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明史-王英传》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高考文言文阅读-推荐word版 (3页)
- 格式:docx
- 大小:19.82 KB
- 文档页数:3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明史·吴复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吴复,字伯起,合肥人。
少负勇略。
元末,集众保乡里。
归太祖..于濠,从克泗、滁、和、采石、太平,累官万户。
从破蛮子海牙水寨,定集庆。
从徐达攻镇江,斩元平章定定。
下丹阳、金坛,克常州,进统军元帅。
徇江阴、无锡,还守常州。
张士诚兵奄至,力战,败之。
追奔至长兴,连败之于高桥、太湖及忠节门,士诚夺气。
从援安丰,平武昌。
从徐达克庐州,下汉、沔、荆诸郡县,授镇武卫指挥同知,守沔阳。
从常遇春下襄阳,别将破安陆,擒元同佥..任亮,遂守之。
克汝州、鲁山。
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
三年从大将军征陕西,败扩廓,擒其将。
又败扩廓于秦州。
征吐番,克河州,援汉中,拔南郑。
明年从傅友德平蜀。
又明年从邓愈平九溪、辰州诸蛮,克四十八洞,还守安陆。
七年进大都督府佥事。
巡北平还,授世袭指挥使。
十一年从沐英再征西番,擒三副使,得纳邻哈七站之地。
明年,师还,论功封安陆侯,食禄二千石。
十四年,从傅友德征云南,克普定,城水西。
充总兵官,剿捕诸蛮,遂由关索岭开箐道①,取广西。
十六年克墨定苗,至吉刺堡,筑安庄、新城,平七百房诸寨,斩获万计,转饷盘江。
是年十月,金疮发,卒于普定。
追封黔国公,谥威毅,加禄五百石,予世券。
复临阵奋发,冲犯矢石,体无完肤....。
平居恂恂,口不言征伐事。
在普定买妾杨氏,年十七。
复死,视殓毕,沐浴更衣,自经.死。
封贞烈淑人。
子杰嗣,屡出山、陕、河南、北平,练兵从征。
二十八年,有罪,从征龙州,建功自赎。
建文中,帅师援真定,战白沟河,失律,谪南宁卫指挥使。
永乐元年,子璟乞嗣,正统间,再三乞,皆不许。
弘治六年,孙铎援诏乞嗣,亦不许。
十八年,录复子孙世职千户。
(选自《明史·列传第十八》)[注]①箐道:竹木丛中的山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B.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C.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D.洪武元年/授怀远将军/安陆卫指挥使/悉平郧均/房竹诸山寨之不附者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祖,太祖作为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明朝太祖朱元璋,宋朝太祖赵匡胤。
文言文翻译专题训练答案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武帝践阼,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
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①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
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译文:②帝以芝清忠稷正,素无居宅,使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文:①诸葛亮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②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①重点字:以、以为、先驱,句意。
②清忠、履正、素,句意。
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今年文言翻译不难,只有“履正”的意思稍显陌生,意思是“躬行正道”,只要学生按照句意理解翻译下来就可以。
2.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
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①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译文:②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①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
②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
声威超过王涣,而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
①“为立祠安阳亭西”省略介词“于”,是状语后置,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辄,就;弦歌:奏乐歌咏;荐:祭祀。
②狱:案件;威风:声威;文理:条理。
3.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王英,字时彦”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王英,字时彦,金溪人。
永乐二年进士。
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
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
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
师旋,过李陵城。
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
既至,不识碑所。
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
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
具以奏。
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
命再往击碎之。
沉诸河,还奏。
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
因问以北伐事。
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
