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小古文完整版
- 格式:docx
- 大小:18.72 KB
- 文档页数:7
小古文一百篇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小古文一百篇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水滨多芦荻dí,秋日开花,一片白色。
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荷叶形圆,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荷叶的形状圆圆的,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四年级上语文必备小古文四年级(上)必备古诗、小古文9月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读书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月大雨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
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
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皆盈。
未几,雨霁,夕阳返照墙隅,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程门立雪杨时见程颐于洛。
时盖年四十矣。
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
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寻隐者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鹬蚌相争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2月争雁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
”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
”竞斗而讼于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今世儒争异同,何以异是!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四年级小古文必背1. 原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2. 字词解释。
- 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 少女:小女儿。
- 溺:溺水,淹没。
- 故:所以。
- 堙:填塞。
3. 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它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4. 学习要点。
- 感受精卫鸟坚韧不拔的意志。
- 理解神话故事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1.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 字词解释。
- 尝:曾经。
- 诸:众多。
- 竞走:争着跑过去。
- 唯:只有。
- 信然:的确如此。
3.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4. 学习要点。
-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 掌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1. 原文。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2. 字词解释。
- 胤:车胤,人名。
- 恭勤:恭敬勤勉。
- 通:通晓,明白。
- 练囊:白色薄绢做的口袋。
3. 译文。
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着。
4. 学习要点。
- 体会车胤勤奋好学的精神。
- 积累文言词汇,如“恭勤”“博学”等。
1. 原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第一课《山川之美》【文言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选自《答谢中书书》【注释】①歇:消散。
②颓:坠落。
③沉鳞:水中的鱼。
④欲界:人间。
⑤与:赞许。
【课文链接】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人们就谈论它,赞美它。
那奇丽的景象啊,往上看,雪峰插云;往下看,河水清清;往两岸看,石头色彩斑斓。
往山上看,一年四季,林青青,竹绿绿。
晨光里,雾气即将散去,猿啼鸟鸣,声音交织在一起。
夜晚时分,夕阳渐渐西沉,鱼儿争相跳跃。
这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大诗人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欣赏这奇山异水的人了。
第二课《鸦狐》【文言文】鸦本不善鸣。
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
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ní)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
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
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选自《意拾喻言》【注释】①适:恰巧②霓裳羽衣:唐代著名的宫廷乐舞。
传说是唐玄宗梦游仙境后所作。
③幸勿见却:有幸不被(您)推却。
这是古时候的一种谦辞。
【课文链接】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
他来到一棵大树下,看见乌鸦正站在树枝上,嘴里叼着一片肉。
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他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陪着笑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又摇摇尾巴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
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乌鸦听了狐狸的话,非常得意,就唱了起来。
“哇……”她刚一开口,肉就掉了下来。
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
第三课《自相矛盾》【文言文】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小学生经典诵读小古文一百篇带注释和配图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水滨多芦荻dí。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译文:水边有很多芦苇。
秋天开的芦花,一片白颜色。
当西风吹来的时候,芦花就像雪一样飘起来。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有的开白花,有的开红花。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横卧在泥土中,它的茎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藕的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②其:它的.③或:有的.④惟:只有.⑤赭zhě:红褐色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译文:今天天空阴沉,清晨的雾渐渐变浓。
细密的雨如丝般落下,待到天黑雨就停了。
微风吹散了云,明亮皎洁的月亮开始显露出来。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译文:这个冬日非常寒冷,山上的树叶全都落了。
天上布满了乌云,阴沉沉的笼罩住了天空。
天上飞着成百上千的乌鸦,还没有天黑就回到栖息的树林。
半夜的时候,刮起了北风,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起来。
第二天的早晨起来后,登上楼台向远处眺望,远处的树林和房屋,白茫茫的一片,就仿佛银装素裹的世界,真是好看极了!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四年级上册文言文
1、《精卫填海》
原文: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出游到东海,淹死了未能返回,因此变成了精卫鸟,经常嘴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
注释:
1、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2、少(shào)女:小女儿。
3、东海:浙江省东面的海。
4、溺(nì):溺水,被淹死。
5、故:因此。
6、堙(yan第一声):填塞。
2、《王戎不取道旁李》
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嬉戏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把树枝都压弯了。
许多孩子都争相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注释:
1、尝:曾经。
2、诸:众多。
3、游:嬉戏玩耍。
4、子:李子。
5、折枝:压弯树枝。
6、竞走:争相地跑过去。
竞:争逐。
走:跑。
7、唯:只有。
8、信然:确实如此。
母鸡母鸡孵卵,数周成雏。
随母出行,未尝远离。
母鸡每得食,必先喂其雏。
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
