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体温下降期:其特点是散热增加而产热降至正常调
节水平,体温趋于正常。病人表现为大量出汗和体温降低, 此时要及时抹汗,勤换并添加衣服,注意保暖。
八 治疗原则
处理发热的关键是针对病因治疗,低热和 中等热一般可不作特殊处理,即使高热病 人亦不要轻易应用退热剂和抗菌药物以免 改变其原有热型或掩盖其他临床表现,给 诊治带来困难。若高热疑感染所致,应在 必要实验室检查和各种培养标本来集后, 才给予相应抗菌药物。
发热病人的护理演 示ppt(ppt)
• 定义 • 正常体温和生理变异 • 发生机制 • 临床表现 • 发热体征 • 治疗原则 • 术后发热类型及其护理 • 护理措施
定义
发热:任何原因引起机体产热过多、散热过少、体温
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节点上移 而引起机体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称发热.
病理条件下:
感染性发热
非感染性发热
• 在其原因中尤以呼吸道、 • 包括风湿性疾病、过敏、
泌尿道和消化道感染最常
血液病、恶性肿瘤、中暑、
见,因为这些系统与外界
药物热,甲状腺功能亢进
相通,最易遭受病原体的
危象、癫痫持续状态以及
侵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 无菌性坏死物质吸收,如
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 内出血、心肌梗塞等。非
临床表现
• ㈠据发热程度可分为:(以口温为准) 低热: 37.5℃ ~37.9℃ ,多见于活动性肺结
核、风湿热;
中等热:38.0℃ ~38.9℃,多见于急性感染; 高热:39.0 ℃ ~40.9℃,见急性感染; 超高热:>41℃,如中暑。
㈡热型及临床意义
• 据体温变化常见热型分为: 1、稽留热:体温持续39~40℃以上。24h波动幅度<