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及其杂剧作品(精)
- 格式:ppt
- 大小:1.30 MB
- 文档页数:23
杂剧·闺怨佳人拜月亭关汉卿[元代]楔子(孤、夫人上,云了)(打唤了)(正旦扮引梅香上了)(见孤科)(孤云了)(情理打别科)(把盏科,云)父亲年纪高大,鞍马上小心咱。
(孤云了)(正旦做掩泪科,唱)【仙吕】【赏花时】卷地狂风吹塞沙,映日疏林啼暮鸦。
满满的捧流霞,相留得半霎,咫尺隔天涯。
【幺篇】行色一鞭催瘦马。
(孤云了)(正旦唱)你直待白骨中原如卧麻。
虽是这战伐,负着个天摧地塌,是必想着俺子母每早来家。
(下)(孤、夫人云了)第一折(末、小旦云了)(打救外了)(正旦共夫人相逐慌走上了)(夫人云了)怎想有这场祸事!(做住了,唱)【仙吕】【点烽唇】锦绣华夷,忽从西北天兵起。
觑那关口城池,马到处成平地。
【混江龙】许来大中都城内,各家烦恼各家知。
且说君臣分散,想俺父子别离。
遥想着尊父东行何日还?又随着车驾、车驾南迁甚日回?(夫人云了)(正旦做嗟叹科)这青湛湛碧悠悠天也知人意,早是秋风飒飒,可更暮雨凄凄。
【油葫芦】分明是风雨催人辞故国,行一步一叹息。
两行愁泪脸边垂;一点雨间一行恓惶泪,一阵风对一声长吁气。
(做滑倒科)口应!百忙里一步一撒;嗨!索与他一步一提。
这一对绣鞋儿分不得帮和底,稠紧紧粘软软带着淤泥。
【天下乐】阿者,你这般没乱慌张到得那里?(夫人云了)(做意了)兀的般云低、天欲黑,至近的道店十数里。
上面风雨,下面泥水,阿者,慢慢的枉步,显的你没气力。
(夫人云了)(对夫人云了),唱【醉扶归】阿者,我都折毁尽些新鐶鏸,关扭碎些旧钗篦,把两付藤缠儿轻轻得按的揙秕,和我那压钏通三对,都绷在我那睡裹肚薄绵套里,我紧紧的着身系。
(夫人云了)(哨马上,叫住了)(夫人云了)(做惨科)(夫人云了,闪下)(小旦上了)(便自上了)(做寻夫人科,云)阿者!阿者!(做叫两三科)(没乱科)(末云了)(猛见末打惨害羞科)(末云了)(做住了,云)不见俺母亲,我这里寻哩!(末云了)(做意)(末云了)呵,我每常几曾和个男儿一处说话来?今日到这里无奈处,也怎生呵是那?(唱)【后庭花】每常我听得绰的说个女婿,我早豁地离了坐位,悄地低了咽颈,缊地红了面皮。
元代杂剧四大家及其代表作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代杂剧四大作家。
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
一、关汉卿关汉卿,号已斋,亦作一斋,汉卿是他的字,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大师。
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9年—1241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元代杂剧作家。
关于关汉卿的籍贯,元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
约生于金末或元太宗时,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
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
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
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生平事迹不详,根据零碎的资料来看,他是金末元初人,活跃于约1210年至约1300年(元成宗大德)间。
主要在大都(今北京)附近活动,也曾到过汴梁、临安(今杭州)等地。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一生写了60多种,今存18种,最著名的有《窦娥冤》;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的形象也广为人称。
水星上有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关汉卿从小生活在一个医生的家庭,由于金代的山西南部地区戏曲活动一直很盛,即使在金代末年也未减弱,故关汉卿从小即受到戏剧的熏染,渐而参加戏曲班社的活动,因此在金王朝灭亡之前,他已经成为一个较成熟的戏剧作家了。
元灭金后,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关汉卿来到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并在这里专事戏剧活动。
由于他写了一个名叫《伊尹扶汤》的剧本,经过认真排演后,拿到宫廷献演,得到了皇帝和官员们的称赞,关汉卿由此声名大振。
