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怎样的设计研究_读李立新教授新著_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_
- 格式:pdf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3
本期名家 205美术与设计 | FINE ARTS & DESIGN 2020_06刘伟冬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读李立新的画李立新是一位艺术史家,但他更是一位纯粹的画家。
在李立新的绘画中,我们可以为一系列诸如“抽象”“构成”“平面性”“装饰味”的词汇找到教科书般的解读,或者说李立新的绘画正是这种范式最典型的注释式表达。
他以构成关系的自然生成统领着其它要素与手法,几乎所有的画面都巧妙地将造型、构图与构成融汇得天衣无缝。
李立新常常会将画面的主角——建筑体压缩为浅浮雕似的扁平状,它们在画面上收敛起了成角的透视变化,几乎没有了灭点,尽可能在或水平或垂直的线性中变得朴实单纯。
而它们的丰富性则又是在将空间拉得极开的疏密关系的对比中得以充分彰显:近景大色块的墙体(几乎没有中景)压制着远景中层层叠叠小色块的墙面,房顶、门窗、烟囱作为活跃的因素在画面中穿插跑动。
如果说构图仍是自然面貌与客观物象的一种归纳与概括的话,那么李立新画面中明显的构成感则具有抽象处理的主观性,是意识与画面的元素的重构,它通过剪裁与缝合控制着片断间的秩序,但又绝非简单的几何化与符号化,我们会感受到这种眼光与思绪在画家与画面之间或隐或现。
在我看来也许这些看上去以没有技巧的技巧呈现的画面——并没有复杂笔墨处理与肌理经营的画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为了突出一种构成感,是想让构成图式与形式意味得以彰显而采取的策略与手段。
单纯而不单薄,简洁而又耐看,或许正是这种构成感的过滤与经营成就了李立新作品的厚度。
从创作过程来看,李立新的画风有一种速写似的畅达和爽利,一气呵成,一挥而就,在轻快间没有一丝的犹豫与纠缠,它使人在形式的张力之中产生视觉的快意。
他用秩序把握着冲动,用单纯平衡着多姿多彩的素材与视觉元素。
画家划出的线条轻巧却略带锋利,疾速而显得不过于经意,没有顿挫,没有转折,有一种自由的灵性,它们或多或少会使人联想到林风眠画中的极为流畅的线迹。
而李立新绘画的色调总是在一种半透明性中映现,不求厚重,也不求太多的变化,但它们却是图式构成的重要元素。
如何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在进行科学研究设计时,一个良好的研究设计是确保研究结果准确、可靠且有意义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的研究设计,以确保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一、确定研究目标在进行研究设计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
明确研究的目标有助于确定研究的重点和范围,并为后续的研究设计提供指导。
二、回顾相关文献在进行研究设计之前,需要对相关领域的文献进行回顾,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借鉴,避免重复已有的研究,同时也可以发现研究领域的知识空白,为后续的研究设计提供依据。
三、制定研究问题和假设在进行研究设计时,需要明确研究的问题和研究的假设。
研究问题是研究的核心问题,而研究假设是对研究问题的假设性回答。
制定明确的研究问题和假设有助于研究的方向和方法的确定。
四、选择研究方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是确保研究结果可靠和有效的关键。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质性研究、实验研究等。
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需要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可靠性和效度,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五、设计研究方案在选择研究方法之后,需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的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样本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并且要考虑到统计学上的可靠性。
数据收集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要根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得出有意义的研究结论。
六、实施研究设计完成后,需要按照研究方案进行研究的实施。
在实施研究时,需要遵循科学的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的严谨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还需要注意事项的记录和数据的整理,以备后续分析和解读。
七、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并解读研究结果。
数据分析需要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在结果解读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相关文献,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讨论,以揭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八、总结和讨论在分析和解读结果之后,需要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和讨论。
艺术设计学专业推荐阅读书目一、经典著作[一年级]《考工记注释》,张道一著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
《天工开物译注》(明)宋应星著,潘吉星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中国设计艺术史论》,李立新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美在民间》,张道一,廉晓春著,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版。
《美术长短录》,张道一著,山东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民俗与民间美术》,陈瑞林编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美术史》,王逊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绘画史》,王伯敏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版。