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
且谕中官勿阻。
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
以英奏,复给予。
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
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
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
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
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
寻起复。
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
八年命理部事。
浙江民疫,遣祭南镇。
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
年七十,再乞休。
不许。
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
英上疏待罪。
宥不问。
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
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赐葬祭,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注解:葬祭:礼部赐祭、工部造坟安葬。
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
三人先后位至台阁重臣,以大学士辅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既至,不识碑所识:知道B.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坐:因为C.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朱英,字时杰,桂阳人。
五岁而孤。
力学,举正统十年进士,授御史。
浙闽盗起简御史十三人与中官分守诸府英守处州而叶宗留党四出剽掠处州道梗英间道驰至抚降甚众戮贼首周明松等贼散去乃还景泰初,御史王豪,尝以勘陈循争地事忤循,为所讦。
至是,循草诏,言风宪官被讦者,虽经赦宥,悉与外除。
于是豪当改知县,英言:“若如诏书,则凡遭御史抨击之人,皆将挟仇诬讦,而御史愈缄默不言矣。
”章下法司,请如英言,乃复豪职。
未几,出为广东右参议。
过家省母,橐中惟赐金十两。
抵任,抚凋瘵流亡。
立均徭法,十岁一更,民称便。
天顺初,两广贼愈炽,诸将多滥杀冒功。
巡抚叶盛属英督察。
参将范信诬宋泰、永平二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
英驰讯,悉纵去。
信忿,留师不还。
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
潮州贼罗刘宁等流劫远近,屡挫官兵。
英会师破灭之。
还所掠人口数千,别置一营以处妇女,人莫敢犯。
成化十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先后陈安边二十八事。
其请徙居戎、安流离、简贡使,于时务尤切。
明年冬,两广总督吴琛卒,廷议以英前在广东有威信,遂以代琛。
自韩雍大征以来,将帅喜邀功,利俘掠,名为“雕剿”。
英至,镇以宁静,约饬将士,毋得张贼声势,妄请用师。
招抚瑶、僮效顺者,定为编户,给复三年。
于是马平、阳朔、苍梧诸县蛮悉望风附,而荔波贼李公主有众数万,久负固,亦遣子纳款。
为置永安州处之,俾其子孙世吏目。
自是归附日众,凡为户四万三千有奇,口十五万有奇。
帝甚嘉之。
英淳厚,然持法无所假借。
与市舶中官韦眷忤,眷摭奏英专权玩贼。
浔州知府史芳以事见责,亦讦英奸贪欺罔。
按皆无验,乃镌芳二官,谕眷协和共事。
十六年,交趾攻老挝,议者恐其内寇,诏问英处置之宜。
英对言:“彼不过争瓯脱耳,谕之当自悔惧。
”帝从其言,果上表谢。
入掌都察院事,寻加太子少保。
时流民集京师者多,英请人给米月三斗,幼者半之,报许。
其年秋卒。
赠太子太保。
英为总督承吴琛后。
而琛务谨廉,至英益持清节,仅携一苍头之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朱英,字时杰,桂阳人。
五岁而孤。
力学,举正统十年进士,授御史。
浙闽盗起简御史十三人与中官分守诸府英守处州而叶宗留党四出剽掠处州道梗英间道驰至抚降甚众戮贼首周明松等贼散去乃还景泰初,御史王豪,尝以勘陈循争地事忤循,为所讦。
至是,循草诏,言风宪官被讦者,虽经赦宥,悉与外除。
于是豪当改知县,英言:“若如诏书,则凡遭御史抨击之人,皆将挟仇诬讦,而御史愈缄默不言矣。
”章下法司,请如英言,乃复豪职。
未几,出为广东右参议。
过家省母,橐中惟赐金十两。
抵任,抚凋瘵流亡。
立均徭法,十岁一更,民称便。
天顺初,两广贼愈炽,诸将多滥杀冒功。
巡抚叶盛属英督察。
参将范信诬宋泰、永平二乡民为贼,屠戮殆尽,又欲屠进城乡。
英驰讯,悉纵去。
信忿,留师不还。
英密请于盛,檄信班师,一方始靖。
潮州贼罗刘宁等流劫远近,屡挫官兵。
英会师破灭之。
还所掠人口数千,别置一营以处妇女,人莫敢犯。
成化十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甘肃,先后陈安边二十八事。
其请徙居戎、安流离、简贡使,于时务尤切。
明年冬,两广总督吴琛卒,廷议以英前在广东有威信,遂以代琛。
自韩雍大征以来,将帅喜邀功,利俘掠,名为“雕剿”。
英至,镇以宁静,约饬将士,毋得张贼声势,妄请用师。
招抚瑶、僮效顺者,定为编户,给复三年。
于是马平、阳朔、苍梧诸县蛮悉望风附,而荔波贼李公主有众数万,久负固,亦遣子纳款。
为置永安州处之,俾其子孙世吏目。
自是归附日众,凡为户四万三千有奇,口十五万有奇。
帝甚嘉之。
英淳厚,然持法无所假借。
与市舶中官韦眷忤,眷摭奏英专权玩贼。
浔州知府史芳以事见责,亦讦英奸贪欺罔。
按皆无验,乃镌芳二官,谕眷协和共事。
十六年,交趾攻老挝,议者恐其内寇,诏问英处置之宜。
英对言:“彼不过争瓯脱耳,谕之当自悔惧。
”帝从其言,果上表谢。
入掌都察院事,寻加太子少保。
时流民集京师者多,英请人给米月三斗,幼者半之,报许。
其年秋卒。
赠太子太保。
英为总督承吴琛后。
而琛务谨廉,至英益持清节,仅携一苍头之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叔英,字原采,黄岩人。
洪武中,与杨大中、叶见泰、方孝孺、林右并征至。
叔英固辞归。
二十年以荐为仙居训导,改德安教授。
迁汉阳知县,多惠政。
岁旱,绝食以祷,立应。
建文时,召为翰林修撰。
上《资治八策》,归曰:“务问学、谨好恶、辨邪正、纳谏诤、审才否、慎刑罚、明利害、定法制。
