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头的布置
- 格式:ppt
- 大小:315.00 KB
- 文档页数:19
边墙型喷头布置
根据规范《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第6.1.3.3规定:顶板为水平面的轻危险级、中危险级I级居室和办公室,可采用边墙型喷头。
我查阅了技术措施:上面有两种边墙型喷头
1、标准边墙型喷头,它的最大保护跨度与间距
标准边墙型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与间距
设置场所危险等级轻级中I级
配水支管上的喷头的最大间距 3.60 3.00
单排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3.60 3.00
两排相对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7.20 6.00
注:a 两排相对喷头应交错布置
b 室内跨度大于两排相对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时,应在两排相对喷头中间增设一排喷头。
标准边墙型喷头,它的最大保护跨度与间距
2、边墙型扩展覆盖面喷头的保护面积和间距
轻危险等级中I危险等级
最大保护面积最大间距最大保护面积最大间距
37.2 8.5 37.2 7.3
在设计中应该根据那种喷头设计?在有些设计中(图1)我看到设计师只在卫生间与卧室之间的墙上设置了一个喷头,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考虑它的保护面积和间距呢?。
消防喷淋布置规范是什么
消防喷头现在一般都不不锈钢或黄铜喷头,型号一般是水雾喷头。
消防喷头在热的作用下,按预定的温度范围自行启动,或根据火灾信号由控制设备启动,并按设计的洒水形状和流量洒水灭火的一种喷头。
是喷淋系统的一部分。
消防喷淋头布置规范:
1喷头应布置在顶板或吊顶下易于接触到火灾热气流并有利于均匀布水的位置。
当喷头附近有障碍物时,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或增设补偿喷水强度的喷头。
2直立型、下垂型喷头的布置,包括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距,应根据系统的喷水强度、喷头的流量系数和工作压力确定,并不应大于表7.1.2的规定,且不宜小于2.4m。
3除吊顶型喷头及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
自动喷淋灭火系统的组成部件由水池+阀门+水泵+气压罐控制箱+主干管道(+屋顶水箱)+分支次干管道+信号蝶阀+水流指示器+分支管+喷淋头+排气阀+末端排水装置组成。
消防喷淋系统的设计原则是根据使用场所的面积以及需要消防的对象而决定喷淋头的数量和种类的。
1/ 1。
喷头的布置、安装及验收一、布置1. 直立型、下垂型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直立型、下垂型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的布置,包括同一根配水支管上喷头的间距及相邻配水支管的间距,应根据设置场所的火灾危险等级、洒水喷头类型和工作压力确定,并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且不应小于1.8m。
注:1)设置单排洒水喷头的闭式系统,其洒水喷头间距应按地面不留漏喷空白点确定。
2)严重危险级和仓库危险级场所宜采用流量系数大于80的洒水喷头。
2. 边墙型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注:1)两排相对洒水喷头应交错布置。
2)室内跨度大于两排相对喷头的最大保护跨度时,应在两排相对喷头之间增设一排喷头。
3. 直立型、下垂型扩大覆盖面积喷头直立型、下垂型扩大覆盖面积洒水喷头应采用正方形布置,其布置间距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且不应小于2.4m。
4. 溅水盘和顶板的距离除吊顶型洒水喷头及吊顶下设置的洒水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覆盖面积洒水喷头和扩大覆盖面积洒水喷头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应为75mm~150mm,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在梁或其他障碍物底面下方的平面上布置洒水喷头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同时溅水盘与梁等障碍物底面的垂直距离应为25mm~100mm。
2)当在梁间布置洒水喷头时,洒水喷头与梁的距离应符合规定。
