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实验教案07
- 格式:doc
- 大小:235.00 KB
- 文档页数:59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和分析技术。
3. 学习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技术。
3.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操作流程。
4.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提取仪器、分析仪器、实验室用具等。
2. 实验材料:中药材、化学试剂、实验动物等。
3. 实验指导书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中药药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讲解(30分钟)1. 教师讲解常见中药成分的提取技术,包括提取方法、条件和操作步骤。
2. 引导学生了解提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技巧。
三、实验操作(45分钟)1. 教师演示中药成分提取的实验操作流程,包括药材处理、提取剂的选择、提取条件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四、实验数据分析(3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2. 学生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讨论结果。
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其他中药成分的提取和分析技术,如有效成分的色谱分析、光谱分析等。
2. 介绍中药药理学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如对照实验、重复实验等。
3. 介绍中药药理学在临床应用中的案例和实例,如中药复方的研究、中药药效的评价等。
三、教学资源推荐1. 《中药药理学》教材或相关教学书籍。
2. 中药药理学实验指导书或相关实验教材。
3. 中药药理学研究论文或相关学术资料。
四、教学反馈与改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药理实验指导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药理实验,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药力学参数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
二、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药物:如阿司匹林、盐酸吗啡等。
2. 药理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等。
3. 实验器材:如注射器、实验仪器等。
4. 实验材料:如生理盐水、缓冲液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前准备(1)准备好实验动物,确保健康状况良好。
(2)配制药物溶液,根据药物剂量和实验要求进行稀释。
(3)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
2. 药效学实验(1)组织实验动物,随机分组。
(2)给予实验动物不同剂量的实验药物,如阿司匹林。
(3)观察实验动物的反应,如频率、强度等。
(4)根据实验结果,绘制药物剂量-反应曲线图。
(5)计算药物的EC50值。
3. 药物代谢实验(1)给予实验动物一定剂量的药物,如盐酸吗啡。
(2)在一定时间间隔内,采集实验动物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等。
(3)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分离和检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
(4)绘制药物的浓度-时间曲线图,并计算药物的半衰期。
4. 药物相互作用实验(1)选择两种具有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和盐酸吗啡。
(2)给予实验动物单独使用这两种药物,并记录其反应。
(3)给予实验动物同时使用这两种药物,并记录其反应。
(4)比较两种情况下实验动物的药效差异,评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5.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讨论。
四、实验安全注意事项1. 遵循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佩戴实验服和防护手套。
2. 确保实验动物的福利,遵循动物实验伦理的相关规定。
3. 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避免超出安全范围。
4. 注意药物的保存和处理,避免污染和损坏。
五、实验总结与思考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实验方法和结果的改进意见。
思考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六、实验拓展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验条件,开展其他相关的药理实验,如药物对器官的作用、药物对行为的影响等。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课时安排: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药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3. 学会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
2. 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3.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中药药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2. 实验:指导学生进行中药药理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中药药理学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
二、第一章: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
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1. 中药药理学的概念。
