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头的组合与布置
- 格式:docx
- 大小:2.11 MB
- 文档页数:16
A.做法梁按墙考虑,基本就是2400~3600 喷头间距最不利:距墙最小300 最大1800 弊端:喷头太密,如图:B.4-2-4布置法如图,弊端:喷头距梁距离可能不满足规范表7.2.1要求C.菱形布置法弊端:有盲区,两个对角区域D.梁下布置法弊端:不合理,除非是地下室做吊顶,但地下室一般不做吊顶网友讨论:1.我认为楼主的第一种布置方法间距也是有问题的,你的第二张剖面图梁在板下的净高为750,你的喷头离板的高度是550(7.1.3-2规定的最大值),也就是说喷规7.2.1中的距离b在这个工程中是0.20,而满足这个要求的a是0.9~1.2m,图中标注的是637mm,所以是不满足要求的,这实在是结构给我们水专业的一个难题,7.1.2要求是不宜小于2.4m,不行的话就把这个距调小点吧,至于另外一个bbb 的图,所有喷头都是布置在梁下,7.1.3-1明确说明布置梁下时溅水盘与顶板距离不应大于300mm,而溅水盘与梁底又不能小于25mm,那就是说喷头设置在梁下时,结构的梁在板下的净高不能大于275mm,不然就违反强条。
就算加上板厚250,地下室525这么小的梁很少吧,楼主这个工程喷头布置还是有点麻烦的,希望大家能讨论出个好方法。
2.2.我从另一个角度谈谈看法:160㎡,是有富裕的。
总水量是按160计算的。
做局部加密,总水量可以不变。
因为真要灭火用不到160平方米。
3。
最小间距2400,据权威人士讲,会缩小。
据试验小于此值。
能打开第二个。
4.梁下布置最不合理,看是均匀,其实第一时间打不开。
5.集热罩的使用,有点异化,或无限制的扩大化。
热气流还真不去,凹进去部位。
也就是不起作用。
6.碰到间距不合理上帝也会没办法。
无正解。
7.梁下布置审图通过,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审图人只看均匀和间距,没看梁位置及高度!3首先:楼主你的42布置是对的,我平时也是这么布置的。
二:布置在主梁和次梁下的那种布置也可以,但是就是会影响使用,如果层高低的话以后会碍事三:个人不赞同每隔里斜着布置2个的那种布置四:每隔里布置一个喷头的做法是要保证作用面积内的喷水强度不小于规范,不是所有的梁内都可以这么布置的4首先,楼主的布置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布置,不想跟某些专家及学者扯皮的话,首选(规范各方面都说的过去)然后,菱形布置我觉得也蛮好的;最反感的就是bbb的布置,貌似很合理,其实最没有效果。
喷头的合理选型和布置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是指流量系数K=115的边墙型快速响应喷头。
我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以下简称《喷规》)对边墙型标准喷头和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都作了相关规定。
本文针对工程实例对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提出笔者的看法。
某高层旅馆(四星级酒店)标准客房的净尺寸为7.0m×4.0m。
由于建筑专业室内不设吊顶,因美观需要,只能采用边墙型喷头。
根据我国《喷规》附录A,该旅馆客房属中危险级Ⅰ级。
方案一:该客房内喷头采用边墙型标准喷头(K=80),根据《喷规》表7.1.12边墙型标准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与间距(m)则喷头布置如图一。
图一可看出,一间客房内边墙型标准喷头多达6个,无疑加大了系统的设计流量(具体详本文后面部份),也给客房的室内装修增添了困难.方案二:采用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K=115),则喷头布置如图二。
图二可看出,采用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则仅需布置一个喷头。
很明显此种喷头的优点是保护面积大,安装简便,配水管道易于布置,室内装修非常方案二为多数设计单位采用。
但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尚未纳入国家标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洒水喷头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5135-95的规定内容之中,《喷规》6.1.3对此仅规定了:“顶板为水平面的轻危险级,中危险级Ⅰ级居室和办公室,可采用边墙型喷头。