《艺术:让人成为人》,(美)加纳罗、阿特休勒著,舒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艺术概论》,王宏建著,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版。
《艺术哲学》,(法)丹纳著,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艺术与视知觉》,(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版。
《艺术形态学》,(俄)莫卡冈,学林出版社2008年版。
《美学三书》,李泽厚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
《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美学概论》,王朝闻著,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
《美学原理》,杨辛、甘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原始文化研究一一对审美发生问题的思考》,朱狄著,三联书店1988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审美文化史》(四卷本),陈炎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
《中国哲学史》,冯友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下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古代社会》,(美)摩尔根著,杨东莼、马雍、马巨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年版。
《论语》《老子》《文心雕龙》《理想国》《红楼梦》《荷马史诗》《渴望生活》《昆虫的故事》《时间简史》《百年孤独》《小王子》《文化苦旅》《人间词话》[二年级]《现代设计艺术史》,董占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浅析设计艺术学研究中的控制论方法作者:刘少勇庞守贵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15期摘要运用控制论的原理和观点对设计艺术学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根据那个不可控制变量从过去到现在的信息来适当地确定可以调节的变量的最优值,以实现对于我们最为合适、最有利的状态。
本文是关于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论的探索。
其意在通过对控制论原理,以及控制论在设计艺术学中的运用研究,为设计艺术学研究引入新的可行性方法论。
关键词控制论设计艺术学最优值可行性方法论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1控制论的阐释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
关于它的奠基性著作是由美国人诺伯特·维纳编著的。
维纳把控制论定义为一门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科学,即一门同时适用于生命现象与非生命现象的科学。
控制论中的“控制”具体来说,是控制动态系统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
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今天,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信息传递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而控制必须靠信息反馈来实现。
信息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通俗地说,在一个超稳定的系统内,施控系统把信息发送给被控系统,被控系统输出信息反馈给施控系统。
施控系统对反馈回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理,并与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进行比较,继而调整控制信息,最后,再向被控系统输入经过加工、整理后的新的信息。
如此反复,逐步缩小与目标的差距,最终达到预期的目的。
2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控制体系方法设计艺术学研究中的控制工作,是一个复杂过程,它是众多研究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但它的实质和控制论中的“控制”一样,也是信息传输和信息反馈。
从控制工作的信息传输和反馈过程可见,设计艺术学研究中的控制工作与控制论中的“控制”在概念上有相似之处:(1)传输和反馈的基本过程是相似的。
无论是设计艺术学研究控制工作还是控制论中“控制”,它们都要先确定一个标准,其次要通过这个标准去衡量成效这个过程在信息反馈完成后去实现,再次,如果出现误差,则需要采取纠正措施,使误差保持在技术达到的最小值。
十年历程十年跨越: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举行建所十周年座谈会十年风雨历程"十年并肩携手"十年奋斗发展"十年传承跨越,成就了建所十年的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
2014年6月19日上午在校逸夫图书馆会议室,艺术学研究所全体师生员工和校内外各位来宾欢聚一堂,举行座谈会"共同回顾艺术学研究所的发展历程,展望新的发展愿景#出席座谈会的有校党委书记管向群、院长刘伟冬,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翟天灵,副院长何晓佑、俞锋,学校老领导冯健亲、米如群。
我校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仲呈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凌继尧,艺术学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科评议组成员黄惇,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育部艺术学理论类专业教指委委员王廷信,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教授童强"我校居其宏、庄元教授"科研处处长李立新,校图书馆馆长沈义贞,人文学院副院长董峰,人文学院院长助理孔庆茂,文化产业学院副院长王晨,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兼任教师等。
艺术学研究所建所十周年座谈会会场s B d y o faH座谈会开始前,全体出席座谈会的校内外各位来宾和艺术学研究所师生在侨福园广场合影留念。