雨后游六桥记寒食后雨,余曰:“此雨为西湖洗红,当急与桃花作别,勿滞也。
"午霁,偕诸友至第三桥,落花积地寸余,游人少,翻以为快。
忽骑者白纨而过,光晃衣,鲜丽倍常,诸友白其内者皆去表。
少倦,卧地上饮,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为乐。
偶艇子出花间,呼之,乃寺僧载茶来者。
各啜一杯,荡舟浩歌而返。
不亦快哉(其一)空斋独坐,正思夜来床头鼠耗可恼,不知其戛戛者是损我何器,嗤嗤者是裂我何书。
中心回惑,其理莫措,忽见一狻猫,注目摇尾,似有所睹。
敛声屏息,少复待之,则疾趋如风,橄然一声。
而此物竟去矣。
不亦快哉!泰山日出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双龙洞直下里许,得双龙洞。
洞辟两门,瑞峰曰:“此洞初止一门。
其南向者,乃万历间水倾崖石而成者。
”一南向,一西向,俱为外洞。
轩旷宏爽,如广履高穹,阊阖四启,非复曲房夹室之观。
而石筋夭矫美丽,石乳下垂,作种种奇形异状,此“双龙”之名所由起。
中有两碑最古,一立者,镌“双龙洞”三字,一仆倒状者,镌“冰壶洞”三字,俱用燥笔作飞白即书法中之飞白体,笔画枯槁而中多空白之形,而不著姓名,必非近代物也。
颐和园园在京外西北隅,距城可二十里,依万寿山围昆明湖以为之。
由东角门过仁寿门,殿宇巍巍,其上有题额曰仁寿殿。
入殿门,门内有院,院中即站台,第一层行列四鼎,第二层行列二龙二凤二缸,皆以铜铸.殿有宝座,门皆封锁.又西行不数武,有一额题曰水木自亲,西即昆明池。
池之北有乐寿堂在焉,堂即孝钦后寝宫,堂前亦有站台.旁有一亭,如花园暖房然,中藏柏树一株,似珊瑚状。
又曲折而西,回廊湾转,约数十丈,北有山,山巅有台曰国华台,高数十仞。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春》[文言文]首四时,苏万汇者,春也.气暖则襟韵舒,日迟则烟气媚.百鸟和鸣,千花竞发.田峻举趾于南亩,游人联辔〔pèi〕于东郊.风光之艳,游赏之娱,以为最矣.——选自《明文精选·闲赏》[注释]①田峻举趾于南亩:官员们不断巡视农田.田峻:古代主管农事的官员.②游人联辔于东郊:游春的人们一块儿骑马来到郊外.③风光之艳,游赏之娱:风光的明艳,游山玩水的快乐.④以为最矣:〔春天〕算是最好的了.[文白对读]春天是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春天,万物苏醒的季节.春天一到,人们的神情就舒展了,气候一暖,心情也平和舒畅了.太阳照射的时间一长,这世界便处处流光溢彩,氤〔yīn〕氤氲氲〔yūn〕.鸟儿欢唱,花儿开放.田头之上,农官们悠闲地四处巡逻,游人们则结伴骑马赏春.风光如此美妙,游赏如此惬意,如此说来,还有比春天更美好的季节吗?第二单元《水滴石穿》[文言文]张乖崖为崇阳令,一吏自库中出,视其鬓傍巾下有一钱,诘<jié>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 [注释]①崇阳:古县名.②库:钱库.③巾:头巾.④钱:铜钱.⑤勃然:发怒的样子.[文白对读]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一个低级官员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责问他,说他身上藏着的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伺候,那个官员大为生气说:"才一文钱而已,不足道也,你怎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杀不了我."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天一文钱,一千日就是一千钱了.用绳子不断去锯木头,木头终究要断,小水滴不断去滴石头,石头也会穿."〔他〕自己拿着剑跑下台阶,将那个官员斩首了.第三单元《欧阳苦读》[文言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与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选自《欧阳公事迹》[注释]①选自《欧阳公事迹》,题目为编者所加.②欧阳公:指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③荻:芦苇杆,多年生草本植物.[文白对读]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第四单元《怀素写字》[文言文]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名其庵<ān>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注释]①零陵:今湖南零陵.②名:命名,起名.②庵:住所.[文白对读]怀素真是放浪洒脱啊.穷得连纸都买不起的他天生是个乐天派,好像不知贫穷困苦.你看他乐呵呵地种芭蕉,采蕉叶;你看他屏息宁气,笔走龙蛇,潇潇洒洒地练字;你看他笑眯眯地赏析、玩味蕉叶上的墨迹.他忘乎所以,沉醉在书法的天地里,他在漆盘、漆板上练字,日子久了,盘和板都磨透了.第五单元《王冕好学》[文言文]冕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选自《王冕苦学》[注释]①牧:放牧.②陇:田埂.③窃:偷偷地,暗中.④辄:总是〔常常〕、就.⑤挞:鞭打.⑥痴:入迷.⑦曷:通"何",为什么.⑧去:到……去.⑨潜:暗暗地、悄悄地.⑩执策:拿着书卷.[文白对读]王冕是元代著名的画家和诗人.在他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叫他到田埂上放牛,他呢,偷偷地跑到学堂听学生们念书去了.听完以后,就默默地记在心里.他经常听得入了谜,以至于忘了牵牛回家.父亲见他放牛不用心,一气之下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但他不知"悔改",过了一段时间,仍然往学校里跑.他的母亲说:"孩子这样痴迷读书,为什么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晚上,他就悄悄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捧着书在长明灯下读书,书声琅琅,通宵达旦.第六单元《宋濂〔lián〕嗜学》[文言文]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yú>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送东阳马生序》[注释]①嗜:特别爱好.②无从:没有办法.③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④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⑤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⑥走:跑.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文白对读]我小时候酷爱读书.但是家里贫困,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够弯曲、伸直,也不敢放松.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逾越约定的期限.因为这样,许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而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第七单元《上善若水》[文言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选自《老子》[注释]①渊:深沉.②与:相与、交往.③尤:过失.[文白对读]最高的善德,像水一样.水善于使万物获益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安处于众人不喜欢的卑下之地,所以接近于道.处世善于安居卑下,心地善于保持深沉,交友能相亲相爱,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治理,办事善于发挥才能,行为善于待机而动.正因为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第八单元《教学相长》[文言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选自《礼记·学记》[注释]①佳肴:美味的食物. 佳:很好. 肴:熟的鱼肉等,熟食.②弗:不.③旨:味美,好吃.④虽:即使.⑤至道:至高无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⑥是故:因此.⑦知困: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不知道的地方,困:本意为窘迫,在此引申为困惑,不懂.⑧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够之处.⑨自反:反过来要求自己,即反省自己.⑩自强:自己奋发图强.强:使动用法,使……强.[文白对读]即使有美味的食物,但是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道;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但是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哪里理解得不透.知道自己有困惑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知道自己有所欠缺,然后才能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导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
四年级古诗部分40首1、《题都城南庄》(宋)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注释:都:国都长安。
人面:一个姑娘的脸。
第三句中“人面”指代姑娘。
笑:形容桃花盛开的样子。
【译文】去年今日,就在这长安南庄的门中,那美丽的面庞和盛开的桃花互相映衬,分外的艳丽绯红。
时隔一年的今天,故地重游,那含羞的面庞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旧,笑对着这和煦春风!2、《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岳:此指东岳泰山,泰山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
