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秋的原野》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2019-2020年语文A版四年级上册《秋的原野》WORD版教案教学目标1.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练习书写8个字,构建自己的词语库。
2.感受秋天景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激起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准备乡村秋景图、录音机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创设情境。
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说一说身边的秋天。
2.出示秋的原野图,学生欣赏。
3.板书课题。
4.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感受美景。
1.学生浏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2.画出文中所介绍的景物,读一读。
3.指名学生朗读汇报:课文介绍了哪些景物?4.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景物练习读一读,要读出你喜欢的情感。
5.汇报朗读。
三、识字写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2.小组内记忆字形,扩词练习。
3.提出你认为难记的生字,大家共同记忆。
如“哼”、“焰”……4.在课文中找出带生字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5.写字。
指导写上下结构的字:“芦”、“苇”、“享”。
“享”字的下半部分是“子”字,不能写成“了”。
同桌互评写字情况,教师展示点评一两份作业。
四、作业。
1.练写本课中左右结构的生字。
2.练习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一、检查生字导入。
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相机纠正读音,当场记忆个别难字。
二、精读课文,悟出情感。
1.小组接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并思考: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3.汇报朗读:方式如指名读、评读、赛读、小组读、齐读等,相机引导学生读出文章抒发的情感及自己的感受。
4.在读的基础上,教师侧重引导学生对重点段的背诵,如第二、三、四自然段。
三、朗读课文,体验升华。
1.教师播放舒缓的音乐。
2.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朗读全文。
四、语言积累。
1.积累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
2.摘录优美的句子,并读一读背一背。
3.交流词句的积累。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语文A版《的原野》教学设计语文A版《三月的原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品味文中描写原野景色的句子,体会春天到来时人们的欣喜之情。
教学准备:录音机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你喜欢春天吗?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去寻找春天的踪迹,共同领略著名女作家萧红笔下的春天的原野!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朗读的情况。
3.默读课文,读后汇报: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问题。
三、学习生字、新词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本文由=wWW.__J_ 收集2.交流学习结果,读准下列生字并组词:胀、欣、籽、鸦、棉、粪、觅、巷、咩、坎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3.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请找出来,可以查阅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也可以仔细读读相关语句琢磨琢磨,还可以和同学、老师讨论交流。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朗读课文,校正读音。
四、作业:带着自己的理解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春,预示着生机,预示着活力。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三月的原野,来感受北国的春天。
(板书课题)二、理解感悟课文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北国的春天到来了。
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初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说一说。
三、交流阅读体验(1)从小草的描写感受到春来了[课件出示语句]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妈妈惊喜地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到了什么。
抓住透出转折欣幸等词语感受小草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
从孩子和母亲对话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尤其是孩子的那份惊喜,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从对小草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严冬悄然退去,春意已近。
我们仿佛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
春天给土地、植物、动物、人类都带来了希望。
最新整理四年级语文教案6秋的原野教学目标1.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练习书写8个字,构建自己的词语库。
2.感受秋天景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激起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教学准备乡村秋景图、录音机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初读,创设情境。
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说一说身边的秋天。
2.出示秋的原野图,学生欣赏。
3.板书课题。
4.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感受美景。
1.学生浏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2.画出文中所介绍的景物,读一读。
3.指名学生朗读汇报:课文介绍了哪些景物?4.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景物练习读一读,要读出你喜欢的情感。
5.汇报朗读。
三、识字写字。
1.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2.小组内记忆字形,扩词练习。
3.提出你认为难记的生字,大家共同记忆。
如“哼”、“焰”……4.在课文中找出带生字的句子反复读一读。
5.写字。
指导写上下结构的字:“芦”、“苇”、“享”。
“享”字的下半部分是“子”字,不能写成“了”。
同桌互评写字情况,教师展示点评一两份作业。
四、作业。
1.练写本课中左右结构的生字。
2.练习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第二课时一、检查生字导入。
学生认读生字卡片,相机纠正读音,当场记忆个别难字。
二、精读课文,悟出情感。