”其条文解释则又称国外对采用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有严格规定:保护场所应为轻危险级,中危险级系统采用时须经特许。
美国NFPA13(1996年版)确实有此规定。
这就给设计人员带来了困惑,高层旅馆客房究竟能否采用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呢?其实,设置场所火灾危险等级的划分标准各国不尽相同。
英美国家与我国差异较大。
高层旅馆客房在我国属中危险级Ⅰ级,但在英美日德等国均属于轻危险级。
可见高层旅馆客房采用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在国外也是允许的。
另外,火灾调查发现,许多旅馆客房火灾只有少量的可燃物燃烧,即造成室内人员CO中毒死亡。
喷灌喷头安装施工方案一、施工前准备工作1.确定喷灌喷头的类型和布置方案:根据灌溉区域的需求和土壤类型,确定合适的喷灌喷头类型和布置方案,包括水平喷灌、旋转喷灌或微喷等,同时考虑喷头与农作物的距离、喷灌间距和喷灌高度等因素。
2.检查水源和供水系统:确保水源充足并符合喷灌系统的要求,检查供水管道和阀门的状况,确保供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3.准备施工工具和材料: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包括喷灌喷头、连接管道、阀门、放水管等。
二、喷灌喷头的安装步骤1.标定喷头位置:根据喷头布置方案,在田地或花坛上标定喷头的位置,确保喷头的布置均匀。
2.挖掘埋地管道:使用挖掘机或手动铲掘将喷头所需的埋地管道挖掘出来,保持管道的坡度和深度符合设计要求。
3.安装喷头:将喷头连接至埋地管道的末端或弯头处,使用合适的连接件进行连接并确保连接牢固。
4.安装阀门:在每个喷灌区域的入口处安装阀门,以便随时控制区域的喷灌。
5.连接供水管道:将喷头的埋地管道与主管道进行连接,确保连接处无漏水。
6.调整喷头高度:根据农作物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调整喷头的高度,使其喷灌范围能够覆盖到需要的区域。
7.测试运行:安装完成后,进行一次喷灌系统的测试运行,检查喷头的工作状态和喷灌范围是否符合预期。
三、喷灌喷头的维护保养1.定期清洗:定期清洗喷灌喷头中的杂质和污垢,避免堵塞和喷头的不正常工作。
2.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喷头的连接件和阀门的状况,确保连接处无漏水和松动,以免造成浪费或喷灌中断。
3.替换损坏部件:如果发现喷头或连接件有损坏的情况,及时进行更换,以保证喷头的正常工作。
4.防止冻结和结垢:在寒冷地区或冬季使用时,采取相应的防冻措施,避免冻结导致喷灌喷头损坏或管道爆裂;对于存在水质硬度过高的地区,应定期清洗管道和喷头,防止结垢影响喷灌效果。
5.定期检查和维修:定期对整个喷灌系统进行检查和维修,包括喷灌管道、连接件、阀门和水泵等,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通过以上的施工方案和维护保养措施,可以保证喷灌喷头的正常工作和喷灌效果。
大棚喷头施工方案1. 引言在大棚农业中,喷头是一种重要的设备,通常用于喷洒水源或农药,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本文将介绍大棚喷头的施工方案,包括步骤、材料和注意事项。
2. 施工步骤步骤一:测量和规划在施工前,需要先测量和规划大棚喷头的位置。
根据大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覆盖的面积,确定喷头的数量和布置。
确保喷头均匀分布,并覆盖到所有需要的区域。
步骤二:准备材料接下来,准备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通常需要以下材料:•喷头:选择适合大棚农业的喷头,有不同的喷雾角度和流量可供选择。
•管道:使用耐腐蚀且适合喷头连接的管道材料。
•连接件:确保管道和喷头之间的连接紧密和可靠。
•控制系统:可以选择手动或自动控制系统,用于调节喷头的工作。
•工具:包括扳手、胶水和胶带等安装工具。
步骤三:安装管道和喷头首先,根据规划好的位置,使用工具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清理场地,确保表面平整。
然后按照以下步骤安装管道和喷头:1.将管道按照规定长度切割,并用连接件连接起来,确保连接处牢固。
2.根据喷头的位置,在管道上打孔,以便将喷头连接到管道上,注意孔的大小要与喷头连接口匹配。
3.将喷头安装到管道上,并用扳手固定好,确保连接牢固。
步骤四:连接控制系统如果选择使用控制系统,需要将其连接到管道和喷头上。