夫:读“fú”。
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即山东地区。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故后世以齐鲁大地代称山东地区。
青:山色。
未了:不尽。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造化:指天地,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指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阴阳:阴指山北(水南),阳指山南(水北)。
割:划分。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荡胸:胸中荡气回肠。
曾:重叠的云。
通“层”。
决眦(zì):决:裂开。
眦:眼角。
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入归鸟;目光追随归鸟。
入:受到眼里,即看到。
会当:古人口语,终要,一定要。
凌:登上。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译文】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么样的景象呢?它的峰峦在齐鲁的大地绵延,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望不到边际。
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汇聚在这里,山南山北,虽在同一个时辰,但一边明亮犹如清晨,一边却阴暗得如同黄昏。
3—6年级必背小古文三年级上册。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三年级下册。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四年级上册。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四年级下册。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五年级上册。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五年级下册。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六年级下册。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121.唐王维《鹿柴》四上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22唐白居易《暮江吟》四上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23.宋苏轼《题西林壁》四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24.宋卢钺《雪梅》四上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5.唐李商隐《嫦娥》四上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126. 唐高适《别董大》四上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27.唐王翰《涼州词》四上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8.宋李清照《夏日绝句》四上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29.唐王昌龄《出塞》四上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0. 唐刘禹锡《浪淘沙》四上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131.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32.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133. 唐李白《行路难》(节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34.唐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35.唐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36.唐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37.唐黄巢《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38. 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国学小古文四年级内容电子版北冥有鱼,其名曰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
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波及千里远,然后拍击大翼,凭借旋风直上高空。
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的。
”注释(1)冥:通假“溟”,指海色深黑。
“北冥”,北海。
下文“南冥”,指南海。
传说北海无边无际,水深而黑。
(2)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表推测。
(3)鹏:本为古“凤”字,这里指传说中的大鸟。
(4)怒:奋起的样子,这里指鼓起翅膀。
(5)垂:同“陲”,边际。
(6)海运:海动。
古有“六月海动”之说。
海运之时必有大风,因此大鹏可以乘风南行。
徙:迁移。
(7)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
(8)《齐谐》:书名。
出于齐国,多载诙谐怪异之事,故名“齐谐”。
一说人名。
(9)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10)水击:指鹏鸟的翅膀拍击水面。
击:拍打。
(11)抟(tuán):回旋而上。
一作“搏”(bó),拍。
扶摇:一种旋风,又名飙,由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九,表虚数,不是实指。
(12)去:离,这里指离开北海。
“去以六月息者也”指大鹏飞行六个月才止息于南冥。
一说息为大风,大鹏乘着六月间的大风飞往南冥。
以:凭借。
息:风。
四年级下册所有古诗和文言文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范成大〔宋代〕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译文:初夏时节,金黄的梅子挂满枝头,杏子也变得鲜亮饱满,田里麦穗扬着白花,油菜花差不多落尽正在结籽。
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2、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宋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译文: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3、清平乐·村居辛弃疾〔宋代〕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同:无)译文: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翠绿的小草。
含有醉意的吴地方音,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是谁家的公婆父老?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在家里编织鸡笼。
最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4、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唐代〕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译文: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5、蜂罗隐〔唐代〕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山峰,极其美好的风景都被蜜蜂占有。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6、独坐敬亭山李白〔唐代〕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山了。
7、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唐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小学生小古文100课上册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第二组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第三组别样的争和辩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第四组读书要得法14、读书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15、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四年级上册语文书古诗
1. 《鹿柴》
作者:王维
原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原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原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 《雪梅》
作者:卢钺
原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5. 《嫦娥》
作者:李商隐
