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及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41.95 KB
- 文档页数:11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谏太宗十思疏》2.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鸿门宴》3.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登泰山记》4.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赤壁赋》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7.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8.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陈情表》9.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10.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六国论》1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12.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1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也皆谓之天门云。
《登泰山记》14.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兰亭集序》16.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退秦师》18.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1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师说》20.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殽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及答案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
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
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注]东黎阳。
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
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
”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注】宗:宗族、宗室。
(1)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译文:(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译文:1。
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答案一、二人并走【原文】(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姥者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符融传》【译文】前秦符融做冀州牧的时候,有个老婆婆在路上被抢劫,她就拉长声高喊“捉强盗呀!”有个过路的人闻声追赶,替她把强盗捉住了。
谁知强盗反咬一口,诬赖这个过路的人是强盗。
当时天色已经黑了,谁也分不清他们之中哪个是强盗,于是便一起被捉送到官府那里去。
符融看见他们就笑着说:“这事容易搞清楚嘛,可让这两个人赛跑,先出风阳门的就不是强盗。
”他们跑完又回到州衙门里来,符融就严肃地对那个后跑出风阳门的人说:“你才真正是强盗啊,为什么要诬赖别人呢?”强盗遂认罪。
原来那个强盗假如跑得快的话,就决不会被过路的人追上捉住,所以知道跑得不快的人是强盗。
二、卧薪尝胆【原文】勾践之围会稽也,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遽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自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越王勾践被围困在会稽山中,他长叹道:“我在这里完了吗?”文种说:“商汤曾被关押在夏台,周文王曾被囚禁在羑里,晋文公重斗(曾遭搀言)出奔翟国,齐桓公小白避乱到苔国,他们最终建立了霸业。
由此看来,(忧患)为什么就不能转化为福呢?”吴王赦免越王后,越王勾践返回国土,于是亲身经历痛苦,深深地反思,把苦胆放在座位旁,坐处卧处抬头就看到苦胆,吃饭也尝苦胆,常自语:“你忘了会稽失败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去耕种,他夫人亲自织布,吃饭不放肉,不穿有两种以上颜色的衣服,放下身架礼待贤士,厚待宾客,救济贫穷的人家,慰问死者的家人,与百姓一样劳苦。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100篇(附原文翻译答案解释)xx年。
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知绍兴府。
会稽赋重而折色尤甚,芾以攒宫在,奏免支移折变。
鉴湖久废,会岁大饥,出常平米募饥民浚治。
芾去,大姓利于田,.湖复废。
权刑部侍郎,迁给事中,改吏部侍郎,以敷文阁直学士知..临安府。
内侍家僮殴伤酒家保,芾捕治之,狥于市,权豪侧目。
执政议以芾使金,复除吏部侍郎,且议以龙大渊为副,芾曰:“是可与言行事者邪?”语闻,得罢,不行。
下迁礼部侍郎,力求去,提举太平兴国宫。
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忌,未几,俊卿亦引去,.阎安中为孝宗言:“此非国之福也。
”后起知太平州,造舟以梁姑.溪。
历阳卒久戍,溃归,声言欲趋郡境,芾召而厚犒遣之,然密捕倡乱者系狱以闻。
诏褒谕。
芾前后守六郡,各因其俗为宽猛,吏莫容奸,民怀惠利。
屡告老,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
后十年卒,年八..十。
尝曰:“视官物当如己物,视公事当如私事。
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得罪于上官。
”立朝不偶,晚退闲者十有四年,自号湖山居士,为文豪健俊整,有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
6.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韪其言韪:否定.B. 大姓利于田利:获利.C. 时芾与陈俊卿俱以刚直见忌忌:忌恨.D. 视公事当如私事视:对待.7. 下列加点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权刑部侍郎权:代理.B. 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致仕:任职..C. 后起知太平州起:重新任用.D. 改吏部侍郎改:改任.8.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金将败盟,芾劝高宗专务修德,痛自悔咎,延见群臣,俾陈阙失。
芾舆致十一人者,与合宴,更其乡曰“循理”,里曰“信义”,以褒异之。
9. 根据全文,概括吴芾为官方面的才智和品质。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耿恭字伯宗,少孤。
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
永平十七年冬,骑都尉刘张出击车师,请恭为司马,与奉车都尉窦固破降之。
始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乃以恭为戊己校尉,屯后王部金蒲城。
文言文阅读专题课案七文言文句子翻译“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等多方面的知识,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在高考中属于必考题,也是考生常失分的题型。
从阅卷实际来看,首先要采准3大赋分点(关键实词、关键虚词和文言句式),以获取要点分;再运用文言文翻译的6字诀,确保翻译句子更规范,从而取得满分。
【真题试做】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解析给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此段大意为:“(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境内百姓晚上不用关闭大门。
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
