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小古文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5
四年级下册小古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文言文】首四时 , 苏万汇者 , 春也。
气暖则襟韵舒 , 日迟则烟气媚。
百鸟与鸣 , 千花竞发。
田峻举趾于南亩 , 游人联辔 (p èi) 于东郊。
风光之艳 , 游赏之娱 , 认为最矣。
——选自《明文优选·闲赏》【说明】①田峻举趾于南亩 : 官员们不停巡视农田。
田峻: 古代主管农事的官员。
②游人联辔于东郊 : 游春的人们一块儿骑马到达郊野。
③风光之艳 , 游赏之娱 : 风光的明丽 , 游山玩水的快乐。
④认为最矣 :( 春季 ) 算就是最好的了。
【文白对读】春季就是一年四时的第一个季节。
春季 , 万物清醒的季节。
春季一到 , 人们的神态就伸展了 , 天气一暖 , 心情也平与愉快了。
太阳照耀的时间一长 , 这世界便到处流光溢彩 , 氤(y īn) 氤氲氲 (y ūn) 。
鸟儿欢唱 , 花儿开放。
田头之上 , 农官们安闲地四周巡逻 , 游人们则结伴骑马赏春。
风光这样美好 , 游赏这样舒适 , 这样说来 , 还有比春季更美好的季节不?第二单元《磨铁成针》【文言文】张乖崖为崇阳令 , 一吏自库中出 , 视其鬓傍巾下有一钱 , 诘(ji é)之 , 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
吏勃然曰 : “一钱何足道 , 乃杖我耶?尔能杖我 , 不可以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 :“一日一钱 , 千日千钱 , 绳锯木断 , 磨铁成针!”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说明】①崇阳 : 古县名。
②库 : 钱库。
③巾 : 头巾。
④钱 : 铜钱。
⑤勃然 : 愤怒的样子。
【文白对读】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
一个初级官员从库房出来 , 张乖崖瞧见她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 , 就诘问她 , 说她身上藏着的钱就是库房中取出来的。
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服侍 , 那个官员大为生气说: “才一文钱而已 , 不足道也 , 您怎么能棒打我呢?您就算能棒打我 , 也杀不了我。
”张乖崖提笔评判道: “一天一文钱, 一千日就就是一千钱了 . 用绳索不停去锯木头 , 木头终归要断 , 小水滴不停去滴石头 , 石头也会穿。
四年级下册必背古诗文和文言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篇:
1.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3.古诗《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以上只是部分四年级下册必背的古诗文和文言文,仅供参考。
建议查阅相关教材或咨询语文老师,以获取全面的信息。
四年级下册小古文必背【必背古文一】囊萤夜读胤(yìn)恭(gōng)勤(qín)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注释:①选自《晋书·车胤传》。
囊萤:用袋子装萤火虫。
囊: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袋子装"。
②胤恭勤不倦: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
恭勤:肃敬勤勉。
恭:谨慎的意思。
③通:通晓,明白。
④练囊:用白色绢子做袋。
练:白绢,文中作动词用,意思是"用白绢做"。
⑤以夜继日: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必背古文二】铁杵成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注释:①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②成:完成。
③去:离开。
是:这。
④逢:碰上。
⑤媪【ǎo】:妇女的统称。
⑥方:正在。
⑦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⑧欲:想要。
⑨太白感其意:李白被她的言行感动了。
感:被......感动。
意:心意,意图。
⑩还:回去。
⑪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⑫卒业:完成学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四年级小古文阅读训练
古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部分,下面是一篇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训练的小古文: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古文阅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了解中国古代的诗词和文化,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这篇《关关雎鸠》是一首古代诗词,通过阅读、理解和赏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感和思想,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四年级优秀诗文、小古文和论语1.汉江临泛作者:王维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翻译】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
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
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
襄阳的风景,确实叫人陶醉赞叹;我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2.浪淘沙九首(其七)唐·刘禹锡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翻译】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
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3. 鹿柴[唐] 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4.陆九渊集语录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5.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翻译】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
江水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绿,一半呈现出殷红。
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6.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翻译】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7.雪梅·其一宋·卢钺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翻译】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母鸡母鸡孵卵,数周成雏。
随母出行,未尝远离。
母鸡每得食,必先喂其雏。
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
雨后游六桥记寒食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
"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
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
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
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