关汉卿共创作的元杂剧的数量是67部。
《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
现将诸本简介如下:1、《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
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
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
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
此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晋叔编《元曲选》本。
臧晋叔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2、《望江亭中秋切鲙》:共四折。
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
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
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
《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著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
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
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
且第三折张圭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
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
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著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
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
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6、《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
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杂剧·关张双赴西蜀梦关汉卿[元代]一折【仙吕】【点绛唇】织履编席,能勾做大蜀皇帝,非容易。
官里旦暮朝夕,闷似三江水。
【混江龙】唤了声关、张二弟,无言低首泪双垂;一会家眼前活现,一会家口内掂提。
急煎煎御手频捶飞凤椅,扑籁籁痛泪常淹衮龙衣。
每日家独上龙楼上,望荆州感叹,阆州伤悲。
【油葫芦】每日家作念煞关云长、张翼德,委得俺宣限急。
西川途路受驱驰,每日知他过几重深山谷,不曾行十里平田地。
恨征马宛四只蹄,不这般插翅般疾;踊虎躯纵彻黄金辔,果然道"心急马行迟"。
【天下乐】紧跐定葵花镫踅鞭催,走似飞坠的双镝,此腿脡无气力。
换马处侧一会儿身,行行里吃一口儿食,无明夜不住地。
【醉扶归】若到荆州内,半米儿不宜迟,发送的关云长向北归。
然后向阆州路上转驰驿,把关、张分付在君王手里,教他龙虎风云会。
【金盏儿】关将军但相持,无一个敢欺敌。
素衣匹马单刀会,觑敌军如儿戏,不若土和泥。
杀曹仁十万军,刺颜良万丈威。
今日被坏人将你算,畅则为你大胆上落便宜。
【醉中天】义赦了严颜罪,鞭打的督邮死,当阳桥喝回个曹孟德。
倒大个张车骑。
今日被人死羊儿般剁了首级,全不见石亭驿!【金盏儿】鞍马上不曾离,谁敢松动满身衣?恰离朝两个月零十日,劳而无役枉驱驰!一个鞭挑魂魄去,一个人和的哭声回。
宣的个孝堂里关美髯,纸幡上汉张飞。
【赚煞】杀的那东吴家死尸骸堰住江心水,下溜头淋流着血汁。
我教的茸茸蓑衣浑染的赤,变做了通红狮子毛衣。
杀的他敢血淋漓,交吴越托推,一霎儿番为做太湖鬼。
青鸦鸦岸儿,黄壤壤田地,马蹄儿踏做捣椒泥。
第二折【南吕】【一枝花】早晨间占《易》理,夜后观乾象。
据贼星增焰彩,将星短光芒。
朝野内度量。
正俺南边上,白虹贯日光。
低首参详,怎有这场景象?【梁州】单注着东吴国一员骁将,砍折俺西蜀家两条金梁。
这一场苦痛谁承望?再靠谁挟人捉将?再靠谁展土开疆?做宰相几曾做卿相,做君王那个做君王?布衣间昆仲心肠。
再不看官渡口剑刺颜良,古城下刀诛蔡阳,石亭驿手挎袁襄!殿下帝王,行思坐想,正南下望,知祸起自天降。