座谈会开始,发布《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所十年纪事》文册,并播放了艺术学研究所十年发展历程的剪影短片,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艺术学研究所十年发展概况。
艺术学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6月18日,十年探索与追寻,十年成长与进步,艺术学研究所走过了十年的发展岁月。
从刚开始只有四人建制,仅招收8名硕士研究生的小单位,发展成为今天拥有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被遴选为江苏省“十二五”新增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基地。
在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全国排名第十,并在2013年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学科中期检查中获“良好”等级。
《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作者:李立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1月出版,全书422页。
作者简介:李立新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现为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艺术学。
承担的研究课题主要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工业艺术学》、江苏省社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江苏省教委文科项目《江南彩衣堂装饰艺术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设计价值论》等。
著述代表作有:《中国设计艺术史论》(2004年天津人民出版社)、《设计概论》(2004年重庆大学出版社)、《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四卷(2004—2009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副主编)、《探寻设计艺术的真相》(2008年中国电力出版社)等。
在《文艺研究》、《装饰》、《中国美术研究》、《美学与艺术学研究》、《艺术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
学研有法——《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序一张道一小时候在农村赶集,最喜欢钻在人群中看变戏法。
开场之前,一个老者总是敲着锣不停地转圈,口中念念有词,说是:“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有钱的赏钱,没钱的捧场。
”当时还不理解全部内容,只是急着看他变出什么来。
我问大人,他为什么老讲话,又不懂什么是“门道”、“捧场”。
回答说这是江湖礼节,防备有人“砸场子”;又说“门道”就是“关子”,并不是真的会变。
可怜求学之难,那么,什么叫“关子”和“砸场子”呢?于是,大人不耐烦了……长大之后,也就晓得“门道”和“关子”,并且是“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才知道各行各业都有门道。
门道也就是方法,方法也就是“术”。
不学无术是什么也干不成的。
军事家思谋张略与战术,美术家强调构思与构图,如果比较两者的关系,前者是目的,后者便是达到目的的方法。
古人造字,思想非常活跃,繁体汉字的术字外边有一个“行”(術),说是村中的一条小路,使行人走的方便,由方便引申而为方法,无路可走就不方便了。
探究设计艺术学的研究方法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是设计艺术学中最关键的研究内容之一。
在设计艺术学的研究中,常采用综述、案例和实验等方法,来探究问题并得出结论。
综述是一种对先前工作的总结和汇总,在设计艺术学中,通过综述可以了解已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指导。
案例研究是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某些事例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相似问题的比较,得到一般性结论的一种方法。
在设计艺术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些设计案例的分析,进一步了解设计艺术的应用和创新。
实验研究是通过系统的观察、测量和操纵来验证或证伪某一种关系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设计艺术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探究设计作品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等内容。
除了以上三种方法,还有课程、访谈、群体讨论等方法。
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可以使研究结论更加全面和可靠。
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出有价值的设计艺术学研究结果。
艺术设计研究方法引言艺术设计研究方法是艺术设计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艺术设计的研究方法对于艺术设计师的创作过程和思维方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艺术设计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研究方法的重要性艺术设计研究方法对于提高艺术设计的质量和创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系统的研究方法,艺术设计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创作风格和优势,并且可以找到更加有效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方式。
研究方法还可以帮助艺术设计师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作品的内涵,从而更好地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常见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在艺术设计研究中,常常使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和技术:1.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已有的相关文献来获得有关研究主题的深入了解。