’进行搜查,果然如此。
”答案 B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解析“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有误。
2019届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复习资料一.小试身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家谱记归有光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
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
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
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
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
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
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
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
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而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俎豆壶觞,鲜或静嘉。
诸子诸妇,班行少缀。
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
祖宗,父母之本也。
族人,兄弟之分也。
不可以不思也。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
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
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昆弟,其始一祖父而已。
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
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
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
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
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
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
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
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1.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居常不自释.释:宽解B. 贫穷而不知恤.恤:救济C. 以仁孝之道责.之也责:责备D. 不录于.有司于:表被动试题分析:题干是“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文言翻译》专题复习一、考点针对练1.根据提示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也。
祖永,南谯太守。
父阐之,给事中。
伯玉仕宋,为晋安王子勋镇军行参军。
齐高帝镇淮阴,伯玉为高帝冠军刑狱参军。
(1)高帝为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
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占。
伯玉言不成行,而帝卒复本任,由是见亲待。
后随高帝还都,除奉朝请。
高帝使主家事。
(2)武帝罢广兴①还,立别宅,遣人于大宅掘树数株,伯玉不与,驰以闻,高帝善之。
(节选自《南齐书·荀伯玉传》)[注]①广兴:地名。
(1)保留词语:高帝、宋明帝、黄门郎、伯玉、魏界关键词语:征、安置、标、榜关键句式:“为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保留词语:武帝、广兴、伯玉、高帝关键词语:罢、与、驰、善关键句式:“伯玉不与”“驰以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高帝被宋明帝怀疑,被征召做黄门郎,(高帝)深感忧虑,荀伯玉劝高帝派遣几十名骑兵进入魏界,设置界标表示占据该地。
2019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文言文专题训练(一)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1]隐处也。
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
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
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
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
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
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
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
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水流波动,势欲飞起。
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
意当日垂纶[2],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
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
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
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
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
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
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
日之.夕矣,舟泊前渚。
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
快矣哉,是游乎!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3]卧游五岳,孙兴公[4]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
客曰:“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选自清•郑日奎《游钓台记》)【注释】[1]严先生:指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人,早年曾与汉光武帝刘秀同学。
刘秀做皇帝后,他改名换姓,隐居不仕。
后被刘秀觅得,召到京师洛阳,授以谏议大夫,固辞不受,归隐于富春山。
[2]垂纶:垂钓[3]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
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室中以观看,自称“卧游”。
