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第2课时 增强生命的韧性
- 格式:ppt
- 大小:5.18 MB
- 文档页数:35
9.2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挫折面前生命的韧性,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意志坚强的人生态度。
(2)善于用名人、英雄模范人物、先进人物战胜挫折的事迹激励自己。
能力目标(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
(2)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能够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
知识目标(1)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2)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难点:发掘生命的力量。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歌曲导入多媒体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学生一起欣赏:“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愿与你分担所有,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要勇敢地抬头……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风风雨雨都接受,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这首歌告诉我们: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面对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而是勇于去战胜它,克服它。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
课堂探究知识点一生活中难免有挫折活动一:成长中“不愉快的事”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探究,思考完成教材P105中设计的问题,然后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成长中“不愉快的事”。
【活动问题】(1)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情?(2)这些事情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活动二:什么是挫折【活动设计】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教材P105情境中的事件加以判断,对挫折形成初步的认识;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各组总结出挫折的内涵,并在全班展示。
【活动问题】(1)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挫折?为什么?(2)说说你曾经遇到的挫折,看看你认为的挫折,在其他同学眼里是否也是挫折。
活动三:挫折体验活动设计】根据教材P106~P107给出的情绪选项对照自己的经历进行选择,体验挫折,教师找部分学生分享他们遇到的挫折及面对挫折时的做法。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一、自主预习1.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和不同。
2.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及时,正确地看待挫折。
3.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和坚强的。
4.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
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二、合作探究在校园网论坛上有近千篇关于挫折这一话题的跟帖,下面是几个网友的跟帖:平凡人生:人生必有坎坷和挫折!挫折是成功的先导,不怕挫折比渴望成功更可贵。
天道酬勤: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所以遇到挫折时要寻求解决之道,而不是自寻烦恼,消极对待。
风舞飞扬:人生总是这样坎坎坷坷,有目标的人就会成功,不要因为一点点挫折就摔倒,要学会战胜自己。
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围绕下列问题跟帖发言:(1)你认为人们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勇敢面对挫折,向困难发出挑战,善于将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2)应对挫折,寻找有效方法最重要。
面对挫折时,我们应该怎样做?①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②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③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
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三、随堂演练1.遇到挫折俗称“碰钉子”,下列人物遇到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钉子”的有( D )①小明高考成绩不理想,未能进入名牌大学,内心十分失落②某同学因长相丑陋,求职多次被用人单位拒绝③小刚因周六晚上玩了一会儿游戏受到妈妈打骂④李宁的亲人在“东方之星”游轮沉船事故中遇难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如果生活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韧性,理解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 学情分析1.七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初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对于如何面对挫折,保持生命的韧性有一定的需求。
3.学生可能存在对生命韧性理解的片面性,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含义,认识到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韧性,理解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韧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内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4.自我反思法:让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做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教学PPT。
3.相关案例资料。
4.课堂讨论所需道具和物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生命韧性的短片,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韧性。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韧性?为什么我们要增强生命的韧性?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面对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
第九课珍视生命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2)积极影响: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________的一部分。
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________、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__________。
4.怎样对待挫折?【怎样做】(1)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及时____________,正确对待挫折。
(2)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发现、________自己的__________,增强生命的________。
5.为什么我们要发掘生命的力量?【为什么】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________、自我调节和__________的能力。
6.怎样发掘生命的力量?【怎样做】(1)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________和坚强的________。
(2)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______________。
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____________,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1.【我的烦恼】进入七年级后,学习难度加大,竞争对手实力增强,我的成绩一落千丈。
我从未有过这样的感受,这对我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走出烦恼: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
挫折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平常遭遇,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
我们要正确地对待挫折,通过自身努力去战胜挫折。
2.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有哪些?(1)培养幽默感。
(2)和自己信任的人谈一谈。
(3)考虑并接受最糟糕的结果。
(4)关心、帮助他人。
(5)培养某方面的兴趣等。