艺术设计师可以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分析,了解到其他研究者在相同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从而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
2.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获得关于研究主题的信息和数据。
艺术设计师可以通过实验设计来验证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想法,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并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作品。
3. 访谈和调查访谈和调查是艺术设计师获取观众或潜在用户反馈和意见的重要方法。
通过与观众或用户的交流,艺术设计师可以了解到他们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并提高作品的质量。
4. 观察和分析观察和分析是对艺术设计作品进行深入研究的一种方法。
艺术设计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作品的形、色、线以及其他元素,来获得对作品内涵和表达方式的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研究方法的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些研究方法在艺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案例:1. 样本调查艺术设计师可以通过对一定数量的观众进行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他们对作品的喜好和看法。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艺术设计师可以找到符合观众期望的设计方向,并且可以进一步优化自己的作品。
2. 艺术家访谈艺术设计师可以与其他成功的艺术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方法。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艺术设计师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从而在自己的设计中融入更多创新的元素。
李立新老师设计研究方法
李立新老师是一位资深的设计师和教育家,他在设计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
他的设计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立足实际问题。
李立新老师认为,设计研究的出发点应该是
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假设或学术探讨。
只有深入实际问题,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2. 融合理论与实践。
李立新老师认为,设计研究需要融合理论
和实践,才能得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
因此,他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结合实际案例,运用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多元化研究方法。
李立新老师认为,设计研究需要采用多样
化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实验、观察、访谈等,以全面掌握问题的本质和实际情况。
4. 团队合作。
李立新老师注重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设计研究
中与其他学生、教师、企业等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实用性。
李立新老师的设计研究方法,不仅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而且强调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面、严谨、实用的研究方法。
- 1 -。
CHINESE DESIGN NEEDS TO HAVE ITS OWN LANGUAGE ——LI LIXIN ON "DESIGN AND CULTURE"中国设计需要有自己的语言——李立新谈“设计与文化”李立新,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与设计》版常务副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设计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设计史、设计方法论、设计价值论和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出版专著6部,其中《中国设计艺术史论》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设计价值论》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主编《造物》丛刊等5种。
设计转型是设计价值的转型,在百年设计转型中,中国传统的设计价值系统在西方设计文化的冲撞下彻底瓦解了,而中国自身的新的设计价值观及系统尚未建立,处在西方现代设计价值的支配下。
“在国际设计舞台的喧嚣中,独独缺少中国的声音,中国设计患了‘失语症。
’”李立新把中国设计产生自己的语言的希望寄托在设计实践上。
“先由设计家在设计实践中有所突破,然后才能从理论上给予归纳总结。
我想这个设计的语言并不是过去那种传统语言,应该是结合着现代的,融进了西方的,又立足于中国自己的文化。
”李立新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编辑_Edit_ 李杰 李叶并不能让“设计的价值观”完全一致,人类的文化与生活不可能一体化,总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呈现。
中国正经历着各种转型,社会、经济、文化等,我个人认为,所有的转型都是价值的转型,只有当价值系统更新了,转型才真正成功了。
社会转型是社会价值的转型,在社会转型中摧毁了旧有的价值观,以新的社会价值系统的建立标志其转型的完成。
设计转型是设计价值的转型,在百年设计转型中,中国传统的设计价值系统在西方设计文化的冲撞下彻底瓦解了,而中国自身的新的设计价值观及系统尚未建立。
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对于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成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进行研究前,我们需要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研究对象和目的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研究问题。