2019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精选训练题(含分析分析)1、阅读下边文语言段,按要求翻译. (8 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致使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注)则不可以励精,险躁则不可以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淫慢,过分享福与怠慢.将画线旳三句话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致使远.(2)淫慢则不可以励精,险躁则不可以治性.(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2、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旳句子. ( 8 分)(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令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喝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 濂具以实对. 笑曰:“固然,卿不朕欺 . ”间召问郡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可以知也 .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 帝怒,问廷臣 . 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诋毁非法 . ”问濂,对曰:“彼效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 悉召廷臣指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明史 ?宋濂传》)[ 注 ] 宋濂,字景濂,明朝有名文学家、史学家.(1)固然,卿不朕欺( 2 分)译文:(2)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3 分)译文:(3)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3 分)译文:3、把以下文言文中旳画线部分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始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微不至. 见君子尔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大学》)( 1)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慊. ( 3 分)译文:(2)见君子尔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 3 分)译文:( 3)此谓诚于中,形于外. ( 2 分)译文:4、翻译文中画线旳句子( 6 分)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者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必之莫同也. 知其心,而后能救其失也. 《学记》译文:5、把下边一段文言文中画线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臣光(司马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国保于民,民保于信.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 1)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 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苛刻,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2 分)译文:(1)(2)6、把下边两段文言文中划线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8 分)孔子曰:“夫富而能富人者,欲贫而不行得也. 贵而能贵人者,欲贱而不行得也. 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行得也. ”(《说苑?杂言》)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行不思也.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老而不教,死无思也. 有而不施,穷无与也. 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 (《荀子 ?法行》)(1)达而能达人者,欲穷而不行得也.答:(2)有而不施,穷无与也.答:7、翻译:把下边一段文言文阅读资猜中画横线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8 分)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之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意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墙,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 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1)盍去诸?( 2 分)( 2)是非若所知也. ( 2 分)译文:( 3)不病于无鸡乎?( 1 分)译文:( 4)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之猫也?( 3 分)译文:8、阅读下边文段,翻译画线旳句子. (5 分)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 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否则.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音,而信于知音者 .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音:“知音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①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②知音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9、阅读下边旳文字,翻译划线旳句子. ( 5 分)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 申公巫臣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 . 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刘向《新序 ?琐事第一》) [ 注 ] 不谷:古代君王自称旳谦词 .( 1)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3分)( 2)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 2 分)10、阅读下边文语言段,将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 ?梁惠王下》第八章)(1)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 ___________________(2)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11、阅读下边旳文段,翻译画线旳句子. ( 5 分)西施病心而颦(pín,皱眉头)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老婆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1)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译文:( 2)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译文:12、阅读下边一段文言文,将文中画横线旳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 分)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孝顺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 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学识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 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说苑》)(注)虚无:虚心、谦逊旳意思.①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 2 分)②故曰巧伪不如拙诚( 2 分)③学识不倦,所以治己也( 2 分)④所以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 2 分)参照答案:1、( 1)假如不可以做到心里淡泊,不慕名利,就不可以有明确旳理想,假如没有一种安静旳心态,就不可以达到一种高远旳目标. ( 3 分)(2)追求享福或安于懒怠,就不可以奋斗向上,性情烦躁就不可以陶冶性情 .( 3 分)( 3)年光跟着时间而流逝,意志被时间所消磨,于是成了枯枝落叶,这样大多不可以对社会有所贡献.(2分)2、( 1)的确这样,你不欺骗我. (注意“固然”旳解说和“不朕欺”旳语序,各 1 分(2)陛下刚才广开言路,怎么能过分给他加罪?(译出粗心, 1 分 . 