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建设生态型农村居民点_以荆州市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83.89 KB
- 文档页数:6
荆州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几点思考城镇化是指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集中的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而新型城镇化是指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建设路子。
新型城镇化目标是城乡产业良性发展,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大为改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综合承载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保持在中部六省领先;城乡体制障碍逐步消除,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城镇快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基本构成经济文化生态强省的城镇体系。
并且推动三个转变:由偏重数量增加向注重内涵提升转变,由偏重经济发展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由偏重城市发展向注重城乡统筹发展转变。
湖北省委坚持“一主两副”的总体格局和“大小多少”、“三个层次”的城镇化发展思路。
把武汉城市圈和“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做强做大,把具有一定规模的中小城市(县城、中心镇做多,逐步归并和减少村镇数量,缩小城乡人均住宅占地规模。
形成以武汉城市圈为核心,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为支撑,以长江经济带为纽带,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做大“宜荆荆”、“襄十随”城市群和地市中心城市。
科学整合资源,实行集群发展,提高综合实力,发挥对鄂西南和鄂西北地域的辐射作用。
现有设区中等城市要依托中心城区,完善城市功能,打造优势产业,壮大经济实力,带动区域发展。
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纳入”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
加快长江经济带建设。
长江经济带包括恩施到黄冈长江沿线的8个市州,34个县市区。
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加快沿江交通体系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优化沿江城镇布局。
引领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现代产业密集带、新型城镇连绵带和生态文明示范带,成为连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空间主轴,成为长江流域要素承载能力最强、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关于荆州新农村试点示范村的研究作者:陈红云陈晨徐焕青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38期[摘要]:“十一五”期间,荆州市根据二十字方针,本着学习优秀,改掉不足的态度,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给荆州农村带来了巨大变化。
本文旨在研究荆州市新农村试点单位p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基础设施经济建设根据笔者对p村实地的调查访问,从其现状中发现,自新农村建设以来,该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村庄规划、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以及社会保障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与提升,当中有很多经验是值得学习和推广,但从笔者个人观点来看,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或者某些问题。
以下笔者从几个方面分析其相关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一、 p村新农村建设进展1、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村整体生活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村坚持以自主投入为主,结合项目资金和政府支持,改造了道路,完成了村民安全饮水、骏马路新建和甲级卫生室改造等项目,加快了新农村硬件建设的步伐。
目前,已全面实现水、电、路、网通等十通;绿化、通讯、电影院、卫生室、体育场、村办公楼、希望小学和敬老院及老年活动中心等工程全部建成或基本建成。
极大方便了村民的生活,增加了村民了解信息的渠道。
2、村庄规划为了对村庄进行科学规划,p村请市区建设规划部门,武汉、浙江园林设计院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综合考虑当地情况,投资150万元,编制了村庄建设的大纲细则,为今后p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旧居民楼在建筑风格上比较统一,多为两层小洋楼,房子的布局很有规律,依路而建,排列整齐。
同时当地正在建设新民居,构建新型小区。
3、经济建设一直以来,p村一手着力引进外来大资金大项目,一手培植本土村办、民办企业。
基于原有的产业基础,到目前,该工业园区共有企业35家,其中有30家都是近年引进的企业,共完成到位资金5.6亿元。
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建设的案例研究近年来,我国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建设的案例研究成为了学界和决策层关注的重要课题。
下面将以一个成功案例为例,阐述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建设的实践取得的成果。
河北省县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农村地区,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污水排放、固体废物处理、农药使用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于2024年启动了一项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建设计划。
首先,政府注重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提升。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环境保护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水平。
政府还鼓励农民参与环境保护行动,组织农民环保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和清洁行动。
通过以上措施,成功提高了农民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
其次,政府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工程。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成为了重点项目之一、政府投资修建了污水处理站,并对农民进行了培训,提高了污水处理设施的使用率。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农村固体废物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了农民垃圾分类和环保消费的意识。
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质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品质。
再次,政府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工作。
通过植树造林、人工湿地建设等举措,恢复并改善了农村生态系统。
政府鼓励农民开展绿色农业,推广有机农产品,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还推动生态农业产业化,支持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