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不亦快哉(其一)空斋独坐,正思夜来床头鼠耗可恼,不知其戛戛者是损我何器,嗤嗤者是裂我何书。
中心回惑,其理莫措,忽见一狻猫,注目摇尾,似有所睹。
敛声屏息,少复待之,则疾趋如风,橄然一声。
而此物竟去矣。
不亦快哉!泰山日出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双龙洞直下里许,得双龙洞。
洞辟两门,瑞峰曰:“此洞初止一门。
其南向者,乃万历间水倾崖石而成者。
”一南向,一西向,俱为外洞。
轩旷宏爽,如广履高穹,阊阖四启,非复曲房夹室之观。
而石筋夭矫美丽,石乳下垂,作种种奇形异状,此“双龙”之名所由起。
中有两碑最古,一立者,镌“双龙洞”三字,一仆倒状者,镌“冰壶洞”三字,俱用燥笔作飞白即书法中之飞白体,笔画枯槁而中多空白之形,而不著姓名,必非近代物也。
颐和园园在京外西北隅,距城可二十里,依万寿山围昆明湖以为之。
由东角门过仁寿门,殿宇巍巍,其上有题额曰仁寿殿。
入殿门,门内有院,院中即站台,第一层行列四鼎,第二层行列二龙二凤二缸,皆以铜铸.殿有宝座,门皆封锁.又西行不数武,有一额题曰水木自亲,西即昆明池。
池之北有乐寿堂在焉,堂即孝钦后寝宫,堂前亦有站台.旁有一亭,如花园暖房然,中藏柏树一株,似珊瑚状。
又曲折而西,回廊湾转,约数十丈,北有山,山巅有台曰国华台,高数十仞。
3—6年级必背小古文三年级上册。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年级下册。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四年级上册。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四年级下册。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五年级上册。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五年级下册。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六年级下册。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四年级下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如下:
1. 《论语》选读:
①“学而时习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温故而知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2. 《弟子规》:
①“弟子规,圣人训”: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3. 《诗经》选读:
①“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②“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4. 《庄子》选读:
①“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
5. 《孟子》选读:
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
勤奋攻读的车胤——《囊萤夜读》文本解读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这两篇小古文同时被安排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2课《文言文二则》。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物品质”,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本单元着重从感受人物品质进行编排,编者意图显而易见。
一、其人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怎样引导学生来感受人物的品质呢?《铁杵成针》这个故事,很多学生读过,故事的主人公李太白及时成就,学生早有耳闻,“诗仙”的形象早已入住学生的心田。
而《囊萤夜读》的车胤,鲜少有人了解。
三字经中“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中的“如囊萤”提示了这个故事的存在价值。
车胤,何许人也?车胤(约333年-401年),字武子,南平新洲(今湖南津市)人。
东晋大臣。
车胤自幼聪颖好学,因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自此学识与日俱增。
风姿美妙,敏捷有智慧,荆州刺史桓温辟为从事。
宁康初年,迁中书侍郎,累迁侍中,转骠骑长史、太常,进爵临湘侯,因病离职。
起任护军将军,出拜吴兴太守,迁丹阳尹,入朝拜吏部尚书。
为人公正,不畏强权,后为会稽王世子司马元显逼令自杀。
车胤为官刚正不阿,不屈权贵,《晋书》称赞其"车胤忠壮。
"他凡所历任,则任劳任怨,竭尽心力,会稽王司马道子示意众大臣联名上疏,要求孝武帝给予自己"假黄城,加殊礼。
"而车胤拒绝署名,疏奏至皇帝,孝武帝大怒众臣,"而甚嘉胤。
"车胤做事不拘俗套,勇于创新。
《晋书》记载: "其后年,议郊庙明堂之事,车胤以'明堂之制既甚难详,且乐主于和,礼主于敬,故质文不同,音器亦殊。
四年级小古文练习一、司马光砸缸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光生①七岁,凛然②如成人③。
闻讲《左民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④。
自是手不释书,至⑤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⑥,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⑦,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一、注释与译文1.字词注释:①生:长,长到。
②凛然:稳重的样子。
③成人: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
④指:通假字,通“旨”,主要意思。
⑤至:至于,到达,甚至。
⑥登瓮:站在大缸上。
瓮:大缸。
⑦去:离开。
2.全文翻译: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
司马光长到7岁时,稳重的样子已经像成年人一样了。
他特别喜欢听人讲《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后回来讲给家人听。
从此之后对《左氏春秋》喜欢得爱不释手,甚至忘记饥渴和冷热。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二、提优训练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凛然如.成人 (2)退.为家人讲(3)自.是手不释书 (4)水迸.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译文:(2)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3.“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写出了司马光与众孩子不同的表现,这是什么写法?有何作用? 答:4.这篇文章赞扬了儿时的司马光的哪些优秀品质?下列形容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勤奋好学B.聪明机智C.遇事沉着D.坚强不屈三、作者与作品本故事选自《宋史》,《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汉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小小年纪就遇事沉着,聪明机智。
这件偶然的事件也使小司马光出了名,汴京和洛阳的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为流传。
四年级下册春小古文
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
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气媚。
百鸟和鸣,千花竞发。
田峻(jùn)举趾于南亩,游人联辔于东郊。
风光之艳,游赏之娱,以为最矣。
——《明文精选•闲赏》
〔注释〕
①首四时:(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地一个季节。
②苏万汇者:使万物恢复生机。
③气暖则襟韵舒:天气转暖使人们的胸怀和神情舒展。
④日迟则烟气媚:太阳照射时间长了,原野上烟气蒸腾,十分好看。
⑤和:用声音来应和.