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1.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1. 讲解中药药理学的定义,引导学生了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2. 介绍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等。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三、第二章: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教学内容:1. 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
2. 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1. 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
2. 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难点:1. 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1. 讲解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包括抗炎、抗菌、抗肿瘤等。
2. 分析常见中药的作用机制,如皂苷、生物碱、多糖等成分的作用。
3.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常见中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
四、第三章: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内容:1.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1.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2.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中药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教案第一章:中药药理学概述1.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1.2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3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1.4 中药药理学的意义与发展前景第二章:中药药效学实验方法2.1 中药药效学实验设计原则2.2 中药药效学实验的基本技术2.3 中药药效学实验的评价方法2.4 常见中药药效学实验案例分析第三章:中药药动学实验方法3.1 中药药动学实验设计原则3.2 中药药动学实验的基本技术3.3 中药药动学实验的评价方法3.4 常见中药药动学实验案例分析第四章: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与设备4.1 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的分类与选用4.2 中药药理学实验设备的使用与维护4.3 中药药理学实验器材的安全操作规程4.4 实验器材与设备的管理与保养第五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5.1 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2 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5.4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注意事项第六章:常见中药成分提取与鉴定技术6.1 中药成分提取的原则与方法6.2 中药成分鉴定技术概述6.3 常见中药成分的鉴定方法6.4 实验案例:某中药成分的提取与鉴定第七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案例分析7.1 抗炎药中药实验案例7.2 抗菌药中药实验案例7.3 活血化瘀药中药实验案例7.4 免疫调节药中药实验案例第八章:中药药理学实验安全与伦理8.1 中药药理学实验安全知识8.2 实验中的生物伦理问题8.3 实验中的化学伦理问题8.4 实验中的动物福利问题第九章: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实践9.1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目标与任务9.2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组织与实施9.3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技巧9.4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与反馈第十章: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进展与趋势10.1 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最新进展10.2 中药药理学实验技术的发展趋势10.3 中药药理学实验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10.4 未来中药药理学实验研究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药药理学概述难点解析:中药药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中药的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等多个方面,需要学生掌握其研究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药理实验指导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学习以下内容: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2. 掌握不同药理实验设计和操作的基本要点;3. 熟悉药理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果报告的撰写。
二、实验设备和药物1. 实验设备:药理学实验仪器、测量器具等;2. 药物:咪唑胍、阿司匹林、普萘洛尔等。
三、实验步骤1. 药物配置与实验前准备(1)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药物,按照配方制备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
