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框增强生命的韧性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 格式:pdf
- 大小:216.46 KB
- 文档页数:4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教学难点:挫折对人生的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高三复读女生高考失利跳楼身亡:2014年6月24日是查询高考成绩的日子,各批次录取分数线随即公布。
合肥一位考生疑因成绩不理想,查得分数几小时后,从27楼坠落。
海口一高三女生高考后跳楼:2015年6月24日19时40分左右,海口一高三女生在龙昆北路某小区内坠楼身亡,疑似因高考成绩不理想。
内蒙女考生跳楼身亡:2016年6月8日,一名内蒙古高考女生考完语文后就跳楼自杀,女孩称'我有心脏病没救了',对民警劝导工作置之不理。
此后突然从22层约60米的楼顶跳下坠落气垫。
读了以上的三个材料,你有什么感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活难免有挫折1.感受挫折(教材P105)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挫折,认识到生活难免有挫折,学会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1)回顾经历: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在记忆中的“不愉快”的事件。
(2)交流分享:这些事件对自己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是怎样面对的?在正确或错误的面对挫折的做法中,启发学生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
教师小结: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平坦的,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应该学会直面挫折。
2.认识挫折数学考试中,小华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学习还有很多不足,今后要更加努力,下次一定能考好;小丽也考了58分,她认为自己真笨,不是学习的料,今后再努力也没有用。
(1)同样是考了58分,两位同学的感受一样吗?为什么会这样?教师总结: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态度不同。
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3.林肯充满挫折的一生1816年,7岁,全家被赶出居住地,他必须工作以抚养他们。
第2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一、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从容应对挫折和逆境,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态度。
2.初步学会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逆境,能从容应对,采取积极措施度过“难关”。
3.正确认识挫折,掌握我战胜挫折的方法。
二、自主预习1.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和不同。
2.面对挫折,我们需要及时,正确地看待挫折。
3.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和坚强的。
4.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
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三、合作探究在校园网论坛上有近千篇关于挫折这一话题的跟帖,下面是几个网友的跟帖:平凡人生:人生必有坎坷和挫折!挫折是成功的先导,不怕挫折比渴望成功更可贵。
天道酬勤: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所以遇到挫折时要寻求解决之道,而不是自寻烦恼,消极对待。
风舞飞扬:人生总是这样坎坎坷坷,有目标的人就会成功,不要因为一点点挫折就摔倒,要学会战胜自己。
请你参与他们的讨论,并围绕下列问题跟帖发言:(1)你认为人们面对挫折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应对挫折,寻找有效方法最重要。
面对挫折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四、随堂演练1.遇到挫折俗称“碰钉子”,下列人物遇到了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钉子”的有()①小明高考成绩不理想,未能进入名牌大学,内心十分失落②某同学因长相丑陋,求职多次被用人单位拒绝③小刚因周六晚上玩了一会儿游戏受到妈妈打骂④李宁的亲人在“东方之星”游轮沉船事故中遇难A.①②④ B .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2.“如果生活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第九课《珍视生命》第二课时《增强生命的韧性》,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韧性,理解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二. 学情分析1.七年级的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的初期,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对于生命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基础,但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2.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对于如何面对挫折,保持生命的韧性有一定的需求。
3.学生可能存在对生命韧性理解的片面性,需要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含义,认识到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韧性,理解韧性对生命的重要性。
2.难点: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生命的韧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命的韧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生命韧性的内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历和感悟,互相启发。
4.自我反思法:让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面对挫折时的态度和做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2.教学PPT。
3.相关案例资料。
4.课堂讨论所需道具和物品。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播放一段关于生命韧性的短片,让学生感受生命的韧性。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生命韧性?为什么我们要增强生命的韧性?2.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面对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
《增强生命的韧性》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第二框题,主要告诉我们要发掘生命的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维护健康珍爱生命。
是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本课旨在通过教学,进一步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情感,提升生命的品质。
本课由“生活难免有挫折”和“发掘生命的力量”两目内容组成。
教材先让学生知道挫折的含义,以及说明人们面对挫折的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增强学生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的能力。
然后要求学生知道挫折对人的影响,让学生对挫折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
最后通过“阅读感悟”让学生明确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要增强生命的韧性,学习面对挫折的正确方法和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学生分析: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如何看待自己生命中的挫折,体会生命的意义何在,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问题。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对生命世界并不陌生,一方面他们意识到生命的存在,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比较缺乏对生命领域的探索和思考。
