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体细胞超标原因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章奶牛体细胞数(SCC)变化规律与奶牛隐性乳炎流行调查摘要:通过对南京某奶牛场一年DHI的统计,分析了胎次、泌乳期和季节对SCC和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奶牛胎次对SCC和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影响明显,胎次增多,体细胞数和发病率都升高;泌乳期和季节对体细胞数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影响不大.关键词:奶牛;体细胞数;隐性乳房炎;奶牛乳房炎是导致奶业损失惨重的一种疾病,一般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f}le隐性乳房炎不易察觉,可在牛群中广泛流行。
据统计,美国隐性乳房炎的流行是30%---70%,而国内为50%}-80%[2' 3J.乳房炎造成损失的70%可归究于隐性乳房炎导致的奶产量下降[[4J0乳中体细胞数量被广泛应用于评定奶牛各乳区和奶牛的健康状况[5-7],是诊断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标准[[8J.正常牛乳中含由一定数量SCC,一般细胞浓度少于1‘105个/ml主要细胞是巨噬细胞,当乳腺发生炎症反应时,PMN大量进入乳腺,成为主要成分细胞,使乳汁中体细胞数量明显上升[6, 9]。
一般认为,乳中体细胞数量超过2x1护个/ml,即意味奶牛患有隐性乳房炎[[s, }oJe本文通过南京某奶牛场一年奶牛DHI的统计,分析奶牛体细胞数和隐性乳房炎的变化规律,以期为隐性乳房炎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牛群南京某奶牛场泌乳期荷斯坦奶牛,圈养,机械挤奶,每天挤奶三次。
1.2奶样收集挤奶前常规消毒,弃头把奶,于挤奶杯中取混合奶样。
每头牛一份检测奶样,每份奶样15}20m1,早、中、晚各占总奶样量的4/10,3/10} 3/l0e1.3乳中体细胞数的测定委托杭州奶牛遗传所作奶牛DHI分析。
1.4统计分析取泌乳期为30270天的奶牛进行统计分析。
1.4.1胎次对体细胞数与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全场奶牛一年的记录为统计对象。
将奶牛按产牛次数分为1胎、2胎、3胎、4胎、5胎、6胎、7胎、8胎(含8胎以上),计算不同胎次奶牛的平均体细胞数和平均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析胎次对平均体细胞数和平均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的影响。
奶牛乳房炎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对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乳房炎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乳房炎的防治很多都是在体细胞数上作文章,鲜奶收购标准也将体细胞数列入,很多乳品企业将它作为鲜奶定价的指标之一,目前多数地方均将合格鲜奶体细胞数定为50万/ml以下。
本文主要分析体细胞数在临床的影响,并制定应对措施,以提醒奶牛养殖者引起重视。
一、体细胞定义及影响因素体细胞是指吞噬细胞、淋巴细胞、脱落上皮细胞、中性白细胞等细胞总称。
导致奶牛体细胞数(SCC)升高的因素包括:细菌感染、环境卫生、应激、气候、遗传、胎次等,其中主要是细菌感染.二、牛奶中高体细胞数引起的损失1。
据统计,奶样里所含体细胞数与奶量损失成正相关,如果牛群中牛奶体细胞数超过40万的牛只占总数的70%以上,则可推算出全群泌乳牛平均每头损失奶量在500千克以上。
2.降低鲜奶质量。
由于奶中含有大量的体细胞,可使鲜奶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而影响乳品的质量和风味.3。
增加牛群更替成本.由于乳房炎引起产奶量降低,饲养变得不合算而不得不淘汰(因为产奶量越高的牛越容易感染乳房炎),还有其他损失,如废弃牛奶、药费、额外的劳动力、遗传潜力的丢失等等。
三、奶牛体细胞检测的优点1。
监测奶牛的亚临床乳腺炎.2. 评估牧场亚临床乳腺炎状况。
3。
报告管理信息(如淘汰)。
4. 评估与亚临床乳腺炎有关的奶损失。
四、大缸体细胞数(BTSCC)评估指标(HunT,2002,单位:万/ml)五、如何降低体细胞数第一步:收集信息。
获得个体牛和冷缸的体细胞数,检查记录,计算去年临床病例/月的发病率,检查使用的药物、治疗结果、因治疗失败而淘汰的牛头数第二步:决定牧场奶牛乳腺是否存在问题。
将上一步收集的信息与下面理想牧场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若有问题,及时解决.第三步:立即降低冷缸体细胞。
