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
- 格式:docx
- 大小:12.69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自从女娲创造了人,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结果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___________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改写。
教学目标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自从女娲创造了人,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结果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___________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改写。
【篇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课件逐一出示:(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原文+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学生们学习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这篇课文。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节,详细讲述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们解中国古代神话魅力,同时学习到勇敢、智慧、坚持等品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兴趣,提高他们文学素养;3. 通过课文学习,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发挥智慧,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教学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女娲补天神话背景,以及课文中一些寓意深刻词语。
教学重点则是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勇敢、智慧、坚持等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件:包括课文原文、图片、动画等,用于辅助教学;2. 生字卡片:用于帮助学生记忆生字;3.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女娲造人神话故事,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兴趣,然后引入女娲补天故事。
2. 讲解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然后我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设想自己就是女娲,面对天塌地陷困境,如何运用智慧补天。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讲解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15女娲补天》2. 重点词语:炼石、五色、天柱、地维、塌陷、智慧、勇敢、坚持3. 女娲补天过程:寻找五彩石、炼石补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话讲述女娲补天故事。
(2)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词语,并解释它意思。
(3)结合女娲补天故事,谈谈你对勇敢、智慧、坚持等品质理解。
答案:(1)女娲为拯救人类,历经艰辛寻找五彩石,炼石补天,最终成功阻止天塌地陷灾难。
四年级上册15课女娲补天课文笔记
《女娲补天》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女娲为了拯救人类,用五彩石补天的故事。
以下是四年级上册15课《女娲补天》的课文笔记:
1. 故事背景:在远古时代,天地刚刚分开,万物刚刚诞生。
这时,发生了一场大灾难,天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导致洪水泛滥,猛兽出没,人们的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苦之中。
2. 主人公:女娲,她是人类的母亲,具有神奇的力量。
她看到人们的痛苦,决定想办法拯救人类。
3. 故事情节:女娲首先采集了五彩石,这些石头具有神奇的力量。
然后,她将这些石头熔化成液体,用它们来填补天空的窟窿。
经过九天九夜的努力,女娲终于成功地补上了天空的窟窿,洪水得到了控制,猛兽被赶走,人们的生活恢复了安宁。
4. 故事寓意:《女娲补天》这个故事传达了一个道理:在困难面前,我们要勇敢面对,努力克服。
同时,这个故事也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
5. 学习要点: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神话传说的魅力,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学到一些关
于自然灾害的知识,以及如何在困难面前保持勇敢和坚定的信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原文及教案【原文】自从女娲创造了人,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结果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___________本文根据中国古代神话改写。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娲、塌、熄”等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隆、扎”。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劳苦大众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女娲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补天的过程。
教学难点体会女娲的勇敢精神和乐于助人的品德,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想象力。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故事激趣,课前谈话师:大家一定喜欢读神话故事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见面礼就是和神话故事有关的哦,请看大屏幕,这里有几个神话故事里的人物,他们是谁?你能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吗?课件逐一出示:(1)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语文四年级上册《15女娲补天》原文+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语文四年级上册的《15女娲补天》原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了解神话传说的背景,分析女娲补天的故事情节,学习生词、成语,品味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材章节为:《15女娲补天》。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理解神话传说的意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分析故事情节,品味修辞手法。
3. 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学会本课的生词、成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神话传说的背景。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学习生词、成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课件,讲述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引发学生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讲解课文: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女娲补天的背景、过程及意义。
4. 生词、成语学习:讲解本课生词、成语,让学生做好笔记。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并进行例题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15女娲补天》2. 主要内容:女娲补天的背景、过程及意义生词、成语学习修辞手法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复述女娲补天的故事。
(2)用本课学到的成语造句。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2. 答案:(2)例句:他勇敢地面对困难,决心要攀登成功的高峰。
(3)例:课文中的比喻句:“天塌下来,像一块巨大的石头压在人们的心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神话传说故事,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 掌握课文内容,理解神话传说的意义。
第四单元第十五课女娲补天内容分析《女娲补天》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
讲的是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
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败、措”等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感受她为人类造福的决心。
4.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朗读中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女娲补天的原因,感受她为人类造福的决心。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
教学准备1.课前预习(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认读本课要求会认识的9个生字。
(2)查找资料,了解女娲这一人物形象。
(3)读课文,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
2.多媒体课件教学媒体选择图片教学活动合作学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女娲补天的图片,猜一猜图片中的人物是谁,出自哪个神话故事。
学生交流回答,老师揭示课题。
(板书:女娲补天)学生齐读课题,注意“娲”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资料: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又称娲皇、女阴,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相传女娲造人,以黄泥仿照自己捏土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留下了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措混项熄浆塌杀颂绩(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认读。
教师指导:“措”是平舌音,不要读错;“混乱”的“混”是多音字,注意区分读音“hùn”和“hún”;“绩”的读音是“jì”,不要错读成“jī”。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女娲补天》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导语】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
wo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原文女娲补天的故事,处处充满着神奇的想象。
默读课文,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求而浇灭天火的过程说具体、说生动。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
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结果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炼。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
知识点1**【字词学习】**字:塌(tā)、救、稠词:幸福、挣(zhēng)扎、熄(xī)灭、冶(yě)炼(liàn)、窟窿、云霞、女娲补天**【重点句子】**1.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2.女娲难过极了。
15.女娲补天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
不知过了多少年,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来,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tā)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
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
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还有许多人在水里挣(zhēng)扎。
女娲难过极了。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x ī)灭。
又造了船,好救出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不久,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
可是,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她跑到山上,去寻找补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
结果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齐了,女娲在地上挖个圆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进行冶(yě)炼(liàn)。
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
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