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恐障碍的识别和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4.24 MB
- 文档页数:42
惊恐障碍是一种神经症,亦称急性焦虑发作,是焦虑症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为反复出现且无法预料的惊恐发作(急性强烈的惊恐发作)。
发作时病人体验着强烈的恐惧和身体的极度难受。
惊恐体验的原型源于古希腊神话,传说有一位叫Pan的天神,他习惯睡在路边岩穴里,如果有人经过时惊醒了他,他就会发出一阵震人心魄的尖叫,有许多路人被他这种骇人的叫声所吓死,这种突如其来的恐怖与惊吓就被称为惊恐。
1)以下症状存在4种以上即可诊断:1. 心悸、心跳猛烈或心跳过速。
2. 出汗。
3. 震颤或发抖。
4. 感觉气短或有窒息感。
5. 感觉咽喉部有阻塞感。
6. 胸痛或胸部难受。
7. 恶心或腹部不适。
8. 头晕、感到站不稳或坐不稳,头部发飘,晕倒。
9. 有不真实感或害怕会发疯10. 感到自我失控或害怕会发疯。
11. 身体各处感觉异常,如发麻、蚁爬感、针刺感等。
12. 寒战或潮热感。
2)控制“惊恐”和焦虑的方法:只有有效的控制或减少了“惊恐”发作的次数和程度,才会给患者以说服力和信心,也才会确认自己在发作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认知”模式上的纠正。
1. “放松”是人们有效的控制“惊恐”和“焦虑”的一种方法,当然也有药物(在做治疗的过程,对于病人的态度是:能够不使用药物就可以控制的或者说没有使用的情况下还能够控制自己的,尽量不使用药物)。
放松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听音乐、做一些娱乐活动,到郊外或田野中,都可以使认得到放松,但在感到焦虑或紧张的时候,刚才提到的方法往往有点“远水不解近渴”的问题,或者不能有效的控制,这时“深呼吸”会很有效的控制症状的发展。
2. “深呼吸”可以有效的控制“惊恐”的发作和焦虑情绪。
人在正常的时候,呼吸处于一个很平稳的状态,有的人习惯用轻而快的呼吸方式呼吸,应用这种方式呼吸的人往往容易产生呼吸急促的表现。
当感觉到紧张、恐惧时,会发现自己的呼吸会变的相应的加快,而且呼吸变的很浅、很轻,此时,呼吸在应用肺的上半叶进行呼吸,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叫“换气过度”的行为。
惊恐障碍练习题一、选择题1.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是一种持续性的、非正常的、反复发作的惊恐发作的心理障碍。
以下哪种情况与惊恐障碍不相关?A. 高度焦虑B. 避免特定场合C. 感到失控D. 浓厚的兴趣爱好2. 惊恐障碍的症状包括以下哪些?A. 心跳加速、呼吸困难B. 忧虑、紧张和恐惧感C. 头晕、出汗和发冷D. 上述所有答案皆是3. 惊恐障碍的发作通常会导致患者产生以下哪种恐惧?A. 对公共场所的恐惧B. 对车辆的恐惧C. 对动物的恐惧D. 对社交互动的恐惧4. 惊恐障碍的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以下哪些?A. 药物治疗B. 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C. 放松技巧和呼吸练习D. 上述所有答案皆是5. 惊恐障碍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哪些影响?A. 影响工作和社交活动B. 导致睡眠障碍C. 加重心理压力和焦虑D. 上述所有答案皆是二、填空题1. 惊恐障碍的核心症状是____________发作。
2. 惊恐发作通常持续时间较短,约____________分钟。
3. 惊恐发作的身体症状包括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和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是一种常用的抗焦虑药物,可用于治疗惊恐障碍。
5. ____________是一种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惊恐障碍的定义和症状。
2.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你认为患者还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改善和管理惊恐障碍?3. 惊恐障碍的发作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这些情况是否可以预测或避免?四、论述题请以你自己的观点或者临床经验,论述惊恐障碍对患者的影响,以及应该如何全面而有效地处理和治疗惊恐障碍。
五、实践题请描述一种你认为有效的应对惊恐发作的方法,并提供详细的步骤和例子。
六、综合题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设计一个治疗惊恐障碍的综合方案,并包括药物治疗、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惊恐障碍病人健康教育一、简述惊恐障碍是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较高的心理疾病之一,在人群中约为设的患病率,常起病于青少年晚期或成年早期。
据国外统计,每年新增和复发的病例已超过了脑卒中和癫痫患者。
由于其发作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常以突如其来的恐惧和担心开始,出现明显的心血管、神经、精神、呼吸等系统的症状,与各种疾病的症状很相像,有专家将其定义为自主神经性焦虑发作。
是一种影响人的心身健康的症状群,其复发性特点所导致的持久性的担忧,可以造成人的行为长期改变,反复惊恐发作罹患惊恐障碍。
一般又难以诊断,患者反复就诊,做大量不必要的检查,在得到正确诊断之前花费昂贵,同时又忍受长期的身心痛苦,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事实上,如果医护人员能够早期识别,经过合适的处理,能使70%~90%的患者减少或完全停止惊恐发作,即使是复发,也能让1/3的患者接受恰当的治疗。