根据具体的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接线和安装。
步骤五:测试和调整在全部安装完成后,进行测试和调整。
打开水源或农药供应,观察喷头工作情况。
根据需要,调整喷头的喷雾角度和流量,以确保覆盖范围和效果。
3. 注意事项在大棚喷头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安全:在施工过程中,确保人员穿戴适当的防护设备,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材料选择:选择耐腐蚀和适合大棚环境的材料,以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喷头布置:根据大棚的需要和作物的生长情况,合理布置喷头,以确保覆盖到所有需要的区域。
•维护保养:定期检查和清洁喷头,确保其正常工作。
及时更换磨损或损坏的喷头和管道。
•节水节能:合理调整喷头的喷雾角度和流量,以达到节水节能的效果。
喷头遇梁设立的规范
最小间距不应少于2.4m。
在安装喷淋头的时候要注意,除吊顶型喷头及在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的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
其次,当梁或者是其他障碍物底面下方的平面上布置喷头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一、喷淋头高度设置规范
1、除吊顶型喷头及在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
2、当梁或者是其他障碍物底面下方的平面上布置喷头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同时溅水盘与梁等障碍物底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m,不应大于100mm。
3、在梁间布置喷头时,应符合本规范7.2.1条的规定。
当确有困难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550mm。
4、梁间布置的喷头,当其喷头溅水盘与顶板距离达到550mm,但仍不能符合7.2.1条规定时,应在梁底面的下方增设喷头。
5、密肋梁板下方的喷头,溅水盘与密肋梁板底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m,不应大于100mm。
6、净空高度不超过8m的场所中,间距不超过4×4(m)布置的十字梁,可在梁间布置1只喷头,但喷水强度仍应符合表5.0.1的规定。
二、喷淋头规格型号
1、消防喷淋头规格型号有DN15、DN25、DN3
2、DN40、DN50、DN65、DN80、DN100、DN125、大于DN125等十种类型。
2、消防喷淋头用于消防喷淋系统,当发生火灾时,水通过喷淋头溅水盘洒出进行灭火,目前分为下垂型洒水喷头、直立型洒水喷头、普通型洒水喷头、边墙型洒水喷头等。
浅谈喷灌设计的喷头选型及布置思路作者:陈育盛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9期摘要:喷灌设计中,喷头的选型及布置是设计的一个切入点,也是喷灌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一般设计中对于喷头选择的主要依据是其射程,根据不同地块的长度或宽度限制确定其射程后选定喷头型号。
进行喷头布置时优先布置地块的边角点,然后按射程间距往其他位置布置喷头。
对于不规则地块的喷头布置,主要是先划分为多个较规整的地块,然后在不同地块选择不同型号的喷头,通过组合覆盖整个地块。
关键词:喷灌设计、射程、喷头布置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喷灌设计中,一般的设计步骤是:先进行喷头选择,再根据喷头射程进行各个区域布置,搭建支管管网,最后敷设主管供给各个区域并接通水源。
喷头的选型及布置是设计的一个切入点,也是喷灌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一、喷头的分类喷头的种类很多,通常人们按喷头的工作压力、射程、材质和工作特征等来进行分类。
其中按照结构形式和喷洒特征可将喷头分为散射(折射)式、旋转式和孔管式三种;而按照是否可升降,又分为升降式和固定式喷头。
设计中对喷头分类主要是按照射程来分,具体分为小射程喷头、中等射程喷头和大射程喷头。
1、小射程喷头——多为散射式喷头,可选配各种喷洒形式和可调角度的喷嘴,喷灌强度较大。
一般射程范围为10m以内,压力要求0.1~02MPa,流量较大。
这类喷头适用于小型地块,也可用于灌木、绿篱的灌水和洗尘。
在市政道路绿化、园林景观及小区绿化的喷灌设计中多采用该类喷头。
