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单元第五章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5
新2024秋季八年级人教版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病毒》听课记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具体包括:1.生命观念:通过病毒的学习,使学生形成对病毒这一类无细胞结构生物的生命观念,理解其结构特点和生活方式。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演绎与推理、归纳与总结等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探究病毒的结构、繁殖及与人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能力。
4.科学态度:引导学生关注病毒研究的科学史,认同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并形成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
二、导入教师行为:1.播放一段关于新冠病毒疫情的视频,展示全球抗击疫情的场景和成果。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视频中的‘敌人’是什么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学生活动:1.认真观看视频,感受疫情带来的震撼和影响。
2.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如“是新冠病毒”、“它让我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过程点评:通过视频导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三、教学过程(一)病毒的发现教师行为:1.展示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图片和视频。
2.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分组讨论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学生活动:1.观看实验图片和视频,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
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如“伊万诺夫斯基通过过滤实验发现了病毒”。
过程点评:通过展示实验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
分组讨论和分享活动则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教师行为:1.展示病毒、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异同。
2.播放病毒繁殖过程的动画视频,并讲解病毒的繁殖方式。
学生活动:1.观察示意图并比较病毒与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异同。
2.观看动画视频并思考病毒的繁殖过程,记录关键信息。
<<病毒>>教学设计病毒效果分析1、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师点拨,如用“篮球和摩天大厦”模拟比较病毒和细菌的大小,形象贴切;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展示图解,再结合视频,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3、注重知识的巩固和应用。
本课对病毒的形态、结构、生活、繁殖等重点知识及时进行强化记忆,接着进行跟踪训练,训练到位,既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效果很好。
3、课堂小结以“病毒的自述”的形式进行,新颖独特,有趣,既归纳了本课所学知识,又以之为素材形成科普小短文,使所学知识得以升华。
《病毒》学情分析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如何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
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
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
第五章病毒【学习目标】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正确区分各种病毒并说出分类依据。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重点难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探究活动】探究一:病毒的发现阅读教材P89,简述人类发现病毒的过程。
(病毒是谁先发现的?是如何发现的?)探究二:病毒的大小、形态、种类1.病毒比细菌大还是小?需要借助什么仪器观察?2.观察P90图5—57,病毒有哪些形态?3.结合教材P90病毒的种类,回答下列问题:病毒独立生活,必须在其他生物的内。
根据病毒寄生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1)植物病毒:专门寄生在里,如。
(2):专门寄生在里,如。
(3)细菌病毒:也叫,专门寄生在里,如。
跟踪训练:1.病毒是下列哪位科学家发现的()A.施旺 B.虎克 C.普利斯特利 D.伊万诺夫斯基2.噬菌体是()A.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不是病毒3.将①肝炎病毒、②萝卜花叶病毒、③流感病毒、④大肠杆菌噬菌体、⑤狂犬病病毒、⑥烟草花叶病毒分为三类:⑴是,包括;⑵是,包括;⑶是,包括;你的分类依据是。
【精选】人教pep版六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Unit5《What does he do》课文翻译A. Let's talk说一说Is your father here today?今天你的父亲在这儿吗?No.He's in Australia.不。
他在澳大利亚。
What does he do?他是做什么的?He's a businessman.他是一名商人。
He often goes to other countries.他经常去其他的国家。
And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那你母亲是做什么的?She's a head teacher.她是一位校长。
That's nice.那太好了。
Yeah. She'll be here today!是的。
她今天将在这儿!Do you want to be a head teacher,too?你也想成为校长吗?No,I want to be a businessman. 不,我想成为一名商人。
A. Let's learn学一学Is your father a postman?你的父亲是一名邮递员吗? No,he isn't.不,他不是。
What does he do?他是干什么的?He's a businessman.他是一名商人。
