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分层教学
- 格式:docx
- 大小:10.33 KB
- 文档页数:4
第1篇一、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教育部门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为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本文将探讨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及总结。
二、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1. 学生分层首先,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因素,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A层次为优等生,B层次为中等生,C层次为后进生。
2. 教学内容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制定分层教学内容。
对于A层次学生,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B层次学生,应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对于C层次学生,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3. 教学方法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A层次学生,可以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对于B层次学生,可以采用讲解、练习、巩固等教学方法;对于C层次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4. 作业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布置分层作业。
对于A层次学生,可以布置一些拓展性、创新性的作业;对于B层次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巩固性的作业;对于C层次学生,可以布置一些基础性、针对性强的作业。
5. 评价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采用分层评价。
对于A层次学生,应注重评价他们的创新思维、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B层次学生,应注重评价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对于C层次学生,应注重评价他们的学习进步和兴趣培养。
三、数学分层教学的总结1. 提高教学质量数学分层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分层教学,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分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分层教学,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分层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的主体是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层次分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次教学”的成功与否。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数学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希望对你有帮助!数学分层教学一一、目标要分层过去我们在教学上一贯采用一统到底的格局,而从不顾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结果造成好学生“吃不饱”,后进学生“吃不消”的局面,这样也影响了整体素质的提高,所以,在教学中应该采用目标分层教学。
所谓目标分层教学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现实的认识水平,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制定与其相适应的能够完成的教学目标,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具体步骤,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
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使全体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在各自发展的特点基础上,全方面的得到提高。
二、提问要分层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质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依据教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都有机会得到提高。
也就是打破那种同声齐答或解疑均由班内“答问专业户”承包的局面。
于是我对于那些平时发怵答问的学生,进行拣易而问,使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而对于那些已具有一定思考解答能力的学生,则要设置梯度,知难而问,使他们在自己的“发展区”中有更高的突破,这便让所有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获。
三、反馈要分层教师的主要注意力不在于系统传授知识,而在于从各类学生学习中,从他们的语言、文字、表情、神态中及时地、最大限度地取得反馈信息,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诱导、点拔,从而更好地激发其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四、练习要分层做练习是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进一步升华到世界观、方法论的一个重要手段。
过去做练习题时我们采用的一般都是一刀切、一个模式的方法,这样对优、良、后进学生来说并不均衡。
所以做练习也要讲究分层,一般分三个层次,即基础题、综合题和创造性题。
教法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义涉及的史实,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初步认识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就要引导学生查阅“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及“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政治实力的加强和资本主义霸主地位的确立的相关历史资料。
只有让学生将历史事件放到历史进程中去思考、去认识,学生才能真正获得历史学习能力以及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巧用多媒体,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小组中,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学重点、难点,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
这样学生才能在同一历史课堂中获得历史知识水平力的提升。
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不断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历史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宋龙斌.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1(07).•编辑白小琴浅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分层教学陈百良(吉林省农安县新农乡初级中学)新课标指出,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在数学领域得到不同的发展。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现结合我的工作实践谈一谈我对实施分层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学生分层依据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但聪明的范畴和性质会呈现出差异,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即要考虑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而教学实际也证实了,同一种教学方法是无法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达到预期目标的,所以,要想实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分层教学是一个必需的好办法,而分层教学的首要步骤是把学生分层。
教师在实施教学之前,应对教育受体———学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包括他们的情感态度、知识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反应能力……然后依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分层,为实施教学活动制订相应的目标。
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同学层次化教学是否有成效,是否完成了预定的要求,重点在于是否成功的激发了每个同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是否每个同学都从中获取了经验、知识。
而初中的数学老师进行分层教学时,最为重点的是首先分好同学的层次,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的进行具体的分层式教学,才可以最大程度确实保每个层次的同学都得到提升。
具体分层方法有以下几点:1、老师可以依据同学的学习主动性来进行分层,例如相对活跃的是一层,主动性一般,可是能够积极参加教学的是一层,而那些对学习几乎没有兴趣的是一层;2、老师可以依据同学的思维状况进行分层。
例如思维活跃,可以迅速跟上老师教学节奏的是一层,思维缓慢,但基本可以跟上老师的是一层,思维超级缓慢,必须要老师帮助才可以明白的是一层;3、老师可以依据同学的成绩来进行分层,例如成绩好的是一层,成绩中间的是一层,成绩差的是一层[2]。
教学过程必须分层初中数学老师在成功完成了同学的分层任务之后,一定要在教学过程里突显分层教学,只有这样才可以最大化的展现分层教学带来的效果,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任务。
具体的方法有以下几点:1、依据层次不同的同学设置层次不同的教学任务,并且依据这个任务促进各层次同学的发展,让其可以利用教学活动得到相应的进步;2、依据层次不同的同学进行层次不同的提问,例如要思索问题的深度及难度,从而确保各层次同学都可以主动的参加教学活动,同时因此让同学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最终更加积极的、更加投入的参加教学,并主动的实现教学;2、依据层次不同的同学设置不同的随堂习题,并依据同学的自身状况进行及时的学习辅导,其目的是提升低层次同学,促进中层次同学,并保证高层次同学具有提升空间。
教学评价必须分层虽然初中生基本形成了特定的个人学习模式,可是他们依旧处于发展、成长过程里,因此其感性原因依旧胜过理性原因,经常会受到老师评论的影响,正由于这样的原因,初中数学老师在进行评价过程里一定要依据同学的层次来进行,这样才可以最大化的满足同学的必须求,转变每个层次、每个同学的学习心情。
46学习版■文/西仁古丽·扎依尔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师布置一项任务之后,有些同学很快就完成了任务,而有些同学却不知从何做起。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打造高效数学课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相应的发展,实施分层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下面就根据教学实践,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学生分层小学生,年龄低,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而课堂上,往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个性差异。
