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肌力评定及关节活动度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6.68 MB
- 文档页数:18
说明:肩关节功能评定根据:疼痛(P)、ROM(R)、ADL(A)、肌力(M)和关节局部形体(F)等5方面进行综合评估,总分为100分,P:根据患者自觉疼痛和影响活动评分,总分30分;R:根据患侧肩关节ROM评分,总分25分;A:根据7项ADL评分,总分35分;M:根据Lovette分类法,徒手肌力检查肩关节5大肌群(前屈、后伸、旋、外旋和外展)的肌力进行综合评分,总分5分;F: 根据肩关节有无脱位、畸形、假关节形成及其程度进行评分,总分5分;然后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测,分值越高,肩关节功能越好。
说明:髋关节功能等级和疗效评分:效果总评分疼痛评分-------------------------------优91-100 40 良76-90 ≥30尚可50-75 ≥20差≤49 ≤10Berg平衡量表基本使用说明在对患者进行评价时,要求给与示和说明。
当记录患者得分时,以每个项目完成情况的最低分为原则。
测试时仅需要一个助手、一块秒表、一根软尺、一个台阶和两把高度适中的椅子即可完成,应用非常简便。
但是,具体到对每个动作评分时,则需要依据比较细致的评分标准进行,所以要求测试者能熟练掌握方可保证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1. 从坐位到站立位指令: 请站起来。
请不要使用你的手支撑。
(4)能不使用手支撑而站起,而且独立、稳定;(3)能不使用手支撑而站起;(2)能不使用手支撑而站起;需用手支撑桌子保持稳定;(1)需用手干支撑桌子站起和保持稳定(需要桌子最小的帮助或稳定);(0)需别人帮助或用手干支撑桌子站起和保持稳定(需要最大的帮助)2. 持续无支持站立指令: 请使用你的手支撑而站立二分钟。
(4)能安全地站立 2 分钟;(3)能扶持在监督下站立 2 分钟;(2)能持续无支持站立 30 秒;(1)需要支撑桌子站立 30 秒;(0)不能站立 30 秒3. 无支持坐位指令: 请双臂相抱保持坐位 2 分钟。
(4)能十分安全地坐 2 分钟(3)能在监督之下坐2 分钟(2)能坐 30 秒(1)能坐10 秒(0)不能在没有支持坐10 秒4. 从站立到坐指令: 请坐下。
临床肌力评定方法一、肌力分级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在床面能水平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面。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抗阻力。
4级能作抗阻力动作,但不完全。
5级正常肌力。
二、测试方法1. 受试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以右手拇指及将右手示、中、环指置于受试者腓肠肌部位,然后嘱受试者做踝背屈动作,检查者用力向下压住受试者踝部并尽量阻止其做背屈动作,测其最大对抗力量。
做同样的动作,检查另一侧。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腓肠肌的肌力。
检查时应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检查踝背屈时应特别注意深反射亢进。
2. 受试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以右手拇指及示、中、环指分别置于受试者股四头肌的髌骨上缘、股骨下端内侧、胫骨结节处,然后嘱受试者做膝关节屈曲动作,检查者用力向下压住受试者膝关节并尽量阻止其做屈曲动作,测其最大对抗力量。
做同样的动作,检查另一侧。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股四头肌的肌力。
检查时应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检查膝关节屈曲时应特别注意浅反射及病理反射有无异常。
3. 受试者取坐位,双髋及双膝关节屈曲90度,检查者以左手托住受试者枕部,用右手用力压受试者背部,看其上肢有无持重抵抗力量;然后嘱受试者双手抱于膝前测试其动作;再嘱受试者将双上肢高举过头,然后检查者一手持受试者腕部向上抬,一手放在受试者枕部向下压,看其上肢有无持重抵抗力量。
以上方法能反映受试者上肢肩背部及上肢肌肉的肌力。
检查时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如两侧力量相差悬殊则说明可能有脊髓受损。
4. 受试者取俯卧位,检查者以双手托于受试者两侧肩峰部位,令受试者用力抬头使下颏离开床面,测其最大对抗力量;然后以手托扶受试者枕部并嘱受试者用力屈颈抬头以测试颈后伸肌的最大对抗力量。
该项测试能反映受试者在运动时其颈部肌肉的肌力。
检查时注意两侧用力要均衡。
肩关节伤残鉴定标准肩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由肱骨头和肩胛骨组成,同时还涉及到锁骨和肩带肌的参与。
肩关节的运动范围广泛,包括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和外旋等六个方向。
因此,肩关节的伤残鉴定标准也比较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一、肩关节伤残的评定标准肩关节伤残评定标准主要包括肩关节功能障碍程度、活动度、肌力和疼痛等方面。
以下是具体的评定标准:1. 肩关节功能障碍程度肩关节功能障碍程度是评定肩关节伤残的重要指标,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活动受限程度:指肩关节在特定方向上的活动范围受限程度,通常以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和外旋角度为评定指标。
(2)肩关节稳定性:指肩关节在运动时的稳定性,通常以前臂在特定方向上的外力作用下肩关节的位移情况为评定指标。
(3)肩关节协调性:指肩关节在运动时肩胛骨和锁骨的协调性,通常以肩胛骨和锁骨在特定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和运动情况为评定指标。
2. 活动度肩关节活动度是评定肩关节伤残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主动活动度:指患者自发进行的肩关节活动范围,通常以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和外旋角度为评定指标。
(2)被动活动度:指医生或其他人员帮助患者进行的肩关节活动范围,通常以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旋和外旋角度为评定指标。
3. 肌力肩关节肌力是评定肩关节伤残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肩部肌肉的力量:指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通常以肩带肌、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的力量为评定指标。