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诗词摘抄元代杂剧作家关汉卿诗词摘抄大全1、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
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关汉卿《四块玉》2、愿朱颜不改常依旧。
花中消遣,酒内忘忧。
——关汉卿3、莫不是八字儿该载着一世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心不似水长流.——关汉卿《窦娥冤》4、花有重开的,人无再少年。
——关汉卿5、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关汉卿《窦娥冤》6、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
——关汉卿7、浮云世态纷纷变,秋草人情日日疏——关汉卿8、长则是急煎煎按不住意中焦,闷沉沉展不彻眉尖皱,越觉的.情怀冗冗,心绪悠悠.——关汉卿《窦娥冤》9、着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关汉卿10、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窦娥冤》11、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12、着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关汉卿13、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想人间造物般兴废。
吉藏凶。
凶藏吉。
富贵哪能长富贵,日勇昃,月满云蚀,地下东南。
天高西北,天下尚无完体。
展入愁眉,休争闲气。
今日容颜,老于昨日。
古往今来尽须如古往今来,恁须尽知。
贤的愚的,贫的和富的。
到头这一身,难逃那一日。
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
百岁光阴,七十者稀。
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落花满院春又归,晚景成何济!车尘马足中,蚁穴蜂衙内,寻取个稳便处闲坐地。
乌兔相催,日月走东西。
人生别离,白发故人稀。
不停闲岁月疾,光阴似驹过隙。
君莫痴,休争名利。
幸有几杯,且不如花前醉。
——关汉卿《乔牌儿》14、离了名利场,钻入安乐窝——关汉卿15、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大都来昨宵梦里,和着这今日心头.——关汉卿《窦娥冤》16、玉宇净无尘,宝月圆如镜。
风生翠袖,花落闲庭。
——关汉卿17、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关汉卿18、你道他匆匆喜,我替你倒细细愁:愁则愁兴阑珊。
关汉卿杂剧思想内容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如《窦娥冤》《哭存孝》中的贪官污吏、流氓恶霸等邪恶势力与人民斗争过程中,虽然邪恶势力开始很强大,但最终善良、顽强、坚定的人民总能利用某些手段或借助统治者的力量取得胜利,如窦娥最后是靠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钦差大臣窦天章的帮助下才得以洗刷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写下层妇女的生活、斗争,歌颂她们的机智、勇敢、善良、坚贞等美好品质。
如《救风尘》通过赵盼儿为解救好姐妹宋引章与周舍的巧妙周旋,表现了赵盼儿的机智、勇敢、善良。
《窦娥冤》窦娥早年守寡、孝顺婆婆、拒嫁张驴儿等事件表现了窦娥的坚贞、善良。
《望江亭》通过谭记儿假扮渔妇灌醉杨衙内挽救全家人性命的故事表现了谭记儿的机智、勇敢。
歌颂历史英雄。
作者笔下塑造了许多英豪形象,如《单刀会》中的关关羽,他勇武过人、胆识超群,单刀赴会,凭一人之力阻止了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
颂杨了英雄的智勇双全和爱民情怀。
关汉卿杂剧的特点浪漫色彩元代社会黑暗、吏治反腐败、阶级矛盾尖锐、民族压迫沉重,人民生活困苦,女性地位低下,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男性朝秦暮楚、负心变情的现象很多,冤假错案时有发生,而作者非常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女性问题,常带着人道主义的关怀来描写这些小人物,常使笔下的小人物在历经磨难后,不仅战胜了邪恶,伸张了正义,还得到了美好的结局。