有的学生一走进小学课堂,就表现得非常优秀,听课认真,作业认真完成;而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会听课,不写作业;还有的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教师抓紧了就积极,抓得不紧就懈怠。
开展分层教学,我们首先要对任教班级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态度、理解能力以及知识基础等做到了如指掌。
在对学生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相对分为好、中、差三个层次,每层一组,共分成A、B、C 三个组。
A 组为优等生,B 组为中等生,C 组为差生。
考虑到C 组学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 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 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 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 组学生,使C 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帮助。
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我们就要及时对分层的情况进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
由此看来,分层教学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能有效的提高各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目标分层。
分层异步教学法的教学目标必须随着学生的数学特点和学习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也是教师互粉学习小组成员的重要基础。
教师应根据全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和能力,确定不同学习目标的难易程度,其中基础阶段下学生的目标是通过鼓励教育,获得教材的基础知识,提高对于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需要能够知道,课程是需要能够减轻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抵触或厌倦,并鼓励小学生树立科学数学学习概念并能够找出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知识进行分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以下是实施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一些策略。
1. 个性化教学策略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的,所以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例如,对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完成更高难度的练习;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图像化、生动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获得更深入、更充分的理解。
2. 分层课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同一个课堂,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分别进行教学。
对于基础薄弱、容易掉队的学生,可以采用逐步引导的方法,由浅入深,逐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采用挑战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更高层次的练习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在线互动教学策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普及,学生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在线社交环境。
教师可以采用在线互动教学的策略,将课程材料上传到教育平台或教学网站上,让学生自主学习。
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教师可以在教育平台上进行在线答疑,解答学生的疑惑,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4. 轻度评估策略在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中,评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轻度评估的策略,将评估结果透明化,及时反馈给学生,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如课内小测验、作业、成绩分析等,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水平和进步情况,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
5. 互助合作策略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采用互助合作的策略,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合作,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成果。
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分层教学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分层教学通过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一、确定分层标准和分组方式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是要确定分层的标准和分组方式。
分层标准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以成绩为主要依据进行划分。
分组方式可以选择按班级、按小组或者按个别学生进行。
二、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每个分层教学组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高深的数学知识和更复杂的问题;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基础的数学知识和更简单的问题。
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分层教学应该灵活多样,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示范教学和操练强化等方法。
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分层教学的核心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给予个别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个别辅导和家庭作业等方式来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辅导。
五、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分层教学的效果评估是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
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和优化。
可以通过定期测试、作业批改和口头反馈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分层教学需要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下进行。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可以通过举办数学竞赛、组织小组活动和开展学科交流等方式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七、加强家校合作分层教学的成功需要家校共同的努力和支持。
教师和家长应该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给予学习上的鼓励和指导。
数学分层教学设计:满足学生不同数学水平与学习需求的有效途径引言在教育领域中,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数学水平。
对于老师来说,如何有效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数学分层教学设计是一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将介绍数学分层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原则,以及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实施这种方法。
数学分层教学设计的概述数学分层教学设计是一种将学生按照不同的数学水平进行分组,并为每个分组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活动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并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进一步提高。
数学分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原则1: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在进行数学分层教学设计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
这可以通过考试、测验、课堂观察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数学能力。
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进行分组,有助于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发展。
原则2: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对于每个分层组别,教师应该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
这些目标应该与学生的能力相匹配,并且具有挑战性。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并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原则3: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学习数学分层教学设计的核心原则是个性化教学和差异化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节奏。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供不同层次和类型的数学练习,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原则4:灵活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分层教学设计中,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合作、讨论和分享学习经验,从而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合理安排小组成员,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具有相似的数学能力,并且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
数学分层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1:评估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评估方式,如考试、测验、课堂观察等,来评估学生的数学水平。
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初中数学课堂中有效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如下:1、充分了解学生,进行合理分层。
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将学生按照数学成绩、学习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分为不同的层次。
