血容量时血液的韧性降低可能是革脉的形成机制,④革脉或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动脉硬化。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九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病机,表现和治疗第二节虚劳一、虚劳的临床表现(一)、虚劳的两类脉象【原文】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什么是虚劳?气血阴阳具不足就是虚劳。
引起虚劳的原因很多,其中还有一类的就是气血阴阳都足,但表现出来的是虚的现象,这就是我们前面讲的血痹。
虚劳的内容是最多的,现在我们来看看虚劳的临床表现。
我们人标题就知道了,虚劳讲了两类脉象,我们上一节讲的血痹,基本上就是一个微弱的脉。
“夫男子平人”平人,就是平常人,看上去没有病的人。
“脉大为劳”如果摸上去感觉到那个脉洪大,很有力,脉体很大,这是虚劳。
“极虚亦为劳”如果摸上去脉很微弱,这也是虚劳。
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是否感觉有的难理解,脉微弱是虚劳这好理解,脉洪大,这也是虚劳,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这个人的健康是在一个区间范围内,打个比方,一个人平躺在一张桌上为健康,如果人从头这侧掉下桌子,这是虚,如果人从脚这一侧掉下桌子,也是虚,也就是两个极端,一个累死,一个闲死。
久卧伤气,就是脉弱的这一类。
运动过度的也把气血津液耗竭了,这个脉就有可能是洪大的。
张仲景把这个虚劳的脉象放在这里,就是告诉我们,不要以为脉弱才是虚劳,脉大就没有虚劳,这是两类。
这就是两个极端。
【要点延伸】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的启发:人体阴阳气血津液等正气不得耗伤过度,耗伤过度即为劳病。
阴血耗伤则见脉大,阳气津液耗伤则见脉微弱。
这就是看伤的是阳还是伤的是阴。
我们在临床上,这两类病非常常见。
严重贫血的病人的脉都是大的,还数甚至还紧。
那对于另一类病人来讲,脉就是细弱的,如血容量不足,休克的病人,严重营养不良,纳呆,这类就是阳气虚弱加上津液不足,就是一微弱的脉象。
所以,通过脉大脉细,就可以判断出是阴血耗伤还是阳气津液不足,一个脉就可以把它断定了。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一一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圣诞快乐圣诞节到了,仲景伤寒论公众平台向支持我们的朋友和我们所爱的朋友说声感谢,感谢你走进我的世界,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给你更便捷的体验,祝大家圣诞快乐!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
这几句话啊,就说血痹得病的原因,尊荣之人尽吃好的,养尊处优,他不是体力劳动,所以他是外表看着很丰肥,人挺肥的,但内里头却是弱的,所以他一小有劳,稍稍一干点活什么的,就疲劳汗出,他不任劳嘛,所以这个问题说的还是蛮好的。
那么由于他太虚,在床上睡觉躺卧不时的翻身,谁睡觉还不有个翻身动摇,这样的微风,他也要得血痹病。
加被微风遂得之,不是说受了大风了,不是的,就是这个人,他不任劳,就是不能担任重体力劳动,一般轻体力劳动也不行,所以稍稍有点劳动他就汗出。
汗出不被微风呢,他不至于得痹证,而很小的微风,就是睡觉的时候,不时的有个翻身动摇,就是这样个微风,他受了也得这个病,这一段是这个意思。
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这是说血痹证的脉,但以脉自微涩,脉既微又涩,气虚则微,咱们在《伤寒论》讲很多,阳气不足就是津液不足,这个微就是津液不足,在《伤寒论》上说嘛,脉微者不可发汗,古人管津液叫阳气。
涩就是血不足,涩就是血管里的血液行动不滑利谓之涩,这就是血液虚。
就是脉外的津液也虚,血液也虚,就是津液血液俱虚,虚在哪儿呢?虚在外。
仲景这个诊脉的方法啊,关以上,以候表,关以下,以候里。
诊脉有很多方法,咱们以浮沉,浮候表,沉候里,那么在关前呢?古人也是候表,事实也是这样,关以下的候里。
比如说脉浮吧,在寸口,就是关以上,这可以说得外感了,外有表证;关以下就不是了,大概都是肾有热的时候多。