确有困难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550mm。
梁间布置的洒水喷头,溅水盘与顶板距离达到550mm仍不能符合规范规定时,应在梁底面的下方增设洒水喷头。
3)密肋梁板下方的洒水喷头,溅水盘与密肋梁板底面的垂直距离应为25mm~100mm。
4)无吊顶的梁间洒水喷头布置可采用不等距方式,但喷水强度仍应符合相应的要求。
二、安装1. 喷头安装必须在系统试压、冲洗合格后进行。
2. 喷头安装时,不应对喷头进行拆装、改动,并严禁给喷头、隐蔽式喷头的装饰盖板附加任何装饰性涂层。
3. 喷头安装应使用专用扳手,严禁利用喷头的框架施拧;喷头的框架、溅水盘产生变形或释放原件损伤时,应采用规格、型号相同的喷头更换。
喷灌喷头类型及布置原则喷灌喷头是灌溉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种类和布置原则对灌溉效果和用水利用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喷灌喷头的类型和布置原则进行详细介绍。
一、喷灌喷头类型1.旋转式喷头:旋转式喷头具有较大的喷雾范围,喷洒均匀稳定,并且喷灌半径可调。
它适用于大面积广泛覆盖的场地,如草坪、果园等。
2.固定式喷头:固定式喷头的喷洒角度和喷雾半径都是固定的,一般适用于固定面积的灌溉,如花坛、庭院等。
3.链条式喷头:链条式喷头的特点是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喷洒,节约能源和用水,适用于长时间灌溉的场地,如农田等。
4.雾化式喷头:雾化式喷头的喷洒范围很小,但喷洒水雾细密,能够在短时间内满足植物的需水量,适用于花卉、盆栽等需求较高的区域。
5.立柱式喷头:立柱式喷头是一种高度可调的喷头,适用于不同高度植物的灌溉。
以上是常见的喷灌喷头类型,根据具体需求和灌溉区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喷头类型可以提高灌溉效果和用水利用率。
二、喷灌喷头布置原则1.灌水均匀原则:喷灌喷头的布置应保证灌水均匀,防止灌溉盲区和漏灌区的出现。
通常采用喷头间距相等或根据灌溉需求调整间距的方法来实现均匀灌水。
2.喷头间的重叠度:喷头间的重叠度是指喷头覆盖的范围有重叠部分,这样可以保证喷水的均匀和完整。
重叠度的大小根据水源的供应能力和灌溉需水量进行调整,一般建议重叠度不小于30%。
3.喷头安装位置的利用率:喷头的安装位置应尽量利用好,以避免喷洒范围重叠或漏灌的情况。
根据喷头类型和灌溉区域的特点,合理安排喷头的位置,可以提高喷水的利用率和灌溉效果。
4.考虑灌溉需求的变化:喷灌喷头的布置应考虑到灌溉需求的变化,特别是对于长时间灌溉的场地。
根据作物或植物的生长周期和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调整喷头的布置位置和灌水强度,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水量。
5.喷头维护和保养:喷灌喷头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维护和保养,以保证喷头的正常工作和灌溉效果。
对于固定式喷头,应定期清理喷嘴,防止堵塞;对于旋转式喷头,应检查旋转装置的灵活性和喷水均匀性,保证喷水效果。
自动喷头布置原则与要求喷头布置合理布置喷头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安全与经济的关键。
《喷规》比较强调的是作用面积内的喷水强度和喷水的均匀性及喷头的适时开放。
对于每个喷头的半径,一是和生产厂家的产品及其技术参数有关,二是和喷头所在位置的水压有关,三是和喷砂的布置位置有关(结构柱网和各种障碍物的影响)。
《喷规》规定的喷头间距只是一个"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喷水强度和喷水的均匀性及适时开放。
1.1喷头布置原则与要求(1)满足作用面积内的喷水强度、喷水的均匀性及喷头的适时开放(喷头的受热条件和开放时间);(2)喷头在喷水半径内灵活布置,不出现未被覆盖的空白,也不出现过多的重要覆盖面积;(3)保证喷湿墙根及一定范围内的墙面;(4)喷间之间不应互相影响;(5)按规范和实际处理障碍物的遮挡,并积极与相关专业协调;(6)应满足其它相关规范对喷头布置的要求;(7)考虑火灾时烟羽流对喷头动作的影响;(8)结合实际,全面分析相关规范,吃准吃深规范中的字眼,综合考虑。
1.2喷水半径与喷头布置喷水半径是喷头布置的主要依据,它代表一个经济数值,在喷头工作时不致出现未被覆盖的空白,也不出现过多的重要覆盖面积。
它与危险等级的喷水强度、喷头特性和工作压力有关。
工程设计中喷头布置视建筑平面,在喷水半径范围内,可灵活采用正方形、矩形或平形四边形。
喷水半径不同于喷头的计算半径,它是在计算半径的基础上,考虑喷水强度、喷水均匀性、喷头受热条件与适时开放,根据规范的规定而得出的数值。