factory 工厂工人worker postman邮递员businessman 商人;企业家police officer警察B. Let's talk说一说My uncle is a fisherman.我的叔叔是一个渔民。
Where does he work?他在哪儿工作?He works at sea.他在海上工作。
He sees lots of fish every day!他每天看见许多鱼!I see.How does he go to work? By boat?我明白了。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病毒》教案设计学科生物备课人年级八年级时间课题第五章病毒教学内容分析《病毒》选自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
通过前面对细菌和真菌的学习,学生对微生物也有了深入了解。
《病毒》这节课,旨在让学生识别病毒,明白病毒结构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且能繁殖后代等,它具有生命特征,因而是生物。
教材中关干病毒发现史的介绍,阐明了技术手段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体现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特别是在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教会学生用客观的角度看世界。
教学目标1、学生知道病毒是如何被发现的。
2、掌握病毒的主要结构组成和主要形态。
3、掌握病毒的繁殖,并认识病毒是生物。
4、认识到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既有利也有弊。
5、了解艾滋病,并且积极做好自己宣传艾滋病的预防。
重点病毒的结构与繁殖病毒与人类的关系难点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给病毒分类并认同病毒是生物。
学情分析学生刚好身处疫情期间,学生对新冠病毒也有或多或少的了解,但都主要停留在预防和分辨的认知下。
尤其是对其结构、种类和繁殖方式不是很了解,由此可以愿意认真地去了解病毒。
同时,学生对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的重大危害有一定的了解,往往把病毒和细菌混为一谈。
并没有真正的了解病毒、认识病毒。
学生还没有从事物正反两个方面去看待问题的习惯。
教法以教材为蓝本,教学设计为主线,按照层层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本课。
并且运用顺口溜、小作文《病毒的自述》、音乐、视频等多学科互融理念增强本课趣味性。
依据新课改精神让学生从看、读、听、写等方式与老师互动。
依学生实际能力设计本课。
学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实验分析、师生问答、作文填空、补充板书、高声朗读顺口溜、习题练习等一系列活动高效率的参与到本课当中,通过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学会客观的看待世界。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各位同学谁说出当前全球最流行的是什么?它是由什么引起的?通过这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得出不同结论,最后老师给出答案:病毒列出本课的学习目录:1、病毒的发现2、病毒的种类3、病毒的结构和繁殖4、病毒与人类的生活关系一、病毒的发现1、先让学生阅读书本大致了解本课主要内容【板书】与此同时找写字好的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本课的思维导图。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二课时)【教材分析】【教学流程】【同步训练】1.下列哪项不属于抗生素()A.青霉素 B.红霉素 C.胰岛素 D.链霉素2.对微生物应用前景,不正确的叙述是()A.微生物在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蓖肥和农药的生产方面得到应用B.通过基因工程生产胰岛素、干扰素等C.在采油、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广泛应用D.农村可用枯草杆菌生产沼气3.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是()A.隔绝空气B.杀死食品中的细菌和真菌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C.除去食品中的水分D.高温灭菌4.下列有关抗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真菌或放线菌产生的B.可用来防治人类的某些传染病C.可根据需要自己选用,以便达到最佳治疗效果D.可用于家禽、家畜及植物5.下列各项中,利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A.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B.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C.利用青霉菌生产青霉素D.利用根瘤菌提高土壤肥力6.利用细菌来净化污水的主要原理是()A.细菌喜欢喝大量的污水B.细菌可以吃掉污水中的无机物C.细菌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D.利用污水来繁殖细菌7.我们都知道刚摘下来的柿子不能马上吃,因为涩口。
那么,如何使柿子脱涩和保鲜呢?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究。
实验过程如下:①从同一棵柿子树上选取大小相似、表皮完整的300个柿子,平均分成5组。
②将第1组、第2组和第3组分别用紫苏水、石灰水和食盐水浸泡;第4组用糠埋藏;第5组放置于空气中。
③每天进行观察。
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从表中数据可知,用处理,脱涩速度最快;用处理,保鲜时间最长。
(2)如果农户要处理大量的柿子,你建议他用处理,原因是。
(3)食品保鲜与保存常用的方法还有(任写一种)等。
【当堂达标】1.夏天,人们常把做好的菜肴放在冰箱中冷藏,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抑制细菌繁殖B.不让营养流失C.防止水分蒸发D.保持菜肴的形状和颜色2.袋装肉肠所采取的主要保存方法是()A.脱水法 B.真空包装法 C.罐藏法 D.渗透保存法3.在购买罐装食品时,要注意看其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原因是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其质量不能得到保证,根本原因是()A.细菌会通过罐体进入罐内 B.食品中的部分真菌未能杀死C.食品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 D.食品中有未彻底杀灭的细菌芽孢4.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学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有关病毒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烟草花叶病毒必须寄生在植物细胞里B. 