2、中等射程喷头——多为旋转式喷头,喷灌强度适中。
一般射程范围为10~30m,压力要求02MPa以上,流量不大。
这类喷头适用于中等面积、较为开阔的绿地灌溉。
3、大射程喷头——喷灌强度适中,一般射程30m以上,压力要求较高,除用于大面积草坪灌溉外,特别适合于运动场草坪灌溉系统和高尔夫球场草坪灌溉。
尤其是高尔夫球场与一般公共草坪相比具有本身的特殊性,高尔夫球场草坪喷头独成体系,主要采用大射程喷头。
消防喷淋头安装间距与规范7.1 普通规定7.1.1 喷头应布置在顶板或吊顶下易于接触到火灾热气流并有助于均匀布水位置。
当喷头附近有障碍物时,应符合本规范7.2节规定或增设补偿喷水强度喷头。
7.1.2 直立型、下垂型喷头布置,涉及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间距,应依照系统喷水强度、喷头流量系数和工作压力拟定,并不应不不大于表7.1.2规定,且不适当不大于2.4m。
7.1.3 除吊顶型喷头及吊顶下安装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原则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距离,不应不大于75mm,不应不不大于150mm。
1 当在梁或其她障碍物底面下方平面上布置喷头时,溅水盘与顶板距离不应不不大于300mm,同步溅水盘与梁等障碍物底面垂直距离不应不大于25mm,不应不不大于1OOmm。
2 在梁间布置喷头时,应符合本规范7.2.1条规定。
确有困难时,溅水盘与顶板距离不应不不大于550mm。
梁间布置喷头,喷头溅水盘与顶板距离达到550mm仍不能符合7.2.1条规定期,应在梁底面下方增设喷头。
3 密肋梁板下方喷头,溅水盘与密肋梁板底面垂直距离,不应不大于25mm,不应不不大于1OOmm。
4 净空高度不超过8m场合中,间距不超过4×4(m)布置十字梁,可在梁间布置1只喷头,但喷水强度仍应符合表5.0.1规定。
7.1.4 初期抑制迅速响应喷头溅水盘与顶板距离,应符合表7.1.4规定:7.1.5 图书馆、档案馆、商场、仓库中通道上方宜设有喷头。
喷头与被保护对象水平距离,不应不大于0.3m;喷头溅水盘与保护对象最小垂直距离不应不大于表7.1.5规定:7.1.6 货架内置喷头宜与顶板下喷头交错布置,其溅水盘与上方层板距离,应符合本规范7.1.3条规定,与其下方货品顶面垂直距离不应不大于150mm。
7.1.7 货架内喷头上方货架层板,应为封闭层板。
货架内喷头上方如有孔洞、缝隙,应在喷头上方设立集热挡水板。
集热挡水板应为正方形或圆形金属板,其平面面积不适当不大于0.12m2,周边弯边下沿,宜与喷头溅水盘平齐。
对于自喷规范中喷头的布置的两点理解与运用(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摘要:通过对规范中自喷喷头设置、选用的条文解读,阐述了在工程设计中对其的理解与应用。
关键词:喷头溅水盘喷头的安装高度边墙型扩展覆盖面喷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本身包含了很多的概念及规范条文细则,需要我们认真的学习与解读,并且不断通过工程设计实践去加深、完善对规范条文细则的理解与应用;本文对在实际工程中个人认为经常喷到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喷头的设置问题粗浅的谈两点个人的理解,希望各位不吝指正;1.对规范7.1.3条中喷头“梁下”与“梁间”布置的理解与应用在施工说明中在表达喷头的安装高度时往往很概念性的表述为“在无吊顶的场所处布置的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小于75mm且不大于150mm”而忽视了另外很重要的一条即“在无吊顶的场所处布置喷头时,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550mm”,致使施工当中施工单位往往按照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大于150mm的要求控制顶板下喷头的安装,常常满足不了规范的要求;其实《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第7.1.3条中即明确和扩展了在无吊顶的场所处,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可根据结构主梁与次梁的高度关系以及柱间的跨度尺寸等不同情况下的设置要求,而不是笼统的按与顶板的距离不小于75mm且不大于150mm设置;第7.1.3条中1:当在梁或其他障碍物底面下方的平面上布置喷头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同时溅水盘与梁等障碍物底面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5mm且不大于100mm。