依据DHI报告,寻找对冷缸体细胞影响较大的牛,及时隔离.第四步:评估牧场乳腺炎防治措施。
此部分非常重要,涉及到整个牧场的管理,大致有以下几点:(1)挤奶系统:检查影响乳房健康的各种管理因素,鉴定是否有新的隐性乳腺炎感染,这关键到降低SCC的成功与否。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的牛群疾病,也称为夏威夷贫血。
这种疾病主要由寄生虫引起,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能力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从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以及治疗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疾病病因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寄生虫原虫巴贝西亚引起的,它是通过受感染的蜱传播的。
感染巴贝西亚的奶牛会出现贫血、乏力、食欲不振以及产量下降等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巴贝西亚还会引起肝脏损伤,导致肝脏功能减弱,影响奶牛的健康。
二、疾病症状1. 贫血:受感染的奶牛会出现贫血的症状,可表现为粘膜苍白、眼结膜苍白、四肢轻度浮肿等。
2. 乏力:奶牛变得极端疲乏,活动力下降,甚至出现倒地无力的情况。
3. 食欲不振:发病的奶牛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情况。
4. 产量下降:受感染的奶牛可能会出现产量下降的情况,奶质也会受影响,变得稀薄。
三、疾病诊断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确认。
1. 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贫血、乏力、食欲不振和产量下降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血液验血可以发现红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体积分布不均,以及寄生虫在红细胞内的形态。
还可以通过检测巴贝西亚的DNA或RNA来确定是否感染。
四、疾病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预防控制相结合的方式。
1. 药物治疗:目前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药物是抗原虫药物,包括二氢萘啶和氢多喹。
这些药物可以杀灭寄生虫巴贝西亚,缓解奶牛的症状,恢复其体力和产量。
2. 预防控制:预防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定期使用驱虫药物,控制传播媒介的数量和活动;第二,加强对牛群的管理,保持牛舍的清洁和干燥,减少蜱的滋生和传播;加强对奶牛的营养管理,增强其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在进行治疗的还需对患病的奶牛进行营养补充和康复护理,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状态。
袁耀明上海综合试验站牛奶的品质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它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提高原料奶的质量,已成为奶牛养殖业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而体细胞数作为一个评价原料奶质量的量化指标,能客观的了解牛群乳房健康的状况,使管理者能在第一时间科学决策解决方案,从而达到牛群健康的改善、原料奶质量的优质。
一、体细胞的来源体细胞(somatic cell counts,简称SCC)是牛奶中的白细胞和脱落上皮细胞的总称,体细胞数是指每毫升牛奶中体细胞的个数。
健康奶牛每毫升牛奶中体细胞的含量为2万~2O 万个,而感染乳区的牛奶中体细胞数将超过50万个,感染越严重则体细胞数越高,有的会超过1000万个。
牛奶中的体细胞数提供一个对乳房健康状况的可靠暗示,但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体细胞越高表明体内的白细胞与炎症作斗争的时间越长。
在正常情况下,牛奶中理想的体细胞数:第一胎≤15万个/毫升,第二胎≤25万个/毫升,第三胎≤30万个/毫升。
二、国外对牛奶体细胞数的要求体细胞数是奶牛健康程度的风向标,国外对牛奶体细胞数早已要求(表1)。
牛奶中体细胞数增高,不仅造成产奶量下降(表2),而且会对生乳的化学成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给奶牛养殖业和乳品加工业带来严重损失,甚至威胁人类的健康。