”又曰:“太祖除奸剔秽,抑强锄梗,如医去病,如农去草。
去病急或伤体肤,去草严或伤禾稼。
病去则宜调燮其血气,草去则宜培养其根苗。
”帝嘉纳之。
燕兵至淮,奉诏募兵。
行至广德,京城不守。
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书绝命词,藏衣裾间,自经于元妙观银杏:树下。
天台道士盛希年葬之城西五里。
燕王称帝,陈瑛簿录其家。
妻金氏自经死,二女下锦衣狱,赴井死。
叔英与孝孺友善,以道义相切劘,建文初;孝孺欲行井田。
叔英贻书曰:“凡人有才固难,能用其才尤难。
子房于汉高,能用其才者也;贾谊于汉文,不能用其才者也。
子房察高帝可行而言,故高帝用之,一时受其利。
虽亲如樊、郦,信如平、勃,任如萧、曹,莫得间焉。
贾生不察而易言,且言之太过,故绛、灌之属得以短之。
方今明良相值,千载一时。
但事有行于古,亦可行于今者,夏时周冕之类是也。
有行于古,不可行于今者,井田封建之类是也。
可行者行,则人之从之也易,而民乐其利。
难行而行,则从之也难,而民受其患。
”时井田虽不行,然孝孺卒用《周官》更易制度,无济实事,为燕王藉口。
论者服叔英之识,而惜孝孺不能用其言也。
时御史古田林英亦在广德募兵,知事无济,再拜自经。
妻宋氏下狱,亦自经死。
(节选自《明史·王叔英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B.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C.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D.会齐泰来奔叔英/谓泰贰心/欲执之/泰告以故/乃相持/恸哭共图后举/已/知事不可为/沐浴更衣冠/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征,指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辟,三公以下召之称征,是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
《明史-王守仁传》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明史-王守仁传》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王守仁①,字伯安,余姚人。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文言文阅读(21分)王英,字时彦,金溪人。
永乐二年进士。
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
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
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
师旋,过李陵城。
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
既至,不识碑所。
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
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
具以奏。
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
命再往击碎之。
沉诸河,还奏。
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
因问以北伐事。
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
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
且谕中官勿阻。
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
以英奏,复给予。
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
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
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
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
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
寻起复。
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
八年命理部事。
浙江民疫,遣祭南镇。
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
年七十,再乞休。
不许。
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
英上疏待罪。
宥不问。
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
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赐祭葬,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既至,不识碑所识:知道B.赏花赋诗,礼接优渥渥:深厚C.英上疏待罪。
宥不问。
宥:宽恕D.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居:居住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英慎密的一组是(3分)①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②师旋,过李陵城③沉诸河,还奏④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⑤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⑥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A.①②③B.①③⑤C.④⑤⑥D.③⑤⑥15.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英随皇帝北征路过李陵城,被召去查看石碑,王英发现碑上阴刻有鲁花赤等名氏,担心日后起争端,就将石碑击碎,沉入河底,受到了皇帝的赞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明史》语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蒋瑶,字粹卿,归安人。