(2)检查实验设备和测量器具的正常运行情况,确保准备就绪。
2. 药物毒性实验(1)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实验组小鼠按照给药剂量进行腹腔注射,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并观察记录实验组小鼠的生命体征和行为改变情况。
(3)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
3. 药物效能实验(1)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多个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根据实验要求,按照不同方案和时间点给药,观察记录实验组小鼠的药物效应和生理指标变化情况。
(3)通过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评估,确定药物的效能。
4. 药物药代动力学实验(1)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2)实验组小鼠按照给药剂量进行静脉注射,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并定时采集血样。
(3)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血样中的药物浓度进行检测和分析,绘制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在进行药物毒性实验时,应注意操作规范,减少对实验小鼠的伤害。
2. 在药物效能实验中,准确记录实验组小鼠的生理指标变化,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3. 在药物药代动力学实验中,需要注意血样的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药物效果评估,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总结药物的药理特性和作用机制。
六、实验报告撰写要求1.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等内容。
2. 报告应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文字准确、简明扼要。
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第一章:中药药理学概述1.1 中药药理学的定义与发展历程1.2 中药的作用原理与作用特点1.3 中药的药效成分与药效物质基础1.4 中药药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第二章:中药对神经系统的作用2.1 中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2.2 中药对周围神经系统的作用2.3 中药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2.4 中药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第三章:中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3.1 中药对心脏的作用3.2 中药对血管的作用3.3 中药对血压与血液循环的影响3.4 中药心血管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四章:中药对免疫系统的作用4.1 中药对免疫细胞的作用4.2 中药对免疫分子的作用4.3 中药对免疫性疾病的作用4.4 中药免疫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五章:中药对消化系统的作用5.2 中药对胃肠运动的作用5.3 中药对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5.4 中药消化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六章:中药对内分泌系统的作用6.1 中药对激素水平的影响6.2 中药对内分泌腺体的作用6.3 中药对内分泌失调的治疗作用6.4 中药内分泌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七章:中药对呼吸系统的作用7.1 中药对呼吸中枢的作用7.2 中药对呼吸道的作用7.3 中药对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7.4 中药呼吸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八章:中药对泌尿系统的作用8.1 中药对泌尿器官的作用8.2 中药对尿液与排泄的影响8.3 中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8.4 中药泌尿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九章:中药对血液系统的作用9.1 中药对血细胞的作用9.2 中药对血液凝固与抗凝的作用9.4 中药血液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十章:中药对骨骼系统的作用10.1 中药对骨骼生长与发育的影响10.2 中药对骨代谢的作用10.3 中药对骨折愈合的作用10.4 中药骨骼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十一章:中药对皮肤及附属器官的作用11.1 中药对皮肤的作用11.2 中药对毛发和指甲的作用11.3 中药对附属器官(如汗腺、皮脂腺)的作用11.4 中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与实验研究第十二章:中药对生殖系统的作用12.1 中药对性腺的作用12.2 中药对生殖器官的作用12.3 中药对生殖系统疾病的作用12.4 中药生殖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十三章:中药对感官系统的作用13.1 中药对视觉器官的作用13.2 中药对听觉器官的作用13.3 中药对嗅觉和味觉的作用13.4 中药在感官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与实验研究第十四章:中药对炎症与免疫的作用14.1 中药抗炎作用的机制14.2 中药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14.3 中药在治疗炎症性疾病中的应用14.4 中药抗炎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第十五章:中药的毒理学研究15.1 中药的毒性评价方法15.2 中药的毒性作用机制15.3 中药的安全性评价与风险管理15.4 中药毒理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与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中药药理学实验教案”展开,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药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基本过程。