1.小组接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朗读,并思考: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3.汇报朗读:方式如指名读、评读、赛读、小组读、齐读等,相机引导学生读出文章抒发的情感及自己的感受。
4.在读的基础上,教师侧重引导学生对重点段的背诵,如第二、三、四自然段。
三、朗读课文,体验升华。
1.教师播放舒缓的音乐。
2.学生在音乐声中轻声朗读全文。
四、语言积累。
1.积累词语,补充“我的词语库”。
2.摘录优美的句子,并读一读背一背。
3.交流词句的积累。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三、四自然段。
《秋的原野》教学设计《秋的原野》是语文A 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文章。
课文以优美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秋的原野图,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郊外原野的哪些景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课文中的描写内容,把握其中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的心情,用朗读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写了郊外原野的哪些景物,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一、听儿歌导入1、 听儿歌《秋天来了》,同时播放有关秋天的图片。
让我们一起欣赏《秋天的原野》(板书课题)2、学生说说欣赏秋景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再自读。
出示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
(1)给自然段表序号。
(2)想一想,课文描写了哪些景色?(3)写了哪些景物?在文中找出这些景物,并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初读情况。
(1)我会读:出示生字词wú tóng wùchuīxúxúyàn fàn hēng梧桐领悟炊烟徐徐火焰泛起哼出xiǎng lú wěi wén gēdào pái qí享受芦苇波纹收割稻田一排排骑牛不同形式的拼读。
(指读、赛读。
)(2)我会认:(去掉拼音读)梧桐领悟炊烟徐徐火焰泛起哼出享受芦苇波纹收割稻田一排排骑牛不同形式的拼读。
(指读、赛读。
)(3)我能懂:(理解词语意思。
)享受:在心里上或生活上得到满足,要求和愿望得以实现。
悠闲: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恍然:猛然领悟。
领悟:体会,解悟。
贪婪:对财物、钱等充满非同寻常的强烈欲望。
凝视:不眨眼地看。
寂寞:冷清孤单;清静。
天真烂漫: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秋的原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读本课中的生字词。
2、有感情、流畅地朗读课文。
3、能够联系实际,描述或描绘秋天景象,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收集写秋的优美词句,写一写秋天的美景。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难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写作能力。
发现美,观察美,感受美。
体会课文的意境。
教学方法:观察发现、启发引导、相互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师--实物(枯黄的秋叶桔子)、课件、胶水生--作业本、彩笔、画纸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导入新课师:今天,大自然的一个使者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漂亮的礼物,(实物出示落叶、桔子),猜猜是谁送给你们的?(生答:秋天)是啊,你们看,树林里,金黄的树叶往下落,田野里,金色的稻浪翻滚,天空中,一群大雁往南飞。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秋天是最美丽的季节。
让我们一起走进《秋的原野》吧。
板书课题:秋的原野。
二、学生自主探究交流(一)分小组合作交流孩子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更是个收获的季节,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思考并回答。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学生认读词语。
(二)读秋——悟情(1)师问:孩子们,秋天美吗?秋的使者给我们带来了好多礼物,想看看吗?(2)孩子们,秋天的原野上,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听到了一些美妙的声音吗?说一说。
教师总结:是啊,秋天里,原野的景色真美啊!板书:风景美课件随机出示学生喜爱的句子:A、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绿莹莹的眼睛,凝望这美好的天色。
B、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
C、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稻田,好似一片金色的大海。
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一排排金色的波浪。
稻禾深处,不时传来村民的阵阵的笑声。
D、大雁们咿咿呀呀,好像在说:“明年见,孩子们!“飞呀,飞呀,大雁们继续向暮色苍茫的天边飞去。
(3)教师指导朗读,感悟课文意境。
秋的原野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根据课文想象画面。
2、通过朗读、品味、想象感受秋天景色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秋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并激发起探索大自然的热情。
教学过程:这节课继续学习《秋天的原野》板书课题1、复习词语梧桐徐徐哼出火焰收割炊烟泛起领悟(理解后两词)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感受到了作者来到郊外时的愉悦的心情。
回想一下,是什么让作者的心情无楷舒畅?(秋风、空气)过渡:作者不但享受到了凉爽的秋风,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还欣赏到了多彩的秋景。
作者都看到了什么?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再一次走进秋天的原野。
二、再读课文,理清内容1、请同学们打开书,接着往下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带领导我们到郊外欣赏到了哪些景物?找出景物名称,勾画出来。
(1)读课文反馈:作者描写了郊外哪些景物?板书:郊外天空枫叶稻田炊烟牧童三、精读课文品味感悟过渡:同学们能理清了文章的内容,很会读书,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景物展示给我们的呢?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书,用心去品味,看哪些景物的描写让你喜欢,为什么?同时勾划出描写景物的样子的词句。
1、学生读书,勾画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2、与同伴交流你的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提问:你喜欢哪种景物,为什么?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天空被秋风擦拭得干净而明亮,像一块蓝宝石。
问:你从哪里感受到天空的美?(蓝宝石)把天空比作~~你能通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到天空的美吗?2、林外的那个小塘~~美好的天色。
问:“绿莹莹”写出了什么?(水色)凝望什么意思?小塘连眼都不眨说明什么?(静)静得像什么?(这是小塘静态的美)写小塘作者用什么写法?(拟人)有什么好处?(可爱)师:突出了小塘不但美而且可爱。
这就是作者写法的精妙。