国外对体细胞数的要求(表1)体细胞与产量的关系(表2)三、国内对体细胞数的要求由于原料奶中体细胞数与乳制品的风味、货架期等有直接关系,现在,体细胞数已越来越被国内的养殖企业和乳制品企业所重视,很多乳制品企业已把体细胞数纳入原料奶收购的计价体系中。
如上海光明乳业,对原料奶中体细胞数小于等于50万/ml的,奖励0.05元/公斤,从2012年下半年起,更是对体细胞数小于等于25万/ml的奖励0.1元/公斤。
而且,从体细胞数对奶牛产量的损失可以看出,奶牛体细胞数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奶牛单产的高低。
四、降低体细胞的主要措施影响奶牛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因素很多,有病理的、生理的、遗传的因素,也有环境、气候等因素,其中致病菌感染的影响最大。
43奶牛体细胞数升高的病因分析及防控措施甄 龙 张 勇 崔晨光*(行唐县畜牧工作总站,河北行唐 050600)摘 要:文章通过从奶牛体细胞数升高的原因进行分析阐述,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防控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牛奶;体细胞数;病因分析;防控措施当前,在牛奶收购环节,牛奶中的体细胞数值的高低是评定原奶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被国家强制列入牛奶收购的标准之一,国内的一些企业将其和生鲜乳的价格挂钩以激励牧场持续保持低体细胞数。
牛奶中体细胞的数值越高,对奶牛的产乳量、乳汁的风味、品质影响就越大,可造成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下降、液态奶风味变差及保质期缩短,严重时被乳品收购企业拒奶,造成了奶牛牧场的经济效益损失。
现将如何防控牛奶体细胞数升高介绍如下:1 影响牛奶中体细胞数量的因素 1.1 奶牛乳腺炎感染因素的影响奶牛在感染乳房炎后,乳房组织受到病原菌的侵入,机体就会产生免疫机制,产生大量的白细胞来对抗病原菌,排除感染和修复被破坏的组织,同时造成白细胞聚集进入乳汁中,体细胞数会增加。
1.2 环境卫生 奶牛体细胞数值的高低受奶牛活动场地环境卫生状况的影响也比较明显,如果奶牛运动场地、牛卧床的卫生状况较差,在奶牛的体表和乳头粘上粪便、泥土等,可引起乳腺炎,造成牛奶体细胞数的升高。
1.3 季节和应激 不同的季节及应激因素会引起体细胞数的上升,一般情况下,冬季、春季奶牛体内的体细胞数值最低,夏季尤其是三伏天时的热应激因素导致奶牛乳房被病原菌感染,隐性乳腺炎发病率上升,造成牛奶体胞数值升高。
1.4 年龄、胎次、泌乳阶段 奶牛在产犊后,牛奶中体细胞数会立即增加,之后随着初乳量的减少而降低;在同一泌乳期的末期,由于奶牛泌乳量的减少,牛奶体细胞数的含量会有所增加;经产奶牛的体细胞数比初产奶牛的多,一般情况下,随着奶牛年龄的增大,胎次的增加,奶牛的体细胞数会呈现上升的趋势。
1.5 饲料与营养 奶牛营养状况较差、日粮的组成,精粗饲料搭配比例不当、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各种营养摄入不足、体况评分较差等因素也可导致体细胞高。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摘要】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本文主要对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
病因分析指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主要是由于饲料不合理、环境卫生不佳等因素引起。
临床表现包括贫血、压力增大、食欲减退等症状。
诊断方法主要通过血液检测和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合理饲养管理、定期检测等措施。
及时发现、诊断和治疗是预防和控制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关键。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该病的发病率,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关键词】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诊断、预防、治疗、病因、临床表现、结论1. 引言1.1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噬血虫属寄生原虫引起的一种常见牛病。
这种疾病的发生对奶牛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奶牛的生命。