因此,对惊恐障碍的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有其重要的意义。
二、疾病特点1.惊恐是伴有生理反应的急性而强烈的焦虑障碍。
2.ICD-IO(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惊恐障碍诊断标准:①在没有客观危险的情况下出现惊恐发作;②在可预料的情景中不发病;③发作间期正常(但可伴有预期性焦虑)。
3.惊恐发作是一种特殊的境遇相关性反应,其发作诱因如同“伏笔”一样,是在充满各方面生活压力时,并在一年内发生应急生活事件,如所爱的人死亡、离婚、交通事故、遭遇蛇的恐怖、搬家、严重失眠、分娩、看恐怖影片、外科手术或曾大量服摇头丸、咖啡因甚至感冒药等,都可能出现,尤其是物质滥用,将会比其他医学上的疾病出现更有害的后果。
4.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则是呈自发性的和无诱发因素的惊恐,反复出现严重的焦虑发作,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和不可预料,持续时间为几分钟,很少有更长的时间。
发作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突然出现的惊悸、恐惧和紧张不安。
惊恐障碍虽没有什么生命危险,却令患者身心痛苦不堪。
5.症状呈多元性。
惊恐症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惊恐症的治疗方法,治疗惊恐症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惊恐症应该吃什么药。
*惊恐症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目的在于尽早控制惊恐发作、预防再发和引起广场恐怖。
1.早期治疗在处理初次的惊恐发作时,应向患者说明由焦虑导致的躯体症状貌似可怕,其实是无害的,并解释患者的“担心失去自我控制或死去”想法是焦虑导致的认知障碍,会使焦虑进入恶性循环,从而防止惊恐障碍的进一步形成。
患者应被告知回避行为的重要性,回避产生惊恐障碍的场所会导致广场恐惧。
2.药物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1)三环类抗抑郁剂:一些抗抑郁药大剂量应用时有抗惊恐发作的作用。
故常被作为一线药物,较多选用丙米嗪,每天剂量50~300mg:可从小剂量10mg或25mg开始,逐渐加量,大多数患者日用量至少在150mg以上才见效。
氯米帕明(氯丙咪嗪)(25~200mg/d)亦可使用。
对抗胆碱能副反应不能耐受者,可改用地昔帕明(去甲咪嗪);易出现低血压的老年人,可选用去甲替林(nortriptyline)。
阿米替林对减少惊恐发作同苯二氮卓类相似,并很少引起依赖和撤药反应。
但该药起效较慢,并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并且阿米替林对惊恐障碍的初期效果表现为提高觉醒水平,包括焦虑不安、失眠以及交感神经兴奋。
因此该药需从小剂量开始应用。
大约有2/3对苯二氮卓类或阿米替林有效的患者在停药6周后复发,并需要进一步治疗。
(2)5-羟色胺回收抑制剂:可作为一线药物,特别是对三环类副反应不能耐受者;合并强迫症状或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可作为首选。
常用药物有:帕罗西汀(20~60mg/d),氟西汀(5~20mg/d)、舍曲林(50~150mg/d)和氟伏沙明(150mg/d),早晨服用。
SSRI(如氟西汀、帕罗西汀、氟伏沙明)、SNRI(文拉法辛及其缓释剂),以及NaSSA(米氮平)等新型抗抑郁药同样可控制惊恐发作的症状,其效果同阿米替林相当。
该药没有阿米替林的抗胆碱能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但其特有的不良反应可使一部分患者无法耐受而终止服药。
形容惊恐的面部表情
摘要:
一、面部表情的概述
1.面部表情的重要性
2.面部表情的分类
二、形容惊恐的面部表情
1.惊恐表情的特征
2.惊恐表情的原因
3.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
三、应对惊恐表情的方法
1.自我调适
2.他人支持
正文:
一、面部表情的概述
面部表情是人们用来表达情感、沟通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能够传递出一个人的内心情感状态,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根据面部表情的不同,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愉悦、愤怒、悲伤、惊讶和恐惧等几种类型。
二、形容惊恐的面部表情
1.惊恐表情的特征
惊恐表情通常表现为眼睛瞪大、瞳孔放大、嘴巴张开,露出牙齿。
面部肌肉紧张,眉头紧皱,额头上可能出现皱纹。
整体面部表情显得紧张、害怕,有
时甚至显得有些歇斯底里。
2.惊恐表情的原因
惊恐表情通常出现在人们面临突发情况、危险或者恐惧的事物时。
例如,当人们看到恐怖的画面、遇到突发事件或者在紧张的情境下,都可能产生惊恐表情。
3.生活中的应用与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惊恐表情往往能够引起他人的关注和同情。
例如,当一个人在街头遇到抢劫,他表现出的惊恐表情能够引起周围人的警觉,从而有助于得到及时的帮助。
然而,过度的惊恐表情也可能导致情绪失控,影响正常的社会功能。
三、应对惊恐表情的方法
1.自我调适
在面对惊恐的事物时,要学会自我调适,保持冷静。
可以尝试深呼吸、进行心理暗示等方法,以帮助自己恢复平静。
2.他人支持
当看到他人出现惊恐表情时,我们应该给予关心和支持。