通过以上措施,农村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改善,农村经济水平也得到提升。
总结起来,在农村环境保护与农村生态建设方面,河北省县的案例研究表明,政府的积极推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是成功的关键。
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为各项环保措施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而农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则是保证环保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因素。
三生空间重构视角下的镇域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以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官垱镇为例李伟松;李江风;姚尧;谭旭【摘要】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适宜性评价是农村居民点整治分区规划的基础。
以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官垱镇为例,基于三生空间格局重构的视角,采用GIS空间分析法和农户调查法对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进行适宜性评价和整治类型划分,为农村土地整治、新农村建设政策提供支持。
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GIS叠加分析的方法,对农村居民点整治适宜性进行合理评价,并将适宜性结果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和不适宜4种类型。
4种类型的面积分别为226.15,282.16,537.53,228.92 hm2。
(2)根据适宜性评价结果,采用农户调查法,将土地整治类型划分为城镇吸纳型、挖潜型、保留型、迁弃型,并在空间上做出具体的时序安排。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and new rural develop-ment through suitability evaluation and division of consolidation type based on the reconstructionof rural produc-tion, living and ecological space.Research methods used include GIS spatial analysis and 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method( PRA) .Suitability of rural residential consolid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highly suitable, moderately suitable, marginally suitable and unsuitable by using GIS overlapping analysis which cover an area of 226.15 hm2 , 282.16 hm2 , 537.53 hm2 and 228.92 hm2 respectively.Based on results above, household survey is used to divide land consolidation type into absorbed type, potential tapping type, reserved type, and disposable type.Specific tim-ing arrangements in space is made according tosuitability evaluation results.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suitabi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ural residential consolidation under the view of living, production and ecology is ex-tremely prehensively using household survey can make the evaluation results of consolidation parti-tion more operational and provide an effective research method for rural residential land consolidation.【期刊名称】《地域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6(035)001【总页数】5页(P139-143)【关键词】土地整理;农村居民点;三生空间;适宜性;荆门市沙洋县官垱镇【作者】李伟松;李江风;姚尧;谭旭【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农村居民点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农民从事生产生活的空间载体[1-3]。
湖北荆州绿色建筑产业园规划案例一、项目背景湖北荆州是一个以工业为主要支柱产业的城市,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荆州市决定建设一个绿色建筑产业园,推动当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建筑的环保水平。
二、规划目标1.建立绿色建筑产业园作为绿色经济的示范项目,引导和带动当地建筑产业转型升级;2.通过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减少建筑资源消耗和污染;3.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4.增加建筑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5.建立绿色建筑产业园内的企业联盟,推动产业合作和技术创新。
三、规划内容1.绿色建筑技术研发中心:在产业园内建立绿色建筑技术研发中心,吸引专家学者、企业和政府部门参与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和创新。
2.环保建材展示中心:为企业提供展示绿色建筑材料的场所,向公众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技术。
3.绿色建筑企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低租金或免租金的办公和生产场所,吸引优秀企业入驻绿色建筑产业园。
4.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在产业园内建设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展示绿色建筑的技术和效果,并提供室内外环境数据监测。
5.绿色产业链推广区:整合绿色建筑产业链上的企业资源,建立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促进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四、规划实施1.制定相关政策:制定支持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的政策,并为入驻企业提供相应奖励和扶持政策。
2.建设配套设施:修建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确保产业园内的正常运行。
3.建设初期招商引资:积极向优秀企业推介产业园的优势,吸引企业入驻,推动产业园的早期发展。
4.产业园管理运营:建立产业园的管理机构,制定管理细则,确保产业园的正常运营和管理。
5.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开展绿色建筑技术培训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开展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
五、预期效果1.建立起一个以绿色建筑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形成绿色建筑产业集聚效应,推动当地绿色经济的发展;2.推广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改善城市环境;3.提升当地绿色建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4.吸引优秀企业入驻,促进产业合作和技术创新;5.引领当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