弘治十二年进士。
授行人。
正德时,历两京御史。
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
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
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
”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
筑黄潭堤。
调扬州。
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诸嬖幸皆怒。
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
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
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帝笑而遣之。
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
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
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
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
微瑶,民且重困。
驾旋,瑶扈至宝应。
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
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
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
已,累迁工部尚书。
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
西苑宫殿成,帝置宴。
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
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
以忧去。
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
帝幸承天,瑶扈从。
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
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
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
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
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
既归,僻处陋巷。
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
卒年八十九。
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明史王文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王文,字千之,初名强,束鹿人。
永乐十九年进士。
授监察御史。
持廉奉法,为都御史顾佐所称。
宣德末,奉命治彰德妖贼张普祥狱。
还奏称旨,赐今名。
英宗即位,迁陕西按察使。
遭父忧,命奔丧,起视事。
正统三年正月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宁夏,五年召为大理寺卿。
明年与刑部侍郎何文渊录在京刑狱,寻迁右都御史。
九年出视延绥、宁夏边务。
劾治定边营失律都督佥事王祯、都督同知黄真等罪,边徼为肃。
明年代陈镒镇守陕西,平凉、临洮、巩昌饥,奏免其租。
寻进左都御史。
在陕五年,镇静不扰。
景泰改元,召掌院事。
文为人深刻有城府,面目严冷,与陈镒同官,一揖外未尝接谈。
诸御史畏之若神,廷臣无敢干以私者,然中实柔媚。
……给事中林聪等劾文、镒畏势长奸,下诏狱。
二人俱伏,乃宥之。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
循举其乡人萧维祯,谷遂举文。
而文得中官王诚助,于是诏用文。
寻自江、淮还朝,改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直文渊阁。
二品大臣入阁自文始。
寻遭母丧,夺哀如前。
文虽为谷所引,而谷迟重,循性明决,文反与循合而不附谷。
其后以子伦故,欲倾考官,又用谷言而罢。
由是两人卒不相得。
五年进少保,兼东阁大学士。
再进谨身殿大学士,仍兼东阁。
英宗复位,即日与于谦执于班内。
言官劾文与谦等谋立外籓,命鞫于廷。
文力辩曰:“召亲王须用金牌信符,遣人必有马牌,内府兵部可验也。
”辞气激壮。
逮车驾主事沈敬按问,无迹。
廷臣遂坐谦、文召敬谋未定,与谦同斩于市,诸子悉戍边。
敬亦坐知谋反故纵,减死,戍铁岭。
文之死,人皆知其诬。
以素刻忮,且迎驾、复储之议不惬舆论,故冤死而民不思。
成化初,赦其子还,寻复官,赠太保,谥毅愍。
节选自《明史.王文传》(有删节)【注】忮:zhi,刻薄。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B.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C.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D. 是时/陈循最任/好刚自用高谷/与循不相能/以文强悍/思引与共政/以敌之/乃疏请/增阁员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的“授”“迁”“起”“擢”“进”“改”“兼”均指升官。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明史|王英传》阅读试题答案解析翻译译文高考文
言文阅读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
永乐二年进士。
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
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
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
师旋,过李陵城。
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
既至,不
识碑所。
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