具体见表1:由于喷头的布置受其它因素影响较大,实际上常常出现喷头不能按一个固定的距离来布置,别说同一建筑中往往不会按一个间距布,就是同一层、同一防火分区也常常如此。
此外,作为土建设计,不同于装修设计,需要给二次装修留下有余地,喷头间距不宜按规范规定的最大距离要求设置,而且实际上这么做也不易达到规范要求的喷水强度和喷水的均匀性。
设计时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设计选定的喷水强度、喷头的流量系数、工作压力确定,并考虑喷头的受热条件和开放时间,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喷头强度条件下,按喷头的实际工作压力,结合建筑分隔与结构柱网灵活布置。
消火栓系统喷头选用与布置规范消火栓系统是建筑物中常见的消防设施之一,对于人员安全和财产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在消火栓系统中,喷头的选用与布置规范是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和高效灭火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介绍消火栓系统喷头选用与布置的规范。
一、喷头选用规范1. 喷头类型的选择消火栓系统中常见的喷头类型包括立式喷头、壁挂喷头和顶棚喷头等。
根据不同场所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喷头类型十分重要。
- 立式喷头适用于垂直向上喷射水流,适合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中使用,如地下室或仓库等。
- 壁挂喷头适用于喷射水流到达一定范围,广泛应用于厂房、商场等大面积场所。
- 顶棚喷头适用于将水流均匀喷洒在较大范围内,常见于公共场所、酒店等。
2. 喷头材质的选择消火栓系统中的喷头材质应具有耐腐蚀、耐高温和耐压等特性,以确保其在灭火过程中的正常运行。
常见的喷头材质包括不锈钢、黄铜和铸铁等。
不锈钢材质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适用于潮湿环境或者腐蚀性气体较多的场所;黄铜材质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耐压性,适用于一般建筑物;铸铁材质具有很高的耐压性,适用于特殊环境或需要更高水压的场所。
3. 喷头流量的选择喷头的流量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面积来确定,以保证消防水源能够迅速供应并满足灭火需求。
一般情况下,在住宅区或商业建筑中,每个喷头的流量可选择在40-60升/分钟;在工业厂房或高层建筑中,每个喷头的流量可选择在60-100升/分钟。
二、喷头布置规范1. 喷头根据布置间距确定喷头的合理布置间距是保证消火栓系统灭火效果的重要因素。
布置间距过大可能导致灭火效果不理想,布置间距过小则会增加系统的成本和维护工作。
一般情况下,消火栓系统中喷头的布置间距应符合以下规范:在住宅区或商业建筑中,相邻喷头之间的间距不应超过10米;对于工业厂房或高层建筑,喷头之间的间距应控制在8米以内。
2. 喷头的布置高度喷头的布置高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消防要求来确定。
- 在住宅区或商业建筑中,喷头的布置高度一般为2.5-3米,以便人员容易使用。
消防喷头安装规范消防喷头安装规范是消防工程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消防系统的灭火效果和安全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消防喷头的安装规范。
首先,消防喷头的安装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比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等。
这些法规和标准主要对消防喷头的位置、高度、数量和分布进行了明确规定。
其次,消防喷头的位置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域的正上方或者靠近易燃易爆物品的边缘位置,以及其他可能引发火灾的区域。
在室内布置时,一般应布置在室内吊顶的下方,并保持与吊顶的间距符合标准要求。
消防喷头的安装高度应根据房间的高度来确定。
根据相关标准,它可以设置在房间的最低点,也可以设置在房间的保护面积的重点位置,但是不得低于50cm以上。
如果是在地下室等特殊场所的消防喷头,应按照标准要求设置在地板以上。
消防喷头数量和布局要根据房间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一般应保证整个房间的有效覆盖。
在大型公共场所,如商场、展览馆等,还需要根据人流密度和安全要求确定消防喷头的密度和间距,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灭火。