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工作,一般需要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临床检查,包括观察奶牛的精神状态、食欲、体温等,以及检查血液样本中的寄生虫和红细胞数量。
在诊断时,还可以借助其他检查手段,如血液涂片、骑士-勒文森染色等,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针对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治疗方法,一般包括抗寄生虫药物的使用、补充营养和调整饲料等措施。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奶牛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治疗效果。
为了预防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养殖户应注意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奶牛进行体检和除虫等措施,以减少寄生虫的传播和感染机会。
科学合理地营养配餐,增强奶牛的免疫力,也是预防该病的重要手段。
对于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防治工作,需要养殖户和兽医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及时发现和治疗患病奶牛,预防疾病的传播,保障奶牛的健康和生产。
2. 正文2.1 病因分析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牛红细胞体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牛群中。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奶牛中,严重影响了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该病症主要表现为贫血、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奶牛死亡。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必须对该病症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一、诊断1. 临床症状:奶牛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贫血和发热,奶牛精神不振,食欲下降,甚至出现明显的乏力和体重下降。
有些奶牛还会出现黄疸、腹泻和呕吐等症状。
2. 实验室检查:对可能感染疟原虫的奶牛进行血液检测,包括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测定和血片染色观察。
如果发现大量出血、溶血现象和红细胞中出现疟原虫,就可以初步诊断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
3. 免疫学检测:通过ELISA、PCR等技术检测奶牛的血清标本或组织标本,发现疟原虫的特异抗原或核酸片段可以确诊。
4. 病理学检测:对疑似感染的牛进行剖检,观察脾脏、肝脏等组织是否出现肿大、充血、出血点等异常情况,并进行组织切片检测,以确诊病因。
二、治疗1. 药物治疗:一旦确诊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就需要立即进行药物治疗。
当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喹呋酮、氯喹、依托萘酯等抗疟药,可口服或注射给药,应遵医嘱使用。
2. 支持疗法:在药物治疗的也需要进行支持疗法,包括输液补充体液、营养支持、促进消化吸收等。
在病情较重时,还需要进行血浆置换疗法以及输血等支持治疗。
3. 预防控制: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传染病,因此在治疗的同时也需要进行预防控制工作,包括隔离感染牛只、定期消毒牛舍和饮水设施、加强饲养管理等,以防止病情传播和蔓延。
值得一提的是,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对牛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都有很大的影响,及时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牛只的康复至关重要。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日常养殖管理中,一定要严格控制疟原虫的传染源,做好预防工作。
贵场的挤奶程序是怎样的?怎样保持你的奶牛乳头健康?高云旺:不正确的挤奶程序容易导致乳房炎感染等各种问题的发生,从而使体细胞数升高。