如《金线池》中的杜蕊娘、韩辅臣,《谢天香》中的谢天香、刘永,《玉镜台》中的刘倩英、温峤,她们历经波折,深感人生苦涩,但在真相大白之后都体验到了人间真情,都得到了美好的结局,这种喜剧性的结局是作者对现实的美化,是现实的例外,其中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现实中备受欺辱的广大女性能得到些许精神上的安慰。
而在悲剧《窦娥冤》中,对于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在其死后一一应验及窦娥化成冤魂找父亲伸冤的描写有虚构、想象的成分,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
悲剧色彩关汉卿杂剧的悲剧色彩集中体现在他的悲剧《窦娥冤》中。
举例说明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分类。
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英雄史诗题材: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窦娥冤》,讲述了唐朝正直女子窦娥被冤枉入狱并最终得以昭雪的故事。
2. 女性题材:关汉卿创作了一系列以女性为主角的杂剧,如《坐宫词》,讲述唐代寡妇刘瀛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逃脱虐待夫家的故事。
3. 家族纷争题材:关汉卿的《连环套》将四大家族的爱恨情仇融入了剧情之中,讲述了家族之间的争斗、权力之争等复杂关系。
4. 宫廷题材:比如《鲁贞传》,以宋朝贵妃鲁莹莹的生平为背景,展现了宫廷斗争与宫廷伦理的矛盾。
5. 历史传记题材:《桃花扇》以明朝宦官刘瑾的陷害和崇祯帝自杀的故事为基础,再根据历史细节进行创作。
这些题材分类展示了关汉卿杂剧作品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既有英雄史诗的宏大叙事,又有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剧情,同时也深入探讨了家庭、宫廷、历史等多个层面的话题。
杂剧·诈妮子调风月关汉卿[元代]第一折(老孤、正末一折)(正末、卜儿一折)(夫人上,云住)(正末见夫人住)(夫人云了,下)(正末书院坐定)(正旦扮侍妾上,云)夫人言语,道有小千户到来,教燕燕伏侍去。
"别个不中,则你去。
"想俺这等人好难呵!【仙吕】【点绛唇】半世为人,不曾教大人心困。
虽是搽胭粉,只争不裹头巾,将那等不做人的婆娘恨。
【混江龙】男儿人若不依本分,一个抢白是非两家分。
壮鼻凹硬如石铁,教满耳根都做了烧云。
普天下汉子尽教都先有意,牢把定自己休不成人。
虽然两家无意,便待一面成亲,不分晓便似包着一肚皮干牛粪。
知人无意,及早抽身。
【油葫芦】大刚来妇女每常川有些没事哏,止不过人道村,至如那"村"字儿有甚辱家门?更怕我脚蹅虚地难安稳,心无实事自资隐。
即渐了虚变做实假做真,直到说得教大半人评论,那时节旋洗垢,不盘根。
【天下乐】合下手休教惹议论。
(见末了)(末云了)(正旦唱)哥哥的家门,不是一跳身。
(末云了)(正旦唱)便似一团儿搘成官定粉。
(云)燕燕敢道么?(末云了)(正旦唱)和哥哥外名,燕燕也记得真,唤做"魔合罗小舍人"。
(末云了)(旦捧砌末唱)【那吒令】等不得水温,一声要面盆;恰递与面盆,一声要手巾;却执与手巾,一声解纽门。
使的人无淹润、百般支分!(末云了)(正旦笑云)量姊妹房里有甚好?【鹊踏枝】入得房门,怎回身?厅独卧房儿窄窄别别,有甚铺呈?燕燕己身有甚么孝顺?拗不过哥哥行在意殷勤。
【寄生草】卧地观经史,坐地对圣人。
你观的国风、雅、颂施诂训,诵的典谟训诰居尧舜,(末云了)(正旦唱)说的温良恭俭行忠信。
燕燕子理会得龙盘虎踞灭燕齐,谁会甚儿婚女聘成秦晋?(末云)这书院好。
【幺篇】这书房存得阿马,会得客宾。
翠筠月朗龙蛇印,碧轩夜冷灯香信,绿窗雨细琴书润。
每朝席上宴佳宾,抵多少"十年窗下无人问"!(末云住)(正旦唱)【村里迓鼓】更做道一家生女,百家求问。
杂剧·望江亭中秋切鲙关汉卿[元代]第一折(旦儿扮白姑姑上,云)贫道乃白姑姑是也。
从幼年间便舍俗出家,在这清安观里做着个住持。
此处有一女人,乃是谭记儿,生的模样过人。
不幸夫主亡逝已过,他在家中守寡,无男无女,逐朝每日到俺这观里来,与贫姑攀话。
贫姑有一个侄儿,是白士中。
数年不见,音信皆无,也不知他得官也未?使我心中好生记念。
今日无事,且闭上这门者。
(正末扮白士中上,诗云)昨日金门去上书,今朝墨绶已悬鱼。
谁家美女颜如玉,彩球偏爱掷贫儒。
小官白士中,前往潭州为理,路打清安观经过。
观中有我的姑娘,是白姑姑,在此做住持。
小官今日与白姑姑相见一面,便索赴任。
来到门首,无人报复,我自过去。
(做见科,云)姑姑,您侄儿除授潭州为理,一径的来望姑姑。
(姑姑云)白士中孩儿也,喜得美除!我恰才道罢,孩儿果然来了也。