所以围绕“挫折”的话题,开展活动,有效的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生命中的挫折的心理体验,进一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生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设计思想:《增强生命的韧性》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认识自我”。
主要是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从“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本课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结合多媒体的应用给学生以直观上感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挫折的含义,知道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2)知道生命是有韧性的,学会发掘生命的力量。
能力目标:(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能够自我调适、自我控制,正确对待挫折。
增强生命的韧性
【学习目标】
1. 了解挫折的含义,认识到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了解战胜挫折、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
2. 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能采取有效措施发掘自身力量,增强生命韧性。
3. 认识到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培养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生命的韧性。
学习重点: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学习难点:如何发现、发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一、自主学习
1. 生活难免有挫折
(1)生活的道路并不总是一条平坦的道路,在我们怀揣美好的愿望、目标、期待去努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阻碍、失利乃至失败。
这些 ,就是人们常说的 。
(2)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即使遭遇同样的挫折,不同人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生命的 ,对于挫折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产生这些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挫折的
不同。
(3)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有失落、焦虑、难过、愤怒、不满等。
产生这些负面的情绪感受是 ,但如果一味地沉浸在负面情绪中,我们就容易消沉,甚至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4)生活中的挫折是我们 的一部分,得意时,挫折会使我们更 ,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 。
2. 发掘生命的力量
(1)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 、 和 的能力。
我们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的生命力量。
(2)面对挫折,发掘自身的生命力量,我们可以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 和坚强的 。
(3)发掘自身的力量并 。
作为新一代的中国少年,我们在坚持目标和不断努力的道路上,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二、合作学习
1. 面对挫折,为什么人们会有不同感受和行为反应?
2. 如何正确认识挫折的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
3. 我们应怎样发掘自己生命的力量?
三、复习巩固
1.下列属于挫折的有( )
①因长得太胖而烦恼②因妈妈偷看自己的日记而苦恼
③因父母关系不和而失去往日的快乐④因好朋友的误解而委屈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如果生活只有风和日丽而没有阴云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
”这说明( )
A.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帆风顺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挫折就是人生道路上的障碍 D.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挫折
3.在生活中,如果我们遭遇了人生挫折,应该( )
①善于调整心态,正视挫折②学会自我安慰,顺其自然
③强调客观因素,自暴自弃④保持乐观态度,勇于应对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4.“人生如同调味瓶,酸甜苦辣伴你行。
万事难尽遂人愿,何不高歌去探求。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生活中只有挫折,没有欢乐 B.我们不应该对生活抱有美好的幻想
C.挫折越多越好 D.人生难免有挫折,要坦然面对挫折,积极进取
5.小平在上小学时成绩非常优秀,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难度加大,竞争对手越来越强,成绩下降了,老师对他的表扬也越来越少,因此,他整日闷闷不乐。
小平战胜挫折的正确方法有( )
①冷静分析原因,找准战胜挫折的突破口②面对挫折急躁不安,一蹶不振
③主动寻求家长或朋友的帮助④承认挫折,任其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她的视力和听力,随后她又失去了说话的能力,然而她没有消沉,她凭着顽强的毅力,靠学习盲文,以优越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并掌握了五种文字,出版了14部著作。
这说明( )
A.面对挫折需要发现、挖掘自己生命的力量
B.有挫折就会有成功,不经历挫折的人不会成才
C.导致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D.只有伟人才会遭遇挫折,身处逆境
7.最好的雪莲生长于天山山脉海拔4000米左右的悬崖峭壁之上、冰渍岩缝之中,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和空气稀薄的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这样上乘的雪莲造就了它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极高的药用价值,被奉为“百草之王”“药中极品”。
从中你可以感悟到( )
①艰难的环境可以使人抖擞精神,发奋努力
②发掘生命的力量需要拥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坚强的意志和不懈努力
③经历的艰难困苦越多,获得的成就越大
④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抗挫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四、能力提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4岁,我们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14岁,我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还时常因为不顺心跟父母闹别扭。
而马佩瑶的人生从4岁开始,就走上一条与我们完全不同的路:一边上学一边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
在一个贫苦的农家里,历经十年的艰辛还在继续,感天动地的人间大孝还在延续……马佩瑶说:“我高中毕业后,还想带着母亲上大学,学医学专业,将来当一名医生救治像我母亲一样的病人。
”
七年级(1)班的同学在读了马佩瑶的事迹后,开展了以“人生难免有挫折”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很多同学认为:“挫折和逆境与人生相伴,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马佩瑶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