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设计。
如果研究目的是了解某个现象,那么可以采用观察法进行研究;如果研究目的是探讨某种现象的原因和影响,那么可以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
其次,我们需要考虑研究的时间和实际条件。
有些研究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和大量的人力物力,有些研究可能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
所以在选择研究方法和设计时,需要根据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
如果时间有限、资源有限,可以选择采用问卷调查或实地访谈等方法进行研究,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此外,研究者的个人能力和经验也是选择研究方法和设计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对研究者的要求不同,需要不同的技能和知识。
如果研究者擅长数理统计方法,那么可以选择采用定量研究方法进行研究;如果研究者擅长深入访谈和分析文字材料,那么可以选择采用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此外,在选择研究方法和设计时,需要参考已有的研究文献和方法论。
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指导。
可以通过文献综述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来了解相关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设计,从而决定是否适合自己的研究。
最后,研究方法和设计的选择需要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研究的可行性指的是研究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和完成,包括时间、经费、数据采集等方面的可行性。
研究的可靠性指的是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可以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设计对于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成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选择方法和设计时,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考虑时间和实际条件、综合考虑研究者的能力和经验、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论,以及考虑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设计研究方法
首先,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的设计问题和目标来
确定。
在确定设计研究方法之前,设计人员需要对设计问题进行充
分的分析和理解,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只有在对设计问题有了
清晰的认识之后,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来解决问题。
其次,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选择设计研究方法时,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研究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等资源,以及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只有在资源充
足的情况下,才能够选择较为复杂和深入的研究方法;而在资源有
限的情况下,需要选择简单和高效的研究方法来解决设计问题。
此外,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到研究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在选择设计研究方法时,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研究结果的实际
应用和创新性。
只有在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才能
够真正地解决设计问题并取得设计的成功。
最后,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还应该考虑到研究的可验证性和可
重复性。
在选择设计研究方法时,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到研究结果的
可验证性和可重复性。
只有当研究结果能够被他人验证和重复,才能够获得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总之,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应该是有针对性、可行性、实用性和可验证性的。
只有在考虑到以上几个方面之后,才能够选择适合的设计研究方法来解决设计问题,并最终取得设计的成功。
希望设计人员能够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根据具体的设计问题和要求,合理地选择和运用设计研究方法,从而取得更好的设计效果。
我们需要怎样的设计发表时间:2009-03-27T17:05:56.357Z 来源:《魅力中国》作者:魏范娇[导读] 工业设计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化的活动,它立足于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2-091-01摘要:在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设计的,任何设计的形成均应以人为基本出发点。
不管何种风格的设计,只要是满足人们需求的,便可称为好的设计。
关键词:人性化;需要;风格化工业设计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化的活动,它立足于解决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问题的解决过程及由此而引发的情感共鸣造就了设计的魅力。