我们场的挤奶程序是挤前药浴——挤头三把奶——挤奶操作——挤奶后药浴,并且按照操作流程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洗。
挤奶顺序按照国际标准,先挤新产牛,然后挤高产牛、中产牛,最后挤低产牛,因为新产牛比较难挤,刚开始挤奶员比较细心,也比较有耐心。
我们从围产期就开始对奶牛进行管理,产前20天就开始乳头药浴,一直到产后不间断药浴来保持乳头健康。
沈青:我场的挤奶程序分别为:手消毒、前药浴、验奶、擦拭、套杯、后药浴。
为了保持奶牛的乳头健康,我们每月定期检测挤奶设备的真空、脉动,每6个月对挤奶设备做一次ISO检测;同时每周对乳头做一次评分。
做到保证挤奶厅的环境卫生、保持牛舍和卧床的清洁干燥。
挤奶结束后药浴及冬季乳头防护液的使用也起了很大作用。
张爱红:挤奶消毒前,首先要清洗消毒管道,其次观察奶牛乳房是否有红肿热痛的症状及创伤。
我们牧场采用“123的挤奶模式”,就是一块毛巾,俩次药浴,三次弃奶。
首先是前药浴,挤前三把奶,注意观察牛奶是否有凝块、絮状物或水样等情况,30s药浴时间,一头牛要用一条毛巾,防治交叉感染。
之后要进行上奶杯、挤奶、脱奶杯,后药浴等程序。
注意要温和地对待奶头,因为在挤奶过程会刺激乳头,使脑垂体释放催产素从而促进乳汁的排出。
但如果在挤奶前,粗暴对待奶牛,容易使肾上腺素抑制催产素的释放,使乳汁排出的不完全,从而影响产奶量。
王建宗:首先我觉得挤奶应该更人性化一点,比如先考虑头胎牛再经产牛,先考虑新产牛再照顾中后期奶牛,并尽量按体细胞由低至高的顺序挤奶。
然后是药浴按摩,先前药浴,后挤头三把奶,要注意一牛一条毛巾,防止交叉感染。
前药浴时间15秒,按摩后60秒内双手套奶杯组。
当流速低于0.8时自动脱杯,进行后药浴,后药浴的时间应该在脱杯后30秒内完成。
最后是用500PPM有效氯给奶杯组消毒,要注意低体细胞每牛舍消毒,高体细胞每头牛都要消毒。
饲料研究FEED RESEARCH NO.3,2010表1SCC 高的牛奶成分变化%组分非脂固体脂肪乳糖总蛋白总酪蛋白乳清蛋白血清蛋白钠氯钾钙正常奶8.903.504.903.612.800.800.020.080.090.170.12SCC 高的牛奶8.803.204.403.562.301.300.070.110.150.160.04占正常奶的百分数99919089821623501841619183反刍动物营养收稿日期:2009-10-14正常体细胞数(SCC )每毫升牛奶中含2万~20万。
发达国家和地区对SCC 制定了严格的标准:美国农业部(1995)规定,生鲜牛奶中SCC 标准必须小于75万/mL ;欧共体(EU )规定,小于40万/mL ;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规定,小于20万/mL ;加拿大规定,小于50万/mL 。
目前,美国的一些牛群年平均SCC 已低于40万/mL ,世界上平均SCC 最低国家是瑞士(约10万/mL )。
SCC 高说明奶牛乳腺感染了微生物病原菌,通过不同的微生物检测或根据SCC 升高状况诊断是否患有隐性乳房炎(亚临床乳房炎),一般SCC 高感染的是接触传染性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类等)。
此类传染性病原菌能使SCC 升高到80万~100万。
奶牛泌乳系统受致病菌侵袭而感染乳腺,通过机体免疫机制,承担排除感染和修复受破坏组织任务的白细胞就此聚集,白血球大量进入乳汁而使SCC 显著上升。
乳房和乳汁一般无异常,致病菌不会对乳房组织造成迅速损伤,不危及生命。
如果泌乳牛乳腺遭破坏,乳管道破坏,乳管遭纤维素块和组织碎片堵塞而使乳量减少,乳汁变性,乳房组织就会发生炎症。
因此,牛奶中体细胞数量的高低反应了牛奶产量、质量及牛体的健康状况,是奶牛乳房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也反应了一个地区或国家奶牛业发展的管理状况。
1SCC 高的牛奶中乳成分变化情况SCC 升高可造成乳房血管扩张,导致乳腺组织渗透压改变血液中的白细胞、碳酸氢钠和蛋白等渗出并进入乳腺细胞,使乳成分改变。
奶牛乳房炎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对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乳房炎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乳房炎的防治很多都是在体细胞数上作文章,鲜奶收购标准也将体细胞数列入,很多乳品企业将它作为鲜奶定价的指标之一,目前多数地方均将合格鲜奶体细胞数定为50万/ml以下。
本文主要分析体细胞数在临床的影响,并制定应对措施,以提醒奶牛养殖者引起重视。
一、体细胞定义及影响因素体细胞是指吞噬细胞、淋巴细胞、脱落上皮细胞、中性白细胞等细胞总称。
导致奶牛体细胞数(SCC)升高的因素包括:细菌感染、环境卫生、应激、气候、遗传、胎次等,其中主要是细菌感染。
二、牛奶中高体细胞数引起的损失1.据统计,奶样里所含体细胞数与奶量损失成正相关,如果牛群中牛奶体细胞数超过40万的牛只占总数的70%以上,则可推算出全群泌乳牛平均每头损失奶量在500千克以上。
2.降低鲜奶质量。