原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6. 《出塞》
作者:王昌龄
原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7.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原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 《别董大》
作者:高适
原诗: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9. 《游山西村》(节选)
作者:陆游
原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
暗花明又一村。
10.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原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四年级小古文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四年级小古文五十篇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汝前行,我后行。
2、乡村乡间农家,竹篱茅屋,临水成村。
水边杨柳数株,中夹桃李,飞燕一双,忽高忽低,来去甚捷。
3、芦花水滨多芦荻。
秋日开花,一片白色,西风吹来,花飞如雪。
4、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5、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天的魔术6、雨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
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
7、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8、日月星日则有日,夜则有月,夜又有星。
三者之中,日最明,月次之,星又次之。
9、日时一日有夜,分为十二时。
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是也。
夏日长而夜短,冬日短而夜长。
夜半为子,日中为午。
午前曰上午,午后曰下午。
别样的争和辩10、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
11、猫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12、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 兔行速,中道而眠, 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13、五官争功口与鼻争高下。
口曰:“我谈古今是非,而何能居上我?”鼻曰:“饮食非我不能辨。
”眼谓鼻曰:我近鉴毫端,远观天际,唯我当先。
“又谓眉曰:“尔有何功居上我?”眉曰:“我虽无用,亦如世有宾客,何益主人无即不成礼仪。
若无眉,成何面目”读书要得法14、读书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15、读书有三到读书须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也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有不到者乎?16、读书需有疑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
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17、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白笑其拙。
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智慧少年18、称象曹操得巨象。
欲知其轻重, 不能称。
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复称他物, 则象重可知矣。
”19、道边李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20、破瓮救友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1、孔融让梨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22、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2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4、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25、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 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神话传说26、盘古开天地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
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
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
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
……故天去地九万里。
27、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28、共工触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29、刑天舞干戚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于常羊之野。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而舞。
30、舜耕历山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
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乃赐舜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那些勤奋的人儿31、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
岛初赴举京师,一日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着“敲”,练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俱对所得词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 “作敲字佳矣。
”遂于并辔而归。
流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33、怀素写字怀素居零陵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 名其庵曰“绿天” 。
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34、王冕好学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5、宋濂嗜学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遍观群书。
听孔夫子讲课36、学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7、道与德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8、君子与小人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儿骄而不泰。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9、意志和品质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0、孝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小故事里的大智慧41、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42、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 谓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日:“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3、买椟还珠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44、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45、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
缗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我们是山川大地的孩子46、山川之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7、春日寻芳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外,春花绚烂,妇女戏秋千于杏园,小姊妹或三三五五踏青陌上,寻芳水滨,桃红柳绿,日丽风和,一年节令此为最佳时也。
48、苏堤杂花苏公堤,春时晨光初起,宿雾未散,杂花生树,飞英蘸波,纷披掩映,如列锦铺绣。
览胜者咸谓四时皆宜,而春晓为最。
49、浙江之潮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50、湖心亭看雪余在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gēng)定矣,余挐(ráo)一小船,拥毳(cuì)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⑧,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