孩儿,你媳妇儿好么?(白士中云)不瞒姑姑说,您媳妇儿亡逝已过了也!(姑姑云)侄儿,这里有个女人,乃是谭记儿;大有颜色,逐朝每日在我这观里,与我攀话。
等他来时,我圆成与你做个夫人,意下如何?(白士中云)姑姑,莫非不中么?(姑姑云)不妨事,都在我身上。
你壁衣后头躲者,我咳嗽为号,你便出来。
(白士中云)谨依来命。
(下)(姑姑云)这早晚谭夫人敢待来也?(正旦扮谭记儿上,云)妾身乃学士李希颜的夫人,姓谭,小字记儿。
不幸夫主亡化过了三年光景。
我寡居无事,每日只在清安观和白姑姑攀些闲话。
我想,做妇人的没了丈夫,身无所主,好苦人也呵!(唱)【仙吕】【点绛唇】我则为锦帐春阑,绣衾香散,深闺晚,粉谢脂残,到的这日暮愁无限!【混江龙】我为甚一声长叹,玉容寂寞泪阑干?则这花枝里外,竹影中间,气吁的片片飞花纷似雨,泪洒的珊珊翠竹染成斑。
我想着香闺少女,但生的嫩色娇颜,都只爱朝云暮雨,那个肯凤只鸾单?这愁烦恰便似海来深,可兀的无边岸!怎守得三贞九烈,敢早着了钻懒帮闲。
(云)可早来到也。
这观门首无人报复,我自过去。
(做见姑姑科,云)姑姑,万福!(姑姑云)夫人,请坐。
关汉卿简介_关汉卿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
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
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
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
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关汉卿代表作品:
《铜豌豆》作者为元代文学家关汉卿。
其古诗全文如下: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
我也会围棋、会蹴趜、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
/a/guanhanqinghtm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
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徒症候。
尚兀自不肯休。
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魂丧冥幽。
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著名元杂剧一、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救风尘】:《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校藏《古名家杂剧》本、《新续古名家杂剧》宫集本、《元曲选》乙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剧情是:妓女宋引章本与安秀才有约,后被恶少周舍花言巧语所惑,不听结义姐妹赵盼儿相劝,嫁给周舍。
婚后宋引章饱受虐待,写信向赵盼儿求救。
因周舍不肯轻易放过宋引章,赵盼儿巧用计策。
她浓妆艳抹,假意愿嫁周舍,自带酒、羊和大红罗去找周舍,周舍喜不自禁。
赵盼儿要周舍先休了宋引章才肯嫁他,刚好宋引章又来吵闹,周舍一怒之下写了休书,赶走宋引章。
赵盼儿与宋引章二人一同离去,途中赵盼儿将宋引章手中休书另换一份。
周舍发觉上当,赶上她们,一把抢过宋引章手中休书并毁掉,还到官府状告赵盼儿诱拐妇女。
赵盼儿反告他强占有夫之妇,使安秀才到堂作证,又出示周舍亲手所写休书。
赵盼儿证据确凿,周舍不能胜她,受杖刑责罚。
宋引章与安秀才结为夫妇。
《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校藏《古名家杂剧》本、《新续古名家杂剧》宫集本、《元曲选》乙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二、元杂剧的四大悲剧简介关汉卿《窦娥冤》《窦娥冤》取材于汉代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民间故事,关汉卿结合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会,精心写作而成。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它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被其胁迫。
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总括关系汉卿杂剧的题材和和内容一、关汉卿杂剧的题材内容关汉卿杂剧按照题材大致可以分为公案剧、女性生活剧、历史剧三类,主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包括:(一)对社会黑暗的揭露与批判。