【《金匮发微》曹颖甫】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问曰:血痹之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腠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嫱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
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初得之状仲师初无明文,但云尊荣之人骨弱,肌腠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事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自来注家,多未明了。
予特快其隐情而发之大约与虚痨失精家病,原相伯仲耳,夫所谓尊荣之人者。
美人充下,陈左雍,而右抱,卧必宴起,纳杀不多,静坐终日,动时愫少,脾阳先已不振(腑肉乏吸收作用)肌肉难盛,腠理实虚,加以肉甓,既多,精气遂削,精髓空虚,骨乃荏弱,有受外邪,固已不能任事,况又入房汗出,全身动摇,微风袭之,血受风遏,阳气不达,阴会遂凝,此风不受于肩井,即受于风池,风府,以其背在上也,故知其臂必麻木,背必疼痛,平时脉本微浃,而关上独见小紧者,正以痹在上部不及中下也,此病在草野之夫,不足为患,独纨绔少年,气体素弱,因而成痹,故但需针炙所病之穴,俾血从内动,即风从外解,而运费去脉和矣,玩则愈二字,此意自见,丁甘仁云,五之门诊,所以多,多用轻药者,彼固未有重病也,亦此意也,近有富人金姓,多姬侍,时发病,无锡华宗海钱即愈,后宗海难上海,求诊于宁波平亦如之,倘今不异于古所云耶。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关,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黄芪三两芍药三两桂枝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以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日合,日三服病至气血两虚,与上节本原柔脆,正虚病轻者,固自不同,寸口关上脉微,尺中小紧,阴血不充阳气,寒之脉证也。
气血不通,故身体不仁,如风痹状,甚则两足痿弱或更因阳气闭塞不濡分肉,麻木不知通处,此证治法,以宜达脾阳俾风邪从肌肉外泄为主,故用解肌去风之桂枝汤,去甘草而用黄芪者,正以补里阴之虚,而达之表也,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脉极虚亦为劳。
阴虚生内热,阳气外张,故脉大,阳衰生里寒,阴血不通,故脉极虚,脉大则发热,脉极虚则恶习寒,病情详后文药不实,男子面色薄,主渴及之血,卒喘悸脉浮者,里虚也。
倪海厦金匮要略笔记(九一)血痹虚劳病脉并治第六血痹劳症【原文】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
【原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髮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
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
这里说“男子脉浮弱”浮脉代表气脉,脉浮起来时表示气上浮,就是意味病人的表虚掉了。
涩脉代表血不足,也代表病人的精血不够,代表里虚掉了。
有这种现象的病人一定不会生子,因为“精气清冷”。
这里说男子没有子,那么这种现象对于女人来说,不容易怀孕或者怀孕了也容易流产。
也就是说劳症的男人不容易生小孩,为什么不容易生小孩,因为精冷肯定不能让女人受孕,劳症的女人也不容易怀孕。
劳症的病人都是虚寒的症状,而我们中药里有处方可治。
“夫失精家”就是男人遗精,遗尿也是属于遗精的一种,所以如果十七、八岁的小孩居然面色薄白,这就是他在刚开始发育的期间,生理的反应造成晚上睡觉时他会梦遗。
如果只是偶而遗个一、两次是很正常的,没有多大关系,因为满则溢。
但是如果很严重时,人就会虚掉,此时可见他脸上的气色整个是薄白的,精神萎靡不振。
女人晚上睡觉,全身流汗,盗汗,如果肥胖的人,流汗流很多,那是阳明热证。
如果是很瘦弱,也很虚弱,疲劳,脸色又很苍白,晚上盗汗很严重,这也是属于失精家。