3.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效学的基本原理。
4. 掌握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
5. 培养学生的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介绍药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方法。
2.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讲解药物的吸收过程、分布规律、代谢途径和排泄方式。
3. 药物的作用机制: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如受体激动剂、受体拮抗剂、酶抑制剂等。
4. 药效学的基本原理:讲解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副作用、毒性等。
5. 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介绍各类药物的代表药物及其作用特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的作用机制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药物的作用特点、副作用等。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
4. 实践操作法:观察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等。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药理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理解。
3. 笔试:测试学生对药物作用机制、药效学原理的掌握。
4. 实践操作:评价学生对药物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药理学教程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药理学基本概念、药物作用机制等课件。
3. 案例素材:收集相关药物副作用、用药失误等案例。
4. 实验器材:用于观察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等实验。
5. 网络资源:查找最新药理学研究进展和药物信息。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1-2课时: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第3-4课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3. 第5-6课时:药物的作用机制4. 第7-8课时:药效学的基本原理5. 第9-10课时:常见药物的分类和作用特点6. 第11-12课时: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意识培养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药理学实验教程 〔中、英文版〕主编 叶春玲 钟玲暨暨南南大大学学药药学学院院药药理理教教研研室室22000077年年55月月药理学实验教程目目 录录第一篇 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第一章 药理学实验须知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第二章 药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知识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那么二、药理实验设计中的剂量效果三、药理实验设计中的预试效果第三章 药理学实验的统计处置原那么一、计量资料的统计剖析二、计数资料的统计剖析三、药效和剂量依赖关系〔相关性〕的统计剖析四、两药药效的等效性剖析第四章 常用实验植物的基本操作一、实验植物的选择及捉拿固定二、实验植物的编号三、实验植物的给药方法四、实验植物的麻醉和取血第五章 药理学实验常用仪器操作技术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第六章 药物剂型与处方学一、药物剂型二、处方学第二篇 药理学总论实验第一章 药动学实验实验一 磺胺类药物静脉给药后的药时曲线实验二 磺胺类药物非血管内给药后的药时曲线实验三 3P87 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实验四磺胺类药物在体内的散布实验五磺胺嘧啶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实验六磺胺类药物在麻醉大鼠体内经胆汁和尿排泄的实验第二章药效学总论实验实验一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二肝功用形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三量效关系曲线和有关药效学参数测定第三章平安性实验实验一药物急性半数致死量〔LD50〕的测定实验二最大耐受量〔MTD〕测定第三篇药理学各论实验第一章传入迷经系统药物实验实验一药物对麻醉植物血压的影响实验二药物对麻醉植物血活动力学的影响实验三药物对离体兔自动脉环的作用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实验实验一药物对小鼠自发活动的影响实验二药物对益智作用的影响实验三抗癫痫药和抗惊厥实验实验四镇痛药实验第三章心血管系统药物实验实验一利多卡因对哇巴因诱发心律正常的拮抗作用实验二强心苷对家兔在体衰竭心脏的作用实验三药物对垂体后叶素所致的急性心肌缺血心电图变化的影响第四章内脏系统药物实验实验一呋塞米对小鼠尿量及电解质的影响实验二药物对组胺诱发豚鼠哮喘的作用实验三药物对大鼠的利胆作用第五章激素类及抗炎药物实验实验一糖皮质激素对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实验二糖皮质激素对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用的影响实验三抗炎药物对大鼠足跖肿胀的影响第四篇实践运用才干训练第一章设计性实验第二章病历讨论附录一、常用植物离体实验的生理溶液二、植物实验常用麻醉药的用法与用量三、不同植物采血部位与采血量的关系四、常用实验植物的最大平安采血量与最小致死采血量五、不同种属植物单位体重〔kg〕剂量折算系数六、植物常用正常数据七、成年植物的年龄、体重和寿命比拟第一篇