关汉卿在其剧作中一再指斥滥官污吏与权豪势要。
《望江亭》杂剧写花花太岁杨衙内倚势挟权,耽酒好色,祸害良民。
为把美貌的谭记儿娶为小夫人,不惜在皇帝面前诬告谭记儿的丈夫白士中,拿着势剑金牌,亲往潭州取白士中首级。
《蝴蝶梦》杂剧写到打死人不偿命的权豪势要葛彪,只因王老汉冲撞了他的马头,就将其打死。
《绯衣梦》杂剧写到官吏办案滥用刑罚,收受贿赂,欺压穷人。
(二)关汉卿的剧作对下层民众的生活给予充分的关注,尤其对妓女形象有全面、真切的展现。
关汉卿对妓女的处境与内心有深刻的揭示。
既表现她们对爱情的追求,也如实再现了妓女因地位低微而任人摆布的命运以及她们对婚姻的现实态度。
同时也热情歌颂了她们的才调、智慧与情义。
《救风尘》写妓女宋引章不听赵盼儿劝告,坚持要嫁给周舍,婚后处境悲惨,向赵盼儿求救。
赵盼儿以风月的手段,救出宋引章。
剧本用这个故事写出妓女对婚姻的渴望与惧怕。
同时也赞扬了赵盼儿的聪明与仗义。
《谢天香》杂剧则通过谢天香与柳永的爱情故事,既赞扬了妓女谢天香的才华,(她演唱柳永的[定风波]词,为避钱可的名讳,临场将歌戈韵改为齐微韵,不失韵,不差平仄,不乱宫商。
)也写出谢天香被钱可纳为妾时的满足。
(三)关汉卿的剧本表现出对传统生活观念和道德的肯定。
《蝴蝶梦》剧本歌颂王氏一家的母贤子孝,特别肯定继母王氏的贤德抚前儿。
《陈母教子》则通过陈母严格教子、兄弟三人先后得中状元的故事,宣传读书仕进,光宗耀祖的思想。
(四)关汉卿在他的剧本中表达了对文士风流的欣赏。
如《玉镜台》杂剧写温娇的姑母请其为自己的女儿刘佳英做娃温标却以御赐的玉镜台为定物骗娶了倩英。
因年龄相差较大,倩英对婚事甚为不满,夫妻不睦。
王府尹巧设水墨宴,终使温娇夫妇和合。
剧本以温娇的风流韵事为中心,细致地表现温娇的行为与心理。
关汉卿《单刀会》杂剧的剧本结构与修辞艺术关汉卿是中国元曲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单刀会》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杂剧作品。
该剧结构紧凑,情节曲折,内涵丰富,修辞艺术巧妙。
下面将从剧本结构和修辞艺术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首先,关汉卿的《单刀会》在剧本结构上采用了五六六双节句的曲调,剧本情节分为序幕、悬挂、分幕、将军戏、关帝庙和收尾等六个部分。
整个剧本紧凑有致,悬念迭起。
通过序幕引发观众的好奇心,将军戏和关帝庙则通过巧妙安排的情节发展,逐渐推进剧情并达到高潮,最后通过收尾部分给观众一个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样的结构设计使得《单刀会》整体节奏紧凑,情节变化多样,引人入胜。
其次,关汉卿在修辞艺术上运用了众多的手法,使《单刀会》更加生动有趣。
其中,最常见的手法是明响,即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悬挂第一折中霍家军的军士明响道:“我家先生,霍渊文注意!我的家伙何曾见我使的,你拿在手里晃,知道是什么样子的,对不对?一把单刀来戏耍我们,询问我们,不过是进一步查究我们有无关系。
”这样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情绪更加丰富。
此外,关汉卿还善于运用对话、抒情等手法,增加了剧本的魅力。
比如悬挂第一折中,宋江和杨志的对话体现了他们的友情和信任:“杨志:你教我汽步,可盼着过今天吗?宋江:侬忒心足了。
”关汉卿在对话中巧妙地展示了两位好友之间的默契和情感,使观众更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而在抒情上,关汉卿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增加情感的表达。
比如将军戏中,关帝庙抒情道:“临近天地,遥望陵墓;抱庙阻风雨,拥山屏日月;忍轻芳草,衔明石磷璧。
”通过精妙的抒情描写,让观众能够感受到战乱年代的凄凉和人们对和平的渴望之情。
综上所述,关汉卿的《单刀会》在剧本结构和修辞艺术方面都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紧凑有致的剧本结构使得剧情跌宕起伏,情节扣人心弦;而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则更加丰富了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这些因素使得《单刀会》成为了一部不朽的经典杂剧作品,深受观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