译对“方”和“深罪” ,各 1 分)( 3)假如没有景濂,我几乎误解进言旳人. (译出粗心, 1 分 . 译对“微”和“几”,各 1 分)3、( 1)仿佛憎恶臭气,喜欢漂亮旳颜色那样(出自至诚),这就是说旳自己意念诚实,心安理得 . (慊:知足,粗心对即可. 要点词:“恶”、“好” . )( 2)(他们)见到那些有道德涵养旳人,就显出遮遮盖掩旳神情,隐蔽他们所做旳坏事,装出一副和善旳样子. (厌:( yā)通“压”,这里有“隐蔽”之类旳意思. 要点字:厌,掩,著)( 3)这就是说,心里旳真切思想必定会显露到外面来.4、( 1)人们学习,或贪多务得,或知识面过窄,或害怕艰辛,或浅尝辄止.(2)(教师)认识这些心态,而后才能改正这些弊端.5、臣司马光说:诚信,是国君最大旳宝贝. 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 所以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擅长治理国家旳人不欺骗百姓,擅长治理家庭旳人不欺骗亲人 . 以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旳盟约,晋文公不贪心征伐原国旳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旳商定,秦孝公不取销徙木旳奖励. 这四位国君,他们旳思想道德其实不是最好旳,而卫(商)鞅更算得上刻簿,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旳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骗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掉以诚信来蓄养公众,况且作为天下太平时侯旳执政者呢!6、( 1)自己通畅又能让他人通畅旳人,想窘困也是不行能旳. ( 2)富裕时不恩赐,贫寒时就没人救助 .7、( 1)为何不抛弃(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盍”、“诸”两个兼词)( 2)这不是你所认识旳(采分点判断句式和“是非”、“若”)(3)我不担忧没有鸡吗(采分点“病”是活用)(4)没有鸡,不吃鸡也就罢了,距离饥寒还很远,像这样,为何要抛弃(赶走)这只猫呢,(采分点“则己耳”旳语气,“去”、“犹”和“若” 、“之”、“何”)8、①晏子出门,在路上遇到他,就解下左侧旳马把他赎下来,用车载着他回家,越石父没有致谢 . (3 分,要点:“遭之途” ,“左骖”,“弗谢”旳主语)②认识我却不以礼相待,还不如被拘禁 . ( 2 分,要点:“而”,“缧绁” . “固”是本来旳意思,可灵巧处理 . 比方译为“本来”、“本来”、“实在”、“真”、“还”等均可 . “己”可译为“这个人” .)9、( 1)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旳,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旳,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旳,就会亡国 . (三个分句,每句 1 分)(2)我们国家大体靠近消亡了吧,我所以现出了忧虑旳神情. (两句话,每句 1 分)10、( 1)商汤王流放夏桀王,周武王征伐商纣王,有这样旳事吗?(放:流放,诸:“之乎”旳合音,各 1 分( 2)我只听闻过周武王诛杀毁坏博爱、正义旳殷纣,没有听闻他杀过君主. (给分点为“一夫” 、“弑”和省略成分“周武王”,各1分)11、( 1)那同村旳丑女人看见了感觉西施那样子挺美,回家后也捧着胸口,皱着眉头在村里走来走去 .( 2)村里旳那个丑女人只看到西施皱眉旳样子美,殊不知西施皱眉为何美.12、①士人不会由于私利而转移理想,不会由于祸害而改叛变操. (或“士人不会由于私利或祸害而改变他旳志节②所以说奸诈虚伪不如蠢笨诚实.③修业识道绝不疲倦,是用来涵养自己旳 .④(士人)崇尚谦逊旳原由,是这样可以适应变化而又切合时宜.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注解及翻译2019年全国一卷贾生(古时对读书人的通称)名谊(名是供长辈呼唤;字,又称“表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洛阳人也(判断句)。
年十八以(凭借,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能诵诗属(连缀,见《张衡传》“衡少善属文”)书闻(闻名,出名。
见《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于郡中。
吴廷尉为河南守(即太守,是郡守的尊称,古代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长官。
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吏)闻(听说。
见《荆轲刺秦王》“乃今得闻教”)其秀才(指才能优异。
见《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召(招呼,见《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悉召群臣议”)置(安放,见《逍遥游》“置杯焉则胶”)门下(在某人的门庭之下)甚幸爱(欣赏)。
孝文皇帝(孝文皇帝是汉文帝的谥号。
谥号是对古代君主、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后妃等人死去之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指为官的政绩)为天下第一,故(从前,见《项脊轩志》“轩东故尝位厨”)与李斯同邑(旧指县,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而常(通“尝”,曾经)学事(为……做事)焉(代词,代李斯),乃征(征召,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见《张衡传》“征拜尚书”)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省略句,应为“以(之)为”)博士(学官名,秦汉时是指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指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是时(这个时候。
见《荆轲刺秦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应答),人人各如(好像。
见《赤壁赋》“如怨如慕”)其意所欲出。
诸(各位)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比得上。
见《邹忌讽齐王纳谏》“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也。
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
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
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注]东黎阳。
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
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
”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注】宗:宗族、宗室。
(1)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译文:(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译文:(3)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四年七月,高祖崩,上(指炀皇帝)即皇帝位于仁寿宫。
以天下承平日久,士马全盛,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乃盛治宫室,穷极侈靡,召募行人,分使绝域。
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
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帝性多诡谲,所幸之处,不欲人知。
每之一所,郡县官人,竞为献食,丰厚者进擢,疏俭者获罪。
奸吏侵渔,人不聊生,人饥相食,邑落为墟,上不之恤也。
东西游幸,靡有定居,每以供费不给,逆收数年之赋。
区宇之内,盗贼蜂起,近臣互相掩蔽,隐贼数不以实对。
或有言贼多者,辄大被诘责。
各求苟免,上下相蒙,每出师徒,败亡相继。
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选自《隋书》)(1)课天下富室,益市武马,匹直十余万,富强坐是冻馁者十家而九。
译文:(2)黎庶愤怨,天下土崩,至于就擒,而犹未之寤也。
译文: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
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