细菌病毒必须寄生在细菌或植物细胞里C. 病毒的结构包括角质层组成的外壳和包含蛋白质、遗传物质的内核D. 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能独立生活2. EV71病毒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体之一,它与动物细胞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 )A. 没有生命特征B. 没有蛋白质C. 没有遗传物质D. 没有细胞结构3.下列选项中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 变形虫B. 海蜇C. 香菇D. 大肠杆菌噬菌体4.病毒在寄主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主要表现在A. 取食、消化、吸收B. 游动和生长C. 生长发育D. 繁殖新个体5.下图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A. ①B. ②C. ③D. ④6.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禽流感病毒属于噬菌体B. 病毒只能生活在活细胞中C. 病毒不属于生物D. 病毒能够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到7.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EV71病毒 B.痢疾杆菌C.草履虫 D.酵母菌8.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流感在全球多国暴发。
下列对病毒描述正确的是()A.不含遗传物质 B.能独立生活C.都会使人得病 D.没有细胞结构9.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都是单细胞个体B.SARS病毒为动物病毒C.人体接触病毒便会患病D.结晶体是病毒的一种存在状态,可以正常生长繁殖10.如图是一个生物体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的示意图B.该种生物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C.这种生物离开活细胞,就会立即死亡D.这种生物会利用寄主细胞的遗传信息和物质繁殖新的病毒1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经过人工处理的减毒或无毒的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所有疾病B.病毒可以在含有其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繁殖C.利用病毒侵染活细胞的特性,病毒可作为转基因过程中携带某些基因的运输工具D.人如果患上口蹄疫疾病,可以通过注射抗生素治疗12.对下列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可以寄生在②内,属于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B.②③④⑤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形成芽孢是③特有的一种生殖方式D.它们都可以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分解者的角色13.下列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具有细胞核 B.具有细胞壁C.具有遗传物质D.与细菌大小接近14.今年发生的诺如病毒疫情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诺如病毒能引起急性胃肠炎,有一定传染性。
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计划第一章:细胞结构与功能1.1 细胞的基本结构(2课时)1.1.1 组成细胞的基本化合物1.1.2 细胞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2 细胞膜与物质的运输(2课时)1.2.1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1.2.2 物质的跨膜运输1.3 细胞的代谢(2课时)1.3.1 细胞的能量来源1.3.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第二章:遗传与变异2.1 遗传的基本规律(2课时)2.1.1 遗传的基本概念2.1.2 孟德尔遗传定律2.2 遗传与进化(2课时)2.2.1 进化的基本概念2.2.2 进化的证据2.3 生物的多样性与分类(2课时)2.3.1 生物的分类与命名2.3.2 生物的多样性第三章:植物的营养和生长3.1 植物的营养(2课时)3.1.1 植物的光合作用3.1.2 植物的营养物质3.2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2课时)3.2.1 植物的生长条件3.2.2 植物的发育过程3.3 植物的繁殖(2课时)3.3.1 植物的有性繁殖3.3.2 植物的无性繁殖第四章:动物的营养和生长4.1 动物的营养方式(2课时)4.1.1 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4.1.2 外寄生动物和内寄生动物4.2 动物的消化系统(2课时)4.2.1 动物的消化器官4.2.2 消化过程4.3 动物的生长发育(2课时)4.3.1 动物的生长条件4.3.2 动物的发育过程第五章:人体的结构与功能5.1 人体的组成及呼吸系统(2课时)5.1.1 人体的组成5.1.2 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2 循环系统和排泄系统(2课时)5.2.1 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2.2 排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3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2课时)5.3.1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3.2 感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六章:卫生与健康6.1 常见传染病及预防(2课时)6.1.1 常见传染病的病因和预防措施6.1.2 公共卫生与个人卫生6.2 其他常见疾病及预防(2课时)6.2.1 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的病因和预防6.2.2 锻炼和合理饮食6.3 保护环境与健康(2课时)6.3.1 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6.3.2 保护环境与健康的方法以上是2024年七年级生物上册的教学计划。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综合测试卷01一、病毒的种类1.噬菌体属于下列哪一种病毒类型()A.植物病毒B.动物病毒C.细菌病毒D.人体病毒2.人们使用绿脓杆菌噬菌体,能有效地控制绿脓杆菌感染.绿脓杆菌噬菌体是一种()A.细菌B.细菌病毒C.植物病毒D.动物病毒3.下列属于动物病毒的是()A.