所以,失精家的定义,千万不要锁定说是男人遗精很厉害才叫失精家。
男子遗精有几种,第一种是做梦与女子梦交而遗精,这是最浅的一种,第二种就是不做梦都遗精,第三种,人要清醒的时候,白天都要遗精,这就是最严重的一种了。
这些都是属于桂枝龙骨牡蛎汤。
“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
为什么会少腹弦急,少腹弦急,与后面的桂附八味丸是一样,都有同样的症状,足厥阴肝经经过阴囊的地方,当少腹弦急的时候,筋很急,会拉痛得很厉害,这就是肝虚掉了。
当肝经虚掉以后,少腹弦急。
男人会感觉阴囊拉痛很厉害,女人会感觉到阴道抽筋很痛,这些都是属于少腹弦急。
这些统统都可以使用桂枝龙骨牡蛎汤。
王雪华(金匮要略)讲析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6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第15条虚劳腰痛──八味肾气丸(15)第17条虚劳虚烦不冧寐──酸枣仁汤(17)[附方]虚劳脉结悸──《千金翼》炙甘草汤[附方]不足<气阴两虚>汗出而闷虚劳风气百疾──薯蓣丸方(16)扶正祛邪法山药(君)四君子汤┬八珍汤+桂枝、黄芪=十全大补汤四物汤┘桂枝──太阳柴胡──少阳防风──阳明拯阴理劳汤散火第18条虚劳干血劳──大黄?虫丸(18)七伤┌食伤忧伤─→心、脾、肝脾┤饮伤房室伤→肾└饥伤劳伤─→脾经络营卫气伤:气伤→血瘀─久停→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王晋三《古方选注》尤在泾:润以濡其干,虫以动其瘀,通以祛其闭下面,请同学看一下书,我来解释关于“汗出而闷”的问题,汗出本身,是心阳不足,因为汗为心之液,汗出为什么会出现胸闷,我觉得,就是心阳亏损,伤及心阳了,阴亏不足的情况下,脉道就不能够充盈,反过来说,也是不能相继,因此,出现了不仅有“心悸”,而且有“脉结代”的问题。
结脉,脉学里面说,“缓而时止”,谓之“结”,“数而时止”,谓之“代”。
现在,我们因为有心电图检查,病人会向你直接表述,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心律不齐,我觉得炙甘草汤,可以说对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律不齐,这个方应该是底方,至少你得想到有个复脉汤,对脉结也好,脉代也好,这是一个复脉的基础方,可调节心律不齐,为什么就能达到,调节心律不齐的作用?需要我们把原文本义说完。
它这个主症,大家能够看到,一个是汗出,说“不足”,得有乏力吧,汗出、乏力、气短、心悸,我看现在临床最常见的就是,病毒性心肌炎,特别恢复期的时候,更是这样。
为什么说中医药治疗,对心肌炎有效,我觉得炙甘草汤给你做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和说明,“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
而且也提醒你,一定要引起重视,加紧治疗,说“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不积极治疗,的确有问题,所以现在,不管是小孩得心肌炎,还是大人得心肌炎,都是非常重视,找中医看,又找西医看,中医方面,就是用这个方打底儿。
【】王雪华讲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蛴螬──金龟子之幼虫祛瘀生新法黑板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蛴螬──金龟子之幼虫祛瘀生新法好,同学们,我们现在上课,把大黃?虫丸的方义做一下分析。
首先说,植物类的药物,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有大黄、桃仁,这也是张仲景擅用的大黄配桃仁,还有一个,就是也属于植物药范围里的,活血化瘀药,干漆,咱们背诵禁忌歌里知道有干漆,黄芩和大黄配合,我们说用酒蒸大黄,是为了使它入血分,和黄芩配伍,能够更好地清热、下瘀血,还要说的就是在活血化瘀药里面,特别是大黄配?虫,提到的是虫类(活血化瘀)药物,擅用虫类药物,在古代医家里面,也应该首推张仲景。
?虫就是土虫、土鳖鱼,咱们开药的时候,不愿意写?虫,就写土虫、土鳖虫。
虻虫、水蛭,学《伤寒论》抵当丸时,是谁和谁配伍啊?水蛭、虻虫,这儿多出来个蛴螬[qicao],有的念[chicao]。