由于奶中含有大量的体细胞,可使鲜奶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而影响乳品的质量和风味。
3.增加牛群更替成本。
由于乳房炎引起产奶量降低,饲养变得不合算而不得不淘汰(因为产奶量越高的牛越容易感染乳房炎),还有其他损失,如废弃牛奶、药费、额外的劳动力、遗传潜力的丢失等等。
三、奶牛体细胞检测的优点1. 监测奶牛的亚临床乳腺炎。
2. 评估牧场亚临床乳腺炎状况。
3. 报告管理信息(如淘汰)。
4. 评估与亚临床乳腺炎有关的奶损失。
四、大缸体细胞数(BTSCC)评估指标(HunT,2002,单位:万/ml)五、如何降低体细胞数第一步:收集信息。
获得个体牛和冷缸的体细胞数,检查记录,计算去年临床病例/月的发病率,检查使用的药物、治疗结果、因治疗失败而淘汰的牛头数第二步:决定牧场奶牛乳腺是否存在问题。
将上一步收集的信息与下面理想牧场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若有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步:立即降低冷缸体细胞。
依据DHI报告,寻找对冷缸体细胞影响较大的牛,及时隔离。
第四步:评估牧场乳腺炎防治措施。
此部分非常重要,涉及到整个牧场的管理,大致有以下几点:(1)挤奶系统:检查影响乳房健康的各种管理因素,鉴定是否有新的隐性乳腺炎感染,这关键到降低SCC的成功与否。
如何控制牛乳体细胞超标体细胞是动物及生物体中最小的功能单位,不同部位、不同种类物体,所拥有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
生鲜牛乳中的体细胞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来自乳腺分泌组织中的上皮细胞,也称腺细胞。
二是来自与炎症、病毒进行抵抗过程中而死亡的白细胞。
目前国际上对牛乳中体细胞的含量尚没有统一规定,一般认为,产次少的青年牛乳中,理想的体细胞含量应该控制在每毫升40万个以内,产次多的年龄较大牛乳中,体细胞含量应该控制在每毫升50万个以内。
腺细胞,按动物的客观规律,健康牛体每时每刻都会有数不清的体细胞,通过新陈代谢而被淘汰。
腺细胞是奶牛乳腺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被淘汰的产物,他是正常的体细胞。
白细胞,也称白血球,是血液中的细胞体。
白细胞是动物体内主要的免疫、防御性细胞,当动物身体遭受病菌侵袭时,血液中的白细胞将会应激释放,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转移到血管外的受害部位,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进行抗争,吞噬一些坏死的组织,在杀灭感染病菌的同时还可以修复损伤的组织。
当奶牛乳房感染疾病或受机械性创伤时,血液中将会释放出大量的白细胞,最终从乳腺及牛乳中排出。
一旦白细胞进入牛奶中,体细胞含量将会明显增加。
牛乳中体细胞超标的危害健康牛体乳汁里的体细胞是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正常产物,对牧业和乳业以及饮食健康等不会造成危害。
随着乳业的发展进步,行业内在逐渐提高牛乳里体细胞含量的标准,有的企业把牛乳体细胞含量标准提高到每毫升30万个以内。
一般认为,牛乳里体细胞含量超过每毫升50万个,尤其超过每毫升100万个时,将会对奶牛养殖、乳品生产、饮食健康等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牛乳中体细胞超标直接影响奶牛养殖利益牛奶的质量检测报告相当于奶牛的“健康晴雨表”,每项指标都在反映奶牛身体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
其中体细胞含量增高,基本可以确认奶牛的乳房或乳腺患了疾病,或患有其他疾病导致对乳房或乳腺产生病理反应,体细胞超标幅度可以预示奶牛乳腺被细菌感染的程度。
奶厅组长对体细胞的分析总结近年公司纯牛奶产品结块问题突出。
针对目前影响原奶质量、造成产品结块的动因进行分析,并通过对各种文献、乳业发达国家对原料奶的研究及相关标准规范表明,原奶中体细胞数的控制对原奶质量保证尤为重要。
一、体细胞简介:(一)牛奶中的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 简称SCC。
是指每毫升牛奶中的体细胞数。
主要由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和少量的乳腺组织上皮细胞组成。
大约93% ~99%的细胞是白细胞。
(二)SCC的产生机制:奶牛乳房受感染或伤害,白细胞随着血液抵达受感染或受伤部位进行免疫,以保护机体、消除炎症。
进入乳房的白细胞随乳汁排出,导致挤出的奶中体细胞的数量增加。
二、目前各国体细胞限量标准:随着国际乳制品贸易的增加,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体细胞数制定了严格标准。