我们经常会讨论这样的问题,到底怎样才算一个成功的设计呢?是要注重功能还是注重外观的创新性?是注重经济成本还是艺术美呢?真正意义上的产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而设计的,通俗地说人们需要的设计就是好的设计。
一、外观造型设计需遵守产品的易用性法则设计的本质通过造型来具体实现,造型中需要体现出人性化的光辉。
产品的外观造型设计需遵守产品的易用性法则,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消费者使用时候的方便与舒适度,使消费者能够对产品进行简单友好的使用。
在设计中,外观的创新与美学是必须要有的,但设计绝不可为了追求形式美而忽略了功能。
有一个典型的例子,著名的罗维设计师曾将美国流线型风格应用到了冰箱上,把顶部设计成弧形,但这个设计却遭到很多家庭主妇们的抱怨:这种顶部连个鸡蛋都放不住!可见外形的创新设计必须建立在功能的基础上,脱离了人们的需要,只能是一个失败的设计。
再举一个简单例子,高脚杯是许多高级场合必需的道具,杯身设计的发展过程除了高矮胖瘦的变化,造型基本没有意义上的改变。
眼前这款高脚杯却打破了设计的惯例,设计用一种别致的方式将含蓄保留了下来——存在杯底的美酒,我们可以优雅的将它喝掉,而不必要去仰起脖子。
设计中加入温馨的人性关怀,解决人们生活中的难题,自然会博得使用者会心的一笑。
我国的设计学研究已有60年历史,先从50年代的手工工艺生产的研究到80年代的传统设计的设计形式和设计教育的关注,90年代对设计消费、绿色设计的研究,到2000年开始重视设计理论、设计批判的研究设计创意产业、现代手工艺的研究,视乎又回到的原来的主体,但展现处的却是全新的概念模型。
设计艺术学研究特征1研究的主体是实物而非存艺2研究的方式是系统的而非经验3研究的问题是实际的而非抽象设计艺术学研究的范围1设计内部研究领域(1)设计历史(2)设计原理(3)设计美学(4)设计类型(5)设计批判(6)设计方法(7)设计比较(8)设计哲学2设计外部研究领域(1)设计社会学(2)设计经济学(3)设计管理学(4)设计教育学(5)设计消费学(6)设计人类学(7)设计伦理学(8)设计价值学(9)设计文化学(10)设计心里学设计艺术学研究的方法体系(1)关于设计现象的一系列命题及理解(2)命题间的逻辑性与设计艺术学研究哲学基础(3)设计艺术学研究过程及结果与真实客观性的联系(4)设计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设计艺术学研究中的不同范围及其应用(6)理论方法的可验证性设计艺术学的研究方式(1)定性研究(2)定量研究(3)历史性研究(4)实验性研究(5)调查性研究(6)田野考察(7)逻辑论证(8)个案与综合研究研究前期的文献回顾包括各类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各种特定的技术和操作方法,研究后期的撰写论文是研究的最终形式,方法的交叉和综合设计艺术学研究的目标(1)对设计提供要意义的指导(2)积累设计知识(3)建构生活现实(4)完善设计艺术学科结构研究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一般长说的设计指的是物的形式方案的规划过程,是在规划之内的设计,其研究知识由命题性的元素来定义,策略、功能、结构、技巧、假设、含义、文献、测定、数据等,这一过程强调客观性和逻辑性研究在对积累设计知识的作用(1)该研究成果应对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具有一定意义(2)该研究成果应该扩大现有文件(3)完成后的研究成果要纳入该研究主题的成果链(4)研究过程中构建起得生活现实设计艺术研究过程1研究的五个阶段(1)确立研究题目(2)拟定研究计划(3)调研、考察、分析、(4)实验、研究、结论、(5)论文、报告、撰写2以理论为主的研究过程示例(1)确立研究课题例证《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饮食有:刀、勺、灶、锅、筷、碗、盆、罐等(2)拟定研究计划概述结构原理材料工艺视觉特点延展文献参考(3)调研考察在博物馆在实地考察实物制作在图书馆、档案室修改实验结果课题1视觉课题2形态课题3功能课题4形式课题5材料课题6语义课题7文化课题8审美课题9观念《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撰写研究论文论文与报告的类型论文的目的旨在提供一项专门问题的新的认识与研究,专著课整合现有专业知识,使之具有完整体系,但论文必须有新观点,新见解、新发现、新创造,一:论文集报告额类型:设计研究的最后一步是把研究的结果以一种适合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便交流,研究结果的表达形式有两种,设计论文与设计报告。
设计史研究的方法论转向李立新我今天讲座的题目是“设计史研究的方法论转向”。
我的观点是设计史的研究要到田野中去寻找新的设计的历史,也就是说是从历史人类学的角度,来观察我们的设计史的研究。
本次讲座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有关历史研究中相对立的研究方法论——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的解说。
第二,以田野考察为中心,对构建起来的中国设计的历史进行一个解释。
第三,探讨较之实证主义和阐释主义更为可信、有效的研究方法,综合并超越这两种方法,展开一种新的设计史研究的实践。
一作为设计史研究,有两个不同的视角。
一个是实证主义的方法,它重数据,重客观,强调科学性,用科学的定律来进行研究。
这样的研究方法在其他学科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体系。
一个是阐释主义的方法,它强调历史的因果关系、绝对精神和结构主义,和实证主义是相对立的。
这两类研究方法在社会学、人类学、文学、历史学等其他学科中已经确立并被广泛的应用,在设计史的研究中间也被借用。
我们目前所看到的设计史就是用这样的方法做的研究。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来源于自然科学。
它要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即人文、社会科学学习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对于社会世界中的现象及相互联系进行类似自然科学那样的探讨,通过非常具体、客观的现实数据得出结论。
实证主义的目的是要建立知识的客观性。
如果我们强调设计史的话,就要强调设计史的客观性。
阐释主义是对社会世界现象的意义的理解和解释的理论和方法论。
阐释主义方法论要求发挥研究者在研究中的主观性。
按马克思·韦伯所说,就是要“投入理解”,寻求普遍的、有效的阐释。
阐释主义研究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准确理解作品的含义,把阐释过程作为弄清作品含义的过程。
目前,我们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
大家知道,四川地区的非物资文化遗产非常的丰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二是表演艺术;三是社会风俗、礼仪及节庆;四是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五是传统手工艺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