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第一章药理学实验须知一、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和要求1目的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经过实验,使先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了解取得药理学知识的迷信途径,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实际,更结实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实验一、药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实验)实验三、不同给药途径和不同给药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实验四、药物对家兔离体肠平滑肌的作用实验五血浆药物半衰期(t1/2)的测定实验六、有机磷药物的中毒及其解救(综合)实验七、药物的镇痛作用实验八、药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实验九、录象及病案讨论实验十、烟的急性毒性试验(综合实验)实验一、药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一、药理学实验须知(老师照讲义讲)㈠、目的药理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使学生1、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方法,2、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3、验证药理学中的重要理论,更牢固地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药理学实验课更高层次的目的是4、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课程。
几乎所有药理学知识都是通过实验—有目的的科学实验而得到的。
我们上实验课,就是要了解我们的前辈科学家们是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设计出科学的实验来验证或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我们上实验课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一种科学的方法,一种获取知识的新手段。
能否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实验课成败的关键,对学生来说,能否通过实验课培养自已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自已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是医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问题。
㈡、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实验课学生必须做到下列几项:1.实验前必须做到:⑴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了解实验目的、要求、方法和操作步骤,领会其设计原理。
⑵对实验中所用的药物,要了解其药理作用,并明白该药在本实验中的意义,预测给动物用药后可能出现的情况。
⑶结合实验内容,复习有关药理学和生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
2.实验时必须做到:⑴将实验器材妥善安排,正确装置。
⑵严格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操作,准确计算药量,防止出现意外差错。
⑶认真、细致地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准确记录药物反应的出现时间、表现及最后转归。
联系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思考。
⑷注意节约实验材料。
3.实验后必须做到:⑴及时整理实验结果,保存好原始记录,并写出实验报告。
⑵清洁实验器材,保持室内卫生,存活或死亡的动物分送至指定地点。
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实验报告的撰写整理实验结果和撰写实验报告,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对自己所完成的实验进行科学总结,是实验课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
通过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可使我们把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明确该实验已证明的问题及已取得的成果,实验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或发现的新问题,以及实验设计中或操作中的优缺点等等,这些十分重要。
实验报告反映了学生的实验水平及理论水平。
实验报告也是向他人提供研究经验及供本人日后查阅的重要资料,可以为毕业后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校学习期间学会做这一项科学研究工作中关键性工序的重要性。
㈠实验结果的整理实验结束以后应对原始记录进行整理和分析。
药理实验结果有测量资料(如血压值、心率数、瞳孔大小、体温变化、生化测定数据和作用时间等。
计数资料(如阳性反应或阴性反应、死亡或存活数等)、描记曲线、心电图、脑电图、照片和现象记录等。
凡属测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均应以恰当的单位和准确的数值作定量的表示,不能笼统提示。
必要时应作统计处理,以保证结论有较大的可靠性,尽可能将有关数据列成表格或绘制统计图,使主要结果有重点地表达出来,以便阅读、比较和分析。
作表格时,要设计出最能反映动物变化的记录表,记录单个动物的表现时,一般将观察项目列在表内左侧,由上而下逐项填写,而将实验中出现的变化,按照时间顺序,由左至右逐格填写。
将多个或多组动物实验结果统计时,一般将动物分组的组别列于表左,而将观察记录逐项列于表右。
绘图时,应在纵轴和横轴上画出数值刻度,表明单位。
一般以纵轴表示反应强度,横轴表示时间或药物剂量,并在图的下方注明实验条件。
如果不是连续性变化,也可用柱形图表示。
凡有曲线记录的实验,应及时在曲线图上标注说明,包括实验题目,实验动物的种类、性别、体重、给药量和其他实验条件等。
对较长的曲线记录,可选取有典型变化的段落,剪下后粘贴保存。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以绝对客观的态度来进行裁剪工作,不论预期内的结果或预期外的结果,均应一律留样。