大肠杆菌噬菌体B.烟草花叶病毒C.流感病毒D.水稻矮缩病毒4.流感病毒属于()A.动物病毒B.植物病毒C.细菌病毒D.噬菌体5.大肠杆菌噬菌体是()A.动物病毒B.植物病毒C.细菌病毒D.细菌二、病毒的结构和繁殖6.下图为四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其结构组成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A B C D7.下图是腺病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①是指细胞壁B.图中②是指病毒的遗传物质C.该病毒具有简单的细胞结构D.图中②由蛋白质分子构成8.艾滋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其病原体简称HIV。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HIV没有细胞结构,属于原核生物B.HIV也叫噬菌体,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C.能繁殖是HIV作为生物的主要标志D.艾滋病的存在,证明了病毒都是有害的9.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蔓延过,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下列关于其病原体流感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个体微小,结构简单B.能独立进行生命活动C.在实验室用高倍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D.该病毒属于动物病毒三、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0.下列哪种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A.手癣B.禽流感C.白化病D.高血压11.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A.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B.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C.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D.给健康的人接种乙肝疫苗12.关于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病毒可以引起人类的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B.病毒主要是对人和一些动物有害,对农作物等基本上没有害处C.在基因工程中,小小病毒帮了大忙D.某些病毒可被利用来制取疫苗,预防疾病13.下列关于对病毒的认识,正确的是()A.病毒带来多种流行病,对我们的生活都是有害的B.病毒主要给人和动物带来危害,对植物没有危害C.病毒可以制成疫苗预防疾病D.人和动物感染病毒一定会患病四、综合提升(共2题;共8分)14.如图所示各种生物都很微小,但它们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却存在较大差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B.②能自己制造有机物C.③没有细胞结构D.①②③都有成形的细胞核1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某海关在进口食品中,检疫出一种病原微生物,这种病原微生物为单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你认为这种生物最有可能属于()A.病毒B.细菌C.真菌D.霉菌2.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错误的是()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B.病毒营寄生生活C.病毒具有细胞壁D.病毒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3.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细菌B.水螅C.烟草花叶病毒D.蚯蚓4.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C.靠活细胞的遗传信息和物质制造出新病毒D.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5.下列关于噬菌体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能够繁殖后代B.必须寄生在人的活细胞里C.离开了活细胞就不能进行生命活动D.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6.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病毒特点的是()A.个体微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没有细胞结构C.在寄主细胞里进行繁殖D.可以独立生活7.病毒的结构简单,其组成是()A.外部的遗传物质和内部的蛋白质B.细胞膜和未成形的细胞核C.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脂肪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8.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A.具有细胞结构B.能够使动物和植物患病C.能够繁殖后代D.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9.下列不是病毒引起的疾病或病害的是()A.烟草花叶病B.禽流感C.艾滋病D.痢疾10.下列关于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B.细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C.病毒就是能致病的有毒物质D.有些微生物是病原体11.微生物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下列有关叙述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细菌有单细胞个体,也有多细胞个体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依靠自我复制繁殖后代C.病毒的营养方式,有的营寄生,有的营腐生D.真菌的繁殖方式大多是分裂生殖,少数进行孢子繁殖12.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A.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13.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B.病毒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C.某些病毒可以携带某些基因进入正常细胞,来达到转基因或基因治疗的目的D.病毒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14.