惊恐障碍的非药物疗法研究进展靳无菲1,阎兆君2(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3;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3)[关键词] 惊恐障碍;非药物疗法;现代医学;中医外治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3.15.029[中图分类号] R749.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3)15-2186-05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是一种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惊恐发作的焦虑障碍,又称急性焦虑发作。
惊恐发作的临床特点是反复突然出现强烈的害怕、恐惧或不适,可有濒死感或失控感,发作时伴有明显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症状,如心悸、呼吸困难、窒息感等。
随着我国社会心理和人口学因素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带来的心理压力、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的改变等因素导致PD 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据2019年发布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结果显示,我国PD 的年患病率为0.3%,终生患病率为0.5%[1]。
PD 具有高致残率,且由于PD 发作时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哮喘、急性心绞痛等内科疾病发作,极易误诊为心、脑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等,故造成医疗资源的大量消耗[2]。
因此加强临床医生对PD 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大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治疗PD 有效的药物主要有选择性五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如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等;三环类抗抑郁剂(TCAs)如丙咪嗪等;苯二氮[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774249);志意辨证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项目(鲁卫函[2021]45号);济南市“高校20条”资助项目(2020GXRC013)类药物如阿普唑仑、地西泮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苯乙肼和可逆性单胺氧化酶A 抑制剂(RI⁃MA)吗氯贝胺等[3]。
虽然药物治疗PD 具有一定临床疗效且起效较快,但维持治疗的时间需6~12个月,难治性惊恐障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且药物同时具有潜在的不良反应,如体重增加、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性功能减退、耐受性或药物依赖等,所以患者因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很难坚持长期治疗,由此更容易造成反复发作。
龙源期刊网 如何应对惊恐发作作者:侯海涛张士国来源:《大众健康》2007年第04期惊恐是人们在遇到外部威胁时出现的一种心理反应。
然而,在不存在外部实际威胁时,有些人也会出现惊恐反应,这是一种心理障碍,在医学上称为惊恐症。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由于工作学习的压力、人际矛盾、家庭事务或者环境的变化,总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伴随某些身体感觉或情绪变化,如头昏、心跳、轻度气促,这是正常应激反应的一部分。
但一些人多年来形成了一种按威胁或灾难的样子解释外部信息(包括身体感觉)的方式,他们将原本正常的身体感觉误认为是严重的疾病的证据,并且回避他们自认为“有威胁性质”的情境,这就引起了惊恐发作。
因为惊恐发作是心理障碍,是认知曲解促发的,虽然样子很可怕,但如果理解了它的实质,完全可以对付它。
惊恐发作时出现的窒息感、气透不出、剧烈心跳、肢体发麻、死亡恐惧、失控、晕倒等种种可怕的感觉和症状,实际上并没有危险,也不会留下任何伤害。
惊恐发作时病人的心电图大多数是正常的(窦性心动过速比较多见,虽少数可有T波的一过性改变,这与过度换气有关),身体其他方面的检查一般也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实际上没有危险,病人感到的危险不是事实,而是他的灾难临头和危险的想象。
病人所体验的感觉实际上是对“应激”的正常身体反应的放大。
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碰到的各种各样的使人紧张的事情,都是十分自然的。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不安及伴随一些出汗、心慌等表现,是人人都有的“应激反应”,不必竭力压制或否定它。
病人如果对这种反应持接纳、认可态度,它的影响力也将随之减弱。
病人不要竭力克制感觉或想将它们排除。
焦虑反应是大自然在人类大脑中编制的一种程序,一旦意识到危险的信息,焦虑程序就会反射性地自发启动,靠人的意志往往并不能使其停止。
如果能面对它们,检验引起焦虑的信息的真实性,在认识到并无危险之后,焦虑将迅速减轻、停止。
不要用什么“可能会发生”的想法或想象来加重恐惧。
当你出现“如果……那么会怎样?”的问题时,可对自己说:“那又有什么关系!”因为大脑对想象的危险所起的恐惧反应和真实危险时一样,所以,决不要臆想什么“可能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