⑥竟:争着。
发:开放。
翻译:
(春天是)一年四季的地一个季节,使万物恢复生机的是春天啊。
(春天)天气转暖使人们的胸怀和神情舒展,太阳照射时间长了,原野上烟气蒸腾,十分好看。
百鸟用声音来相互应和着,千花也争着开放。
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春》
【文言文】
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
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气媚。
百鸟与鸣,千花竞发。
田峻举趾于南亩,游人联辔(pèi)于东郊。
风光之艳,游赏之娱,以为最矣。
——选自《明文精选·闲赏》【注释】
①田峻举趾于南亩:官员们不断巡视农田。
田峻:古代主管农事的官员。
②游人联辔于东郊:游春的人们一块儿骑马来到郊外。
③风光之艳,游赏之娱:风光的明艳,游山玩水的快乐。
④以为最矣:(春天)算就是最好的了。
【文白对读】
春天就是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
春天,万物苏醒的季节。
春天一到,人们的神情就舒展了,气候一暖,心情也平与舒畅了。
太阳照射的时间一长,这世界便处处流光溢彩,氤(yīn)氤氲氲(yūn)。
鸟儿欢唱,花儿开放。
田头之上,农官们悠闲地四处巡逻,游人们则结伴骑马赏春。
风光如此美妙,游赏如此惬意,如此说来,还有比春天更美好的季节不?
第二单元《水滴石穿》
【文言文】
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傍巾下有一钱,诘(jié)之,乃库中钱也。
乖崖命杖之。
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注释】
①崇阳:古县名。
②库:钱库。
③巾:头巾。
④钱:铜钱。
⑤勃然:发怒的样子。
【文白对读】
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
一个低级官员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瞧见她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责问她,说她身上藏着的钱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
张乖崖就命令下
属棍棒伺候,那个官员大为生气说:“才一文钱而已,不足道也,您怎么能棒打我呢?您就算能棒打我,也杀不了我。
”
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天一文钱,一千日就就是一千钱了.用绳子不断去锯木头,木头终究要断,小水滴不断去滴石头,石头也会穿。
”(她)自己拿着剑跑下台阶,将那个官员斩首了。
第三单元《欧阳苦读》
【文言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就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注释】
①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
②欧阳公:指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③荻:芦苇杆,多年生草本植物。
【文白对读】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她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她写字。
还教给她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她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第四单元《怀素写字》
【文言文】
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ān)曰“绿天”。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
①零陵:今湖南零陵。
②名:命名,起名。
②庵:住所。
【文白对读】
怀素真就是放浪洒脱啊。
穷得连纸都买不起的她天生就是个乐天派,好像不知贫穷困苦。
您瞧她乐呵呵地种芭蕉,采蕉叶;您瞧她屏息宁气,笔走龙蛇,潇潇洒洒
地练字;您瞧她笑眯眯地赏析、玩味蕉叶上的墨迹。
她忘乎所以,沉醉在书法的天地里,她在漆盘、漆板上练字,日子久了,盘与板都磨透了。
第五单元《王冕好学》
【文言文】
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选自《王冕苦学》【注释】
①牧:放牧。
②陇:田埂。
③窃:偷偷地,暗中。
④辄:总就是(常常)、就。
⑤挞:鞭打。
⑥痴:入迷。
⑦曷:通“何”,为什么。
⑧去:到……去。
⑨潜:暗暗地、悄悄地。
⑩执策:拿着书卷。
【文白对读】
王冕就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与诗人。
在她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她到田埂上放牛,她呢,偷偷地跑到学堂听学生们念书去了。
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在心里。
她经常听得入了谜,以至于忘了牵牛回家。
父亲见她放牛不用心,一气之下狠狠地揍了她一顿。
但她不知“悔改”,过了一段时间,仍然往学校里跑。
她的母亲说:“孩子这样痴迷读书,为什么不由着她呢?”王冕从此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晚上,她就悄悄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捧着书在长明灯下读书,书声琅琅,通宵达旦。
第六单元《宋濂(lián)嗜学》
【文言文】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yú)
约。
以就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注释】
①嗜:特别爱好。
②无从:没有办法。
③致书:得到书,这里就是买书的意思。
④假借:借。
“假”也就是借的意思。
⑤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
“之”就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⑥走:跑。
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文白对读】
我小时候酷爱读书。
但就是家里贫困,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敢放松。
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逾越约定的期限。
因为这样,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而能够瞧到各种各样的书。
第七单元《上善若水》
【文言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选自《老子》【注释】
①渊:深沉。
②与:相与、交往。
③尤:过失。
【文白对读】
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
水善于使万物获益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
处世善于安居卑下,心地善于保持深沉,交友能相亲相爱,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才能,行为善于待机而动。
正因为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第八单元《教学相长》
【文言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就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
——选自《礼记·学记》【注释】
①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
②弗:不。
③旨:味美,好吃。
④虽:即使。
⑤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
⑥就是故:因此。
⑦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
⑧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
⑨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
⑩自强:自己奋发图强。
强:使动用法,使……强。
【文白对读】
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就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就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
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导与学习就是相互促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