在消防喷头的布置上,应避免其被建筑物的隔热层、装修层等物体阻挡,以确保喷水能够尽快达到火灾现场,并保证其灭火能力。
此外,对于易受热影响的液压式喷头,还需要注意离热源的距离和防护措施,避免热膨胀导致误喷。
此外,在消防喷头的安装中,还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确保喷头与管道的连接牢固,不得有泄漏现象;其次,要定期检查消防喷头的功能性能和清洁度,并进行必要的维护和更换工作;最后,要留有足够的工作空间,便于维护和更换消防喷头。
综上所述,消防喷头的安装规范是确保消防系统正常工作和有效灭火的重要保障措施。
消防工程设计者和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进行设计和安装,以确保消防喷头能够正确、迅速地响应火灾,并发挥其最大的灭火效果。
消火栓系统的喷头排列与布置原则消防安全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
消火栓系统作为一种常见的灭火设备,其喷头的排列与布置对其有效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消火栓系统喷头排列与布置的原则。
一、消火栓喷头排列原则1. 所有喷头可靠接近:消火栓的设计需要保证所有喷头都能够迅速接近火灾区域,以便及时进行灭火。
在排列喷头时,应避免设置有障碍物或者狭窄空间,以确保消防人员和设备能够迅速进入并使用。
2. 系统喷头均匀分布:喷头的均匀分布可以确保消火栓系统能够覆盖整个区域,并提供全方位的喷水能力。
合理的排列方式是在被保护区域内按照一定间隔进行排列,避免出现重叠或者缺失区域。
3. 喷头之间保持合适距离:消防喷头之间的距离需要适当安排,既不能过近造成喷水干扰,也不能过远导致灭火效果不佳。
通常,喷头之间的间距应根据消火栓系统的设计压力和泵量来确定,以确保喷水能够均匀喷洒到火灾区域。
二、消火栓喷头布置原则1. 喷头覆盖主要火灾危险区域:消火栓的喷头布置应根据火灾的特点和可能发生的区域而定。
在建筑物内,应首先考虑布置在易燃物贮存区域、电器设备房间、锅炉房等容易发生火灾的区域。
同时,还要考虑布置在建筑物的出口、通道和逃生通道附近,以确保人员的安全撤离。
2. 充分覆盖楼层和区域:消火栓喷头的布置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覆盖每个楼层和区域。
例如,高楼建筑的每个楼层都应设置相应的消火栓,保证消防设备能够快速到达并进行灭火。
3. 合理布置喷水方向:消火栓的喷水方向需要合理布置,以最大程度地抑制火势的蔓延并降低火灾的后果。
一般情况下,喷头的布置应覆盖易燃物贮存区域,以及火势蔓延的可能路径。
此外,喷头还应尽可能排布在远离人员逃生路径的位置,以免干扰人员的疏散。
总结:消火栓喷头的排列与布置原则对消火栓系统的有效性和灭火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排列原则包括喷头的可靠接近、均匀分布和合适的间距;布置原则则需要根据火灾的特点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覆盖火灾危险区域,充分覆盖楼层和区域,并合理布置喷水方向。
喷头布置总结引言喷头布置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喷涂系统的稳定性、喷涂质量以及生产效率。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对喷头布置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喷头布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布置。
1. 喷头布置的背景喷头布置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喷涂物质能够均匀地覆盖到目标物体的表面,并且保证喷涂过程的稳定性。
在实际应用中,喷头布置通常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喷涂物质的性质和要求•目标物体的形状和尺寸•喷涂系统的设计和限制•工作环境和安全要求了解这些因素并对其进行合理考虑是进行喷头布置的基础。
2. 喷头布置的原则在进行喷头布置时,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2.1 均匀覆盖原则喷涂物质应当能够均匀地覆盖到目标物体的表面。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合理选择喷头数量和布置位置,以覆盖整个目标物体的表面。
•调整喷头的喷涂角度和喷涂压力,以确保喷涂物质能够均匀地喷洒。
2.2 高效生产原则喷头布置应当能够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合理利用喷头间距和布置位置,以最大化喷涂覆盖面积。