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
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
具以奏。
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
”命再往击碎之。
沉诸河,还奏。
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
书者,朕且用尔。
”因问以北伐事。
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
”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
”且
谕中官勿阻。
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
以英奏,复给予。
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
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
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
乐初,则解缙、胡广。
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
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
寻起复。
正统元年
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
八年命理部事。
浙江民疫,遣祭
南镇。
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
年七十,再乞休。
不许。
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
英上疏待罪。
宥不问。
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
俾就闲逸。
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赐祭葬,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
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
性直谅,好规人过。
三杨(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
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选自《明史》)
【参考译文】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
永乐二年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进入文渊阁读书。
皇
上看他谨慎周密,让他和王直抄写机密文书。
他参与修撰了《太祖实录》,被
授予翰林院修撰职务,升迁为侍读。
二十年,王英随从皇上北征。
军队回来时,经过李陵城。
皇上听说城中有石碑,召王英前往查看。
王英到后,不知道石碑在哪里,李陵城北门有一块石头露出
地面一尺多,王英把它挖出来,发现是元朝时李陵台(在元朝时元上都至元大
都间的主要干线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即今内蒙古中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黑城子)驿令(驿站的行政长官)谢某的德政碑,碑上阴刻(刻文为凹形)有达鲁花赤
等姓名。
王英回来把情况详细地奏报皇上。
皇上说:“碑上有蒙古人名,将来
会说是他们的土地,引起争端。
”便命王英再去把碑击碎。
王英击碎石碑后还
把它沉入河中,回来奏报皇上,皇上很高兴他能如此细心,说:“你是二十八
人(太宗朱棣锐意育才,命翰林学士解缙选进士颖秀者,得二十八宿之数为翰
林庶吉士,让他们在文渊阁研读古今藏书)中真正读书的人,朕将重用你。
”
于是问他北伐的事。
王英说:“皇上亲征,他们一定会远逃,希望您不要入险
穷追。
”皇上笑道:“秀才是说朕穷兵黩武吗?”于是对他说道:“如果军中有什么动静,你听到了就入朝奏报。
”还传令中官不要阻拦他。
一些立过功的军
人有过失,皇上下令不分配给他们粮食,他们相聚哭泣。
因为王英上奏替他们
说情,才又给他们分配口粮。
仁宗即位后,王英多次升迁为右春坊大学士,请
求回乡探亲。
宣宗即位后,王英回朝。
这时天下太平,天子雅兴喜好文章,常常与学士们谈
论文艺,赏花赋诗,对他们的礼遇非常优厚。
皇上曾对王英说:“洪武年间,
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年,则有解缙、胡广。
你要自勉,
不要使前人独自专有美名。
”太宗和仁宗《实录》修成以后,王英被提拔为少
詹事,皇上赐给他麒麟带。
王英的母亲去世时,皇上特地(特意,破例)赐予
葬祭(命礼部赐祭、工部造坟安葬),派遣中官护送他回乡。
不久又起用他让
他官复原职。
正统元年,命他侍奉经筵(机构名,正统初年,上开经筵,王英
为讲官),总编《宣宗实录》,升迁为礼部侍郎。
八年,奉旨代理礼部尚书。
浙江百姓染上瘟疫,皇上派他到南镇祝祭。
当时久旱,王英到后,下起大雨,
百姓欢呼,称之为“侍郎雨”。
他七十岁时,两次上书请求退休,皇上不许。
十二年,王英的儿子按察副使王裕因犯罪入狱,王英上奏等待治罪,皇上宽恕
了他,不再问罪。
第二年提拔他为南京礼部尚书,使他能有闲逸。
过了两年,
王英去世,终年七十五岁。
皇帝赐给祭葬,谥号文安。
王英端庄稳重,历仕四朝。
他在翰林院四十余年,多次担任会试考官,朝廷制
度多出于他之手,四方前来向他求铭文碑记的人接连不断。
他个性正直宽容,
也好规劝别人的过错,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
三人均历事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正统时
间时以大学士辅政)都不喜欢他,所以不能被信任而掌管大权。
王裕后来多次
升迁为四川按察使。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翻译译文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既至,不识碑所识:知道 B.赏花赋诗,礼接优渥渥:深厚
C.英上疏待罪。
宥不问。
宥:宽恕 D.居二年卒,年七十五。
居:居住
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英“慎密”的一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