备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三、体细胞数量与乳房炎关系:体细胞数量增高意味着乳房炎的发生。
备注:以上数据来源于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四、目前各单位体细胞情况:2012年1月份-6月份各单位抽检体细胞平均数量与欧盟标准对比。
体细胞数量整体平均数量较欧盟标准偏高,各生产单位的合计平均数量为82.81万个/mL。
五、体细胞数量增高对牛奶质量的影响:(一)各单位2011年及2012年各单位灭菌乳结块货架期数据:1、2011年市场反馈各货架期的结块数量:2011年结块数量最高货架期为2个月,2012年结块最高数量货架期为3个月。
(二)参考资料:高体细胞牛奶中的蛋白质水解与牛奶中的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有直接的关系。
在乳房炎乳中,血纤维蛋白溶酶及其溶酶原水平迅速上升,而且血纤维蛋白溶酶占其溶酶原的比例上升。
这是由于乳房炎乳中体细胞增加,而体细胞中含有该酶的激活剂可使其酶原转化为酶,造成蛋白质水解。
血纤维蛋白溶酶与UHT灭菌乳的胶凝密切相关。
UHT灭菌乳在加血纤维蛋白溶酶抑制剂的情况下于20℃,贮存9个月,乳未凝固,若不加血纤维蛋白溶酶的抑制剂,在同等条件下贮存60天则胶凝。
体细胞数降低对牛乳品质的影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乳制品的人均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尤其近几年,我国的乳品业保持着约为15%的年增长。
与此同时,我国的奶牛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奶牛业逐渐走向了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奶牛业和乳品业发展之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乳制品质量与消费者的需求相比,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通过原料奶质量的提高,保证乳制品品质的提高已是我们奶牛业必须着手解决的问题。
以降低体细胞数为抓手的管理方法,可使奶牛场用量化的、更为科学的手段提高原料奶的质量。
国际上在原料奶的收购标准中,普遍已经把生奶中体细胞数的含量作为一个计价和拒收的依据。
体细胞数超过500000个/ML是大多数国家生奶拒收的标准。
体细胞概念体细胞(SomaticCellCount,简称SCC)主要是白细胞和乳房分泌组织的上皮细胞。
白细胞具有抗疾病感染和协助修复损伤组织的防御功能。
体细胞数是衡量生奶中微生物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文献报道,乳中SCC超过200000个/ML表明奶牛被感染了乳房炎。
体细胞的提高会使牛乳中蛋白酶和脂解酶升高,使清蛋白含量升高,酪蛋白含量降低,而乳制品的货架期缩短,乳制品的风味发生改变。
所以,通过体细胞数的降低可以有效降低原料奶中细菌数的含量,并提高乳制品的质量。
影响生奶中体细胞数的因素体细胞数主要反映牛只的乳房健康状况,奶牛感染乳房炎是体细胞数升高的主要原因。
对奶牛乳房感染的细菌主要有两大类:传染性病原菌和环境性病原菌。
传染性病原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等,它们可以通过挤奶器械和挤奶员被污染的手等造成交叉感染。
环境性病原菌是引起体细胞数升高的普遍原因,牛舍和牛床的潮湿、不洁,不良的挤奶操作,乳头消毒措施不到位等都可造成奶牛乳房受感染。
另外,机械性因素造成的体细胞数升高往往被人所忽视。
当挤奶器的真空压力过高或过低时,影响奶牛的正常泌乳,有的造成奶牛乳头的损伤,这些同样可造成奶中体细胞数的升高。
奶牛乳房炎是世界公认的难题,对奶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乳房炎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乳房炎的防治很多都是在体细胞数上作文章,鲜奶收购标准也将体细胞数列入,很多乳品企业将它作为鲜奶定价的指标之一,目前多数地方均将合格鲜奶体细胞数定为50万/ml以下。
本文主要分析体细胞数在临床的影响,并制定应对措施,以提醒奶牛养殖者引起重视。
一、体细胞定义及影响因素
体细胞是指吞噬细胞、淋巴细胞、脱落上皮细胞、中性白细胞等细胞总称。
导致奶牛体细胞数(SCC)升高的因素包括:细菌感染、环境卫生、应激、气候、遗传、胎次等,其中主要是细菌感染。
二、牛奶中高体细胞数引起的损失
1.据统计,奶样里所含体细胞数与奶量损失成正相关,如果牛群中牛奶体细胞数超过40万的牛只占总数的70%以上,则可推算出全群泌乳牛平均每头损失奶量在500千克以上。
2.降低鲜奶质量。
由于奶中含有大量的体细胞,可使鲜奶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从而影响乳品的质量和风味。
3.增加牛群更替成本。