•使用自动化控制系统,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
2.3 安全可靠原则喷头布置应当符合安全和可靠性要求。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避免布置喷头在易燃和易爆物质附近。
•定期检查和维护喷头,以确保其正常工作。
•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喷头的意外伤害。
3. 常见布置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喷头布置方式:3.1 单行布置单行布置是指将多个喷头按照一条直线进行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较狭长的目标物体,可以通过调整喷头的喷涂角度和喷涂压力来实现均匀喷涂。
3.2 矩形布置矩形布置是指将多个喷头按照一个矩形或正方形进行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较大的目标物体,可以通过增加喷头的数量和优化布置位置来实现均匀喷涂。
3.3 环形布置环形布置是指将多个喷头围绕目标物体进行环形布置。
这种布置方式适用于圆柱形或球形的目标物体,可以通过调整喷头的喷涂角度和喷涂压力来实现均匀喷涂。
7.1.3 除吊顶型喷头及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真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75mm,不应大于150mm。
1. 当在梁或其他障碍物底面下方的平面上布置喷头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同进溅水盘与梁竺障碍物底面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m,不应大于100mm。
2. 当在梁间布置喷头时,应符合:7.2.1;确有困难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大于550mm。
梁间布置的喷头,喷头溅水盘与顶板距离达到550mm仍不能符合7.2.1时,应在梁底面的下方增设喷头。
3. 密肋梁板下方的喷头,溅水盘与密肋梁板底面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m,不应大于100mm。
4.净空高度不超过8m的场所中,间距不超过4×4(m)布置的十字梁,可在梁间布置1只喷头,但喷水强度仍应符合表
5.0.1规定
表5.0.1 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系统设计参数
注: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工作压力不应低于0.05MPa。
喷头间距某地下车库柱间距7.80mx8.40m,“井”字梁结构。
自喷系统按中危险II级,设计喷水强度8L/min.㎡,喷头安装在“井”字梁中间,共9个喷头,如图一。
由于喷头间距远小于规范规定的数据,易于满足喷水强度的要求,为满足布水均匀的要求,应控制喷头的工作压力(如0.05MPa),适当增加支管管径(如统一采用DN40),适当减少干管管径(如管径不超过DN100);也可以采用小口径喷头。
以上均要经过水力计算确定管径、水泵扬程和设计流量。
上述设计,由于喷头布置较密,势必增加工程造价,可建议结构改为“十”字梁,在梁中间安装4个喷头,如图二。
图中喷头间距超过了规范规定的数据,可以通过增大喷头的工作压力增加喷头的出水量;也可以采用大口径喷头增加喷头的出水量。
图一图二喷头间距适当突破《喷规》7.1.2条的规定应该是可行的。
首先,7.1.2 条本身就强调喷头布置得间距,应根据系统的喷水强度、喷头的流量系数和工作压力确定。
至于表7.1.2的喷头间距规定,参考条文说明,得知是以标准喷头K=80,在标准工作压力P=0.10MPa时计算出喷头流量,再根据不同危险等级对应不同喷水强度,从而算出喷头的保护面积再确定正方形或长方形布置间距的。
其次,《喷规》7.1.3条第4款即是对7.1.2条的突破的例子:“净空高度不超过8m的场所中,间距不超过4×4(m)布置的十字梁,可在梁间布置1只喷头,但喷水强度仍应符合表5.0.1的规定。
”因此,我们针对某些特殊尺寸房间如 4.2mx5.5m或柱间距7.8mx8.4m的喷头布置,可通过加大喷头K值或增加喷头压力来满足喷水强度要求,而不一定受表7.1.2的的限制。
如4.2x5.5 房间我们可以布置2个喷头,而不是照表7.1.2规定布置4个喷头。
毕竟不同压力不同K值下喷头的喷水流量不同,针对不同喷水强度按不同方法布置喷头的保护半径也不同。
当然,本人并非说通过加大K值或喷头压力来满足喷水强度要求后喷头保护半径就可以无限放大,只是说稍超出喷规表规定的可以尝试。