2:在梁间布置喷头时,应符合本规范7.2.1条的规定。
确有困难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550mm。
梁间布置的喷头,喷头溅水盘与顶板距离达到550mm仍不能符合7.2.1条规定时,应在梁底面的下方增设喷头;这两条中需特别注意的是喷头的布置是在“梁间”或是“梁下”需梳理清楚,以便在实际设计布置喷头时很好的运用以上两条的规定;下面图示说明一下喷头在顶板底部的设置位置,见下图;图中,次梁底与顶板的距离为a,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为b,主楼底与顶板的距离为c;如果b》a即为在梁或其他障碍物底面下方的平面上布置喷头的情况,此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同时溅水盘与梁等障碍物底面的距离不小于25mm且不大于100mm。
消防喷淋头的安装间距与规范,图文并茂梳理值得收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应根据建筑物、构建物的功能,火灾危险性以及当地气候条件等特点,合理选择喷水灭火系统类型,做到保障安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7.1一般规定7.1.1 喷头应布置在顶板或吊顶下易于接触到火灾热气流并有利于均匀布水的位置。
当喷头附近有障碍物时,应符合本规范7.2 节的规定或增设补偿喷水强度的喷头。
7.1.2 直立型、下垂型喷头的布置,包括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距,应根据系统的喷水强度、喷头的流量系数和工作压力确定,并不应大于表7.1.2 的规定,且不宜小于2.4m。
7.1.3 除吊顶型喷头及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 ,不应大于150mm 。
当在梁或其他障碍物底面下方的平面上布置喷头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同时溅水盘与梁等障碍物底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m ,不应大于100mm。
在梁间布置喷头时,应符合本规范7.2.1 条的规定。
确有困难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550mm 。
梁间布置的喷头,喷头溅水盘与顶板距离达到550mm 仍不能符合7.2.1 条规定时,应在梁底面的下方增设喷头。
密肋梁板下方的喷头,溅水盘与密肋梁板底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m ,不应大于100mm。
净空高度不超过8m 的场所中,间距不超过4X 4(m)布置的十字梁,可在梁间布置1 只喷头,但喷水强度仍应符合表5.0.1 的规定。
7.1.4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的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应符合表7.1.4 的规定:早期抑制快速响应喷头的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mm) 7.1 .5图书馆、档案馆、商场、仓库中的通道上方宜设有喷头。
喷头与被保护对象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3m;喷头溅水盘与保护对象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7.1.5 的规定:7.1.6 货架内置喷头宜与顶板下喷头交错布置,其溅水盘与上方层板的距离,应符合本规范7.1.3条的规定,与其下方货品顶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150mm。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汽车库喷头布置的设计方法介绍郑代俊(马建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上海 200336) 摘要 通过对汽车库喷头布置设计方法的介绍,说明设计时,需要把梁、通风管道、排管(给水、排水)、桥架等全部的障碍物反应在图纸上。
着重讨论喷头与障碍物的关系,说明以科学的方法来看待,并综合协调处理规范各条文之间的关系,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汽车库 喷头 障碍物 规范 设计1 设计依据对于用地紧张的城区公共建筑来说,往往都设有地下停车库。