(2)肌肉的协调性:指肩带肌、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之间的协调性,通常以肩带肌和肱二头肌之间的力量比值为评定指标。
4. 疼痛肩关节疼痛是评定肩关节伤残的重要指标之一,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疼痛程度:指患者在特定肩关节活动时的疼痛程度,通常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为评定指标。
(2)疼痛的影响:指肩关节疼痛对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通常以功能障碍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评定指标。
肩周炎的评定技术一、概述(一)定义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膜及关节囊等病变而引起的肩关节痛疼和运动功能障碍综合症。
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尤其以50岁左右多见,与退行性病变有明显关系,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一部分患者有自愈趋势,仅遗留有轻度功能障碍,大部分患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有可能严重影响肩关节的功能活动。
(二)病因本病的发生可能与软组织退行性变、肩关节损伤、肩关节的活动减少、颈椎疾患、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方面的改变、姿势失调有关。
1、软组织退行性变如冈上肌腱炎、肱三头肌腱炎、肩峰下滑囊炎、关节囊炎,这些慢性炎症和损伤,均可波及关节囊和周围的软组织,引起关节囊的慢性炎症和粘连。
2、肩关节损伤肩部挫伤、肱骨外科颈骨折和肩关节脱位等损伤,由于局部出现炎性渗出,疼痛及肌肉痉挛,会导致肩关节囊和周围软组织粘连,而发生肩关节的冻结。
3、肩关节活动减少肩关节脱位、上肢骨折、外科手术固定时间过长或脑外伤、脑卒中后瘫痪侧肢体肩关节所处的状态,使肩关节活动减少,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淋巴回流受阻,炎性渗出淤积,日久纤维素沉着,粘连形成,导致关节囊挛缩和周围软组织粘连。
4、颈椎源性肩周炎是由于颈椎病源引起的肩周炎。
其特点是先有颈椎病的症状和体征,而后发生肩周炎的症状,它是颈椎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或者说是一种临床类型,而不是肩关节与周围软组织退行性改变的结果。
5、其他疾病诱发如冠心病、精神心理因素、内分泌紊乱、糖尿病等。
肩周炎的病理过程可分为早期、中期(粘连)和恢复期。
早期表现为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膜、韧带及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慢性无菌性炎症,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后随着病情发展,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广泛受累,发生慢性炎症,造成关节内外粘连,进入冻结期;再后,经治疗或自然恢复,疼痛自然缓解,肩关节功能逐渐好转,进入恢复期。
肌力测定标准肌力测定是评估一个人肌肉力量的重要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运动员、康复师等专业人士了解一个人的肌肉状况,从而进行相应的训练或治疗。
在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步骤,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肌力测定的标准及相关内容,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首先,进行肌力测定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测定工具,例如手持式肌力测定仪、动态肌力测定仪等;确保被测者处于最佳状态,包括休息充足、饮食适当等;清楚测定的目的和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数据记录和分析等。
只有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才能保证肌力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标准。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肌肉群进行测定。
不同的运动或活动需要不同的肌肉群参与,因此在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选择与实际运动相关的肌肉群进行测定,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是控制测定的速度和姿势。
在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控制测定的速度和姿势,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可比性和一致性。
最后是进行多次测定并取平均值。
由于肌力测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测定时需要进行多次测定,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以减小误差并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肌力测定时,还需要注意一些相关的内容。
首先是测定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在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及时记录测定数据,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其次是测定结果的解释和应用。
在得到测定结果后,需要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并根据结果进行相应的训练或治疗,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肌力测定是一个重要的评估方法,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肌肉状况,并进行相应的训练或治疗。
在进行肌力测定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步骤,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使他们在进行肌力测定时能够做到科学、准确、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