3.为什么我们要接受挫折教育?(1)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人们正是在不断地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2)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师寄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主备人:孙亚钟 2017.12【学习目标】1、了解挫折的含义,理解挫折的影响,知道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2、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能采取有效措施发掘自身力量,增强生命韧性。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的力量。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和看待挫折。
难点:如何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欣赏歌曲《真心英雄》: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歌曲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歌词是哪一句?(2)歌词中的“风雨”指的是什么?“彩虹”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风雨”指的是挫折,“彩虹”指的是成功。
也就是说人在取得成功之前,难免会经历挫折,我们学会战胜挫折,才能增强生命的韧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增强生命的韧性》环节二:出示目标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分享活动一: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P105-109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挫折?2、造成对挫折不同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的原因是什么?3、挫折有什么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4、怎样正确对待挫折?5、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战胜挫折?6、增强生命的韧性的方法活动二:说一说1、林肯的一生经历哪些挫折?2、什么是挫折?林肯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但他更是一个从种种不幸、失败中走出来的坚强的人。
他的一生波折不断,厄运连连,屡败屡战,却最终成就了辉煌。
1816年他的家人被赶出了居住的地方,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
1818年他母亲去世。
1831年经商失败。
1832年竞选州议员--但落选了!1832年工作也丢了--想就读法学院,但进不去。
1933年向朋友借一些钱经商,但年底就破产了,接下来他花了17年,才把债还清。
1834年再次竞选州议员--赢了!1835年订婚后就快结婚了,但伊人却死了,因此他的心也碎了!1836年完全精神崩溃,卧病在床六个月。
1838年争取成为州议员的发言人--没有成功。
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增强生命的韧性》是部编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韧性生命的意义,认识到生活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克服。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坚韧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自己的生命和未来充满好奇和期待,同时也面临着各种困惑和挑战。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需要学会如何面对和解决。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对他们来说非常贴近实际,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韧性生命的意义,认识到生活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克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和坚韧精神,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勇气。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韧性生命的意义,认识到生活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克服。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韧性生命的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韧性生命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情感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困难的勇气。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案例,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案例分析: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韧性生命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会遇到挫折和困难,但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和克服。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的力量。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能采取有效措施发掘自身力量,增强生命韧性。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认识到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了解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认识和看待挫折。
难点:如何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不愉快”的事件?2.这些事件对你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它们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新课——增强生命的韧性。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一)自主预习1.人们常说的挫折就是我们遇到的一些__阻碍__、__失利__和__失败__。
2.面对挫折,产生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__认识__和__态度__不同。
3.面对挫折,产生负面的情绪是很__正常__的,但我们需要及时__调整自己__,__正确__看待挫折。
4.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__生命成长__的一部分。
5.面对挫折,各种损害生命的应对方式都是不明智的。
相反,我们需要发现,挖掘__自己的生命力量__。
6.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__承受__力,__自我调节__和__自我修复__的能力。
(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生活难免有挫折探究一:教材P105探究与分享在上面这些情境中:(1)你认为哪些是挫折,哪些不是挫折?为什么?(2)你认为的挫折,在其他同学眼里也是挫折吗?答案提示:每个人对挫折的认识不同,有些可能对自己来说是挫折,但在别人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可让学生据实回答。
探究二:教材P106探究与分享(1)请选择你面对挫折时感受。
(可以多选)(2)面对挫折时,你会采取哪些行动?答案提示:(1)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如,惊慌无助、烦恼、焦虑、紧张、沮丧……(2)面对挫折,我会及时调整自己,愈挫愈勇,挫而不折,勇于战胜挫折;也可能会采取不恰当行为;等等。
【2022新课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本课的主题是“增强生命的韧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认识到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然而,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和心理承受能力,学生在面对挫折时可能会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和行为。
因此,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认识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尊重生命,珍惜生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认识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增强生命的韧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讲解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让学生了解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的重要性。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的重要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经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