细菌和病毒都是引起人类疾病的常见病原体,但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生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学第五单元第五章作业(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新冠肺炎席卷全球,让人们再次认识到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B.一旦侵入人体,就会使人患病C.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生活D.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2.如下左图为五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这些微生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①可以寄生在①内,属于细菌病毒,也叫噬菌体B.①①①①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C.形成芽孢是①特有的一种生殖方式D.它们都可以独立生活3.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急性传染病。
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B.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会立即死亡C.能在禽类动物细胞中快速繁殖D.人若是感染了禽流感,可以用抗生素治疗4.2023年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
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叙述正确的是()A.是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病毒B.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C.通过形成结晶体的方式进行繁殖D.病毒结构简单,属于单细胞生物5.科学家从北极冻土样本中复活了一种冻结万年的古老病毒。
复活的病毒可感染单细胞动物阿米巴虫。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B.该病毒在分类上属于动物病毒C.病毒进行孢子生殖D.该病毒与阿米巴虫是寄生关系6.如上右图为甲型流感病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合理的是()A.甲型流感病毒属于单细胞生物B.由①蛋白质外壳和①遗传物质构成C.结构简单,能独立生活D.进行分裂生殖7.病毒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杀死或灭活的病毒制作疫苗B.有些病毒是可以独立生活的C.人患病就是病毒入侵了人体D.病毒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8.2022年9月起,深圳市为未接种过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的七年级女生(14周岁以下)免费接种该疫苗。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五章《系维着私人的道德》阅读导读及学习任务【思维导图】【本篇导读】《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继上一篇对中国社会差序格局与西洋社会团体格局的讨论,本篇专就两种社会结构引发的不同道德体系进行了论述。
作者指出,差序格局社会的道德基本观念建筑在以已为中心的私人联系里,而团体格局的社会(西洋社会)的道德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
由此,前者的道德体系特征为:(1)不存在超越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或曰笼罩性的道德观念;(2)不同于基督教,没有不分差序的兼爱;(3)价值标准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后者的道德体系特征为:(1)发生了权利观念,互相尊重权利且团体要保障个人的这些权利;(2)为防止代理人滥权产生《宪法》;(3)形成公务观念,公私事务分明;(4)讲公道。
本篇共18个自然段。
第1—2自然段阐述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是基于不同生存需要而采取的两种不同社会结构,并阐述了社会结构格局差异会引起不同的道德观念的理论。
第3—7自然段旨在阐述团体格局下的道德体系特征。
第8—18自然段旨在阐释差序格局下的道德体系特征。
【重要概念】团体格局、差序格局、神、克己复礼【学习任务】1.根据原文填空,并解释其概念。
2.归纳本文主旨及内容提要。
3.结合原文中孔子有关“仁”的言论,概括“仁”不能归入团体道德的原因。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答案】1.系维着私人的道德:从己向外推以构成的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着。
社会范围是从“已”推出去的,而推的过程里有着各种路线,最基本的是亲属:亲子和同胞,相配的道德要素是孝和悌。
向另一路线推是朋友,相配的是忠信。
这些道德要素都跟私人有关,甚至包括臣对君的私人间的关系。
团体道德: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
团体是个超于个人的“实在”,团体格局社会中的道德体系,决不能离开他们的宗教观念的。
宗教的虔诚和依赖不但是他们道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是团体的象征。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宁阳十中宁召旺
一、预习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知道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重要地位
3、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4、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的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二、预习重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
三、预习内容
任务一:说明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促进物质循环的过程。
1.分析P66“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思考枯草杆菌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
2.分析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示意图,用文字和箭头对示意图进行表解。
3.归纳: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什么作用?