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小塘的美而且可爱?过渡:这美而可爱的小塘,也时常迎来大白鹅的拜访。
接着把第三段读完。
看大白鹅又给小塘增添了什么(生机)“生机”是什么意思?从哪看出来的。
秋的原野教案【教案】秋的原野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句子和主要内容;(2)了解秋天的景色和秋天的感受。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秋天的美好感受。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中的主要词汇和句子;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任务型学习法:通过任务和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3.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合作,促进互助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T:同学们,这是一张秋天的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景色?你们对秋天有何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播放秋天的视频)T:同学们,请大家观看这段视频,你们看到了哪些景色?你们喜欢秋天吗?(学生回答)2. 学习课文(15分钟)(教师出示课文,学生阅读课文)(教师读课文)T: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大声读课文。
(学生跟读)3. 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问题)T: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根据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课文中的原野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点?(2)作者是如何描述秋天的?(学生讨论并准备答案)(教师组织学生依次回答问题)4. 合作写作(15分钟)(教师提供写作框架)T:同学们,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秋天”为题,写一篇作文。
你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描述秋天的景色和感受。
(学生分组合作写作,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展示作文)5.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出示其他描写秋天的诗词或作品)T:同学们,除了课文中的《秋的原野》,还有哪些描写秋天的诗词或作品呢?请你们谈谈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或一篇文章。
(学生回答)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导入部分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对秋天的景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受。
《秋的原野》学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用词要准确。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郊外原野的哪些景物,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2——4自然段。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1.将下面的词语读正确,并认真的抄写一遍:
享受芦苇花纹收割水稻一排排
骑牛
2.拼一拼,填一填,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小塘里,有一对白鹅嫌这儿shāo wēi(
)有点寂寞吧,于是伸长脖子有jié zòu( )地唱着歌,表达它们的wú xiàn( )热情。
(2)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美景。
这时你会联想到什么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鹅可能会对大自然、对秋天说些什么,唱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4.课文描写了哪些景色?写了哪些景物?在文中找出这些景物,并用横线画出来。
5.课文写了郊外原野的许多景物,在这些景物中你觉得哪些景物写得好,用“ ”画出来,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秋的原野》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用词要准确。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郊外原野的哪些景物,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2——4自然段。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1. “天空被秋风擦拭得干净而明亮,像一快宝石。
”这句话是一个
句,把比作,写出了特点,也写出了作者
之情。
2.山谷了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
“这句作者运用了和
写法,写出了特点。
3.发挥你的想象力仿写句子。
例: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他们无限的热情,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
稻田里等待收割的稻禾,不知道是________,还是______,金灿灿的谷穗笑弯了腰。
天空,不知道是________,还是_______,蓝得像一块宝石。
4.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把文章写得很优美。
试着找出相关的语句,认真读一读。
5.文章能写得这么美,景物写得这么有特点,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请你从《秋天的原野》中选你喜欢的一两段读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评一评。
正确( ) 流利( ) 有感情( )。
《秋的原野》学案——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理解词语在句子环境中的意思,体会用词要准确。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郊外原野的哪些景物,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2——4自然段。
二、学习过程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部同学。
1.“天空被秋风擦拭得干净而明亮,像一快宝石。
”这句话是一个句,把比作,写出了特点,也写出了作者之情。
2.山谷了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它们无限的热情,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
“这句作者运用了和写法,写出了特点。
3.发挥你的想象力仿写句子。
例: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他们无限的热情,红得像一团火焰似的。
稻田里等待收割的稻禾,不知道是________,还是______,金灿灿的谷穗笑弯了腰。
天空,不知道是________,还是_______,蓝得像一块宝石。
4.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的写法把文章写得很优美。
试着找出相关的语句,认真读一读。
5.文章能写得这么美,景物写得这么有特点,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6.请你从《秋天的原野》中选你喜欢的一两段读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评一评。
正确()流利()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