㈡实验报告的写作熟悉并会运用每次实验后应写好报告,交负责教师批阅。
实验报告要求结构完整、条理分明、用词规范、详略得宜、措辞注意科学性和逻辑性。
一般包括下列内容:1、实验题目实验题目一般应包括实验药物、实验动物、实验方法及实验结果。
如“心得安对麻醉犬的降压作用分析”,“普鲁卡因肌注对小鼠局麻作用及中毒抢救”,“奎尼丁抗电诱发的蛙心心律失常的作用”等。
2、实验目的说明本次实验的目的。
3、实验方法当完全按照实验指导上的步骤进行时,也可不再重述,如果实验方法临时有所变动,或者发生操作技术方面的问题,影响观察的可靠性时,应作简要说明。
4、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实验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需绝对保证其真实性。
应随时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在草稿本上记录,实验告一段落后立即进行整理,不可单凭记忆或搁置了长时间后再作整理,否则易致遗漏或差错。
实验报告上一般只列经过归纳、整理的结果。
但原始记录应予保存备查。
5、讨论讨论应针对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与结果,联系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讨论。
不能离开实验结果去空谈理论。
要判断实验结果是否为预期的。
如果属于非预期的,则应该分析其可能原因。
讨论的描述一般是:首先描述在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对此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推论,最后参照教科书和文献资料对出现这些现象的机制进行分析,如实验观察到用药后动物出现了什么现象,提示了该药可能具有什么药理作用,文献曾报道该药可对什么受体有作用。
因此,可初步推测该药的这种药理作用可能与其作用于什么受体有关。
6、结论实验结论是从实验结果归纳出来的概括性判断,也就是对本实验所能说明的问题、验证的概念或理论的简要总结。
不必再在结论中重述具体结果。
未获证据的理论分析不能写入结论。
三、药理实验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术认真听!看!记!(30分)录象:动物的捉拿、性别辨认、标号、给药四、练习动物的、给药(每组4只小白鼠、雌雄各半、学会小白鼠的捉拿、标记、灌胃给药、腹腔注射给药、尾静脉给药、眼眶取血、处死、取脏器称重、匀浆等)按照录象标准,认真操作。
实验器材:每小组(4只小白鼠、雌雄各半)χ91、四只小鼠灌胃针2、4只1ml注射器3、1盒采血玻璃棒4、大剪刀一把5、眼科直、弯剪刀一把6、止血钳直、弯各两把7、手术刀一把8、棉球少许9、电子天平1台10、5%苦味酸一瓶,(取苦味酸5g,置100m容量瓶,加入70%乙醇30ml左右溶解苦味酸,最后加蒸馏水到100ml)11、棉签一把12、匀浆器4台配置10-30ml匀浆杯各4个13、移液枪配套5 ml、10 ml各两把14、每组小鼠龙1个15、50ml烧杯1个第二次实验1、处方及制剂2、机能实验研究的基本知识、提出设计镇痛实验(2、临本学生)3、药物知识与用药注意(护本学生)张大禄P27页4、常用药理实验仪器使用操作(生理用过、复习)一、处方的基本知识与药物配伍禁忌㈠处方基本知识处方是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开写的取药根据,包括药名、数量和用法等内容。
处方体现选药和用法是否正确,关系到病人健康的恢复和生命的安全,所以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必须以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处方。
1、处方格式:一般医疗单位都印有处方纸,以求统一,处方包括以下几项:⑴病人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处方日期;⑵处方上印有Rp或R的符号,旧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⑶药名及药量;⑷用法常以Sig或S开头(是拉丁文Signa“标记”的简写),但也可省略,直接写明具体用法即可;⑸医生签名。
2、开处方要注意以下事项:⑴字写要工整清楚,不要涂改。
⑵姓名、年龄、性别、日期都要填写,儿童年龄要具体是几个月、几岁,成人年龄。
⑶药量对准药名写在后面,药量单位凡固体药以“克”为单位,液体药以“毫升”为单位的,可省去“克”、“毫升”字样,如果用“毫克”或“微克”或“国际单位”则必须写明。
药量小数点必须写准确,小数点前如无整数,必须加零。
如0.3,整数后如无小数,也必须加小数点和零。
如3.0,以示准确,避免错误。
一次处方药量应根据病情需要和药物性质酌定;一般药物以三日为宜;剧毒药应严格控制;病情变化快的时候只开一天甚至一次药量;慢性病可适当放宽,以减少病人就诊次数。
⑷开拉丁文处方时,药名字尾应写第二格。
⑸药物用法可用拉丁文缩写(见表2-1)看!,每日或每次剂量一般不应超过药典规定的极量,但病情特殊需要的不受此限。
医生应在此剂量后另行签字,表示有意使用。
⑹一个处方同时用两种以上药物时应考虑有无配伍禁忌。
处方完毕应仔细检查一遍,保证无误再签名交给病人,并向病人作必要说明。
3、制剂与处方药品经过加工制成利于应用和保存的成品,称药物制剂。
制剂的型态称剂型。
一般可分为液体、固体和软性三类剂型。
不同制剂处方格式有所不同,但大致可分为二类。
现将常用的不同剂型的特点及处方格式简介如下:⑴单量处方有些药物剂型的特点是每次用的单量是独立可分的。
例如:片剂每片单量是一定的,每次服用一片或几片都行。
安瓿剂每支单量是一定的,每次注射一支或几支都行。
属于这一类的剂型还有胶囊剂,共同处方格式如下:R:药物及剂型名称,单位³总个数(片、支等);用法:每次多少量,每天几次,给药途径习惯上如口服时可省写给药途径。
①片剂(Tabella):片剂是药物与赋形剂混合后经压制成的圆片状制剂,具有含量准确,携带、保存、运输和服用方便等优点,是最常用的一种剂型。
如果药物味苦,片剂外层包上一层糖衣,称为糖衣片。
如果药物易被胃酸分解或对胃粘膜刺激性大,可以包一层肠溶衣,称为肠溶片。
这种片剂在胃酸中不崩解,到达肠中才崩解。
片剂的简单处方格式如下:例:用黄连素(Berberinum)治疗痢疾,常用量0.1g/次,一天三次,给三天量,黄连素片有50mg和0.1g两种。
拉丁处方:R:Tab Berberini 0.1³9Sig 0.1 t. i. d或R:黄连素片0.1³9用法:每次一片,一日三次。
(常简写为Sig 0.1 t. i. d)药典规定含有固定成分和含量的复方剂,可以不必写出含量。
如复方阿斯匹林(A²P²C 片)和复方甘草片等。
R:A²P²C 1# t. i. d. ³3②注射剂(Injection):注射剂是供注射用的灭菌制剂,通常多装在叫安瓿的玻璃管内。
所以又叫安瓿(Ampulla),在水溶液不稳定的药物。
如青霉素、链霉素等可将药粉封装在安瓿或密封闭小管内,临用时加入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溶液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