2、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注重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注重提高其数学基础知识和解题能力;对于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注重帮助其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3、分层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例如,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采取探究式教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对于数学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知识。
学习数学的方法1、建立良好的基础知识:学习数学需要建立起坚实的基础知识,包括运算规则、定理和公式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练习的学科。
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2、培养逻辑思维: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
在学习数学时,要注重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证明。
学习数学时,要注重归纳总结。
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体系。
3、寻求帮助:在学习数学时,如果遇到困难或问题,不要害羞或放弃,可以向老师、同学或互联网寻求帮助。
通过与他人交流和讨论,可以更快地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数学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要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
如何有效地进行分层教学或指导的策略研讨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有利于高中化学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化学学习效果,从而打造高中化学有效、高效课堂。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部门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以数学学科为例,探讨数学分层教学设计实践,旨在为我国数学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数学分层教学设计原则1.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整体性原则:在分层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各层次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得到均衡发展。
3. 动态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分层教学方案,确保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4. 实用性原则:分层教学方案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实施。
三、数学分层教学设计实践1. 分析学情,确定分层(1)了解学生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家访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为分层教学提供依据。
(2)分析学生成绩:结合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分析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优势和劣势,为分层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3)确定分层:根据学生成绩、学习习惯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优等生)、B层(中等生)、C层(后进生)。
2.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1)A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2)B层:巩固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C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增强学习信心。
3. 设计分层教学内容(1)A层:开展拓展性学习,如数学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B层:加强基础知识巩固,开展针对性辅导,提高解题能力。
(3)C层: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采取分层教学方法(1)A层: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B层:采用启发式教学、分层教学等,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巩固基础知识。
(3)C层:采用个性化辅导、情感支持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树立学习信心。
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进行分层教学
汉王镇初级中学——郭昌林
分层教学,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我校在分层教学方面很多老师做过尝试,但总体仍处于摸索阶段。
那么怎样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实施分层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老师要全面的了解学生
在教学中, 要通过各种渠道, 比如, 课堂提问、小测试、实验、与学生交流等方式, 尽快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 还要了解他们的学习技能、智力因素、学习品质、学习兴趣等, 掌握了这些资料后, 就要对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类, 按照不同的层次将班级里的学生进行分组, 把每一组内的学生名单记在备课本上。
另外特别重要的一点是,老师要能叫出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当学生举手发言时,如果老师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显得很尴尬,也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不能很好的交流互动,影响课堂效果。
在实施分层教学时,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各种爱好。
在教学中,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使所有学生, 在学习成绩得到发展的同时, 也能找到自己的爱好, 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乐观的对待每个学生的发展, 树立学生之间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
二、明确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
在教学中, 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发展每个学生为理念, 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教学活动, 合理的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一定要改变传统的“统一”标准, 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 要实施先浅后深, 循序渐
进的方法, 将教材与练习册上的题目,划成不同层次, 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去完成。
对学生的分层要求,不能只是从做题量上去区分,也应该从题目的难度和综合度上区分,对那些难度较大、跨度较大的题目, 不作过分的要求, 对接受能力差点的学生,不要立即要求他们做综合性很强的题目, 如果他们能做综合题里的一两个问题就可以了。
切忌在教学中, 犯急于求成的错误,因为那样不但提高不了教学效率, 反而会丧失学生的学习信心。
三、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分层次教学时,我们要从备课阶段做起, 将教学时间、教学要求、教学方法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充分考虑。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同一个知识点,要设计出不同的提问, 尤其是在例题的讲解、巩固练习方面,做到有针对性。
在面向全体的同时, 要照顾到个别学生。
努力做到虽然分层但不分散;尽管面向整体,但又不死板。
在具体的教学中, 要根据课堂上的情况,随时做好调控,将因材施教自然的融合到预习、提问、练习、辅导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四、明确练习设计策略
在练习教学中,我们要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 分类设计出不同梯度的题目,对于尖子生,要求高一点,做一些比较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对于中等生, 要适当降低难度,或者将难度较大的题目分解成几个小题目, 完成其中的一问或几问;对于基础不好的学生, 布置一些简单的题目, 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这样就会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 全面的发展每个学生。
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情况, 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
批改作业, 大体有以下几种方法:(1) 利用自习课或课后时间,当着学生的面批改,发现问题, 立即纠正。
(2) 学生之间交换批改, 让学生发现同学的作业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3) 通过老师的讲解让学生自己批改作业, 发现典型的问题, 可以集体讨论纠正。
五、实施分层辅导
课后辅导,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抓好课后辅导,对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如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呢?在具体的教学辅导中, 我们不能采取补课等形式来进行。
而应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类辅导的方法来进行。
对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 辅导的内容侧重于对所学知识的拓宽、加深上;对于学习成绩欠缺的学生, 辅导的内容侧重于掌握学习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
对于中等成绩的学生辅导的内容侧重放在培养他们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上。
通过不同形式的辅导,力争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进步。
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考查与评价
对学生进行考查与评价, 目的在于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 在具体的教学中, 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只用试卷考试的方式。
如果只用试卷进行考查,
那
些成绩好的学生永远比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考的分数多, 这样就不利于调动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他们经过几次努力, 仍然发现自己的学习成绩远远落后时, 就会丧失学习信心。
因此, 我们要在具体考查、评价学生的时候, 采取多种形式进行, 如课堂中的表现、是否善于提出问题、完成作业情况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
让每个学生树立
学习的信心, 体验到每一点成功的喜悦,效果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