[qicao]、[chicao],发音不一样,[chicao]也有发第二音的,这也是个虫子,是金龟子的幼虫,这些虫类药,都是以攻为主,破瘀血,所以,植物药物作用不够,加虫类药,共同发挥针对干血瘀的作用,有攻逐瘀血的作用,这个方子里,用量最大的,还是干地黄,10两。
所以,连续3张方子,我都提到了地黄的用量问题,它这个也是,特别是和芍药、甘草这样的配伍,有滋阴、养血、扶正,这样的一个道理,包括做成蜜丸,有白蜜。
“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这个“酒”,也是为了考虑干地黄必须加酒,才能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
杏仁,就是散结气,通血络,“气行则血行”,利气散结,促进瘀血的祛除。
整个方子,我已经讲了,它有缓中补虚之意,是为了祛除干血,祛瘀而生新,所以,“缓中补虚”,不是去考虑“补虚”的问题,而是考虑作为一种,“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食”,又“干血内停”,“肌肤甲错,两目黯黑”,这样的一个情况,应以攻瘀为主,又不要伤正,为了使瘀血能去,植物类的活血化瘀药物,和虫类活血化瘀药物同用,也要考虑扶正,养血滋阴这个方面,还有,为了保证瘀血去,还有杏仁行气,散结气,通血络的作用,故大黄?虫丸,是“祛瘀生新”法的代表方剂,瘀血去,新血才能得生,所以,这个祛瘀生新法,还是针对干血,虚劳干血,或者虚劳兼有瘀血这种情况,拟定的治方。
贾海忠金匮要略笔记(一一一)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的治疗附方炙甘草汤第三节附方(一)气血不足心络不畅虚劳这是气血不足心脏的小血管不畅的这种虚劳[原文]《千金翼》炙甘草汤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两,炙)、桂枝、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半升)、麻仁(半升)、人参、阿胶(各二两)、大枣(三十枚)、生地黄(一斤)。
右九味,以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三升,日三服。
炙甘草汤有好多,这《金匮要略》里提到的是《千金翼》,其实在《外台》和《伤寒论》里也有炙甘草汤这个方子。
炙甘草汤是治疗虚劳不足,也就是说,首先是一个虚劳病,症状是汗出而有胸闷,在临床上见到最多的就是心脏病,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胸闷,同时又伴有汗出。
大家看到的各种原因的,包括心律失常,心律衰竭,还有心梗的都会见到一边胸闷,一边汗出。
“脉结”就是说脉不是很规律的,跳着跳着就不跳了,还有一个就是“脉结代”还有一个代脉,代脉就是有规律的间隙叫代脉,没有规律的就是结脉。
“悸”指的就是心悸,也就是有心慌的感觉。
“行动如常”这里不是说跑步或者干什么正常,是指的四肢活动没有任何障碍,因为心脏病的人,四肢不受影响。
因为患者是心脏病,所以,“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也就是说这种病人活不过一百天,如果是危急的可能十一天则死。
也就是急性的,心肌,微循环供血障碍导致心律失常引起的室颤卒死。
炙甘草汤的组成,一共有九味药,炙甘草用四两,相当于现在的六十克,我们在临床上很少用到这个量,但是,确实要用到这么多疗效才好,少了,根本不起作用。
桂枝和生姜三两,相当于现在的四十五克,麦门冬半升,估计与现在的三五十克也差不多,这个麻仁半升,应该比麦冬要轻一些,估计也要三十克左右;人参和阿胶各二两,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三十克,但是,这两样都太贵,危重病人还是要用,再贵也不贵,总比上起博器要便宜多了,而且,那个起博器安上去还得一直吃药;大枣用三十枚,这个三十枚的量,按十克算的话就是三百克,按五克算的话也有一百五十克,所以,这个量一定要用足,更重要的是,最后还有一个生地黄一斤,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二百五十克,这是生的,但是,晒干以后,估计也是有一百克,这个量也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