格栅吊顶喷头设置规范格栅吊顶喷头设置是指对于格栅吊顶中的喷头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设置,以保证空气流通、温度均匀和舒适度的要求。
下面是格栅吊顶喷头设置的一些建议规范。
1. 喷头布局合理。
格栅吊顶的喷头应该均匀布置,确保整个空间内的空气流通均匀。
布局时要特别注意面积较大的房间,需要增加喷头数量来保证流通效果。
2. 喷头位置合适。
喷头应该放置在较高的位置,通常为吊顶下方或墙面上方;同时也要避免喷头直接面对人体,防止破坏舒适度。
3. 喷头喷射角度合理。
喷头喷射角度一般应该垂直于吊顶面,这样可以使空气流通更为均匀。
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将喷头角度调整为与吊顶面夹角小于30度。
4. 喷头喷射速度适中。
喷头的喷射速度应该适中,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
过大的喷射速度会造成湿度不均匀,过小的喷射速度则无法达到预期的通风效果。
5. 喷头喷射范围合适。
喷头的喷射范围应该覆盖整个房间,避免漏风或者重复喷射。
喷头之间的距离应该适中,一般为1.2-1.5米。
6. 喷头型号选择正确。
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喷头型号,考虑空气流通量、喷射角度和喷射范围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小型房间可选择喷头型号为0.2-0.4,中型房间可选择喷头型号为0.5-0.8,大型房间可选择喷头型号为1.0-1.5。
7. 喷头维护保养。
定期清洗和检查喷头,确保喷孔畅通,防止堵塞。
同时也要定期检查阀门和连接管道,确保正常工作。
8. 喷头控制方式合理。
喷头的控制方式可以选择手动调节或自动控制。
手动调节的喷头要设置在易操作的位置,方便调整。
自动控制的喷头可以根据温度和湿度等参数进行调节,提高舒适度。
总之,格栅吊顶喷头的设置应该充分考虑空气流通、温度均衡和舒适度等因素,合理布局、合适位置、适当角度、适中速度、合适范围、正确型号、定期维护和合理控制,才能实现良好的通风效果,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提高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水平。
第七章 喷头的组合与布置如前所述,单喷头水量分布是分布不均的,在灌溉较大的面积单靠一个喷头是不行的,系统设计时需要经过分析单个喷头的水量分布,通过喷头组合,获得一定的水量重叠,才能满足植物需求和提高水利用效率。
第一节 喷灌系统的灌水均匀性图7-1表示4个喷头以喷头射程为间距、正方形布置时理论上的水量分布,图中的数据为无风条件下221个位置处的降雨深度。
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位置的降雨深度不尽相同,在正方形的中间,降雨量最小,也就是说,整个灌溉面积上灌水不是十分均匀。
1、喷灌均匀度喷灌均匀度表示喷灌面积上水量分布的均匀程度,它是衡量喷灌灌水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一般常用克里斯琴(christiensen)公式来表示:)(mn X Cu ∑-=0.1100% 7-1式中,X ——喷灌面积上每一个喷灌强度观侧值与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
n ——观测值总数m ——喷灌强度观测值的平均值Cu ——均匀系数,以百分数表示Cu 值越大表示喷洒面积上的水量分布越均匀,Cu 值越小表示喷灌越不均匀,对于草坪来讲,一般要求Cu 值范围在75%以上。
2、喷灌系统灌水均匀性的测定与度量在田间等间距布置一定数量的雨量桶(布置方法可参阅相关技术规范),如图7-2所示,喷洒一段时间后,测定每个雨量桶中水量。
然后利用公式7-1来计算。
221个雨量桶图7-1 4个喷头正方形布置时水量的理论分布第二节喷头的组合方式与喷灌强度一、喷头的组合方式有三种主要的喷头布置方式:1、正方形:这种方式中相邻四个喷头组成的四条边距离相等,用于灌溉正方形的区域或有90度角的区域。
尽管该方式有时均匀度欠佳,但四周有围栏的地区常使用这种方式。
正方形布置方式灌水覆盖度较差,其原因是因为对角线上两个喷头间距比边线上的要长。
当边线上两个喷头间距为喷头的射程时(即50%法),对角线上两个喷头间距则为射程的70%,使得正方形中心喷水量偏少(图7-3)。
在风速小和没风的情况下可以使用55%的间距,有风时建议用更小的间距,水量偏少图7-3 正方形布置时的水量偏少区域这取决于风的大小,下面给出风速和最大间距的对照表:灌溉地点的风速(km/h)使用的最大间距(%直径) 0—— 5 556——10 5011——20 45RS图7-4 三角形布置方式2、三角形:该模式常用于边界不规则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