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力学—空间力系
- 格式:ppt
- 大小:4.08 MB
- 文档页数:71
第三章空间力系一、是非题1.一个力沿任一组坐标轴分解所得的分力的大小和这力在该坐标轴上的投影的大小相等。
()2.在空间问题中,力对轴的矩是代数量,而对点的矩是矢量。
()3.力对于一点的矩在一轴上投影等于该力对于该轴的矩。
()4.一个空间力系向某点简化后,得主矢’、主矩o,若’与o平行,则此力系可进一步简化为一合力。
()5.某一力偶系,若其力偶矩矢构成的多边形是封闭的,则该力偶系向一点简化时,主矢一定等于零,主矩也一定等于零。
()6.某空间力系由两个力构成,此二力既不平行,又不相交,则该力系简化的最后结果必为力螺旋。
()7.一空间力系,若各力的作用线不是通过固定点A,就是通过固定点B,则其独立的平衡方程只有5个。
()8.一个空间力系,若各力作用线平行某一固定平面,则其独立的平衡方程最多有3个。
()9.某力系在任意轴上的投影都等于零,则该力系一定是平衡力系。
()10.空间汇交力系在任选的三个投影轴上的投影的代数和分别等于零,则该汇交力系一定成平衡。
()二、选择题1.已知一正方体,各边长a,沿对角线BH作用一个力,则该力在X1轴上的投影为。
①0;②F/2;③F/6;④-F/3。
2.空间力偶矩是。
①代数量;②滑动矢量;③定位矢量;④自由矢量。
3.作用在刚体上仅有二力A、B,且A+B=0,则此刚体;作用在刚体上仅有二力偶,其力偶矩矢分别为M A、M B,且M A+M B=0,则此刚体。
①一定平衡;②一定不平衡;③平衡与否不能判断。
4.边长为a的立方框架上,沿对角线AB作用一力,其大小为P;沿CD边作用另一力,其大小为3P/3,此力系向O点简化的主矩大小为。
①6Pa;②3Pa;③6Pa/6;④3Pa/3。
5.图示空间平行力系,设力线平行于OZ轴,则此力系的相互独立的平衡方程为。
①Σmx()=0,Σmy()=0,Σmz()=0;②ΣX=0,ΣY=0,和Σmx()=0;③ΣZ=0,Σmx(F)=0,和Σm Y()=0。
第四章空间力系本章将研究空间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
工程中常见物体所受各力的作用线并不都在同一平面内,而是空司分布的,例如车床主轴、起重设备、高压输电线塔和飞机的起落架等结构。
设计这些结构时,需用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与平面力系一样,空间力系可以分为空间汇交力系、空司力偶系和空间任意力系来研究。
§4-1 空间汇交力系1.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沿直角坐标轴的分解若已知力F与正交坐标系Oxyz三轴间的夹角分别为α、β、γ,如图4-1所示,则力在三个轴上的投影等于力F的大小乘以与各轴夹角的余弦,即X=cosαY=cosβ (4-1)Z=cosγ当力与坐标轴Ox、Oy间的夹角不易确定时,可把力先投影到坐标平面Oxy上,得到力,然后再把这个力投影到x、y轴上。
在图4-2中,已知角γ和,则力在三个坐标轴上的投影分别为X=sinγcosY=sinγsin (4-2)Z=cosγ若以、、表示力F沿直角坐标轴x、y、z的正交分量,以i、j、k分别表示沿x、y、z坐标轴方向的单位矢量,如图4-3所示,则图4-2=++=X i+Y j+Z k (4-3)由此,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和力沿坐标轴的正交分矢量间的关系可表示为:=X i,=Y j,=Z k (4-4)如果己知力F在正交轴系Oxyz的三个投影,则力F的大小和方向余弦为=cos(,i)=cos(,j)= (4-5)cos(,k)=例4-1图4-4所示的圆柱斜齿轮,其上受啮合力的作用。
已知斜齿轮的齿倾角(螺旋角) β和压力角α,试求力沿x、y和z轴的分力。
解:先将力向z轴和Oxy平面投影,得Z=-sinα=cosα再将力向x、y轴投影,得X=-sinβ=-cosαsinβY=-cosβ=-cosαcosβ则沿各轴的分力为=-cosαsinβi,=-cosαcosβj,=-sinαk式中i、j、k为沿x、y、z轴的单位矢量,负号表明各分力与轴的正向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