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情境1项目2
- 格式:ppt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50
学习情景一教案:情境创设与学习引导作为教育者,教学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教育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出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因为只有当学生进入一个恰当的学习情境中,并且受到正确的引导,才能真正地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和学习引导都十分重要。
本文将论述学习情景一教案的情境创设和学习引导。
一. 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格、课程重点、学习水平等因素,以便为他们设置适当的学习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由于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教学目标需要更具体、更有针对性。
在学习情景一教学中,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了解和掌握英语中动词的时态变化规则;2.学生学会通过时间状语来确定动词的时态;3.学生通过实际运用握动词的时态正误。
二.情境创设的策划在情境创设中,教师需要利用即将学习的知识点来创造出一个能够给学生带来新思维的情景,并且让学生进入到一个具有积极氛围的环境中。
在学习情景一的教学中,情境创设可以采用学生日常生活中乘坐公交车的情景,来引发学生学习动词时态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生活场景中应用所学的知识。
具体来说,可以设置如下的情境创设:学校要组织学生去市中心研学活动,假设是参观历史博物馆。
在公共汽车站牌附近等待公共汽车,学生可以观察到不同路线的公共汽车,根据站牌上的时刻表来判断到能够搭乘那一辆公共汽车,并确定自己需要在何时下车,以便参加研学活动。
在公共汽车上,学生可以通过听宣布站名和观察站牌,来推测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到达目的地,并利用此时时间来学习英语语法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让学生举例子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掌握动词时态规则。
在活动结束后,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记录,来确定回家的时间和乘坐的公共汽车线路和起点,并在实际操作中即使运用所学的动词的时态知识来看是否需要转换车线,并在适当时间下车。
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创设,学生可以在现实中学习和运用所学的动词时态知识,而不是单纯地在课本上学习。
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01大单元大主题统编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儿童心愿"为主题。
本单元学习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在单元课文学习中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中,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联系生活可以识字、联系生活可以进行语言运用;并逐步形成热爱生活、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围绕这个总体要求,拟定本单元的跨学科学习大主题为:我是小学生,我有一个小小心愿。
02大主题大目标本单元编排了《明天要远足》主要是以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诗,以梦的形式来表达儿童渴望远行的内心世界;《大还是小》主要运用对比的方式来表达年龄虽小的我们却也有自己渴望长大的心愿;《项链》主要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儿童的生活画面,表达儿童内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根据本单元的总体要求及课文内容的学习要求,将本单元的目标拟定为:【识字与写字】认识34个生字,5个偏旁,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3.背诵谚语【阅读与鉴赏】1.初步尝试找出课文中一些明显的信息。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达与交流】能向他人进行自我介绍,并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对方交流【梳理与探究】1.观察字形,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规律。
2.梳理推荐阅读书目、生活中常用字,感知汉字与生活的联系。
3.积累惜时名言,初步懂得珍惜时间03大情境大活动根据课标"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要求:本单元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短语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日字旁和女字旁的构字组词特点及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规律,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设置两个大活动项目:一、单元主题化情境活动项目一:我是小学生,我有一个小小心愿。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授课对象: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力课程教学时数:101H学历层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代码:学制:全日制3年适用专业:数控技术课程类别:必修课必修课开对象:非电类相关专业制订人:张鹏审核人:一、前言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适应高职教育改革,贯彻以培养高职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力求体现精炼与实用。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非电类专业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内容上包含了电工、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三门课程,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工作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在教学中要根据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教、学、练一体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专业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1)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把校企合作作为课程开发的切入点通过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教师到企业社会实践,带学生实习等方式贴近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掌握企业对知识的需求,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课程,以企业真实工作任务作为课程“主题”来设计学习情境,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确定教学项目,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综合职业能力。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课程教学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企业的,提前与社会接轨,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创立优秀班集体。
通过任务书的发放、材料的领取,考核标准的制定等组织实施过程体现工作过程的完整性。
(3)以工学结合、能力递进的思路设计学习情境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工作过程采取“阶段性、梯次递进”的由简到难的原则,以学习领域为平台,以学习情境为主线,以项目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设立课程教学项目,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驱动对象,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
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及管理系统技术学习任务单习题及答案项目一动力蓄电池的认知 (2)学习情境一储能电池主要性能指标 (2)任务一储能电池主要性能指标 (2)学习情境二动力蓄电池的类型 (3)任务一动力蓄电池的类型 (3)项目二动力蓄电池的装调与测试 (4)学习情境一动力蓄电池整车装调与测试 (4)任务一镇氢电池的整车装调与测试 (4)任务二磷酸铁锂电池整车装调与测试 (6)任务三三元锂蓄电池的整车装调与测试 (7)任务四氢燃料电池的整车装调与测试 (8)学习情境二动力蓄电池总成的装调与测试 (9)任务一单体蓄电池分拣分容修复 (9)任务二蓄电池模块的装调与测试 (10)任务三动力蓄电池总成装调与测试 (10)学习情境三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及线路测量 (12)任务一蓄电池管理系统及线路测量 (12)项目三动力蓄电池的性能试验与故障检修 (13)学习情境一动力蓄电池的性能实验 (13)任务一动力蓄电池的单体试验 (13)任务二蓄电池模组试验 (14)学习情境二动力蓄电池的故障检修 (14)任务一动力蓄电池的数据采集与分析 (15)任务二动力蓄电池的故障诊断与排除 (16)项目一动力蓄电池的认知学习情境一储能电池主要性能指标任务一储能电池主要性能指标 1-1-1储能电池主要性能指标 学习任务单 班级:姓名:1 .请阐述纯电动汽车中下列术语的定义。
SOC:余电量,表示当前蓄电池中按照规定放电条件可以释放的容量占可用容量的百分比 DOD:表示蓄电池放电状态的参数(D0D ),等于实际放电容量与可用容量的百分比 能量密度:又称为比能量,是指从蓄电池的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所获取的能量 记忆效应:是指蓄电池经过长期浅充浅放电循环后,进行深放电时,表现出明显的容量 损失和放电电压下降,经数次全充/放电循环后,电池特性即可恢复的现象。
2 .蓄电池模块 是将一个以上单体蓄电池按照 串联、并联或串并联 方式组合,且只有一对正、负极输出端子,并作为电源使用的组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