对于汽车库喷头的布置,其设计依据下列规范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 B50045-95,2001年修订版)或《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 BJ16-87,2001修订版)、《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 B50084-2001,以下简称“喷规”)、《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 B50067-97,以下简称“车规”)。
下面以相关规范的要点为原则,并综合各要点的科学涵义,以实际的工程实例来分析设计时所采取的方法。
2 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1)设计方法、目标和优劣的评价。
“喷规”第11013条: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应密切结合保护对象的功能和火灾特点。
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此条对系统的整体性作了一个描述,它是一个原则性条文,给工程实践指出了一个目标,是工程实践评价的标准。
因此,规范把它放在首页,值得关注思考。
(2)每车位上方均布置喷头。
由于车库建筑平面是一定的,所以车位一般也是固定不变的。
“车规”第7121311条:(喷头)应设置在汽车库停车位的上方。
此条要求科学、合理、简单、明了,设计时只要完全遵守即可。
(3)分析喷头保护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
“喷规”第31012条:设置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应根据其用途,容纳物品的火灾荷载及室内空间条件等因素,在分析火灾特点和热气流驱动喷头开放及喷头到位的难易程度后确定。
举例见本规范附录A(此条为黑字)。
边墙型喷头设计规范边墙型喷头的优点安装简便,在一些不考虑吊顶的房间,如办公室、客房,边墙型喷头安装比较隐蔽,与风口、灯具互不干扰,较受欢迎;边墙扩展型喷头由于保护面积大,保护跨度大,更是受到设计者的青睐。
但由于边墙型喷头与普通喷头有着不同的特点,设计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
1、不分场合,随意设计边墙型喷头的缺点是:与室内最不利处起火点的距离较远,影响喷头的受热,造成灭火延误,影响灭火效果。
因此国内外规范对此种喷头的使用条件要求较严,对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使用更是有着很大限制。
我国《喷规》6.1.3条规定:顶板为水平面的轻危险级、中危险级I级居室和办公室,可采用边墙型喷头。
美国NFPA-13(2002年版)标准规定:边墙型喷头仅能在轻危险级场所中使用,只有在经过特别认证后,才允许在中危险级场所按经过特别认证的条件使用。
有些设计者不论场合,为了美观,随意应用的做法是错误的。
2、喷头保护跨度超过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边墙型喷头靠边墙安装,水是喷向其正前方的,受重力影响水流最终以抛物线状落地如图所示:从喷头至水流落地点的水平距离叫喷头的射水跨度,因其不满足“能够喷湿对面墙和邻近端墙距溅水盘1.2m高度以下的墙面”的要求,因此不能叫保护跨度。
因为从落地点至溅水盘1.2米高度以下的那段抛物线的水量,在保护区地面上的喷水强度不能满足标准要求,不能起到保护作用。
按照标准要求只取喷头至距喷头溅水盘1.2米高度处之间布水线,这段布水抛物线的水平投影叫最大保护跨度。
设计时有人误将喷头的射水跨度当做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来校核喷头的保护跨度是错误的。
3、喷头保护面积内喷水强度不足《喷规》表7.1.12中的数据,是标准喷头K=80,在0.1MPa的工作压力下,在喷头前喷水量占流量的70%~80%,喷向背墙的水量占20%~30%流量的原则下,符合喷水强度要求计算出来的。
如果选用标准边墙型喷头,且喷头的工作压力是0.1MPa,可以直接套用表中的数据。
喷头的组合与布置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第七章 喷头的组合与布置 如前所述,单喷头水量分布是分布不均的,在灌溉较大的面积单靠一个喷头是不行的,系统设计时需要经过分析单个喷头的水量分布,通过喷头组合,获得一定的水量重叠,才能满足植物需求和提高水利用效率。