由于乳房炎引起产奶量降低,饲养变得不合算而不得不淘汰(因为产奶量越高的牛越容易感染乳房炎),还有其他损失,如废弃牛奶、药费、额外的劳动力、遗传潜力的丢失等等。
三、奶牛体细胞检测的优点
1. 监测奶牛的亚临床乳腺炎。
2. 评估牧场亚临床乳腺炎状况。
3. 报告管理信息(如淘汰)。
4. 评估与亚临床乳腺炎有关的奶损失。
四、大缸体细胞数(BTSCC)评估指标(HunT,2002,单位:万/ml)
五、如何降低体细胞数
第一步:收集信息。
获得个体牛和冷缸的体细胞数,检查记录,计算去年临床病例/月的发病率,检查使用的药物、治疗结果、因治疗失败而淘汰的牛头数
第二步:决定牧场奶牛乳腺是否存在问题。
将上一步收集的信息与下面理想牧场设定的目标进行比较,若有问题,及时解决。
第三步:立即降低冷缸体细胞。
依据DHI报告,寻找对冷缸体细胞影响较大的牛,及时隔离。
第四步:评估牧场乳腺炎防治措施。
此部分非常重要,涉及到整个牧场的管理,大致有以下几点:
(1)挤奶系统:检查影响乳房健康的各种管理因素,鉴定是否有新的隐性乳腺炎感染,这关键到降低SCC的成功与否。
挤奶时分析整个挤奶系统的性能,如:设计、真空阀、气流的
有效流动、是否漏气、脉冲率、上次检查时间及结果、皮带松驰、挤奶爪是否过多等等。
(2)挤奶程序:挤奶前乳头准备,按摩、套杯时间,浸泡液浓度,完全挤奶情况、奶牛SCC 从低到高等。
(3)环境卫生:牛体卫生是否干净,乳头、乳房及肢蹄的健康情况,牛棚、牛床、运动场情况、潮湿度、是否人员交换、是否因气候变化而影响等等。
(4)干奶牛:干奶方法、干奶牛治疗、干奶后是否坚持药浴七天,牛舍的清洁度、舒适度,围产期和新产牛的管理等。
(5)新产牛:产房情况,产犊操作,清洁度,挤奶设备情况,浸泡剂使用与否,是否和患有乳房炎的牛同圈等。
(6)后备牛:形成从出生到产犊的管理方法,检查断奶、分群措施,营养、牛群健康和生长表现等等。
(7)牛群健康度:牛群是否有定期的健康措施,药物的选择,治疗措施,是否免疫接种,修蹄,昆虫和寄生虫的防治计划,检查牛群记录确定影响乳房健康因素等。
(8)营养状况:是否用平衡日粮,Cu、Mg、Ze、Se、V A、VE是否摄入不足,体现评分差等
(9)牛群淘汰率/更新率:更新牛情况,检查DHI报告,确定影响乳房健康因素,因乳腺炎高淘汰比率等。
(10)体况结构:体现结构特征,标出弱点,特别是乳房、蹄、四肢和臀部。
第五步:研究个体牛乳腺特点。
摸清每个牛每个乳区的情况(收集奶样、无论SCC高低),送检、培养细菌和抗生素敏感性实验。
第六步:采集可疑奶样送检,证实感染状况。
治疗后剩余8周再取样,以感染与非感染分类,确定是否再治疗或淘汰。
第七步:定期采集体细胞高的牛。
对SCC超过25万的牛连续3次收样检测,依据推的方法治疗或淘汰。
第八步:定期维护挤奶系统,奶管必须6个月更换一次,长脉动管须12个月更换一次,旧的管子等建立预防性的维护措施,有助于牛群乳腺的健康状况。
第九步:高SCC牛的处理:采样奶样进行细菌培养;泌乳阶段进行治疗;干奶牛的治疗(不要使用同一抗生素);隔离、淘汰、标记出治疗牛;最后挤奶,避免高SCC牛奶进入冷缸。
泌乳阶段全况:第一胎牛SCC10万/ml,二胎为25万/ml。
若整个泌乳阶段SCC增加,奶牛发生乳腺炎。
六、体细胞数大于25万/ml可能的原因
1. 药浴液没有在乳头持续20秒即被擦去。
2. 乳头浸泡液没能有效覆盖乳头。
3. 浸泡液无效。
4. 未清洗乳头和未擦干乳头
5. 粗暴对待奶牛。
6. 未使用单个毛巾/纸巾。
7. 挤奶设备功能不全。
8. 环境肮脏。
八、干奶牛治疗/预防
基本原理:在最后一次挤奶后,使用含长效抗生素的特殊配方进行乳头灌注是一种有效地预防亚临床乳腺炎的方法,并能消除现有感染,降低新感染发生的风险,改善奶牛乳腺健康。
窍门:经产牛比较本次产后第一次DHI体细胞与上一胎次最后一次DHI体细胞;投胎牛产后第一次DHI体细胞≤15万/ml。
干奶牛治疗的优点:
1. 大剂量使用抗生素。
2. 降低干奶后3-4周内新感染的发病率。
3. 比泌乳期治疗一些致病菌有较高的治愈率。
4. 有助于受损乳腺组织的修复。
5. 降低下一个泌乳期的乳腺炎发病率。
6. 避免因抗生素残留引起的牛奶损失。
7. 有助于提高奶牛产量、牛奶质量和获得更多效益。
如果奶牛在泌乳早期体细胞偏高,则预示着干奶牛治疗、挤奶程序或挤奶设备等有问题。
若挤奶中期体细胞高,有可能是乳头浸泡无效、挤奶设备功能不全、环境肮脏、饲喂时间不当等引起。
若泌乳后期体细胞过高,则应及早干奶和用药物进行治疗。
除此以外,对于检测出高体细胞的牛只,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
1. 牛体、饮水槽干净。
2. 多数剪去乳房上的毛。
3. 牛棚干净,一天中多次清理牛粪。
4. 大量使用垫料。
5. 提供营养均衡的日粮,尤其是补充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如Se、VE等。
6. 产房非常干净(标准卫生评分系统)。
7. 长期采用挤奶后乳头浸泡措施。
8. 严格按照挤奶程序操作,定期维护挤奶设备。
9. 长期进行全部干奶牛治疗。
10. 落实各部门在防治乳腺炎过程中的防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