任务二: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1.根据自己生活经验,举出所熟悉的细菌和真菌致人患病的例子,并分析此种疾病是哪种微生物危害所致。
2.观察教材中P67图片,分析足癣是由什么引起的?
3.根据上面的举例,尝试说出如何防止动植物或人类患细菌和真菌性疾病。
4.知识拓展:细菌和真菌能使农业害虫致病吗?从而你受到哪些启示?
任务三:举例说明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现象。
1.自学教材P68,请你描述一下什么叫“共生”。
2.分析教材中的图片,描述地衣和豆科植物的根瘤共生的现象。
(1)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
藻类通过为真菌提供,真菌可以供给藻类。
(2)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而植物则为根瘤提供。
3.你还能举出菌类与其他生物共生的例子吗?
4.拓展反思: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这是为什么?
任务四:尝试评价实验方案。
阅读教材提供的“评价实验方案”,思考并讨论哪一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四、预习诊断
1、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2、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和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这种现象叫共生。
3、通过预习,你怎样看待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的关系?
五、预习质疑
写出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其他想法或要求。
第二节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宁阳十中宁召旺
一、预习目标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理解制作甜酒、酸奶或泡菜等的原理,并尝试制作一种发酵食品。
4.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
5.说明细菌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6.关注转基因技术在医药生产上的应用。
二、预习重点
1、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物保存和环保等方面的作用。
2、说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有着密切关系。
三、预习内容
任务一:举例说明细菌、真菌在食品制作上的应用。
1.阅读演示实验的内容,并观察教材所做的演示实验,尝试解释形成这一实验现象的原因。
(有条件的同学可在家中做一做这个实验。
)
2.自学教材,列举与发酵食品的制作有关的细菌和真菌。
3.拓展反思:试解释酵母菌在酿酒和制造面包过程中的作用。
4.课外实践:制作:根据教材P72制作甜酒的有关内容尝试制作甜酒。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一次发面镘头。
)
任务二: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并列举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
1.请同学们列举家中食品腐败的例子,并说出相应的保存这种食品的方法。
2.认真分析“观察与思考”中的图片资料,归纳出保存食品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1)蘑菇:(),腊肉类熟食:();果脯:();咸鱼:()。
(2)袋装牛奶、盒装牛奶、肉肠:()。
(3)袋装肉肠:()
(4)肉类罐头:()。
3.总结防止食品腐败的主要原理。
4.知识拓展:有些化学物质能把食物中的细菌杀死,防止食物腐败,这些物质被称为防腐剂。
近年来,科学家证实一些防腐剂对健康有害,因此,要少食用含防腐剂的食品。
购买食品时,请注意查看食品包装上的说明,看看使用了哪些防腐剂。
任务三:列举说明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的关系。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自己在患感冒等一些常发疾病时,医生经常给你开一些什么药物?
2.自学教材,描述抗生素的治病原理。
3.结合教材P74,表述科学家是如何通过转基因技术进行胰岛素生产的。
科学家用,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转入内,对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
4.拓展反思:很多抗生素类药的说明书中指出,药物使用必须遵照医嘱,这是为什么?
答:常用的抗生素主要杀灭或抑制细菌,但长期使用或滥用抗生素药物会对人体产生许多。
如细菌会产生、人体会产生及等,因此使用抗生素时应遵
照医嘱,要根据病人的病因、病情安排抗生素类药物的种类、剂量及用药时间。
只有合理用药,才能够达到的目的。
任务四:说明细菌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1.自学教材P75,举例说明细菌是如何净化污水的。
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通过发酵把有机物质分解,产生的可以用于照明、取暖或发电,而废水也得到了。
在有氧气的条件下,一些细菌能够利用有仙物质生存,将有机物分成,使污水得到净化。
2.调查的本市有关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及垃圾处理情况。
利用所学知识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
(先制订调查方案,然后进行调查,并作好调查记录。
)
四、预习诊断
1、在制作馒头和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
2、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真菌。
3、科学家把控制合成转入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大量生产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4、根据预习,你认为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看包装上的什么信息?
五、预习质疑
写出你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和其他想法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