第一节 喷灌系统的灌水均匀性
图7-1表示4个喷头以喷头射程为间距、正方形布置时理论上的水量分布,图中的数据为无风条件下221个位置处的降雨深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位置的降雨深度不尽相同,在正方形的中间,降雨量最小,也就是说,整个灌溉面积上灌水不是十分均匀。 1、喷灌均匀度 喷灌均匀度表示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它是衡量喷灌灌水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一般常用克里斯琴(christiensen)公式来表示:
)(mnXCu0.1100% 7-1 式中,X——喷灌面积上每一个喷灌强度观侧值与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 n——观测值总数 m——喷灌强度观测值的平均值 Cu——均匀系数,以百分数表示 Cu值越大表示喷洒面积上的水量分布越均匀,Cu值越小表示喷灌越不均匀,对于草坪来讲,一般要求Cu值范围在75%以上。 2、喷灌系统灌水均匀性的测定与度量 在田间等间距布置一定数量的雨量桶(布置方法可参阅相关技术规范),如图7-2所示,喷洒一段时间后,测定每个雨量桶中水量。然后利用公式7-1来计算。 图7-1 4个喷头正方形布置时水量的理论分布
221个雨量桶 第二节 喷头的组合方式与喷灌强度 一、喷头的组合方式 有三种主要的喷头布置方式: 1、正方形: 这种方式中相邻四个喷头组成的四条边距离相等,用于灌溉正方形的区域或有90度角的区域。尽管该方式有时均匀度欠佳,但四周有围栏的地区常使用这种方式。 正方形布置方式灌水覆盖度较差,其原因是因为对角线上两个喷头间距比边线上的要长。当边线上两个喷头间距为喷头的射程时(即50%法),对角线上两个喷头间距则为射程的70%,使得正方形中心喷水量偏少(图7-3)。 在风速小和没风的情况下可以使用55%的间距,有风时建议用更小的间距,
这取决于风的大小,下面给出风速和最大间距的对照表: 灌溉地点的风速(km/h) 使用的最大间距(%直径) 0—— 5 55 6——10 50
水量偏少 图7-3 正方形布置时的水量偏少区域 11——20 45 2、三角形:该模式常用于边界不规则的地区。正三角形布置是指三个相邻喷头之间间距相等。与正方形布置方式相比,三角形布置不存在象正方形布置
中的水量偏少地带。因此工程设计多数使用三角形布置(图7-4)。 图7-4中,S代表喷头间距, RS代表支管间距。在一个正三角形布置时,RS是S的倍。例如喷头间距为24m, 支管间距则为。 可以看出,这种模式没有正方形模式中对角线间距比边线间距大的问题。由于这个原因, 在有风的情况下, 允许喷头之间有更大的间距(如下表): 灌溉地点的风速(km/h) 最大间距(直径的%) 0——5 60 6——11 55 11——20 50 3、矩形: 矩形布置方式具有抗风的优点, 并且适合灌溉有直线边界和角落的地区。其喷头和支管间距如下表: 灌溉地点风速(km/h) 最大间距(直径的%) 0——5 RS=60, S=50 6——11 RS=60, S=45 11——20 RS=60, S=40
图7-4 三角形布置方式 RS 为适应特殊的工程条件,同一地域可以用上述几种模式的组合,例如,如果一块较大绿地中,既有草坪又有树和灌木丛, 就需交错使用不同的模式。遇到
树或灌木丛我们可以交错使用正方形或矩形、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模式,绕过或穿过障碍物后, 其它地方仍可以使用原来的喷头间距模式(图7-5)。 对于曲线边界, 可采用从正方形或矩形模式变到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模式来布置喷头(如图7-6),还可以再变到原来的布置模式。这样既灌溉整个区域,同时避免在曲线边界以内喷头过于集中和灌溉区域超出边界。 二、喷灌强度
喷灌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喷洒在地面上的水深。我们一般考虑的是组合喷灌强度,因为灌溉系统基本上都是由多个喷头组合起来同时工作。组合喷灌强度的计算公式为:
ρ组合(mm/h)=1000q/A 7-2 式中:q为单喷头的流量(m3/h);A为单喷头的有效控制面积(m2)。 对于喷灌强度的要求是,水落到地面后能立即渗入土壤而不出现积水和地面径流,即要求喷头的组合喷灌强度(ρ组合)应小于等于土壤的水入渗率。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ρ允许)的参考值见表7-1: 表7-1 各类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mm/h) 土壤类别 砂土 壤砂土 砂壤土 壤土 粘土 允许喷灌强度 20 15 12 10 8