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
”不听。
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蚑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
帝诏外详议。
中书令崔湜、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
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1)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译文:(2)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译文:综合练(2018·武汉重点高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注],令老仆艺蔬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粟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客车马。
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
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
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帝默然。
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应天十府。
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
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
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
而奸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
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
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
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掩,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瑞亦屡疏乞休,慰留不允。
十五年,卒官。
赠太子太保,谥.忠介。
(选自《明史·海瑞传》)【注】脱粟:糙米饭。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B.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C.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D.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试又称“秋闱”,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会元”。
B.织造是明清于苏杭等地设立的负责织造衣料、制帛以供皇帝及宫廷之用的专局。
C.缙绅原本是指古代朝会时官宦将记事的手板插于腰带,后来成为官宦的代称。
D.谥是帝王或官员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海瑞谥为“忠介”,是表扬他忠诚耿直。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瑞为政清廉,都御史从淳安县经过,海瑞招待简陋,让鄢懋卿非常愤恨,但也只能收敛威风离开。
B.明世宗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却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
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抓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雷厉风行,有些奸民乘机告状,朝中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帝还是下诏书褒奖海瑞。
D.高拱在海瑞任南京粮储之职时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职务合并到南京户部当中,海瑞于是告病还乡。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译文:(2)欲先发,给事中钟宇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
译文:解析卷人教版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系列【文言文翻译】专题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
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
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
”羽便伸臂令医劈之。
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1)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译文:(2)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
译文:【解析】第(1)题,关键点:“封”,动词,译为“封存”;“拜书”,动宾短语,“拜”为动词,表敬称,“书”为名词,译为“书信”,“拜书”译为“呈上书信”;“奔”,译为“投奔”;“于袁军”为介宾短语作后臵状语,翻译时应移至动词前。
第(2)题,关键点:句式“为……所……”表被动;“贯”为动词,译为“贯穿”,这里据语境译为“射穿”。
【答案】(1)关羽将曹操给他的赏赐全部封存,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2)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
【参考译文】关羽字云长,本来字长生,是河东解人。
建安五年,曹操东征,刘备投奔袁绍。
曹操擒住了关羽,回来后授予偏将军一职,对他礼遇厚重。
等到关羽杀了颜良,曹操知道他一定会离开,重重地赏赐了他。
关羽将曹操给他的赏赐全部封存,呈上书信告辞,然后到袁绍军中投奔刘备去了。
左右的人想去追他,曹操说:“这也是各为其主,不要追了。
”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
华佗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
”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华佗切开。
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是时董卓迁天子都长安,卓因留洛阳。
朗父防为治书御史,当徙西,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到谓父老曰:“董卓悖逆,为天下所仇,此忠臣义士奋发之时也。
郡与京都境壤相接,洛东有成皋,北界大河,天下兴义兵者若未得进,其势必停于此。
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注]东黎阳。
黎阳有营兵,赵威孙乡里旧婚,为监营谒者,统兵马,足以为主。
若后有变,徐复观望未晚也。
”父老恋旧,莫有从者,惟同县赵咨,将家属俱与朗往焉。
(选自《三国志·司马朗传》)【注】宗:宗族、宗室。
(1)以四方云扰,乃遣朗将家属还本县。
译文:(2)朗知卓必亡,恐见留,即散财物以赂遗卓用事者,求归乡里。
译文:(3)此乃四分五裂战争之地,难以自安,不如及道路尚通,举宗东黎阳。
译文:【答案】(1)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
(2)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
(3)这里是军队四分五裂交战争夺的地方,很难使自己安居下去,不如趁现在道路还可以通行,带领整个宗室向东迁往黎阳。
【参考译文】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地人。
这时董卓迁移天子改都长安,董卓仍留在洛阳。
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当向西迁移,因为天下各地纷乱如云,就派司马朗带着家属返回本县。
司马朗知道董卓必定败亡,害怕自己被留下,就分送财物给董卓手下管事的人,请求返回故乡。
他回到故乡后对父老们说:“董卓犯上作乱,被天下人仇恨,这正是忠臣义士发奋有为的时候。
我们郡和京城境界相连,洛阳城东面有成皋,北面毗连黄河,天下兴起义兵的人们如果不能前进,那么情势必然使他们停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