图7-6 曲线边界喷头布置方式 图7-5 交错型间距布置方式 另外,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随着地形坡度的增加而显着减小。如坡度大于12%时,土壤的允许喷灌强度将降低50%以上。因此,对于地形起伏的工程,在喷头选型时需格外注意。 在地块的边角区域,因喷头往往是半圆或90度而不是全圆喷洒,若选配的喷嘴与地块中间全圆喷洒的喷头相同,则该区域内的喷灌强度势必大大超过地块中间。所以,为保证系统良好的喷洒均匀度,一般安装在边角的喷头须配置比地块中间的喷头小2-3个级别的喷嘴。
第三节 影响喷灌系统均匀性的因素 由于不同的厂家不同型号的喷头的水量分布特性有所差异,对于要求的灌水均匀度,即使射程相同,喷头的间距也可能有所不同。喷头生产厂家在喷头样本中,一般均提供各种喷头的射程,可是如果设计人员对水量分布的影响因素缺乏了解,按照厂家提供的射程来设计喷头间距,将会有可能出错,达不到所要求的均匀度。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确定的能够考虑诸多影响因素的计算喷头间距的公式,这是由于影响喷灌系统均匀性的因素比较复杂,并且有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 图7-7 三角形布置时,风对旋转式喷头水量分布的影响 风速:5英里/时; 风速:0英里/时; 风速:10英里/ 风速:15英里/
风 风
间距为喷洒直径的60% 风 风 风速:5英里/时; 风速:0英里/时; 风速:10英里/ 风速:15英里/
间距为喷洒直径的60% 间距为喷洒直径的55% 间距为喷洒直径的50% 间距为喷洒直径的45% 风速:5英里/时; 风速:0英里/时; 风速:10英里/ 风速:15英里/ 风速:5英里/时; 风速:0英里/时; 风速:10英里/ 风速:15英里/ 间距为喷洒直径的60%
间距为喷洒直径的60% 间距为喷洒直径的55% 间距为喷洒直径的50% 间距为喷洒直径的45% 1、 风对喷灌系统喷洒均匀性的影响 风对单个喷头的水量分布影响很大,因而系统均匀度也将受到显着影响,图7-7表示喷头为三角形布置时的理论分析结果,图中A和B表示当风垂直于支管方向时的情形,A-1,A-2和A-3分别表示风速为5、10和15英里/时的情形,B-1,B-2,B-3表示减小喷头间距后,灌水均匀度得到了改善。C和D表示风平行于支管方向的情况。
2、单个喷头的水量分布和喷头间距对喷灌系统均匀性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喷头,因其水力特性不相同,所要求的喷头间距也不相同。图7-8表示了两种具有不同水量分布的喷头在不同间距时两喷头连线断面处的降雨深度。可以看出对A型喷头,60%直径的间距要优于50%,而对于B型喷头50%直径的间距优于40%的直径间距, 单个喷头的水量分布影响着系统的喷洒均匀度,这就是为什么当采用相同的喷头布置间距时,相同射程喷头而喷头水量分布不同时,田间实测灌水均匀度不同的原因。
喷头 A 喷头 B
喷头间距为喷洒直径的喷头间距为喷洒直径的喷头间距为喷洒直径的
喷头间距为喷洒直径的
A喷头水量分布图 B喷头水量分布图
图7-8 单个喷头水量分布对组合水量分布的影响 因此,单个喷头的水量分布是喷头组合的基础,具有不同水量分布图形的喷头,在相同的组合间距下,其喷洒均匀度不尽相同。单个喷头的水量分布从理论上可以归纳为六种图形,如图7-9,图中SL表示喷头的间距,SM表示支管的间距,图中曲线A、B、C、D、E、F曲线表示当喷头间距SL=(D为喷洒直径)时,支管间距SM变化时的系统均匀系数。从图中可以看出,图形B的水量分布在SM不大于喷洒直径的55%时都近于均匀。对于水量分布图形A和C,间距不大于喷洒直径的65%都相当均匀,超过这一范围,均匀度迅速下降.图形D和E在间距等于喷洒直径的75%和80%时,水量分布相当均匀,但在间距等于喷洒直径的45%-70%时,水量分布发生显着变化。图形F当间距为喷洒直径的50%到接近80%时水量发布不好,只有当间距为喷洒直径的80%-85%时才相当均匀。
中国最庞大的资料库下载 表7-2中列出了图形B和E在不同的SM和SL组合下的组合均匀系数.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组合均匀系数如何随SM和SL变化的。对于图形B来讲,当SL从喷洒直径的5%增加到约60%时,其均匀系数保持常数。然而图形E,当间距SL等于喷洒直径的5%时,均匀系数从SM=时的约97%降低
到SM=时的80%,然后在SM=时又上升到96%。当支管间距SM等于喷洒直径的80%时,均匀系数从SL=时的96%下降到SL=时的68%,然后在SL=为方形布置时又上升到74%,而在SL=为三角形布置时上升到83%。
图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